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od1 Affects the 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TLR4 Signaling Pathway and Cytoskeleton Remodeling
1
作者 Xianmei Liu Xue Xia +2 位作者 LAmy Sung Weijuan Yao Zhu Ze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2-153,共2页
Background Dendritic cells(DCs)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due to their professional and extremely ef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function.The dynamics of cytoskeleton plays crucial regulated roles o... Background Dendritic cells(DCs)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due to their professional and extremely ef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function.The dynamics of cytoskeleton plays crucial regulated roles on DCs’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Several evidences show that tumor-derived suppressive cytokines deteriorate DCs’immune functions through remodeling their F-actin cytoskeleton.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still elusive.Tropomodulin1(Tmod1),a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regulates and stabilizes actin filaments lengths and cytoskeleton architecture,which involves in the regulations of the morphology,formation of neural dendrite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lls.Our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mature DCs(mDCs)had a higher expression of Tmod1 than immature DCs(imDCs). Therefore,it’s hypothesized that Tmod1 maybe involve in the modification of DCs’functions.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modl on the 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C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DCs.Methods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were harvested from wild type(C57BL/6 J)mice and Tmod1 knockout mice(Tmod1 overexpressing transgenic(TOT)/Tmod1-/-)and differentiated to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by rmGM-CSF and rmIL-4.imDCs were then matured by lipopolysaccharides(LPS)treatment.The expressions of the surface markers in DCs,including CD80,CD86,CD40,MHC-Ⅱand CCR7,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Western blot and qRT-PCR.The inflammation cytokines such as IL-6,IFN-γ,IFN-βand IL-10 were also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The immune functions and the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wild type and Tmod1 knockout mice.The F-actin content and dendritic pseudopodia of these two kinds of DC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respectively.Finally,we detected the MyD88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 to disco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Results We found that Tmod1-deficient mDCs showed de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ability and they failed to express enough MHC-Ⅱ,co-stimulated molecules(CD80/86,CD40)and CCR7 on their cell surface.The secretions of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and IFN-γwere decreased while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FN-βand IL-10 were increased in the supernatant of Tmod1-deficient mDCs.As compared to DCs of wild type mice,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DCs from Tmod1 knockout mice were dramatically damaged including their free migration and CCL19 mediated chemotaxis migration.However,we found that Tmod1 knockout had no effects on the imDCs’endocytosis ability.Furthermore,Tmod1 knockout DCs showed higher osmotic fragility,lower Young’s modulus,less F-actin content and shorter dendritic pseudopodia.Under LPS stimulation,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p65 and p38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Tmod1 knockout mice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p-IRF3 was upregulated.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modl knockout leads to deficient antigen-presenting ability and impaired migration of DCs as well as their biophysical propertie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due to the inhibitions of the TLR4-mediated NF-κB and p38 MAPK singling pathway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IRF3 signaling pathway,as well as the disturbed reorganization of the F-actin cytoskeleton.Our results provide a new insight on the functions of Tmod1 which can affect the DCs’immune functions and biophysical propertie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TLR4-mediated singling pathways and cytoskeleton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od1 DENDRITIC cells immune functions BIOPHYSICAL properties CYTOSKELE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丽 杨晨晨 +2 位作者 杨耿煌 段海龙 邓靖威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检测在复杂背景下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作为特征融合机制,通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路径,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其次,在颈部网络...