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聚合物砂浆凝结过程的超声波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龙士国 陈劲杰 +2 位作者 李日进 周进毅 徐继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的地质聚合物砂浆同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声波数据,利用各方法都适用的声波参数——能量接收比En对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初、终凝时间进行表征,并用贯入阻力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速度会随着矿粉比的减小而变慢;透射法可以实现对砂浆的全程监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7.9%,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6.6%;反射法判定砂浆初凝时间准确度高,其平均误差为2.8%;导波法可以全程监测凝结过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3.3%,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2.5%。3种方法中,导波法更适用于监测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凝结时间 超声透射法 超声反射法 超声导波法 能量接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斑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设计
2
作者 赵伟霞 史丽娜 +2 位作者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6-1888,共13页
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 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采用电子光学仿真软件仿真设计了低像差聚焦透镜;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研制的电子枪进行了束斑直径、束流和束半角性能测试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样品的衍射成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距离500 mm下,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的束斑直径为47.1μm(加速电压30 kV),发射束流与束半角分别为144.96μA,0.289 mrad(加速电压15 kV),在HOPG样品上获得了清晰的强度与晶体结构因子相对应的衍射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电子枪 类平行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降温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金娇 皮培屹 +3 位作者 刘培 高玉超 张扮 LIU Pengfei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6-755,共20页
沥青路面高温会带来车辙等病害,并增加城市热岛效应,这对路面的使用质量、使用寿命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急需开发行之有效的沥青路面降温技术,以减少车辙等病害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现有的沥青路面降温技术分为被动降温技... 沥青路面高温会带来车辙等病害,并增加城市热岛效应,这对路面的使用质量、使用寿命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急需开发行之有效的沥青路面降温技术,以减少车辙等病害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现有的沥青路面降温技术分为被动降温技术和主动降温技术,而主动降温技术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沥青路面温度,且具有智能性、自发性等特点。主动降温技术对应的降温沥青路面主要有热反射路面、相变调温路面、热阻路面、透水路面、能量收集路面、高导热路面。针对上述沥青路面主动降温技术,总结了沥青路面主动降温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方式、运用于沥青路面的实际降温及路用效果,以及降温技术的新方法、新思路,探讨了沥青路面主动降温技术的缺陷和局限性,并对未来沥青路面降温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降温技术 热反射 热传导 能量收集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杨再洪 周灿 +3 位作者 范柳燕 张燕辉 陈泽中 陈平平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4-934,共11页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学习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中的应用引人关注。基于原位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及相关物性的智能识别和反馈的MBE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生长材料的质量和生长效率,有望实现薄膜的MBE智能外延...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学习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中的应用引人关注。基于原位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及相关物性的智能识别和反馈的MBE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生长材料的质量和生长效率,有望实现薄膜的MBE智能外延。本综述聚焦机器学习MBE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MBE中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阐述了机器学习在优化MBE生长条件中的应用,着重总结了不同材料体系(半导体薄膜和量子结构材料、氧化物材料和二维材料等)基于RHEED图像机器学习的研究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机器学习 反射高能电子衍射 Ⅲ-Ⅴ族半导体材料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能量回收的主动IRS辅助无线供电通信波束成形算法
5
作者 向翠玲 周杰 +3 位作者 邓玲玲 钟育秀 谢豪 徐勇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8-1486,共9页
无线供电通信网络(Wireless-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WPCN)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无线充电而且能够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因此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低效率的能量收集和信息传输会限制WPCN的性能,并且在WPCN中的双重远近... 无线供电通信网络(Wireless-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WPCN)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无线充电而且能够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因此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低效率的能量收集和信息传输会限制WPCN的性能,并且在WPCN中的双重远近效应会导致物联网设备收集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能量回收的主动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WPCN波束成形算法,其中物联网设备既能从功率站端收集能量,还能从其他物联网设备的上行信息传输中回收能量。