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固型斜坡失稳机理及其物理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雷 秦四清 +3 位作者 泮晓华 陈竑然 杨百存 张珂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92,共14页
稳定性受潜在滑面上锁固段所控制的一类斜坡,称之为锁固型斜坡,其失稳机理较为直观明确,我们认为突破斜坡失稳预测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应从该类斜坡入手。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锁固型斜坡的分类研究,认为可将其分成两大体系;指出锁固型斜... 稳定性受潜在滑面上锁固段所控制的一类斜坡,称之为锁固型斜坡,其失稳机理较为直观明确,我们认为突破斜坡失稳预测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应从该类斜坡入手。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锁固型斜坡的分类研究,认为可将其分成两大体系;指出锁固型斜坡演化3阶段与锁固段变形破坏过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其演化过程之所以出现加速蠕滑阶段,是因为锁固段损伤累积至体积膨胀点后所致;发现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和残余强度点可视为锁固型斜坡演化进程中的两个特征灾变点,其分别对应着突发型和渐变型滑坡的发生;基于锁固段损伤本构模型和重正化群理论,导出了体积膨胀点、峰值强度点与残余强度点三者之间的量化力学联系,构建了锁固型斜坡失稳的物理预测模型;据此模型对盐池河山崩、新滩滑坡和Libby坝左坝肩楔形岩质滑坡的回溯性预测效果良好,并可合理解释其失稳机理;阐述了该模型的使用原则和配套技术方法,以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型斜坡 锁固段 突发型滑坡 渐变型滑坡 加速蠕变 失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锁固型滑坡的类型、形成条件和预判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泮晓华 薛雷 +3 位作者 秦四清 李国梁 李培 王苗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9-1167,共9页
已有研究表明滑动是大型灾难性滑坡最常见的失稳机制类型,且滑动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滑动面上锁固段(承受应力集中,提供关键承载作用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和脆性破坏,其强度和变形决定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作者将此类滑坡统称为锁固型滑坡。本... 已有研究表明滑动是大型灾难性滑坡最常见的失稳机制类型,且滑动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滑动面上锁固段(承受应力集中,提供关键承载作用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和脆性破坏,其强度和变形决定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作者将此类滑坡统称为锁固型滑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36个大型典型灾难性滑坡实例,首次归纳总结了锁固性滑坡的类型和形成条件等共性规律,同时提出了任一边坡能否发展成为锁固型滑坡的预判方法。本文研究成果是锁固型滑坡进一步进行失稳破坏类型预分析、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滑动预报等共性规律的认识和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的前提,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防灾减灾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锁固段 类型 形成条件 预判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6
3
作者 许强 李为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826,共9页
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其超常的地震动力,触发了数百处大型滑坡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所获取的汶川地震区112处面积大于50000m2大型滑坡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代表性大型滑坡实例的现场调绘,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 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其超常的地震动力,触发了数百处大型滑坡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所获取的汶川地震区112处面积大于50000m2大型滑坡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代表性大型滑坡实例的现场调绘,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大型滑坡分布除表现出与汶川地震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类似的分布规律之外,因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瞬间大幅度错动的直接地震动力引发的大型滑坡,其发育分布及滑动、运动方式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效应:(1)距离效应:约80%的大型滑坡集中分布于发震断裂地表破裂带两侧5km的范围内,距离越远,滑坡分布数量越少;(2)锁固段效应: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发震断裂的交叉、错列、转换部位及NE段末端等5个集中区段。其中,红白-茶坪段是大型滑坡最为集中发育段,不仅滑坡数量多,而且规模大,汶川地震诱发的最大两处滑坡均分布于此段。其次为断裂NE段末端的南坝-东河口段,该段大型滑坡密集发育,东河口滑坡和窝前滑坡等大型滑坡均出露于此段;(3)上下盘效应:绝大多数(>70%)大型滑坡都位于活动断裂的上盘,存在明显的"上下盘效应;"(4)方向效应:在与发震断裂带近于垂直的沟谷斜坡中,在地震波传播的背坡面一侧的滑坡发育密度明显大于迎坡面一侧,存在"背坡面效应"。同时,大型滑坡的滑动及运动方向还与各区段断层的错动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青川境内,有相当数量的滑坡表现出向NE方向滑动和运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大型滑坡 分布规律 方向效应 锁固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岩质滑坡启动弹冲加速机制及弹冲速度计算——以武隆县鸡尾山滑坡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宗兴 唐辉明 +3 位作者 熊承仁 刘晓 倪卫达 葛云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04-2012,共9页
