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and Path Coefficient and Chi-square Distance Cluster Analysis for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in Tobacco Germplasm Resource 被引量:1
1
作者 LI Wenping ZHU Lieshu +3 位作者 ZHAO Songyi LIANG Qizheng WANG Yuchao TAN X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1期10-15,共6页
Correlation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10 characteristics of 24 pure lines of flue-cured tobacco such as plant height, knot distance, leaf number, the central leaf length and width, ratio of the ... Correlation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10 characteristics of 24 pure lines of flue-cured tobacco such as plant height, knot distance, leaf number, the central leaf length and width, ratio of the length to width, stem girth, dates of budding, leaf yield and ratio of the prime-medium tobacco. The leaf number and the central leaf length showed a positive or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yield per plant. And the leaf number and leaf yield per plant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io of prime-medium tobacc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f yield per plant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ratio of prime-medium tobacco while the others were less related with the ratio. Square sum of deviation method cluster analyses showed that 24 pure lines of flue-cured tobacco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Of the pure lines, Line T1706 and Line T1245 had a far relationship with all other lines, and also had a heterosis when crossed with the other lines. Lines Guangdonghuang 1 and R72(3)B-2-1 were closely re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cured tobacco correlation analysis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sis method for correlation between catenary irregularities and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勇 张媛 +2 位作者 程晓卿 贾利民 邢宗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53-3360,共8页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 provides the main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current quality collection; however,the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 is largely affected by the catenary irregularities.To analyze the c...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 provides the main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current quality collection; however,the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 is largely affected by the catenary irregularities.To analyze the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enary irregularities and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a method based on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NARX) neural networks was developed.First,to collect the test data of catenary irregularities and contact force,the pantograph/catenary dynamics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dynamic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MATLAB/Simulink.Second,catenary irregularities were used as the input to NARX neural network and the contact force was determined as output of the NARX neural network,in which the neural network was trained by an improved train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regularization algorith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ing error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re 0.1100 and 0.8029,respectively,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satisfactory.And the comparisons with other algorithms indicate the valid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enary irregularities pantograph-catenary contact force NARX neural networks correl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ymptotic Analysis of Estimated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Between Stationary and Cyclostationary Processes
3
作者 黄知涛 王炜华 +1 位作者 周一宇 姜文利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3期87-91,共5页
The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a stationary process and a cyclostationary process at cycle frequency α(≠ 0)is identically zero under an ideal condi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a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p... The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a stationary process and a cyclostationary process at cycle frequency α(≠ 0)is identically zero under an ideal condi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a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perform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in suppressing the stationary noise or interference. But unfortunately, the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will not really approach zero due to the limited data length in some re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length and the estimated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is deduced, and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which are proven by some computer simulations. The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 is really useful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yclostationary signal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STATIONARITY Cyclic cross-correlation Convergen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吴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露梅 武鑫 +2 位作者 许书刚 邝荣禧 朱常坤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7-547,I0001,I0002,共13页
