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ransduction process of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s for nonferromagnetic metal material testing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宽胜 黄松岭 +2 位作者 赵伟 段汝娇 王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49-754,共6页
Facing the problems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bias magnetic field and computing the panicle displacement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EMAT), a... Facing the problems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bias magnetic field and computing the panicle displacement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EMAT), a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a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entire transduction process. The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included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pulsed eddy current field and mechanical field. The FEM equations of the three fields were derived by Garlerkin FEM method. Thus, the entire transduction process of the EMAT was calculated through sequentially coupling the three fields. The transduction process of a Lamb wave EMAT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model an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the present method, it is valid to calculate the particle displacement under the given excitation signal and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static magnetic field. Calculation error will be brought about if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bias magnetic field is neg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eri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multi-field coupling Garlerkin method finite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 of back pressure deep drawing with solid granule medium on sheet metal 被引量:8
2
作者 董国疆 赵长财 曹秒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617-2626,共10页
The experimental die apparatus of the solid granules medium forming on sheet metal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Typical parts,such as conical,parabolic,cylindrical and square-box-shaped components,were successfully t... The experimental die apparatus of the solid granules medium forming on sheet metal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Typical parts,such as conical,parabolic,cylindrical and square-box-shaped components,were successfully trial-produced as well.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cross-section shape and the wall thickness during the process,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hape of the free deformation zone of the sheet metal,which is the most critical thinning area,can be described as an approximately spherical cap.According to this forming feature,back pressure deep drawing technology with solid granules medium on sheet metal was proposed to restrain drastic thin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part through the joint friction effect of solid granules medium,the back pressure tringle and the sheet metal.Therefore,the deep drawing limit of the sheet metal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 order to fabricate thin-walled rotary parts with great drawing ratio and complex cross-sections,a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material property test of the solid granules medium was established to optimize the scheme of the back pressure deep drawing.The effects on the forming performance of sheet metal from back pressure load and the approach of blank holding control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granules medium forming DRAWING sheet met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process 被引量:4
3
作者 韩飞 莫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5期581-587,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through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p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through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uch as the strain history and distribution, the stress state and distribution, sheet thickness distribution, etc,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and the influence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se result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radial strain and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deformation is localized around the tool and constantly remains close to a plane strain state. With decreasing depth step, increasing tool diameter and wall inclination angle, the axial stress reduces, leading to less thinning and more homogeneous plastic strain 