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ashworthines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novel collision post structure for subway cab cars 被引量:4
1
作者 XING Jie XU Ping +3 位作者 ZHAO Hui YAO Shu-guang WANG Qian-xuan LI Ben-hu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763-2775,共13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ollision post structu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subway cab cars.The structure provides two innovative features:1)a simpler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st and the car roof,w...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ollision post structu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subway cab cars.The structure provides two innovative features:1)a simpler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st and the car roof,which gives a more reasonable load transfer path to reduc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joint;and 2)a stiffness induction design that provides an ideal deformation model to protect the safe space of the cab cars.The novel collision post structure was evaluated wit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and a prototype cab car was mechanically tes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was stable and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cted ideal mode.The maximum load was 874.17 kN and the responses remained well above the elastic design load of 334 kN as required by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In addi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tearing failure during the whole test process.Therefore,the novel collision post structure proposed has met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ed in new standard to improv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subway cab cars.Finally,the energy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light weight design highlights were also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sion post structure subway cab cars CRASHWORTHINESS quasi-static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铝合金行人保护防撞梁焊接变形工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茂青 路广明 +3 位作者 孙志宾 韩明亮 贾志洁 王永彬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了解决铝合金零部件焊接变形过大的问题,采取有限元的方法对焊接工艺进行仿真验证。基于Simufact.Welding焊接工艺分析软件,以汽车行人保护防撞梁为研究对象,探索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的求解方法找到一个兼顾效率和精度... 为了解决铝合金零部件焊接变形过大的问题,采取有限元的方法对焊接工艺进行仿真验证。基于Simufact.Welding焊接工艺分析软件,以汽车行人保护防撞梁为研究对象,探索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的求解方法找到一个兼顾效率和精度的仿真求解方法,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焊接反变形的设计,得到满足精度的焊接产品,并进行焊接工装夹具的优化设计的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imufact.Welding可以对焊接变形进行预测,并指导反变形设计来保证产品尺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变形 汽车防撞行人保护 仿真求解方法 工装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跟驰模型的雾天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风险研究
3
作者 秦严严 肖腾飞 罗钦中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为研究雾天环境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追尾碰撞风险产生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雾天跟驰模型设计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不同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并提出基于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的雾天追尾碰撞... 为研究雾天环境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追尾碰撞风险产生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雾天跟驰模型设计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不同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并提出基于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的雾天追尾碰撞风险控制方法。首先,选取根据驾驶模拟器数据标定的跟驰模型描述雾天环境中的车辆跟驰行为。然后,选取碰撞时间暴露时间(time exposed time-to-collision,TET)和碰撞时间整合时间(time integrated time-to-collision,TIT)作为追尾碰撞风险评价指标,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分析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对追尾碰撞风险的影响。最后,考虑交通流稳定性与追尾碰撞风险的内在联系,提出基于V2V的跟驰控制策略,以降低雾天追尾碰撞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轻雾场景和浓雾场景分别在限速80 km/h和100 km/h时的追尾碰撞风险最高,均在限速60 km/h时的追尾碰撞风险最低;当限速由40 km/h增至100 km/h时,轻雾场景下的追尾碰撞风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浓雾场景下的追尾碰撞风险先降低后升高。本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雾天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风险,不同雾天浓度和限速条件下的TET和TIT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35.62%和36.52%,置信水平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追尾碰撞风险 跟驰模型 限速 雾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郭琴 郑巧仙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0-946,共17页
