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12种灌木的燃烧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念慈 刘广菊 崔文峰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为比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12种典型灌木树种燃烧性差异,对生物防火树种筛选和配置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12种灌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干、枝、叶燃烧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灌木植物燃烧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 为比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12种典型灌木树种燃烧性差异,对生物防火树种筛选和配置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12种灌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干、枝、叶燃烧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灌木植物燃烧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燃烧性各指标权重,计算灌木不同器官燃烧性数值,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灌木各器官权重占比,得出12种灌木燃烧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整株的燃烧性最强的为刺玫果,最弱的为忍冬;干最易引燃的为接骨木,最难引燃的为忍冬;枝最易引燃的为接骨木,最难引燃的为忍冬;叶最易引燃的为刺五加,最难引燃的为红柳。研究结果可为小兴安岭地区灌木树种燃烧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林火预测预报、林火行为预报、可燃物管理等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可燃物 灌木 燃烧性 理化性质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2
作者 刘会锋 兰岚 +4 位作者 王恩久 邓长贺 李海臣 齐亮亮 王立中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依据呼中林业局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起源、龄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呼中林业局乔木林资源总碳储量为29371948.3 t,平均碳密度为39.98 t/hm^(2)... 依据呼中林业局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起源、龄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呼中林业局乔木林资源总碳储量为29371948.3 t,平均碳密度为39.98 t/hm^(2);天然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99.4%,处于绝对优势;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6.6%,中龄组碳储量最大,占比接近乔木林碳储量的1/2;樟子松林平均碳密度远高于其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碳储量 碳密度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4 位作者 常禹 徐崇刚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47-3357,共11页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利用TM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采伐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以GIS为技术手段,剖析研究区1989~2000年景观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这3种类型面积总比例达90%以上,其...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利用TM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采伐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以GIS为技术手段,剖析研究区1989~2000年景观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这3种类型面积总比例达90%以上,其他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小于10%,主要有荒草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沼泽、居民点和道路.10a间景观由原有的大面积连续的针叶林为基质、小面积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斑块散布其中的格局,转变成大面积针阔混交林为基质的格局.研究区1989年是成过熟林、高公顷蓄积量、高郁闭度占优势的景观,2000年中幼龄林、低公顷蓄积量和低郁闭度森林面积增大,并趋于连续,形成低质量的相对均质化的景观.最后,结合历史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火烧、人工更新、土地利用和人为采伐活动这几种主要驱动力的特征,论证了采伐活动在该地区景观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大兴安岭 驱动力 采伐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干扰对大兴安岭落叶松-苔草沼泽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牟长城 卢慧翠 +2 位作者 包旭 王彪 崔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86-5298,共13页
运用采伐干扰试验与树干解析法,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的植被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及年净固碳量的变化,揭示... 运用采伐干扰试验与树干解析法,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的植被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及年净固碳量的变化,揭示采伐干扰(5a后)对落叶松-苔草沼泽植被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采伐强度样地植被生物量为(135.03±7.72)—(204.71±1.71)t/hm2,择伐使其降低了8.7%—34.0%(P<0.05),且呈现出随择伐强度增大而递减的变化规律;②择伐使群落建群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两树种各组分碳含量为(439.05±9.70)—(508.41±27.09)g/kg的树干和树叶碳含量降低了4.1%—11.7%(P<0.05),轻度和强度择伐使灌木层(444.87±5.40)—(472.52±9.44)g/kg与凋落物层(433.64±16.23)—(468.82±21.27)g/kg的碳含量降低了3.8%—5.9%和6.0%—7.5%(P<0.05),但择伐对草本层碳含量(399.34±83.65)—(419.20±23.75)g/kg无显著影响;③不同采伐强度样地植被碳储量为(61.16±0.67)—(99.61±1.47)t·C/hm2,择伐使其降低了15.5%—38.6%(P<0.05),且呈现随择伐强度增大而递减的变化规律;④不同采伐强度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在(6.48±0.28)—(11.87±0.92)t·hm-2·a-1和(3.52±0.21)—(6.29±0.92)t·C·hm-2·a-1之间,轻度和中度择伐使两者提高了69.1%—83.2%和52.0%—78.7%(P<0.05)。因此,轻度择伐和中度择伐能够提高落叶松-苔草沼泽净初级生产力与碳吸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苔草沼泽 生物量 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采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沛林 史明昌 +3 位作者 Mike Wotton 方艳霞 刘思林 孙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5,共4页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为预测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概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雷击火 雷击火概率预测 预测模型 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秋良 边玉明 +3 位作者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9-1916,共8页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站点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天气主要受27、18、11、7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极端高温天气28 a左右周期振荡最为强烈,视为第一主周期,对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最为显著,在2018年以后的大约8 a间(2019~2026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生物生长季受28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且在2015~2022年生物生长季天数增长处于偏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MORLET小波 年际变化 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 被引量:7