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 During ISF, the plastic strain increases stepwis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ool. Each increase in plastic strain is accompanied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which explains why obtainable deformation using ISF exceeds the forming limits of conventional sheet 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sheet metal form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ormability of glass mat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sheets with ductile dummy sheets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Jian FU Chang-yun +2 位作者 YU Yue YANAGIMOTO Jun ZHU 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79-786,共8页
Given the increasing use of glass mat-reinforced thermoplastic(GMT)composites,the formability of GMT sheets is currently a topic of research.A new sheet forming process for solidified GMT was developed.In this process... Given the increasing use of glass mat-reinforced thermoplastic(GMT)composites,the formability of GMT sheets is currently a topic of research.A new sheet forming process for solidified GMT was developed.In this process,a GMT sheet was sandwiched by dummy metallic sheets during deep drawing.The dummy metallic sheets acted as protective materials and media for heating the GMT sheet.In this study,tensile tests of GMT specimen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tensile deformation was analyzed.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ep drawing process of GMT sheets with dummy sheets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Finite element method(FEM)was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deep drawing process.In the drawing force rising stage,the law of drawing force with the depth of the drawing was analyzed using FEM and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t forming glass mat-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emperature dummy she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ure prediction in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of aluminum alloy sheet using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忠金 刘建光 李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49-453,共5页
The failure of AA3003 aluminum alloy sheet metal was predicted for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VPB). Utilizing the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The failure of AA3003 aluminum alloy sheet metal was predicted for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VPB). Utilizing the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the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non-isotherm VPB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viscous medium on failure mode of bulge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modes are different for the non-isothermal VPB with different initial temperatures of viscous medium. For the non-isothermal VPB of AA3003 aluminum alloy sheet with initial temperature of 250 ℃, when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viscous medium ranges from 150 to 180 ℃, the formability of sheet metal can be improved to a full extent. The validity of the predictions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prediction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aluminum alloy sheet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铝合金薄板低速冲击力学行为研究
6
作者 徐双喜 张浩坤 +3 位作者 谌伟 骆伟 董威 张艳辉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目的]为研究船用铝合金薄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开展5059-H116铝合金板的水平低速冲击动态响应试验。[方法]基于冲击试验,对比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质量下试板的损伤和动态响应;基于混合硬化塑性模型建立低速冲击数值模... [目的]为研究船用铝合金薄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开展5059-H116铝合金板的水平低速冲击动态响应试验。[方法]基于冲击试验,对比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质量下试板的损伤和动态响应;基于混合硬化塑性模型建立低速冲击数值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的失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试板尺寸、冲击位置和撞头形状对临界破坏能量的影响,并提出关于临界破坏能量的修正经验公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试板的临界破坏能量也相应增加,但其增幅较小;在相同的冲击能量下,不同的冲击质量对铝合金板的临界破坏能量没有影响;临界破坏能量对试板长宽比的敏感性较小;相同截面积钝面撞头的冲击试板临界破坏能量可以视为等效。[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铝合金薄板的低速冲击力学行为及承载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板 低速冲击 临界破坏能量 冲击试验 有限元方法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内外工况关键参数差异性的翼子板成形工艺稳健性研究
7
作者 王成勇 吴成成 +3 位作者 王海洋 赵奇 王荣辉 张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4-43,共10页
