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lobal Fire Atlas遥感数据的内蒙古野火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恒 贾文飞 王云霓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基于Global Fire Atlas遥感数据,借助ArcGIS 10.2和Origin等软件,分析了2003—2016年内蒙古地区野火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野火的时空动态规律。结果表明:2003—2016年内蒙古野火发生不是完全随机分布的,而是呈现一定的时空分... 基于Global Fire Atlas遥感数据,借助ArcGIS 10.2和Origin等软件,分析了2003—2016年内蒙古地区野火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野火的时空动态规律。结果表明:2003—2016年内蒙古野火发生不是完全随机分布的,而是呈现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该特征规律有助于强化区域火管理,增强重点防火区域的防火建设与宣传,科学安排防火工作,降低林火发生率,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并对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 时空分布 发生次数 内蒙古 森林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Trendr算法的广东省1990-2020年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动态变化分析
2
作者 刘凯 夏艺菲 +1 位作者 扎西卓玛 曹晶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9,共12页
为准确掌握广东省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动态特征,文章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构建Landsat长时序年度无云地表反射率影像集,采用LandTrendr(Landsat-based detection of Trends in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 为准确掌握广东省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动态特征,文章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构建Landsat长时序年度无云地表反射率影像集,采用LandTrendr(Landsat-based detection of Trends in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算法提取广东省1990—2020年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演变的驱动因素,比较不同森林类型的干扰与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广东省的森林干扰总面积约为1.35×10^(4)km^(2),集中分布在广东省西部、东部和中部小范围地区,干扰面积最大的3个城市分别为韶关、梅州、清远市;森林恢复总面积约为1.91×10^(4)km^(2),集中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和西部地区,恢复面积最大的3个城市分别为韶关、清远、肇庆市。(2)广东省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均集中发生在海拔小于等于600 m的地区,高海拔地区的森林面积较为稳定;广东省森林干扰集中发生在坡度小于等于25°的地区,森林恢复集中发生在坡度小于等于35°的地区。(3)广东省森林干扰在1996年后发生较为频繁,其中2011年的森林干扰面积最大;森林恢复主要集中在2001—2016年,其中2012年的森林恢复面积最大。(4)广东省的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主要受雨雪冰冻灾害、台风、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火灾、城市化、采伐、林业政策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省北部地区的常绿针叶林的影响较大,但该类型的森林恢复也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干扰 森林恢复 LandTrendr算法 Landsat影像 时空分布特征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2年我国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
3
作者 黄锐 王卓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5,共6页
森林火灾不仅会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危害。研究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林火的预测,同时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2年我国森林火灾的历史数据,利用Excel、SPSS... 森林火灾不仅会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危害。研究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林火的预测,同时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2年我国森林火灾的历史数据,利用Excel、SPSSPRO、ArcGIS等工具,采用描述性数据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2年,我国森林火灾的年际变化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火场总面积、受灾森林面积等指标,从2010年的峰值降至2021年的谷值,即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由7723起降至616起,火场总面积从116243 hm^(2)降至14124 hm^(2),受灾森林面积从45761 hm^(2)降至4457 hm^(2),但2017年与2022年出现反弹现象;2010-2022年,我国森林火灾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聚集态,多数省区市表现为“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即林火高发区域在空间上多毗邻,林火低发区域之间趋于相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时空分布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兰州市人口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4
作者 马晓敏 张志斌 +2 位作者 郭倩倩 赵学伟 张宁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偏移-分享法、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兰州市人口时空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兰州市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的人口增长差异显著,人口郊区化特征明显,且表现为从中心城... 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偏移-分享法、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兰州市人口时空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兰州市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的人口增长差异显著,人口郊区化特征明显,且表现为从中心城区向远郊区的“跳跃式”扩散。其中,中心城区始终是吸纳人口最多地区,不过增速放缓;近郊区人口增速不断加快;远郊区人口呈先减少后快速增长态势。(2)从人口偏移增长时空特征来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2010年前人口正偏移增长的街区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而2010年后则转变为远郊区,特别是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人口增长更为明显,呈现“飞地型”人口集聚特征。