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检测在复杂背景下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作为特征融合机制,通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路径,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其次,在颈部网络引入上下文聚合模块,使用不同空洞卷积速率的空洞卷积获取不同感受野的上下文信息,帮助模型更精准地识别微小目标,进而提升模型的目标检测性能;最后,优化边界框损失函数,并不断调试其权重因子,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与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8算法检测网络相比,本文算法的召回率和平均精确度均值分别提高了10.4%、1.8%,检测帧率达到270 fps,保证了实时检测和后续部署的轻量化要求,改进后的算法能在复杂背景下对光伏电池的缺陷进行鲁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缺陷检测 YOLOv8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喘宁方通过调控HMGB1/Beclin-1轴介导的自噬改善患寒哮证大鼠的气道炎症
3
作者 王心恒 邵小涵 +6 位作者 李童童 张璐 杨勤军 叶卫东 童佳兵 李泽庚 方向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3-1162,共10页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eclin-1)轴探讨平喘宁方(PCN)调控细胞自噬减轻寒哮证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10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PCN-H、PCN-M、...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eclin-1)轴探讨平喘宁方(PCN)调控细胞自噬减轻寒哮证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10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PCN-H、PCN-M、PCN-L)、桂龙咳喘宁组(GLCKN)和地塞米松组(DEX),15只/组。除CON组外,其余大鼠构建寒哮证模型,并从第29天开始灌胃PCN、DEX及GLCKN。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摄水量,肺功能、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因子、肺组织病理、肺组织超微结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HMGB1/Beclin-1信号轴和细胞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MOD组大鼠表现出呼吸急促、喘息、流涕、腹部收缩明显、反应迟钝、反应缓慢,进食量减少,明显的皮毛枯槁或脱落等表现;体质量、摄食量、摄水量明显下降(P<0.05);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用力肺活量(FVC)、FEV0.3/FVC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炎性浸润,肺泡炎症评分明显上升(P<0.05);BALF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数量明显上升(P<0.05);肺组织MDA明显上升,SOD明显下降(P<0.05);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MOD组有自噬小泡数量较多,线粒体排列有紊乱及水肿现象,嗜锇性板层小体排空比较明显;肺组织HMGB1、Beclin-1、ATG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升,Bcl-2蛋白表达及mRNA明显降低,LC3II/I比值明显上升(P<0.05);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IFN-γ明显降低,TNF-α、IL-6IL-1β、IL-13明显上升(P<0.05)。与MOD组比较,PCN能明显改善各项指标的病理改变,且作用效果优于GLKCN组,不亚于DEX组(P<0.05)。结论 PCN能有效改善寒哮证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MGB1/Beclin-1信号轴,抑制细胞自噬从而缓解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平喘宁方 细胞自噬 肺功能 气道炎症 寒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超声特征
4
作者 刘冬 苟砚佳 +1 位作者 温泉 宗素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S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SSCC-T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包括病灶大小、回声、边缘...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S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SSCC-T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包括病灶大小、回声、边缘、血流、钙化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不同超声分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2例患者中,结节型6例(50.0%),弥漫型4例(33.3%),混合型2例(16.7%)。弥漫型病例均呈现特征性条索样低回声。所有病例均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75.0%)淋巴结最大径>2 cm。甲状腺功能异常者8例(66.7%),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动态变化。弥漫型与混合型更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P=0.038)。结论SSCC-T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弥漫型SSCC-T具有条索样表现。对鳞状细胞癌患者定期进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并结合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甲状腺功能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联合辐照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5
