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82
1
作者 鲁岩 樊胜强 邹喜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为揭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兖州矿区进行工作面支承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综放与分层开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变化的规律,为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长度、支护强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综放与分层工作面 超前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与矿用5G和网络硬切片技术 被引量:63
2
作者 孙继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共6页
为减少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无人5G地面远程控制方法:在采掘工作面设置工业摄像机和传感器,将视频、音频和传感器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至地面,地面操作人员远程操作设备,将控制命令通过5G网络传输至采掘工作面,控... 为减少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无人5G地面远程控制方法:在采掘工作面设置工业摄像机和传感器,将视频、音频和传感器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至地面,地面操作人员远程操作设备,将控制命令通过5G网络传输至采掘工作面,控制采掘设备动作。提出了用于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的无线传输距离和传输带宽计算方法。综采工作面两端头的基站之间无线传输距离应不小于综采工作面长度的1/2。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所需上行传输总带宽与综采工作面长度成正比,与液压支架中心距成反比,与支架和摄像机数量比成反比,与单台摄像机视频压缩后所需传输带宽成正比。为减少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对上行传输带宽的需求,可以只传输邻近采煤机的摄像机视频。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所需上行传输最小带宽与邻近采煤机的摄像机数量成正比,与单台摄像机视频压缩后所需传输带宽成正比。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系统无线传输距离测试方法,用于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的5G等无线传输系统,在保证传输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对无线传输距离进行测试,基站上行无线传输带宽不得小于20 Mbit/s,同时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50 m。提出了基于网络硬切片的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通过网络硬切片,给煤矿安全监控、矿井监控、人员及车辆和设备定位、视频监视、语音通信、5G通信等分配不同的信道,既保证了煤矿安全监控和矿井监控等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也统一了煤矿井下信息传输网络,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矿用工业以太网和矿用5G通信网等多网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5G 网络硬切片 无人工作面 地面远程控制 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 无线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继平 程加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0,共5页
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承载网主要是百兆、千兆和万兆矿用以太环网,其时延和可靠性不可控,难以满足煤矿井下少人或无人作业、地面远程控制等需求。服务质量(QoS)可保证最高优先级应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但当多路接口信号同时汇入且数据... 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承载网主要是百兆、千兆和万兆矿用以太环网,其时延和可靠性不可控,难以满足煤矿井下少人或无人作业、地面远程控制等需求。服务质量(QoS)可保证最高优先级应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但当多路接口信号同时汇入且数据量较大,或前1个数据包正在发送时,最高优先级应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也无法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技术要求:传输带宽宽、传输时延短、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本质安全防爆、电网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抗故障能力强、防护性能好、多业务综合承载等。基于上述要求,提出了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的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根据时间敏感和时间不敏感视频、时间敏感和时间不敏感音频、人员定位、车辆定位、设备定位、安全监控、供电监控、运输监控、排水监控、采煤工作面监控、掘进工作面监控等不同业务对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需求,分配不同的信道,将煤矿监控、定位、视频和音频等多网合一。基于FlexE的煤矿智能化信息综合承载网既满足了地面远程控制、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等不同业务对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需求,又实现了煤矿智能化信息一网综合承载,减小了维护难度和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信息综合承载网 灵活以太网 FlexE 一体化网络 网络硬切片 无人工作面 地面远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综放工作面端头压架机理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士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55,共4页
针对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下206工作面推过上覆区段煤柱遗留联巷时的端头压架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模拟的方法,对下分层综放工作面端头压架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分层采后基本顶呈现"竖O-X"破断特征,且在回采... 针对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下206工作面推过上覆区段煤柱遗留联巷时的端头压架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模拟的方法,对下分层综放工作面端头压架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分层采后基本顶呈现"竖O-X"破断特征,且在回采巷道一侧形成了稳定的"弧形三角块"铰接结构;而在下分层综放工作面推过上覆遗留联巷时,联巷及其围岩塑性区的存在大大缩减了煤体对"弧形三角块"的有效支撑面积,在上覆载荷作用下,"弧形三角块"由稳定铰接的"砌体梁"结构经滑落失稳而演变为"悬臂梁"结构,与此同时上覆载荷也随之施加12下206工作面端头支架,并引发压架事故。据此采用了加强端头支护强度、加大端头拉网密度和强度、优化巷道布置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综放工作面 端头压架 矿压显现 浅埋煤层 分层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直立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回撤期间火灾防治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在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F08期127-130,共4页
为防止碱沟煤矿+495水平B3+6工作面回撤期间自然发火,在分析近直立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作面回撤时期涉及人-物-环境-管理四要素的本质安全化措施和以控风堵漏、立体注氮、联合... 为防止碱沟煤矿+495水平B3+6工作面回撤期间自然发火,在分析近直立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作面回撤时期涉及人-物-环境-管理四要素的本质安全化措施和以控风堵漏、立体注氮、联合灌浆、多手段监测和多密闭施工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开采 工作面回撤 四要素 采空区 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