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stance of full-scale beams against close-in explosions.Numerical modeling and field tests
1
作者 A.Prado A.Alañón +5 位作者 R.Castedo A.P.Santos L.M.López M.Chiquito M.Bermejo C.Ogger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47,共13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s of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including four concrete models applied to a full-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subjected to blast loading. Field test data has been used to compare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s of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including four concrete models applied to a full-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subjected to blast loading. Field test data has been used to compare model results for each case.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he suitable code LS-DYNA. This code integrates blast load routine(CONWEP) for the explosive description and four different material models for the concrete including: Karagozian & Case Concrete, Winfrith, Continuous Surface Cap Model and Riedel-Hiermaier-Thoma models, with concrete meshing based on 10, 15, and 20 mm. Six full-scale beams were tested: four of them used for the initial calibration of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two more tests at lower scaled distances. For calibration, field data obtained employing pressure and accelerometers transduc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Damage surfaces and the shape of rupture in the beams have been used as references for comparison. Influence of the meshing on accelerations has been put in evidence and for some models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damage in the beams produced maximum differences around 15%. In all cases, the variations between material and mesh models are shown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LS-DYNA Concrete model Mesh effect full-scale be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荷载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字梁桥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源 蔺渠通 +2 位作者 殷怡萍 王尧翔 董勤龙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提升装配式工字梁桥的抗爆防护性能,制作3片跨径150 cm的钢筋混凝土工字试验梁,进行接触爆炸试验,得到试验梁在50、100、200 g爆炸当量下的损伤表征,并与数值模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以中山西环高速公路桥为背景,建立装配式工字梁桥数... 为提升装配式工字梁桥的抗爆防护性能,制作3片跨径150 cm的钢筋混凝土工字试验梁,进行接触爆炸试验,得到试验梁在50、100、200 g爆炸当量下的损伤表征,并与数值模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以中山西环高速公路桥为背景,建立装配式工字梁桥数值分析模型,根据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FEMA)标准,分析等效227 kg和454 kg爆炸当量下的装配式工字梁桥受爆力学性能和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工字试验梁在50、100、200 g爆炸当量的接触爆炸试验中表现出局部冲剪破坏模式,顶板破坏特征为由腹板向自由边45°方向的混凝土脱落,并出现纵向裂缝,腹板破坏为显著的冲剪破坏,其冲剪高度随爆炸当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爆炸荷载下,装配式工字梁桥结构损伤特征表现为局部冲剪破坏、整体弯曲变形和高频振动;454 kg爆炸当量下,工字梁桥主梁动能峰值显著高于227 kg爆炸当量,到达峰值时间更早,且残余变形明显,导致承载能力下降;装配式工字梁桥设计时应优先增强结构的局部抗冲剪性能,同时加强横向联系及主梁截面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梁桥 钢筋混凝土工字梁 爆炸当量 冲剪破坏 动力响应 模型试验 爆炸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走滑断层隧道柔性接头抗错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粟威 陶伟明 +4 位作者 匡亮 张熙 申玉生 曹彧 胡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以西部高烈度地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型模型试验,对左旋走滑断层运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模式、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穿越断层破碎带整体式隧道结构,采用节段式衬砌和柔性接头连接下隧道结构的应变响应... 