考虑能量收集、吞吐量、时间分配,以及功率站和主动IRS的最大功率等约束,基于能量回收机制,建立了系统总吞吐量最大化的资源分配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内层近似和双线性变换的交替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应的参数配置下,能量回收机制的应用能够提升约8.13%的吞吐量,而主动IRS的应用能够提升约61.1%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通信网络(WPCN) 主动智能反射面(IRS) 能量回收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雷达扩展目标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沙兵 何茜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2,共14页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系统的大量天线为其在检测和估计任务上带来了性能增益。本文考虑一个大规模天线MIMO雷达系统中的扩展目标检测问题。假设存在一个包含大量散射体的扩展目标,本文建立了针...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系统的大量天线为其在检测和估计任务上带来了性能增益。本文考虑一个大规模天线MIMO雷达系统中的扩展目标检测问题。假设存在一个包含大量散射体的扩展目标,本文建立了针对扩展目标的大规模MIMO雷达接收信号模型。分析了目标物体反射系数的空间相关性,目标物体反射系数相关的任意两个天线被视为落入同一个目标波束中,反之则视为落入不同的目标波束中。将落入同一个目标波束的天线视为一个天线组。执行检测时,每个天线组先对接收信号执行匹配滤波,并将匹配滤波的结果分别通过白化滤波器和归一化滤波器。基于上述两个滤波器的输出,分别对组内所有天线的能量求和,并求解散度,进而构建能量检测器。虽然散度分布的闭式解难以求得,本文证明了当天线数目足够大时,可利用大规模天线带来的统计效应推导出该散度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大规模MIMO雷达扩展目标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式。此外,证明了上述能量检测器能够达到奈曼-皮尔逊准则下的最优检测性能。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对大规模MIMO雷达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扩展目标检测 目标物体反射系数 目标波束 能量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头散水盘结构对水滴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赵艳艳 刘俊萍 +1 位作者 解荣俊 汪鑫喆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864,共6页
为了研究低压固定折射式喷头散水盘关键结构对喷洒水滴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散水盘的流道数量、流道倾角和导流锥锥角这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用视频雨滴谱仪测试了具备不同结构参数散水盘的低压固定折射式喷头的喷洒水滴分布特性.揭... 为了研究低压固定折射式喷头散水盘关键结构对喷洒水滴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散水盘的流道数量、流道倾角和导流锥锥角这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用视频雨滴谱仪测试了具备不同结构参数散水盘的低压固定折射式喷头的喷洒水滴分布特性.揭示了低压固定折射式喷头的散水盘结构参数对喷洒水滴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导流锥锥角能有效减小水滴直径并提升其分布的均匀性;同时,较大的流道倾角和流道数量可使水滴直径峰值后移,影响了水滴尺寸的分布范围.此外,导流锥锥角显著影响了射程中段的水滴速度及单个水滴动能,而流道数量和流道倾角则主要影响了射程前端和末端的水滴速度,且导致形成较大的单个水滴动能.因此,通过调整散水盘结构参数,可以改善水滴的大小、速度和动能分布,为设计高效灌溉喷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固定折射式喷头 散水盘结构参数 水滴分布特性 水滴直径 水滴速度 水滴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能量可分配相位编码超表面
8
作者 韩嘉良 李慧 冯天喜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57,共8页
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要求波束能量分配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针对传统编码超表面无法实现多波束能量精确调控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能量可分配的多波束相位编码超表面。该超表面采用1-bit编码,通过相位梯度... 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要求波束能量分配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针对传统编码超表面无法实现多波束能量精确调控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能量可分配的多波束相位编码超表面。该超表面采用1-bit编码,通过相位梯度得到了稳定的异常反射双波束,并通过不同周期叠加实现了四波束异常反射。基于阵列天线理论,结合算法对不同单元的相位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对称波束在特定角度下的能量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在12 GHz和16 GHz频率下,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实现不同能量分布的对称双波束和四波束。该超表面具有特性稳定、结构简单、工作频带宽、调控方式灵活等优点,可应用于波束成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梯度 编码超表面 多波束 异常反射 能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基于分式规划理论的高能效优化方法
9
作者 颜娟娟 李民政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在IRS(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辅助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现有的能效优化方法中存在复杂度较高、算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等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分式规划理论的高能效优化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Dinkelbach、连续凸逼... 在IRS(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辅助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现有的能效优化方法中存在复杂度较高、算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等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分式规划理论的高能效优化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Dinkelbach、连续凸逼近等技术,联合优化基站端混合预编码和IRS的反射相移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无智能反射面的系统相比,混合预编码和相移矩阵的联合设计下系统的能量效率约提升了215%。结果还表明,在智能反射面部署更多的低成本无源元件可以显著提升系统下行链路的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毫米波通信 混合预编码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短包通信中时效与能效间的折衷
