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S地质封存井筒完整性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少坤 李军 +1 位作者 连威 曹伟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实施过程中气体泄漏与逃逸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效果,还会威胁人员和环境安全。井筒是CO_(2)泄漏的高风险途径,井筒完整性对保障CO_(2)长期稳定封存意义重大。针对CO_(2)地质封存中井筒密封失效可能引发的气体泄漏问...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实施过程中气体泄漏与逃逸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效果,还会威胁人员和环境安全。井筒是CO_(2)泄漏的高风险途径,井筒完整性对保障CO_(2)长期稳定封存意义重大。针对CO_(2)地质封存中井筒密封失效可能引发的气体泄漏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CO_(2)注入和封存条件下井筒完整性失效机理与影响因素,讨论了不同封存地质体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井筒完整性问题。基于国内CO_(2)地质封存技术现状,提出了井筒完整性技术对策及建议:优化设计水泥浆体系与施工参数,优选封存地层与管柱材料,加强CO_(2)泄漏监测技术研究,将预防措施与应对手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二氧化碳 井筒完整性 地质封存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CCUS产业发展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康佳宁 张云龙 +7 位作者 彭凇 崔鸿堃 田晓曦 纪一卓 戴敏 李小裕 谢鹏禛 刘兰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市场及政策等创新需求,培植碳核查、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新产业。围绕中国CCUS产业化现存的技术基础薄弱、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建议未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搭建CCUS产业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加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打造CCUS产业孵化基地,探索创新产业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重视CCUS专业人才培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产业化 技术需求 市场建设 新兴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油区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剖析CO_(2)驱与常规水驱开发成本构成差异,建立适宜的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确定捕集成本、运输成本、驱油成本的取值依据,推导出考虑碳减排收益的盈亏平衡模型,满足CCUS-EOR项目快速评价、辅助决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成本 碳减排量 盈亏平衡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
4
作者 桑树勋 滕卫卫 +5 位作者 刘世奇 樊玉新 陆诗建 李鑫钢 漆志文 徐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98,共12页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预测了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燃煤烟气低浓度CO_(2)吸收剂性能显著提升、大型捕集设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与CO_(2)捕集系统耦合关系得到重视与强化,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低能耗、低损耗、低成本吸收剂的研发,高通量—低压降塔内件和超大型—紧凑型捕集分离设备的研制,以及大规模碳捕集系统耦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控制是当务之急;②中国有大规模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长期积累,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均取得显著进展,但大型盆地低渗透储层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理论与技术尚不能满足规模化工程部署应用的要求,大型盆地多类型封存地质体适配性CO_(2)地质利用封存模式与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机理、一体化的安全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技术体系亟待构建;③源汇匹配、技术适配、系统优化是形成燃煤电厂大规模CCUS全流程技术的三大关键机制,燃煤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一体化去碳技术模式、技术集成的科学基础和工艺方法、复杂工程多模块一体化设计与建设运维技术等亟待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 碳捕集 地质利用封存 全流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37
5
作者 阳平坚 彭栓 +3 位作者 王静 王强 任妮 宋维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16,共13页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2)资源化利用布局.基于此,提出CO_(2)转化利用金字塔模型,通过优化组合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化工利用、生物合成等CO_(2)转化利用路径,形成兼具减排和商业价值的新型碳经济.最后,根据我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领先性和电网的灵活度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CCUS技术布局和应用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CCUS技术产业化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碳经济 CO_(2)利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不确定性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多行业CCUS源汇匹配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吉喆 樊静丽 +3 位作者 李凯 王雅先 王智 张贤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7,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长三角地区面临一定的减排压力。合理布局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对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平稳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CCUS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CCUS未来时空部署形成巨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长三角地区面临一定的减排压力。合理布局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对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平稳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CCUS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CCUS未来时空部署形成巨大挑战。然而,现有CCUS源汇匹配研究多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等方法,未充分考虑排放源、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变化对CCUS减排潜力、宏观布局及成本效益的影响,导致规划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给CCUS大规模部署带来较大挑战。为解决复杂不确定条件下CCUS源汇匹配问题,通过模糊可能性、随机机会约束和区间线性规划等方法,构建基于区间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方法的CCUS源汇匹配模型,应用在中国长三角地区CCUS源汇匹配的实际问题中,探究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方案。