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1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
2
作者 王猛 林文琦 +1 位作者 崔青春 韩璇璇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受火炮结构与装药形式等因素影响,尾架与弹丸稳定分离及其前抛已成为后装填迫榴炮无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该方面研究尚无资料可以借鉴。为弥补上述空白,提出一种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应多药号发射... 受火炮结构与装药形式等因素影响,尾架与弹丸稳定分离及其前抛已成为后装填迫榴炮无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该方面研究尚无资料可以借鉴。为弥补上述空白,提出一种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应多药号发射的新型尾架,通过建立内弹道模型、刚强度模型、气体流动模型与尾架脱离模型,深入分析了尾架与弹丸分离的稳定域与非稳定域,并提出了通过孔径调整稳定域的策略,总结了气室孔径、气室压强与尾架脱离位置间相互作用的普适性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弹丸初速、分离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某后装填迫榴炮举例分析,结果表明:剪切销横截面半径应小于4.27 mm,气室壁厚应大于6.16 mm,可实现多药号尾架前抛的气孔半径应在1.00 mm至2.75 mm,以1.80 mm为界分为1.00 mm至1.80 mm的稳定域和1.80 mm至2.75 mm的非稳定域,且气孔半径越居中,尾架脱离位置的差异性越大。上述研究将为后装填迫榴炮尾架前抛与无人化技术的发展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架前抛 小孔流动 内弹道 分离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台阶分离流中柔性薄膜变形与流固耦合研究
3
作者 林艺鹏 薛晓鹏 王汉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3-1063,共11页
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量纲一弯曲刚度γ的二维薄膜在前台阶分离流中的变形、拍动及相应的流固耦合特性。薄膜特征长度与台阶高度相同,基于来流速度和薄膜长度的雷诺数为640,γ由0.9000至0.0001逐渐减小。研究结... 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量纲一弯曲刚度γ的二维薄膜在前台阶分离流中的变形、拍动及相应的流固耦合特性。薄膜特征长度与台阶高度相同,基于来流速度和薄膜长度的雷诺数为640,γ由0.9000至0.0001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当0.700≤γ≤0.900(区间Ⅰ)时,薄膜处于稳定小幅弯曲状态;当0.080<γ<0.700(区间Ⅱ)时,自由端开始出现小幅摆动,运动轨迹为往复直线运动,当0.300≤γ<0.700时,薄膜拍动频率随γ减小逐渐接近理论固有频率,之后远离固有频率;当0.060≤γ≤0.080(区间Ⅲ)时,流体力与薄膜自身恢复力接近平衡,薄膜重新回到稳定状态;当0.001≤γ<0.060(区间Ⅳ)时,薄膜发生大幅波浪式拍动,产生周期性脱落的拍动诱导涡,拍动频率随γ减小而减小;当γ从0.001继续减小至0.0001(区间Ⅴ)时,薄膜最终出现临近贴壁现象。其中,在区间Ⅰ、Ⅱ、Ⅲ和Ⅳ,薄膜能显著提高前台阶上表面回流区高度;在区间Ⅳ,薄膜波浪式拍动显著抑制了台阶上表面的分离流,台阶上表面压力系数显著减小;在区间V,薄膜几乎无法对台阶流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薄膜控制分离流流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 前台阶分离流 柔性薄膜 量纲一弯曲刚度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道分解与物理信息的傅里叶神经算子方法
4
作者 龚萧帅 杨凤莲 杨建斌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5,共9页
该文结合算子学习方法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分解的物理信息傅里叶神经算子方法.该方法通过自动微分技术,将方程信息嵌入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并用于求解一类偏微分方程问题.在数据采样分辨率发生变化时,模型无需重新... 该文结合算子学习方法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分解的物理信息傅里叶神经算子方法.该方法通过自动微分技术,将方程信息嵌入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并用于求解一类偏微分方程问题.在数据采样分辨率发生变化时,模型无需重新训练.为验证该模型的求解精度,文中采用二维Darcy Flow方程的正问题与反问题进行数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神经算子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算子学习 正问题与反问题 Darcy flow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e Flow:新转发架构赋能未来数据中心网络 被引量:1
5
作者 商志彪 雷波 郭茜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4期60-66,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端口地势值比较的数据转发新技术——Nature Flow。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确保二层数据无环路转发,而且能提升数据中心网络开放能力。新转发架构的价值在于构建大规模二层拓扑存环网络的无环转发能力、对应用程序开放网络端到端... 提出一种基于端口地势值比较的数据转发新技术——Nature Flow。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确保二层数据无环路转发,而且能提升数据中心网络开放能力。新转发架构的价值在于构建大规模二层拓扑存环网络的无环转发能力、对应用程序开放网络端到端的距离感知能力、网络故障快速收敛和自愈能力、网络拥塞时的流量自主调优能力等。新转发架构有望变革现有技术,助力未来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flow 端口地势值比较 无环路转发 自愈能力 端到端距离感知 流量自主调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向泵站前池水沙两相流流态及其对开机组合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海东 许栋 +2 位作者 冉启华 袁赛瑜 唐洪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2-61,共10页
