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rocessing for time domain image formation in SS-BSAR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Michail Antoniou Mikhail Cherniakov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875-880,共6页
A pre-processing procedure is designed for a space-surface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S-BSAR) system when a time domain image formation algorithm is employed. Three crucial technical issues relating to the ... A pre-processing procedure is designed for a space-surface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S-BSAR) system when a time domain image formation algorithm is employed. Three crucial technical issues relating to the procedure are fully discussed. Firstly, unlike image formation algorith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 time domain algorithm requires the accurat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time and pos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cquisi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using a time-and-spatial transfer with precise ephemeris and interpolation. Secondly, synchronization errors and compensation methods in SS-BSAR are analyzed. Finally, taking the non-ideal factors in the echo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image formation algorithms into account, a matched filter based on the minimum delay is constructed. Experimental result using real data suggest the pre-processing is functioning prop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formation space-surface bistat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 (SS-BSA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SYNCHRONIZATION range com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火”类非常规述宾结构的语义冲突及其形成机制
2
作者 吴德新 赵丽华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与常规述宾结构“救X”相比,“救火”“救荒”“救灾”等是典型的非常规述宾结构。语义上,在救助目标未明确出现时结构只凸显“消灭”义,在救助目标明确出现时凸显“救助”义,在救助目标虽隐含但由常理可明确推断时结构兼表“消灭”与... 与常规述宾结构“救X”相比,“救火”“救荒”“救灾”等是典型的非常规述宾结构。语义上,在救助目标未明确出现时结构只凸显“消灭”义,在救助目标明确出现时凸显“救助”义,在救助目标虽隐含但由常理可明确推断时结构兼表“消灭”与“救助”义,此时述宾之间产生语义冲突。结构的形成既是“救火”意象图式语义选择和概念投射的结果,也是“救火”场景中概念“救T”与概念“灭X”之间整合“截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述宾结构 语义冲突 意象图式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被动视觉的铝合金TIG焊缝成形监测
3
作者 盖胜男 王玉 +3 位作者 许斌 王凯 肖珺 陈树君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0,共9页
薄板铝合金对接焊过程中母材受接头间隙波动、受热与散热不均等影响,焊缝易出现不良成形.文中选择被动视觉的传感方式,拍摄包含熔池动态变化的正面焊接图像,建立了厚度为3 mm的薄板铝合金对接钨极氩弧焊(tungsten inert gas,TIG)焊缝成... 薄板铝合金对接焊过程中母材受接头间隙波动、受热与散热不均等影响,焊缝易出现不良成形.文中选择被动视觉的传感方式,拍摄包含熔池动态变化的正面焊接图像,建立了厚度为3 mm的薄板铝合金对接钨极氩弧焊(tungsten inert gas,TIG)焊缝成形图像数据库.提出了双层串联焊缝成形预测网络模型,预测未熔透、正常熔透、过熔透、焊穿、左错边和右错边等焊缝成形状态,第1层焊缝成形预测网络做出焊穿、左错边、右错边3类不规则成形预测和正常焊缝成形预测,第2层焊缝熔透预测网络进一步对正常焊缝成形分类的图像做出未熔透、正常熔透和过熔透预测.使用不同数据集分别训练模型,图像增强数据集表现最优,模型整体预测精度可达到95%.设置接头变间隙、变散热和错边扰动焊接试验,验证模型可实现图像序列下6类不同焊缝成形状态的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成形 被动视觉 图像分类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I相分析的岩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以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4
作者 朱传勇 高达 +3 位作者 胡明毅 谢武仁 戴逸晨 赵玉茹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1,共14页
