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冠对降雨截留的半理论模型 被引量:45
1
作者 刘家冈 万国良 +1 位作者 张学培 王本楠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共4页
在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研究中 ,将理论模型的考虑方法和经验模型的模拟方法结合起来 ,提出一种新的半理论模型。这个半理论模型既具有理论模型把过程与机理紧密联系的优点 ,又具有经验模型计算相对简单的长处 ,新模型与实验数据很好地... 在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研究中 ,将理论模型的考虑方法和经验模型的模拟方法结合起来 ,提出一种新的半理论模型。这个半理论模型既具有理论模型把过程与机理紧密联系的优点 ,又具有经验模型计算相对简单的长处 ,新模型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林冠透流 半理论模型 林冠干燥度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亚高山演替林林冠截留特征与模拟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向阳 王根绪 +2 位作者 李伟 刘光生 林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对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与冬瓜杨演替林连续两年林下降水与树干径流的实验观测,分析研究了演替林林下降水、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的变化特征,并验证了Gash(1995)模型模拟该区林冠截留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008年和2009年贡嘎山亚高山... 通过对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与冬瓜杨演替林连续两年林下降水与树干径流的实验观测,分析研究了演替林林下降水、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的变化特征,并验证了Gash(1995)模型模拟该区林冠截留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008年和2009年贡嘎山亚高山演替林林下降水分别占降水量的76.4%和77.0%,树干径流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林冠截留量分别为23.6%和23.0%。Gash(1995)模型中蒸散发参数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饱和冠层储水量采用Preira法,模型对整个湿季的林冠截留模拟效果较好,2008年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别为125.6 mm和126.1 mm,2009年均为150.1 mm,说明Gash(1995)模型在该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 演替林 林冠截留 Gas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内穿透雨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世香 蒋德明 +2 位作者 阿拉木萨 李雪华 刘志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03-1407,共5页
穿透雨量是林内有效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量能占 90 %以上。由于林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难以对林内穿透雨量进行精确地测量。从林冠截留降雨的作用机理出发 ,在做出几个假设的基础上 ,用数学方法建立了林内穿透雨量模型 ,即 :当 P&l... 穿透雨量是林内有效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量能占 90 %以上。由于林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难以对林内穿透雨量进行精确地测量。从林冠截留降雨的作用机理出发 ,在做出几个假设的基础上 ,用数学方法建立了林内穿透雨量模型 ,即 :当 P<U时 ,R=P- α W[1 - ( 1 - P/U) b+ 1]   ( b>0 ,U>0 )当 P≥ U时 ,R=P- W其中 U=W( b+ 1 ) ,式中 b,W,U为模型参数 ,R为林内穿透雨量 ,P为大气降雨量 ,α为林分郁闭度。结合两个有实测资料的针叶树林分 ,又进一步介绍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同时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两者吻合性很好 ,验证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模型概念清晰 ,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在风速和雨强不太大的情况下 ,本模型适用于任何林分的穿透雨量的计算。然而 ,为了应用于无实测资料地区 ,尚须进一步研究模型参数与林分特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 截留 穿透雨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过程 被引量:17
4
作者 柴汝杉 蔡体久 +2 位作者 满秀玲 王贺 关俊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6-1284,共9页
原始红松林是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理解它的降雨截留过程,对区域生态、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法,于2010—2011年21场降雨数据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和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和林分资料,利用... 原始红松林是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理解它的降雨截留过程,对区域生态、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法,于2010—2011年21场降雨数据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和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和林分资料,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进行林冠截留模拟。该模型对穿透雨、树干茎流、截留量的模拟值分别为:370.91、16.14、130.07 mm。穿透雨模拟值比实测值低2.28 mm,相对误差1.75%,树干茎流模拟值高于实测值8.12 mm,相对误差50.3%,林冠截留量模拟值比实测值低2.35 mm,相对误差为1.81%。穿透雨和林冠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树干茎流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差较大。综合结果表明:修正的Gash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拟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修正的Gash模型 林冠截留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林冠截留的模拟 被引量:31