10
作者 张洋译 管新荣 +3 位作者 王权 邓诚 朱泽源 蔡跃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3,共9页
在监控物联网中,一些感知设备需要在能耗受限条件下及时地将采集信息回传给接入节点(AP),信息年龄(AoI)和能量效率(EE)对系统都很重要。该文研究了多设备监控物联网中时效与能效之间的折衷问题,其中感知设备在智能反射面(IRS)辅助下通... 在监控物联网中,一些感知设备需要在能耗受限条件下及时地将采集信息回传给接入节点(AP),信息年龄(AoI)和能量效率(EE)对系统都很重要。该文研究了多设备监控物联网中时效与能效之间的折衷问题,其中感知设备在智能反射面(IRS)辅助下通过短包传输监控信息给AP。为了避免多个感知设备占用同一资源块导致包的碰撞,该文提出了一个接入控制协议,并推导了平均AoI和EE的闭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平均AoI和EE之比这个指标,通过优化传输功率来最小化平均AoI和EE之比,以折衷时效性能与能效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且表明所提协议能够实现更好的时效和能效性能。此外,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找出最优的时效-能效折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年龄 能量效率 短包通信 智能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吸声方案对高速铁路隧道内近场气动噪声的影响
11
作者 李卓明 王子洪 +1 位作者 王志伟 马伟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0,共7页
为了分析壁面吸声方案对高速铁路隧道内近场气动噪声的控制效果,考虑声波在壁面反射和波对流效应的影响,结合大涡模拟和声扰动方程,在三维隧道空间内实现近场气动噪声求解,并通过实测值验证数值仿真方法的准确性。设计了拱脚处铺设不同... 为了分析壁面吸声方案对高速铁路隧道内近场气动噪声的控制效果,考虑声波在壁面反射和波对流效应的影响,结合大涡模拟和声扰动方程,在三维隧道空间内实现近场气动噪声求解,并通过实测值验证数值仿真方法的准确性。设计了拱脚处铺设不同高度隧道壁吸声材料的吸声方案,进一步开展了不同方案下近场气动噪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拱脚处铺设吸声材料可以降低隧道各处气动噪声,其中1/2车高以下铺设吸声材料的吸声方案所需吸声材料较少,该方案使得列车典型车厢左侧、右侧车窗总声压分别下降2.9、3.4 dB,有效消除了原有峰值噪声且使全频段噪声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隧道吸声降噪 数值计算 气动噪声 壁面反射 声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无人机轨迹优化在WSN中节能数据采集
12
作者 吴广通 张爽 +2 位作者 田文 刘光杰 戴跃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1-139,共9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为了提高传感器节点(SNs)的能量效率,延长WSN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UAV作为数据采集器。然而,由于传统的UAV飞行轨迹设定存在能耗高的特点,此外,部分节点在地理特征存在通信信道较差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为了提高传感器节点(SNs)的能量效率,延长WSN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UAV作为数据采集器。然而,由于传统的UAV飞行轨迹设定存在能耗高的特点,此外,部分节点在地理特征存在通信信道较差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RS辅助UAV轨迹优化的WSN节能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利用IRS通过反射传感器所发的信号增强UAV采集数据的能力,通过优化UAV轨迹提高WSN节点的能量效率。具体来说,首先构建IRS辅助UAV空地信道模型,然后构建面向UAV飞行轨迹和唤醒机制约束的WSN能耗目标函数,通过块坐标下降技术,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对UAV的飞行轨迹和SNs的唤醒调度策略的优化问题。通过仿真,与3种典型无人机轨迹优化方法相比,该方案产生的能量消耗分别降低了91.0%、61.5%和41.6%,证明了该方法明显提高了WSN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无人机轨迹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能数据采集 混合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无线供电通信网络中继的资源分配
13
作者 范红卫 徐涴砯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9-1624,共6页
针对无线供电通信网络(WPCN)覆盖范围小、易受障碍物阻挡的问题,研究在通信阻塞条件下智能反射面(IRS)辅助WPCN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具体来说,在下行链路中,利用IRS辅助用户从混合接入点(HAP)处收集能量;在上行链路中,利用IRS辅助用户... 针对无线供电通信网络(WPCN)覆盖范围小、易受障碍物阻挡的问题,研究在通信阻塞条件下智能反射面(IRS)辅助WPCN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具体来说,在下行链路中,利用IRS辅助用户从混合接入点(HAP)处收集能量;在上行链路中,利用IRS辅助用户发送信息给HAP。考虑到系统中包含能量传输和信息传输,采用时分多址(TDMA)对能量采集、数据通信以及数据中继传输进行划分。根据所构建的系统模型和传输策略,以用户服务质量和用户发送信息消耗的能量为约束,提出一个能量效率优化问题,并通过联合优化发送功率、IRS相移矩阵和时间调度,实现系统总能量效率的最大化。由于所提出的问题的非凸性,先采用Dinkelbach方法将目标函数的分数形式转换成非分数形式,然后采用变量代换和半正定规划(SDP)将非凸问题转换成凸问题,最后用CVX得到该优化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仅扩大了系统的覆盖范围,还有效提升了系统的能效,而与平均分配时间的方案和采用混合中继节点的优化时间方案相比,所提方案使系统能效分别平均提升了11.0%和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通信网络 智能反射面 资源分配 时分多址 能量效率 Dinkelbach方法 半正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let packet energy analysis of laser ultrasonic
14
作者 Chao Sorlg Bin Zheng +2 位作者 Hualing Guo Hui Liu Jing Hou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8-658,共11页
The blades on the plan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ngine,in the course of service,due to high temperature,strong vibration and great centrifugal force and so on.The using environment is very bad,so it... The blades on the plan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ngine,in the course of service,due to high temperature,strong vibration and great centrifugal force and so on.The using environment is very bad,so it is easy to produce fatigue cracks in the welding site and the near surface of the root,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blade of the work intensity and fatigue life,and even the safety of aircraft structure,causing a huge security risk.Therefore,it must be tested.