泵站前池中存在复杂的水沙两相流结构,开机组合方式对水流流态与悬移质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采用Mixture多相流理论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模拟不同开机组合条件下的泵站前池水沙运动,分析前池内各个漩涡... 泵站前池中存在复杂的水沙两相流结构,开机组合方式对水流流态与悬移质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采用Mixture多相流理论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模拟不同开机组合条件下的泵站前池水沙运动,分析前池内各个漩涡流区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预测泥沙淤积范围,同时利用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等仪器对前池内流速与泥沙淤积进行测量,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正向前池泵站5组不同开机组合下的两相流流态,结果表明:前池内漩涡区域致使悬移质泥沙向正向前池边壁区域运移,漩涡流速下沉加速悬移质泥沙沉降;已经形成的泥沙淤积体对泵口流态影响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中间区域水泵受影响程度低于两侧水泵,开机组合工况优化大幅减小了水流偏流角度(比原工况减少了3.35°),提高了前池流速均匀度(提高了了5.84个百分点),降低了前池内泥沙含量(减少了58.60%)。研究成果可为抑制漩涡区域与泥沙淤积对正向泵站前池的危害和泵站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两相流 正向前池 开机组合 流速均匀度 偏流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站圆弧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泥沙体积浓度分布特征
7
作者 樊新建 李龙基 +3 位作者 陆亚楠 王辉 贾广钰 孙江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5-1141,共7页
以多泥沙河流为取水水源的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存在泥沙沉积、泵站性能降低等问题.选取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某泵站正向进水前池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圆弧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体型结构,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Mixture多... 以多泥沙河流为取水水源的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存在泥沙沉积、泵站性能降低等问题.选取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某泵站正向进水前池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圆弧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体型结构,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开展数值模拟计算,获得圆弧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的泥沙体积浓度分布特征,揭示圆弧扩散型边墙收缩程度对前池内水沙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垂直水流方向,圆弧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内泥沙体积浓度分布中间低、两侧高;沿水深方向,前池内泥沙体积浓度分布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相较直线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圆心角为44°的圆弧扩散型正向进水前池内高含沙区面积降低41.77%,泥沙淤积减少43.60%.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泵站前池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与参考,有效促进泵站工程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扩散角 正向进水前池 流场结构 泥沙体积浓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nTDR:一种网络流量控制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淑怡 赵成安 +1 位作者 王灏茗 陈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152-15162,共11页
为解决传统网络路由转发体系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提出了OpenTDR开放式架构方案。该方案通过集成二维路由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可在不同时间段实施不同的流量均衡和节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由一维升级至二维... 为解决传统网络路由转发体系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提出了OpenTDR开放式架构方案。该方案通过集成二维路由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可在不同时间段实施不同的流量均衡和节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由一维升级至二维的路由转发方式,配合SDN的集中式网络规划,可明显增强网络(尤其是广域网)的流量调度与服务质量控制的灵活性,达到流量均衡与节约能耗的目的。另外,二维路由机制兼容传统路由,为基于传统网络的SDN改造提供了可行的过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路由协议 二维转发 流量工程 流量均衡 开放式二维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日累计发电量重构光伏出力曲线的线损精确计算方法
9
作者 乔辉 韩璟琳 +3 位作者 李征 蒋雨 韩天华 冯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1-168,共8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后,利用传统算法计算线损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日累计发电量的光伏出力曲线分类重构方法,近似还原日出力曲线。将得到的日出力曲线数据用于基于电压修正的改进前推回代潮流法,计算配电网线损。首先进... 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后,利用传统算法计算线损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日累计发电量的光伏出力曲线分类重构方法,近似还原日出力曲线。将得到的日出力曲线数据用于基于电压修正的改进前推回代潮流法,计算配电网线损。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基于受限动态时间弯曲距离(limited dynamic time warping distance,LDTW)的改进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SC)算法模型,对标准化的光伏出力曲线进行聚类,得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典型出力模式。其次依据电量采集表获取的日累计发电量数据进行模式分类,并线性重构出力曲线。最后对重构后的出力曲线进行采样,采用基于电压修正的改进前推回代潮流法计算配电网线损。