7
作者 武智君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刘明远 王志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6,共14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 C(范围为0.1-5.0 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 C(范围为0.4-7.3 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 A(范围4.9-50.8 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 C(范围为1.4-12.4 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 km缓慢上升至10.5 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 km下降到6.0 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 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 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源 负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林风倒区林隙和掘根微立地微气候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金铃 段文标 +5 位作者 陈立新 王婷 景鑫 魏全帅 杜珊 赵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置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隙之间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之间小气候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林隙总辐射、PAR以及空气温度依照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降低;同一林隙内,丘顶的总辐射、PAR和空气温度大于坑底,丘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坑底;月均气温和月均PAR均为7月>8月>9月,绝大多数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递减,仅9月份小林隙的气温大于中林隙。同一林隙的平均气温日较差均为7月>9月>8月,相同微立地(林隙中心、丘顶、坑底)气温日较差均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相同月份丘顶的气温日较差均大于坑底。各林隙空气相对湿度均为8月>9月>7月,并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依次递增。7月份大林隙的总辐射、PAR与8、9月份相比均差异显著。9月不同大小林隙之间的总辐射、PAR差异均不显著。7—9月,大林隙和小林隙中心的空气湿度均差异显著。同一林隙相同月份丘顶和坑底的PAR、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均显著,空气温度差异不显著;无论是在林隙内还是林隙内的丘顶和坑底,同一林隙不同月份的温度差异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云冷杉林 风倒区 微立地 丘顶 坑底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海军 张淑兰 +2 位作者 王长宝 戚晓利 张守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87-93,99,共8页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红松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从同一群落类型不同植被层看,两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其中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略高于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中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臭冷杉一红松林 阔叶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伐背景下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铁英 白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9,68,共4页
基于2014年"停伐"的政策背景,分析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面临的困境:林区林业企业出路难寻、产业结构失衡、部分林区居民生计陷入困顿、资金压力加大、人才培养难度增加、基础设施水平难以适应转型等... 基于2014年"停伐"的政策背景,分析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面临的困境:林区林业企业出路难寻、产业结构失衡、部分林区居民生计陷入困顿、资金压力加大、人才培养难度增加、基础设施水平难以适应转型等。同时结合该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从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整合木材加工企业、建立扶持政策体系、着力改善民生以及吸引人才等层面重点阐述了推进该区破解困境及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 停伐 路径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下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萨如拉 呼日查 +1 位作者 于晓雨 王子瑞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选取火烧干扰、采伐干扰以及人工条带改造干扰的白桦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pH值、土壤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 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选取火烧干扰、采伐干扰以及人工条带改造干扰的白桦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pH值、土壤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值法确定综合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各土壤综合指标值进而评估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在所有土壤指标中所占权重较高,分别为0.233和0.165。说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重要影响因素。2)土壤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排序为0.88(人工条带改造干扰)、0.74(采伐干扰)、0.65(火烧干扰),说明人工条带改造干扰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最佳,火烧干扰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最差。可见,合理适度的人工措施将有利于白桦次生林土壤肥力提升。通过分析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白桦次生林 不同干扰类型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兴安岭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东艳 《林业科技情报》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根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资源现状和以往的经营方式,总结了该林区森林经营的变迁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林区今后在森林资源经营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科屹 何友均 +2 位作者 谢和生 李艳娟 赵雨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8-586,共9页