【目的】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经历多期次的岩溶作用,明确灯影组四段岩溶作用的溶蚀机理、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岩溶储层的发育机制,并可为区内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 【目的】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经历多期次的岩溶作用,明确灯影组四段岩溶作用的溶蚀机理、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岩溶储层的发育机制,并可为区内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岩心、薄片以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划分岩溶相,对比分析岩溶储层的岩溶相类型、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根据FMI图像特征等资料将灯四段划分为缝洞相(F1)、充填洞穴相(F2)、角砾岩相(F3)、顺层孔洞相(F4)、分散孔洞相(F5)等7种岩溶相。岩溶相及有利储层的分布与高频层序结构密切相关,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型储层(F4、F5)主要发育于高频层序上部的丘滩相沉积中,在灯四段顶部三级层序界面附近的厚层丘滩体中发育厚层缝洞型储层(F1~F4),为表生岩溶叠加早期岩溶作用的结果。【结论】沉积相和层序控制岩溶作用类型和岩溶作用强度,控制着不同岩溶储层的发育。丘滩相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高频海平面下降有利于早成岩期岩溶的发育,影响岩溶储层的发育规模;灯四段顶部三级层序界面附近表生岩溶作用强烈,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岩溶古地貌带的水动力条件差异影响表生岩溶作用强度,岩溶斜坡区在储层总厚度、储层类型、储能系数等方面均优于岩溶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相 岩溶作用 灯影组 高频层序 古地貌 成像测井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纹层类型与测井表征方法研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为例
5
作者 唐磊 廖文婷 +2 位作者 夏连军 马捷 张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岩相非均质性强,纹层类型复杂且测井定量表征难度大,制约了页岩油“甜点”有利区带的优选。因此,基于阜二段不同沉积阶段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结合岩心薄片、全岩衍射、元素录井、测井等...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岩相非均质性强,纹层类型复杂且测井定量表征难度大,制约了页岩油“甜点”有利区带的优选。因此,基于阜二段不同沉积阶段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结合岩心薄片、全岩衍射、元素录井、测井等资料,详细研究了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纹层类型及纹层发育程度的测井定量表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主要发育长英质、黏土质、方解石和白云石条带等纹层类型,受古气候演化影响,阜二段各小层不同纹层类型占比存在差异,不同纹层类型的叠置耦合造成了纵向上页岩油差异富集,且纹层越发育,页岩油的富集程度越高。针对页岩纹层差异分布的地质特征,进一步通过电成像测井图像边缘检测和页岩沉积速率计算等方法综合分析,阜二段页岩Ⅳ-3—Ⅳ-7、Ⅴ-6—Ⅴ-8小层纹层发育程度高,为纵向上页岩油地质“甜点”层。其中基于电成像测井图像边缘检测的页岩纹层识别精度高,可适用于不同区块页岩油纵向“甜点”层的精细地质评价,而通过计算页岩沉积速率变化来表征纹层发育程度适用于开展页岩纹层发育程度的空间展布预测,指导页岩油的立体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阜二段 页岩纹层类型 气候演化 电成像测井 图像边缘检测 米兰科维奇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格式映射策略的全液晶仪表显示防卡顿技术研究
6
作者 陈艳君 吴华伟 +2 位作者 吴钊 耿向阳 王剑锋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针对全液晶仪表系统中速度表图像绘制时屏幕卡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格式映射策略的显示防卡顿技术。将优化速度表图像加载速率作为切入点,建立图像格式映射函数,通过格式预处理获得图像头部信息结构体参数;基于颜色出现次数实现像... 针对全液晶仪表系统中速度表图像绘制时屏幕卡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格式映射策略的显示防卡顿技术。将优化速度表图像加载速率作为切入点,建立图像格式映射函数,通过格式预处理获得图像头部信息结构体参数;基于颜色出现次数实现像素点降序排序,确定图像主要色,根据主要色特征进一步获得颜色分段参数。同时,阐明了自动预加载模式特性,揭示了异步载入图像资源工作机理。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速度表在图像绘制时无卡顿现象发生,显示精度准确率为98.9%,车速上升和下降平均响应时间分别减少了0.14 s和0.12 s,不同工况下响应时间均低于优化前的速度表,验证了设计的防卡顿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加载速率和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液晶仪表 图像加载 卡顿现象 格式映射策略 颜色分段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特征提取和大感受野的无人机航拍图像目标检测
7
