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联高速公路合流区基于间隙优化的车辆协同控制方法
1
作者 王连震 沈超文 +1 位作者 王宇萍 薛淑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5,共12页
入口匝道车辆可利用主线车辆换道生成的合流间隙,以车队的形式汇入主线。基于此,面向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s)和网联人工驾驶车辆(Connected Human-driven Vehicles, CHVs)的混合交通流,提出一种高速... 入口匝道车辆可利用主线车辆换道生成的合流间隙,以车队的形式汇入主线。基于此,面向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s)和网联人工驾驶车辆(Connected Human-driven Vehicles, CHVs)的混合交通流,提出一种高速公路合流区基于间隙优化的协同控制(Gap-Optimized Cooperative Merging Control, GOCMC)方法。GOCMC通过构建车辆换道对主线及匝道交通流的综合效益模型,以最大化综合效益为目标,实现主线车辆换道与匝道车辆编队的协同控制,并结合车辆类型和功能特性,差异化控制下游车辆行驶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通流量下,应用GOCMC后,车辆通过控制区域的平均车速有所提高,且平均延误显著减少。即使在高交通需求(1800 veh·h^(-1)·ln^(-1))下,相较于无控制方案,平均车速仍可提升24.21%,平均延误可减少49.50%;与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方法(Cooperative OnRamp Merging Control, CORMC)相比,GOCMC在低渗透率和高匝道流量比下表现出更好的通行效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增加CAV渗透率可提高合流区通行效率,该效果在低渗透率场景下更为显著;CHV换道依从性对通行效率提升有限,但GOCMC通过周期性优化,有效降低了CHV换道行为随机性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协同控制 合流间隙优化 车辆编队 高速公路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的合流区可变限速动态控制
2
作者 马飞 郭雅茹 +3 位作者 杨治杰 张玉洁 马壮林 徐玉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6,共10页
为缓解不同降雨强度诱发的高速公路合流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的合流区可变限速动态控制(RVSL)方法。综合考虑通行能力下降及车辆换道概率对合流区交通流状态的影响,并探究降雨强度异质性与车辆自由流速度的动态关... 为缓解不同降雨强度诱发的高速公路合流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的合流区可变限速动态控制(RVSL)方法。综合考虑通行能力下降及车辆换道概率对合流区交通流状态的影响,并探究降雨强度异质性与车辆自由流速度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元胞传输模型(CTM)构建合流区交通流预测模型,兼顾总行程时间和总周转量,构建可变限速优化模型;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对可变限速值求解的影响,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最优RVSL方法,仿真分析降雨强度异质性影响下实施不同限速控制方法时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实施考虑降雨强度异质性影响下的RVSL,当降雨强度为小雨、中雨和大雨时,对比可变限速控制(VSL),其目标函数分别减少8.41%、40.57%和32.91%;对比固定限速控制(FSL),其目标函数分别减少17.48%、55.14%和44.69%,RVSL能够有效缓解拥堵并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异质性 高速公路合流区 可变限速动态控制(RVSL) 元胞传输模型(CTM) 模型预测控制(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连续出口和入口间距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邵阳 潘兵宏 王云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2-1651,共10页
探讨主线和匝道连续分合流时相邻匝道的间距问题,根据每种分合流驾驶行为具体分析,分为主线连续分流及合流、匝道连续分流及合流4种情况,使用车辆变道模型、驾驶员标志识别规律、驾驶规律等方法进行研究。计算可得现行规范对主线侧连续... 探讨主线和匝道连续分合流时相邻匝道的间距问题,根据每种分合流驾驶行为具体分析,分为主线连续分流及合流、匝道连续分流及合流4种情况,使用车辆变道模型、驾驶员标志识别规律、驾驶规律等方法进行研究。计算可得现行规范对主线侧连续分流匝道间距值规定较小,不推荐使用主线侧连续分流,而匝道连续分合流计算值比现行规范小,可在用地条件或其他条件限制下采用本文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出入口 间距 匝道 合流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汇流瓶颈区可变限速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段荟 刘攀 +1 位作者 李志斌 汤斗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提高高速公路汇流瓶颈区的通行效率,本文结合强化学习无需建立模型,具有智能学习的特点,对瓶颈区的可变限速策略进行了优化,首次提出了基于Q学习算法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策略以最大化系统总流出车辆数为目标,通过遍历交通流状态集合,... 为提高高速公路汇流瓶颈区的通行效率,本文结合强化学习无需建立模型,具有智能学习的特点,对瓶颈区的可变限速策略进行了优化,首次提出了基于Q学习算法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策略以最大化系统总流出车辆数为目标,通过遍历交通流状态集合,尝试不同限速值序列进行自适应学习.以真实路段交通流数据搭建了元胞传输模型仿真平台,通过将其与无控制和基于反馈控制的可变限速策略进行对比,对Q学习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通行时间的降低和交通参数的变化表明,强化学习控制策略在提高汇流瓶颈区通行效率和改善交通流运行状况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 强化学习 高速公路汇流瓶颈区 Q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分合流区车流元胞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漆巍巍 马思维 周南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8,共8页