(3)从驱动因素来看,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沿革是人口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政策因素与环境舒适度因素的影响逐步提升,且各重要驱动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对西北内陆城市人口布局优化调控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时空演变 郊区化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熙隆 王劲 +6 位作者 王秋华 王儒龙 李灿辉 洪瑞成 李晓娜 马诚 许师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澳大利亚灌木林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9%,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每年灌木林火灾的发生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处置灌木火灾及时... 澳大利亚灌木林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9%,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每年灌木林火灾的发生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处置灌木火灾及时有效。本研究从灌木林火灾发生机制、火灾影响、火管理和火预警监测及扑救等方面阐述了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相关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灌木林火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研究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把握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发生机制和火时空分布规律,为我国灌木林的可燃物管理、灌木林火预防、监测和扑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时空分布 预警监测 灌木林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四川省森林火灾时空动态变化及火源分析
6
作者 李娜娜 王甜 +5 位作者 周楷玲 邹秤 潘立 李月波 曹令媛 严刚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基于MODIS数据,结合历史火灾记录资料、林地等数据,对四川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22年,四川省过火林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火次数呈现减少趋势。近20年间,四川省林火空间分布总体上由分散趋于聚... 基于MODIS数据,结合历史火灾记录资料、林地等数据,对四川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22年,四川省过火林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火次数呈现减少趋势。近20年间,四川省林火空间分布总体上由分散趋于聚集,集中于川南的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四川省森林火灾主要由烧荒烧炭、小孩玩火和野外吸烟等人为因素引起,占比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过火林地 时空分布 火源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森林火灾现状研究
7
作者 王裕博 张昊 +7 位作者 史腊梅 汪舟 白毛伟 王迪 岳庆敏 裴艳艳 姚启超 武广明 《森林防火》 2025年第2期44-49,共6页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相对湿润的热带地区森林火灾也呈现高发趋势。海南省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森林防灭火工作意义重大。目前对海南省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尚缺少系统研究,限制了对其林火发生情况的准确认识,无法有效支撑相关管理部...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相对湿润的热带地区森林火灾也呈现高发趋势。海南省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森林防灭火工作意义重大。目前对海南省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尚缺少系统研究,限制了对其林火发生情况的准确认识,无法有效支撑相关管理部门防灭火策略的精确制定。基于2007—2023年全国森林草原火灾统计系统森林火灾数据研究发现海南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过火面积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年份火灾呈高发现象。海南省森林火灾引起的受害森林面积约95.92%集中于人工林地区,其造成人员伤亡相对较少。以往海南省森林防火期在每年12月至次年5月,研究发现:近年来海南省森林火灾高发期存在延迟、延长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森林火灾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统计数据 时空分布 火险期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市森林-城镇交界域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翟杰休 王爱斌 +3 位作者 殷继艳 张博 闫淳 李勇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通过分析安宁市森林-城镇交界域面积、森林资源及森林火灾分布情况,总结该区域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安宁市森林-城镇交界域面积为55.733 km^(2),占全市面积的4.27%,主要分布在安宁市的北部和东部,小面积的森林城镇交... 通过分析安宁市森林-城镇交界域面积、森林资源及森林火灾分布情况,总结该区域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安宁市森林-城镇交界域面积为55.733 km^(2),占全市面积的4.27%,主要分布在安宁市的北部和东部,小面积的森林城镇交界域分布在安宁市的西北部和南部。森林火灾火点数目共有195场,其中发生在森林-城镇交界域区域的森林火灾有106场,火场分布整体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态势,且发生在森林-城镇交界域的森林火灾多于安宁市西北部人员密集地区,安宁市森林火灾多与人为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建设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森林防火设施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等,针对安宁市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市 森林火灾 防控策略 森林-城镇交界域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建军 刘思睿 +1 位作者 马铭岐 刁小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7,共10页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西疏”的高度集聚分布,市域层面遗产数量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城市间遗产数量呈现“断崖式”差异,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2)纪念建筑、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遗产类别形成了4个主要聚集区和2条聚集带,此外,集聚、离散和随机的总体分布模式在不同类型中出现。(3)时间分布呈现跨度长、历史延续性强且阶段性显著,各时期分布较均衡,遗产总数上表现为增长→波动→减少,且分布中心呈现出西南→西北→东南方向的迁移。主要类型演变过程分为减少→增加、波动增加、持续减少等6种情况。(4)地形地势、人口密度、历史事件等因素与遗产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且历史事件对主要聚集区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构建叙事性遗产区系和廊道的思路,并整合形成“20世纪中国发展史”主题文旅教育参观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聚集区 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流层臭氧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鑫 张霄羽 +3 位作者 张红 郭淏淏 荀楠楠 王善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1-1919,共9页