5
作者 何常清 薛建辉 +1 位作者 吴永波 张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5-1132,共8页
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是目前估算和预测林冠截留的有效工具。基于2007年6月到9月的降雨数据、气象和林分结构资料,采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林冠持水能力为0.23mm,树... 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是目前估算和预测林冠截留的有效工具。基于2007年6月到9月的降雨数据、气象和林分结构资料,采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林冠持水能力为0.23mm,树干持水能力为0.041mm,树干茎流系数为0.013,使林冠饱和的降雨为0.3mm;研究期间实测的林冠截留量为80.2mm,占总降雨量的16.5%,应用模型模拟的林冠截留总量为81.8mm,高于实测值1.6mm(高于实测值2.0%),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周累积量模拟值均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进行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模拟研究中,模型最易受林冠持水能力影响,其次为郁闭度、树干持水能力,影响最小的林分参数为树干茎流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 川滇高山栎林 林冠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集水区防护林不同树种林冠截留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庆艳 余新晓 +2 位作者 杨新兵 岳永杰 陈慧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73-78,共6页
在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的条件下,采用机械布样的方法,对密云集水区4种主要的防护林树种生长季的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并对4种防护林树种进行林冠截留模拟。结果表明: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回归系... 在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的条件下,采用机械布样的方法,对密云集水区4种主要的防护林树种生长季的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并对4种防护林树种进行林冠截留模拟。结果表明: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蒸发系数,而截距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容量;不同树种生长季场降雨的截留量,都表现出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降雨初期,下降梯度最大,以后趋于平稳,直到饱和,各树种的理论饱和截留率在24.38%-38.42%之间;采用林冠截留模型进行模拟,林冠截留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误差均小于0.8,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密云水库集水区防护林树种的林冠对季节性或长期降雨的总体截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林冠截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亚热带天然混交林林冠截留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春霞 王玉杰 +2 位作者 王云琦 王冉 胡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4,共6页
以位于西南亚热带的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4—10月期间的60场林冠截留观测资料,对降雨再分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6—8月份的17场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1 086 mm,林内穿透雨总量... 以位于西南亚热带的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4—10月期间的60场林冠截留观测资料,对降雨再分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6—8月份的17场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1 086 mm,林内穿透雨总量、干流量、截留量分别为806.6、2.0、277.4 mm,分别占降雨量的74.30%、0.18%、25.50%;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但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林冠蓄水达到饱和时所需的最小降雨量为2.53 mm;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对树干流的产生有很大影响,混交林在低雨量级(0~5 mm)时,不会产生树干茎流;饱和林冠截留量为26.1 mm,达到饱和林冠截留的降雨量为46.8 mm,当降雨量小于2.5 mm时,林冠截留率可达100%,当接近或超过50 mm时,林冠截留率趋于稳定;应用模型模拟的林冠截留量比实测值高出3.69%,模拟的林内穿透雨和干流量分别低于实测值的1.24%和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混交林 林冠截留 修正的Gas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h模型在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冠降雨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艳萍 王力 卫三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445-5453,共9页
为了验证Gash林冠截留解析模型在黄土高原人工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吕梁市王家沟小流域刺槐林样地降雨观测数据,采用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所选刺槐林分为人工纯林,林龄约30a,阴坡,坡度24°,密度为990株/... 为了验证Gash林冠截留解析模型在黄土高原人工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吕梁市王家沟小流域刺槐林样地降雨观测数据,采用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所选刺槐林分为人工纯林,林龄约30a,阴坡,坡度24°,密度为990株/hm2,平均树高10.8 m,平均胸径12.4 cm,郁闭度0.76。根据回归方法确定了Gash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包括饱和林冠的平均蒸发速率(E珔)、林冠枝叶部分的持水能力(S)、自由穿透降雨系数(p)、树干持水能力(St)和树干茎流系数(Pt)。结果显示,2009年5月至10月人工刺槐林样地实测降雨量为366.9 mm,穿透降雨量为317.5 mm,树干茎流为10.2 mm,林冠截留量为39.2 mm。模型模拟的林冠截留量为42.4 mm,高于实测值3.2 mm,相对误差为8.2%。