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兼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1
作者 孙熙国 瞿杨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讲,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现代化,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践履,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与实践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理宣 姜若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贫乏的知识内涵、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等困境。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崇高的教学目标、赋予知识丰富的育人内涵、实施大概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人的全面发展 整体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国坛 侯明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全面性包括全体人的共同发展、个体人的普遍本质,以及观念的总体性和个体人的全面关系等;而自由性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由、人的个性才能发挥的自由和职业生活选择的自由。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资本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恩政治哲学的贡献、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4
作者 江畅 周莹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政治哲学(后文简称为“马恩政治哲学”)对人类政治哲学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这些价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完善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现实...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政治哲学(后文简称为“马恩政治哲学”)对人类政治哲学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这些价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完善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恩政治哲学创建了以人类彻底解放和普遍幸福为终极追求的政治哲学体系,描绘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美好理想社会,找到了实现理想蓝图的强大社会力量,开辟了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可靠路径。马恩政治哲学给政治哲学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确立了全人类立场和价值取向,将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规定为政治的终极目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政治哲学改变世界的根本使命和实践要求。马恩政治哲学研究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其政治本性论为政治文明进步奠定了牢固的动力基础,政治目的论为人类普遍而永久获得幸福指明了正确前进道路,政治制度论为社会长治久安贡献了政治哲学智慧,政治活动理论为实行人民统治和治理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政治权力论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充分理论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人类立场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知识融通——从知识立场到生命立场 被引量:7
5
作者 鲁子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的根本出路。知识融通作为“五育融合”之基础的理论逻辑体现为:“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但“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式知识组织方式阻碍着学习者生命的整全发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融通才能以“整全的知识”育“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人文知识的重组和教学重建成为知识融通的“试验田”,要坚持知识的生命立场,打破学科间知识边界、领域内知识固化和“唯知识”的教学评价,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知识融通,为实现“五育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知识融通 教学知识组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逻辑 被引量:4
6
作者 袁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满足和发展人的各方面需要,并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的异化,改善和提升人的存在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使人逐步摆脱自然界、社会关系、陈腐体制机制等束缚,促进人的自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学逻辑 资本逻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完整的人”——重释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3
7
作者 高强 韩飞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挖掘其中"完整的人"的理念,并结合教育学和国外体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完整的人"思想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应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进行反思,从而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发展观的层面上形成"完整的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人的全面发展 完整的人 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红玉 彭福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4,共4页
共享发展是指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就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态度、发展方式、发展行动等达成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富足充裕的成果并共同享有,以满足主体自身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获得愉悦美好的共享体验和感觉。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是指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就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态度、发展方式、发展行动等达成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富足充裕的成果并共同享有,以满足主体自身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获得愉悦美好的共享体验和感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设想在当代中国的生动阐释和具体展现;是中国共产党兑现历史承诺,开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内涵 自由人联合体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妇女解放思想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汪信砚 袁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1,共7页
李达在把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他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因此,妇女解放运动必须同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废除私有制、建立新... 李达在把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他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因此,妇女解放运动必须同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废除私有制、建立新国家;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有其特殊性,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尤其要与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相结合,与国际无产者领导的解放运动联合起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自由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妇女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也就是妇女解放的真正实现即妇女的彻底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妇女解放 社会运动 无产阶级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思路——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视理论学术的现实解释力,最后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间接条件、实现保障和实现基础等四个方面试图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消费领域 交换领域 分配领域 生产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实的共同体”:《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德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3,共7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它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压抑个性发展的。第三,他们阐述了只有建立真实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国家问题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起来,其国家观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助于我们超越经济发展主义,增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虚幻的共同体 真实的共同体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荣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共5页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的需要转化到多方面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显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提出了现阶段培育“社会的个人需要”的指导性建议,即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从而对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手稿 人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趋势 社会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耕南 陆幼雅 王宏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4,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的归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雄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50,164,共6页
20世纪以来,技术创新成为人类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改变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组合,引发生产力革命,促进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上层建筑嬗变,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 20世纪以来,技术创新成为人类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改变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组合,引发生产力革命,促进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上层建筑嬗变,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的获得。在现实社会中,技术创新总以"非人化"方式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当"非人化"充分发展之后——技术创新异化否定之后,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人的发展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教育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向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科学的发展观是这一命题的逻辑要求,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科学的发展观是这一命题的逻辑要求,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和谐地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时间:衡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的标准与尺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乔荣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85,共4页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遗憾的是,多年来,中国理论界过多地集中在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的解读上,不仅对"人的自由发展"关注不够,而且对"人的全面自...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遗憾的是,多年来,中国理论界过多地集中在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的解读上,不仅对"人的自由发展"关注不够,而且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的标准问题"缺少必要的研究,而这恰恰是说明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科学性的一个关键。通过梳理和考察马克思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衡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的标准和尺度正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时间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家亮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8,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制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要坚持国家长治久安、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是基本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促进人的自由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制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要坚持国家长治久安、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是基本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标准。上述标准,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需要遵循制度人民性实现的要求,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并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性 长治久安 生产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先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1,共3页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战略价值目标的提出,既科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将...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战略价值目标的提出,既科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学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中国的崛起会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会不会在世界上到处争抢资源,会不会在因资源短缺所引起的世界性伤口上再重重地撒上一把盐。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只要坚持不是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而是以促使人的... 中国的崛起会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会不会在世界上到处争抢资源,会不会在因资源短缺所引起的世界性伤口上再重重地撒上一把盐。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只要坚持不是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而是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那么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就会是适可而止的,它追求的必然是生活的质而不是量,而当它发现,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损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会自觉地去调节开发利用资源的数量与方式。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这些中国的领导人正一步一步地突破以消费为中心,使中国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这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最强有力的保证。中国的新的领导集体差不多是同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平崛起”的概念的,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套完整思路中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中国领导人所倡导的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如果要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然要坚持这种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而倘若坚持这种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那么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和平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崛起 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 马克思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周兴国 曹荣荣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3期25-34,共10页
劳动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目标、功能及实践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人们对于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新中国成... 劳动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目标、功能及实践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人们对于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忽视劳动教育,到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秩序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再到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人才培养及推进素质教育,最终到新时代突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变化过程。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随国家发展意识而变化,但总体上呈现向劳动教育本质复归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社会发展价值 伦理道德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