蜣螂优化算法(DBO)是近年提出的智能优化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一样,DBO也存在收敛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针对DBO的这些局限性,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MIDBO)。首先,改进雏球和偷窃蜣螂对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的接... 蜣螂优化算法(DBO)是近年提出的智能优化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一样,DBO也存在收敛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针对DBO的这些局限性,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MIDBO)。首先,改进雏球和偷窃蜣螂对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的接受程度,使其根据自身搜索能力动态变化,既提升了种群质量又保持了适应度高的个体的良好搜索能力;其次,融合麻雀搜索算法中的追随者位置更新机制对算法进行扰动,并用贪婪策略更新位置,提升了算法的收敛精度;最后,当算法陷入停滞时引入柯西高斯变异策略,提高了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仿真实验基于20个基准测试函数和CEC2019测试函数,验证了3种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将所改进算法和对比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收敛性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证明了MIDBO具有良好的寻优性能和鲁棒性。将MIDBO运用在汽车碰撞优化问题的求解上,进一步验证了MIDBO在求解实际工程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优化算法 局部最优解 麻雀搜索算法 柯西高斯变异 汽车碰撞优化问题 Wilcoxon秩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碰撞驾驶员下肢行为响应及损伤分析
5
作者 秦豪毅 杨欣 +3 位作者 马帅 宋家锋 王瑞祥 许述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当前汽车碰撞试验中所用假人为标准姿态,忽略了驾驶员本能应急行为对自身损伤的影响。基于此问题,通过搭建沉浸式驾驶模拟器获取碰撞环境下驾驶员下肢姿态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碰撞场景进行模拟仿真,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对比驾驶... 当前汽车碰撞试验中所用假人为标准姿态,忽略了驾驶员本能应急行为对自身损伤的影响。基于此问题,通过搭建沉浸式驾驶模拟器获取碰撞环境下驾驶员下肢姿态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碰撞场景进行模拟仿真,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对比驾驶员应急行为下人体各部位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脚部位于油门踏板上时驾驶员头部以及大腿损伤较为严重,脚部踩压制动踏板时,胸部压缩量相较于其他姿态峰值增大了22.3%,脚部位于制动踏板上时颈部伸张力矩峰值最大,粘性指数峰值减小了25%。驾驶员下肢行为变化时其身体运动姿态、各部位的损伤程度有明显差异且与标准姿态相比各部位损伤情况也有显著不同。研究结果能够为针对中国驾乘人员的车辆安全防护设计提供新思路,同时对国内碰撞法规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驾驶模拟器 中国体征假人 人体损伤 下肢行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脱轨碰撞事故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卫亮 连海山 易甫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214,共7页
[目的]针对2015年发生的一次城市轨道交通不锈钢车体列车脱轨事故的过程进行仿真,重现在复杂事故场景中的车体破坏的直接原因和过程。[方法]在调查事故场景和不锈钢车体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方法重建事故模型,分析了整个事故... [目的]针对2015年发生的一次城市轨道交通不锈钢车体列车脱轨事故的过程进行仿真,重现在复杂事故场景中的车体破坏的直接原因和过程。[方法]在调查事故场景和不锈钢车体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方法重建事故模型,分析了整个事故中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能量变化。[结果及结论]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事故发生时的巨大能量和地面的高低起伏,导致中间车辆发生爬车、蛇行及相互碰撞,是造成本次事故中不锈钢车体结构发生断裂失效的重要原因。车体断裂位置主要集中在驾驶室框架与底架、端墙与顶棚、底架与侧墙和端墙的连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 不锈钢车体 脱轨碰撞 有限元仿真 事故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浩 徐今强 +1 位作者 皮雨蒙 左康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7-161,共5页
当前主流的防追尾系统普遍存在识别因素单一、对驾驶员自身预防效果欠佳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将YOLOv5剪枝技术、注意力机制、PID优化器等方法融入网络模型的训练中,以优化模型精度并减小模型体积;其... 当前主流的防追尾系统普遍存在识别因素单一、对驾驶员自身预防效果欠佳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将YOLOv5剪枝技术、注意力机制、PID优化器等方法融入网络模型的训练中,以优化模型精度并减小模型体积;其次,以距离判断为主,速度、加速度、事故危害性判断为辅来计算车辆的追尾风险,每次预警后通过MQTT协议将数据上传至物联网平台,并在系统结束运行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分析。系统最终部署在TensorRT环境上进行再次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判断风险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防追尾系统 深度学习 YOLOv5 物联网 追尾判断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车门侧面柱碰撞性能最优耦合设计
8
作者 王占宇 王洪林 +1 位作者 郭晓光 梁会鑫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52,共9页
针对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问题,以某乘用车车门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与数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员侧车门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分析.根据GB/T 37337—2019《汽车侧面柱碰撞的乘员保护》的测试要求建立侧面柱碰撞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 针对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问题,以某乘用车车门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与数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员侧车门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分析.根据GB/T 37337—2019《汽车侧面柱碰撞的乘员保护》的测试要求建立侧面柱碰撞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型可靠性分析,对车辆侧围的侵入量、车门各部件的吸能情况及车辆的加速度等安全性能指标进行研究.