以西部高烈度地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型模型试验,对左旋走滑断层运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模式、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穿越断层破碎带整体式隧道结构,采用节段式衬砌和柔性接头连接下隧道结构的应变响应、位移形式、内力分布和破坏模式,旨在探究断层强制位移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得出铰接设计对隧道结构抗错断性能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断层破碎带内设置15 cm长度衬砌节段,并以30 cm长度节段向两侧过渡,衬砌节段之间采用柔性接头连接形式,能够有效减小断层破裂面附近隧道结构的拉、压应变峰值,其中左拱腰处应变峰值降幅达到84.6%;柔性接头可通过剪切、扭转变形承担围岩传递至隧道结构的位错,隧道结构的位移曲线在柔性接头处出现不连续现象;断层走滑错动作用下断层带与活动盘交界面隧道结构受弯最严重,隧道拱腰和拱脚处弯矩最大,采用抗错断措施之后拱腰弯矩降幅最大达到87.1%;柔性接头能够避免衬砌大范围开裂和损伤,仅出现衬砌局部拉、压破坏,显著提升隧道结构的抗错断性能。为高烈度地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工程的抗错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走滑断层 柔性接头 节段衬砌 抗错断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受力性能及传力机理研究
4
作者 孙颖 郑佳龙 +2 位作者 卓卫东 林道锦 苏绍铃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3,共13页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后承压板式的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安全系数高,工作性能可靠,应力水平较低;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受力性能符合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应变在截面上呈对称分布;结合段构件传力顺畅,荷载传递效率受承压板厚度及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影响较大,传递效率随着承压板厚度或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当剪力键刚度增大至原设计抗剪刚度10倍以上或承压板厚度≥16 mm时,荷载传递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竖向偏心荷载在结合段内的传递存在明显的传力长度,超过该传力长度后,钢壳与填芯混凝土的承载比与结合段的截面刚度比基本接近,传力结束后钢壳与混凝土各自承担约50%左右的竖向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混合塔 结合段 受力性能 传力机理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盾构隧道管片受力响应研究
5
作者 陈俊伟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0-87,共8页
为探究侧压力系数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盾构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规律,研制可实现地层压力分区加载的模型试验平台,开展大型室内管片受力相似模型试验,并同步进行管片受力数值模拟,探讨侧向土压力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管片周围土压分... 为探究侧压力系数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盾构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规律,研制可实现地层压力分区加载的模型试验平台,开展大型室内管片受力相似模型试验,并同步进行管片受力数值模拟,探讨侧向土压力大小、地层软硬及分布对管片周围土压分布、管片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侧压力系数对管片顶部土压力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余部位,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加,管片顶部弯矩和轴力的绝对值均先减小后增大,数值由正变负。2)在垂直荷载施加阶段,管片顶部呈现内侧受拉、外侧受压状态,且应变绝对值逐渐增加;随着水平荷载的介入,管片应变出现拐点,应变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加,呈现内侧受压、外侧受拉状态。3)侧压力系数对管片最大位移量影响不显著,而对最大应力有较大影响,侧压力系数为0.8时的管片最大应力约为0.3时的1.8倍。4)软硬不均地层中管片最大应力和位移均介于硬质地层和软质地层之间且与软质地层接近,硬质地层中管片最大位移明显小于其余2种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侧压力系数 结构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片上浮模型试验平台研制
6
作者 王海涛 王悦 孙九春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深入探究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浆液性质对管片上浮的影响规律,设计管片上浮荷载感知测量结构,自主研发具有可视化特性的管片上浮模型试验平台。通过数值分析和注水测试,验证该试验平台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的可实施性,... 为深入探究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浆液性质对管片上浮的影响规律,设计管片上浮荷载感知测量结构,自主研发具有可视化特性的管片上浮模型试验平台。通过数值分析和注水测试,验证该试验平台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的可实施性,得到管片受浮力大小的系统测量误差。试验结果表明:1)注浆过程中管片受上浮荷载的变化与注浆体积呈线性关系,R^(2)值均大于93%,管片平均上浮荷载线性变化率是理论上浮荷载线性变化率的62.6%,与理论计算值相差28.79N/cm。2)浮动密封内油脂对管片上浮存在抑制作用,产生的阻力约为理论上浮荷载的41.1%,实际上浮荷载与理论上浮荷载最大误差约2.1%,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管片上浮的受力情况。3)截面荷载增长率随注浆体积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管片的横向位移约束对管片受倾覆荷载产生的姿态偏移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管片上浮 模型试验平台 注浆 上浮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联合FAST算法和双像光束法平差的相机标定方法