高速岩质滑坡启动弹冲加速机制是开展高速岩质滑坡全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系统阐述了高速岩质滑坡启动弹冲加速机制,着重分析了岩质滑坡启程中的滑带释能和锁固体释能加速效应。基于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了岩石弹性应变能释放... 高速岩质滑坡启动弹冲加速机制是开展高速岩质滑坡全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系统阐述了高速岩质滑坡启动弹冲加速机制,着重分析了岩质滑坡启程中的滑带释能和锁固体释能加速效应。基于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了岩石弹性应变能释放规律,并将得到的规律用于确定滑带可释放弹性应变能。鉴于目前确定滑坡启动弹冲速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重新推导了滑坡启动弹冲速度计算公式,并对鸡尾山滑坡启动弹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鸡尾山滑坡启动弹冲速度为1.2611 m/s,滑体初始动能主要源于滑带弹性应变能的释放。最后通过一个滑坡概化模型计算得到了岩质滑坡启动弹冲的极限速度范围为2.6~4.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岩质滑坡 动力学机制 弹冲加速效应 弹冲速度 锁固原理 鸡尾山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栋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岸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华波 王刚 +1 位作者 郑汉淮 夏万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80,共5页
结合坡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差分计算,研究了唐古栋滑坡在历史上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得出了前缘缓倾坡外结构面发育类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可归纳为"卸荷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剪断"3段式机制的结论。基于变形... 结合坡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差分计算,研究了唐古栋滑坡在历史上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得出了前缘缓倾坡外结构面发育类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可归纳为"卸荷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剪断"3段式机制的结论。基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及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出唐古栋滑坡上游侧变形体在楞古水电站下坝段蓄水、地震工况共同作用下,锁固段岩体内应力集中明显、塑性破坏严重,可能导致边坡整体高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楞古水电站 唐古栋滑坡 坡体结构 变形破坏机制 缓倾坡外结构面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坡变形分区的锁固型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忠福 李冬冬 万天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锁固型滑坡是一类典型的边坡破坏失稳模式,锁固段的稳定性控制该类边坡的整体稳定。以阿海水电站进场公路K62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查和地表变形监测分析结果,确定了锁固段的位置及空间分布;利用有限元及人工神经网络RBF模型反演分... 锁固型滑坡是一类典型的边坡破坏失稳模式,锁固段的稳定性控制该类边坡的整体稳定。以阿海水电站进场公路K62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查和地表变形监测分析结果,确定了锁固段的位置及空间分布;利用有限元及人工神经网络RBF模型反演分析了滑坡体及锁固段岩土体的抗滑参数;分析研究了剪切破坏模式下锁固段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锁固段的稳定性系数为1. 85,处于稳定状态,滑坡整体滑动面未贯通,滑坡处于蠕滑变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墙式滑坡 变形监测 滑坡稳定性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拱式锁固型滑坡变形演化特征的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彤 贾航 +1 位作者 雷家华 薛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8-96,共9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滑坡物理模型系统,通过单、双段拉力筋牵引式启动的形式,分别设置了无锁固体和加装锁固体条件下单、双段滑坡试验(共4组),并利用应力-应变数据采集系统和高清摄像机等设备监测滑坡过程中坡体变形的多维表征信息。试验结... 采用自行设计的滑坡物理模型系统,通过单、双段拉力筋牵引式启动的形式,分别设置了无锁固体和加装锁固体条件下单、双段滑坡试验(共4组),并利用应力-应变数据采集系统和高清摄像机等设备监测滑坡过程中坡体变形的多维表征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无锁固体条件下,边坡的牵引力-时间曲线峰值最大为39.5 N且快速陡降,坡体破坏形式为整体快速大滑动;在有锁固体条件下,边坡的牵引力-时间曲线峰值最大为55.7 N且维持近400 s,峰值提升41%,坡体的破坏形式转变为慢速蠕滑,可知拱支座间形成的支撑拱对拱后土体具有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体 支撑拱 滑坡 位移信息 裂缝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岩石滑坡的锁固段破坏模式及演化机制 被引量:25
8
作者 黄达 张晓景 顾东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01-1609,共9页
锁固段的地质结构及力学性质是"三段式"岩石滑坡的关键控制因素。根据"三段式"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锁固段岩桥角(后缘拉裂隙与前缘蠕滑段末端连线和水平方向间的角度)对锁固段的破坏... 锁固段的地质结构及力学性质是"三段式"岩石滑坡的关键控制因素。根据"三段式"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锁固段岩桥角(后缘拉裂隙与前缘蠕滑段末端连线和水平方向间的角度)对锁固段的破坏模式及演化机制的影响规律。锁固段破裂的模式主要有张拉贯通破坏和张–剪混合贯通破坏两种。随着锁固段岩桥角的增大,锁固段破坏模式由张拉破坏向张–剪混合破坏转变:岩桥角小于90°时,为张拉破坏;岩桥角位于90°~110°之间,为张–剪混合破坏;当岩桥角大于110°时,锁固段并不发生破坏,边坡以其它形式发生破坏。通过锁固段的应变时程分析,随着锁固段岩桥角增大,锁固段区域拉应力的影响范围逐渐减小,由全部受拉向全部受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锁固段 三段式滑坡 岩桥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相关分析的锁固型滑坡模型试验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彤 雷家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针对支撑拱式、挡墙式、三段式锁固型滑坡分别设计了物理试验模型,采用整体牵引及前缘卸载方式模拟了滑坡从启动到滑动的演化过程,实现了对典型锁固型滑坡演化的全过程模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激光测振等多种非接触测试手段,获取了滑坡... 