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地层三线小角度叠交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规律及位移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雪松 盛鲁腾 +5 位作者 郑刚 王瑞坤 张雨明 付瑞心 仲志武 杜一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天津地铁6号线入出段线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规律、变形影响因素、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上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整体呈现出隆起-沉降-隆起的变化规律;刀盘距... 天津地铁6号线入出段线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规律、变形影响因素、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上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整体呈现出隆起-沉降-隆起的变化规律;刀盘距叠交部位断面距离L=2.0D(D为隧道直径)时,叠交部位断面轴力达到最大值,L=0~2.0D时,叠交部位断面弯矩逐渐由L≤0时的横8字形转变为L≥2.0D时的三叶草形;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叠交角度在15°~60°、竖向净距小于1.0D时,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受新建隧道影响较大,实际工程中应使叠交角度大于60°,竖向净距大于1.0D;设置支撑台车后,支撑台车影响范围约为2倍台车长度,在影响范围内横断面位移得到控制,但随着支撑台车离开,原来位置处对位移的控制效果逐渐消失;与不注浆相比,深孔注浆加固后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最大值和水平位移最大值分别减小了67.4%、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三线小角度叠交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控制措施 支撑台车 深孔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重叠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2
作者 李振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2,共6页
[目的]重叠隧道特殊的施工方式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槽的形成及地层损失率的增加,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重叠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以北京地铁昌平线清河小营桥站—学知园站区间的完全重叠段隧道... [目的]重叠隧道特殊的施工方式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槽的形成及地层损失率的增加,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重叠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以北京地铁昌平线清河小营桥站—学知园站区间的完全重叠段隧道为例,结合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数据,系统地研究了盾构重叠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和地层损失情况,分析了上线隧道和下线隧道的施工顺序对地面沉降槽形态、最大沉降值及地层损失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盾构重叠隧道施工中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上线隧道的施工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的损失,并导致地面最大沉降值的增加。重叠施工情况下,上线隧道开挖造成的地层损失小于不涉及重叠施工情况下的上层隧道单独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重叠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损失率不受隧道埋深变化的影响,且单线开挖与重叠开挖的地层损失率相差不大。在本工程类似地层中,地层损失率可大致按0.25%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盾构法施工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交叠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啸 相旭 +4 位作者 徐硕 徐强 陈嘉琦 赵明建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70,共9页
为研究桥隧结构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频响函数和峰值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结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西安地铁14号线下穿大西高速铁路特大桥基础工程,采... 为研究桥隧结构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频响函数和峰值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结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西安地铁14号线下穿大西高速铁路特大桥基础工程,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高速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桥隧交叠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全频域单点扫频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交叠结构的动力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隧道不同位置处的动力响应呈现明显差别,靠近桩基一侧拱腰的动力响应明显大于拱顶和拱底,平均差值分别为2.48 dB和4.15 dB。考虑列车振动荷载的移动效应会增大桥隧交叠结构的动力响应,移动荷载作用下拱顶处的峰值加速度增加约358%,靠近桩基一侧拱腰处增加约358%,远离桩基一侧拱腰处增加约280%,隧道拱底处增加约206%。