作者 沈朕宇 朱凤华 +2 位作者 王知学 沈震 熊刚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821,共9页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中存在小目标、目标遮挡、背景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效特征提取和大感受野的目标检测网络(efficient feature and large receptive field network,EFLF-Net)。通过优化检测层架构降低小目标漏检率;在主干网络融...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中存在小目标、目标遮挡、背景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效特征提取和大感受野的目标检测网络(efficient feature and large receptive field network,EFLF-Net)。通过优化检测层架构降低小目标漏检率;在主干网络融合新的构建模块以提升特征提取效率;引入内容感知特征重组模块和大型选择性核网络,增强颈部网络对遮挡目标的上下文感知能力;采用Wise-IoU损失函数优化边界框回归稳定性。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EFLF-Net较基准模型在平均精度上提高了5.2%。与已有代表性的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方法对存在小目标、目标相互遮挡和复杂背景的无人机航拍图像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拍图像 小目标检测 特征提取 多尺度变化 YOLOv8 上下文信息 感受野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暗通道先验的大幅面倾斜影像快速去雾
8
作者 黄凰 欧阳欢 +2 位作者 董杨 贺欣 赵星皓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485,共10页
针对经典暗通道去雾算法针对大幅面倾斜影像存在远地端去雾不彻底,且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暗通道先验的倾斜影像快速去雾算法。采用分级窗口加权融合的方法求解暗通道进而细化透射率,然后结合辐射传输方程,根据倾斜影像的固... 针对经典暗通道去雾算法针对大幅面倾斜影像存在远地端去雾不彻底,且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暗通道先验的倾斜影像快速去雾算法。采用分级窗口加权融合的方法求解暗通道进而细化透射率,然后结合辐射传输方程,根据倾斜影像的固定成像角度构建雾气分布模型,实现透射率变换;最后进行大气光值估计并完成去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并行计算方案以提升去雾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浓雾条件下处理后影像信息熵提升约22.7%,平均梯度提升约30.0%;批处理去雾相较经典暗通道算法速度提升约11倍,显著提升了处理效率。本文算法能够克服倾斜影像雾气分布不均的影响,显著改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去雾 大幅面倾斜影像 辐射传输方程 暗通道先验 并行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类型与测井识别
9
作者 周正 贺洪举 +6 位作者 李大华 张烨 陈洪凯 王兴志 于涛 何丽 苏欢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是一套典型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储层结构异常复杂,弄清储层的类型及测井识别,从而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岩心、薄片观察、钻井和录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是一套典型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储层结构异常复杂,弄清储层的类型及测井识别,从而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岩心、薄片观察、钻井和录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震旦系灯影组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以次生成岩作用形成的孔隙、孔洞、洞穴和裂缝为主,根据不同储集空间的组合方式,将储层类型划分为孔洞型(顺层状孔洞型、蜂窝状空洞型)储层、裂缝-孔洞型储层、孔隙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四大类型。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研究区内已有的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不同储层类型的测井识别标准,为川中地区灯影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灯影组 储层类型 测井识别 成像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在电成像测井裂缝空白条带填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康正明 武辰升 +4 位作者 杨国栋 武迪生 王瑞飞 杨湘雨 甘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目的】电成像测井仪器极板之间存在间隔,测得的井壁电阻率图像存在空白条带,对井壁附近裂缝参数评价影响较大。针对裂缝空白条带填充没有全井眼图像,填充质量评价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相结合构造数据集,基于生成对抗... 【目的】电成像测井仪器极板之间存在间隔,测得的井壁电阻率图像存在空白条带,对井壁附近裂缝参数评价影响较大。针对裂缝空白条带填充没有全井眼图像,填充质量评价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相结合构造数据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电成像测井裂缝空白条带填充方法。【方法】首先,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对裂缝地层的电阻率测井响应进行模拟。采用过渡边界条件代替实体裂缝的方法提升了多尺度模型的计算效率,满足了深度学习对样本的需求。其次,将模拟得到的裂缝与实际测井图像相结合构建了全井眼图像,用电成像测井图像制作的掩码作为空白条带。通过图像填充指标评价裂缝空白条带填充能力的方式优选超参数,获得最佳空白条带填充效果。最后,采用不同占比的掩码进行裂缝空白条带填充,并评价裂缝填充质量。【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在不同占比的空白条带情况下进行填充,对粗糙裂缝有较好的填充效果且裂缝形态平滑,能更准确地恢复边缘轮廓与细节。在真实测井数据上的填充进一步验证了其适用性,填充后的图像自然且能有效恢复裂缝特征,有助于裂缝提取及定量计算,为裂缝储层的精准评价提供基础,支撑油气产能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 空白条带填充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有限元法 井壁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A的前视SAR舰船目标立面成像方法