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rapid detection of aircraft engine in situ cracks,and get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ture information and detect depth,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built,laser was used to excite laser ultrasonic signals on a range of aviation aluminum plates with different depth defects,the collected sig-nal was processed by wavelet de-noising,and the b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reflected echo signal was studied by using wavelet packe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of reflected echo signal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80~So7 band.When the depth of defect is 0.2 mm to 0.4 mm,the energ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djacent bands.When the depth of defect is 0.5 mm to 0.7 mm,the energ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wo bands.This method provides a way to quantify surface micro-defects by ultrasonic signals,which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analysis of crack depth from band energy.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 irregular cracks,the cracks of the aviation aluminum parts are used as ar-tificial way for producing.The overall size of the specimen is 200 mmx80 mmx100 mm,the width of the defect is 0.15 mm,the range of the defect depth is 0.2 mm~0.7 mm,step size is 0.1 mm,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specimen is six.After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proposed,choosing the reflected echo signal for analysis,performing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the decomposition layer is 8.The percentage in the Sao~Sa7band is 89.77%、91.82%、91.41%、90.94%、90.19%、and 87.86%.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of the energ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eight bands.Therefore,the paper selects the first eight bands for analysis.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depth defect and the band energy,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four bands of the defect depth of 0.2 mm to 0.4 mm is plotted in Fig,according to the spectrum,getting the center frequency were 3.14 MHz,2.58 MHz,2.17 MHz.These frequencies are located in the S83,S82,S82 band,respectively,which are the largest energy band,but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adjacent segment Ss:also ac-counts for a larger proportion.When the depth of the defect increases from 0.2 mm to 0.4 mm,the center frequency decreases gradually,and the sum of the energy of the center frequency band and the adjacent higher energy band in-creases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ultrasonic wave packet decomposition band energy reflection echo defect 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相移下有源同时反射和透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安全通信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万明 曾齐 +1 位作者 王芳 杨守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4-3552,共9页
无源智能反射面在增强无线通信系统和提高物理层安全方面极具潜力,但是其存在严重的“双衰落”和半区域覆盖的缺点。为此,该文研究了一种有源同时反射和透射智能反射面(STAR-RIS),并在考虑反射和透射相移互耦合条件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 无源智能反射面在增强无线通信系统和提高物理层安全方面极具潜力,但是其存在严重的“双衰落”和半区域覆盖的缺点。为此,该文研究了一种有源同时反射和透射智能反射面(STAR-RIS),并在考虑反射和透射相移互耦合条件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基站波束和有源STAR-RIS波束的安全能效最大化问题。为求解所形成的非凸优化问题,利用连续凸近似、罚函数法、半正定松弛、交替优化技术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惩罚对偶分解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物理层安全 安全能效最大化 耦合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RIS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用户安全通信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万明 宋亚飞 孙钢灿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1-1627,共7页
智能反射面在提高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性能和增强物理层安全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但是其存在半空间覆盖的缺点。为此,研究了一种同时反射和透射智能反射面,并在考虑感知目标的信噪比约束条件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和智能反射... 智能反射面在提高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性能和增强物理层安全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但是其存在半空间覆盖的缺点。为此,研究了一种同时反射和透射智能反射面,并在考虑感知目标的信噪比约束条件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和智能反射面相移的安全能效最大化问题。为求解所赋形的非凸优化问题,用Dinkelbach方法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减法形式,并将该为题转化为两个子问题来解耦发射波束赋形和反射面相移,进而提出基于连续凸近似、半正定松弛的交替优化算法来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组智能反射面场景相比,该方案能够提升25.6%的系统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 智能反射面(IRS) 物理层安全 安全能效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1)波在非饱和土自由边界上反射的能量特性研究
