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EC foot:A novel foot structure for humanoid robots combining static stabil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1
作者 Jintao Zhang Xuechao Chen +6 位作者 Zhangguo Yu Lianqiang Han Zhifa Gao Qingrui Zhao Gao Huang Ke Li Qia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30-51,共22页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tatic supporting stability and dynamic terrain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igid-Elastic Hybrid(REH)dynamics model.First,a bionic foot model,named the Hinge Tension Elastic Complex(HTEC)model,was developed by extracting key features from human feet.Furthermore,the kinematics and REH dynamics of the HTEC model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oot dynamics,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tiffness matching(NOSM)was designed.Finally,the HTEC-based foot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onto BHR-B2 humanoid robot.The foot static stability is achieved.The enhanced adaptability is observed as the robot traverses square steel,lawn,and cobblestone terrains.Through proposed design method and structure,the mobility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Bionic structure Passive foot structure Rigid-elastic hybrid dynamics model Optimal stiffness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material of metallic frame on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被引量:9
2
作者 Xuanyi An Chao Tian +1 位作者 Qitian Sun Yongxiang D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7-87,共11页
The effects of metallic material on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against vertical long-rod tungsten projectiles were studied by artillery-launche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metallic material on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against vertical long-rod tungsten projectiles were studied by artillery-launche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Hybrid structures with rectangular cores in transverse orthogonal arrangement and slidefitting ceramic inserts of 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 prisms were fabricated with titanium alloy TC4(Ti6 Al4 V),AISI 4340 steel and 7075 aluminum alloy panel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brid structure of Ti6A14V exhibited the highest penetration resistance,followed by that of 7075 aluminum alloy with the same area density.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hybrid structure of AISI4340 steel was the lowest.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showed that the metallic material of a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 can directly affect its energy absorption from the impact projectile,which further affects its penetration resistance.Different metallic frames exhibited different failure characteristics,resulting in different constraint conditions or support conditions for ceramic prisms.The high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Ti6Al4V hybrid structure was due to its stronger back support to ceramic prism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ISI 4340 steel hybrid structure,and better constraint condition for ceramic prisms by metallic web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7075 aluminum alloy hybrid structure.The results of mass efficiency and thickness efficiency showed that the Ti6Al4V hybrid structure has advantages in reducing both the thickness and the mass of protective structure.In addition,because the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in the present work were heterogeneous,impact position has slight influence on their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structures 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 PENETRATION resistance Long-rod PROJECTILE METALLIC FR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被引量:7
3
作者 谢素超 周辉 +1 位作者 赵俊杰 章易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22-1128,共7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P hybrid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y uniting respective applicability of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detailed process wa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GA trained the best weights and thresholds as the initial values of BP-ANN to initialize the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BP-ANN after initialization was trained until the errors converged to the required precision. Finally, the network model,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after being examined by the test samples, was applied