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thermal diffusion of water vapor in unsaturated soils based on Fick’s second law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Fei-fei MAO Xue-song +3 位作者 ZHANG Jian-xun WU Qian LI Ying-ying XU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17-2031,共15页
In arid regions, water vapor diffusion predominates the total water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mecha... In arid regions, water vapor diffusion predominates the total water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of water vapor in unsaturated soil, a water vapor migration test device was developed to conduct the water vapor migration indoor test. The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diffusion in unsaturated soil conformed to Fick’s second law.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water vapor diffusion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unsaturated soi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ck’s law.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type and temperature that affect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 calculat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obtained by the indoor experiment. The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and temperature. When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s constant, the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atrix suction ratio in dry and wet soil section. The effect of soil type on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complex, as both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particle sizes affected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unsaturated soil mathematical model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type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变量筛选的多光谱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研究
2
作者 杨文举 李奋华 +2 位作者 康德奎 段威成 赵文举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4,共10页
土壤含水率是农田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表征,为提高近地遥感土壤含水率反演效率和精度,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覆膜耕地、苜蓿和小麦3种地物特征的光谱反射率,通过覆膜干扰消除技术和红边波段特征重构方法优化光谱信息质量。采... 土壤含水率是农田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表征,为提高近地遥感土壤含水率反演效率和精度,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覆膜耕地、苜蓿和小麦3种地物特征的光谱反射率,通过覆膜干扰消除技术和红边波段特征重构方法优化光谱信息质量。采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 relational analysis,GRA)与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5类光谱反射率特征及18个光谱指数进行敏感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RF)算法的多场景土壤水分反演框架,通过模型对比验证揭示不同地物覆盖条件下的最优反演机制。结果表明,剔除覆膜背景对模型反演结果有所提升,VIP和GRA筛选后的模型精度明显优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反演结果波动较小,且敏感变量组反演结果优于全变量组反演结果;在3块样地中,覆膜耕地的BPNN算法相较于SVR和RF算法,展现出更优的非线性解析能力及模型结构稳定性,验证集决定系数R_(v)^(2)达到0.8以上,其结果能较真实反馈土壤含水率,SVR算法则更适用苜蓿、小麦此类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反演;3种样地基于GRA筛选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精度最高,覆膜耕地GRA-BPNN验证集R_(v)^(2)为0.801、RMSE_(v)为1.25%、MAE_(v)为0.933%,苜蓿样地GRA-SVR验证集R_(v)^(2)达0.799、RMSE_(v)为1.389%、MAE_(v)为1.181%,小麦覆盖地反演结果验证集R_(v)^(2)为0.837、RMSE_(v)为0.711%、MAE_(v)为0.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 土壤含水率 光谱指数 变量筛选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EPIC耦合模型的区域苹果单产模拟及土壤碳动态评估
3
作者 黄元嘉 霍艾迪 +2 位作者 曹馨升 安佳璐 刘琪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8-106,共9页
为提高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单产模拟精度,明确土壤水分供需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该研究构建了水文—作物生长耦合模型SWAT-EPIC(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基于参数敏感性优化的扩... 为提高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单产模拟精度,明确土壤水分供需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该研究构建了水文—作物生长耦合模型SWAT-EPIC(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基于参数敏感性优化的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算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在陕北黄土高原建立包含土壤碳动态评估的苹果单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在旱作苹果单产的模拟精度误差减少了38.98%,模拟RMSE=2.56%,RRMSE≈9.8%,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降水对果园浅层土壤水分补给具有直接作用,而深层水分持续消耗加剧干旱胁迫,成为限制苹果单产提升的关键因素。此外,农地改种果园后0~10m土壤有机碳储量提升了14.85%。本研究表明,通过整合水文过程与作物生长机制,SWAT-EPIC耦合模型能够更全面反演区域水分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干旱区果园水分管理与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土壤碳 耦合模型 苹果 全局优化算法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的东北地区春小麦水分平衡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铁楠 许为政 +6 位作者 魏湜 顾万荣 贺丹 芦玉双 钱诚 陈琦 李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1,共7页