7
作者 宋胜嘉 朱勇超 +1 位作者 苏杰 陆秋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3-838,共6页
非量测相机以价格低、体积小、使用灵活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量工作中,但相机标定结果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针对现有相机标定方法存在着精度不够或标定效率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联合加速分割检测特征(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非量测相机以价格低、体积小、使用灵活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量工作中,但相机标定结果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针对现有相机标定方法存在着精度不够或标定效率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联合加速分割检测特征(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FAST)算法和双像光束法平差的相机标定方法。首先利用FAST算法对像片标志点自动提取,利用直接线性变换方法解得相机内、外参数初值;然后基于固定基线长度约束的双像光束法平差模型解算相机相关参数,并通过分类阈值方法提高模型收敛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普通双像光束法平差的精度有所提升,其标定后的中误差达到0.0064 mm,且实现了相机标定流程的半自动化,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望应用于实际场景的相机标定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标定 双像光束法 平差模型 FA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墩身节段胶接缝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8
作者 瞿荣辉 高立强 +2 位作者 别业山 王奥迪 肖明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为了解预制桥墩节段胶接缝的受剪破坏形态及机理,对某桥梁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预制墩身节段胶接缝抗剪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考虑键齿高宽比、压应力水平,开展6组Z形单齿直剪试件模型试验,分析剪力键胶接缝破坏模式及抗剪承载力,基于试验... 为了解预制桥墩节段胶接缝的受剪破坏形态及机理,对某桥梁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预制墩身节段胶接缝抗剪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考虑键齿高宽比、压应力水平,开展6组Z形单齿直剪试件模型试验,分析剪力键胶接缝破坏模式及抗剪承载力,基于试验现象与实测结果提出了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单键齿胶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组试件胶接缝均呈现脆性破坏特征,当键齿高宽比不小于1∶5.5时,剪力键出现齿根剪断、胶接缝完全失效的破坏形态;键齿高宽比不超过1∶15.7时,在不同的压应力水平下出现阳齿块连同保护层内混凝土被完全剥离和阳齿块混凝土局部剪碎2种破坏形态;键齿高宽比越小,试件初始剪切刚度对压应力变化越敏感;综合抗剪刚度、破坏模式及受力计算,建议剪力键受剪方向上的高宽比不小于1∶5.5。提出的不同破坏模式下单键齿胶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偏差平均值为4%,吻合良好,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墩身节段 剪力键 胶接缝 抗剪承载力 剪切刚度 键齿高宽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TOPMODEL模型基流分割定量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萌萌 魏占民 +1 位作者 张瑞强 刘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4,共6页
为探究水文模拟结果对总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流)的影响,首先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识别出■头水文站水文序列突变点,然后构建北洛河流域TOPMODEL水文模型,最后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分别对模拟水文过程和实测水文过程进行基流分割... 为探究水文模拟结果对总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流)的影响,首先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识别出■头水文站水文序列突变点,然后构建北洛河流域TOPMODEL水文模型,最后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分别对模拟水文过程和实测水文过程进行基流分割,并定量分析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洛河流域径流突变年份为1994年;②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可决系数和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69与0.63、0.87与0.82以及18.5%与13.4%;③率定期基流指数大于验证期且大于0.75,这意味着北洛河流域基流量对河川径流的补给作用显著;④模型在非汛期径流的模拟精度优于汛期的,能够为非汛期的基流分割提供依据;⑤不同时期基流量水文过程线起伏差异较大,但其形状基本与径流过程线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检验 TOPmodel水文模型 基流分割 北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光伏系统颤振性能的节段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寿英 马杰 +1 位作者 刘佳琪 陈政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柔性光伏支架的频率低、质量轻,极易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以某实际柔性光伏项目为工程背景,借鉴桥梁抗风的研究经验,对该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性能进行研究。