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果枝夹角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萍毅 龙遗磊 +7 位作者 谭彦平 安梦洁 李丽丽 杜霄 陶志鑫 梁发瑞 牙生·玉努斯 艾先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果枝夹角是构成棉花株型结构的重要性状之一,果枝夹角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冠层结构、光能时空分布、成铃结构和机采性状。从栽培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棉花...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果枝夹角是构成棉花株型结构的重要性状之一,果枝夹角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冠层结构、光能时空分布、成铃结构和机采性状。从栽培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棉花果枝夹角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棉花果枝夹角研究的趋势,以期为棉花株型育种改良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棉花育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果枝夹角 基因 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果枝夹角与机采农艺性状鉴定评价
2
作者 叶萍毅 龙遗磊 +6 位作者 谭彦平 杜霄 安梦洁 陶志鑫 梁发瑞 艾先涛 胡守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8-1327,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陆地棉种质的果枝夹角与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产量高、适合机采的果枝夹角范围,筛选出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方法】对300份陆地棉种质的果枝夹角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不同陆地棉种质的果枝夹角与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产量高、适合机采的果枝夹角范围,筛选出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方法】对300份陆地棉种质的果枝夹角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除果枝数、衣分、单铃重、果枝夹角等性状变异系数小于10%,其余7个性状均大于10%,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5.28%。果枝夹角与单铃重、皮棉质量、有效果枝数等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欧式距离为4时,300份陆地棉种质可根据果枝夹角大小可以分成5个类群,分别是47.5°~50.1°、50.9°~55.5°、55.7°~58.5°、58.6°~62.8°、63.2°~66.5°。第Ⅰ类群的果枝夹角最小,植株矮小,产量潜力低。第Ⅱ、Ⅲ类群果枝夹角大小适宜,株高适合,植株较紧凑,株型多为塔型、筒型,便于机采且产量较高。第IV、V类群,果枝夹角偏大,株型多为塔型和倒塔型,产量高,丰产潜力大。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7%,解释了300份陆地棉资源农艺性状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果枝始节高度、有效果枝数、单铃重。【结论】陆地棉果枝夹角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果枝夹角范围在47.5°~65.5°时,果枝夹角越大,产量性状越高。当果枝夹角角度范围在50.9°~58.5°时,棉花的植株紧凑,株型多为塔型、筒型且产量较高,对该区间的棉花品种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筛选出10个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作为优良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果枝夹角 株型结构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若干杏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立强 秦伟 +4 位作者 廖康 何峰江 张大海 徐麟 樊卫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51-755,共5页
对8个新疆杏品种的开花物候期和不完全花的调查发现,杏树开花相对集中在3月底4月初,持续5-6 d,花期基本相遇,只是由于局部小气候和天气状况使其略有差异;对于结果枝,所有品种开花先后顺序是花束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开花,最后是长果... 对8个新疆杏品种的开花物候期和不完全花的调查发现,杏树开花相对集中在3月底4月初,持续5-6 d,花期基本相遇,只是由于局部小气候和天气状况使其略有差异;对于结果枝,所有品种开花先后顺序是花束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开花,最后是长果枝开花,而其花期持续时间长短和开花先后顺序相反;通过花器官特征调查,各品种不完全花比率在22%-66%,最高的是大果胡安娜为66%,最低的是阿克西米西为22%,败育花率较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所有品种不同类型果枝的不完全花率是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然而其自然座果率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品种 开花物候期 花器官 不完全花 不同类型果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不同果枝类型品种若干性状的鉴定和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杜雄明 刘国强 +3 位作者 傅怀勤 汤秀娣 李润花 周忠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0-65,共6页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株型紧凑群体...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株型紧凑群体(尤其是有限果枝群体)的农艺经济性状有较大变异,这对杂交育种和遗传选择有较大潜力;与果枝类型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果节距、果枝始节、果枝长、叶片厚度、铃重、2.5%跨长等。还对0、Ⅰ型果枝种质需要改良的性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供了具有单项或多项理想性状和0、Ⅰ型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果枝类型 种植密度 相关性 性状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枝式油茶果采摘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7