研究发现:若考虑不确定性,长三角地区CCUS项目总成本将高于确定性模型的评估结果;在违约风险为40%的情况下,长三角CCUS项目源汇匹配总成本最低,平准化减排成本低于30美元/t的排放源占筛选出排放源总数的38.5%,累计厂级碳捕集潜力56.9亿t。因此,将多重不确定性纳入模型综合考虑,探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CCUS源汇匹配部署方案,在提高项目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长三角地区 模糊机会约束 源汇匹配 时空布局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燃煤电厂CCUS技术发展: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双忱 樊帅军 +2 位作者 武凯 杨鹏威 陈柳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但国内已有超低排放电厂投运的CCUS设备普遍存在捕集成本高、产物利用量有限等问题,开发成本低、捕集产物可有效利用的CCUS技术是电力环保的共同需求。为此,提出煤电CCUS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如应用等离子体氧化技术,首先氧化烟气中还原性污染物SO_(2)、NO等,而后以氨水为吸收剂协同脱硫脱硝脱碳,整体污染物脱除流程简单,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化工转化空间。继而提出稳定的氨源供给是实现上述一体化脱除的物质保障,构建燃煤电厂自给自足的制氨过程为煤电未来开发更丰富的产品线(氨能、肥料、化工品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 煤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燕 张绍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7,94,共4页
相对于一般煤层气开采项目而言,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环境效益显著,但投资风险大,本文利用现金流量法对案例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CUS煤层气开发项目尚不能达到煤层气行业的基准盈利要求,经济上难以实行... 相对于一般煤层气开采项目而言,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环境效益显著,但投资风险大,本文利用现金流量法对案例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CUS煤层气开发项目尚不能达到煤层气行业的基准盈利要求,经济上难以实行。项目内部收益率对CO2捕集成本、产气量、煤层气销售价格等因素较为敏感。提高该类项目经济可行性,需要一项甚至多项敏感性因素的组合调整,推动CCUS煤层气项目实施需要相关技术研发和鼓励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ccus 经济可行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驱动下CCUS项目衔接碳交易市场的关键问题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牧心 梁希 +1 位作者 林千果 王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731-4739,共9页
我国明确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被认为是大部分工业行业实现碳中... 我国明确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被认为是大部分工业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可靠选择。目前,我国尚未有CCUS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的成功案例,也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通过总结国际CCUS项目与碳交易体系衔接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CCUS项目和碳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CCUS项目实际减排量核算不准确、潜在的减排量双重计算、监测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CCUS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通过确立证书制度以明确CCUS项目实际减排量的方法学,保证CCUS项目减排量核证的准确性;利用成本补贴机制和配额拍卖补贴机制激励CCUS项目发展,并可以为其他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加快制定CCUS项目的专项监管政策,探索CCUS项目监管政策与现有法律框架进行纳入或衔接的可能。开展CCUS项目衔接碳市场的方法学研究,解决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具体的衔接办法,将有利于提高CCUS技术和碳市场的相互推动作用,共同助力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交易市场 自愿核证减排量 证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被引量:49
10
作者 彭雪婷 吕昊东 张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90,共11页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US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结论显示,CCUS技术是全球气候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减排技术组合,到21世纪中叶有潜力实现累积千亿吨级减排效应,但当前CCUS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合考虑CCUS可以有效降低巨额资产搁浅风险、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等因素,我国应结合自身“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将CCUS作为战略性技术,统筹政策顶层设计、加速技术体系构建、探索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CCUS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评估 减排潜力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SNG项目全流程CCUS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胜男 魏宁 +3 位作者 肖敦峰 李小春 皮金林 胡元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8-1266,共9页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G项目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预可行性研究框架完成了咸水层封存场地的评价与筛选、场地性能评估、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设计、技术经济评价等研究内容。初步的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显示:Nyalga盆地具有大量的高适宜的CO_(2)-EWR封存场地和充足的封存容量,目标封存场地的储盖层性能良好。全流程CCUS项目的设计流程为工艺过程分离的高浓度CO_(2)直接压缩,经管道运输至临近的咸水层场地,设定CO_(2)总捕集量的90%用于强化深部咸水开采(CO_(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water,CO_(2)-EWR),10%出售给蒙古国石油企业开展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oil,CO_(2)-EOR)研究示范或其他用途。经过评估,20年项目周期的全流程CCUS项目的综合平准化成本为18.8USD/t CO_(2),年减排规模为5Mt CO_(2),年增采深部咸水5.13Mt。研究为蒙古国内开展CCUS技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可持续地利用化石能源并发展工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 预可行性研究 技术经济评价 场地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燃煤电厂CCUS集群部署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文会 鲁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燃煤电厂作为中国最大的CO_(2)排放源,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点。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目前煤电行业实现深度减排的唯一途径,碳约束情景下,CCUS技术将在实现煤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中首... 燃煤电厂作为中国最大的CO_(2)排放源,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点。