敏感性分析表明,S、E珔、St和pt每增加10%,林冠截留量分别增加4.7%,3.1%,1.7%和0.5%;p增加10%,林冠截留量则减少2.6%。说明树干持水能力(St)和树干茎流系数(pt)两个参数对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冠截留量的预测值影响程度较小。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Gash模型适用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冠的截留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h模型 刺槐林 林冠截留 自由穿透降雨系数 树干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及修正Gash模型的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刘胜涛 高鹏 +2 位作者 李肖 牛香 王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选择江西大岗山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杉木人工林固定观测试验样地,对其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进行定位观测,采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其降雨截留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观测到的林...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选择江西大岗山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杉木人工林固定观测试验样地,对其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进行定位观测,采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其降雨截留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观测到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289.5,955.2,57.1,277.2mm,模拟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946.4,53.6,289.5mm,占降雨总量的73.4%,4.2%和22.4%,相对误差分别为1.0%,6.1%和4.4%。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修正的Gash模型在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模拟应用中具有很好地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冠截留 修正的Gash模型 大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冠截留模型评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30,共5页
根据国内外林冠截留模型的研究现状,系统地对3种类型的模型(经验模型、概念模型、理论模型)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林冠截留降水 经验模型 概念模型 理论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对降水截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会儒 李超 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1,105,共3页
研究了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截留与林外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在观测时段内(2010年6月至8月)共产生降雨32次,总雨量为354.83 mm。其中小雨(10 mm以内)24次,中雨(10~25 mm)5次,大雨(25 mm以上)3次。小雨、中雨、大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0%... 研究了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截留与林外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在观测时段内(2010年6月至8月)共产生降雨32次,总雨量为354.83 mm。其中小雨(10 mm以内)24次,中雨(10~25 mm)5次,大雨(25 mm以上)3次。小雨、中雨、大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0%、15.63%、9.37%。6月份共有5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2.82mm,林冠截留率为25%;7月份有16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05.21 mm,林冠截留率为21%;8月份有11次降雨,总降雨量为126.80 mm,林冠截留率为22%。采用3种函数模型拟合林外总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关系:对数函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R2值均较小,约为0.6左右,拟合效果不理想,而3次多项式函数模型拟合的非常好,R2达到0.975 5。当降雨量很小时,林冠截留量也很少。随着林外总降雨量的增加,低质林林冠截留量也随之增加。当降雨量超过45 mm时,林冠截留量增加趋势下降,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低质林 林冠截留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晓燕 毕华兴 +2 位作者 高路博 朱悦 刘李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2期44-49,共6页
为探讨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制,以2007和2008年7—10月的19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刺槐人工林林冠截留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林冠持水能力和树干持水能力分别为0.55和0.10... 为探讨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制,以2007和2008年7—10月的19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刺槐人工林林冠截留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林冠持水能力和树干持水能力分别为0.55和0.109 1 mm,使林冠达到饱和的降雨量为0.75 mm,使树干达到饱和所必需的降雨量为8.70 mm;修正的Gash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林冠累计截留量,林冠累计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0.76%,最大值为12.60%,平均林冠累计截留量相对误差为6.40%,林冠累计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截流率比实测值低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修正的Gash模型 林冠截留 晋西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林冠降雨截留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蕾 刘家冈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4,共7页