5
作者 伍德林 傅立强 +3 位作者 曹成茂 李超 徐艳平 丁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6-182,195,共8页
针对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漏采率高、损伤率大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摇枝式油茶果采摘机。根据摇枝式采摘工作原理,完成了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计算分析了采摘头夹持油茶枝的夹持力,对油茶枝和油茶果振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力学方程并求解。... 针对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漏采率高、损伤率大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摇枝式油茶果采摘机。根据摇枝式采摘工作原理,完成了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计算分析了采摘头夹持油茶枝的夹持力,对油茶枝和油茶果振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力学方程并求解。结果表明,夹持油茶枝时最大压力为2826 N,振动对树枝产生的径向力约为57.5 N、法向力约为78.2 N,夹持和振动都不会对枝条造成损伤。为保证采摘机安全性,对横梁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经计算其弯曲变形为0.0005 mm,远小于最大许用弯曲挠度。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采摘装置的采摘时间10 s、电机输出频率35 Hz、采摘头的振幅5 cm及采摘爪的夹持位置(夹持油茶枝的夹持中心到油茶树冠层距离)10~20 cm,此时油茶果采净率为95.2%,花苞损伤率为17.2%。对摇枝式油茶果采摘机进行了田间试验,对枝条的损伤基本符合采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摘机 油茶果 摇枝式 曲柄连杆滑块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不同果枝品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遗传及F_1和F_2群体优势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2 位作者 叶子弘 曹新川 张文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 9个海岛棉品种 (系 )及其 2 0个F1组合 9个产量性状的 2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海岛棉长果枝与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 ,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方差比例 ;衣分、铃重、霜后铃数、总...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 9个海岛棉品种 (系 )及其 2 0个F1组合 9个产量性状的 2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海岛棉长果枝与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 ,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方差比例 ;衣分、铃重、霜后铃数、总铃数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 ;均存在显性与环境的互作。品种 3836具有霜前铃数和霜前皮棉产量等性状高的加性效应。F1和F2 产量性状平均遗传表现为无正向超亲优势 ,其皮棉产量有 2 0 %以上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 ,霜前皮棉产量无正向平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零式果枝与长果枝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群体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型海岛棉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明 范君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5-229,共5页
1995年在16 个零式果枝类型海岛棉品种的苗期至盛铃期,测定了棉株主茎子叶至第16叶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测定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 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28、129、457 和... 1995年在16 个零式果枝类型海岛棉品种的苗期至盛铃期,测定了棉株主茎子叶至第16叶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测定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 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28、129、457 和115m g·dm - 2,叶绿素a/b 和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平均为254和402;所测光合色素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和叶位叶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子叶和5~16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 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与各叶位叶片的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所有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 b)含量之间以及这三者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分别呈高度平行关系。5~12节位叶片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是零型海岛棉结铃中段优势的光合生理基础。上述结果为海岛棉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零式果枝类型 叶片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树不同品种及果枝花粉发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怀军 安连荣 +2 位作者 朱哲锋 许静 王德来 《河北林果研究》 200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为进一步探明杏树坐果率低的原因 ,研究了杏树不同品种、不同果枝类型的花粉发芽率。