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目前煤电行业实现深度减排的唯一途径,碳约束情景下,CCUS技术将在实现煤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中首先使用综合环境控制模型(IECM)对燃煤电厂捕集技术环节的成本构成和经济性进行核算,得到中国燃煤电厂逐厂CO_(2)捕集成本和捕集量;其次,基于地质利用封存潜力及分布特征,构建CCUS源汇匹配优化模型,得到碳中和目标下的煤电CCUS项目分阶段布局方案;最后,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为前提,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煤电CCUS项目集群进行识别,进一步构建改进成本最小生成树模型,得到CCUS项目集群最低成本CO_(2)输送管道网络的路线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需要对总装机容量约为355 GW的300个燃煤电厂进行CCUS技术改造,2030—2060年间可实现累积减排190.11亿t CO_(2)。煤电CCUS项目集群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北和西北地区,通过建立CCUS枢纽以实现CO_(2)运输基础设施共享,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苏北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优先开展CCUS早期集成示范项目,能显著降低运输成本,推动CCUS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优化 产业集群 优化布局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CUS产业价值实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浩宇 曹勇 +3 位作者 刘潇潇 罗大清 郗凤云 王德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5,共5页
通过研究领先国家推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发展的着力点,提出了全产业链价值化、负碳资产市场化、投建资金多元化、激励措施制度化(简称“四化”)的发展路径。针对我国CCUS产业现状与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建议加快建立产业... 通过研究领先国家推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发展的着力点,提出了全产业链价值化、负碳资产市场化、投建资金多元化、激励措施制度化(简称“四化”)的发展路径。针对我国CCUS产业现状与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建议加快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创新市场化机制实现产业价值、分阶段开展多种业务并拓展融资渠道、明确战略定位并给予财政支持等,以期打开我国CCUS产业化、规模化健康发展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碳利用 碳封存 ccus 价值链 经济性 规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进展与体系构建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妍 李小姗 +3 位作者 丁晴 熊卓 徐祖伟 赵永椿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化石能源低碳零碳甚至负碳利用、工业深度脱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工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出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要求研...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化石能源低碳零碳甚至负碳利用、工业深度脱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工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出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CCUS标准,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助力CCUS等关键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围绕CCUS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系统梳理国内外CCUS标准现状,完善标准体系以支撑CCUS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然而,CCUS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CCUS项目边界不清、产业发展不规范,科技创新链条受阻,配套政策缺乏规范指引。综合考虑CCUS行业特性、技术门类及功能序列,初步构建了CCUS标准体系框架。针对当下CCUS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并围绕亟需建设的4个重点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已有科研基础,提出将标准体系布局、CCUS技术标准、CCUS量化标准和CCUS管理标准等作为重点方向,推动我国CCUS标准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技术 标准体系 碳捕集 碳利用 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市场实施现状与制度路径
15
作者 白洋 赵艺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共8页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认为,碳市场是支持CCUS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可通过履约市场或自愿市场对CCUS进行支持。目前CCUS的碳市场实施面临核算标准不明、法律法规缺失、政策支持不足等多方面阻碍。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经验,如欧盟通过发放免费碳配额、美国通过低碳燃料标准支持CCUS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CCUS碳市场实施的制度路径,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市场监管、健全司法保障、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和开展国际合作等举措,以此推动我国CCUS在碳市场中的价值转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市场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美国低碳燃料标准制度 碳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工业氧-燃料燃烧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月桂 王玉亭 +1 位作者 黄冠硕 陈涛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80,共18页
水泥工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主要工业领域之一,其二氧化碳(CO_(2))排放控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氧-燃料燃烧技术是水泥工业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重要技术之一,对减少CO_(2)排放和提升水泥熟料产量具... 水泥工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主要工业领域之一,其二氧化碳(CO_(2))排放控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氧-燃料燃烧技术是水泥工业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重要技术之一,对减少CO_(2)排放和提升水泥熟料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综述了水泥工业增氧燃烧、部分氧-燃料燃烧以及全氧-燃料燃烧技术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流程优化和工业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增氧燃烧技术通过提高燃烧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来提高燃烧温度、热效率和增加熟料产量,其最佳氧气体积分数一般在27%~30%,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多个水泥生产线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节省燃料和增产效果。部分氧-燃料燃烧是在分解炉中采用氧-燃料燃烧的碳捕集技术,该技术能够提高CO_(2)体积分数并减少NO_(x)排放,但需要适当提高分解炉温度以维持相同的石灰石分解率,燃料消耗量也会有所增加。