此外研究发现,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均在距离桥隧交叠结构附近约10 m处开始迅速增强,超过10 m范围内动力响应变化趋于稳定,应加强靠近桥隧交叠结构10 m范围内的监控量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振动荷载 桥隧交叠结构 动力响应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砂质淤泥质土层地铁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分析叠交地铁施工中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工程S1-TS-05标段,针对在砂质淤泥质土层中盾构上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的沉降与变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几何参数、空间位置、地层参数等因素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为分析叠交地铁施工中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工程S1-TS-05标段,针对在砂质淤泥质土层中盾构上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的沉降与变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几何参数、空间位置、地层参数等因素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淤泥质土层盾构上穿施工中,既有隧道的位移和管片变形以竖向沉降为主,且沉降量随着盾构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覆土层厚度、新旧隧道净距、下穿角度,以及地层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现场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既有隧道位移与距叠交中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型地层条件下叠交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交隧道 盾构参数 上穿施工 隧道变形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文正 林雪冰 +2 位作者 郭飞 何华飞 张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23,共15页
【目的】受地铁规划线路与周边环境的限制,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的应用较多,叠落段上行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规律极其复杂,相应的加固措施有待研究。为此,【方法】以北京地铁上清桥站—清河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 【目的】受地铁规划线路与周边环境的限制,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的应用较多,叠落段上行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规律极其复杂,相应的加固措施有待研究。为此,【方法】以北京地铁上清桥站—清河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夹层土注浆和钢环撑加固措施对下行隧道结构上浮的影响规律和钢环撑受力特征。【结果】结果显示:单独采取夹层土注浆或钢支撑加固措施时的下行隧道结构上浮均超过控制值,采取联合加固措施时变形为4.87 mm;下行隧道第1环管片上浮变形最大,随着盾构间距增大,隧道结构上浮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的隧道结构上浮为现场监测的1.15倍;实测的竖撑拉应力最大为5.78 MPa。【结论】结果表明:夹层土注浆提高叠落盾构井之间土体强度并对抑制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起到一定作用,临时钢环撑施作有利于限制管片变形,其中竖撑限制管片竖向的收敛变形,横撑限制管片水平净空收敛,纵撑限制了管片的上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工程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转弯半径 叠落盾构 加固措施 隧道结构上浮 钢环撑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月阳 杜玉峰 +3 位作者 刘飞 王伟锋 李哲 靳天睿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选择地铁轨排井合理设计方案,解决设计过程中较大轨排洞口严重削弱板的刚度、施工工况下传统二维框架断面计算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问题,基于北京地铁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高水压细颗粒地层中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的具... 为选择地铁轨排井合理设计方案,解决设计过程中较大轨排洞口严重削弱板的刚度、施工工况下传统二维框架断面计算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问题,基于北京地铁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高水压细颗粒地层中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的具体案例,从工程围护、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思路等方面,分析结构计算重难点等关键问题,并建立二维、三维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总结设计经验与控制工况,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针对富水地层较深叠摞轨排井,支护结构采用地连墙与内支撑,主体结构采用加大边梁结构体系抵抗水平荷载。研究成果对以后地铁建设过程中的轨排井设计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水压细颗粒地层 叠摞地铁区间 轨排井设计 结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重叠隧道盾构施工的纵向效应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章慧健 仇文革 +2 位作者 冯冀蒙 郑余朝 龚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69-3573,共5页
上下重叠隧道施工时,后挖隧道施工过程对先建隧道是一种"卸载"作用,受此影响,先建隧道的衬砌管片将朝后挖隧道方向变形,但这种影响作用是暂时的。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晒布路站区间重叠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 上下重叠隧道施工时,后挖隧道施工过程对先建隧道是一种"卸载"作用,受此影响,先建隧道的衬砌管片将朝后挖隧道方向变形,但这种影响作用是暂时的。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晒布路站区间重叠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和室内离心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上部隧道(后挖隧道)施工引起的下方已建隧道纵向变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先建隧道不均匀沉降主要出现在约掌子面前方3.5D(D为隧道直径)到后方3D的范围内。基于此,探讨了应对这种暂时纵向效应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临时压重和临时内撑。在先建隧道位于掌子面后方(0~1)D、(1~2)D、(2~3)D范围内分别设置20t/3m、20t/6m、20t/9m的临时压重,且在掌子面前方4D和后方4D范围内为先建隧道设置临时内撑,可以较好地减小由于后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先建隧道附加不均匀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盾构施工 纵向效应 临时支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62
8
作者 刘树佳 张孟喜 +1 位作者 吴惠明 李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99-405,共7页