to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tructure impacting. After example analysis, the GA-BP network model was trained until getting the desired network error only by 46 steps, while the single BP-ANN model achieved the same network error by 992 steps, which obviously shows that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has faster convergence rate. The average relative forecast error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1.543%, while the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BP-ANN is 2.950%, which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forecast precision of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P-A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walled structur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MPAC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FOREC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carbon-based hybrid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4
作者 Theodore Azemtsop Manfo Hannu Laaksone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110,共30页
Supercapacitors are gaining popularity due to their high cycling stability,power density,and fast charge and discharge rates.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electrode materials,electrolytes,and separat-ors for cost-effecti... Supercapacitors are gaining popularity due to their high cycling stability,power density,and fast charge and discharge rates.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electrode materials,electrolytes,and separat-ors for cost-effective energy storage systems.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nanomaterials,such as combining fil-amentous carbon forms with inorganic nanoparticles,to create new charge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Notable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stor-age applications include MXenes,2D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and nitrides,carbon black,carbon aerogels,activated carbon,carbon nanotubes,conducting polymers,carbon fibers,and nanofibers,and graphene,because of their thermal,electrical,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Carbon materials mixed with conducting polymers,ceramics,metal oxides,transition metal oxides,metal hydroxides,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metal sulfides,carbides,nitrides,and biomass materials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remarkable performance,eco-friendliness,cost-effectiveness,and renewability.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based hybrid materials for future supercapacitors,including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pseudocapacitors,and hy-brid supercapacitors.It investigates the difficulties that influence structural design,manufacturing(electrospinning,hydro-thermal/solvothermal,template-assisted synthesis,electrodeposition,electrospray,3D printing)techniques and the latest car-bon-based hybrid materials research offer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producing high-performance,next-generation super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based hybrid material structure design Electrode material Specific capacitance SUPERCAPACI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Visual Servoing Control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Based on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被引量:2
5
作者 XUDe WANGLin-Kun TUZhi-Guo TANMi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605,共10页
A novel hybrid visual servo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is pro-posed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with a general six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 It consists of a positioncontrol inner-loop in Cartesian... A novel hybrid visual servo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is pro-posed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with a general six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 It consists of a positioncontrol inner-loop in Cartesian space and two outer-loops. One is position-based visual control inCartesian space for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weld seam, i.e., weld seam tracking, another is image-based visual control in image space for adjustment to eliminate the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cking.A new Jacobian matrix from image space of the feature point on structured light stripe to Cartesianspace is provided for dierential movement of the end-e?ector. The control system model is simplifiedand its stability is discussed. An experiment of arc welding protected by gas CO2 for verifying iswell cond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视觉 机器人 定位焊接 伺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ble Structure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with Unknown High Frequency Gain Sign 被引量:2