基于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验证,将结果同实际光伏出力曲线计算所得线损结果进行对比。算例表明所提方法仅用光伏电表日累计发电量数据即可精确估算配电网线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配电网 线损 前推回代法 谱聚类 动态时间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D整体放电极线轧制中性面位置的确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小峰 郭成 +1 位作者 邢光汉 张新功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建立圆截面棒料的三维轧制模型和解析计算模型 ,推导出了圆截面三维轧制成形时中性角及前滑的解析计算公式 ;进行了实验验证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关于圆截面三维轧制中性角大小范围的一些重要结论。研究工作对J... 通过建立圆截面棒料的三维轧制模型和解析计算模型 ,推导出了圆截面三维轧制成形时中性角及前滑的解析计算公式 ;进行了实验验证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关于圆截面三维轧制中性角大小范围的一些重要结论。研究工作对JD整体放电极线的批量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截面 轧制 中性角 前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嵌套网格的旋翼前飞流场计算 被引量:19
11
作者 许和勇 叶正寅 +1 位作者 王刚 史爱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3-767,共5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线性弹簧理论的非结构动态嵌套网格方法,通过求解非定常Eu ler方程模拟了旋翼的前飞流场。根据距离参数快速生成便于计算的两个重叠网格子域,利用运动区子域网格的转动来模拟旋翼的旋转运动,并对其运用线性弹簧动态网格... 发展了一种基于线性弹簧理论的非结构动态嵌套网格方法,通过求解非定常Eu ler方程模拟了旋翼的前飞流场。根据距离参数快速生成便于计算的两个重叠网格子域,利用运动区子域网格的转动来模拟旋翼的旋转运动,并对其运用线性弹簧动态网格技术来处理旋翼的挥舞和变距运动。发展了一种快速查找插值贡献单元的方法,无需建立Inverse网格,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使用高效双时间方法分区求解非定常Eu ler方程,两个子域的流场参数在重叠区进行耦合。计算了旋翼的两种前飞状态,所得结果与实验和文献结果都很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弹簧理论 非结构动态嵌套网格 旋翼前飞流场 双时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量特性的共轨系统前馈式压力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国钧 张幽彤 +1 位作者 苏海峰 张兴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关键部件对共轨压力的影响和极端工况下共轨压力的控制.分析高压共轨系统的油泵流量特性、燃油泄漏量和电磁阀特性等对共轨压力的影响,采用前馈式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出油阀流量实现轨压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 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关键部件对共轨压力的影响和极端工况下共轨压力的控制.分析高压共轨系统的油泵流量特性、燃油泄漏量和电磁阀特性等对共轨压力的影响,采用前馈式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出油阀流量实现轨压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电磁阀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针对喷油量变化很大的工况能提前做出反应,实现快速、稳定和准确地控制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系统 前馈控制 流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热质交换顺流和逆流过程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垚臻 吕金虎 卓献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3-787,共5页
根据空气与水顺流和逆流直接接触热质交换过程的模型公式,利用MATLAB软件对一冷却减湿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了空气与水顺、逆流直接接触热质交换过程的传质单元数NTUm、传热单元数NTUh、水气比β以及空气与水的出口状态参数、过程的热交换... 根据空气与水顺流和逆流直接接触热质交换过程的模型公式,利用MATLAB软件对一冷却减湿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了空气与水顺、逆流直接接触热质交换过程的传质单元数NTUm、传热单元数NTUh、水气比β以及空气与水的出口状态参数、过程的热交换系数和接触系数的不同,得出了有用的结论,为蒸发冷却设备的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水 热质交换 模型计算 直接接触 顺流 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运动对接网格的旋翼前飞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和勇 叶正寅 +1 位作者 王刚 史爱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线性弹簧理论的非结构运动对接网格方法,通过求解非定常Euler方程模拟了旋翼的前飞流场。利用运动区网格的转动模拟旋翼的旋转运动,并运用线性弹簧动态网格技术处理旋翼的挥舞和变距运动,方程求解中采用一种精度较高的插... 发展了一种基于线性弹簧理论的非结构运动对接网格方法,通过求解非定常Euler方程模拟了旋翼的前飞流场。利用运动区网格的转动模拟旋翼的旋转运动,并运用线性弹簧动态网格技术处理旋翼的挥舞和变距运动,方程求解中采用一种精度较高的插值和重构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旋翼的前飞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弹簧理论 运动对接网格 旋翼前飞流场 重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停机后加速冷却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胥建群 陈行庚 曹祖庆 《汽轮机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阐述了国内多年来汽轮机停机后进行加速冷却的几种方法 ,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并根据作者对多台不同类型机组在不同方法下进行过的冷却试验 ,对冷却工质和冷却方式从监视、操作、调整以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
