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behavior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建 邱洪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36-1547,共12页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of an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IPSW)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successively conducted ...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of an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IPSW)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successively conducted on two test walls. The test result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ovel joints as well as the favorabl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walls, even though certain optimiz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ductility. The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subsequently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e load-transferring route of the novel joints is concise and definite. During the elastic stage, the vertical shear stress in the connecting steel frame(CSF) distributes uniformly; and each high-strength bolt(HSB)primarily delivers vertical shear force. However, the stress in the CSF redistributes when the walls develop into the elastic-plastic stage. At the ultimate state, the vertical shear stress and horizontal normal stress in the CSF distribute linearly; and the HSBs at both ends of the CSF transfer the maximum shear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ast shear wall vertical joint seismic behavior high-strength bolt connecting steel fr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of light composite shear wall
2
作者 李升才 董毓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68-2775,共8页
Shear test results for a composite wall panel in a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for shear walls in Japa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posite wall panel works very w... Shear test results for a composite wall panel in a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for shear walls in Japa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posite wall panel works very well,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solid panel.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with a hidden frame is essential for bringing its effect on shear resistance into full play.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suggests that the shear of the composite shear wall panel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racking strength of the web shearing diagonal c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hear wall shear test hidden frame shear design cracking strength shearing diagonal cr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
3
作者 GUO Nan GUO Yihong YANG Yingwei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3-448,共6页
In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s,both the whole structure′s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In this pap... In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s,both the whole structure′s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between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In this paper,a pushover analysis of topical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was carried out,the seismic shear force that the slab-column and shear wall should undertake was worked out,the influences of plastic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value on horizontal seismic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give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yield of the shear walls,the story shear force was undertaken by slab-columns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d while with the decrease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iffness of a structure,and th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was undertaken by slab-columns correspondingly decreased.According to the code,the design of horizontal force distribution may be cause insecurity problems,so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s in slab-column shear wall structures as the supplem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of the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column-shear wall structur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pushover analysis plastic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iffness of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简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解恒燕 许航 郑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中一般不进行详细计算。