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森林碳汇供给的计量模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
1
作者
朱雪敏
杨红强
张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以碳汇价格与供给量的交互机制为指导,借助土地利用份额模型,运用1990-2022年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经济租金的数量关系,以此模拟中国森林碳汇供给曲线。结果表明:(1)各类型土地经济租金的增加对其自身面积有正...
以碳汇价格与供给量的交互机制为指导,借助土地利用份额模型,运用1990-2022年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经济租金的数量关系,以此模拟中国森林碳汇供给曲线。结果表明:(1)各类型土地经济租金的增加对其自身面积有正向影响,对其他类型土地会产生负向影响,林地经济租金增加导致草地、耕地、城市用地转化为林地的概率和面积依次递减;(2)森林碳汇供给曲线呈倒“U”型,激发森林碳汇供给最优的碳汇市场交易价格约为460元/吨;(3)碳汇供给对价格的响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各省(区)造林优先序整体呈现出西南、西北优先造林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供给
碳汇价格
林地经济租金
土地利用变化
计量经济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
105
2
作者
曹吉鑫
田赟
+1 位作者
王小平
孙向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01-2005,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不仅有利于解释全球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交易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的估算方法在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同时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地清查法、涡度相关法及应用遥感技术的模型模拟法三种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单一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来估算森林碳汇,以便提高估算精度;应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联系及数据时空转换、插补的研究,并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连续观测系统和区域监测网络的建设,降低估算方法中的不确定性,为大尺度估算提供合理的参数和数据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估算方法
气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林再造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火灾和虫害对森林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38
3
作者
刘魏魏
王效科
+1 位作者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3-2122,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CO_2、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造林再造林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大气CO_2减排途径,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低成本、有效策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等自然...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CO_2、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造林再造林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大气CO_2减排途径,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低成本、有效策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综述了全球和区域造林再造林的固碳能力,以及目前较受重视的一些因素(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造林再造林固碳能力为148—2400TgC/a;采伐造成的全球森林碳损失最大为900 TgC/a,其次是火灾为300 TgC/a,虫害造成森林碳释放最小在2—107 TgC/a之间。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固碳措施和多种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尤其是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和火灾发生,以及减少或避免造林再造林活动引起的碳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造林再造林
采伐
气候变化
CO2浓度升高
火灾
虫害
固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被引量:
34
4
作者
张志华
彭道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54-3656,共3页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碳的维持和吸收,增加森林碳储量。分析了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管理
森林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张维成
田佳
+2 位作者
王冬梅
丁国栋
孟东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国际气候谈判,通过查阅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CO2的温室效应、气候谈判的现状、实质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动态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碳汇作用的非持久性问题进...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国际气候谈判,通过查阅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CO2的温室效应、气候谈判的现状、实质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动态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碳汇作用的非持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了不同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成果以及国际森林碳汇项目的动态。分析了森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温室气体减排和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中应采取积极立场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谈判
森林碳汇
生态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被引量:
25
6
作者
刘苗
刘国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2-1232,共11页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源、汇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因此,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成为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比较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研究尺度上报道的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研究结...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源、汇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因此,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成为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比较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研究尺度上报道的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研究结果较不一致。分析认为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采样过程中人类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要素的波动,特别是研究者所采取的不同估算方法和背景资料。从环境要素(外因)和估算方法(内因)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意义,阐述了造成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不确定性
人类干扰
气候变化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
13
7
作者
杨帆
刘金山
贺东北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来增加森林碳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固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
16
8
作者
吕浩
彭春良
+5 位作者
吴惠俐
李柏海
胡俊东
何友军
刘艳
李巧云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90-98,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不同的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导致森林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针对森林生...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不同的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导致森林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3个主要组分(森林植被、森林土壤和森林地面凋落物),分别综述了各组分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及其优缺点。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基于机理模型3种;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方法有直接估算法(基于土壤类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类型)和间接估算法(模型估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估算法)各2种;森林地面凋落物碳储量估算方法有基于生物量建模和基于机理建模2种。本研究为将来更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估算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