通过设计拉丁方试验和样本数据,建立优化目标的响应面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对建立的优化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采用熵-TOPSIS法计算Pareto前沿解的欧式距离,确定最终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车门质量减小1.22%情况下,车门最大侵入量减少了10.28%,车门主要吸能零部件吸能占比提高了16.14%,车门加速度峰值降低了7.58%;优化后的车门在侵入量、加速度以及吸能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加强了车门的碰撞强度,提高了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优化后车辆加速度峰值减少了16.37%,乘员受到的二次冲击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碰撞安全 侧面柱碰撞 车门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对车碰撞事故计算机模拟再现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靖 金先龙 +2 位作者 张晓云 亓文果 陆玉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9-1451,1456,共4页
研究了车对车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对车辆停止位置进行优化的方法反推车辆碰撞前的运动状态,结合使用Pc-Crash软件来实现车对车碰撞事故在计算机上的模拟再现.通过该方法在具体事故案例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对于车对车碰撞事故... 研究了车对车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对车辆停止位置进行优化的方法反推车辆碰撞前的运动状态,结合使用Pc-Crash软件来实现车对车碰撞事故在计算机上的模拟再现.通过该方法在具体事故案例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对于车对车碰撞事故类型分析的有效性,从而为该类事故的分析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 车对车碰撞 交通事故 事故再现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跟车习惯的报警/避撞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磊 王建强 +1 位作者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1-355,375,共6页
在驾驶员实车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跟车工况中的驾驶员行为特性和习惯,建立驾驶员跟随车距模型,并结合对车辆制动过程的分析,研究分别基于驾驶员制动行为特性和驾驶员跟随车距模型的报警/避撞算法,通过改变算法的参数值,可使算法得到的报警... 在驾驶员实车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跟车工况中的驾驶员行为特性和习惯,建立驾驶员跟随车距模型,并结合对车辆制动过程的分析,研究分别基于驾驶员制动行为特性和驾驶员跟随车距模型的报警/避撞算法,通过改变算法的参数值,可使算法得到的报警/避撞时机符合不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利用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离线检验,验证该算法在报警/避撞系统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报警/避撞算法 跟车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魏朗 陈荫三 +1 位作者 石川 博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6-261,共6页
本文简介了以模拟车对车碰撞事故为目的的实车碰撞试验,采用21起车对车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碰撞条件、碰撞形态、碰撞能量消耗分配等碰撞特征参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车辆碰撞过程 实车碰撞试验 分析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骑车人与汽车碰撞的动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鑫 张道文 +1 位作者 冉启林 尹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3起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车型、碰撞类型和碰撞速度对碰撞过程中电动自...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3起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车型、碰撞类型和碰撞速度对碰撞过程中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与汽车车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不同碰撞类型情况下,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随着碰撞速度的变化有所差异;在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头部损伤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动自行车 事故重建 动力学响应 碰撞 Pc-Crash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填充结构汽车车门防撞梁仿真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英华 徐畅 +1 位作者 阮德灵 宋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98-1701,共4页
为提高汽车侧碰安全性,利用泡沫铝的吸能特性,将泡沫铝填充到汽车车门的防撞梁中,设计一种新型填充结构防撞梁以提高汽车在侧面碰撞中的吸能特性.首先,以Hypemesh为前处理器,以LS-DYNA为求解器对传统结构防撞梁及所设计的新型防撞梁组... 为提高汽车侧碰安全性,利用泡沫铝的吸能特性,将泡沫铝填充到汽车车门的防撞梁中,设计一种新型填充结构防撞梁以提高汽车在侧面碰撞中的吸能特性.首先,以Hypemesh为前处理器,以LS-DYNA为求解器对传统结构防撞梁及所设计的新型防撞梁组成的两种车门部件的碰撞特性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两种车门部件与刚性柱侧碰时车门和防撞梁变形图、应力云图以及入侵速度-时间曲线.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防撞梁相比,泡沫铝填充结构防撞梁具有更高的吸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填充结构 汽车车门 防撞梁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设定正交实验,分别获得了对汽车、两轮车的参数影响权重顺序;据此指导PC-Crash对一起真实的汽车-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模拟重建。结果表明,按参数权重顺序辅助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可用较短时间再现与实际事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两轮车碰撞 事故再现 碰撞模型 正交实验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波形优化的行人头部保护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俊 徐飞云 +2 位作者 成艾国 陈涛 赵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人车碰撞过程中头部保护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在HIC值相同的情况下头部加速度曲线可能千差万别,从而导致碰撞深度也有差异,因此,通过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来控制加速度曲线,可以保证在相同的碰撞深度下使头部伤害程度降低到最小。首先... 人车碰撞过程中头部保护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在HIC值相同的情况下头部加速度曲线可能千差万别,从而导致碰撞深度也有差异,因此,通过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来控制加速度曲线,可以保证在相同的碰撞深度下使头部伤害程度降低到最小。首先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加速度近似波形的不同特性,并找出最优化的加速度曲线,然后借助有限元软件的仿真分析,通过对头部碰撞区域内的结构进行改进,实现对头部加速度的优化,从而降低头部的伤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 头部加速度曲线 碰撞深度 车身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广军 田红旗 +1 位作者 姚松 许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7,共5页