针对国内外生产工况和开发工况中板料厚度、强度及压边力等关键参数的差异性,以汽车翼子板成形工艺稳健性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始工艺补充面,设计3种不同的凸凹包工艺结构并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凸凹包工艺结构对拉延成形结果稳健性影响... 针对国内外生产工况和开发工况中板料厚度、强度及压边力等关键参数的差异性,以汽车翼子板成形工艺稳健性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始工艺补充面,设计3种不同的凸凹包工艺结构并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凸凹包工艺结构对拉延成形结果稳健性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工艺结构条件下的成形差异性,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材料厚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压边力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工艺补充面,增加凸凹包工艺结构不仅有效增加了成形的充分性,而且对翼子板拉延过程中在材料性能因素以及冲压设备因素影响下同样能有良好的成形结果,提高了工艺设计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结构 板料成形 稳健性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焊接纯铜过程塑性变形与微观组织演变
8
作者 李欢 李俊 +3 位作者 李哲 伍世英 许林倩 王善林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01,122,共10页
焊接界面塑性变形及晶粒组织演变决定了超声波焊接纯铜接头形成过程,目前对纯铜超声波焊接机理认识有限.首先建立纯铜超声波焊接有限元模型,探究焊接温度场和塑性应变分布规律,其次将模拟温度及塑性应变结果与动态再结晶理论结合,分别... 焊接界面塑性变形及晶粒组织演变决定了超声波焊接纯铜接头形成过程,目前对纯铜超声波焊接机理认识有限.首先建立纯铜超声波焊接有限元模型,探究焊接温度场和塑性应变分布规律,其次将模拟温度及塑性应变结果与动态再结晶理论结合,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元胞自动机法模拟了焊接过程的动态再结晶及晶体长大过程.结果表明,材料晶粒的不规则分布,导致材料在焊头下方、焊接界面及底座上方处的材料塑性变形有明显差异.工件与焊头及底座接触的区域产生了超细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在焊接时间0.19 s之后整个焊接区域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且上工件的动态再结晶时间长于下工件.粗的晶粒分布于焊头接触面的铜侧,而焊接界面处为细小的晶粒.模拟的塑性变形分布规律与试验的维氏硬度分布存在近似性,此外模拟的晶粒长大过程与试验也基本一致,较好模拟了超声作用下的纯铜塑性变形与晶粒组织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金属焊 纯铜 有限元法 塑性变形 晶粒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流道与泵房结构振动特性
9
作者 白治朋 唐晓丹 +3 位作者 李卓建 伍鹤皋 傅丹 吴秋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18,125,共7页
泵站厂房的振动问题长期给行业带来困扰,准确获取泵房结构与流道金属结构的自振特性是避免共振与抗振优化设计的基本前提。依托国内大型地下泵站工程,建立了泵房结构-流道金属结构-流道内水体三维动力耦联模型,探究了泵房结构与流道金... 泵站厂房的振动问题长期给行业带来困扰,准确获取泵房结构与流道金属结构的自振特性是避免共振与抗振优化设计的基本前提。依托国内大型地下泵站工程,建立了泵房结构-流道金属结构-流道内水体三维动力耦联模型,探究了泵房结构与流道金属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泵房结构前20阶振型以上部板梁柱结构的振动为主,下部流道金属结构与上部板梁柱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较弱,提取泵房结构自振特性时不需要考虑流道内水体的影响;考虑流道内水体的影响会显著降低流道金属结构的自振频率,对共振校核结论存在本质影响;附加质量法模拟水体导致对应振型的频率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流固耦合法,建议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流道金属结构的自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房结构 流道金属结构 自振特性 流固耦合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在电成像测井裂缝空白条带填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康正明 武辰升 +4 位作者 杨国栋 武迪生 王瑞飞 杨湘雨 甘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目的】电成像测井仪器极板之间存在间隔,测得的井壁电阻率图像存在空白条带,对井壁附近裂缝参数评价影响较大。针对裂缝空白条带填充没有全井眼图像,填充质量评价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相结合构造数据集,基于生成对抗... 【目的】电成像测井仪器极板之间存在间隔,测得的井壁电阻率图像存在空白条带,对井壁附近裂缝参数评价影响较大。针对裂缝空白条带填充没有全井眼图像,填充质量评价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相结合构造数据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电成像测井裂缝空白条带填充方法。【方法】首先,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对裂缝地层的电阻率测井响应进行模拟。采用过渡边界条件代替实体裂缝的方法提升了多尺度模型的计算效率,满足了深度学习对样本的需求。其次,将模拟得到的裂缝与实际测井图像相结合构建了全井眼图像,用电成像测井图像制作的掩码作为空白条带。通过图像填充指标评价裂缝空白条带填充能力的方式优选超参数,获得最佳空白条带填充效果。最后,采用不同占比的掩码进行裂缝空白条带填充,并评价裂缝填充质量。【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在不同占比的空白条带情况下进行填充,对粗糙裂缝有较好的填充效果且裂缝形态平滑,能更准确地恢复边缘轮廓与细节。在真实测井数据上的填充进一步验证了其适用性,填充后的图像自然且能有效恢复裂缝特征,有助于裂缝提取及定量计算,为裂缝储层的精准评价提供基础,支撑油气产能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 空白条带填充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有限元法 井壁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液态金属电磁泵复合推力研究
11
作者 李柏霖 姚舜才 +2 位作者 程志平 陈慧星 于金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了增大液态金属电磁泵的电磁推力,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电磁泵,并建立直线感应电磁泵的有限元模型。在瞬态场下,将直线感应电磁泵的电磁推力、法向力进行耦合分析,对比在不同匝数电流配比、不同气隙尺寸下的次级... 为了增大液态金属电磁泵的电磁推力,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电磁泵,并建立直线感应电磁泵的有限元模型。在瞬态场下,将直线感应电磁泵的电磁推力、法向力进行耦合分析,对比在不同匝数电流配比、不同气隙尺寸下的次级涡流分布及磁场分布。之后分别用田口法和EA优化算法进化优化处理。为提高电磁推力在复合力中的占比,提出一组合适的直线感应电磁泵的参数尺寸配比。虽然两种算法皆可以提高电磁推力的占比,但是通过测试可得EA优化算法优于田口法,优化后的推力约为原来的2倍;同时法向力明显下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优化效果。最后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得出与LIEP相符合的等效电路图,在等效电路中考虑边缘效应,可以直接计算出推力。推力及法向力经过一维电磁场模型和二维单层次级电磁场模型相互结合的方式得到,降低了计算的繁琐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电磁泵 复合推力 田口法 EA优化算法 有限元分析 等效电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小麦收割机板材冲压过程的有限元仿真与优化研究
12
作者 刘洁 张志红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9期16-18,共3页
通过构建精确的小麦收割机覆盖件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冲压速度下的板材变形行为,分析了冲压速度对节点速度、应力、应变及厚度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应变速率分布及材料模型优化的必要性,并针对冲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 通过构建精确的小麦收割机覆盖件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冲压速度下的板材变形行为,分析了冲压速度对节点速度、应力、应变及厚度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应变速率分布及材料模型优化的必要性,并针对冲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小麦收割机 板材 有限元仿真 冲压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U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力磁关系研究