12
9
作者
曾远城
《绿色科技》
2012年第7期113-115,117,共4页
介绍了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等;提出了加大林业碳汇的宣传、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建议,以促进广东省林业碳汇的发展。
关键词
林业
碳汇
气候变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及措施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张勇
蒋仲龙
+3 位作者
蒋科毅
王增
胡卫江
刘海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5-88,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碳汇能力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森林蓄积量从2005年的1.72亿m~3提高到2019年的3.61亿m~3,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2.8亿t;2006-201...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碳汇能力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森林蓄积量从2005年的1.72亿m~3提高到2019年的3.61亿m~3,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2.8亿t;2006-201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更新41.2万hm^(2),共实施中幼林抚育面积约181.47万hm^(2);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碳汇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大力实施公益性林业碳汇项目,共营造碳汇林9786.67hm^(2)。同时,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宜造林地严重不足、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松材线虫病形势严峻、对林业碳汇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切实提高森林增汇能力、努力减少森林碳排放量、加强林业碳汇建设与交易、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和强化组织领导和科普宣传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森林碳汇
气候变化
问题
对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南林业碳汇发展机遇
被引量:
5
11
作者
欧阳叙回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22-125,136,共5页
通过对国家政策、碳汇交易等内容分析了林业碳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湖南林业碳汇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增汇减排
森林碳汇
林业碳汇
交易
发展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森林碳汇供给的计量模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
1
作者
朱雪敏
杨红强
张寒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ZD108)。
文摘
以碳汇价格与供给量的交互机制为指导,借助土地利用份额模型,运用1990-2022年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经济租金的数量关系,以此模拟中国森林碳汇供给曲线。结果表明:(1)各类型土地经济租金的增加对其自身面积有正向影响,对其他类型土地会产生负向影响,林地经济租金增加导致草地、耕地、城市用地转化为林地的概率和面积依次递减;(2)森林碳汇供给曲线呈倒“U”型,激发森林碳汇供给最优的碳汇市场交易价格约为460元/吨;(3)碳汇供给对价格的响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各省(区)造林优先序整体呈现出西南、西北优先造林的区域特征。
关键词
森林碳汇供给
碳汇价格
林地经济租金
土地利用变化
计量经济模拟法
Keywords
forest
carbon
sinks
carbon
sequestration
price
woodland rent
land use
change
econometric simulation method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
105
2
作者
曹吉鑫
田赟
王小平
孙向阳
机构
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01-2005,共5页
基金
北京市科委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Z080405029908010)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671660)
+1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13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50022014)
文摘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不仅有利于解释全球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交易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的估算方法在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同时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地清查法、涡度相关法及应用遥感技术的模型模拟法三种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单一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来估算森林碳汇,以便提高估算精度;应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联系及数据时空转换、插补的研究,并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连续观测系统和区域监测网络的建设,降低估算方法中的不确定性,为大尺度估算提供合理的参数和数据分析基础。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估算方法
气侯变化
Keywords
forests carbon sequestration estimation methods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林再造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火灾和虫害对森林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38
3
作者
刘魏魏
王效科
逯非
欧阳志云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3-2122,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题(XDA05050602
XDA05060102)
文摘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CO_2、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造林再造林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大气CO_2减排途径,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低成本、有效策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综述了全球和区域造林再造林的固碳能力,以及目前较受重视的一些因素(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造林再造林固碳能力为148—2400TgC/a;采伐造成的全球森林碳损失最大为900 TgC/a,其次是火灾为300 TgC/a,虫害造成森林碳释放最小在2—107 TgC/a之间。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固碳措施和多种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尤其是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和火灾发生,以及减少或避免造林再造林活动引起的碳泄漏。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造林再造林
采伐
气候变化
CO2浓度升高
火灾
虫害
固碳能力
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logging
climate
change
C02 concentration rise
fire
insect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被引量:
34
4
作者
张志华
彭道黎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54-3656,共3页
基金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文摘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碳的维持和吸收,增加森林碳储量。分析了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管理
森林碳汇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张维成
田佳
王冬梅
丁国栋
孟东霞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基金
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研究生自选题基金(06jj042)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471422)