水生态保护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浅层地下水是水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明晰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统计分析、Gibbs图、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等... 水生态保护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浅层地下水是水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明晰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统计分析、Gibbs图、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市吴江区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处于偏碱性环境,阴离子主要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微承压水大部分属于微咸水和咸水,且微承压水中的NH_(4)^(+)含量高于潜水中NH_(4)^(+)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中的大多数主要离子主要受自然过程的调控,高浓度的Na^(+)、Mg^(2+)、NH_(4)^(+)有利于I-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因子分析中提取的4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85.375%,并分别与盐度、有机物、酸碱度和硫酸盐有关,总体来说,盐度、酸碱度和硫酸盐与自然过程有关,因子2代表了人为过程,而人为过程和自然过程不能完全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区 水化学特征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苏州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何苏南 +2 位作者 郁凯 刘冲 邢锦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黑色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盐地碱蓬品种‘沿海碱蓬1号’(‘Yanhai Jianpeng No.1’)为材料,以未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0 W)的种子为对照,对100、200、300、400和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后... 为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黑色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盐地碱蓬品种‘沿海碱蓬1号’(‘Yanhai Jianpeng No.1’)为材料,以未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0 W)的种子为对照,对100、200、300、400和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后‘沿海碱蓬1号’黑色种子部分发芽指标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处理功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100、200和300 W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各处理组的平均发芽时间、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400和500 W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冷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与发芽势、根长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100~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可有效促进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增强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其中3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盐地碱蓬 种子发芽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聚类和MCMC算法的风光出力序列建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红霞 邹桂林 +3 位作者 王子强 陈凌轩 马骞 陈亦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1-502,共12页
针对风光出力的随机性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和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风光相关出力序列建模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得到不同的风光典型日出力模式,第1阶段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方法识别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类型;第2阶段... 针对风光出力的随机性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和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风光相关出力序列建模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得到不同的风光典型日出力模式,第1阶段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方法识别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类型;第2阶段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方法对不同光伏出力类型对应的风电出力样本进行聚类。其次,建立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的相依变化,上层建立单变量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模式的日间转移,下层建立双变量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日内相邻时刻的状态转移。最后,采用MCMC模拟方法得到指定时间长度的风光出力序列。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优于传统MCMC方法及Copula模型,能生成更符合风光实际相关性的出力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风电场 光伏电站 聚类分析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时空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2001-2022年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本有 黎东洲 +5 位作者 杨帆 孙晓明 高瑾瑾 苏琨 毕峥峥 范子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空间矩、洪水集中度等指标表征暴雨洪水特征,采用Kendall秩相关分析研究暴雨洪水响应关系,并对流域降水-径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汶河洪水的流域降雨量呈东多西少特征,洪水相应的暴雨事件常覆盖全流域1/3~1/2的面积,暴雨中心多集中在上游大中型水库附近;(2)北支牟汶河子流域洪水总量统计均值大,是大汶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其洪水特征值与致洪暴雨强度呈弱正相关,但与一阶降水空间矩呈负相关,表明子流域内部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而南支柴汶河子流域则相反;(3)大汶河流域洪水产流表现为蓄满产流为主、兼有超渗产流的特点,其中大戴区间近22年降雨事件中产流很少,这与其区间特殊的富水性地质条件及灌区引水密切相关,需在流域水文模拟与洪水预报时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洪水 Kendall秩相关分析 降雨径流关系 产流机制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晓秋 王玉倩 +1 位作者 吴紫薇 齐文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1,共8页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2007—2021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粮食总产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2007—2021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粮食总产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同时,从土地利用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经济条件3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影响较大。最后,为东北三省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关联分析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慧农业的规模测度与效应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少华 陈壬涛 黎美玲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1,共10页
文章旨在对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次测度中国智慧农业的增加值规模并评估其产业关联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为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借助100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将农业部门的产业数字化部门分解出来,... 文章旨在对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次测度中国智慧农业的增加值规模并评估其产业关联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为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借助100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将农业部门的产业数字化部门分解出来,以测度中国智慧农业的规模并评估其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农业的平均规模为3713.88亿元,在农业大类中占比为5.58%,占GDP比重仅为0.47%,说明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无论是智慧农业还是传统农业,其年均增长速度均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依然要加大农业发展力度。(2)从产业关联角度看,我国智慧农业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业的后向联系较大,智慧农业发展从初期的基础建设转移到提高生产服务效率与数字技术创新领域;与此同时,智慧农业和传统农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且相比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供需变动不敏感。(3)从最终需求的敏感度分析看,智慧农业是消费依赖性产业,但各项最终需求对智慧农业的推动较小,且有效需求的扩张大部分作用于传统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关联效应 最终需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燕 张弘强 +6 位作者 何璞 曾星雨 崔玲 周博奇 罗春雨 任卓群 曲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2-87,共6页
