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ven" and "Man" under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 from "Heaven and Man Being Related" to "Heaven and Man Being in One"
1
作者 Lin Haitao Ma L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fucianism ideology from social struc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o on, so as to points out that Confucianism does not collapse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stead,it realizes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重组 天堂 关联 社会结构 唯心主义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iscovering Mozi :An Overview of Mozi Edi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2
作者 Liu Lish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2-280,共9页
The Dao zang 道藏 edition of Mozi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its rediscovery.Various editions were published later,showing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ozi's content.Some editions trie... The Dao zang 道藏 edition of Mozi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its rediscovery.Various editions were published later,showing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ozi's content.Some editions tried to discover Mozi's moral principles and his views on politics,economy and society.But other editions mostly aimed at making money by providing study materials for people.These early Mozi edtions testify to Mozi's early rediscovery,not only as a master,but also as an economic commo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 墨子 明代 商品经济 道德原则 学习资料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孔府对民事诉讼的受理与裁断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佩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6,235,236,共15页
明代孔府与同城的县衙一样,拥有自己的司法机构与相应的裁量权。孔府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包括孔氏宗族内部、孔氏族人与他族、孔府所辖人户及其他圣贤后裔的纠纷。孔府受理的诉讼与州县衙门的类似,均以诉讼文书的形式展开,两者在诉讼策... 明代孔府与同城的县衙一样,拥有自己的司法机构与相应的裁量权。孔府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包括孔氏宗族内部、孔氏族人与他族、孔府所辖人户及其他圣贤后裔的纠纷。孔府受理的诉讼与州县衙门的类似,均以诉讼文书的形式展开,两者在诉讼策略、农忙止讼、状纸形式、诉讼人数限制以及是否使用抱告等方面存在异同。朝廷赋予孔府一定的裁断权,从现存文书来看,其裁断形式包括“状”中批词和具有执行功能的“票”,裁断结果主要有给予处罚、准以和息、给批、行文至相关机构四种。要而言之,明代孔府是一个类似于州县衙门的“官衙”机构;孔府在细故案件的受理与裁断上与一般衙门存在共性,也有其独特性;“一人双责”决定了孔府“家族官僚混合制”的司法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孔府 民事纠纷 受理 裁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立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160,共11页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揭示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显示商人阶层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商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突显士人对商人地位的审视与期待;塑造商人们既具有经济实力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形象。这种从现实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现实的互动关系,突显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及其对商人身份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墓碑文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瑜 赵宇 刘慧慧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以中外古代经典历史文献为主要引证素材,从政治外交、宗教文化、商贸往来等影响因素着手,论述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与互鉴,揭示两者在穿着观念、服饰制度、装扮形式等方面的趋同现象,探讨这种跨越国别、地域、民族的服饰共同... 以中外古代经典历史文献为主要引证素材,从政治外交、宗教文化、商贸往来等影响因素着手,论述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与互鉴,揭示两者在穿着观念、服饰制度、装扮形式等方面的趋同现象,探讨这种跨越国别、地域、民族的服饰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官方与民间、单向与多向、制度与形式并存的文化交流特征。