考虑由彼此间有间距的树冠组成的非均匀林冠内的降雨截留过程,将以前的林冠截留理论模型从水平均匀随机分布林冠推广到非均匀林冠,导出相应的偏微分方程和截留量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运行该模型,以揭示非均匀林冠在降雨截留过程中的一些... 考虑由彼此间有间距的树冠组成的非均匀林冠内的降雨截留过程,将以前的林冠截留理论模型从水平均匀随机分布林冠推广到非均匀林冠,导出相应的偏微分方程和截留量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运行该模型,以揭示非均匀林冠在降雨截留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林冠 郁闭度 降雨截留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杉木林冠层的截留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雲 李新通 +3 位作者 苏德 杨巍 曾以平 万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研究和改进井冈山国家级然保护区杉木林冠层截留模型,为研究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评价、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仪垂祥等提出的冠层截留模型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进,并以实测杉木林截留数据... [目的]研究和改进井冈山国家级然保护区杉木林冠层截留模型,为研究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评价、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仪垂祥等提出的冠层截留模型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进,并以实测杉木林截留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经实测数据率定,降雨过程中的附加截留量与"截留剩余雨量"(降雨量与叶面截留量的差值)呈幂函数关系。率定之后的模型在次降雨截留模拟的自检验分析中模型有效系数为0.90,比经验模型模拟的精度更高,在其他样地的累计截留模拟中的相对偏差平均为6.49%,模拟精度与同类研究中Gash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当。[结论]经率定的改进模型可以应用于研究区杉木林的冠层截留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杉木林 冠层截留模型 附加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满产流理论在林冠截留降雨中的应用
15
作者 高雁 范世香 程银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本文从林冠截留降雨的机理出发,根据蓄满产流理论构造了一个林冠截留降雨新模型,模型结构简单,概念清楚,参数意义明确。结合两个实测林分的林冠截留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非常吻合,说明该模型反映了... 本文从林冠截留降雨的机理出发,根据蓄满产流理论构造了一个林冠截留降雨新模型,模型结构简单,概念清楚,参数意义明确。结合两个实测林分的林冠截留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非常吻合,说明该模型反映了林冠截留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可以用于林冠截留降雨的实际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 藏留 降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马尾松林分冠层水文过程对降雨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妍 孙永涛 +4 位作者 李宗春 韩诚 葛波 张金池 庄家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8,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雨量级、雨强下马尾松林冠截留、树干径流、穿透雨变化的特征与联系,为苏南丘陵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选取34年生马尾松林,使用RG3-M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自制树干径流... 【目的】探究不同雨量级、雨强下马尾松林冠截留、树干径流、穿透雨变化的特征与联系,为苏南丘陵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选取34年生马尾松林,使用RG3-M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自制树干径流收集装置、集水槽收集降雨、树干径流、穿透雨数据,定位监测马尾松林外降雨、林冠截留量、树干径流、穿透雨,建立并验证Gash模型的适用性。【结果】(1)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林冠截留量、树干径流量、穿透雨量对降雨量有良好的响应,树干径流率和穿透雨率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等级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截留率呈现下降趋势。(2)马尾松林冠截留率最大值出现在最小雨量(<1.0 mm)和<1.0 mm/h雨强范围内,树干径流率最大值出现在中等雨量(≥50 mm)和1.5~2.0 mm/h雨强范围内,穿透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最大雨量级(≥50.0 mm)和1.5~2.0 mm/h雨强范围内,结果显示马尾松林林冠水文过程对降雨有较好的响应,降雨强度是影响马尾松林内水文过程的关键因子。(3)通过Gash模型定量分析降雨再分配规律,经过推导和计算相关参数,得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马尾松林林冠部分和树干的持水能力分别为1.21、0.1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为4.86 mm。本研究可以为马尾松林的截留过程提供较明确和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林冠截留 树干径流 穿透雨 Gas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丽娜 管清成 +6 位作者 赵忠林 张言 隋振环 隋海鑫 宋彦彦 李英爱 赵慧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探究长白山地区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及修正的Gash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以典型的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和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5—9月的降雨截留观测数据,结合松江源生态站定期观测的气象数据与样地数... 