设计了耐冲击吸能车体,其前端司机室控制台前端和尾端为塑性大变形区域,中间载客区为弹性小变形区域。建立轻轨列车的等效简化模型。对实际模型和简化模型在同样工况下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显示等效模型和简化模型的变形过程相似,力—位... 设计了耐冲击吸能车体,其前端司机室控制台前端和尾端为塑性大变形区域,中间载客区为弹性小变形区域。建立轻轨列车的等效简化模型。对实际模型和简化模型在同样工况下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显示等效模型和简化模型的变形过程相似,力—位移曲线也基本相同。在简化的轻轨车模型基础上,模拟6辆编组的轻轨列车以25km.h-1速度撞击一列静止的轻轨列车,得到各辆车的动力学响应。计算结果显示,车辆与车辆之间发生了多体耦合撞击,每辆车都产生了塑性变形,其中头车前端塑性变形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冲击吸能车体 多体耦合 撞击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护栏系统的碰撞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炜 张国胜 +1 位作者 张天侠 任春晓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3-106,153,共5页
针对高速公路上轿车碰撞路侧护栏的交通事故形态的特征,建立"含乘员约束系统的汽车-护栏-道路"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汽车撞击双波护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车碰撞护栏试验加以验证。分析了影响系... 针对高速公路上轿车碰撞路侧护栏的交通事故形态的特征,建立"含乘员约束系统的汽车-护栏-道路"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汽车撞击双波护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车碰撞护栏试验加以验证。分析了影响系统碰撞特性的因素、系统能量吸收耗散规律、双波梁护栏等主要部件的吸能效果和乘员运动轨迹,对乘驾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护栏系统 碰撞 动态特性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岁儿童行人-汽车碰撞中碰撞角度对头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海岩 李琨 +4 位作者 黄永强 贺丽娟 崔世海 吕文乐 阮世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应用符合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the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Euro NCAP)要求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碰撞角度对儿童头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符合Euro NCAP技术公告(TB024)并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6岁儿... 目的应用符合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the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Euro NCAP)要求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碰撞角度对儿童头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符合Euro NCAP技术公告(TB024)并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设置4组行人-汽车碰撞仿真试验,探究不同碰撞角度下儿童头部损伤情况。人体头部质心初始位置在车的纵向中心线上,轿车初速度为40 km/h,轿车分别与人体右侧、前侧、左侧、后侧碰撞(即0°、90°、180°、270°)。比较不同碰撞角度下运动学差异和头部碰撞响应,同时分析面骨和颅骨的损伤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儿童行人头部接触力、头部质心合加速度、头部质心相对于车的合速度、头部损伤标准(head injury criterion,HIC15)、面骨骨折情况以及颅骨应力分布发现,背面、正面碰撞下儿童头部骨折及发生脑组织损伤的风险大于侧面碰撞,其中背面碰撞下儿童行人头部损伤风险最高,侧面碰撞下儿童行人头部损伤风险最低。结论背面碰撞下儿童行人头部损伤风险最大,研究结果对行人-汽车碰撞评估和防护装置研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行人 有限元模型 人车碰撞 头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向避撞时间的预警/制动算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广鹏 谭德荣 +1 位作者 田厚杰 吕长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4,4,共5页
针对汽车纵向避撞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避撞时间的纵向碰撞预警/避撞(FCW/FCA)算法。通过分析纵向避撞时间与驾驶员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前车不同行驶工况条件下的安全车距模型,并在3种不同行驶工况下,与Berkeley模型进... 针对汽车纵向避撞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避撞时间的纵向碰撞预警/避撞(FCW/FCA)算法。通过分析纵向避撞时间与驾驶员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前车不同行驶工况条件下的安全车距模型,并在3种不同行驶工况下,与Berkeley模型进行制动/预警距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确定的制动距离与Berkeley模型确定的距离相差很小,并且考虑了前车的运行工况;该算法还能够根据前车行驶工况的不同,确定出合理的预警距离。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汽车主动安全 避撞时间 反应时间 驾驶倾向 安全车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的汽车碰撞优化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雷刚 王希杰 张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8-12,共5页
建立了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国标评价标准对车身加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汽车安全性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得到最优的试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相比... 建立了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国标评价标准对车身加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汽车安全性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得到最优的试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设计方案,优化后的方案明显降低了车身加速度,增强了汽车的耐撞性,为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正面碰撞 有限元分析 DOE分析 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