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参数校正,并对输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选取出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参数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模型运行数据库,对东北春麦区具有代表性的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和牙克石地区2012年、2013年春小麦生育... 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参数校正,并对输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选取出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参数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模型运行数据库,对东北春麦区具有代表性的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和牙克石地区2012年、2013年春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情况进行了模拟及精度分析,最终评价WOFOST模型在东北地区春小麦生长过程中水分平衡模拟的适应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WOFOST模型对2012年、2013年各地春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绝对平均误差为2.43%~8.75%,均方根误差RMSE为6.75%~13.75%,模拟性能指数EF为-0.844~0.245,残差聚集指数CRM为-0.272~0.084,一致性系数IoA为0.457~0.789,在可信区间内。从整体看,该模型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模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利用校正后的模型对2012年、2013年各地春小麦作物蒸腾、土壤蒸发与作物需水量进行了模拟,实现了利用较少参数达到作物蒸腾与土壤蒸发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东北地区 春小麦 参数调试 土壤含水量 模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SVR算法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高宁 张安琪 +3 位作者 梅鹤波 杨兴华 刘淮玉 孟志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7-234,共8页
为探究一种高检测精度且适用于低测量频率电容式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检测模型,以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160份含水率为6.39%~31.43%的土壤样本,使用数字电桥采集土壤样本在测量频率为1~100 kHz的电容数据,建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多元线性回归(... 为探究一种高检测精度且适用于低测量频率电容式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检测模型,以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160份含水率为6.39%~31.43%的土壤样本,使用数字电桥采集土壤样本在测量频率为1~100 kHz的电容数据,建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多元线性回归(MLR)、岭回归(RR)、支持向量回归(SVR)、决策树回归(CART)和BP神经网络(BPNN)算法模型,对比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基于SVR算法构建的土壤含水率检测模型预测性能较佳。通过引入麻雀搜索(SSA)、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鲸鱼优化算法(WOA)算法分别对SVR算法模型优化后的性能分析,采用PSO—SVR算法建立的检测模型性能最佳,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百分比偏差RPD分别为0.947、0.012和4.363。利用该模型对35份含水率在8.07%~26.43%的土壤样本进行预测,含水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回归系数R 2为0.953,RMSE为0.009,绝对误差范围为-1.92%~1.68%。由此证明,基于PSO—SVR算法构建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预测模型 电容 测量频率 PSO—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天气条件叶片边界层湿度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郝英惠 韩玮 +4 位作者 罗招磊 沈跃 申明骏 刘昕雨 王建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28-4841,共14页
叶片边界层湿度与环境湿度存在很大差异,预测叶片边界层湿度对预防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以葡萄(“北冰红”、“巨峰”)、草莓(“红颜”、“宁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天气及土壤水分处理下叶片边界层湿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叶片生理... 叶片边界层湿度与环境湿度存在很大差异,预测叶片边界层湿度对预防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以葡萄(“北冰红”、“巨峰”)、草莓(“红颜”、“宁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天气及土壤水分处理下叶片边界层湿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叶片生理指标与叶片边界层湿度的相关关系,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叶片边界层湿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边界层湿度均在距离叶片上下表面1 mm、5 mm处显著高于环境湿度,叶片15 mm处与环境湿度无显著性差异,叶片上下表面1 mm的叶片边界层湿度最高,叶片边界层湿度与环境湿度的差异表现为晴天>阴天;(2)晴天及阴天条件下,叶片下表面的叶片边界层湿度均高于上表面,叶片上下表面1 mm、5 mm的叶片边界层湿度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升高;(3)叶片边界层湿度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片水势、气孔长度(SL)、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环境湿度和叶片上下表面的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4)基于支持向量机(SVR)构建的叶片边界层湿度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38,达到了0.9以上,模型精度较高。叶片边界层湿度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准确的预测叶片边界层湿度,对开展病害生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研究作物栽培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边界层湿度 环境湿度 土壤含水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与Sentinel-1遥感图像融合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俊英 项茹 +3 位作者 贺玉洁 吴雨箫 殷皓原 张智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针对当前运用单一光学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云的影响,单一SAR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影响的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为研究区域,以4个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施密特正交变... 针对当前运用单一光学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云的影响,单一SAR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影响的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为研究区域,以4个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施密特正交变换(GS)融合Landsat8和Sentinel-1图像以减少云、植被、土壤粗糙度的影响,并对融合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用融合图像的灰度构建1134种遥感指数,基于相关系数分析、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3种变量筛选方法与BP神经网络(BP)、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4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耦合模型反演沙壕渠土壤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经PCA、GS融合后的融合图像可同时保持Sentinel-1和Landsat8图像的优势,并成功定量反演土壤含水率。基于融合图像构建的三维指数普遍比二维指数对土壤含水率更敏感。在表层土壤含水率反演中,基于GS融合的VIP-ELM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0.66,均方根误差(RMSE)为1.35%)。将GS融合的VIP-ELM模型应用于其他土壤深度含水率的反演后发现,20~40 cm反演精度最高(R2=0.79,RMSE为0.94%),其次是0~10 cm、40~60 cm、10~20 cm。