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时空动态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班擎宇 贾超 +1 位作者 王悦宇博 张恒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频发,研究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及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今后该地区森林防火期划分和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1981—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进行趋势和...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频发,研究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及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今后该地区森林防火期划分和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1981—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使用分位数回归法研究影响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得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整体呈先下降(1981—1999年)再上升(2000—2007年)又下降(2008—2018年)的趋势。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春季森林火灾变化较复杂,波动明显,在1991年发生突变;秋季森林火灾波动较平缓,但在1994年发生突变;2004—2011年期间夏季森林火灾明显增长,火险期向夏季发生偏移和延长;冬季发生火灾较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与火灾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分位点处,正相关性更加显著。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鄂伦春自治旗等地,从空间横向动态变化来看,整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从空间纵向动态变化来看,海拔对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应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及春、夏两季的林火监测和防火宣传,适当调整森林防火期和防火资源时空分配,将有助于减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过火面积 时空分布 林火监测 防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北山林区林木害虫调查研究
2
作者 朱亚灵 许宏刚 +3 位作者 程晓月 欧阳经政 魏淑婷 王森山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66-1072,共7页
随着兰州市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林业害虫的发生日趋严重。采用样线法对兰州城区北山林区的虫害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为兰州市林业虫害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兰州城区北山林区的害虫多样性高,共有5目41科8... 随着兰州市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林业害虫的发生日趋严重。采用样线法对兰州城区北山林区的虫害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为兰州市林业虫害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兰州城区北山林区的害虫多样性高,共有5目41科87种,其中鞘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科数和物种数均占有明显优势,是不同林区昆虫群落的优势种。食叶害虫种类最多,占比为32%;蛀干害虫种类次之,占比为27%,枝梢害虫、球果害虫种类较多,占比分别为19%、16%,地下害虫种类最少,占比为6%。城区北山3个林区害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以九州台林区最高,为4.87和0.84。仁寿山林区与九州台林区的害虫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456,仁寿山与白塔山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城区 北山林区 害虫 种类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4 位作者 常禹 徐崇刚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47-3357,共11页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利用TM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采伐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以GIS为技术手段,剖析研究区1989~2000年景观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这3种类型面积总比例达90%以上,其...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利用TM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采伐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以GIS为技术手段,剖析研究区1989~2000年景观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这3种类型面积总比例达90%以上,其他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小于10%,主要有荒草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沼泽、居民点和道路.10a间景观由原有的大面积连续的针叶林为基质、小面积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斑块散布其中的格局,转变成大面积针阔混交林为基质的格局.研究区1989年是成过熟林、高公顷蓄积量、高郁闭度占优势的景观,2000年中幼龄林、低公顷蓄积量和低郁闭度森林面积增大,并趋于连续,形成低质量的相对均质化的景观.最后,结合历史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火烧、人工更新、土地利用和人为采伐活动这几种主要驱动力的特征,论证了采伐活动在该地区景观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大兴安岭 驱动力 采伐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地温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常晓丽 金会军 +5 位作者 于少鹏 孙海滨 何瑞霞 罗栋梁 孙广友 吕兰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138-5147,共10页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叶松林、真藓-落叶松林、塔头-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镇原冻土观测场塔头湿地5种典型林型,分析不同林型对冻土的温度和冻融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林型的不同组分,由于反射率、覆盖度和根系吸水能力的差别,使得各种林型下的地面温度也不相同。在夏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真藓-落叶松林、杜香-真藓-落叶松林、伊图里河塔头湿地、柴桦落叶松林和塔头落叶松林。由于塔头落叶松林存在乔木层和灌木层,与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相比,8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差值低10℃以上。柴桦落叶松林两个钻孔的对比实验表明,铲除地表植被会使活动层0.8 m以上部分的地温升高,并且主要发生在8、9、10月份。对冻土而言,林区植被暖季降温的贡献大于冷季增温的贡献。另外,塔头-落叶松林根系吸水能力最强,这种林型下的土壤开始融化和冻结的日期最晚,冻结初期地面降温速率为0.1℃/d,而0.2 m以下降温速率几乎为零。