作者 杨欣海 陈芳 +6 位作者 全勇 胡梦佳 芦玉凯 陈乃成 许杨 王崧 王军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90,共10页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3),7 Gy单纯辐照组(7 Gy组,n=12)、7 Gy低氧辐照组(Hy-7 d+7 Gy组,n=12)、7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7 Gy+Hy组,n=12)、6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6 Gy+Hy,n=10);Hy-7 d+6 Gy组、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于常压低氧舱内进行7 d预处理(氧浓度12%),其余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6 Gy、Hy-7 d+6 Gy组、Hy-7 d+6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6 Gy;7 Gy、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7 Gy;Control组、6 Gy组、7 Gy组小鼠全程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组、Hy-7 d+6 Gy组小鼠辐照损伤后继续低氧饲养24 h后恢复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小鼠辐照后持续低氧环境饲养。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制备骨髓细胞悬液,采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骨髓腔病理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Lin^(-)Sca1^(+)c-Kit^(+),LSK)、髓系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MP)以及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7 Gy、Hy-7 d+7 Gy、Hy-7 d+7 Gy+Hy组小鼠从低氧预处理后开始持续监测30 d的生存率;6 Gy、Hy-7 d+6 Gy、Hy-7 d+6 Gy+Hy组小鼠采取尾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等的动态变化;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于辐照后17 d处死后获取骨髓细胞悬液并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6 Gy组小鼠辐照后全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HE染色显示骨髓血窦扩张明显、红细胞溢出;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小鼠骨髓腔内细胞密度增加,有核细胞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P<0.01);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6 Gy组骨髓LSK、MP与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单纯辐照造成的LSK、MP的数量减少能得到显著抑制(P<0.01);③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组经过低氧辐照后24 h复常氧治疗显著提高了小鼠生存率(P<0.01);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Hy组小鼠经持续低氧治疗未能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率;Hy-7 d+7 Gy组与Hy-7 d+7 Gy+Hy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虽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12),但在整个观察周期内Hy-7 d+7 Gy组始终表现出存活数量优势;④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Hy-7 d+6 Gy组小鼠较6 Gy组和Hy-7 d+6 Gy+Hy组WBC水平得到更快的恢复(P<0.05);经低氧预处理后,Hy-7 d+6 Gy组和Hy-7 d+6 Gy+Hy组辐照前RBC及HGB水平更高;而相比于6 Gy组及Hy-7 d+6 Gy+Hy组,Hy-7 d+6 Gy组PLT恢复更显著且迅速(P<0.05);⑤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进行细胞亚群比例推测,相比于6 Gy组Hy-7 d+6 Gy组小鼠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LT-HSC)、短期造血干细胞(short-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HSC)数量减少得到抑制,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拟时序分析显示,Hy-7 d+6 Gy组小鼠数据与Control组相似,表现出分化程度低且自我更新能力强的LSK较多;差异基因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表明,6 Gy组氧化磷酸化通路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y-7 d+6 Gy组则富集于染色质重塑和mRNA监视等通路。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放射损伤,辐照后恢复常氧治疗有助于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 急性放射损伤 造血功能 单细胞转录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阳 李艳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CT图像上肝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分析SUVmax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以肝脏的SUVmax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得到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肝脏SUVmax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化疗、有无活动性肿瘤及有无肝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UVmax与血细胞分类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正相关(r=0.196,P=0.047;r=0.180,P=0.027;r=0.196,P=0.015;r=0.171,P=0.032;r=0.296,P<0.001;r=0.270,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209,P=0.009)。其中,血糖(β=0.100,P<0.001)、直接胆红素(β=0.021,P<0.001)和肌酐(β=0.003,P=0.018)是肝脏SUVmax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肝脏摄取~(18)F-FAPI-04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其中血糖、直接胆红素和肌酐是影响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18)F-FAPI-04 血细胞分类计数 肝功能指标 肾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次生壁发育调控转录因子基因ClNAC40的生物学功能
7
作者 刘明彤 庄和必 +5 位作者 王紫彤 石帅宾 刘晓娟 林二培 胡现铬 黄华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目的】在挖掘杉木次生壁发育相关NAC调控因子基础上,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表达模式,以及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作用,以期为杉木次生壁发育分子机制解析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杉木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 【目的】在挖掘杉木次生壁发育相关NAC调控因子基础上,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表达模式,以及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作用,以期为杉木次生壁发育分子机制解析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杉木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通过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与木质化相关的NAC基因,克隆其全长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应压木形成中的表达模式;构建NAC基因过表达重组载体,利用花序侵染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并进行转基因植株花序茎横切面染色观察和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分离得到1个杉木NAC基因(ClNAC40),其cDNA序列长度为155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获得ClNAC40基因组序列共3430 bp,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进化树分析发现ClNAC40与已报道的次生发育相关NAC转录因子聚为一类。