17
作者 周凤玺 姚桃岐 柳鸿博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6-2077,共12页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和连续介质波动理论,研究了非饱和半空间自由边界上平面P_(1)波反射时,各类反射波的振幅反射以及能量反射特性。利用Helmholtz分解定理和具体的自由边界条件,得到了由平面P_(1)波斜入射产生的4种反射波(反射P_(1)波、反...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和连续介质波动理论,研究了非饱和半空间自由边界上平面P_(1)波反射时,各类反射波的振幅反射以及能量反射特性。利用Helmholtz分解定理和具体的自由边界条件,得到了由平面P_(1)波斜入射产生的4种反射波(反射P_(1)波、反射P_(2)波、反射P_(3)波和反射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及能量反射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入射角度以及饱和度、频率和孔隙率等物理参数对能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反射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及能量反射系数不仅受到入射角的影响,同时也随着饱和度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入射波能量主要由反射P_(1)波和反射S波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平面P_(1)波 波的反射 反射系数 能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轩宇 殷勇高 赵兴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为评估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节能效果,解决相关评测体系缺失问题,建立墙体瞬态传热模型,探究复杂气候交变环境下墙体温度和热流的动态特性,以及辐射换热在被动式制冷过程中的热调控作用,基于热流和墙体传热系数提出一种新的... 为评估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节能效果,解决相关评测体系缺失问题,建立墙体瞬态传热模型,探究复杂气候交变环境下墙体温度和热流的动态特性,以及辐射换热在被动式制冷过程中的热调控作用,基于热流和墙体传热系数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室内空调开启情况下,热控制墙体相比于普通墙体,其外表面温度平均下降10.74%,热流提升了281.54%;在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南侧涂覆辐射型反射涂层效果最佳,涂层可以降低建筑全年冷负荷87.8 MJ/m2;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西面涂覆辐射型反射涂层可以降低建筑全年总负荷26.3 MJ/m2.所提出的性能评价指标能够刻画热控制墙体一天内的传热过程和传热特性,进而得到墙体的折合传热系数,对指导实际建筑施工、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总能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型反射涂层 数值模拟 动态特性 建筑节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D反光杯系统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铭扬 张巧芬 +2 位作者 王桂棠 吴黎明 邓耀华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6,共8页
在照明系统设计中,接收面的均匀照明以及光能的充分利用一直是光源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LED光源设计领域中,通常采用斯派罗法则分析和微分方程计算的方式进行照明效果优化,这些方式的优化层面较单一,周期长且误差较大。为了加强LE... 在照明系统设计中,接收面的均匀照明以及光能的充分利用一直是光源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LED光源设计领域中,通常采用斯派罗法则分析和微分方程计算的方式进行照明效果优化,这些方式的优化层面较单一,周期长且误差较大。为了加强LED光源系统优化效率,同步提高光源系统的光照均匀度和能量利用率,论文提出了基于光照均匀度评价函数、能量利用率评价函数和综合性评价函数的优化设计算法。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单光源系统的反光杯第二面圆锥常数K与曲率半径R进行优化调整,实现整个反光杯光源系统的光照均匀度和能量利用率的同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文算法优化后的系统比未优化的光源系统光照均匀度提高了14.2%,能量利用率提高了16.75%,与理想值的接近度提升了14.42%,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研究多光源系统阵列间距对系统光照均匀度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得出光源阵列系统的最优阵列间距,在此间距下的光照均匀度与理想值的接近度为44.84%,能量利用率为88.84%,最终实现了光照均匀度和能量利用率均较好的矩形阵列光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反光杯 照明均匀度 能量利用率 综合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山区铁路5G-R无线覆盖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文 马征 吴彦良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99,共6页
基于智能反射面(IRS)的山区铁路5G-R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在减少通信基站数量、提升通信网络的能效比以及协助通信系统实现更快捷的信道切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山区铁路沿线地形条件复杂多变,5G-R无线覆盖将面临重大挑战,IRS利用... 基于智能反射面(IRS)的山区铁路5G-R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在减少通信基站数量、提升通信网络的能效比以及协助通信系统实现更快捷的信道切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山区铁路沿线地形条件复杂多变,5G-R无线覆盖将面临重大挑战,IRS利用大量低成本、低能耗的反射单元,能够根据实时无线信道状况动态调整信号相位,实现对无线信号的精准增强和定向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补充传统基站,有效减少基站的部署数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此外,基于IRS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通过动态调整反射相位,提升通信系统在动态环境中的信道切换速度和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流畅的通信体验。通过实验验证了IRS对铁路沿线弱场区的信号增强覆盖效果,为IRS技术在山区铁路的5G-R无线覆盖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山区铁路 5G-R 降低能耗 信道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