近年来臭氧(O_(3))浓度的升高给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认识对流层O_(3)柱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基于OMI-MLS数据,分析了2005-2020年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随... 近年来臭氧(O_(3))浓度的升高给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认识对流层O_(3)柱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基于OMI-MLS数据,分析了2005-2020年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量化了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①在月尺度上,我国OMI-MLS对流层O_(3)柱浓度与站点近地面O_(3)浓度显著相关,87.81%站点的近地面O_(3)浓度与OMI-MLS对流层O_(3)柱浓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0.50(P<0.05)。在季尺度上,我国OMI-MLS对流层O_(3)柱浓度与站点近地面O_(3)浓度在春、秋两季相关性较高,在夏、冬两季相关性较差。②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多年平均值为34.42DU,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005-2020年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0.228 DU/a),但各地区对流层O_(3)柱浓度的年际变化存在差异,华南地区的对流层O_(3)柱浓度增速(0.272 DU/a)最快,西南地区增速(0.209DU/a)最慢。③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并且对流层O_(3)柱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对流层O_(3)柱浓度在夏季增速(0.265 DU/a)最快,春季、秋季(均为0.217 DU/a)次之,冬季(0.213DU/a)最慢。④对流层O_(3)柱浓度年际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因子在重要性排序上存在差异,总体上,气象因子对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的影响程度最大,排放因子的影响程度较小。研究显示,我国对流层O_(3)柱浓度的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形成该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O_(3)柱浓度 时空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子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琦 秦富仓 +3 位作者 张恒 董晓宇 李艳 周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基于土壤侵蚀数据,对2001-202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多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所选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蒙... 基于土壤侵蚀数据,对2001-202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多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所选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蒙古黄土高原从2001-202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221.96 t/(km^(2)·a)变为155.97 t/(km^(2)·a),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占比最大,20 a间微度侵蚀面积有所增加,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有所减少。根据模型结果显示,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影响土壤侵蚀发生显著的因素有5个,其中坡度是最显著影响土壤侵蚀发生的因素,其他显著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距居民点最近距离>距道路最近距离>NDVI>年均降水量;模型的R2=0.89,说明拟合结果较好,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量预测。通过绘制土壤侵蚀发生风险图,发现土壤侵蚀发生概率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东北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以及西部的阿拉善左旗,这些地区受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分布 随机森林 内蒙古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点及周末、节假日效应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赵正萍 +1 位作者 颜学武 邬颖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3-38,60,共7页
深入研究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点和周末、节假日效应,掌握火灾的分布规律,对科学管理野外火源、预防森林火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2016—2020年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92.74%的森林火灾发生于每年9月至次年4月,2/... 深入研究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点和周末、节假日效应,掌握火灾的分布规律,对科学管理野外火源、预防森林火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2016—2020年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92.74%的森林火灾发生于每年9月至次年4月,2/3以上的森林火灾发生在2—4月,2月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最高;永州市森林火灾发生最多,郴州市、益阳市次之,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的是常德市、娄底市和长沙市;核密度值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益阳市、永州市、郴州市等7市,核密度值最高的区域在益阳市中部,常德市、长沙市大部分地区处于最低核密度值区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娄底市等11市州存在周末效应;清明节、春节、植树节和国庆节期间及前后节假日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时空分布特点 周末效应 节假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四川省滑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雨枫 丁明涛 +3 位作者 段钰 郑豪 张云轩 周爱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
为了揭示2000年以来四川省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探测影响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2000—2019年历史滑坡灾害资料,通过多种空间分析方法、M-K检验方法和随机森林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四川省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 为了揭示2000年以来四川省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探测影响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2000—2019年历史滑坡灾害资料,通过多种空间分析方法、M-K检验方法和随机森林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四川省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滑坡灾害在年度上呈现先稳定(2000—2003年),再快速增长(2004—2011年),然后缓慢增长(2012—2019年)的趋势。滑坡在月际尺度上特征明显,每年6、7、8月为高发期。滑坡灾害的分布方向在2000—2011年间逐渐向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并且由集中分布向离散分布转变。滑坡的平均重心随月份向南方和东南方向偏移。高程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对滑坡灾害的影响力最高,其次是最大3日降水量和年均降水量,坡向因素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滑坡灾害防治、滑坡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慧儒 彭友贵 唐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5-18,共4页