研究表明,这种趋同现象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案例,补充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史的内容,并重新定义了服饰交流的意义,构筑起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区域影响力的新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东南亚 服饰 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国良 朱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续了两百余年。从国家翻译实践视域来看,明朝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国家翻译实践性质。明朝统治者采取翻译活动机构化、翻译过程合作化、译者培养制度化、翻译规范明晰化、儒家思想基础化五种举措,发挥翻译在民族融合、国际交往、富国强兵三个方面的治理功能。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深度融通的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的规模逐渐扩大。明朝翻译活动可为当前我国国家翻译实践在项目规划、人才培养、规范制定等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四夷馆 西学翻译 明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前后七子羽翼圈层分级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小军 彭彩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明代前后七子及其羽翼总称为七子派,羽翼是指围绕在前后七子身边积极响应其口号主张、追随其文学活动的文人。以文学身份的坚定性、理论主张的一致性、文学流派的同一性、文学交往的附庸性作为七子派羽翼的界定标准,以与流派领袖交往的... 明代前后七子及其羽翼总称为七子派,羽翼是指围绕在前后七子身边积极响应其口号主张、追随其文学活动的文人。以文学身份的坚定性、理论主张的一致性、文学流派的同一性、文学交往的附庸性作为七子派羽翼的界定标准,以与流派领袖交往的疏密及个人文学成就的高低作为划分羽翼圈层的标准,80余位羽翼形成了3个差序不同的圈层:第一圈层为核心羽翼,第二圈层为次级羽翼,第三圈层为外围羽翼,由此可以构建出层级清晰的七子派成员图谱,将七子派的整体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前后七子 文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前期的纳粟令格与富民捐输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北宋前期,每遇水旱饥馑等灾荒,宋政府通常会颁布纳粟令格。这些纳粟诏令,每每强调民户纳粟自愿。纳粟令格的覆盖范围,与受灾地域对应,灾伤州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不同,入粟起纳点亦有所区别。官府往往以纳粟令格为法定依据,以官爵、... 北宋前期,每遇水旱饥馑等灾荒,宋政府通常会颁布纳粟令格。这些纳粟诏令,每每强调民户纳粟自愿。纳粟令格的覆盖范围,与受灾地域对应,灾伤州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不同,入粟起纳点亦有所区别。官府往往以纳粟令格为法定依据,以官爵、免役等优惠条件,劝诱富民赈济、赈粜或赈贷。对于纳粟令格,富民群体中既不乏主动响应者,又有不为所动者。从纳粟令格的内容来看,影响富民纳粟选择和官方劝分实效的因素有很多,譬如,纳粟人资格问题,入粟标准过高,赈济、赈粜、赈贷等赈灾方式的差异,恩泽宣敕中的“进纳”二字,等等。对此,宋朝廷的解决办法或是调整入粟标准,或是扩大纳粟主体,或是删去进纳制词中的“进纳”二字,等等。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政府在救灾问题上对于进纳财物的依赖,展示了宋代地方的受灾情况、财政状况、民间财富力量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宋廷处理基层社会突发问题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劝分 纳粟令格 富民 捐输 赈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助推杭州市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华茶奥会“仿宋茗战”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温燕 康保苓 周继红 《中国茶叶》 2025年第4期108-115,共8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杭州市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发达,其中政府、茶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学校的产教融合助推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杭州市产教融合助推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要素...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杭州市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发达,其中政府、茶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学校的产教融合助推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杭州市产教融合助推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要素,以中华茶奥会“仿宋茗战”赛事为例,分析其推动杭州市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同时也提出了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政、协、企的行业产教融合体,组建校内、外协同的优秀导师队伍,形成“育、训、赛、创”结合的培养机制,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求推动茶业产教融合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杭州 茶文化 仿宋茗战 市域产教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耀州窑天青瓷与汝窑天青瓷呈色特征比较研究
10
作者 桑振 付弦之 +4 位作者 刘真 李乐 袁小娟 施佩 付向阳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77,共8页
为了对比研究五代耀州窑天青瓷与北宋汝窑天青瓷的釉呈色机理,采用色度仪、XRF、XRD、XPS等对其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天青瓷标本釉层中气泡尺寸小且密度高于北宋汝窑天青瓷标本,是前者亮度更高的主要原因;前者非晶态衍... 为了对比研究五代耀州窑天青瓷与北宋汝窑天青瓷的釉呈色机理,采用色度仪、XRF、XRD、XPS等对其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天青瓷标本釉层中气泡尺寸小且密度高于北宋汝窑天青瓷标本,是前者亮度更高的主要原因;前者非晶态衍射峰强度低于后者,说明前者烧成温度应该低于后者。五代耀州窑天青瓷标本釉内Fe2+与Fe3+的比值高于北宋汝窑天青瓷标本,说明前者的烧制还原气氛应该强于后者,是前者标本釉色比后者标本更加偏青蓝的主要因素。五代耀州窑天青瓷标本与北宋汝窑天青瓷标本釉层内分布多种大量的晶体,是二者具有一定乳浊性、玉质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耀州窑 北宋汝窑 天青瓷 呈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盆”缫丝技术与阆中源考