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优化方案往往需要依据瓶颈段的通行能力制定。由于高速公路瓶颈段交通流特性的复杂性,目前所采用的瓶颈段通行能力通用计算公式受很多假设条件的限制,其精度不高且误差较大。文中尝试构建一种高速公路瓶颈段通行能... 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优化方案往往需要依据瓶颈段的通行能力制定。由于高速公路瓶颈段交通流特性的复杂性,目前所采用的瓶颈段通行能力通用计算公式受很多假设条件的限制,其精度不高且误差较大。文中尝试构建一种高速公路瓶颈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进行实测验证。首先,采用无人机航拍和Tracker软件动态识别,获取高速公路分合流区跟驰和换道数据共680组,得到位置、速度、加速度、车头间距等参数;然后,根据获得的交通流参数建立了考虑驾驶人特性的换道规则模型和概率模型,并对经典的GHR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最后,运用分区思想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高速公路车流仿真应用模型。依据GHR跟驰模型来刻画车辆的加速度需求,并采用车辆换道次数和小时交通量两个指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其中,平均换道次数误差率为12.06%,平均交通流量误差率为3.19%。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计算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通行能力,同时也可应用于变速车道长度等道路参数设计。在本研究案例中,对广州市北环高速公路岑村立交段进行交通流仿真测试,模拟其道路线型特征、车辆到达情况和交通流运作机制,得到该区段分流区与合流区的通行能力依次为5456和5253pcu/h,该分流区与合流区变速车道长度的优化设计值分别是125和200m。文中所构建的车流元胞模型可为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微观车流仿真和道路参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分合流区 元胞模型 车流仿真 通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分合流区潜在事故风险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孟祥海 林兰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70,共7页
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安全性,分析其事故风险,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车辆的分、合流行为,将后侵入时间(PET)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找出分流区与合流区PET数据的分布规律,进而以50%分位值作为危险PET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概率... 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安全性,分析其事故风险,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车辆的分、合流行为,将后侵入时间(PET)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找出分流区与合流区PET数据的分布规律,进而以50%分位值作为危险PET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概率风险和速度风险等2类基于PET的潜在事故风险模型,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对分合流区及其主要影响车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PET样本均服从伽马分布,危险PET的阈值分别为1.42和2.44 s;分流区与合流区具有相同水平的安全性,驾驶员在分合流区主要影响区域的不同车道上行车承受的事故风险没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分合流区 后侵入时间(PET) 潜在事故风险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匝道汇入区瓶颈换道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祥旺 倪颖 孙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4-1432,共9页