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三江平原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平均NDVI和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上升趋势,森林上升... 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三江平原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平均NDVI和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上升趋势,森林上升趋势最大(0.0162/a);三江平原全年气温和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生长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三江平原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生长季NDVI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相似,植被覆盖总体呈现改善趋势。生长季植被生长较好,中(0.4<NDVI<0.6)、高(NDVI≥0.6)覆盖植被区域占比较高,占整个区域的98.22%。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说明该地区气温的升高对生长季植被NDVI主要起抑制作用,降水量的增多对生长季植被NDVI主要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相关性分析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籽粒四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其在土壤中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天天 贺鹏 +2 位作者 李军辉 安桦 杨珍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09,共8页
为探究Zn(锌)、Fe(铁)、Ca(钙)、B(硼)4种矿质元素在燕麦籽粒中的含量与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在山西省燕麦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区县(朔州市平鲁区、右玉县和大同市左云县),选取了240个村庄的332个点位,采集耕层土壤,并收集其... 为探究Zn(锌)、Fe(铁)、Ca(钙)、B(硼)4种矿质元素在燕麦籽粒中的含量与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在山西省燕麦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区县(朔州市平鲁区、右玉县和大同市左云县),选取了240个村庄的332个点位,采集耕层土壤,并收集其上种植收获的燕麦籽粒样品,检测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和在燕麦籽粒中的含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元素在3个生产区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表现为Ca>Fe>Zn>B,且Ca含量属于高水平,Fe、Zn、B含量属于中等或低水平;在同一区县不同采样点间,土壤有效Zn含量差异较大,有效Ca含量差异较小,另两种元素含量的差异性介于二者之间。(2)4种元素在燕麦籽粒中的平均积累量为Ca>Fe>B>Zn,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Fe与Zn的平均含量相对较低,Ca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同一区县不同采样点间,燕麦籽粒中B积累量差异较大,Zn积累量差异较小,Fe、Ca积累量差异居中。(3)经相关分析,土壤中有效态Zn、Fe、B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三种元素含量与Ca含量的相关程度存在地区差异;燕麦籽粒中Zn、Fe、B含量与Ca的积累量呈正相关;4种元素在燕麦籽粒中的积累量与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在三个县区表现不一,其中在土壤有效态含量尤其Ca含量相对较高的右玉县,燕麦籽粒Zn含量与土壤有效态Zn、Ca、B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本试验所在燕麦生产区,土壤有效态Fe、Zn、B含量与燕麦籽粒中Fe、Zn、B含量均有提升空间;钙质土壤区适当降低土壤有效态Ca含量有助于促进燕麦籽粒Ca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中微量元素 有效态含量 籽粒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聪 陈旻 +3 位作者 张陵蕾 李嘉 安瑞冬 李永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73,共10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对水源区降水和气温进行趋势、突变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水源区气象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降水量以16.14 mm/10 a的速度显著增加,接近我国平均速度的3倍;气温上升速度为0.26℃/10 a,与全国平均速度持平。从时空分布来看,水源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布变差系数为0.91,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2%;多年平均气温为3.62℃,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年内气温介于-16.7与16.4℃之间。同时,水源区内部气候敏感性存在差异,降水变化敏感区为水源区靠近两河口和双江口区域,清水河、石渠和色达为气温变化敏感站;敏感站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气象条件可能同时剧变,配水策略应避免风险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敏感区 相关性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谷18衍生品种(系)主要性状分析
13
作者 王淑君 解慧芳 +4 位作者 邢璐 闫宏山 刘海萍 宋慧 王素英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31,共8页
为实现豫谷18的高效利用,对70份豫谷18衍生品种(系)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系数为2.70%~14.5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6~2.11之间;多个性状间呈显著或... 为实现豫谷18的高效利用,对70份豫谷18衍生品种(系)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系数为2.70%~14.5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6~2.11之间;多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单株产量与单穗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单穗重、穗下节间长度、株高和穗粗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效应;通径分析表明,单穗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0.996),其次是穗下节间长度(0.146),而株高和穗粗对单株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较大。在欧氏距离为23时,70份衍生品种(系)可聚为3类,其中第Ⅰ、Ⅱ类衍生品种(系)单穗重和单株产量较高,与株高等性状协调性好。因此,以豫谷18为亲本组配选育品种时,应着重关注单穗重,并协调好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秋琴 路旭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9-789,共11页
煤电企业化石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在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影响下,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企业发展都要求煤电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陕西省煤电企业规模和数量均大,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为此,必须探索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转型... 煤电企业化石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在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影响下,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企业发展都要求煤电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陕西省煤电企业规模和数量均大,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为此,必须探索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转型路径。通过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低碳内涵界定,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确定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系统进行分析,以管理、能源、生产、经济和创新5个子系统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Vensim PLE软件模拟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结果显示,各调整路径对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加强绿色转型投入以构建绿色管理,降低生产能耗,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积极创新和技术引进等可以有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绿色转型路径对煤电企业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煤电企业 绿色转型 低碳发展 关联度分析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杨丽 王玉柱 +5 位作者 凌娟娟 张俊环 姜凤超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00~1.46,平均值为0.74,核形状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依次为成熟期、叶基形状、仁苦味、叶缘锯齿、核粘离。16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38%~31.68%,除核侧径外,叶片长等其他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其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数量型性状间90对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其中单核质量与核横径相关系数最大,单仁质量与单核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出仁率与仁侧径相关系数最大。对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了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大小和质量,第2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厚度,第3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大小,第4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形状,第5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形状;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26%,能够反映16个数量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125株野生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得分前10的单株用于不同用途开发。【结论】北京地区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可用于新品种选育、工艺品开发、加工产品原料供应等多种用途,增值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的食品掺杂物可视分析系统
