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技术与品种对华南籼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的影响
1
作者 黄南巡 张敏强 +5 位作者 叶清生 张琮焜 李健雄 王昕钰 傅友强 梁开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34,共10页
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碳减排对维护国家粮食自给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为定量分析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碳足迹及构成特征,明确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碳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在广东省4个典型的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 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碳减排对维护国家粮食自给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为定量分析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碳足迹及构成特征,明确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碳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在广东省4个典型的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不同栽培技术模式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广东省籼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235.3~1487.7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12~0.31 kg CO_(2)-eq/kg;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次数和单位产量碳足迹有显著影响。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显著减少氮肥用量,并提高了水稻产量,栽培技术和品种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相同技术模式下,单位产量间接碳足迹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在相同种植条件下选用高产水稻品种能有效降低单位产量碳足迹。示范区的多点试验表明,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增加3.67%~21.6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1.68%~60.81%,每季平均减少灌溉次数4次,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值分别减少6.11%和16.19%。柴油和氮肥是影响间接碳足迹的关键因子,两者碳排放分别占总间接排放量49.65%~52.88%和30.62%~34.70%。平均每减少1 kg氮肥,碳足迹降低2.49 kg CO_(2)-eq/hm^(2)。水稻单位产量间接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单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能有效减少水稻单产间接碳足迹。综上表明,华南地区水稻生产可通过选用高产水稻品种,结合水肥优化栽培技术降低氮肥和灌溉水投入,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实现高产与低碳排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碳足迹 生命周期法 碳减排 低碳高产栽培技术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桃江县为例
2
作者 詹艳红 罗萍 +5 位作者 刘迪钦 刘小山 周慧 姜鹏 张宏 刘义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85-89,111,共6页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毛竹笋用林丰产培育关键技术措施和应对问题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湖南省毛竹笋用林经营质量,实现竹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丰产培育技术 竹产业 湖南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郑130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武永康 王金社 +4 位作者 李海朝 张辉 王仕伟 雷晨芳 卢为国 《大豆科技》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大豆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产、稳产、宜机收大豆品种郑1307高产创建为例,总结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高产栽... 大豆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产、稳产、宜机收大豆品种郑1307高产创建为例,总结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黄淮地区大豆生产水平,增加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郑1307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杨文斌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1-2,共2页
番茄作为一种易栽植、产量高、营养丰富的蔬菜,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实际生产中番茄以设施栽培为主。该文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定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番茄 设施栽培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贡夏豆20的选育
5
作者 余鳞 陈谋浩 +2 位作者 燕杰 韩亚滨 向仕华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49-51,55,共4页
贡夏豆20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组合6(125)F1为母本,南农99-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040.9 kg/hm^(2),较对照品种南夏豆25增... 贡夏豆20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组合6(125)F1为母本,南农99-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040.9 kg/hm^(2),较对照品种南夏豆25增产16.9%。2022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165.4 kg/hm^(2),较对照品种南夏豆25增产16.4%。该品种高产宜机收、耐荫抗倒伏、荚色金黄籽粒圆,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夏播种植。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3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夏大豆 贡夏豆20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威宁短柱油茶栽培技术
6
作者 杨秀忠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1期14-15,20,共3页
威宁短柱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是我国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之一。威宁短柱油茶种子出籽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佳,发展威宁短... 威宁短柱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是我国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之一。威宁短柱油茶种子出籽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佳,发展威宁短柱油茶产业是当地带动农户增收的一条新途径。为促进高寒山区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增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研究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宜高海拔地区威宁短柱油茶的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山区 威宁短柱油茶 栽培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爽两优182的选育与应用
7
作者 罗健 许国冬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9-12,共4页
爽两优182是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不育系爽1S与自育恢复系天龙恢182配组育成的绿色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中抗稻瘟病,米质达优质二级,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爽两优182... 爽两优182是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不育系爽1S与自育恢复系天龙恢182配组育成的绿色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中抗稻瘟病,米质达优质二级,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爽两优18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爽两优182 选育 栽培技术 高产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县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王天聆 袁丽 +3 位作者 陈红梅 张莉 查敏 潘光远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46-48,共3页
