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素类似物的合成及促凝活性研究
1
作者 张曦 赵梦诗 +5 位作者 陈紫怡 陈靓 张然然 秦文亮 李军 孙敬勇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 研究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N2-Fmoc-L-2, 3-二氨基丙氨酸为原料,分别与2H-1, 2, 3-三氮唑-2-乙酸,1H-1, 2, 4-三氮唑-1-乙酸,1H-四氮唑-5-乙酸反应,合成3种三七素类似物... 目的 研究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N2-Fmoc-L-2, 3-二氨基丙氨酸为原料,分别与2H-1, 2, 3-三氮唑-2-乙酸,1H-1, 2, 4-三氮唑-1-乙酸,1H-四氮唑-5-乙酸反应,合成3种三七素类似物,并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结果 3种三七类似物分别为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1, 2, 3-三氮唑-2-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Ⅰ),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1, 2, 4-三氮唑-1-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Ⅱ)及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3H-1, 2, 3, 4-四氮唑-5-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Ⅲ)。凝血4项检查与血浆复钙时间检测表明,Ⅲ的促凝血活性优于Ⅰ、Ⅱ。结论 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素 类似物 凝血4项 血浆复钙时间 促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在孕产妇妊娠期间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钟水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74-77,共4页
目的研讨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在孕产妇妊娠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产妇300例,以妊娠时间不同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临产组,每组75例。对四组孕产妇均行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对比四组孕产妇的体重、血常规指标... 目的研讨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在孕产妇妊娠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产妇300例,以妊娠时间不同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临产组,每组75例。对四组孕产妇均行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对比四组孕产妇的体重、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临产组高凝及低凝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四组孕产妇体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孕周时间越长,孕产妇的体重越重。四组孕产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三组对比,临产组的RDW、MCV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而四组的血小板(PLT)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四组孕产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比,差异显著(P<0.05)。FIB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升高,APTT、TT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缩短;但四组孕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临产组高凝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24.32%高于低凝孕产妇的5.26%,差异显著(P<0.05)。结论怀孕期间,妊娠妇女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发展成高凝状态。为孕产妇进行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对妊娠并发症做出正确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凝血四项 检验 孕产妇 妊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凝五项、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对ACI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耿明明 潘晨 杨惠惠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凝五项、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16例ACI患者,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入院时血凝五项(PT、DD、TT、APTT、FIB)、血栓弹力图指标(K、R、MA、α角、CI),分析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与ACI... 目的探讨血凝五项、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16例ACI患者,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入院时血凝五项(PT、DD、TT、APTT、FIB)、血栓弹力图指标(K、R、MA、α角、CI),分析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入院时血凝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PT、TT、R、K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FIB、α角、MA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0.05),入院时R、K与ACI病情严重程度、DD、FIB呈负相关,与PT、TT呈正相关,α角、MA与ACI病情严重程度、DD、FIB呈正相关,与PT、TT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MA、CI与血凝指标PT、DD、TT、FIB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46,大于上述指标的单独检测。结论血栓弹力图指标与血凝五项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评估ACI病情程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凝五项 血栓弹力图 病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曼 柳溪 丛日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56-60,共5页
近年来,卵黄抗体因不发生交叉反应且特异性强等优点成为了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动物经口服用从蛋黄中分离的IgY可以预防或治愈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但缺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工艺。现有的纯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层... 近年来,卵黄抗体因不发生交叉反应且特异性强等优点成为了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动物经口服用从蛋黄中分离的IgY可以预防或治愈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但缺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工艺。现有的纯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层析法与超滤法,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沉淀法是目前最有潜力用于量化生产的方法,但存在效价和得率不能兼顾的缺点。本试验选用经灭活新城疫病毒免疫后的母鸡所产鸡蛋分离得到的卵黄原液,经聚乙二醇浓度梯度提取后测试,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3.5%、8.0%和12.0%时连续纯化效果最佳。此外,经物理分离法分离蛋黄与蛋清,所得卵黄原液中蛋清的残余量几乎为零,消除了蛋清中的蛋白质与脂质对纯化的影响。经过物理分离及3次连续纯化获得的卵黄抗体经BCA试验和SDS-PAGE检测显示,抗体纯度可达80%左右,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平均滴度可达213。经试验证明,用缓冲液透析后,IgY提取物可以在-20℃下储存超过一年。该优化的提纯方法既保证了效价,又保证了产量,且试验流程简洁、成本低廉,为卵黄抗体纯化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蛋白质纯化 聚乙二醇 新城疫病毒 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捐献前后献血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巴雪娇 马丽琼 +1 位作者 贺坤华 郗希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5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前后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78例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献血者单采血小板捐献前以及捐献10 min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值、最大振幅(MA)值...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前后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78例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献血者单采血小板捐献前以及捐献10 min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值、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Ⅷ的变化。结果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栓弹力图检测中R值、K值、Angle值、MA值、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35.4±53.8)×109/L、(2.36±0.36)g/L,均高于捐献后的(191.7±43.1)×109/L、(2.20±0.3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因子Ⅷ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因子Ⅷ含量与捐献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血栓弹力图检测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在评估输血患者凝血功能上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亚敏 梁晓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9期106-109,117,共5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在评估输血患者凝血功能上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7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住院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最终是否进行输血治疗分为输血组(19例)和非输血组(161例)。...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在评估输血患者凝血功能上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7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住院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最终是否进行输血治疗分为输血组(19例)和非输血组(161例)。