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不同果枝类型花粉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杏树不同品种间花粉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99% ) ,其中车头杏最高达 31 7% ;不同品种的培养... 为进一步探明杏树坐果率低的原因 ,研究了杏树不同品种、不同果枝类型的花粉发芽率。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不同果枝类型花粉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杏树不同品种间花粉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99% ) ,其中车头杏最高达 31 7% ;不同品种的培养基最适蔗糖浓度不同 ,大部分品种以 10 %为最好 ,但巴斗杏在蔗糖浓度 5%的培养基上发芽率最高 ,串枝红杏在蔗糖 3个浓度下发芽率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果枝类型 花粉发芽率 生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SA-seq发掘棉花适宜机采的果枝长度相关QTL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剑文 刘剑光 +2 位作者 赵君 王希睿 肖松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9-326,共8页
【目的】将群体分离分析法与下一代测序技术相结合,定位与棉花果枝长度关联的数量性状位点。【方法】以Ⅰ式果枝品系苏机棉125和Ⅱ式果枝品种泗抗1号为亲本,构建棉花F2分离群体。根据F2群体单株中部果枝节间平均长度,选择极端性状单株分... 【目的】将群体分离分析法与下一代测序技术相结合,定位与棉花果枝长度关联的数量性状位点。【方法】以Ⅰ式果枝品系苏机棉125和Ⅱ式果枝品种泗抗1号为亲本,构建棉花F2分离群体。根据F2群体单株中部果枝节间平均长度,选择极端性状单株分为2组,构建DNA混池。再对2个混池进行重测序,分析2个混池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突变,并利用欧式距离法关联与果枝节间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结果】利用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据,在A3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与果枝节间长度关联的区域,区间范围为0.8Mbp;利用测序获得的缺失突变位点数据,也在A3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关联区域,区间范围为1.09Mbp;2个关联区域互相重合,重合区间为0.77Mbp。【结论】本研究中Ⅰ式果枝相关基因被定位在A3染色体上,说明棉花Ⅰ式果枝和〇式果枝的差异是因为遗传位点和模式的不同,而不是同一基因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育种 果枝长度 机采棉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类型的棉花不同果枝产量贡献率的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溪源 朱淼良 陈金湘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2,共7页
在2004-2005年对湖南省华容县、安乡县、大通湖区和澧县的杂交抗虫棉生长状况进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类型棉花果枝产量构成的特点和产量贡献率,构建了基于不同生长发育类型的棉花果枝产量贡献率分布的指数递减曲... 在2004-2005年对湖南省华容县、安乡县、大通湖区和澧县的杂交抗虫棉生长状况进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类型棉花果枝产量构成的特点和产量贡献率,构建了基于不同生长发育类型的棉花果枝产量贡献率分布的指数递减曲线、右偏态、左偏态和正态单峰曲线,以及双峰曲线和波动曲线6个模拟模型。2006-2009年在四县以及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了模型校验的小区试验,根据多年多点小区试验数据对不同果枝产量贡献率分布的模拟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使得模型与生长类型匹配较好,各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良好,RMSE值较小,在0.3419~0.7092之间,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长发育类型 果枝 产量贡献率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熟期性状的遗传和F_1、F_2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3 位作者 张利莉 郭伟锋 胡守林 王有武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9-13,共5页
采用MINQUE[1] 统计方法 ,利用AD模型对 9个海岛棉品种 (系 )及其 2 0个F1组合 2个熟期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杂交F1的 2个熟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 ,花期的狭义遗传率比... 采用MINQUE[1] 统计方法 ,利用AD模型对 9个海岛棉品种 (系 )及其 2 0个F1组合 2个熟期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杂交F1的 2个熟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 ,花期的狭义遗传率比较高。花期的显性效应为极显著 ,铃期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同等重要。花期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环境的互作均存在。海岛棉零式果枝品种比长果枝品种熟期性状的加性效应都小。用AD模型对F1和F2 熟期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 ,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 (系 )间杂交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均存在 ;F1和F2 群体平均优势一般表现为花期提前 ,铃期推迟 ,但也存在着F1和F2 熟期性状均具有较强负向优势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零式果枝 长果枝 品种间杂交 熟期性状 遗传 F1杂种 F2杂种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适宜栽植密度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来平 聂佩显 +2 位作者 陈汝 薛晓敏 王金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8940-8943,9018,共5页