针对支撑拱式、挡墙式、三段式锁固型滑坡分别设计了物理试验模型,采用整体牵引及前缘卸载方式模拟了滑坡从启动到滑动的演化过程,实现了对典型锁固型滑坡演化的全过程模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激光测振等多种非接触测试手段,获取了滑坡演化过程中位移、应力、破裂扩展等多个物理场数据。研究成果丰富了滑坡模型试验的测试方法和手段,为锁固型滑坡的破坏机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型滑坡 试验模型 三维激光扫描 激光测振 多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口式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汉东 郭志飞 陈家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
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机理对滑坡预警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滑坡变形演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自制的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微型土压力传感器、高清相机等对滑坡形态、应力、位移等... 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机理对滑坡预警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滑坡变形演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自制的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微型土压力传感器、高清相机等对滑坡形态、应力、位移等进行高精度监测,开展了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的演化失稳机理试验研究。利用竖向位移云图、坡面形态变化、土压力、深部位移,监测束口式锁固型滑坡应力响应特征及变形特征,分析了束口式锁固型滑坡演化失稳过程,进一步揭示了束口式锁固型滑坡失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锁固段有着明显的锁固效应,束口锁固段对滑坡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束口式锁固型滑坡的失稳过程可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根据束口式锁固型滑坡失稳过程,其演化机理可概括为:后缘推移—束口锁固效应—中部挤压堆积—锁固段压剪断裂—滑坡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型滑坡 束口锁固段 物理模型试验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稳定性的束口锁固控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金玉 赵志强 黄志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研究滑坡稳定性的束口锁固控制效应,以豫西某典型束口型滑坡为例,建立了该滑坡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大型岩土数值分析软件FLAC 3D对该滑坡在天然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该滑坡以发生在... 为研究滑坡稳定性的束口锁固控制效应,以豫西某典型束口型滑坡为例,建立了该滑坡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大型岩土数值分析软件FLAC 3D对该滑坡在天然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该滑坡以发生在滑体中的局部变形为主;饱和状态下,滑坡滑体呈现出由于滑带破坏而整体变形的破坏特征;受地形特征的影响,滑坡束口处的锁固控制效应明显。对束口锁固控制效应的研究可从束口前缘的阻滑效应和大主应力的拱形分布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束口对滑坡具有显著的阻滑效应,表现为滑体前缘和后缘变形小、中部变形大的特征;束口锁固段大主应力呈拱形分布,作用模式为土体内部应力集中的转移与重分布,可为坡体的整体稳定起到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口型滑坡 锁固控制效应 岩土体变形 阻滑效应 应力集中 破坏模式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文杰 盛谦 +4 位作者 付晓东 汤华 陈贺 杜宇翔 周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61-2469,共9页
以云南香丽高速公路沿线的岩羊村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滑坡动力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机制研究:进行了不同烈度地震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滑带弹性区体积占比的变化反映其失稳过程,结合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对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针对极... 以云南香丽高速公路沿线的岩羊村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滑坡动力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机制研究:进行了不同烈度地震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滑带弹性区体积占比的变化反映其失稳过程,结合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对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针对极限地震工况,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描述滑坡失稳过程;建立了同时考虑滑带弱化和硬化的滑坡尖点突变模型,揭示了滑坡失稳的触发机制。研究表明:滑坡在区域Ⅷ度地震烈度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在锁固段的"锁固作用"下滑坡仅发生局部破坏;滑坡发生整体失稳的临界峰值加速度为2.29 m/s^2,其失稳机制为在前缘牵引、后缘拉裂作用下,滑带塑性区贯通导致的整体失稳;地震作用下滑带前缘、中部、后缘并非同步破坏,表现为累积-触发效应;利用改进尖点突变模型推导了刚度效应失稳判据,揭示了滑坡整体稳定性与滑带介质的刚度及尺寸特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岩羊村滑坡的防治与抗震设计提供了指导,并可为同类工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与失稳机制分析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震 动力稳定性 锁固作用 尖点突变理论 启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地质力学模式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永双 杜国梁 +3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任三绍 吴瑞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5-617,共13页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了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的6类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堆积体滑移型、顺层滑移拉裂型、卸荷剪断型、岩溶贯通拉裂型、崩滑溃散型和构造控制型等。