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热岩压裂储层布井方式优选数值模拟
1
作者
张立刚
胡志楠
+5 位作者
范森
罗晓雷
丁河嘉
马媛媛
李庆龙
宋永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从干热岩储层中提取热能的重要手段,而布井方式是影响其采热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展的布井方式研究较少考虑压裂储层开采模型的影响。建立了干热岩压裂储层采热的数值模型,通过不同位置的基质岩体温度下降幅度、...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从干热岩储层中提取热能的重要手段,而布井方式是影响其采热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展的布井方式研究较少考虑压裂储层开采模型的影响。建立了干热岩压裂储层采热的数值模型,通过不同位置的基质岩体温度下降幅度、热提取率、采出温度和采热功率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的布井方式对EGS采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直井,水平井的流体热交换的面积更大,能充分开发裂缝间的热量。在生产30 a时,考虑水力压裂裂缝连通的情况下,水平井一注两采模型的采热效率最高,其在垂直于井方向上温度波及范围约690 m,基质岩体平均温度下降38.09 K,热提取率为24.42%,采热功率为3.5 MW。研究成果为提高地热系统产热量、实现干热岩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压裂储层采热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
数值模拟
布井方式
水平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然裂缝性油藏渗吸规律
被引量:
25
2
作者
孟庆帮
刘慧卿
王敬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为了研究渗吸作用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影响,改善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通过建立概念地质模型,以静态和动态2种方式研究了毛细管压力、孔隙均匀程度、相渗曲线、基质和裂缝渗透率、原油黏度和基质含油饱和度对基质渗吸速...
为了研究渗吸作用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影响,改善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通过建立概念地质模型,以静态和动态2种方式研究了毛细管压力、孔隙均匀程度、相渗曲线、基质和裂缝渗透率、原油黏度和基质含油饱和度对基质渗吸速度的影响,并在静态下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公式拟合。静态下,渗吸速度与毛细管压力、基质渗透率、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呈直线关系,与束缚水饱和度呈指数关系,与原油黏度呈幂指数关系;动态下,对于不同润湿性的油藏提出了不同的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渗吸作用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热岩压裂储层布井方式优选数值模拟
1
作者
张立刚
胡志楠
范森
罗晓雷
丁河嘉
马媛媛
李庆龙
宋永扬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文摘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从干热岩储层中提取热能的重要手段,而布井方式是影响其采热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展的布井方式研究较少考虑压裂储层开采模型的影响。建立了干热岩压裂储层采热的数值模型,通过不同位置的基质岩体温度下降幅度、热提取率、采出温度和采热功率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的布井方式对EGS采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直井,水平井的流体热交换的面积更大,能充分开发裂缝间的热量。在生产30 a时,考虑水力压裂裂缝连通的情况下,水平井一注两采模型的采热效率最高,其在垂直于井方向上温度波及范围约690 m,基质岩体平均温度下降38.09 K,热提取率为24.42%,采热功率为3.5 MW。研究成果为提高地热系统产热量、实现干热岩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干热岩
压裂储层采热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
数值模拟
布井方式
水平井
敏感性分析
Keywords
hot dry rock
fractured
reservoir
heat extraction
enhanced geotherm system(EGS)
numerical
simulation
pattern of well
horizontal well
sensitivity
analysis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裂缝性油藏渗吸规律
被引量:
25
2
作者
孟庆帮
刘慧卿
王敬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裂缝型稠油油藏非等温渗吸机理及动力学模型"(51274212)
文摘
为了研究渗吸作用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影响,改善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通过建立概念地质模型,以静态和动态2种方式研究了毛细管压力、孔隙均匀程度、相渗曲线、基质和裂缝渗透率、原油黏度和基质含油饱和度对基质渗吸速度的影响,并在静态下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公式拟合。静态下,渗吸速度与毛细管压力、基质渗透率、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呈直线关系,与束缚水饱和度呈指数关系,与原油黏度呈幂指数关系;动态下,对于不同润湿性的油藏提出了不同的开发方式。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渗吸作用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 imbib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eor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热岩压裂储层布井方式优选数值模拟
张立刚
胡志楠
范森
罗晓雷
丁河嘉
马媛媛
李庆龙
宋永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然裂缝性油藏渗吸规律
孟庆帮
刘慧卿
王敬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