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金沙县大豆生产的主推栽培模式。为加快该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示范带动大面积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文章对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大豆规模化与标准化生... 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金沙县大豆生产的主推栽培模式。为加快该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示范带动大面积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文章对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大豆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及单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净作 轻简化栽培技术 高产 金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探析
9
作者 吕群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油茶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油茶栽培种植的质量、产量、效益,改善油茶产业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油茶种植的特点,提出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措施,旨在为促... 近年来随着油茶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油茶栽培种植的质量、产量、效益,改善油茶产业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油茶种植的特点,提出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措施,旨在为促使油茶种植效益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高产油茶 栽培种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面积超高产栽培技术应对策略探究
10
作者 张吉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51-152,155,共3页
为实现水稻种植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提升水稻品质与产量,降低化肥农药等周边环境对稻谷的影响,依据无公害水稻生产有关规范,结合我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精选优质品种、科学栽培管理、提高肥效利用、强化... 为实现水稻种植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提升水稻品质与产量,降低化肥农药等周边环境对稻谷的影响,依据无公害水稻生产有关规范,结合我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精选优质品种、科学栽培管理、提高肥效利用、强化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各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提高小面积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面积 超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水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粽叶用箬竹丰产培育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明 孟勇 +3 位作者 彭超 李美群 彭凌云 艾文胜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箬叶为包裹粽子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粽叶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粽叶用箬竹人工林面积显著增加,但箬竹人工林造林质量不高、优质粽叶产量低、病虫害频繁发生等问题普遍,严重制约了粽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造林、抚育和经营... 箬叶为包裹粽子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粽叶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粽叶用箬竹人工林面积显著增加,但箬竹人工林造林质量不高、优质粽叶产量低、病虫害频繁发生等问题普遍,严重制约了粽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造林、抚育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粽叶用箬竹丰产培育关键技术,旨在为箬竹资源规模化栽培和质量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叶 箬竹 栽培技术 丰产经营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恒斌 战勇 +3 位作者 曾凯 赵靓 张祥池 苏鑫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提高单产、提升种植效益、实施大面积规模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北疆地区多年多点大豆规模化高产实践经验,对大豆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水肥管... 提高单产、提升种植效益、实施大面积规模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北疆地区多年多点大豆规模化高产实践经验,对大豆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水肥管理等进行总结,提出适宜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单产5250 kg/hm2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旨在提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大豆产量,助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春大豆 规模化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涛 王旭 +3 位作者 周敬霄 杨璞 郭海萍 肖付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20-124,共5页
为了促进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7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以及配套栽培要点。邯豆17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于2007年以邯豆7号为母本,中品03-517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 为了促进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7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以及配套栽培要点。邯豆17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于2007年以邯豆7号为母本,中品03-517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8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194.6 kg·hm^(-2),比对照品种冀豆12增产8.4%,2019年续试,平均产量为3723.6 kg·hm^(-2),比对照增产10.5%,2018-2019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459.1 kg·hm^(-2),比对照增产9.5%。201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422.2 kg·hm^(-2),比对照增产12.8%。2020年邯豆17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200003。该品种抗倒性好,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含量为38.66%,粗脂肪含量为21.76%,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区域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豆17 高油 高产 抗病 栽培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露地大白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铁臣 李云飞 郭芳 《蔬菜》 2024年第9期72-75,共4页