结合典型高位滑坡案例,重点剖析了各类滑坡启动的简化力学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成因解析。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高位滑坡的控制因素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初步圈定了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高位滑坡易发靶区,对高位滑坡隐患早期识别、重大工程选址选线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地质力学模式 锁固段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高原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缘反倾式锁固型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失稳机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耿正 刘汉东 +4 位作者 王四巍 李冬冬 张艺冰 张世英 刘佳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01-3508,共8页
了解滑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是对其进行预防预报的前提。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以降雨为触发条件,进行多次模型试验,记录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在不同坡面形态时的变形破坏现象,研究该类边坡的失稳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前缘... 了解滑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是对其进行预防预报的前提。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以降雨为触发条件,进行多次模型试验,记录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在不同坡面形态时的变形破坏现象,研究该类边坡的失稳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为后缘推移式滑动破坏,该类边坡失稳始于边坡后缘,其破坏模式为开始降雨→雨水从坡面入渗,边坡土体强度降低→后缘土体发生沉降→前缘土体发生垮塌→坡体后缘持续下沉,推动边坡底部土体向前滑动-坡体前缘出现推挤隆升现象-边坡整体失稳破坏;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发生整体失稳的根本原因是边坡前缘土体强度降低及垮塌,致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抗滑力,边坡发生整体失稳。研究成果对此类滑坡的预防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缘反倾式锁固型滑坡 破坏模式 失稳机理 降雨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茂县新磨村滑坡启动机制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朋瑜 闫兴田 +1 位作者 吉锋 易林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2017年四川省茂县新磨村滑坡的启动具有明显的“锁固段”效应。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高强度脆性材料制作斜坡模型,开展物理模拟试验,重现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分析新磨村后山高位顺层滑坡在反倾节理和潜在滑移破裂面控制下的启动机制,结... 2017年四川省茂县新磨村滑坡的启动具有明显的“锁固段”效应。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高强度脆性材料制作斜坡模型,开展物理模拟试验,重现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分析新磨村后山高位顺层滑坡在反倾节理和潜在滑移破裂面控制下的启动机制,结合“锁固段”岩体变形破坏特征、变形监测数据和声发射信号,研究滑坡临滑前兆。试验发现:受上部滑体推挤,滑源区前部“锁固段”岩体沿反倾节理鼓胀剪出,在坡表形成鼓胀裂缝,在斜坡内部形成顺坡向拉裂面,两组破裂面组合形成阶梯状破坏面,构成“锁固段”岩体破坏边界条件。斜坡在上部滑移块体推挤下,中部形成向临空面高速启动的弹射块体,并带动下部倾倒块体向坡外运动,滑坡启动。故对于此类滑坡,可将沿反倾节理剪出形成的鼓胀裂缝视为宏观临滑前兆;同时在“锁固段”屈服阶段,坡表与坡顶的位移比值随时间先快速增长、后平缓,表征滑面逐渐贯通,滑坡各部位变形逐渐趋于协同,滑坡即将失稳。该比值时序曲线的斜率趋近于零可视为此类滑坡的临滑前兆。研究结论对发育反倾节理的顺层边坡失稳预警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磨村滑坡 启动机制 锁固段 物理模拟 临滑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动力对滑坡灾害发育的影响———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鑫鑫 杨莹辉 +4 位作者 范宣梅 许强 肖钰 陈强 胡植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6-1062,共7页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利用GPS数据获取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域的断裂运动状态和构造应力场,并结合区域滑坡隐患探讨构造活动对滑坡灾害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化的断裂运动会造成显著相异的构造应力分布,而区域滑坡灾害更集中分布...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利用GPS数据获取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域的断裂运动状态和构造应力场,并结合区域滑坡隐患探讨构造活动对滑坡灾害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化的断裂运动会造成显著相异的构造应力分布,而区域滑坡灾害更集中分布在断层锁固引起的构造应力异常区域;对应力异常区的斜坡进行稳定性研究发现,受应力长期累积影响,斜坡表层应力场持续扰动,造成潜在危险滑移面安全系数降低,促进滑坡失稳。研究表明,断裂构造运动模式可对区域滑坡灾害的发育和分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且长期持续的构造应力荷载将促进滑坡灾害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断层锁固 应力分布 滑坡隐患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顺层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威 柴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8,共6页