[目的]确定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宽行密植栽培模式的合理栽植密度。[方法]选用2010年的定植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烟富3/M9/八棱海棠、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进行不同栽植密度试验,调查分析树体发育情况、枝类组成、果实品质、... [目的]确定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宽行密植栽培模式的合理栽植密度。[方法]选用2010年的定植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烟富3/M9/八棱海棠、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进行不同栽植密度试验,调查分析树体发育情况、枝类组成、果实品质、产量。其中,栽培密度: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0.75 m×4.00 m、1.50 m×4.00 m、1.00 m×4.00 m、1.25 m×4.00 m;烟富3/M9/八棱海棠1.25m×4.00 m、1.00 m×4.00 m、0.75 m×4.00 m;烟富3/M26/八棱海棠1.50 m×4.00 m、1.25 m×4.00 m、1.00 m×4.00 m、0.75 m×4.00m。[结果]3种砧穗组合所有处理树高均小于行距,行间均无交接现象,果胎枝所占比例0.75 m×4.00 m和1.00 m×4.00 m处理较高。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4.00 m处理产量最高,1.00 m×4.00 m处理果实硬度最高,1.25 m×4.00 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最低;烟富3/M9/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4.00 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烟富3/M26/八棱海棠以1.25 m×4.00 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较高,0.75 m×4.00 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1.25 m×4.00 m和1.50 m×4.00 m处理。另外,0.75 m×4.00 m栽植密度下,烟富3/M9/八棱海棠产量最高,烟富3/M26/八棱海棠次之,红2号/SH40/八棱海棠最低。[结论]烟富3/M26/八棱海棠和烟富3/M9/八棱海棠进行宽行密植栽培株行距选择0.75 m×4.00 m为宜,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应选择0.75m×4.00 m或1.00 m×4.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栽植密度 树体发育 枝类组成 果实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枝角度对麻疯树萌枝与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唐平 顾国栋 +1 位作者 安杰 罗建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98-101,共4页
根据麻疯树的生长特性,在同一试验地选择结果初期、树势基本一致的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萌发前按主侧枝与主干夹角为50°、60°、70°和80°等4个水平作拉枝处理,每处理4株小区,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别统计萌枝分... 根据麻疯树的生长特性,在同一试验地选择结果初期、树势基本一致的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萌发前按主侧枝与主干夹角为50°、60°、70°和80°等4个水平作拉枝处理,每处理4株小区,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别统计萌枝分布、萌枝生长量和花序坐果量,结果表明:拉枝角度对麻疯树萌枝分布、萌枝类型及花序坐果力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拉枝 萌枝分布 萌枝类型 结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不同果枝类型杂交F2代产量品质性状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天友 冯春晖 +5 位作者 王有武 曹新川 郭伟锋 刘春艳 黄光伟 何良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目的】比较零式果枝和长果枝海岛棉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海岛棉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海岛棉9122N(零式果枝)×H7124(长果枝)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零式果枝、长果枝、混合... 【目的】比较零式果枝和长果枝海岛棉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海岛棉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海岛棉9122N(零式果枝)×H7124(长果枝)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零式果枝、长果枝、混合型果枝)分别收获300个单株的棉铃,采用R语言对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混合型果枝表现最好,长果枝次之,零式果枝最差;品质性状:长果枝表现最佳,混合果枝混合型果枝次之,零式果枝表现最差。3种果枝类型各性状间相关系数不同,但部分性状表现有相同趋势。在产量性状中,3种果枝类型相关性趋势一致,籽棉重与铃数、单铃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数相关系数均为0.85以上,且高于与铃重的相关系数,铃数与铃重间呈负相关关系,衣分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单株铃数对籽棉产量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品质性状中,零式果枝中纤维品质5个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另2种果枝中,除马克隆值以外,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零式果枝中单铃重与5个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长果枝和混合型果枝中衣分与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相互影响,表现并不相同,混合果枝类型产量和品质性状整体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果枝类型 产量及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盛铃期不同节位光合源叶比叶重变异的比较