ClNAC40基因在木质部(XY)优势表达,而在根(RT)、雌球花(FC)、雄球花(MC)和皮层(BK)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同时,在茎中表达呈现随木质化程度升高而递增趋势,在木质化茎(S3)中的表达量是未木质化茎(S1)的3.2倍。在应压木诱导形成过程中,ClNAC40在应压木中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斜放处理30天和60天时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直立木(对照)。在拟南芥中过表达Cl NAC40导致花序茎的高度和直径均明显增加;花序茎横切面经间苯三酚染色,显色较野生型深且染色区域占比更大,表明木质素沉积更多。RT-qPCR分析结果表明,ClNAC40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拟南芥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论】杉木ClNAC40基因通过激活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参与调控次生壁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NAC转录因子 基因功能 次生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沈宁 邱梦茹 +2 位作者 刘庆银 刘学 张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38,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百合固金汤,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功能指... 目的探讨加味百合固金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百合固金汤,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 3^(+)、CD 4^(+)、CD 8^(+)、CD 4^(+)/CD 8^(+))、炎症指标(CRP、PCT、TNF-α)、血清指标(sTREM-1、CD40L、NLR)、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D 8^(+)、炎症指标、血清指标降低(P<0.05),CD 3^(+)、CD 4^(+)、CD 4^(+)/CD 8^(+)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CD 4^(+)、CD 8^(+)除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百合固金汤可安全有效地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TREM-1、CD40L水平及NLR,控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百合固金汤 常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肺部感染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mTORC1和mTORC2平衡改善衰老所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损伤
9
作者 程窈婷 张长城 +4 位作者 付国庆 王坦 毛剑敏 孙建明 赵海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098,共8页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对自然衰老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淫羊藿苷低剂量(5 mg·kg^(-1))和高剂量(20 mg·kg^(-1))给药组,另设1月龄小鼠为青年对照组,10...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对自然衰老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淫羊藿苷低剂量(5 mg·kg^(-1))和高剂量(20 mg·kg^(-1))给药组,另设1月龄小鼠为青年对照组,10只/组。青年对照组与衰老模型组小鼠接受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作为溶媒对照,淫羊藿苷给药组小鼠则分别接受不同浓度淫羊藿苷灌胃,连续给药3个月后,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质量、脏器指数、精子活率和浓度,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电镜观察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11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睾丸ZO-1、Occludin、Raptor、Rictor、p-70S6K和p-rps6定位和表达。结果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苷可明显增加衰老小鼠睾丸质量、睾丸指数、附睾指数,提高精子活率和浓度,改善睾丸组织形态及紧密连接超微结构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淫羊藿苷上调ZO-1和Occludin表达,但对Claudin 1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淫羊藿苷能上调ZO-1、Occludin及Rictord的表达,下调p-70S6K、p-rps6及Raptor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改善自然衰老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恢复mTORC1和mTORC2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衰老 睾丸 支持细胞 紧密连接功能 mTORC1和mTORC2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分析
10
作者 李芬 李芋锦 +9 位作者 赵婕 陆智祥 高小丽 何海涛 辜学忠 陈枫煜 李慧园 撒琪 张琳 胡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3-1452,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后腺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分泌情况,初步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患者激素分泌的影响及腺体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HSCT的209...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后腺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分泌情况,初步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患者激素分泌的影响及腺体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HSCT的209例血液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及HSCT前后的腺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相关激素水平数据,分析移植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雌二醇(E2)水平下降,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升高;移植后TSH下降的患者的T3水平比移植后TSH升高者更低;女性患者催乳素(PRL)、孕酮(Prog)、睾酮(Testo)水平下降;供受者性别不同时出现Testo及PRL下降,HLA配型为半相合时出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下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3、FT3和PRL水平下降。异基因移植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组的TSH、T4、T3、FT3、ACTH较无GVHD组显著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患者性别、年龄、供受者血型是否相同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HSCT会影响血液病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靶腺器官,而腺垂体的分泌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内分泌功能 甲状腺激素 生殖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的多目标单元划分方法