同样柴桦落叶松林的塔头根系吸水能力使得其0.5 m和0.8 m的降温速率低于除塔头落叶松林外的其他林型,但是地面上植物的凋零和枯萎会加快地面的冻结速率。真藓-落叶松林的乔灌木层发育不好,地面降温速率大于杜香-真藓-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由于没有乔灌木层的庇护,地面以下的降温速率高于其他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不同林型 多年冻土温度 冻结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珊珊 于静洁 +1 位作者 胡堃 金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51-1757,共7页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程中油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分别为8.67,0.11,1.07mm;透过率,树干径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2.18%(57.74%-87.55%),1.07%(0.22%-2.07%),16.75%(11.01%-42.07%)。油松林冠层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5,R2=0.907,R2=0.855),根据回归方程,当林外降雨量大于0.3mm时,可发生穿透降雨,当林外降雨量大于3.51mm时,可发生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呈双曲线衰减趋势,回归方程为y=12.091+55.537/(x+0.426)(N=32,R2=0.685)。典型次降雨再分配过程表明,林冠不仅在量上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还在时程上进行了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油松林 降水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林风倒区林隙和掘根微立地微气候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金铃 段文标 +5 位作者 陈立新 王婷 景鑫 魏全帅 杜珊 赵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置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隙之间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之间小气候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林隙总辐射、PAR以及空气温度依照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降低;同一林隙内,丘顶的总辐射、PAR和空气温度大于坑底,丘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坑底;月均气温和月均PAR均为7月>8月>9月,绝大多数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递减,仅9月份小林隙的气温大于中林隙。同一林隙的平均气温日较差均为7月>9月>8月,相同微立地(林隙中心、丘顶、坑底)气温日较差均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相同月份丘顶的气温日较差均大于坑底。各林隙空气相对湿度均为8月>9月>7月,并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依次递增。7月份大林隙的总辐射、PAR与8、9月份相比均差异显著。9月不同大小林隙之间的总辐射、PAR差异均不显著。7—9月,大林隙和小林隙中心的空气湿度均差异显著。同一林隙相同月份丘顶和坑底的PAR、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均显著,空气温度差异不显著;无论是在林隙内还是林隙内的丘顶和坑底,同一林隙不同月份的温度差异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云冷杉林 风倒区 微立地 丘顶 坑底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北山区板栗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薛智德 刘世海 余新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0,共4页
对北京北部山区板栗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2年生板栗林的生物量为38638kg/hm2,生物量在干、枝、叶、花、果、果苞及根中的分配比例为52.18∶21.82∶3.70∶2.26∶2.65∶2.07∶15.33。板栗林5种主要养分元素N、P、K、C... 对北京北部山区板栗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2年生板栗林的生物量为38638kg/hm2,生物量在干、枝、叶、花、果、果苞及根中的分配比例为52.18∶21.82∶3.70∶2.26∶2.65∶2.07∶15.33。板栗林5种主要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贮存量为315.38kg/hm2,不同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枝>根>叶>花>果苞>果。土壤层中5种养分元素贮存总量为206427.59kg/hm2,有效养分元素贮存量为16188.29kg/hm2,板栗林5种养分元素贮存量占土壤层5种养分元素贮存总量的0.15%,占有效养分贮存量的1.95%。板栗林对N的富集能力最强,各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为N>P>K>Ca>Mg。板栗林生态系统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养分元素总量7.17kg,其中对Ca元素的需求量最大,P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北山区 板栗林 养分元素 元素积累 元素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淑花 张雪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72,共3页
对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3个生态功能类群。不论是个体数量还是生物量,均以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最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 对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3个生态功能类群。不论是个体数量还是生物量,均以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最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所占比例很小。除恢复1 a的迹地中捕食性动物数量比例较大,其它样地均表现出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较大,且环境条件越优越其比例越高。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与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功能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间不都相关,生物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大型土壤动物 功能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径流对防护林结构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朱丽 秦富仓 姚云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根据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1995,2000和2005年共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景观分析软件,得到防护林的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红门川流域1990—2006年逐日径流量的资料,研究了... 根据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1995,2000和2005年共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景观分析软件,得到防护林的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红门川流域1990—2006年逐日径流量的资料,研究了防护林空间格局变化与径流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红门川流域防护林总面积和各森林类型面积方面均没有明显变化,防护林主要以乔木林为主,占防护林总面积的80%以上。在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的基础上,红门川流域的径流量由1990年的3.00×107m3减少到2005年后的1.00×107m3以下,主要是防护林发挥了削洪减洪的功能。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准确得到防护林结构变化对径流产生重要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防护林结构 北京市 华北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北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世海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5,共6页