针对上海地铁11号线上、下穿越既有地铁4号线的多线叠交复杂工况,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净距、不同土仓压力、不同注浆量下新建隧道盾构穿越对既有隧道管片变形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结合因素正交分析,提出多... 针对上海地铁11号线上、下穿越既有地铁4号线的多线叠交复杂工况,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净距、不同土仓压力、不同注浆量下新建隧道盾构穿越对既有隧道管片变形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结合因素正交分析,提出多线叠交隧道施工影响系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的过程中,新旧隧道之间的净距在影响系数中所占权重最大,土仓压力次之,注浆量权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多线叠交盾构隧道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以及隧道变形计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多线叠交 正交分析 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0
9
作者 李磊 张孟喜 +1 位作者 吴惠明 王永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6-1043,共8页
针对上海地铁新建11号线先下后上近距离穿越既有4号线,形成三层隧道四线叠交的特殊工况,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既有隧道周围土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盾构下穿施工时土仓压力和注浆压力以及上穿施工时压重范围... 针对上海地铁新建11号线先下后上近距离穿越既有4号线,形成三层隧道四线叠交的特殊工况,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既有隧道周围土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盾构下穿施工时土仓压力和注浆压力以及上穿施工时压重范围和压重量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下穿施工结束时,既有隧道的沉降量不随土仓压力比的改变而改变,但随注浆压力比的减小而增大;上穿施工应采取压重措施预防既有隧道的上浮和局部隆起变形,宜遵循新建隧道同步压重为主,既有隧道压重为辅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叠交隧道 盾构施工 土仓压力 注浆压力 既有隧道变形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三维模拟方法及重叠段近接分区研究 被引量:68
10
作者 王明年 张晓军 +1 位作者 苟明中 崔光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279,共7页
合理地模拟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盾构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是一个难点。依托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并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 合理地模拟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盾构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是一个难点。依托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并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进行了横向近接分区,同时采用位移变化速率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进行了纵向近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重叠段横向近接分区为:F≤F?时为无影响区,F?<F<0时为弱影响区,当F≥0时为强影响区;纵向近接分区为:小于0.3 mm/d为无影响区,0.3~1.5 mm/d为弱影响区,大于1.5 mm/d为强影响区。研究成果应用于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及盾构隧道重叠段区间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亦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三维模拟 重叠隧道 近接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模型试验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晓清 张孟喜 +2 位作者 吴应明 李磊 王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0-1045,共6页
多线叠交软土盾构隧道是随地铁建设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隧道空间布置形式.针对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垂直上、下穿2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根据盾构隧道近接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多线叠交盾构... 多线叠交软土盾构隧道是随地铁建设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隧道空间布置形式.针对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垂直上、下穿2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根据盾构隧道近接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各穿越阶段下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多线叠交 近接施工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重叠下穿施工对上方已建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152
12
作者 何川 苏宗贤 曾东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98,共8页
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大塘—沥滘区间盾构隧道穿越的地层条件为背景,针对盾构隧道结构的特点,引入横向和纵向不等的刚度折减系数,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对地铁盾构隧道重叠下穿施工所引起的上方已建隧道纵... 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大塘—沥滘区间盾构隧道穿越的地层条件为背景,针对盾构隧道结构的特点,引入横向和纵向不等的刚度折减系数,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对地铁盾构隧道重叠下穿施工所引起的上方已建隧道纵向变位、纵向附加轴力和弯矩、横向变形、横向附加轴力和弯矩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和揭示了围岩条件、隧道净距、顶推力等因素作用下盾构隧道重叠下穿施工所引起的已建隧道的变形和附加内力分布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盾构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已建隧道最大隆起点位于掌子面前方约2D(2倍直径)附近,不均匀沉降主要出现在约掌子面前方3D到后方2D的范围内,顶推施工将引起已建隧道在掌子面前方产生较大附加内力,而对后方影响较小,具体视隧道埋深、间距、围岩和施工因素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重叠 等效刚度 附加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施工扰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74