然而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破坏严重,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框架结构模...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中一般不进行详细计算。然而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破坏严重,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框架结构模型,通过与已有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得到了与试验结果最接近的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然后采用该边界条件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地震波作用下,采用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与实际砌体填充墙与框架连接施工方法最接近的模型,得到的模型纵向加速度峰值和位移峰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分析砌体填充墙与框架的边界条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简化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填充墙 边界条件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结构响应分析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支撑-钢框架-剪力墙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拟动力试验及数值分析
5
作者 李亮 牛飞宇 +4 位作者 李昀泽 毛孜 周天华 陈军武 何瑶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6,共13页
为研究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耗能机理,文章对一个10层1/8缩尺混合结构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23个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剪力墙裂纹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耗能支... 为研究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耗能机理,文章对一个10层1/8缩尺混合结构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23个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剪力墙裂纹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耗能支撑-框架、钢框架及剪力墙三部分之间的能量分配、耗能支撑的塑性耗能和剪力墙的塑性损伤情况。研究表明:(1)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耗能占结构总耗能的69.9%,其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BRB端部节点板与钢柱之间的焊缝被拉断和BRB端部过渡段面外压弯失稳;钢框架耗能仅占结构总耗能的3.1%,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剪力墙耗能占结构总耗能的16.7%,内部损伤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材料上,钢筋与钢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2)剪力墙裂缝首先出现在2~3层,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剪力墙,裂缝始终为微裂缝且分布较为均匀;(3)BRB显著改善了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配、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剪力墙的整体损伤程度较轻,并未出现局部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混合结构 拟动力试验 剪力墙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置翼墙法加固弱节点型RC框架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曰兵 王航 +2 位作者 严琪 单良 邢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9-1899,共11页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对其中一个采用后置翼墙法进行抗震加固。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两试件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试件由节点剪切破坏转变为理想的梁屈服破坏,验证了在节点抗剪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极端情况下,通过增设翼墙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加固 后置翼墙 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分析的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7
作者 蔡玉军 马晓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6,共8页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最大顶点位移、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ETM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基于ETM结果对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TM所得结构地震响应参数与IDA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说明ETM分析可有效减少计算量并准确预测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地震响应。此超限结构在弹性受力阶段主要通过弹性应变与动能耗散能量,弹塑性受力阶段则主要通过阻尼耗能和非弹性耗能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在多遇地震工况下基本完好的概率为98.609%,设防地震工况下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为2.050%,罕遇地震工况下严重破坏与接近倒塌的概率分别为2.804%和0.021%。表明此超限结构可满足预设性能目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基地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耐震时程分析法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防撞浮箱火灾模拟与安全性能评估
8
作者 袁佩 郑植 +2 位作者 耿波 陈巍 张焱焜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瞬态温度场分布,并通过桥墩热-结构耦合计算模型分析火灾下双肢薄壁墩的热力学响应;最后进行受损结构安全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防撞浮箱火灾造成大桥P2墩表面局部混凝土碳化及剥落,最大损伤影响深度为84.58 mm,防撞浮箱多个节段被烧毁;火灾对P2-1墩肢影响最大,其中迎火面最高温度约为766℃,背火面最高温度约为428℃,防撞浮箱火灾影响范围为起火面以上6 m内;火灾作用下P2墩的变形及应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该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安全影响较小;建议凿除桥墩受损区域局部混凝土后增设钢丝网片,并采用水泥砂浆面层修复至设计截面尺寸,更换烧毁的防撞浮箱,在填充的聚氨酯泡沫中添加火焰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双肢薄壁墩 FRP防撞浮箱 温度场 热力学响应 结构安全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接头连接的T型全预制剪力墙抗震试验