15
作者 刘明 范君华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在 9个零式果枝海岛棉品种的盛铃期测定了 8~ 1 9节位主茎叶、苞叶、混生有限短果枝叶的比叶重 ,并作显著性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各品种各节位的比叶重 (SLW ,g·m-2 )混生限短果枝叶 (79.42 ) >主茎叶 (75 .2 4) >苞... 在 9个零式果枝海岛棉品种的盛铃期测定了 8~ 1 9节位主茎叶、苞叶、混生有限短果枝叶的比叶重 ,并作显著性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各品种各节位的比叶重 (SLW ,g·m-2 )混生限短果枝叶 (79.42 ) >主茎叶 (75 .2 4) >苞叶(5 0 .0 8) ;各节位源叶SLW呈现自下而上、由内向外而递增的动态分布规律 ;所测源叶SLW在供试品种间和节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 ;1 0~ 1 9节位叶片的SLW、1 0~ 1 2、1 4~ 1 6节位苞叶的SLW分别与各节位相应的叶片、苞叶SLW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比叶重 盛铃期 光合作用 不同源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枝类型陆地棉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博然 赵书珍 +4 位作者 万素梅 林皎 田玉刚 殷元峰 胡守林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5-50,共6页
本试验选取Ⅰ式果枝类型陆地棉品种66-17、马棉、66-15、新陆中41和Ⅱ式果枝类型品种新陆中37、新陆中82为材料,采用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不同果枝类型陆地棉品种各表型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本试验选取Ⅰ式果枝类型陆地棉品种66-17、马棉、66-15、新陆中41和Ⅱ式果枝类型品种新陆中37、新陆中82为材料,采用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不同果枝类型陆地棉品种各表型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果枝始节高,Ⅰ、Ⅱ式果枝类型品种始节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93%、32.55%;Ⅰ式果枝类型品种的单株铃数低于Ⅱ式,但单铃重与之相反;籽棉产量Ⅰ式高于Ⅱ式,分别为7069.93、6656.38 kg/hm^(2)。两种果枝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不大,变异幅度为0.33%~13.66%;Ⅰ式果枝类型品种的纤维长度为29.66 mm,Ⅱ式为29.02 mm;马克隆值Ⅰ式为4.33,Ⅱ式为4.07;断裂比强度Ⅰ式为30.24 cN/tex,Ⅱ式为31.75 cN/tex。相关性分析中,两种果枝类型品种的单株铃数与单铃重表现为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其它4个品质性状(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伸长率)表现为负相关。综合认为,Ⅰ式果枝类型品种有更高的产量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调控单株铃数、单铃重与衣分来实现产量、品质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果枝类型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果枝类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悦有 王彦立 +4 位作者 孙福鼎 宫瑞平 翟黎芳 石晓燕 翟学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0,共5页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最优遗传模型的两个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果枝类型性状的大纯合主基因对次大主基因存在显性上位作用。果枝类型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限果枝类型个体与铃重、籽棉、皮棉产量及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果枝类型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型海岛棉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明 范君华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9-25,共7页
1995年在16个零式果技类型海岛棉品种的苗期至盛铃期,测定了棉株主茎子叶至第16叶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测定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28、1.29、457和1.15mg·dm-2,叶绿素a/... 1995年在16个零式果技类型海岛棉品种的苗期至盛铃期,测定了棉株主茎子叶至第16叶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测定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28、1.29、457和1.15mg·dm-2,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平均为2.54和4.02;所测光合色素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和叶位叶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子叶和5~16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的含量分别与各叶位叶片的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所有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含量之间以及这三者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分别呈高度平行关系。5~12节位叶片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是零型海岛棉结铃中段优势的光合生理基础。上述结果为海岛棉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叶片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棉花 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