高快速路汇入区(即合流区)瓶颈是交通流运行的咽喉,汇入瓶颈交通流失效会加剧拥堵,诱发交通振荡以及事故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与现有研究大都通过调节匝道汇入车辆行为或主线车辆速度进而试图改善汇入区交通流问题不同,该研究聚焦于瓶... 高快速路汇入区(即合流区)瓶颈是交通流运行的咽喉,汇入瓶颈交通流失效会加剧拥堵,诱发交通振荡以及事故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与现有研究大都通过调节匝道汇入车辆行为或主线车辆速度进而试图改善汇入区交通流问题不同,该研究聚焦于瓶颈汇入区上游主线车辆,通过动态调节汇入区上游主线车道车辆分布,提升汇入区通行能力。具体而言,研究提出一种可以对网联车(CV)进行双向换道建议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方法不依赖于交通流基本图设定的临界密度,通过实时计算每一辆个体CV的向左、向右或保持车道决策以优化车道流量分布,减少汇入车辆干扰,提升汇入效率。基于VISSIM交通仿真软件,通过二次开发搭建了汇入区瓶颈换道优化实时仿真评估系统,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测试不同流量组合和不同CV渗透率下算法的有效性。各车道时空轨迹表明该换道建议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汇入车辆冲突,车均延误分析结果表明在单车道平均流量1550~1800 veh·h^(-1)区间,即汇入瓶颈失效关键流量区段,换道建议优化方案相比原方案能显著改善汇入区的运行效率,车均延误可降低10%~50%左右。CV渗透率敏感性分析表明,在较低的0.2~0.5渗透率下即可达到减小延误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入区瓶颈 车联网 换道建议控制 优化模型 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速公路网知识管理的SUMO扩展本体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军杰 闫茂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4-17,共4页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网交通领域知识的不一致理解问题,通过扩展推荐上层合并本体SUMO设计了面向高速公路网领域知识管理的SFNO本体,包含SFNO基础和SFNO核心两个部分,前者定义了共享概念及关系,后者分单元建立了高速公路网交通领域知识结构...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网交通领域知识的不一致理解问题,通过扩展推荐上层合并本体SUMO设计了面向高速公路网领域知识管理的SFNO本体,包含SFNO基础和SFNO核心两个部分,前者定义了共享概念及关系,后者分单元建立了高速公路网交通领域知识结构的语义视图。通过SFNO本体的实例化案例分析了该本体对高速公路网交通领域知识的一致化表达方式,表明该本体有助于消除我国高速公路网内不同部门、不同系统对领域知识的二义性理解,从而更好地支撑知识管理和信息集成等上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网 推荐上层合并本体 本体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路匝道入口智能网联车协同合并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少杰 王文格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55-2759,共5页
针对快速路匝道入口场景在高车流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路匝道入口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协同合并控制的解决方案,将问题解耦成多车顺序决策和车辆运动规划两部分。其中多车顺序... 针对快速路匝道入口场景在高车流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路匝道入口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协同合并控制的解决方案,将问题解耦成多车顺序决策和车辆运动规划两部分。其中多车顺序决策对通行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评价模型(state evaluation model,SEM)的多车顺序决策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状态空间并初始化,考虑通行效率和车辆延迟设计状态评价函数,通过状态转移关系选择出最优状态,最终回溯得到最优通行顺序。根据车辆状态和到达冲突点时间,控制器实时推导各车辆纵向速度的解析解,实现车辆运动规划。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满足交通系统实时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快速路匝道入口的通行效率,缩短车辆延迟,降低燃油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协同合并控制 多车顺序决策 快速路匝道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合流概率的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霞 朱志强 +1 位作者 崔洪军 李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5-791,共7页
为获得能使车辆安全汇入主线的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安全长度,建立高速公路入匝车辆的合流过程模型,分析主线外车道车流的临界间隙;基于此,研究加速车道上合流车辆的安全合流概率;结合主线车辆的分布特点,揭示加速车道长度、主线外车道车流... 为获得能使车辆安全汇入主线的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安全长度,建立高速公路入匝车辆的合流过程模型,分析主线外车道车流的临界间隙;基于此,研究加速车道上合流车辆的安全合流概率;结合主线车辆的分布特点,揭示加速车道长度、主线外车道车流量对安全合流概率的影响规律;最终,以荣乌高速公路天津段入口匝道为例,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主线外车道车流量条件下,车流量越大,安全合流概率越低,且提升难度逐渐增大;当上述路段主线外车道车流量为400~600 veh/h时,将加速车道长度设定为350 m,安全合流概率基本满足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其长度,不会对合流概率有太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临界间隙 加速车道 车流量 安全合流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