为了促进秋季露地大白菜优质高效生产,基于北京市“2023年秋露地大白菜高产擂台赛”活动中67个生产主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分析了选用丰产、稳产品种是高产的前提,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是高产的基础,种植密度、成品率和单株质量是产量构成的... 为了促进秋季露地大白菜优质高效生产,基于北京市“2023年秋露地大白菜高产擂台赛”活动中67个生产主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分析了选用丰产、稳产品种是高产的前提,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是高产的基础,种植密度、成品率和单株质量是产量构成的三要素,水肥管理是获取高产的保障,应用轻简技术是高效生产的关键等高产经验。同时,探讨提出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以期为露地秋白菜生产提供参考,包括冬储型大白菜生产品种可以选择北京新3号、金黄美、2171、乌冬菜和绿油3号;直播生产方式适宜播种日期为8月5—12日,育苗生产方式宜8月下旬移栽定植;大株型品种适宜每667 m^(2)种植3000~3500株、小株型品种适宜每667 m^(2)种植7000株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露地 高产 栽培技术 轻简化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同源新型蔬菜菘油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亮 李正国 +3 位作者 阎校林 杨茂元 殷学云 马宁 《蔬菜》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为打造河西走廊“菜篮子”工程,丰富蔬菜种类,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1种食药同源的新型蔬菜——菘油1号,在酒泉市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基地试种成功,产品受到南方市场青睐。该品种是甘蓝型油菜与菘蓝的远缘杂交种,根系发达,株型较大,株高60~120... 为打造河西走廊“菜篮子”工程,丰富蔬菜种类,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1种食药同源的新型蔬菜——菘油1号,在酒泉市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基地试种成功,产品受到南方市场青睐。该品种是甘蓝型油菜与菘蓝的远缘杂交种,根系发达,株型较大,株高60~120 cm,叶幅65~80 cm;耐寒、不耐热,抗病性强;腋芽萌发能力极强;主、侧薹兼收,采收期较长。通过了解菘油1号作物生长习性,从基地选择、茬口安排、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建立了1套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现了菘油1号持续高产,每667 m^(2)每茬可产菜薹2445.5 kg,每667 m^(2)纯收益17346元,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冷凉区及同类型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油1号 食药同源 高产 栽培技术 菜薹 标准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酿造用糯高粱杂交种辽糯22选育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王艳秋 张飞 +2 位作者 朱凯 王佳旭 邹剑秋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87-89,共3页
糯高粱杂交种辽糯22(LA34×LNR8)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18年以自选不育系LA34为母本,自选恢复系LNR8为父本,于2018年春季在海南组配而成LA34×LNR8杂交组合。2018~2019年连续2年在所内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表现优异... 糯高粱杂交种辽糯22(LA34×LNR8)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18年以自选不育系LA34为母本,自选恢复系LNR8为父本,于2018年春季在海南组配而成LA34×LNR8杂交组合。2018~2019年连续2年在所内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表现优异,2020~2021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7.8 kg/667m^(2)。2023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熟期适中、农艺性状好、糯性遗传稳定,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酿造用糯高粱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优质 多抗 糯高粱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7
作者 王建军 宋建 +2 位作者 崔永涛 范宏环 唐立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超高产潜力。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部标三等,评价指标中除碱消值外,其余指标符合部标一等。全生育期为146.5~156.5 d,比嘉优5号早熟0.3~0.9 d。202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根据浙优915品种特性,提出提高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性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选育 超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祥备 陈小飞 +7 位作者 金文俊 孔令聪 李杰坤 王路路 赵冬 沈维良 钱振亚 黄志平 《大豆科技》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充分挖掘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促进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文章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单产水平关键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大豆≥3750 kg/hm^(2)优质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指标;以“增密抗逆”为核心,配套种子处理、种植方式、合理施肥... 为充分挖掘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促进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文章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单产水平关键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大豆≥3750 kg/hm^(2)优质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指标;以“增密抗逆”为核心,配套种子处理、种植方式、合理施肥、中耕、化控、病虫草害防控及收获等生产技术集成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旨在为区域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南部地区 大豆 增密抗逆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祥县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与单作对比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海明 梁艳华 +1 位作者 夏丽光 胡杰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8-42,49,共6页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玉米、大豆单作用地的需求。在传统玉米、大豆单作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弥补土地资源不足,集约化利用土地、水、肥、气、光、热资源,增加通风透光,充...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玉米、大豆单作用地的需求。在传统玉米、大豆单作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弥补土地资源不足,集约化利用土地、水、肥、气、光、热资源,增加通风透光,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是大豆玉米和谐共生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是一项既能节约成本,又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型农业技术。复合种植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最佳的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和效益。不同的种植模式和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农艺性影响不同,对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影响也不同。本研究通过6∶3式、6∶4式、4∶2式三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与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对比试验,分析表明:玉米、大豆三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大豆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效益都比玉米单作、大豆单作表现好,玉米、大豆4∶2式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作物的农艺经济性状表现更好,作物的增产、增效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祥县 带状间作复合种植与单作对比 栽培技术 高产机理 农艺性状及产量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莉 周宇尘 +4 位作者 罗高明 梁燕 顾淑华 沈菁 张国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舜达135是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早熟、高产优势,在特早栽培条件下(播种期比绍兴传统播期提早10~15 d)开展了不同梯度机插密度和肥料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 舜达135是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早熟、高产优势,在特早栽培条件下(播种期比绍兴传统播期提早10~15 d)开展了不同梯度机插密度和肥料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舜达135有效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水平与机插密度的互作对舜达135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以种植密度25 cm×14 cm、纯氮施用量150 kg/hm^(2)的处理实际产量最高,达9 633.45 kg/hm^(2)。在2021年和2022年示范中,特早栽培条件下舜达135百亩示范方产量分别达到10 563.00 kg/hm^(2)和10 258.05 kg/hm^(2)。通过2年的示范,总结提出了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舜达135 氮肥运筹 机插密度 特早栽培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