6
作者 DONG Wen-Han SUN Xiu-Xia LIN Y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可变结构模型引用为有比一个和未知高频率获得符号大的相对的度的工厂的适应控制被建议。一个切换的计划基于为靠近的环系统的第一个辅助错误设计的监视功能被介绍。在至多切换和追踪的错误的一个有限数字收敛到能被适当地选择一些设计... 可变结构模型引用为有比一个和未知高频率获得符号大的相对的度的工厂的适应控制被建议。一个切换的计划基于为靠近的环系统的第一个辅助错误设计的监视功能被介绍。在至多切换和追踪的错误的一个有限数字收敛到能被适当地选择一些设计参数使任意地小的一个剩余集合以后,在监视函数的管理下面,切换停止,这被显示出在至多切换和追踪的错误的一个有限数字收敛到能被适当地选择一些设计参数使任意地小的一个剩余集合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控制 自适应系统 频率 放大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尖塘鳢性别相关的2个dmrt基因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樊佳佳 马冬梅 +3 位作者 朱华平 林明辉 钟再选 田园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Oxldmrt1和Oxldmrt3,并采用PCR技术扩增验证2个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个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结果显示,Oxldmrt1和Oxldmrt3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 bp和1363 bp,分别编码300个氨基酸和453个氨基酸;OxlDMRT1属于碱性蛋白,而OxlDMRT3属于酸性蛋白;2个基因均含有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OxlDMRT3还存在DMA结构域。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不同DMRT家族都是独立聚类,OxlDMRT1属于DMRT1家族,OxlDMRT3属于DMRT3家族,DMRT1家族最先聚类,再和DMRT3家族聚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雌鱼和雄鱼8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Oxldmrt3在脑中也有少量表达;利用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显示2个基因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均最高,Oxldmrt1在眼囊期的表达量最低,而Oxldmrt3在出膜7 d时的表达量最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对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部位一致,均在精原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信号。综上所述,Oxldmrt1和Oxldmrt3均在线纹尖塘鳢性腺胚胎发育阶段和精巢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Oxldmrt1还可能参与胚胎后期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调控过程,Oxldmrt3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为线纹尖塘鳢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尖塘鳢 Oxldmrt1 Oxldmrt3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光伏混合式系泊系统对极浅水大潮差环境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习民 魏宇豪 +3 位作者 刘锦昆 王树青 宋宪仓 王霄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1,共14页
漂浮式光伏作业海域水深浅、潮差大的特征显著,极浅水条件下潮位的变化将对漂浮式光伏系泊系统的定位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传统系泊方案无法满足漂浮式光伏极浅水、大潮差长期稳定系泊定位的需求。在传统浅水悬链线系泊系统的基础上,通... 漂浮式光伏作业海域水深浅、潮差大的特征显著,极浅水条件下潮位的变化将对漂浮式光伏系泊系统的定位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传统系泊方案无法满足漂浮式光伏极浅水、大潮差长期稳定系泊定位的需求。在传统浅水悬链线系泊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在系缆不同位置处布置系列重物块来改变不同水深条件下系缆的空间构型和水平回复力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混合式系泊系统以满足漂浮式光伏结构不同潮位下的系泊定位需求。以1 MW漂浮式光伏方阵为例,对混合式系泊系统在不同水位和荷载方向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位下漂浮式光伏模块运动响应幅值差异不超过14%,高水位下系缆张力响应明显大于低水位下系缆张力响应,其张力响应幅值差异不超过268%,表明文中提出的混合式系泊系统对极浅水、大潮差漂浮式光伏结构具有较好的系泊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光伏结构 极浅水大潮差 混合式系泊系统 耦合动力分析 系统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矩形正交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混合式补偿拓扑优化及其抗偏移性
9
作者 刘旭 曹宇鹏 +1 位作者 夏晨阳 杨龙月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28-3841,共14页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由于车辆停靠不准导致的位置偏移是不可避免的,这将造成系统参数变化,从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甚至损坏系统。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矩形正交(QRQP)线圈的新型混合式补偿拓扑结构,并给出其参数设计准则与优化...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由于车辆停靠不准导致的位置偏移是不可避免的,这将造成系统参数变化,从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甚至损坏系统。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矩形正交(QRQP)线圈的新型混合式补偿拓扑结构,并给出其参数设计准则与优化策略,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多方向抗偏移特性。优化后的系统可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偏移及负载变化工况下,维持系统输出电压的恒定,且当接收线圈移除时,还可有效地限制原边电流,从而保障系统安全。所提混合式补偿拓扑结构及其优化方法经过了1 kW的实验室原型样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负载电阻在20~100Ω变化范围内,系统在X轴偏移−140~140 mm、Y轴偏移−105~105 mm以及XY轴对角偏移−200~200 mm时的输出电压波动均小于5%。同时,当线圈间垂直间距在−35~70 mm变化时,输出电压波动可限制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线圈结构 混合拓扑 抗偏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必钦 张枭 +1 位作者 刘源涛 王琰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采用硫酸铝与氢氧化钙混合制备复合促凝剂,当硫酸铝质量分数为3%时,研究不同氢氧化钙含量(其与硫酸铝的质量比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等温电导率量热法,研究了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早期水化的促进作用机理,通过3D轮廓仪并结合Image-pro软件,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25时,与对照组(氢氧化钙质量为0)相比,CFBFA泡沫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了220 min;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75时,CFBFA泡沫混凝土3 d的强度可达到10.39 MPa,导热系数为0.30 W·m^(-1)·K^(-1).复合促凝剂促进混凝土在水化早期生成针状的钙矾石,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基体更加致密、孔径分布更均匀.复合促凝剂的掺入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具有高效批量化生产的潜力以及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复合促凝剂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 隔热 孔隙结构 早期强度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支撑-钢框架-剪力墙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拟动力试验及数值分析