11
作者 刘峻楠 刘钟毓 +1 位作者 张亦宁 毛新华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6,386,共13页
前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舰船成像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特别是在SAR导引头的应用上,弹载雷达通常在末制导阶段要求雷达正对着舰船运动,以实现精准打击。针对前视条件下传统SAR成像方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 前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舰船成像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特别是在SAR导引头的应用上,弹载雷达通常在末制导阶段要求雷达正对着舰船运动,以实现精准打击。针对前视条件下传统SAR成像方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的前视SAR舰船目标立面成像方法。该方法巧妙利用了舰船的三维特性,即使雷达工作在前视模式下,虽然在方位向上无法有效分辨目标,但在俯仰向上仍然存在多普勒频率的变化,因此可以在距离向和俯仰向上实现对舰船的二维高分辨率成像。此外,这种成像方法能够提供更为直观的舰船立面图像,这对于识别舰船类型、判断潜在威胁以及对其进行精准打击具有重大意义。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利用PFA获得了清晰的舰船立面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前视成像 舰船目标 极坐标格式算法 立面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切削理论的切削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开发
12
作者 郭淼现 罗世金 +3 位作者 卫守恒 韩琛潼 毋宇超 何方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课程,基于二维正交切削理论,建立了切屑观测及切削应变测试实验平台。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切屑形成过程,并利用零件表面加工前后的随机散斑分布图计算加工过程中的应变;由测力仪获取切...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课程,基于二维正交切削理论,建立了切屑观测及切削应变测试实验平台。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切屑形成过程,并利用零件表面加工前后的随机散斑分布图计算加工过程中的应变;由测力仪获取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开展实验平台应用,得到了可靠的实验数据。该实验平台具有适用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为学生直接观测切削物理现象、研究切削过程应力应变等提供了软硬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屑形成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 切削力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色域特征与物理模型的水下图像增强
13
作者 张瑞航 林森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485,共11页
水下智能机器人在探测海洋信息时易受悬浮颗粒和光衰减现象的干扰,导致视觉图像退化,造成色彩扭曲、细节模糊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多色域特征与物理模型的水下图像增强。首先,设计多色域特征聚合网络,旨在利用不同色域空间提... 水下智能机器人在探测海洋信息时易受悬浮颗粒和光衰减现象的干扰,导致视觉图像退化,造成色彩扭曲、细节模糊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多色域特征与物理模型的水下图像增强。首先,设计多色域特征聚合网络,旨在利用不同色域空间提供的信息帮助图像颜色恢复。其次,为获取到更真实的视觉效果,对白平衡算法进行推广,并将深度学习算法与水下光学成像模型结合,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求解清晰图像。最后,提出多色域轮换模式对网络进行训练,在不同色域空间中搜索最优解。实验证明,该方法在色彩平衡、细节恢复方面效果显著,相比经典算法与前沿算法更具优势,在特征点匹配与显著性检验任务中满足水下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对图像清晰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成像模型 深度学习 多色域空间 特征聚合 轮换训练 算法推广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星联合被动微波成像的运动目标检测
14
作者 李睿 邓丽 段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4-601,共8页
利用卫星编队形成天基被动干涉成像系统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基线稀疏会导致反演图像存在混叠,影响单像素点目标检测。考虑观测区域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多帧图像进行背景估计,对反演图像进行背景... 利用卫星编队形成天基被动干涉成像系统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基线稀疏会导致反演图像存在混叠,影响单像素点目标检测。考虑观测区域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多帧图像进行背景估计,对反演图像进行背景消除;基于旁瓣特征聚集能量,估计目标区域噪声,筛选出候选目标;结合时序运动特征得到目标的运动轨迹,实现运动点目标的检测。以10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构成的编队系统为例,对50个舰船点目标探测,进行300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大视场范围内的点目标检测,平均虚警率为14.5%,平均漏警率为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编队 稀疏采样 综合孔径成像 运动目标检测 点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红外双视场快速扫描光学系统