全氧-燃料燃烧技术是在分解炉和回转窑中均采用氧-燃料燃烧的碳捕集技术,可获得高CO_(2)体积分数的烟气,是水泥工业碳捕集技术的未来方向。为了实现与空气气氛相同的炉内温度和产品质量,全氧-燃料燃烧的总体氧气体积分数一般在27%~29%,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确定分解炉和回转窑氧-燃料燃烧器一二三次风氧气体积分数的合理分配。通过对水泥工业氧-燃料燃烧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其CO_(2)捕集成本一般在200~250元/t,低于燃烧后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成本,表明水泥工业氧-燃料燃烧碳捕集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未来水泥工业氧-燃料燃烧碳捕集技术将进一步向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方向发展,聚焦全氧-燃料燃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低成本制氧技术以及与可再生能源电转气和可再生合成燃料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水泥工业CCUS和净零CO_(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工业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氧-燃料燃烧 增氧燃烧 部分氧-燃料燃烧 全氧-燃料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月华 刘彦 +2 位作者 吕庆田 陈召曦 严加永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9,共21页
【研究目的】全球升温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应运而生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降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该过程对储层和盖层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前后储层物性参数的改变为测井、地震、电磁及... 【研究目的】全球升温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应运而生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降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该过程对储层和盖层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前后储层物性参数的改变为测井、地震、电磁及重力等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奠定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接着探讨了各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应用限制,同时也展望了其发展前景。【研究结果】面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质力学问题,可以针对性地采用各种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如地表变形问题,可采用InSAR、微震及时延重力方法;诱发地震问题,可采用微震方法;破坏井筒完整性问题,可采用测井方法。而在追踪二氧化碳羽流运移及潜在泄露情况时,时延重力/地震、微震及电阻率层析成像等多种方法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信心,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以及现场环境制约等因素依然是不容忽视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综合利用多源信息也将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结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双碳目标为地球物理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发展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体系,是地球物理开拓新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浪潮、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来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地质力学风险 地球物理监测 人工智能 多源信息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布局研究
18
作者 苏小宁 邱纪翔 +1 位作者 栾利民 梅应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6,共14页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对考虑碳利用场景前后的CCUS最优源汇匹配路径和集群布局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CCUS的年捕集规模需达到513.33 Mt,与仅考虑咸水层封存、气田封存和CO_(2)强化石油开采为储碳方式的情景相比,考虑钢渣矿化利用和化学转化技术后,需要进行CCUS技术改造的碳源数量将从332个增加至434个,涉及碳汇数量从49个增加至276个,运输管道修建长度由21237.96 km增加至31473.33 km,部署CCUS在30年规划期内的总减排成本将从7604亿美元下降至5141亿美元,单位减排成本将从49.38美元/t CO_(2)减少至33.38美元/t CO_(2)。碳利用技术示范能够优化集群布局方案,发挥集群规模优势,降低布局成本,并有助于形成特色集群,其中苏-鲁集群、蒙-宁-陕-晋-冀集群是未来CCUS部署的重点区域,在环渤海湾集群、东北集群部署CCUS最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 集群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差压模型的文丘里管气液两相CO_(2)流量测量
19
作者 张翼辰 张文彪 +1 位作者 李浩洋 宁晓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3-1503,共11页
为了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条件下CO_(2)管道输送流量的准确测量,在液相为连续相的CO_(2)气液两相流工况下,基于虚高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文丘里管收缩段和扩张段差压比值的气液两相CO_(2)流量测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揭示了... 为了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条件下CO_(2)管道输送流量的准确测量,在液相为连续相的CO_(2)气液两相流工况下,基于虚高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文丘里管收缩段和扩张段差压比值的气液两相CO_(2)流量测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揭示了差压比值与Lockhart-Martinelli(L-M)参数及液相虚高之间的对应规律。针对经典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迭代方法计算液气质量流量比的模型,实现了CO_(2)气液两相流分相流量的准确测量。在管道压力为4.9~5.2 MPa,温度为14~17℃,液气质量流量比在8.78~28.85的条件下,总质量流量测量相对误差优于±2.3%,液相流量相对误差优于±2.2%,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优于±6.3%。结果表明基于双差压模型的文丘里流量计为气液两相CO_(2)流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二氧化碳 仪表 气液两相流 文丘里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矿化技术的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业试验
20
作者 宋作玉 田景奇 +4 位作者 蔡力宏 李卫国 丁春宏 孙志国 马志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494,共9页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采用氯化氨为循环提取剂,二氧化碳的吸收矿化在三相反应器中一步完成。试验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000 t/a(以二氧化碳计),试验累计运行超3000 h,最长连续运行时间为768 h,最大运行负荷达设计值为148%。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吸收率大于90%,原料钙提取矿化率大于90%,经第三方评测,二氧化碳净减排率达到68.6%;碳酸钙产品达到工业沉淀碳酸钙标准,粒度(D_(50))小于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二氧化碳矿化 电石渣 碳酸钙 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