13
作者 苏三庆 梁嘉欣 +3 位作者 王威 廖文恺 左付亮 李俊廷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89,共9页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识别铁磁材料的早期损伤。为推进该技术在桥梁钢领域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针对钢箱梁内部单U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进行了静力受弯试验,采集了U肋腹板在不同荷载等级下的磁信号数据,并结合...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识别铁磁材料的早期损伤。为推进该技术在桥梁钢领域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针对钢箱梁内部单U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进行了静力受弯试验,采集了U肋腹板在不同荷载等级下的磁信号数据,并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获取其应力,建立了U肋腹板沿高度方向的力磁曲线及其应力集中区应力与磁信号、磁信号梯度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力特征参数与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沿检测线方向,各检测线的法向、切向磁信号值均随荷载增大呈减小趋势,且在同一荷载等级下法向磁信号曲线较切向磁信号波动小,分布更平缓;U肋腹板的法向磁信号沿高度方向的变化曲线存在“波峰-波谷”现象,与其应力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通过该现象判断应力集中区域;将应力集中区域磁梯度K曲线的“陡升”现象作为实际工程中构件即将达到屈服强度的危险预警信号;力磁相关特征参量μσ-λk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该曲线可初步判断构件应力集中区的应力集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肋 金属磁记忆检测 应力集中 磁信号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SE平台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世豪 刘宙宇 +3 位作者 许晓北 宗育凡 曹良志 吴宏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对于我国核能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适用其的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对于快堆的设计与安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物理耦合平台MOOSE,开发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LoongCALF,程序面向金属冷却快堆燃料元件。...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对于我国核能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适用其的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对于快堆的设计与安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物理耦合平台MOOSE,开发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LoongCALF,程序面向金属冷却快堆燃料元件。程序采用有限元方法和JFNK方法,能够求解核反应堆燃料的热-力耦合方程,从而得到温度、应力、应变及裂变气体释放等物理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适用于芯块材料为UO 2和MOX、包壳材料为1515Ti和HT-9的燃料元件。为验证程序的准确性,设计了两个燃料元件算例,并使用LoongCALF程序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Fiber-Oxide程序对算例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LoongCALF程序能够准确模拟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稳态工况条件下燃料元件内部的燃料行为与关键参数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 MOOSE 有限元方法 燃料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干扰环境下矿井瞬变电磁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姣 姜志海 +3 位作者 殷长春 邱长凯 李毛飞 高兆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78-4589,共12页
金属干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数据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给数据解释带来误判、错判,甚至导致接收信号彻底无效,因此系统研究金属环境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至关重要。可采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法实现金属干扰环境下的瞬变... 金属干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数据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给数据解释带来误判、错判,甚至导致接收信号彻底无效,因此系统研究金属环境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至关重要。可采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法实现金属干扰环境下的瞬变电磁正演模拟。利用精细化四面体网格对全空间计算区域进行空间离散,同时引入二阶后退欧拉时间离散格式,将直接求解器MUMPS用于线性方程的求解,最终获得高精度的数值解。在验证算法精度的基础上给出金属干扰环境下的矿井瞬变电磁响应,证明非结构有限元法对交界面电阻率差异巨大、磁导率参数较大的含金属模型依然能够进行较好的模拟。为系统分析金属干扰环境下瞬变电磁响应规律,设计切合实际尺寸的典型块状金属和金属工字钢模型。以精细化四面体网格拟合金属模型界面并提取数值模型的电磁扩散剖面,分析金属体与接收线圈距离及金属体尺寸对响应信号的影响。非结构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内金属的存在使得电磁场信号产生畸变,感应电动势曲线在晚延时产生异常高值。并且金属体尺寸越大、距离越近,则感应电动势响应幅值更大、影响范围越广,甚至淹没目标含水地质体的信号。可移动的块状金属与连续的工字钢在响应特征上具有相似的规律,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通过调整距离等方式对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金属干扰 三维正演模拟 矢量有限元 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作用积分的异种金属焊接区域裂纹扩展模拟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晓明 熊夫睿 +3 位作者 谢海 石凯凯 于新洋 于红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9-1118,共10页