对于大型的突发顺层滑坡,滑面通常具有主滑和锁固的两段特征。为了分析两段滑面共同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两段式顺层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对于主滑段和锁固段分别采用应变软化介质和弹脆性介质的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对于大型的突发顺层滑坡,滑面通常具有主滑和锁固的两段特征。为了分析两段滑面共同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两段式顺层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对于主滑段和锁固段分别采用应变软化介质和弹脆性介质的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两段式顺层滑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参数,分析了降雨、库水位变化反复作用下滑坡预测预报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研究了白岩沟桥西滑坡随坡脚开挖不同阶段其稳定性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型突发顺层滑坡的稳定性与刚度比密切相关,影响刚度比的主要参数为剪切模量和滑面形态,当锁固段卸载或主滑段加载时,刚度比降低,斜坡越容易滑动;随着降雨、库水的反复加载作用,滑面产生刚度硬化和刚度软化两种趋势,且临界滑动的位移随之发生变化,通常滑坡发生前要经历多次变形加速。本研究提出的尖点突变模型对于两段式顺层滑坡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滑坡 稳定性分析 主滑段 锁固段 尖点突变模型 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锁固型滑坡类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汉东 张艺冰 鲁丽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豫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为河南省内滑坡易发区。锁固型滑坡具有聚能效应,易形成高速远程滑坡,直接威胁着工程建设安全、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系统地分析了豫西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滑坡的诱发因素... 豫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为河南省内滑坡易发区。锁固型滑坡具有聚能效应,易形成高速远程滑坡,直接威胁着工程建设安全、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系统地分析了豫西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滑坡的诱发因素;基于锁固型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变形演化机理、锁固段存在的形式和赋存位置,提出豫西锁固型滑坡分布类型主要有顺层直剪式、跨层斜切式和挡墙式,并给出了槐扒滑坡、风脉寺滑坡和东苗家滑坡的工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锁固型滑坡 滑坡类型 地质条件 演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桥角度对锁固段滑坡破坏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19
作者 贺春蕾 朱星 +3 位作者 刘俊峰 唐垚 霍冬冬 亓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0-168,共9页
“三段式”滑坡是岩质滑坡中的常见类型,锁固段岩桥对该类滑坡整体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针对锁固段滑坡中岩桥角度对滑坡破坏的影响,通过构建70°,90°,110°,130°4种不同岩桥角度的锁固段模型,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其... “三段式”滑坡是岩质滑坡中的常见类型,锁固段岩桥对该类滑坡整体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针对锁固段滑坡中岩桥角度对滑坡破坏的影响,通过构建70°,90°,110°,130°4种不同岩桥角度的锁固段模型,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其在单轴加载条件下破坏过程进行同步观测,分析锁固段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同时还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不同破坏模式所对应声发射特征分类判据。试验结果表明:①锁固段模型破坏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岩桥角度的锁固段模型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能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②建立的不同锁固段破坏模式下声发射特征分类判据,可通过声发射特征预测其对应的破坏模式,为破裂过程的阶段识别和监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③岩桥角度小于90°时,锁固段模型发生以拉伸破裂为主的拉-剪破坏模式;岩桥角为110°时,锁固段模型产生以剪切破裂为主的拉-剪破坏模式;岩桥角为130°时,锁固段模型主要产生因受压导致的劈裂破坏模式。④岩桥角度的大小对锁固段模型的整体强度具有控制性作用,锁固段模型的承载能力与岩桥角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滑坡 岩桥 锁固段 声发射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苗家滑坡中部锁固段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钧龙 刘汉东 +1 位作者 王四巍 刘佳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25-29,65,共6页
基于边坡锁固效应,利用离散单元法探究滑坡锁固体的分布特征对小浪底水利枢纽东苗家滑坡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边坡的塑性区、水平方向位移及最大主应力。结果表明:岩体作用力主要集中在锁固体上,锁固体的分布特征对滑坡体的稳定性有重要... 基于边坡锁固效应,利用离散单元法探究滑坡锁固体的分布特征对小浪底水利枢纽东苗家滑坡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边坡的塑性区、水平方向位移及最大主应力。结果表明:岩体作用力主要集中在锁固体上,锁固体的分布特征对滑坡体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随着锁固体的损伤加剧,最终发生贯通破坏,边坡失稳;模拟计算的边坡水平方向的位移与滑坡体的表部及深部监测数据吻合,模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苗家滑坡 锁固体 UDEC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