15
作者 周玲玲 李训牛 +4 位作者 陈洁 冯丽军 余佳桐 孙爱平 和多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3-570,共8页
双视场扫描光学系统能搜索和跟踪大空域和远距离的目标,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并实现序列图像的配准拼接,在安全、国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红外系统高分辨率、低成本、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基于长波非致冷型1024×768... 双视场扫描光学系统能搜索和跟踪大空域和远距离的目标,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并实现序列图像的配准拼接,在安全、国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红外系统高分辨率、低成本、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基于长波非致冷型1024×768大面阵焦平面探测器,利用CODE-V软件设计了一种双视场快速扫描光学系统。该系统由开普勒望远镜组和聚焦镜组组成,采用轴向变倍的方式实现双视场变焦,通过望远光路中的扫描振镜快速、往返运动,对目标进行运动补偿,扩大成像视野。采用动态调制传递函数法分析空间振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保证运动过程中图像无变虚、拖影等问题。光学系统畸变<0.5%,实现全视场范围内的高精度图像配准,保持系统在扫描时成像稳定、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 大面阵 双视场变焦 连续扫描 动态MTF分析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闯 韩令贺 +3 位作者 杨哲 闫磊 丰超 王振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区、轮南地区轮探1井在8200 m深度以下获得工业油气流,碳酸盐岩勘探迅速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迈进,向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主要分析了超深层复杂波场地震成像理论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在超深层储层预测关... 随着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区、轮南地区轮探1井在8200 m深度以下获得工业油气流,碳酸盐岩勘探迅速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迈进,向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主要分析了超深层复杂波场地震成像理论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在超深层储层预测关键技术方面,分析了由地震数据结构表征识别小断裂、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结构定量化预测方法等现状;从勘探地质需求的角度,提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与流体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攻关方向,以期为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提供借鉴。获得以下认识:①针对超深层低信噪比地震数据,Q叠前深度偏移和TTI介质RTM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像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基于波动理论的层间多次波压制、各向异性Q⁃RTM、最小二乘Q⁃RTM及各向异性全方位角度域成像技术是重点攻关方向。②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存在欠缺理论依据、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亟待加强理论方法探索和技术攻关。③地震岩石物理实验与储层地质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双相介质波动特征(频率、频散与衰减等)的储层敏感属性精细化地震预测技术、人工智能碳酸盐岩储层定量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等均是重要发展方向,“可靠的深层地震资料、多学科联合的储层高精度表征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海相碳酸盐岩 地震成像 断裂识别 岩石物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解释评价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赖锦 肖露 +5 位作者 白天宇 范旗轩 黄玉越 李红斌 赵飞 王贵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40,共18页
为了系统梳理成像测井解释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拓展其在地质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首先回顾了成像测井采集系列的发展历程及资料处理步骤与解释流程,然后提出了“四个层次”为约束(图像直接解释、常规测井约束、岩心约束以及地质理论约束... 为了系统梳理成像测井解释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拓展其在地质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首先回顾了成像测井采集系列的发展历程及资料处理步骤与解释流程,然后提出了“四个层次”为约束(图像直接解释、常规测井约束、岩心约束以及地质理论约束)的成像测井精细解释方法。成像测井相模式可划分出具有地质意义的块状、条带状、线状、斑状、杂乱、递变模式和对称沟槽状模式七大类。成像测井可用于岩心定向、地层产状获取、裂缝评价、断层性质分析、地应力方向判别、沉积特征拾取以及古水流方向判别等领域中。通过阿尔奇公式反算,成像测井数据矩阵可以生成孔隙度频谱以及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并可分别运用于储层质量评价以及流体性质识别。成像测井切片处理可凸显沉积纹层等信息,可实现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拾取及非常规油气储层高分辨率测井评价。Poro Tex图像结构分析技术可用于拾取孔洞缝等储集空间特征,并定量计算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等参数,因此被广泛运用至非均质性较强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工作中。研究成果可规避成像测井解释中的误区同时可扩展成像测井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孔隙度谱 视地层水电阻率谱 切片图像 Poro Tex技术 地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测井资料小波变换与伪成像技术精细划分深部隔夹层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才瑞 王萌 +3 位作者 昌伦杰 王开宇 张福明 王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1,共11页