文摘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国际气候谈判,通过查阅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CO2的温室效应、气候谈判的现状、实质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动态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碳汇作用的非持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了不同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成果以及国际森林碳汇项目的动态。分析了森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温室气体减排和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中应采取积极立场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谈判
森林碳汇
生态税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 for
climate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eco-tax
分类号
P461.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被引量:
25
6
作者
刘苗
刘国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区域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2-1232,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60100)
文摘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源、汇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因此,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成为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比较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研究尺度上报道的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研究结果较不一致。分析认为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采样过程中人类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要素的波动,特别是研究者所采取的不同估算方法和背景资料。从环境要素(外因)和估算方法(内因)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意义,阐述了造成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不确定性
人类干扰
气候变化
估算方法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uncertainties
human disturbance
climate
change
estimating
methods
分类号
S714.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
13
7
作者
杨帆
刘金山
贺东北
机构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处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来增加森林碳汇的潜力。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固碳
气候变化
Keywords
forest
carbon
sink
carbon
sequestration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
16
8
作者
吕浩
彭春良
吴惠俐
李柏海
胡俊东
何友军
刘艳
李巧云
机构
湖南省植物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90-98,共9页
基金
湖南省林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XLK202105-4)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2020XT05)。
文摘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不同的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导致森林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3个主要组分(森林植被、森林土壤和森林地面凋落物),分别综述了各组分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及其优缺点。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基于机理模型3种;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方法有直接估算法(基于土壤类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类型)和间接估算法(模型估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估算法)各2种;森林地面凋落物碳储量估算方法有基于生物量建模和基于机理建模2种。本研究为将来更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估算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
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estimation
method
global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
12
9
作者
曾远城
机构
广东省连山林场
出处
《绿色科技》
2012年第7期113-115,117,共4页
文摘
介绍了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等;提出了加大林业碳汇的宣传、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建议,以促进广东省林业碳汇的发展。
关键词
林业
碳汇
气候变化
广东省
Keyword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climate
change
Guangdong province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及措施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张勇
蒋仲龙
蒋科毅
王增
胡卫江
刘海英
机构
浙江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5-88,共4页
基金
浙江省林业碳汇供给潜力测算及增汇能力研究(GYLZ-201801)。
文摘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碳汇能力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森林蓄积量从2005年的1.72亿m~3提高到2019年的3.61亿m~3,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2.8亿t;2006-201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更新41.2万hm^(2),共实施中幼林抚育面积约181.47万hm^(2);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碳汇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大力实施公益性林业碳汇项目,共营造碳汇林9786.67hm^(2)。同时,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宜造林地严重不足、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松材线虫病形势严峻、对林业碳汇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切实提高森林增汇能力、努力减少森林碳排放量、加强林业碳汇建设与交易、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和强化组织领导和科普宣传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林业
森林碳汇
气候变化
问题
对策
浙江省
Keywords
forestry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climate
chang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Zhejiang province
分类号
S718.5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林业碳汇发展机遇
被引量:
5
11
作者
欧阳叙回
机构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22-125,136,共5页
文摘
通过对国家政策、碳汇交易等内容分析了林业碳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湖南林业碳汇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增汇减排
森林碳汇
林业碳汇
交易
发展
机遇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increasing
sequestration
forest
carbon
sink
forestry
carbon
sink
trad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森林碳汇供给的计量模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
朱雪敏
杨红强
张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曹吉鑫
田赟
王小平
孙向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造林再造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火灾和虫害对森林固碳能力的影响
刘魏魏
王效科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张志华
彭道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
张维成
田佳
王冬梅
丁国栋
孟东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0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刘苗
刘国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杨帆
刘金山
贺东北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吕浩
彭春良
吴惠俐
李柏海
胡俊东
何友军
刘艳
李巧云
《湖南林业科技》
202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思考
曾远城
《绿色科技》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及措施研究
张勇
蒋仲龙
蒋科毅
王增
胡卫江
刘海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湖南林业碳汇发展机遇
欧阳叙回
《湖南林业科技》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