两组均采集3份静脉血样本分别进行TEG、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检测。采用Kappa系数对TEG各参数与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输血组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长于非输血组,血块形成速率参数高于非输血组,弹力图最大切角及最大振幅、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非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凝血因子激活时间与APTT在判断是否为低凝上有高度一致性(Kappa> 0.6,P <0.05);血块形成速率参数、弹力图最大切角(Kappa=0.199)及最大振幅与纤维蛋白原在判断是否为低凝上有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弱(均Kappa <0.4,P <0.05)。血块形成速率参数、弹力图最大切角及最大振幅与血小板计数在判断是否为低凝上有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弱(均Kappa <0.4,P <0.05)。结论除凝血因子激活时间与APTT在判断是否为低凝上有高度一致性外,TEG参数与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在判断是否为低凝上的一致性较弱。TEG参数与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检测各有侧重点,不能相互取代,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检测方法指导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四项 血小板计数 输血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四项联合C反应蛋白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宇飞 张伟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9期3596-3599,共4页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2例于医院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与健康女...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2例于医院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与健康女性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影响因素及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居住地、有无生育、空腹血糖水平及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人数、哺乳时间<6个月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T、TT和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无流产、哺乳时间、Fib水平及CRP水平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b、CRP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子宫肌瘤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09、0.832;其中二者联合的AUC大于Fib、CRP单独的AUC(P<0.05)。结论 有无流产、哺乳时间、Fib水平及CRP水平是子宫肌瘤是否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健康女性相比,子宫肌瘤患者Fib水平与CRP水平异常升高,二者联合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C反应蛋白 子宫肌瘤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立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份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质控,筛查检验结果不准确的血液标本,并分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检验,2000份进行检验的血液标... 目的研究影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份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质控,筛查检验结果不准确的血液标本,并分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检验,2000份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检验准确1957份,检验不准确43份。检验结果不准确血液标本的溶血、凝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量不足、输液侧采集血液、采集不规范、操作不规范占比分别为97.67%、100.00%、93.02%、90.70%、62.79%、69.77%、88.37%、86.05%,高于检验结果准确血液标本的0.51%、0.41%、0.56%、0.36%、0、0.10%、0.2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凝血、标本送检不及时、输液侧采集血液、操作不规范是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要据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积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检验结果 检验准确性 凝血 溶血 操作 采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妍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3期211-212,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为临床诊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为临床诊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两组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含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四项,可以对其病情作出评估,从而为疾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诊断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凤群 曾良 齐迅捷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优良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于本院健康体检40例的血液标本,按照不同的抗凝比例和不同的放置时间测定PT、APTT、TT、FIB,分析比较各组测定的差异。结果抽血量在1.4mL(7∶1)...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优良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于本院健康体检40例的血液标本,按照不同的抗凝比例和不同的放置时间测定PT、APTT、TT、FIB,分析比较各组测定的差异。结果抽血量在1.4mL(7∶1)、1.6mL(8∶1)和2.0mL(10∶1)时,与标准1.8mL(9∶1)测定的PT、APTT、FIB、T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8h和24hPT、APTT、FIB、TT值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遵守标本采集和检测规范对测定数据的准确度有很大的意义,医务人员应认真掌握规范操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 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检验危急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喜顺 刘启乐 曾巧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危急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0例重症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凝血检验结果... 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危急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0例重症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凝血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凝血检验各项指标的危急值(Fg低值、PT高值、APTT高值)情况,对出现凝血检验危急值的患儿进行救治,统计其死亡率。另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未应用凝血检验危急值的200例重症新生儿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死亡率。结果200例观察组重症新生儿中,有32例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处于危急值状态,所占比例为16%,包括18例Fg低值、5例PT高值、4例APTT高值、2例Fg低值合并PT高值、2例Fg低值合并APTT高值以及1例PT高值合并APTT高值。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4%,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P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新生儿中,应用凝血检验危急值可有效预测病情的发展,有利于及时追踪病情,并及时给予患儿救治,可有效改善预后,减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新生儿 凝血检验危急值 病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在择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瑞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试验两种输血指导方案在择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2019年9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大量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凝血试验指...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试验两种输血指导方案在择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2019年9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大量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凝血试验指标检测和TEG检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的变化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血制品使用情况,对观察组术前和术后TEG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两组PT、APTT、TT水平均有所下降,Fib水平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PT、APTT、TT水平较低、Fib水平较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血浆、血小板、红悬液、冷沉淀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α角、MA均明显提升,且R、K明显降低(P<0.05)。结论使用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能有效改善择期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水平,在取得理想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血制品的输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手术 凝血试验 血栓弹力图 大量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作广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标本放置...