11
作者 刘凯旋 陈祥平 程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四川省阆中市出土的“缫丝图铜摆件”被专家鉴定为宋代铸造,其展现的煮、缫分离的“冷盆”缫丝技术,乃现代缫丝工业技术之雏形,对于蚕丝品质的提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现已出版的中国丝绸史书籍中将“冷盆”缫丝技术划归元代加以描述... 四川省阆中市出土的“缫丝图铜摆件”被专家鉴定为宋代铸造,其展现的煮、缫分离的“冷盆”缫丝技术,乃现代缫丝工业技术之雏形,对于蚕丝品质的提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现已出版的中国丝绸史书籍中将“冷盆”缫丝技术划归元代加以描述。文章对宋代前后缫车及缫丝工艺技术演变过程进行历史追溯和研究,对阆中从宋代至民国与“冷盆”缫丝相关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以探究“冷盆”缫丝技术的渊源。研究表明,“冷盆”缫丝技术源于宋代,而“缫丝图铜摆件”所呈现的煮、缫分离的缫丝生产场景,与现有文献典籍及图考中所载“冷盆”缫丝高度契合,且三者互为映射,从而印证了阆中(古阆州)为宋代“冷盆”缫丝技术源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缫丝图铜摆件 缫丝技术 阆中 冷盆缫丝 源流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12
作者 吴云 胡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儒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边疆傣族的治理和一体化进程。在中央王朝的积极治理下,傣族土司通过朝贡纳赋、立功护印、模仿王朝礼仪等行动表达对王朝国家的臣服与忠心,傣族人民通过使用汉族姓氏、同源共祖情结、仰慕中原文化等方式表达对华夏的归化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傣族 国家向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与大航海双重视野下的明朝和明代
13
作者 方志远 汪浩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有两个不一样的明朝或明代:一个严峻冷酷、封闭保守,一个自由奔放、开放进步。相对而言,明朝或明代的前期是严峻冷酷的,中后期却是自由奔放的;封闭保守的是明朝,开放进步的则是明代。明朝和明代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有两个不一样的明朝或明代:一个严峻冷酷、封闭保守,一个自由奔放、开放进步。相对而言,明朝或明代的前期是严峻冷酷的,中后期却是自由奔放的;封闭保守的是明朝,开放进步的则是明代。明朝和明代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明朝的统治既为明代社会的多元化提供了保障,又限制了明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明代社会的多元化冲击了明朝朝廷的封闭保守,迫使其发生某些变革,同时也侵蚀着明朝统治的一体化。一个规律性现象在晚明显现,当上层建筑无法适应经济基础而又无法做出重大调整时,一个皇朝便开始坍塌。但是,随着明朝的灭亡,明代也就不复存在。如何顺应时代的进步、民众的需求,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国际变化,是明朝和明代留给后人讨论的永久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明代 多元化 大航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秋》义法看明代宋史研究的书写风格
14
作者 吴漫 张梦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F0002,共9页
《春秋》义法奠定了传统史学书写特色与治史旨趣,后世依此探讨“义”“法”的统一,表达儒家伦理和政治立场,通过属辞编次与历史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书写体系。明人受其影响探讨、重修宋代历史及元修《宋史》。以正统论... 《春秋》义法奠定了传统史学书写特色与治史旨趣,后世依此探讨“义”“法”的统一,表达儒家伦理和政治立场,通过属辞编次与历史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书写体系。明人受其影响探讨、重修宋代历史及元修《宋史》。以正统论张大一统观念,重建政治旨趣以突出褒贬劝惩,照录诏令奏疏及新体佳作以传承实录垂鉴之原则,又突破微文刺讥的旧范式发展史论新体。整体上突出了强调大一统意识、义理之正及重视实录等历史关怀,彰显出《春秋》义法书写体系持久生命力。明代宋史研究的风格与成就丰富了传统史学书写文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义法 明代 宋史研究 书写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话体制之发展与宋代诗学的融摄
15
作者 雷恩海 张方星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6,共12页
宋诗的发展以及诗学理论的兴盛,催生了一种新的批评体裁——诗话。诗话的定名,由欧阳修创作《诗话》而来,以记事为主,结构松散,乃介于诗论和笔记之间的一种漫谈式的随笔;当然也孕育了理论意识的萌芽。此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始于南北... 宋诗的发展以及诗学理论的兴盛,催生了一种新的批评体裁——诗话。诗话的定名,由欧阳修创作《诗话》而来,以记事为主,结构松散,乃介于诗论和笔记之间的一种漫谈式的随笔;当然也孕育了理论意识的萌芽。此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始于南北宋之际。诗话篇幅较大,渐具专书的面目,内容上也相对集中于某一中心议题、理论,理论性、系统性日益加强;同时也出现了宣扬某一流派诗歌理论的诗话,呈现出多样性的互动。第三阶段,诗话呈现体制的稳定和诗学理论探讨的相对系统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见,诗话体制的成熟与宋诗及其理论的发展相辅相成,二者之融摄,促进了诗话体制的定型,也增强了诗话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对宋诗的发展有较强的反拨。而《沧浪诗话》以其结构的严谨、主旨的明确和理论的深透,以及对古典诗学的全面观照,成为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总结一代诗学,开启后来诗学理论的大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话 诗学 融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宋史研究的格局和热点分布
16