为探究长白山地区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及修正的Gash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以典型的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和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5—9月的降雨截留观测数据,结合松江源生态站定期观测的气象数据与样地数据,分析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规律,同时采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降雨再分配的各个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白桦林与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的林外降雨总量分别为217.4和393.6 mm。白桦林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均高于云冷杉林,林冠截留量低于云冷杉林。两种林型的林外降雨量与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降雨强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利用曲线回归方程分析,二次函数可较好的说明两种林型的穿透雨与林外降雨、树干径流与林外降雨之间的相互关系,幂函数方程较好的解释了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的相互关系。两种林型的林冠截留总量、树干径流、穿透雨的模拟值均高于实测值,相对误差范围在3.81%~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修正的Gash模型 白桦林 云杉 冷杉 混交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天竺桂不同郁闭度下的截留效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运剑苇 刘淑婧 +4 位作者 张卫华 靳军英 王大可 常宝 曾凤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2,共8页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天竺桂对紫色土坡地降雨的截留作用,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分析天竺桂不同冠层郁闭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降雨径流与截留的情况.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截留作用有助于雨水下渗,减少径流.一定郁闭度条件下,截留率随降雨量...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天竺桂对紫色土坡地降雨的截留作用,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分析天竺桂不同冠层郁闭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降雨径流与截留的情况.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截留作用有助于雨水下渗,减少径流.一定郁闭度条件下,截留率随降雨量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降雨量较高时降低幅度减小;截留容量与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呈指数正相关和线性正相关;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出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稳定不变的现象,两者关系符合模型:I_(c)=a·exp(-b·P)+c(I_(c)为林冠截流量,P为降雨量,a,b,c为参数);根据试验结果改进的包含郁闭度因子C的模型(I_(c)'=a·exp(-b·PC)+c·C)拟合精度较高,能更好地反映天竺桂冠层截留效应与郁闭度和降雨量之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郁闭度 降雨 径流 截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在天山林区林冠截留过程中的改进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力轩 常顺利 张毓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630-7640,共11页
林冠截留是森林生态水文的重要环节,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其模拟过程还较为粗糙,为了在流域水文模拟中更精细的刻画林冠截留过程从而得到更佳的模拟结果,以SWAT模型为基础,使用半理论林冠截留模型(Gash模型)与SWA... 林冠截留是森林生态水文的重要环节,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其模拟过程还较为粗糙,为了在流域水文模拟中更精细的刻画林冠截留过程从而得到更佳的模拟结果,以SWAT模型为基础,使用半理论林冠截留模型(Gash模型)与SWAT模型进行耦合,以天山林区为研究区对SWAT模型林冠截留模块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对改进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WAT模型和SWAT-Gash模型的R~2分别为0.59—0.83和0.65—0.86,NSE值分别为0.58—0.82和0.63—0.85,两种模型PBIAS为7.2%—17.1%,证明SWAT-Gash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2)相较于出山口径流数据,SWAT模型和SWAT-Gash模型的RMSD值分别为3.49—7.80 m^(3)/s和3.22—4.68 m^(3)/s,SWAT-Gash模型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81,高于SWAT模型的0.91和0.77;3)基于分位数回归(QR)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SWAT模型和SWAT-Gash模型验证期的P因子分别为0.93和0.96,R因子为1.26和1.19,95%不确定性置信区间平均宽度分别为13.50 m^(3)/s和12.86 m^(3)/s;4)SWAT模型与SWAT-Gash模型在验证期的月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6.55 m^(3)/s和8.50 m^(3)/s,表明在该流域内原始SWAT模型会高估林冠截留量。以天山北坡中段林区为例对云杉森林的林冠截留进行精细化模拟,虽然对模型输入数据要求提高,林冠截留数据的收集增加了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但对本研究区基于物理过程的水文模拟精度提升明显,改进后模型与出山口实测径流数据一致性更强,可以为天山林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h模型 林冠截留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云杉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冠对降雨的截留过程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家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本文用雨强和所谓“干度”这两个时间与空间的函数,建立了描写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微分方程组,以及计算截留量的公式。在其中,所有参量都是可测量的。
关键词 林冠 降雨 截留过程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