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结论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间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检验项目 影响因素 离心时间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等离子凝固术与EMR术对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粪便潜血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威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67-67,89,共2页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凝固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术对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粪便潜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PC组和EMR组,各40例,APC组采取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EMR组采取EMR治疗,...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凝固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术对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粪便潜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PC组和EMR组,各40例,APC组采取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EMR组采取EMR治疗,术后评价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大便潜血试验(FOBT)结果。结果APC组与EMR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均≥90%),但FOBT结果显示APC组阳性率低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等离子凝固术与EMR术治疗结肠息肉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术后粪便潜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大便潜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长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3期118-118,120,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C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收治临产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的正常非妊娠的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凝血...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C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收治临产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的正常非妊娠的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作一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TT、FIB与对照组PT、APTT、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产之前和分娩的过程中,对各项凝血的指标进行检测并采取措施,及时预防以及治疗,对产妇异常出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 指标检测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和凝血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莲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患者采取血常规与凝血检测对病情判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TIMI危险评分标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患者采取血常规与凝血检测对病情判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TIMI危险评分标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血常规与凝血检测。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凝血指标[抗凝血酶(ATⅢ)、纤维蛋白酶(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活性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观察组PLT、NLR、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TⅢ低于对照组,FIB、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T、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LT、NLR、PLR等血常规指标与FIB、APTT、ATⅢ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可判断出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常规 凝血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7期142-142,144,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86例,平分为两组,无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有不良反应的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输血治疗后的血常规... 目的:研究观察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86例,平分为两组,无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有不良反应的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输血治疗后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输血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具有临床监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 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晓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究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258例健康体检者2 ml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凝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验,根据检验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 目的 探究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258例健康体检者2 ml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凝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验,根据检验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每组43份。分别于采集即刻、采集后6 h、采集后12 h、采集后24 h、采集后36 h、采集后48 h进行血凝三项检验。样本储存温度均为20~25℃,比较六组血凝三项指标情况。结果 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APTT水平分别为(33.24±1.88)、(34.02±1.96)、(35.57±1.77)、(37.32±1.30)、(38.29±1.42)、(39.11±1.53)s;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PT水平分别为(15.34±1.02)、(15.36±1.48)、(15.39±1.58)、(15.41±1.77)、(15.96±1.33)、(16.62±1.38)s;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FIB水平分别为(348.42±71.20)、(351.96±70.96)、(356.18±74.58)、(359.86±71.41)、(362.37±72.84)、(363.40±75.49)mg/dl。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APTT水平高于36 h组、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36 h组APTT水平高于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24 h组APTT水平高于12 h组、6 h组、即刻组,12 h组APTT水平高于6 h组、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和即刻组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PT水平高于36 h组、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36 h组PT水平高于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凝血功能检验中,随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延长,会出现明显凝血功能改变,尽管对FIB影响较小,但在对患者整体凝血功能分析中,需在采集血液样本后6 h内进行检测,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三项 标本存放时间 检验结果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任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在血液检验过程中维生素C对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检验的30例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按照常规对30例标本进行晨血检验,然后再静滴维生素C并进行相应的体外试验,在此之后需要再次实施采血检验。结果与静滴... 目的分析在血液检验过程中维生素C对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检验的30例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按照常规对30例标本进行晨血检验,然后再静滴维生素C并进行相应的体外试验,在此之后需要再次实施采血检验。结果与静滴维生素C前比较,静滴后30例患者的体内试验、体外试验结果中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滴维生素C30 min后,患者的体内试验检测结果开始逐渐地恢复,并且在用药2 h后,各项指标得到基本的恢复,这一时间段的上述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在使用维生素C后,其血液检验项目的指标水平会出现降低现象,但是在用药2 h后,各项指标会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验 维生素 C 检验项目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秋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AFI)、相关凝血指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因使用肝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等。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AF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方法,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过少 丹参 肝素 低分子量 血液凝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