首先,考虑严格的相似比关系,设计并制作了弹性悬挂节段模型系统,并对其... 柔性光伏支架的频率低、质量轻,极易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以某实际柔性光伏项目为工程背景,借鉴桥梁抗风的研究经验,对该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性能进行研究。首先,考虑严格的相似比关系,设计并制作了弹性悬挂节段模型系统,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然后,进行不同光伏组件倾角(-39°~+39°)下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研究光伏组件风致响应随风速的变化规律,得到各倾角下柔性光伏节段模型的颤振临界风速值,探讨2种气动措施对提高柔性光伏支架颤振稳定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39°的正倾角工况下,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临界风速随光伏组件倾角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颤振临界风速出现在12°~21°光伏组件倾角范围内,折算成实际风速为9.6m/s;在-39°~0°的负倾角工况下,颤振临界风速随光伏组件倾角的增大,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颤振临界风速出现在-21°~-12°光伏组件倾角范围内,折算成实际风速为10.1m/s;设置中央稳定板的气动措施难以有效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临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光伏支架 颤振 节段模型 风洞试验 临界风速 光伏组件倾角 气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盾构管片最不利上浮状态下三维形变特征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明宇 王越 +4 位作者 李庆民 陈健 王承震 蔺云宏 田应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隧道施工期管片所受浆液浮力并非恒定,壁后浆液压力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管片变形和隧道环的位错损伤。为减弱或避免因管片上浮造成的结构病害,通过自主设计研发一种考虑千斤顶水平推力、围岩压力以及同步注浆上浮力作用的管片三维加载模... 隧道施工期管片所受浆液浮力并非恒定,壁后浆液压力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管片变形和隧道环的位错损伤。为减弱或避免因管片上浮造成的结构病害,通过自主设计研发一种考虑千斤顶水平推力、围岩压力以及同步注浆上浮力作用的管片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对大直径管片最不利上浮状态下的瞬时变形进行分析。试验装置由围压加载装置和非均布上浮力加载装置组成,可实现单点或多点同步加卸载;模型试验采用不同刚度弹簧模拟上浮期隧道与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相似理论对管片模型和连接螺栓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加工;根据实际工程中试验段的围压对模型围压初始值进行换算,并将动、静态上浮力相结合,提出更符合工程实际的盾构隧道横、纵向上浮力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拱底非均布上浮力的作用下,拱底竖向位移和收敛变形沿纵向均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其最大值均出现在脱出盾尾后第3环;各环管片的收敛变形与拱底竖向位移近似呈线性关系,斜率介于0.63~1.49之间;模型试验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抗浮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三维形变 模型试验 非均布上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缺陷三维成像及亚像素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文婧 李艳楠 +1 位作者 王建国 王少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为实现工业设备中焊缝结构内部缺陷准确地定量分析,针对构造缺陷三维重构模型时缺陷图谱的过分割和欠分割导致定量分析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谱颜色分割的新算法。利用该算法处理缺陷切片并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其长度,应用Canny... 为实现工业设备中焊缝结构内部缺陷准确地定量分析,针对构造缺陷三维重构模型时缺陷图谱的过分割和欠分割导致定量分析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谱颜色分割的新算法。利用该算法处理缺陷切片并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其长度,应用Canny算子与三次样条插值法结合获取缺陷亚像素边缘,基于缺陷区域连通标记算法和累加法可获取缺陷面积和体积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数据对比,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缺陷重构的长度误差分别为8.18%、5%、9.62%,基于此对分割缺陷的亚像素边缘内连通域进行标记以准确地获取其面积及体积。该方法能够在不破坏焊缝结构的情况下即时获取焊缝内部缺陷的形貌并对其进行精准且全面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相控阵检测 焊缝缺陷分割 三维模型 亚像素边缘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涂层时域反射探头的天然气水合物测试平台开发及实验研究
13
作者 邢兰昌 马子胜 +2 位作者 刘宝 魏伟 韩维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9,共9页