11
作者 程学宇 王迎春 +1 位作者 张琪 王垠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共7页
单元式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制造企业满足多元化、定制化市场需求的能力。针对制造单元划分问题,以单元加工密度和成组功效为优化目标并引入权重因子q建立数学模型,结合肘部法则和K-Means++确认最佳单元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鲸鱼算法(i... 单元式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制造企业满足多元化、定制化市场需求的能力。针对制造单元划分问题,以单元加工密度和成组功效为优化目标并引入权重因子q建立数学模型,结合肘部法则和K-Means++确认最佳单元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鲸鱼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根据数学模型特点,采用浮点数编码策略分配机器和零件;为提高算法全局寻优能力,引入随机学习策略提高个体信息分享能力及种群多样性;为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稳定性,设计自适应权重策略;为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引入柯西变异策略。基于改进期望函数确认最佳单元划分方案。以工业汽轮机企业为实际案例,设计对比3种算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划分 改进鲸鱼算法 期望函数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功能性抗体对胃癌干细胞干性特征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王光辉 张威 +4 位作者 刘永年 舒雄 柳诗雅 冉宇靓 刘辉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功能性抗体对胃癌干细胞干性特征的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胃癌HGC27细胞获得细胞球细胞(Sphere细胞),HSP90功能性抗体9B8处理Sphere细胞,CCK-8法检测9B8对胃癌干细胞耐药、增殖的作...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功能性抗体对胃癌干细胞干性特征的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胃癌HGC27细胞获得细胞球细胞(Sphere细胞),HSP90功能性抗体9B8处理Sphere细胞,CCK-8法检测9B8对胃癌干细胞耐药、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小室检测9B8对胃癌干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甲基纤维素成球检测9B8对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B8对胃癌干细胞ALDH、CD44表达的作用,免疫荧光检测HSP90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癌干细胞中HSP90、干性相关蛋白(SOX2、OCT4)、耐药相关蛋白(TOP2A、ABCG2)、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Snail、E-cadherin)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胃癌干细胞中HSP90、ALDH、CD44表达高于亲本细胞,且其增殖、耐药、迁移、侵袭及自我更新能力明显强于亲本细胞(P<0.01)。HSP90功能性抗体9B8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干细胞增殖没有差异(P>0.05),但迁移、侵袭、耐药和自我更新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DH、CD44表达比例明显下降(P<0.01)。HSP90功能性抗体处理组HSP90、ABCG2、TOP2A、Vimentin、Snail、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表达下降,E-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HSP90功能性抗体9B8可能通过抑制AKT/PI3K/mTOR通路活性,影响胃癌干细胞相关干性基因/蛋白、耐药基因/蛋白、EMT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进而影响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耐药、侵袭、迁移等干性特征,为胃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干细胞 干性特征 HSP90功能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维护线粒体结构功能促进衰老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臻 叶利兵 +2 位作者 冯静月 石永芳 许键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7-505,512,共10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衰老程度、细胞功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黄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只18月龄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老年组、黄精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衰老程度、细胞功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黄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只18月龄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老年组、黄精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kg)、高剂量组(4 g/kg),每组24只;另设24只2月龄大鼠为青年组。各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在第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8只大鼠麻醉处死,分离培养骨髓EPCs并鉴定;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体外成血管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化学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随周龄增加,老年组大鼠骨髓EPCs衰老程度逐渐加重,细胞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明显减退;胞内ROS水平升高且ATP含量及MMP降低(P<0.05);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固缩和大量自噬体。经黄精干预后,老年大鼠骨髓EPCs衰老程度减轻,细胞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有所改善;胞内ROS水平降低且ATP含量及MMP上升(P<0.05);电镜下线粒体形态结构较为正常,可见少量自噬体。结论:黄精可通过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来促进衰老大鼠骨髓EPCs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内皮祖细胞 衰老 细胞功能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G4P12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白聪聪 周先雷 +2 位作者 张志 高爽 张雪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2,共11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4假基因12(CSPG4P12)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及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阐明其在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ArrayExpress数据库检索获得的SCLC的E-GEOD-60052队列数据,利...