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国有林区协调发展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和支撑保障的复合系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 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国有林区协调发展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和支撑保障的复合系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20年研究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2021—2022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推动国有林区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实现全方位和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经过21 a的转型发展,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各子系统层发展过程各有差异,其中,民生福祉系统层和资源保育系统层增幅较大,企业管理和支撑保障系统层发展严重滞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失调阶段转变为协调阶段,但是近年来受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协调发展水平有所倒退;预测到2022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将恢复至良好协调发展,但距离优质协调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建议保持现有扶持政策和投入水平持续稳定,加快补齐企业管理和支撑保障系统层短板,推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步入稳定、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评价 马尔科夫模型 大兴安岭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向龙 王冰 张秋良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6,共7页
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白桦次生中幼龄林的空间结构,为大兴安岭天然次生中幼龄林的科学经营和功能提升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白桦次生中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的计算,采用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和二元分布... 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白桦次生中幼龄林的空间结构,为大兴安岭天然次生中幼龄林的科学经营和功能提升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白桦次生中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的计算,采用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和二元分布,分析白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一元分布中,3块样地以随机分布为主,处于随机分布的林木约占51%~59%;3块样地主要树种白桦的大小比数均值分别为0.481,0.521,0.466,林分整体处于中庸状态;3块样地混交度分别为0.175,0.131,0.183,均为弱度混交,树种隔离程度低。二元分布中,团状分布的劣势木较多,随机分布中高度混交的林木极少,低度混交的劣势木较多。白桦次生中幼龄林存在部分林木团状分布、树种混交度低等问题,需采取措施调整空间结构,提高混交度,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白桦 次生林 空间结构 二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草类—兴安落叶松中龄林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学文 《林业科技情报》 2012年第4期22-23,共2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瓮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坡位、不同地理环境的草类-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计算出样地中地上以及地下部分的碳储量,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库贮量变化。结论:1兴安落叶松不同...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瓮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坡位、不同地理环境的草类-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计算出样地中地上以及地下部分的碳储量,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库贮量变化。结论:1兴安落叶松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大小为: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由于受坡度的影响,样地二中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都明显要高于样地一和样地三,这表明在坡度约为19°时,落叶松的生长趋势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草类—兴安落叶松 中龄林 碳储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主伐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阎铁铮 郭立君 《森林工程》 1996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植被结构特征,建群树种的更新特点的分析和对正在施行的各主伐方式效果的评价,认为带状间隔皆伐和二次渐伐适于本林区森林结构及更新特点,而择伐不适用,应加以限制。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林区 林分结构 森林更新 主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林区土壤养分的权重 被引量:3
17
作者 荣艳芳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9期23-24,28,共3页
通过实地土壤取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土壤进行了养分分析及权重确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权重为有效磷(0.198 3)>有机质(0.168 1)>速效钾(0.153 1)>水解氮(0.123 2)>全磷(0.137 2)>全氮(0.111 9)&... 通过实地土壤取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土壤进行了养分分析及权重确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权重为有效磷(0.198 3)>有机质(0.168 1)>速效钾(0.153 1)>水解氮(0.123 2)>全磷(0.137 2)>全氮(0.111 9)>全钾(0.108 2);磷元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尤其是有效磷,其权重在各项指标中最高。该方法可以有效测定不同林地土壤养分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土壤 养分权重 层次分析法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蒙古柞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兴安 李学文 《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柞林与各类次生林、人工林平均值相比,其涵养水源功能可达61.5%,回归土壤N、P、K肥,分别多32%、35%、38%,碳汇与释氧功能分别高27.6%和27.8%。以柞林为主的森林公园内,负离子丰富,测定峰值达7 500个/cm2。柞林内食源丰富,是野生动物的... 柞林与各类次生林、人工林平均值相比,其涵养水源功能可达61.5%,回归土壤N、P、K肥,分别多32%、35%、38%,碳汇与释氧功能分别高27.6%和27.8%。以柞林为主的森林公园内,负离子丰富,测定峰值达7 500个/cm2。柞林内食源丰富,是野生动物的首选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柞 大小兴安岭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与碳汇估算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昌雷 赵希宽 李慧仁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6期51-53,共3页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1万t,年均增长率为0.69%,吸收CO2量为7 526.86万t;预测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6 865.34万t,森林碳汇量1 936.68万t,年增长率1.11%,可吸收CO2量达7 101.16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 碳储量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紫貂在次生林中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金海 周绍春 +1 位作者 陈宝山 于洪伟 《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5-17,共3页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对冬季紫貂生境选择和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紫貂生境选择的重要因子排序为:猎物、坡向、破位、坡度、植被类型、乔木株数、雪深及倒木,并拟合出紫貂在次生林中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研究得出:冬季紫貂...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对冬季紫貂生境选择和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紫貂生境选择的重要因子排序为:猎物、坡向、破位、坡度、植被类型、乔木株数、雪深及倒木,并拟合出紫貂在次生林中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研究得出:冬季紫貂对生境的选择是基于搜寻和追捕猎物以及保存自身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貂 大兴安岭 次生林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