空气负离子具有净化空气和康养保健的重要功能,是监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森林为空气负离子产生提供了良好环境。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森林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分级评价标准。森林空... 空气负离子具有净化空气和康养保健的重要功能,是监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森林为空气负离子产生提供了良好环境。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森林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分级评价标准。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一般为早晨和傍晚浓度较高,中午浓度较低,夏秋季浓度高于冬春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趋势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较大的海拔垂直梯度上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温度、湿度、林分类型、人为活动等因素也会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空气负离子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3年中国森林火灾火源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笑笑 赵凤君 +6 位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司莉青 李伟克 郑鑫 周暖阳 闫凯达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6期47-55,共9页
【目的】研究2002—2023年我国森林火灾火源特征,以期辅助林火部门制定科学的火源管理措施。【方法】基于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2002—2023年间汇总编制的全国森林火灾统计月报表,建立森林火源数据库,统计分析我国森林火灾火源特征... 【目的】研究2002—2023年我国森林火灾火源特征,以期辅助林火部门制定科学的火源管理措施。【方法】基于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2002—2023年间汇总编制的全国森林火灾统计月报表,建立森林火源数据库,统计分析我国森林火灾火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2002—2023年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24124起,其中已查明火源的森林火灾104865起,占比84.48%;在已查明火源的森林火灾中,农事用火是引起森林火灾最多的火源,占比35.86%,雷电是引起森林火灾最主要的自然火源,占比1.74%;2)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总次数在研究期内呈显著的逐年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以人为火源引起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下降为主,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发生次数同样呈逐年波动性的下降,而自然火源的逐年变化趋势不显著,且没有明显的高发年份或周期性;上坟烧纸是研究期内仅次于农事用火的第二大火源,2011年后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数量在某些年份超过农事用火,成为当年引起火灾次数最多的火源;野外吸烟引起的火灾次数在研究期内不断下降,雷电引起的火灾在近几年有超过野外吸烟的趋势;3)不同火源的发生季节有较大差异,除雷击火多出现在夏季外,农事用火、上坟烧纸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多出现在春季和冬季,特别是春季;4)2002—2023年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省份是湖南,发生次数合计为25484次,占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总次数的20.53%;大部分省份以农事用火为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其中以在福建的占比最为突出,上坟烧纸在宁夏的占比最高,野外吸烟在江苏的发生占比最高,雷电引起的火灾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发生最多,同时也是两省的主要火源。【结论】我国的森林火灾火源仍然以人为火源为主,而自然火源的发生占比呈增加趋势;建议在掌握我国各省市森林火灾火源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基层防火宣传与教育,加大上坟烧纸的管控力度,同时应重点关注雷击火灾的发生及防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源 时空分布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近地层温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一平 王进欣 +2 位作者 马友鑫 刘玉洪 李佑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因林窗的发生而导致的环境异质性 ,对林窗内物种分布、种群动态及物种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森林演替和更新所起的重要作用乃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 8个方位 (从林窗中央到林内 )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和 ... 因林窗的发生而导致的环境异质性 ,对林窗内物种分布、种群动态及物种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森林演替和更新所起的重要作用乃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 8个方位 (从林窗中央到林内 )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和 1 5m高度气温水平空间多点观测为基础 ,探讨了林窗温度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西双版纳由于区域性天气现象 (雾 )、太阳高度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共同影响 ,形成不同季节林窗区域温度效应在时空上的明显差异一高值区的时空位移及空间不对称性现象 :林窗温度最高区域并非出现在林窗中央 ,而是林窗某一侧 ,其位置、强度随时间和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 ;另外 ,林窗内不同介质间 (空气、地面 )热量传递方向随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各异 ,特别是在干热季的中午 ,林窗不同区域气地温差符号的不同 ,引起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如此的温度分布状况和热量传递的不同 ,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于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 林窗 时空分布特征 温度效应 环境异质性 小气候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N、P、K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万勤 钟章成 +1 位作者 陶建平 何维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85-1289,共5页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内 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速效 N、P、K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1除灌草丛的速效 K外 ,速效 N、P、K含量在不同群落的土壤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即腐殖质层 (A) >沉积层 (B) >母质层 (C)。 2 A、B两...