作者 王兆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9,共16页
根据方建新《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统计,20世纪国内宋史研究论著的总量为41319项。宋史研究的各个领域,成果分布很不平衡,宋代文学研究成果量最多,学术思想、经济、文化艺术、考古与文物、政治、史学的研究相对热络,民族关系、社... 根据方建新《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统计,20世纪国内宋史研究论著的总量为41319项。宋史研究的各个领域,成果分布很不平衡,宋代文学研究成果量最多,学术思想、经济、文化艺术、考古与文物、政治、史学的研究相对热络,民族关系、社会、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法律研究等稍显冷清。宋代文学研究重点关注作家作品,而聚集于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宋代学术思想研究的热点在理学,而理学研究的焦点在朱熹。经济研究偏重货币、农业、商业与城市经济研究,文化艺术研究注重绘画、书法和石刻,考古与文物更关注考古发掘,教育领域的着力点在教育思想与方法,社会领域偏向家族和风俗礼仪研究,文献研究领域里版本、目录、校勘的成果比较多,政治研究领域里官制与地方行政制度、政治改革的研究成果较突出。文学研究的活跃作者最多,其次是学术思想研究。一个领域的活跃作者越多,表明该领域的研究越深入、越成熟。活跃作者不仅成果量较多,关注的领域也比较多,许多活跃作者同时活跃于多个领域。活跃作者的成果,往往代表着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研究 宋代文学研究 量化分析 活跃作者 计量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贾商士:明代的商贾知识人及其知识世界
17
作者 陈宝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明代商贾的知识人化乃至商贾知识人的形成,奠基于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土壤。“儒贾”与“商士”两个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士商互动”这一社会性动作的结果,更是商人身份转换的标志,亦即从具有“市心”的商贾,转而变为具有“仁心”的儒者... 明代商贾的知识人化乃至商贾知识人的形成,奠基于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土壤。“儒贾”与“商士”两个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士商互动”这一社会性动作的结果,更是商人身份转换的标志,亦即从具有“市心”的商贾,转而变为具有“仁心”的儒者。随之而来者,则是商业道德的重建。明代商人的道德、知识乃至形象,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已由重利轻义的骛利之徒,转而变为崇儒好文的知识人,并且具有多样化的知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儒贾 商贾知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
18
作者 李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明代宦官墓志中保留了不少家庭史、生活史资料,为探讨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提供了可能。宦官入宫后,对于原生家庭仍有深厚的感情,行有余力则供养父母,荫庇亲族。其发迹后,常通过娶妻纳妾、收养子嗣等方式组建家室。上层宦官家庭... 明代宦官墓志中保留了不少家庭史、生活史资料,为探讨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提供了可能。宦官入宫后,对于原生家庭仍有深厚的感情,行有余力则供养父母,荫庇亲族。其发迹后,常通过娶妻纳妾、收养子嗣等方式组建家室。上层宦官家庭规模庞大,多代同居、兄弟合爨的例子较多。宦官及其家人竭力扩张势力,以维系家庭与家族的富贵兴旺,方式包括邀揽官爵、聚敛家产、敬宗收族、课读子弟等。较唐代而言,明代宦官家庭的政治性较弱,呈现出明显的世俗性特点,其主要作用是延续香火、继承家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宦官 家庭形态 家庭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挽续命:宋代货运的速度
19
作者 程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180,共12页
运输速度是衡量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患频繁的宋朝,军需运输速度显得尤为重要。宋廷高度重视运输速度,对官方运输的劳力队伍予以彻底更新,优化了运输行程,规定了运输速度及奖惩。唐宋政府规定的运输的速度标准低于西汉,但在实际... 运输速度是衡量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患频繁的宋朝,军需运输速度显得尤为重要。宋廷高度重视运输速度,对官方运输的劳力队伍予以彻底更新,优化了运输行程,规定了运输速度及奖惩。唐宋政府规定的运输的速度标准低于西汉,但在实际活动中车载军需的规定速度不但超出最低标准,也远超西汉的速度。战时、平时边防地区运输军需仍是民众最沉重、最危险的劳役,付出的劳动和代价远超农业生产。宋代没有建立起一套快速有效的军需物资运输体系,运输成为制约宋代军事行动的核心瓶颈之一。这一困境本质上并非技术装备限制,而是权力运行机制与管理调度的能力滞后所致,折射出传统宋代后勤体系在战争压力下的制度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速度 货运 军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白话短篇小说的文化记忆及其叙述形态
20
作者 夏明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6,共9页
文化记忆不仅具备时间属性,而且与特定的空间不可分割,其实质就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时空体。宋明白话短篇小说的文化记忆,寄居于经典文本、神话传说、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纪念场地、碑铭塑像等不同文化形态之中。文本形式的文... 文化记忆不仅具备时间属性,而且与特定的空间不可分割,其实质就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时空体。宋明白话短篇小说的文化记忆,寄居于经典文本、神话传说、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纪念场地、碑铭塑像等不同文化形态之中。文本形式的文化记忆,经由经典重写来达致知识再现与俗世教化;建筑形式的文化记忆,借助场所形构来实现场景游历与启悟性灵;仪式形式的文化记忆,则通过图式拟想来完成意象呈现与意义表达。宋明白话短篇小说的文化记忆,既能遥接苍茫历史之文化远源,又能贴近芸芸众生之心灵生活,这不仅是小说家接续文明的天职与使命之所在,还成为小说创作者与接受者在俗世社会安顿生命的栖居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白话小说 文化记忆 叙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