13
作者 张晓清 张孟喜 +2 位作者 李林 李武祥 王有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3-1140,共8页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垂直上穿、垂直下穿和上、下夹穿3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根据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施工中因地层损失...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垂直上穿、垂直下穿和上、下夹穿3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根据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施工中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并通过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动态模型,与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上穿施工中,地表沉降较大,既有隧道均呈现上浮趋势;下穿施工时,地表沉降较小,既有隧道均呈现下沉趋势;先下后上穿越施工在各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均匀,最终地表沉降量相对较小;先上后下穿越施工时既有隧道变形曲线曲率大,既有隧道变形呈现反复震荡变化。成果可为类似多线叠交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多线叠交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岩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地铁重叠隧道近接分区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东平 王明年 宋南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由于浅埋暗挖地铁重叠隧道的净距过小,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困难。基于单一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范围具有局限性原理,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将浅埋暗挖地铁重叠隧道的相互影响区划分为无影响区、弱影响区和强影响区,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 由于浅埋暗挖地铁重叠隧道的净距过小,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困难。基于单一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范围具有局限性原理,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将浅埋暗挖地铁重叠隧道的相互影响区划分为无影响区、弱影响区和强影响区,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以深圳地铁老(街)—大(剧院)区间重叠隧道为例,应用近接分区的研究成果,沿纵向按净距对其进行影响区段划分,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当左线隧道位于右线隧道上、下45°区且两隧道净距小于1倍平均隧道洞径时,设计支护参数加强两级;当左线隧道位于右线隧道上45°区且两隧道净距在1~1.5倍平均隧道洞径之间时,设计支护参数加强一级;当左线隧道位于右线隧道上45°区且两隧道净距大于1.5倍平均隧道洞径时,可按一般单线隧道设计。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近接分区的划分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暗挖隧道 重叠隧道 近接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夹岩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15
作者 章慧健 仇文革 冯冀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39,共6页
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晒布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针对小净距双孔盾构隧道中间夹岩的复杂三维受力状态,引入基于Mohr-Coulomb剪切屈服准则与拉伸屈服准则的屈服接近度函数,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离心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上下重叠... 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晒布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针对小净距双孔盾构隧道中间夹岩的复杂三维受力状态,引入基于Mohr-Coulomb剪切屈服准则与拉伸屈服准则的屈服接近度函数,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离心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上下重叠和水平并行两类小净距隧道中间夹岩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重叠还是并行隧道,其夹岩的中间部分屈服接近度值均大于两侧部分,即中间比两侧相对稳定,但两者的原因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减小应力圆"半径",而后者主要是通过应力圆"圆心"外移来相对改善夹岩中间部分的受力状态;对于城市浅埋隧道,在同等静力学条件下,上下重叠隧道夹岩的受力优于水平并行隧道。计算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超前注浆孔的合理布置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并行隧道 中间夹岩 屈服接近度 应力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地层中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维 唐晓武 +1 位作者 甘鹏路 Stravos Savidis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5-1061,共7页
重叠隧道施工易产生隧道结构不稳定和地层变形等问题。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时,土层开挖应力释放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和隧道变形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增加了施工难度。以深圳地铁5号线重叠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开挖应力... 重叠隧道施工易产生隧道结构不稳定和地层变形等问题。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时,土层开挖应力释放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和隧道变形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增加了施工难度。以深圳地铁5号线重叠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开挖应力释放和渗流作用在重叠隧道施工不同阶段对隧道结构和土层变形的影响,得到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土层变形规律,同时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措施。