11
作者 李亮 牛飞宇 +4 位作者 李昀泽 毛孜 周天华 陈军武 何瑶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6,共13页
为研究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耗能机理,文章对一个10层1/8缩尺混合结构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23个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剪力墙裂纹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耗能支... 为研究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耗能机理,文章对一个10层1/8缩尺混合结构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23个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剪力墙裂纹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耗能支撑-框架、钢框架及剪力墙三部分之间的能量分配、耗能支撑的塑性耗能和剪力墙的塑性损伤情况。研究表明:(1)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耗能占结构总耗能的69.9%,其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BRB端部节点板与钢柱之间的焊缝被拉断和BRB端部过渡段面外压弯失稳;钢框架耗能仅占结构总耗能的3.1%,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剪力墙耗能占结构总耗能的16.7%,内部损伤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材料上,钢筋与钢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2)剪力墙裂缝首先出现在2~3层,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剪力墙,裂缝始终为微裂缝且分布较为均匀;(3)BRB显著改善了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配、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剪力墙的整体损伤程度较轻,并未出现局部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混合结构 拟动力试验 剪力墙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12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交多直混联网架运行特性分析与构建方法
13
作者 黄莹 王国腾 +3 位作者 蔡晖 晏铭新 徐政 韩杏宁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5-1653,共9页
我国负荷中心地区电网交流线路密集,存在潮流控制困难、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交流电网的规模效应趋于饱和,亟需发展交直流混联新形态电网结构。为提高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可控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分析了3种典型交直流输电方式的技... 我国负荷中心地区电网交流线路密集,存在潮流控制困难、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交流电网的规模效应趋于饱和,亟需发展交直流混联新形态电网结构。为提高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可控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分析了3种典型交直流输电方式的技术特点,包括全直流异步互联方式、全交流同步互联方式和常规交直流混联方式;然后,针对单交多直混联这一特殊网架结构,从潮流控制能力、N-1过载、短路电流、频率稳定性、电压稳定性、同步稳定性等方面分析该网架的运行特性,并给出单交多直混联网架的构建方法;最后,在一个单交多直典型算例中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交多直混联网架可以兼顾交直流电力系统可控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需求,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网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交多直 交直流混联 网架结构 运行特性 构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寻优算法的弹药储运舱绝热性能优化设计
14
作者 王飞 杜韩东 +4 位作者 谢兰川 王纪林 代小强 蔡薇 吴道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5-283,共9页
目的 优化储运舱在极寒和高温环境下的隔热保温性能,以减小高价值弹药在储运中受极端环境温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复合结构储运舱的三维流-固-热耦合计算模型,采用Fluent和Hypermesh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舱室复合隔热保温结构自动参数... 目的 优化储运舱在极寒和高温环境下的隔热保温性能,以减小高价值弹药在储运中受极端环境温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复合结构储运舱的三维流-固-热耦合计算模型,采用Fluent和Hypermesh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舱室复合隔热保温结构自动参数化建模与分析,基于混合寻优算法完成对复合隔热保温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 优化后的舱室复合隔热保温结构面密度降低17.3%,厚度降低22.5%;高温环境下2 h时温度降低2.5 K,极寒环境下2 h时温度升高6.5 K;优化后舱内温度满足在高温环境下2 h时测点的温度低于298.15 K,极寒环境下2 h时测点的温度高于283.15 K的设计要求。结论 构建的多层复合结构流-固-热耦合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误差在2%以内,能够有效评估储运舱的热性能;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加隔热层厚度能够提升舱室热防护性能;降低内饰层发射率对高温环境下的舱室隔热性能有利,提高内饰层的发射率对极寒环境下的舱室保温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环境 隔热保温结构 发射率 混合寻优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封装管壳随机振动失效分析及抗振优化
15
作者 龚宝明 张杰 李海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混合集成电路(HIC)在服役过程中,壳体长边焊缝内侧区域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失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失效现象进行振动研究,通过仿真软件ABAQUS对大尺寸混合集成电路封装管壳进行模态和随机振动实验与仿真,确定器件的薄弱位置,通过有限元仿... 混合集成电路(HIC)在服役过程中,壳体长边焊缝内侧区域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失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失效现象进行振动研究,通过仿真软件ABAQUS对大尺寸混合集成电路封装管壳进行模态和随机振动实验与仿真,确定器件的薄弱位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合的方法确定随机激励作用下盖板的危险位置和危险共振频率.针对薄弱位置设计不同载荷下的正弦振动实验,通过振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式拟合得到材料的S-N曲线.分析危险位置的失效原因为由于随机振动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的振动疲劳失效,并针对失效原因设计减振方案对原模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对危险位置进行减振加固,提升器件的抗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集成电路 随机振动 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混凝土螺栓连接力学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模型