该文基于分段涂层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ry,TDR)探头,开发了一套用于开展海洋沉积物中水合物模拟实验和TDR响应测试的平台。平台的硬件部分包括样品容器、TDR测试单元、温度测量单元;软件部分包括TDR测试单元和温度测量单元... 该文基于分段涂层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ry,TDR)探头,开发了一套用于开展海洋沉积物中水合物模拟实验和TDR响应测试的平台。平台的硬件部分包括样品容器、TDR测试单元、温度测量单元;软件部分包括TDR测试单元和温度测量单元软件。通过标定TDR探头参数、校正分段涂层影响,平台可同步测量高电导率海洋沉积物表观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用四氢呋喃水合物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在天然海砂中模拟其生成分解过程并进行了TDR测试,通过分析水合物生成过程中TDR测试的表观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讨论水合物饱和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该测试平台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表观介电常数、电导率以及两者联合的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模型,实验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模型的水合物饱和度计算误差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测试平台 时域反射技术 分段涂层探头 电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环境下跨活断层隧道抗错断铰接设计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佳威 崔臻 +1 位作者 张翔宇 曹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3-3344,共12页
当活动断层发生错动时,穿越活动断层的隧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往的研究大多未考虑隧道埋深、高应力对跨活断层隧道的影响,结果不太能贴切实际。充分讨论了解决深埋隧道抗错断问题的必要性,通过跨活断层隧道模型试验,对比深埋隧道... 当活动断层发生错动时,穿越活动断层的隧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往的研究大多未考虑隧道埋深、高应力对跨活断层隧道的影响,结果不太能贴切实际。充分讨论了解决深埋隧道抗错断问题的必要性,通过跨活断层隧道模型试验,对比深埋隧道与浅埋隧道的破坏差异,并通过深埋铰接隧道错断试验,分析了隧道外部应力变化、衬砌应变与破坏形态。结果表明:(1)在深埋与浅埋环境下隧道整体变形皆呈“S”型变形,破坏较严重的区域都集中在断层带位置,其中深埋隧道的破坏模式主要以剪切拉伸破坏为主,产生了较大的挤压变形,破坏区域较大,而浅埋隧道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在跨断层位置隧道被剪断。(2)在对深埋隧道进行铰接设计后,隧道由“S”型变形转化成“阶梯”型,隧道应变与外部岩体应力峰值得到降低,破坏程度显著减小。(3)通过对隧道衬砌裂纹分布分析,发现无铰接隧道为贯穿型破坏,裂纹影响至整个衬砌,铰接隧道裂纹影响范围约占隧道总长的66.6%,短铰接节段隧道裂纹影响范围约占隧道总长的33.3%,故深埋环境下采用更短的铰接节段对隧道的抗错断效果更佳。(4)通过对比前人研究的浅埋铰接隧道得出,浅埋铰接隧道在断层带外也会发生变形,而深埋铰接隧道破坏主要集中在断层带内位置,因此对于深埋隧道抗错断保护措施应当多集中在断层带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跨活断层 高地应力 铰接设计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尺节段模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金辉 程菊科 +1 位作者 蒋欣 谢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性能,根据新结构细部焊接工艺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了足尺节段疲劳试验模型,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确定不同焊接工艺下各疲劳易损细节的实际疲劳抗力。铺装层作为钢桥面板之上的行车功能层,直接承担... 为了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性能,根据新结构细部焊接工艺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了足尺节段疲劳试验模型,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确定不同焊接工艺下各疲劳易损细节的实际疲劳抗力。铺装层作为钢桥面板之上的行车功能层,直接承担车辆轮载。分别设计了树脂沥青铺装和浇注式沥青铺装两种铺装结构,进行武汉市江汉七桥铺装层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协同受力体系的模型试验,并考虑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铺装层的钢桥面板U肋与顶板构造细节,由于铺装层与钢桥面板的协同作用,其应力幅值相较于无铺装层时显著降低;该应力幅值随着铺装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性能 足尺节段模型试验 U肋 铺装层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单箱双室波形钢腹板组合简支梁顶板横向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品 荣学亮 邵旭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9,共8页
为分析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对单箱双室波形钢腹板组合简支梁顶板横向受力性能的影响,以青海三道河桥为背景,按1∶3的缩尺比设计、制作2片试验梁(1片整体梁采用整体浇筑、1片节段梁采用节段预制拼装)进行静载破坏试验,分析试验梁顶板在... 为分析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对单箱双室波形钢腹板组合简支梁顶板横向受力性能的影响,以青海三道河桥为背景,按1∶3的缩尺比设计、制作2片试验梁(1片整体梁采用整体浇筑、1片节段梁采用节段预制拼装)进行静载破坏试验,分析试验梁顶板在横向对称、偏心加载及纵向单点、双点加载共4种工况下的荷载~位移、荷载~横向应变曲线,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理论推导,研究顶板在横向不同位置加载下的横向内力变化规律、有效分布宽度以及横隔板数量对顶板横向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段梁与整体梁顶板的横向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节段梁的横向应变略大于整体梁的横向应变;节段梁顶板有效分布宽度试验值与有限元值较为接近,二者间的误差不超过9%,且均大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的计算值;节段梁顶板横向应力理论计算值均大于相应横向应力试验值与有限元值;设置一定数量的横隔板对减小节段梁顶板横向应力值有较好的效果;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可满足结构横向受力和变形,符合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桥梁的建设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桥 整体现浇 节段预制拼装施工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横向内力 有效分布宽度 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真空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气密性试验及力学模型