对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 (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 )为 2 1 81 5~ 2 92 85kg hm2 .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在叶、枝和干中... 对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 (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 )为 2 1 81 5~ 2 92 85kg hm2 .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在叶、枝和干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 ,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除Ca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外 ,其余的养分元素的含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降低 .刺槐林生态系统 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 4 0 7 35~ 5 91 82kg hm2 ,其中乔木层中的养分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 83 4 2 %~ 89 83% .若以各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生物层中的贮存量来计 ,则Ca的贮存量最大 ,P的最小 ,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为Ca >N >K >Mg >P .刺槐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 ,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为N >P >Ca >K >Mg ,刺槐林每积累 1t干物质需N、P、K、Ca和Mg等养分元素共计约 1 4k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北山区 刺槐林 养分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伐背景下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铁英 白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9,68,共4页
基于2014年"停伐"的政策背景,分析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面临的困境:林区林业企业出路难寻、产业结构失衡、部分林区居民生计陷入困顿、资金压力加大、人才培养难度增加、基础设施水平难以适应转型等... 基于2014年"停伐"的政策背景,分析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面临的困境:林区林业企业出路难寻、产业结构失衡、部分林区居民生计陷入困顿、资金压力加大、人才培养难度增加、基础设施水平难以适应转型等。同时结合该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从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整合木材加工企业、建立扶持政策体系、着力改善民生以及吸引人才等层面重点阐述了推进该区破解困境及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 停伐 路径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生态系统尺度森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薇 吕锡芝 余新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4,F0003,共5页
应用北京和河北北部五县的"十五"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利用健康距离模型,并基于ArcGIS9.2对华北土石山区210 792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林小班占较优等级的比例较人工林小班大;森林经营小班处于... 应用北京和河北北部五县的"十五"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利用健康距离模型,并基于ArcGIS9.2对华北土石山区210 792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林小班占较优等级的比例较人工林小班大;森林经营小班处于亚健康的最多,达95 757个,面积比例占48.85%,属于优质和疾病的小班较少,面积比例分别占11.08%和4.76%,不健康的占15.68%。说明华北土石山区急需进行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以提高森林健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森林健康 健康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抚育对冀北山地不同起源白桦林土壤水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会艳 平丽丽 +4 位作者 冯楷斌 邓丽娟 刘海翔 陈继东 屈柏林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探索科学有效的营林抚育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冀北山地不同起源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度抚育对林下土壤水文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白桦天然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74%、3.17%... 为探索科学有效的营林抚育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冀北山地不同起源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度抚育对林下土壤水文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白桦天然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74%、3.17%、2.54%,且白桦天然林高于白桦人工林;白桦人工林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3.92%和2.54%,且白桦人工林高于白桦天然林;综合看来,中度抚育对白桦天然林的土壤性质影响要高于白桦人工林;中度抚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水文效应,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调控和森林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中度抚育 白桦林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家兴 蒋丽娅 +4 位作者 高峻 贾长荣 李剑侠 桑玉强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负离子、PM2.5、PM10和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生长季与非生长季栓皮栎和侧柏的NAI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比较了影响NAI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重要性得分。