16
作者 熊海贝 武喆 +2 位作者 欧阳禄 王治方 陈佳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8,共15页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保证木-混凝土混合结构中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为研究常用工程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别选用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和云杉-松木-冷杉(Spruce Pine Fir,SPF)...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保证木-混凝土混合结构中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为研究常用工程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别选用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和云杉-松木-冷杉(Spruce Pine Fir,SPF)规格材-混凝土螺栓连接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了27组单调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归纳并对比了两类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典型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大小与螺栓屈服模式相关,CLT-混凝土螺栓连接相较于SPF-混凝土螺栓连接更易发生双铰破坏,且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具有更好的延性.基于对两类连接力学性能差异的影响机理分析,考虑钢垫板对承载力的影响,并引入CLT等效截面,提出了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承载力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12.18%,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混凝土混合结构 螺栓连接 破坏模式 力学性能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围堰设计
17
作者 何明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等条件,采用靴形断面的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形式的双壁钢围堰。围堰平面设计为129 m×81 m的U形开口结构,围堰上游侧长81.1 m,江心侧长129.0 m,下游侧长52.0 m,围堰顶高程+14.5 m,底高程随河床高程变化。为方便围堰制造与安装,围堰平面分为A~K共计11个节段,B~J钢结构节段竖向分为双壁侧板和单壁侧板,通过扩大基础、预应力锚索将围堰锚固在河床面上,A、K混凝土节段与钢结构节段和山体连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堰建模计算,围堰整体抗倾覆、抗滑移性能、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桥塔墩 组合围堰 无内支撑 预应力锚索 扩大基础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的发展
18
作者 纪金豹 李绅 李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为丰富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扩大结构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构远程抗震试验将异地分布的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网络化的实验室系统,是结构试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远程拟动力试验、远程实时混合试验和... 为丰富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扩大结构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构远程抗震试验将异地分布的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网络化的实验室系统,是结构试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远程拟动力试验、远程实时混合试验和远程振动台试验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基于远程试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试验 远程协同试验 远程实时混合试验 远程振动台试验 子结构技术 远程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脉冲混合调制的探通一体波形设计技术
19
作者 刘毓 张俊豪 +2 位作者 姚雪 余显祥 崔国龙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6-914,共19页
针对以雷达探测为首要功能的探通一体(DFRC)波形设计中通信速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脉冲混合调制(SHM)的探通一体波形设计方法,利用波形子脉冲内/间时域、频域和极化域资源进行多维调制,实现了通信速率的有效提升。构建了以... 针对以雷达探测为首要功能的探通一体(DFRC)波形设计中通信速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脉冲混合调制(SHM)的探通一体波形设计方法,利用波形子脉冲内/间时域、频域和极化域资源进行多维调制,实现了通信速率的有效提升。构建了以最小化正交波形簇自/互相关函数的峰值旁瓣电平(PSL)为准则,考虑SHM信息调制约束和波形恒模约束的一体化波形设计优化问题,并提出了频域主分量最小化(SMM)算法快速求解上述非凸优化问题。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脉冲的探通一体回波处理方法,使模糊函数零延时截线的第1个零点处多普勒频率变为传统波形的L(子脉冲数)倍,保证了一体化波形的高多普勒容忍度,实现了对高速目标的有效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通一体波形设计 子脉冲混合调制 多普勒容忍度 多子脉冲结构 优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高速球轴承优化设计方法
20
作者 杨文 叶帅 +2 位作者 姚齐水 余江鸿 胡美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球轴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轴承最大额定动载荷、最大额定静载荷和最小摩擦生热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进化操作,引入粒子寻优速度控制策略、交叉变异策略和罚函数机制,解决了带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和局部最优问题,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集探索能力;最后,在特定工况下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从Pareto前沿中优选了内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和节圆直径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6 kN径向载荷、15 000 r/min的高转速工况下,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型深沟球轴承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轴承接触应力下降了21.2%,应变下降了25.6%,摩擦生热下降了16.7%,体现了该方法在收敛性能、寻优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球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结构设计 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 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层次分析法 6206型深沟球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