17
作者 石龙 周建军 +1 位作者 王东元 吕乾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6,共7页
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 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密性以及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力学模型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力学模型中接触压力路径,可以直观解释接缝垫片密封失效机理;环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初始接触压力、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呈正相关;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和隧道外径呈正相关性,而与垫片宽度呈负相关;初始接触压力越大,垫片密封能力越强,但密封安全储备越弱;同等条件下,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明显优于环向接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真空隧道 管片衬砌结构 气密性试验 力学模型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盾构隧道纵向刚度分析 被引量:57
18
作者 叶飞 杨鹏博 +3 位作者 毛家骅 毛燕飞 陈治 孙昌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探明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性能及抗弯刚度有效率的取值,基于模型试验,根据相似理论对通缝、错缝及匀质圆筒模型进行纵向模型试验研究。分别对3种纵向试验模型进行了加载试验,采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加载过程中的管片模型的纵向变形,得到了... 为探明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性能及抗弯刚度有效率的取值,基于模型试验,根据相似理论对通缝、错缝及匀质圆筒模型进行纵向模型试验研究。分别对3种纵向试验模型进行了加载试验,采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加载过程中的管片模型的纵向变形,得到了各级荷载下通缝、错缝及匀质圆筒模型纵向变形规律及其抗弯刚度有效率,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纵向变形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2通缝、错缝隧道纵向抗弯刚度有效率分别在0.18~0.39和0.20~0.40;3通缝和错缝隧道的纵向弯曲变形性能基本一致,错缝拼装效应对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结构 模型试验 纵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超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劣化机理与特性 被引量:50
19
作者 黄大维 周顺华 +2 位作者 赖国泉 冯青松 刘林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3-1181,共9页
对某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发现盾构隧道在现有计算理论所允许的地表超载作用下极易发生横向变形超限,并引发管片纵缝接头破损与渗漏水,对此展开了模型试验、数值仿真及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地表均布超载导致的隧道附加... 对某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发现盾构隧道在现有计算理论所允许的地表超载作用下极易发生横向变形超限,并引发管片纵缝接头破损与渗漏水,对此展开了模型试验、数值仿真及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地表均布超载导致的隧道附加竖向土压力并不是均匀分布,且在隧道中心正上方一定范围内要大于地表均布超载;隧道的穿越土层越软弱,地表超载导致的隧道周围附加土压力对隧道结构抵抗横向变形越不利;隧道发生横椭圆变形过程中,管片纵缝接头是管片环中的最薄弱部位。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区盾构隧道采用"刚性衬砌"的设计理念,并给出了加大管片纵缝接头强度与刚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超载 模型试验 管片接头 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配筋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建刚 何川 杨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8,共7页
以大型水下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首先采用壳-弹簧计算模型分析运营期间管片衬砌结构的三维力学分布特征,并用相似模型试验对结论做初步验证,提出主筋优化分布的配筋措施,然后采用三维管片组合体模型分析施工期间在千斤顶推力作用下的管... 以大型水下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首先采用壳-弹簧计算模型分析运营期间管片衬砌结构的三维力学分布特征,并用相似模型试验对结论做初步验证,提出主筋优化分布的配筋措施,然后采用三维管片组合体模型分析施工期间在千斤顶推力作用下的管片内部应力分布规律,并与施工现场调查统计的管片裂缝进行印证,提出管片局部配筋措施。研究表明,大幅宽条件下,幅宽边缘部位的最大弯矩值明显大于幅宽中央,建议主筋沿幅宽采用中疏边密的阶梯状分布配筋率;施工期间的管片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靠近管片环缝边缘部位,建议将此区域设置成刚性较大的钢筋整体梁式骨架;千斤顶推力作用下,管片平均应力集中部位呈八字形分布而剪切应力集中部位呈剪刀状,建议按照应力走向配置局部加强钢筋。研究结论可为分析管片结构安全和合理优化管片结构配筋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配筋 壳-弹簧模型 模型试验 管片组合体模型 管片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