关键词 加速冷却 停机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快速三维正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瑞雪 王鹤 +2 位作者 席振铢 蒋欢 刘愿愿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77-3482,共6页
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计算速度,一方面,采用矢量有限单元法与积分方程法相混合,使24维单元矩阵的阶数降低到12维,减少大型稀疏矩阵的计算时间,同时增强边界条件的连续性,避免出现伪解;另一方面,引进Flow-through Hankel transfor... 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计算速度,一方面,采用矢量有限单元法与积分方程法相混合,使24维单元矩阵的阶数降低到12维,减少大型稀疏矩阵的计算时间,同时增强边界条件的连续性,避免出现伪解;另一方面,引进Flow-through Hankel transform快速计算技术,解决不同收发距的贝塞尔函数重复计算的问题,进一步节省计算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矢量有限单元法的混合法和Flow-through Hankel transform快速计算技术不但能保证3维计算精度,而且能提高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3维正演 flow-THROUGH HANKEL transform 矢量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型网络潮流的分层前推回代算法 被引量:105
17
作者 颜伟 刘方 +2 位作者 王官洁 徐国禹 黄尚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80,共5页
基于配电网络特有的层次结构特性,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层前推回代算法。该算法将网络支路按层次进行分类,并分层并行计算各层次的支路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因而可大幅度提高配电网潮流的计算速度。论文在MATLAB环境下,利用其快速的复... 基于配电网络特有的层次结构特性,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层前推回代算法。该算法将网络支路按层次进行分类,并分层并行计算各层次的支路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因而可大幅度提高配电网潮流的计算速度。论文在MATLAB环境下,利用其快速的复数矩阵运算功能,实现了文中所提的分层前推回代算法,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速度效益。另外,论文还讨论发现,当变压器支路阻抗过小时,利用Π型模型会产生数值巨大的对地导纳,由此会导致潮流不收敛。为此,论文根据理想变压器对功率和电压的变换原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压变换模型来处理变压器支路,从而改善了潮流算法的收敛特性。基于IEEE40节点的配电网算例系统和1338节点的实际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具有速度快、收敛可靠的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层前推回代算法 辐射型网络 潮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连接的并发多路径转发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来权 汪晋宽 王翠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在分析数据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链表给无连接的IP网络增加一定的面向连接的特性,并结合跨层的思想在IP层对TCP报文首部进行跨层操作,提出了一个面向连接的并发多路径转发算法(CCFA).CCFA通过动态链表统计的不同流的比例关系,对不同... 在分析数据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链表给无连接的IP网络增加一定的面向连接的特性,并结合跨层的思想在IP层对TCP报文首部进行跨层操作,提出了一个面向连接的并发多路径转发算法(CCFA).CCFA通过动态链表统计的不同流的比例关系,对不同流的流量特征进行分类,在多路径上对不同流量进行分流转发.最后通过NS2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转发粒度的特点及相关的应用场合,结果表明CCFA以一定的存储开销为代价,获得了较高的转发性能,提高了带宽利用率,降低了端到端延迟,而且本算法易于在下一代网络的可编程路由器中部署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 可编程路由器 并发多路径 跨层转发 流关系 转发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分层的配网潮流前推回代方法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李如琦 谢林峰 +1 位作者 王宗耀 褚金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3-66,139,共5页
结合配电网特有的辐射状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节点分层的配网潮流前推回代方法。该方法利用配网支路及其节点参数所形成的节点-节点关联矩阵推导出节点分层矩阵及其对应的上层节点矩阵,再根据所形成的分层矩阵及其对应的上层节点矩... 结合配电网特有的辐射状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节点分层的配网潮流前推回代方法。该方法利用配网支路及其节点参数所形成的节点-节点关联矩阵推导出节点分层矩阵及其对应的上层节点矩阵,再根据所形成的分层矩阵及其对应的上层节点矩阵利用前推支路电流和回代电压进行计算。通过对算例的编程计算,结果表明所提的算法有效、快速及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潮流 前推回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的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建良 陈晓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8,50,共7页
建立了复杂并流蒸发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常规迭代法求解的计算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Pascal语言编制了该算法的计算程序,可对二效至七效常规和复杂并流蒸发系统进行模拟计算。以碱液为例,对三效并流的5种流程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建立了复杂并流蒸发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常规迭代法求解的计算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Pascal语言编制了该算法的计算程序,可对二效至七效常规和复杂并流蒸发系统进行模拟计算。以碱液为例,对三效并流的5种流程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准确、高效,是一种很好的工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水闪蒸 并流流程 数学模型 模拟计算 复杂并流蒸发系统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