重叠隧道下洞施工时,采用设置超前注浆支护能有效控制开挖应力释放引起拱顶沉降,开挖完成后隧道拱顶在渗流作用下沉降稳定,而隧道上覆土层因失水固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同时地表沉降槽深度和半径在渗流作用下不断增大;为避免下洞隧道在渗流作用引起上洞隧道整体沉降,上洞在下洞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稳定后进行施工。上洞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渗流因素引起地层工后变形较小,地表沉降槽深度迅速增大而影响半径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应力释放 渗流 土层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地铁重叠隧道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高峰 关宝树 +2 位作者 仇文革 王明年 李成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区间近距离重叠隧道为背景,研究地铁运营期间,列车振动荷载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首先根据车辆 轮轨模型,确定列车振动荷载.然后采用释放荷载方法模拟地铁的开挖效应,确定初始应力场,并通过对地铁结构体系进行模态分析,...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区间近距离重叠隧道为背景,研究地铁运营期间,列车振动荷载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首先根据车辆 轮轨模型,确定列车振动荷载.然后采用释放荷载方法模拟地铁的开挖效应,确定初始应力场,并通过对地铁结构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体系的振型和频率,以确定合理的阻尼系数和时间积分步长.最后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法,分别研究在上行动载、下行动载和上下交会动载3种情况下,区间近距离重叠隧道的动力响应,确定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衬砌结构的薄弱部位及其相应的位移和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初应力 模态分析 重叠隧道 列车振动荷载 衬砌结构 动力有限元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接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71
18
作者 赵旭峰 王春苗 +1 位作者 孙景林 孔祥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9-414,共6页
在地下工程近接施工中,新建结构物的施工会改变既有结构物的受力状态,从而对既有结构物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由于新建结构物的受力模式不同于半无限体或无限体中修建单一洞室的一般状况,其初始应力场往往经过多次扰动,施工时将再次进行扰... 在地下工程近接施工中,新建结构物的施工会改变既有结构物的受力状态,从而对既有结构物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由于新建结构物的受力模式不同于半无限体或无限体中修建单一洞室的一般状况,其初始应力场往往经过多次扰动,施工时将再次进行扰动,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通过三维仿真计算,模拟了盾构机上作用3种不同推进力时对既有运营隧道变形和主应力的影响,以对是否加固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给出建议,同时对最大推进力作用下随着盾构隧道的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轨底倾斜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计算得出的结论对于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交叉隧道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力学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郑余朝 仇文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6-380,共5页
为了探讨重叠隧道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内力演变规律,以深圳地铁老街—大剧院区间重叠隧道为背景,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先上洞,后下洞”和“先下洞,后上洞”2种施工顺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施工隧道的掘进,先施工隧道的... 为了探讨重叠隧道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内力演变规律,以深圳地铁老街—大剧院区间重叠隧道为背景,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先上洞,后下洞”和“先下洞,后上洞”2种施工顺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施工隧道的掘进,先施工隧道的环向内力发生偏转,产生纵向内力,并呈现明显的波动性以及受开挖影响的局域性和临时性;后施工隧道的纵向影响范围,在Ⅲ级围岩中约为3倍洞径,在Ⅴ级围岩中约为5倍洞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近接施工 开挖模拟 内力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垂直交叠盾构隧道的列车振动响应特性及损伤规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晏启祥 陈文宇 +3 位作者 陈行 唐启童 包芮 黄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4,共7页
基于拟合的列车振动荷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当列车在上部隧道行驶时近距离垂直交叠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在不同隧道净距时上部隧道的损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列车距离分析断面越近,分析断面上隧道衬砌... 基于拟合的列车振动荷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当列车在上部隧道行驶时近距离垂直交叠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在不同隧道净距时上部隧道的损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列车距离分析断面越近,分析断面上隧道衬砌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最大主应力增量均越大;拱底的振动加速度最大,拱腰次之,拱顶最小;在交叠中心断面处,上部隧道的最大主应力增量远大于下部隧道;压致损伤和拉致损伤主要集中在上部隧道底部附近130°的范围内,且在交叠中心处达到最大。随着两个隧道净距的减小,上部隧道的压致和拉致损伤均增大;当两个隧道净距为6m时,仅交叠中心处上部隧道拱顶出现较小的压致和拉致损伤,当两个隧道净距为4和2m时,交叠中心处上部隧道的压致和拉致损伤增量较大,远离交叠处上部隧道仅出现较小的压致和拉致损伤,说明两个隧道近距离垂直交叠时,下部隧道对上部隧道的振动加速度、最大主应力增量和压致及拉致损伤具有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交叠隧道 盾构隧道 列车振动荷载 衬砌动力响应 衬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