核电厂中存在大量的异种金属焊接区域,该区域内裂纹扩展的合理评价与核电厂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由于焊接区域材料具有显著的非均匀特点,传统的J积分理论在该区域不再具有守恒性,同时大量的运行经验反馈表明,在焊接区域裂纹扩展呈现出明... 核电厂中存在大量的异种金属焊接区域,该区域内裂纹扩展的合理评价与核电厂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由于焊接区域材料具有显著的非均匀特点,传统的J积分理论在该区域不再具有守恒性,同时大量的运行经验反馈表明,在焊接区域裂纹扩展呈现出明显的偏折现象,传统基于Ⅰ型裂纹扩展的分析方法不再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交互作用积分理论的异种金属焊接区域裂纹扩展模拟方法。通过交互作用积分的引入,能够准确计算焊接区域复合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最大周向应力等裂纹扩展准则后,能够快速实现裂纹扩展路径的预测。通过将本文方法与实验结果和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当前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建立对焊接区域裂纹扩展模拟及核电设备安全分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 交互作用积分 有限元方法 裂纹扩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响应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静 闫建平 +5 位作者 宋东江 廖茂杰 郭伟 丁明海 罗光东 刘延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以川南长宁地区NX2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含量、含水饱和度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立了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采用随机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而... 以川南长宁地区NX2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含量、含水饱和度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立了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采用随机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而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各矿物组分含量、含水饱和度及有机质石墨化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骨架(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黏土矿物、黄铁矿、未石墨化有机质以及石墨化有机质、孔隙6个部分组成。(2)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的长、宽、高分别为100×100×100像素,融入了上述物理模型中的6个部分,并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导电组分进行标识,可以显示不同方向上的切片,表征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的组分特性。(3)黏土矿物含量、黄铁矿含量、含水饱和度以及有机质石墨化程度等4个参数增大都会造成页岩气储层的电阻率下降,而有机质的高石墨化程度(25%)和高含水饱和度(88.0%)使页岩气储层的电阻率从正常电阻率(大于15Ω·m)降到低阻甚至超低阻(小于5Ω·m),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气储层超低阻响应的2个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 页岩气储层 数字岩心 有限元方法 导电因素 含水饱和度 有机质石墨化程度 黏土矿物 黄铁矿含量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川南长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波导结构耦合椭圆八字形谐振腔的折射率传感器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义婷 赵丽娟 +1 位作者 张智娟 黄梓朦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学折射率传感器灵敏度,设计了一种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结构耦合椭圆八字形谐振腔的折射率传感器。首先,理论分析了该传感结构的原理及关键性能指标;然后,使用有限元分析仿真软件构建了仿真结构,研究其传感性能。仿...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学折射率传感器灵敏度,设计了一种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结构耦合椭圆八字形谐振腔的折射率传感器。首先,理论分析了该传感结构的原理及关键性能指标;然后,使用有限元分析仿真软件构建了仿真结构,研究其传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a=540 nm、b=340 nm、g=10 nm、l=70 nm时,所设计的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323 nm/RIU,对应的品质因数可以达到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金属-介质-金属波导 折射率传感器 灵敏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韧性断裂准则的板材冲压破裂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恒 张晓东 +1 位作者 赵富强 牛志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5-358,363,共5页
为了预测板材冲压是否发生破裂和破裂产生的位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SS316L不锈钢板材试样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根据体积不变原理得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并使用Origin拟合曲线得到SS316L不锈钢的各项性能参数。编写了基于Hill′48-Normali... 为了预测板材冲压是否发生破裂和破裂产生的位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SS316L不锈钢板材试样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根据体积不变原理得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并使用Origin拟合曲线得到SS316L不锈钢的各项性能参数。编写了基于Hill′48-Normalized Cockcroft&Latham损伤断裂模型的VUMAT子程序,导入到Abaqus中二次开发。通过杯突仿真与试验,对比得出使用Hill′48-Normalized Cockcroft&Latham损伤断裂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板材是否破裂与破裂位置。因此,Hill′48-Normalized Cockcroft&Latham损伤断裂模型可以指导冲压工艺的设计,并对实际冲压中的破裂预测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48-Normalized Cockcroft&Latham损伤断裂模型 板材冲压 VUMAT子程序 有限元仿真 SS316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优化结构中棋盘格式的光滑及等面积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陆建 买买提明·艾尼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解决拓扑优化后出现的边缘棋盘格式问题,提出了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边缘棋盘格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拓扑优化棋盘格式边界线性化处理后,出现了小梁结构端面面积在长度方向不相等和不均匀等问题,对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不便。针对此问题... 为了解决拓扑优化后出现的边缘棋盘格式问题,提出了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边缘棋盘格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拓扑优化棋盘格式边界线性化处理后,出现了小梁结构端面面积在长度方向不相等和不均匀等问题,对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不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首先用常规的单边中心分割等面积处理方法对线性光滑处理后的模型进行优化,使重构模型趋于均匀化、规则化,但是发现单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处理后重构模型的小梁中心出现了偏离。为了保证小梁结构端面面积相等、同时保证小梁中心线不偏离,又提出了双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小梁结构等面积变化后的中心线偏离问题,保证拓扑优化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双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处理后的重构模型在静力学分析中的性能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验证了双边中心分割等面积法处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棋盘格式 最小二乘法 等面积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