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内 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速效 N、P、K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1除灌草丛的速效 K外 ,速效 N、P、K含量在不同群落的土壤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即腐殖质层 (A) >沉积层 (B) >母质层 (C)。 2 A、B两层的速效 N、K含量随群落演替方向升高 ,即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速效 P含量则为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灌草丛 <常绿阔叶林。 C层速效 N、P、K含量似乎与群落演替规律无必然联系。 3各群落内 A、B层土壤速效 N、P、K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森林土壤 缙云山 速效N 速效P 速效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1986—2006年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杨广斌 唐小明 +1 位作者 宁晋杰 于丹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95,共6页
根据北京市1986—2006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6年,北京市森林火灾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渐减少;北京市森林火灾多集中... 根据北京市1986—2006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6年,北京市森林火灾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渐减少;北京市森林火灾多集中于春季;一天中的森林火灾统计曲线大致呈马鞍型,自11:00和14:00分别向两端降低。北京市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着火地点大多集中分布在平原与周围山地相接的边缘地带;各区县森林火灾分布不均;森林火灾随距离公路变远而呈减少趋势,局部区域范围火点数量呈不规则变化特征;除林地外,林地周围的草地、旱地、农村居民用地和其他用地的火源,都可能蔓延而形成森林火灾。建议根据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对首都市民开展森林防火教育,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首都森林防火的整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北京市 时空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春地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20
19
作者 胡海清 李楠 +1 位作者 孙龙 单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7-70,共4页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地区1970—2010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EXCEL、SPSS17.0等工具,对伊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分为1970—1978年的高发期和1980—2010年平稳期...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地区1970—2010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EXCEL、SPSS17.0等工具,对伊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分为1970—1978年的高发期和1980—2010年平稳期两个阶段,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主要火灾类型为一般森林火灾和较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轮回期在高发期过后延长,且火灾发生的初始概率下降。总森林火灾次数和人为火次数与面积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和0.349。雷击火次数和面积不相关(相关系数为0.095);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通过分析得知,火场质心的位移并不明显;火灾的空间发生位置沿铁路线分布较为明显,而且相对集中,这是由于主要火源是生产用火引起的,同时生活用火也是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春 林火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10年中国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129
20
作者 苏立娟 何友均 陈绍志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6,共9页
【目的】开展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和风险分析,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为预测和防治森林火灾、制定差异化森林火灾财政补贴和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信息扩散理论,对我国1950—2010年... 【目的】开展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和风险分析,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为预测和防治森林火灾、制定差异化森林火灾财政补贴和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信息扩散理论,对我国1950—2010年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状况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特征,结合灾情指标对全国各省进行评价并分类,并定量分析风险水平。【结果】1)1950—2010年间,年均发生火灾12 683次,年均火场面积67.48万hm2,年均火灾次数和火场面积均呈下降趋势;1988—2010年间年均成灾面积7.95万hm2,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1988—2010年间年均成林蓄积损失167.5万m3,没有明显年际变化;1988—2010年间年均伤亡214人,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源的80%以上,烧荒烧炭是最主要的生产性用火火源(38.47%),上坟烧纸是最主要的非生产性用火火源(19.92%)。3)华东、西南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火灾次数明显较大,东北地区火场面积明显较大。4)按照一般和较大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大火灾次数、火场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成林蓄积、幼林株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8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1个省(区、市)的火灾状况进行评价并排序,然后根据主成分得出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受灾程度将31个省区按照严重、较重、中度、一般和轻度分为5类,其中,湖南受灾最严重,其次是黑龙江、贵州和云南等。5)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进行森林火灾风险分析,全国每年发生3 000~9 000次一般和较大火灾的概率较大(〉0.482 4),每年发生0~30次重大和特大火灾概率较大(〉0.430 2),每年受灾森林面积在15万hm2以下概率较大(〉0.407 2)。【结论】我国森林火灾频发、面积大,火灾高发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火源,必须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森林火灾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火灾风险压力较大。建议在准确把握全国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基础上,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科学的森林防火、预报、监测措施,制定合理的森林火灾财政补贴和森林保险政策,维护森林健康和国家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时空分布 风险分析 科学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