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4假基因12(CSPG4P12)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及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阐明其在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ArrayExpress数据库检索获得的SCLC的E-GEOD-60052队列数据,利用R语言Bioconductor包完成数据过滤标准化,并获得63例SCLC肿瘤组织和7例正常组织样本,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样本中CSPG4P12表达水平差异情况,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SPG4P12表达水平与47种免疫检查点基因之间的关联。使用ESTIMATE算法和CIBERSORT算法评估CSPG4P12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联。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临床资料,选取230例SCLC患者为病例组,2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标记法进行CSPG4P12 rs2880765、rs6496932和rs8040855位点基因分型实验,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分析CSPG4P12基因多态遗传变异与SCLC发病风险的关联。SCLC DMS114细胞分别转染pUC-57质粒(对照组)和CSPG4P12过表达质粒(OV-CPG4P12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验证2组细胞中CSPG4P12过表达效率。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2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rrayExpress数据库E-GEOD-60052队列分析,与正常组织比较,SCLC肿瘤组织中CSPG4P1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CSPG4P12表达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r=0.47,P<0.001)、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9(TNFRSF9)(r=0.38,P<0.01)和TNF超家族成员9(TNFSF9)(r=0.44,P<0.001)均呈正相关关系。ESTIMATE算法,CSPG4P12低表达组患者基质评分、免疫评分和ESTIMATE综合评分均低于CSPG4P12高表达组(P<0.01)。CIBERSORT算法,与CSPG4P12高表达组比较,CSPG4P12低表达组中M0型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5),静息肥大细胞浸润降低(P<0.05)。CSPG4P12表达水平与静息肥大细胞浸润(r=0.35,P=0.030)和单核细胞浸润(r=0.34,P=0.034)呈正相关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与AA基因型比较,CSPG4P12 rs2880765位点AT和TT基因型携带者患SCLC风险增加(OR=1.68,95%CI=1.15~2.45,P<0.01)。分层分析,在男性、低年龄(≤60岁)及吸烟亚组人群中,rs2880765 A>T遗传变异可增加SCLC发病风险(男性:OR=1.86,95%CI=1.18~2.93,P<0.01;≤60岁:OR=1.73,95%CI=1.11~2.68,P<0.01;吸烟:OR=2.76,95%CI=1.49~5.13,P=0.001)。细胞生物学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在48和72 h时,OV-CSPG4P12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24 h时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48 h时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CSPG4P12在SCLC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与免疫浸润有关联。CSPG4P12 rs2880765 A>T遗传变异可以增加SCLC发病风险,其过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假基因12 免疫浸润 遗传变异 细胞生物学功能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15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蒽醌太赫兹吸收光谱模拟
16
作者 张同军 郝建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3,共7页
蒽醌是一种平面结构的具有大环共扼体系的有机化合物,在染料、造纸、生物和医药等众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研究蒽醌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和其分子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蒽... 蒽醌是一种平面结构的具有大环共扼体系的有机化合物,在染料、造纸、生物和医药等众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研究蒽醌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和其分子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蒽醌晶体的太赫兹吸收谱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首先利用THz-TDS系统测量了室温下蒽醌晶体在0.5~3.0 THz频段的特征吸收谱,发现蒽醌晶体在该频段内有6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0.95,1.05,2.09,2.25,2.49和2.78 THz处。为深入解析蒽醌在太赫兹频段实验特征谱的产生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对蒽醌单分子模型和晶胞模型进行了理论模拟计算。使用Gaussian09软件对蒽醌单分子模型进行的理论计算,采用了基于DFT的B3LYP杂化泛函方法和6-311G(d,p)基组,几何结构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在相同水平上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单分子模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MS8.0软件包中适合计算周期性结构的CASTEP模块对蒽醌晶胞模型进行理论计算,采用了基于平面波赝势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BE、PW91,WC,PBEsol和RPBE五种交换相关泛函,几何结构优化和晶格动力学计算在相同水平上进行。将蒽醌单分子和晶胞的理论模拟结构参数(键长、键角)分别与其X射线衍射实验测量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发现基于PBE方法获得的固态仿真结果中分子的结构参数与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最好。同时用PBE和RPBE方法获得的理论仿真谱与实验吸收谱比较吻合。因此,基于PBE和RPBE的计算结果对实验特征吸收峰进行了振动模式指认。研究结果表明,蒽醌晶体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主要来源于晶体中由C—H…O分子内氢键主导的蒽醌环和苯环基团的整体振动以及由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引发的集体振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太赫兹 密度泛函理论 晶胞 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脾提取物对食管鳞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爱芹 闫冰 +1 位作者 任鹏 蒋日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2-1128,共7页