9
作者 余琼 袁越 +3 位作者 程浩 唐子鸣 郭霖 谢青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13,共14页
为研究套筒灌浆搭接接头(简称APC接头)连接的T型全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在Ⅰ、Ⅱ型APC接头的基础上,对1片现浇墙和2片预制墙进行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现浇墙初始水平裂缝出现在基础顶面,由于套筒对混凝土的约束,预制墙的初始水平裂缝... 为研究套筒灌浆搭接接头(简称APC接头)连接的T型全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在Ⅰ、Ⅱ型APC接头的基础上,对1片现浇墙和2片预制墙进行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现浇墙初始水平裂缝出现在基础顶面,由于套筒对混凝土的约束,预制墙的初始水平裂缝出现在套筒上方;极限状态下,试件均为弯剪破坏,现浇墙墙脚边缘混凝土压碎、钢筋压屈,预制墙为套筒上方钢筋压屈、混凝土压碎、套筒外混凝土剥落;在开裂、屈服、峰值荷载,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方面,采用Ⅰ型套筒的预制墙与现浇墙相当,而采用Ⅱ型套筒的预制墙大于现浇墙;两种套筒在预制剪力墙的受力过程中保持弹性状态,均能有效传递钢筋应力;预制试件平面外位移在加载过程中出现负向累积,但相同加载级时预制墙与现浇墙平面外位移绝对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全预制剪力墙 套筒灌浆搭接接头 搭接连接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边框率对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热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峰 娄广亚 冉明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3,共15页
为了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的号召,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研发了一种预制结构保温一体化复合夹心墙板.墙板四周设置实心混凝土边框作为连接件,以实现墙板的全干式连接.边框的存在形成显... 为了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的号召,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研发了一种预制结构保温一体化复合夹心墙板.墙板四周设置实心混凝土边框作为连接件,以实现墙板的全干式连接.边框的存在形成显著的热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墙板的热工性能.确定边框率对墙板热工性能的定量影响,对于墙板的构造设计优化和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因此,本文设计了6组具有不同边框率的墙板试件,采用标定热箱法对试件进行测试,定量地分析边框率对预制墙板热工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边框的存在,不仅延长了墙板热传递达到稳态的时间,还极大降低了墙板的热工性能.边框率为19.94%、30.85%、40.95%、50.26%和61.43%时,墙板热阻值分别降低了79.26%、84.28%、87.48%、89.36%和91.10%.为满足现行建筑节能要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要将墙板边框率控制在20%以内.通过对现有墙板热阻值计算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区域法作为带边框墙板热阻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 预制混凝土复合夹心墙板 混凝土边框率 热工性能 热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倩龙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使地震易损性分析无需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以某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用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基础隔震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健 高永超 +1 位作者 王欣 刘国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115,共9页
为了研究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低强度剪力墙和2面MRPC局部置换不同位置的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3面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 为了研究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低强度剪力墙和2面MRPC局部置换不同位置的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3面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经MRPC材料局部置换后,墙体承载能力增强,峰值荷载可提高43.58%;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的不同位置对墙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有较大影响,置换两边时墙体延性更好,且达到峰值荷载后墙体刚度退化缓慢,墙体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极限位移时累积耗能是置换中间墙体的1.8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 局部置换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剪力墙结构超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子田 陶忠 +2 位作者 李何潇 孙伟 董晴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6-262,共7页
结构超强系数作为评估抗震安全储备的关键指标,在发达国家规范中已形成系统化应用,而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揭示RC剪力墙体系的超强特性,本研究依据我国现行规范,考虑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层数等因素构建... 结构超强系数作为评估抗震安全储备的关键指标,在发达国家规范中已形成系统化应用,而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揭示RC剪力墙体系的超强特性,本研究依据我国现行规范,考虑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层数等因素构建了8组考虑多烈度与变层数(10—30层)的典型剪力墙模型,采用Perform-3D开展增量动力分析(IDA),计算出各结构的超强系数,并深入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超强系数的影响规律,还对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的超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模型均呈现显著的超强现象,且其超强系数均大于2,说明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进一步发现,超强系数与设防烈度呈负相关性,构件承载力相对较低;而超强系数随层数递增。RC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超强系数及层数对其超强特征的影响规律与RC剪力墙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剪力墙结构 超强系数 IDA分析 抗震设防烈度 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15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化连接构造的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16