[结果]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则不明显。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但峰值大小差异较大;观测期栓皮栎人工林平均NAI浓度(740.32 ion·cm^(−3))>侧柏(703.74 ion·cm^(−3))(p<0.01),其中,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日均NAI浓度(858.94 ion·cm^(−3))>侧柏(724.33 ion·cm^(−3))(p<0.01);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日均NAI浓度(683.16ion·cm^(−3))>栓皮栎(621.70 ion·cm^(−3))(p<0.01);生长季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气象因子均高于非生长季,而颗粒物(PM2.5、PM10)表现为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且同时期PM10浓度>PM2.5浓度,风速(WS)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差异不明显;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生长季影响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VPD、PAR和WS,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20.22、15.08、14.71和25.08、16.76、16.49;非生长季影响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M2.5、WS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3.36、17.58和14.28,影响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S、PM2.5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17.51、15.89和14.62。[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生长季栓皮栎与侧柏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栓皮栎NAI浓度变化不明显,而侧柏呈单峰曲线。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差异显著,其中,生长季人工林的NAI浓度栓皮栎>侧柏,非生长季人工林的NAI浓度侧柏>栓皮栎,观测期内栓皮栎NAI浓度高于侧柏NAI浓度。影响该地区典型人工林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主要的环境因子是VPD和PAR,而非生长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颗粒物和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典型人工林 空气负离子 随机森林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流域森林植被与地形因素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雅玲 秦富仓 胡静波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以北京密云县境内的红门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经ArcV iew G IS软件处理生成数字地形模型,并将之与1994年和1997年的流域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合分析,以研究该流域森林植被分布的变化特征与地形因素之间... 以北京密云县境内的红门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经ArcV iew G IS软件处理生成数字地形模型,并将之与1994年和1997年的流域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合分析,以研究该流域森林植被分布的变化特征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年比1994年林地总面积有所增长,林地分布受人为影响较小;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坡度较小、光热条件好的阳坡和半阳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在海拔和坡向上的分异不明显;针叶林和混交林对坡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坡度40°以上分布的多为这2种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地形 森林植被 ARC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迁 被引量:18
16
作者 汪有奎 杨全生 +3 位作者 郭生祥 李进军 王零 袁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6-979,共14页
祁连山森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主体,了解祁连山森林资源变化,对于制定森林保护政策法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祁连山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3年,应用"3S"技术和搜集以往调查研究资料,对比分析了祁连山北坡森林... 祁连山森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主体,了解祁连山森林资源变化,对于制定森林保护政策法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祁连山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3年,应用"3S"技术和搜集以往调查研究资料,对比分析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分布范围及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地质时期,随着祁连山快速隆升,气候变得寒冷干旱,森林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早全新世以后,祁连山区森林退缩至酒泉以东山区。历史时期,祁连山北坡森林遭到4次较大规模人为破环,森林面积日渐建少。新中国建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祁连山北坡林区经过3次较大的毁林开荒行动,森林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甘肃省加大了祁连山森林保护,祁连山北坡森林得到逐步恢复与扩展。目前,人为活动对祁连山北坡森林的干扰影响仍然严重,森林质量呈退化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森林保护与恢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分布 面积 变化 祁连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及对策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振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3,共3页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建国后国家一次性用于国有林区森林防火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介绍了该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主要建设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 森林防火 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主伐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铁铮 郭立君 《森林工程》 1996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植被结构特征,建群树种的更新特点的分析和对正在施行的各主伐方式效果的评价,认为带状间隔皆伐和二次渐伐适于本林区森林结构及更新特点,而择伐不适用,应加以限制。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林区 林分结构 森林更新 主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