目的:探讨小牛脾提取物(CSE)对食管鳞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血清铁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的影响及体外验证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食管鳞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 目的:探讨小牛脾提取物(CSE)对食管鳞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血清铁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的影响及体外验证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食管鳞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均常规予TP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CSE治疗,待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临床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相关指标及铁蛋白水平。随访1、3年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DFS)差异。采用MTT法测定食管癌细胞CSE的IC_(50)值。平板克隆法检测CSE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彗星实验检测CSE对食管癌细胞DNA链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CSE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对比,CSE对食管癌术后化疗后患者CD3^(+)T、CD4^(+)T、CD8^(+)T、CD4^(+)T/CD8^(+)T、铁蛋白水平均产生影响。CSE可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并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CSE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短期DFS。食管癌细胞CSE的IC_(50)浓度为3.018 mg/ml;CSE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CSE可增加食管癌细胞的DNA链损伤。CSE可增加食管癌细胞凋亡。结论:CSE可以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在调节免疫功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等方面改善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及提高短期的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术后辅助化疗 免疫功能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Voronoi Cells的C∞插值基函数及其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若干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怀球 吴江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9-678,共10页
根据自然邻点插值 (NNI)方法的思想 ,基于Voronoicells的几何特性 ,从自然邻点 (NaturalNeighbors)的概念出发 ,对C∞ 插值基函数Ni(x)的数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Ni(x)的一阶导数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及其数学性质。将Voronoicells和C∞... 根据自然邻点插值 (NNI)方法的思想 ,基于Voronoicells的几何特性 ,从自然邻点 (NaturalNeighbors)的概念出发 ,对C∞ 插值基函数Ni(x)的数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Ni(x)的一阶导数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及其数学性质。将Voronoicells和C∞ 插值基函数应用于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即自然元方法 ) ,通过对二维Burgers方程的数值算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良好应用前景。结合实例讨论了该基函数的插值效果 ,同时说明了插值方法可很好地应用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可视化 (Visu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 cellS 自然邻点 C^∞插值基函数 计算流体力学 可视化处理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何思银 文瑞婷 杨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72-2277,共6页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金属结合蛋白,在重金属解毒、抗氧化、免疫防御、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MT可通过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调节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在肿瘤...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金属结合蛋白,在重金属解毒、抗氧化、免疫防御、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MT可通过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调节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在肿瘤、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MT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以MT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生物学功能 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固态发酵对麦麸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史婷婷 卢雨洁 +1 位作者 裴家伟 郭润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3-153,共11页
为探究酵母菌固态发酵麦麸生产替代蛋白的可能性,本研究以麦麸为基质,利用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制备了两种发酵蛋白,并通过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测定蛋白加工特性、生物可利用性等指标,对两种发酵蛋白与原麦... 为探究酵母菌固态发酵麦麸生产替代蛋白的可能性,本研究以麦麸为基质,利用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制备了两种发酵蛋白,并通过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测定蛋白加工特性、生物可利用性等指标,对两种发酵蛋白与原麦麸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菌发酵(DJ)和混菌发酵(HJ)后,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原麦麸(MF)分别提高了112.5%、109.1%和216.9%、449.6%。与MF相比,DJ和HJ蛋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中β-折叠占比大大减少,β-转角占比大幅增加,而且发酵后产生了<10 kDa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J和HJ蛋白的溶解度和乳化能力明显提高,表面疏水性和起泡性明显降低。另外,DJ和HJ蛋白表现出与MF相似的模拟胃肠消化特性,且氨基酸种类齐全,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EAA/TAA)增大,比MF更接近于理想模式(E/T>0.4)。综上所述,单菌和混菌发酵蛋白均有良好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对于利用麦麸生产微生物替代蛋白,开发更具功能性和营养价值的发酵蛋白产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固态发酵 微生物蛋白 蛋白质结构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