作者 马梓翔 种迅 +3 位作者 沈毅 蒋庆 史佩然 周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6-1000,1008,共6页
针对填充外墙与剪力墙全现浇结构刚度过大问题,文章研究弱化连接构造对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3个缩尺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2个分别采用PVC拉缝和挤塑板条弱化连接、1个为纯剪力墙对比试件。研究表明:2种弱化连接构... 针对填充外墙与剪力墙全现浇结构刚度过大问题,文章研究弱化连接构造对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3个缩尺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2个分别采用PVC拉缝和挤塑板条弱化连接、1个为纯剪力墙对比试件。研究表明:2种弱化连接构造均不同程度地改变剪力墙结构的破坏形态,其中PVC拉缝弱化连接的延性性能要优于挤塑板条的试件;内含挤塑板的现浇填充墙增加了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其中PVC拉缝和挤塑板条弱化连接试件的峰值荷载是纯剪力墙的2.6、3.6倍;内含挤塑板的现浇填充墙降低了试件的变形性能;内含挤塑板的现浇填充墙增大了试件的初始刚度,其中PVC拉缝试件的初始刚度最大,且刚度退化也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现浇填充墙 弱化连接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17
作者 聂伟 熊咸玉 +2 位作者 魏晓刚 白春 刘先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8,共12页
针对摇摆墙的特殊性能要求使其在工程运用中陷入施工工艺、摇摆幅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困局,综合经济效益、施工方便、震后易更换等理念,发明了一种连接框架与摇摆墙的耗能连接装置以及摇摆墙摇摆可控的铰支座;基于此,利用摇摆墙结构的... 针对摇摆墙的特殊性能要求使其在工程运用中陷入施工工艺、摇摆幅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困局,综合经济效益、施工方便、震后易更换等理念,发明了一种连接框架与摇摆墙的耗能连接装置以及摇摆墙摇摆可控的铰支座;基于此,利用摇摆墙结构的构造优势以及被动控制技术的减震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为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例为1/10的6层框架结构和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这2种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描述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模式以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摇摆墙式减震系统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输入能量,衰减结构的动力响应,使结构最大加速度峰值和最大位移峰值降低率分别达到36%和20.15%,而且能够利用被动减震的原理有效抑制主结构的振动,改善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模式,延缓结构的损伤进程,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 被动控制 振动台试验 累积损伤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多层冷库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柴浩 王建刚 +3 位作者 周长明 孟明明 路璐 臧冬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对冷库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超长冷库进行了抗震设计分析。介绍了荷载及作用取值、结构布置、计算要点,进行了剪力墙布置方案比选、楼层位移计算、楼板应力分析,描述了施工图设计要点。最后,对多层冷库... 本文对冷库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超长冷库进行了抗震设计分析。介绍了荷载及作用取值、结构布置、计算要点,进行了剪力墙布置方案比选、楼层位移计算、楼板应力分析,描述了施工图设计要点。最后,对多层冷库采用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冷库 超长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分析
19
作者 张翼翔 赵国臣 +2 位作者 林世镔 王誉瑾 刘昌邦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基于武汉某实际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工程,开展了不同切口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支撑立柱的钢筋和混凝土采用分离式建模,对上部塌落体采用整体式建模,... 基于武汉某实际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工程,开展了不同切口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支撑立柱的钢筋和混凝土采用分离式建模,对上部塌落体采用整体式建模,以精确模拟支撑立柱的力学行为并提高计算效率。此外,基于已建模型构建三角形切口形式的数值模型,与实际工程中的梯形切口形式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两种不同切口形式下,目标结构支撑柱的受力形式、后坐距离以及塌落体运动特征,讨论了不同切口形式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倒塌过程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倒塌过程在倒塌时间、塌落体运动特征和倒塌历程等方面高度吻合,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相对于梯形切口形式,三角形切口形式重心低,起爆后迅速以切口的一个顶点为轴心开始倾斜,后排支撑柱短时间承受大偏心压力,从而迅速失效,塌落体触地时间更短,触地速度更大,塌落体解体更为充分;两种切口形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后坐,因三角形切口形式产生的水平向动能较大,导致其产生的后坐距离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爆破拆除 倒塌过程 数值模拟 切口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爆破邻近框剪结构振动响应及安全性控制
20
作者 杨玉民 赵茉溪 +4 位作者 周传波 张升 贺广龙 郝润华 张玉琦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4,共9页
爆破振动对周边建(构)筑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长滩露天煤矿深孔台阶爆破工程为背景,综合分析邻近11层框剪结构办公楼特点,经过多次爆破振动测试,分析了不同方向下振动速度及主频的分布特征,结合单因素分析得到高程差对不同方向振... 爆破振动对周边建(构)筑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长滩露天煤矿深孔台阶爆破工程为背景,综合分析邻近11层框剪结构办公楼特点,经过多次爆破振动测试,分析了不同方向下振动速度及主频的分布特征,结合单因素分析得到高程差对不同方向振动速度的显著程度,最后基于量纲分析法研究并提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振速预测模型,并应用于爆破安全药量控制设计。主要结论如下:随着楼层的升高,主振方向由水平径向(X)变为水平切向(Y),最后变为垂向(Z);多数工况X轴与Y轴振速分别不大于0.17、0.213 cm/s,高程影响较小;Z轴振速集中在0.05~0.41 cm/s,高程放大效应在7~11层表现显著;对于三轴振动速度,最大单段药量、总药量及水平距离均具有显著性,高程差对X轴振速不具有显著性,对Y轴及Z轴具有显著性。振动主频集中在3~12 Hz,部分达到了16~30 Hz。基于办公楼振速预测模型,结合爆破安全规程及最危险工况下的爆破参数,拉底爆破总药量应控制在10267 kg之内,深孔台阶爆破总药量应控制在8268~8883 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剪结构 现场监测 振动响应 高程效应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