16
作者 汤颖 盛祎琛 +1 位作者 潘晶 周伟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中蕴含的掺杂物信息在食品安全早期预警、风险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为深入研究食品类别中的高权重掺杂物,首先根据对比学习思想设计了基于特征选择技术的食品掺杂物特征权重计算模型,并获取模型中的样本分类结果、...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中蕴含的掺杂物信息在食品安全早期预警、风险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为深入研究食品类别中的高权重掺杂物,首先根据对比学习思想设计了基于特征选择技术的食品掺杂物特征权重计算模型,并获取模型中的样本分类结果、特征信息以及分类模型中常见的评估指标,在上述特征模型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食品掺杂物可视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包含多个联动视图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食品掺杂物的特征,并支持用户通过迭代交互不断更新最优特征组合.最后,将该可视分析系统用于2010—2020年全国范围内24种食品类别的89202条不合格样本的掺杂物特征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更加方便、直接地获取食品的掺杂物权重,增强掺杂物特征组合,为专业人员提供了对食品掺杂物更全面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食品抽检数据 掺杂物 可视分析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煤层气产能预测研究
17
作者 金毅 郑晨晖 +5 位作者 宋慧波 马家恒 杨运航 刘顺喜 张昆 倪小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煤层气产能主要受地质和工程因素影响,阐明这些因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机制是实现储层精细改造和煤层气井提产的基础。方法本文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质背景、储层物性和动态排采数据,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开展... 目的煤层气产能主要受地质和工程因素影响,阐明这些因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机制是实现储层精细改造和煤层气井提产的基础。方法本文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质背景、储层物性和动态排采数据,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开展煤层气产能预测。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遴选出10个地质参数作为煤层气产能预测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法实现研究区34口煤层气井富集区划分,最后,根据分类结果,结合实际排采数据,分别利用BP(back propagation)和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煤层气井日产气量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储层压力梯度等10个参数是影响研究区煤层气产气性能的关键因素;(2)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评价煤层气的富集,可将研究区34口井产气效果划分为有利区、较有利区和不利区;(3)依托LSTM算法建立了煤储层日产气量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值为4.06%~14.79%,平均误差值为11.09%,预测精度明显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结论根据LSTM算法建立的煤储层日产气量预测模型稳定性好且预测精度高,可作为煤储层产能长程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为煤层气开发工艺布施与排采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灰色关联分析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与相关性的电能误差分析方法研究
18
作者 荣雪琴 丁营营 刘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针对传统方法中有限负载点(load point)检定方式导致的电能表负载点检测数量过于弱化、部分负载点误差无法全面代表全量程计量特性的问题,提出将运行误差作为负载点误差可靠来源的补充策略。在电力系统运行误差持续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电... 针对传统方法中有限负载点(load point)检定方式导致的电能表负载点检测数量过于弱化、部分负载点误差无法全面代表全量程计量特性的问题,提出将运行误差作为负载点误差可靠来源的补充策略。在电力系统运行误差持续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电能表全量程误差数据,将处理后的全量程误差时间序列和时效性等关键特征进行划分,通过比较多个采集周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来识别变点,建立不依赖于具体用电环境、仅依靠电能表误差本征分量的数据驱动型误差相关性预测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动态分析电能表误差在安全范围内的波动状态、挖掘电能表误差阶段性特征中的潜在高风险信息,以实现台区内电能表误差的长期趋势预测,对于具备时变特征的电能表误差评估及电能表轮换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误差 电能表 皮尔逊相关系数 变分模态分解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19
作者 陈秀萍 蒋际谋 +2 位作者 邓朝军 许奇志 苏文炳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的多样性与相关性,发掘优异资源,以期为创新利用与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收集保存的白肉枇杷为试材,对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的多样性与相关性,发掘优异资源,以期为创新利用与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收集保存的白肉枇杷为试材,对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种子数、单粒种子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等10个果实性状进行鉴定,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及不同来源地差异性分析。【结果】106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10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3%~34.9%,多样性指数为2.64~2.95。不同来源地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存在差异,福建是大果优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主要来源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肉厚度、种子数、单粒种子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果肉厚度、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60.9%,体现果实大小性状的重要性。评价发掘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8份,大果的资源3份,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资源9份,高可食率的资源3份,少核的资源2份。【结论】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丰富,发掘出不同类型的优异种质资源25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枇杷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样性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猪皮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与相互作用
20
作者 陈雪玲 吉莉莉 +5 位作者 王琪 牛欣欣 陈卓 廖诚 朱开宪 刘琨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4-242,共9页
为探究微生物对发酵猪皮品质形成的作用,采集发酵阶段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对猪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从发酵初期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 为探究微生物对发酵猪皮品质形成的作用,采集发酵阶段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对猪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从发酵初期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念珠菌属(Candida)逐步变化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红曲霉属(Monascus),于发酵第10 d进一步变化为芽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类香菌属(Myroides)、毛霉属、青霉属、节菱孢属(Arthrinium),而芽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毛霉属、青霉属、红曲霉属成为发酵后期的优势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528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14种是猪皮发酵前后关键的差异代谢物(VIP>1,|log_(2)FC|>1,P<0.05,ROAV>200)。将上述优势微生物与关键的差异代谢物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动杆菌属、曲霉属、念珠菌属、镰刀菌属、类香菌属、芽胞杆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毛霉属、青霉属和红曲霉属与9种萜类、2种酮类、2种醛类和1种含硫化合物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研究结果为猪皮发酵过程的质量动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 发酵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