隔夹层影响流体渗流,控制油水及剩余油分布,深层取心成本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且薄互层信号模糊,深部隔夹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关键井岩心研究,得出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及其响应特征,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常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了... 隔夹层影响流体渗流,控制油水及剩余油分布,深层取心成本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且薄互层信号模糊,深部隔夹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关键井岩心研究,得出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及其响应特征,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常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降低了邻层平滑效应,突出了薄层界面测井响应特征,薄层识别分辨率提高了近1倍。综合利用隔夹层地层倾角矢量模式和伪成像特征,确立了深部隔夹层判识划分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精细识别隔夹层,相比常规方法,隔夹层辨识能力显著提升,井间小层对比精度提高38%,解释了油水界面倾斜问题,得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深部隔夹层 小波变换 地层倾角 伪成像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新虎 丁佳萌 +2 位作者 程光艺 刘晓梅 马天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64-537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低、渗透率极差,使测井对其含气性的解释难度增大。基于化验分析资料,重点应用核磁共振、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建立了4类7种方法的本溪...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低、渗透率极差,使测井对其含气性的解释难度增大。基于化验分析资料,重点应用核磁共振、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建立了4类7种方法的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利用测井资料综合开展储层含气性的有效识别。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常规和成像测井,对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综合评价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开展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综合评价研究,对煤系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致密砂岩 含气性 成像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二烷喷雾火焰中碳烟的瞬态生成特性
20
作者 玄铁民 史智钊 +2 位作者 商伟伟 何志霞 王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中碳烟演化过程难以被实验准确捕捉的问题,研究了高温高压环境中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焰中碳烟瞬态生成特性及动力学行为,在实验方面,应用消光辐射联合技术以及燃烧成像测速技术,同步获得高温高压环境中单孔喷油器正十二烷...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中碳烟演化过程难以被实验准确捕捉的问题,研究了高温高压环境中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焰中碳烟瞬态生成特性及动力学行为,在实验方面,应用消光辐射联合技术以及燃烧成像测速技术,同步获得高温高压环境中单孔喷油器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碳烟温度和碳烟速度场的瞬态分布;数值计算方面,基于OpenFOAM环境,发展欧拉喷雾模型和非稳态火焰面进度变量湍流燃烧模型的耦合模型,喷雾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参考工况,低喷油压力工况火焰浮起长度更短,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更长,推动了碳烟的生成,碳烟峰值质量增加了80%;高温环境工况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更短的火焰浮起长度使得燃料在更高的当量比开始燃烧,导致其碳烟峰值质量增加了88%;富氧工况的燃烧温度最高,碳烟粒子运动速度增大,使得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明显减少,同时火焰内部当量比较小,因而碳烟峰值质量减少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 消光辐射联合技术 欧拉喷雾模型 碳烟瞬态生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