该研究可为多源卫星图像融合反演土壤含水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卫星图像融合 机器学习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层土壤湿度实时同化及在实时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巧玲 刘兴文 +1 位作者 李致家 黎洪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准确获取流域土壤湿度(MS)的初始值及过程状态,对提高实时洪水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从新安江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出发,基于站点墒情数据和CLDAS土壤湿度数据构建点面转换模型(WKNN),将点面转换后的实时面尺度MS作为观测数据... 准确获取流域土壤湿度(MS)的初始值及过程状态,对提高实时洪水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从新安江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出发,基于站点墒情数据和CLDAS土壤湿度数据构建点面转换模型(WKNN),将点面转换后的实时面尺度MS作为观测数据,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法同化新安江模型预报的MS过程,在五强溪区间流域进行实时洪水预报应用。结果表明:WKNN作为点面转换工具,能够捕捉到不同土层MS的点面关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较不同化模式,多层MS同化后的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下降了12.67%,平均确定性系数提高了41.82%;MS的实时同化可以显著降低汛初期洪水的预报误差,提高洪水预报精度,且多层同化较单一层同化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多源数据 概念性水文模型 多层同化 实时洪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储水量精细化模拟的干旱指数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何海 白博宇 +4 位作者 刘杨合 李曈 徐健 李源 吴志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8,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客观反映河道槽蓄量、水库蓄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联合亏缺的干旱指数,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500 m×500 m分辨率的VIC-FLASH模型,通过精细化模拟流域河道、水库和土壤中存储水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标准化流域储水指数(SWS... 为构建一种客观反映河道槽蓄量、水库蓄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联合亏缺的干旱指数,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500 m×500 m分辨率的VIC-FLASH模型,通过精细化模拟流域河道、水库和土壤中存储水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标准化流域储水指数(SWSI),并应用SWSI对1980—2019年秦淮河流域历史干旱事件和干旱特征进行分析,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应用优势。结果表明:高分辨率VIC-FLASH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域储水量时空分布,流量过程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6%,流域内6座水库实测与模拟蓄水量相关系数为0.53~0.86;SWSI可以准确识别干旱事件和反映区域干旱严重程度,干旱烈度与实际受旱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88;1980—2019年逐日SWSI与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土壤含水量距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8;SWSI不仅可以定量反映流域储水量的亏缺状态,而且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旱情时空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河道槽蓄量 水库蓄水量 土壤含水量 VIC-FLASH模型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Transformer和LSTM的蓝莓根区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亿 曹姗姗 +3 位作者 孙伟 胡博 古丽米拉·克孜尔别克 孔繁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8-84,共7页
针对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存在难以解决非线性复杂特征、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构建融合Transformer和LSTM的土壤含水量深度学习预测模型(Transformer-LSTM)。采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丁家寨村蓝莓(Vaccinium spp.)生产区冷棚与露天2个... 针对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存在难以解决非线性复杂特征、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构建融合Transformer和LSTM的土壤含水量深度学习预测模型(Transformer-LSTM)。采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丁家寨村蓝莓(Vaccinium spp.)生产区冷棚与露天2个站点的蓝莓根区土壤和气象数据作为建模数据,根据皮尔逊相关性和偏自相关性分析选择模型的数据输入特征与输入长度,与单一的Transformer模型和LS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Transformer-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均优于单一的Transformer模型和LSTM模型,Transformer-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45 9、0.572 0、0.012 1、0.960 6。Transformer-LSTM模型可以更全面地提取蓝莓种植环境因子输入序列中的特征信息,有效提升土壤含水量因子预测精度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Vaccinium spp.) 根区土壤 含水量 TRANSFORMER LSTM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夏玉米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协同反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家豪 杨欢 +1 位作者 王富强 孙培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3,共8页
土壤水分是陆-气界面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键参数,及时、准确地获取土壤水分信息,对于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作物估产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Sentinel-1 SAR遥感数据与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光学植被指数与实测植... 土壤水分是陆-气界面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键参数,及时、准确地获取土壤水分信息,对于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作物估产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Sentinel-1 SAR遥感数据与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光学植被指数与实测植被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优选融合植被指数(Fusion Vegetation Index,FVI)建立植被含水量估测模型,将其与植被微波散射模型—水云模型(Water Cloud Model,WCM)相结合,校正了植被层对SAR后向散射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地表微波散射模型—Oh模型构建后向散射系数模拟数据库,基于查找表(Look Up Table,LUT)算法实现了VV和VH两种极化方式下夏玉米覆盖地表的土壤水分反演。结果表明:对于夏玉米等浓密植被覆盖地表,FVI能够更好地反映植被含水量特征,从而准确校正植被层的后向散射贡献量,基于FVI构建的植被含水量反演模型R2为0.693,RMSE为0.303 kg/m2;植被校正后,VV和VH极化方式下土壤水分与SAR总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提高了21.6%和27.9%;相比于VH极化方式,VV极化方式更适用于土壤水分的反演,夏玉米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R2为0.672,RMSE为0.048 m3/m3。研究成果可为浓密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的遥感观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被含水量 夏玉米 WCM模型 协同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TDR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杏子 洪明 +3 位作者 高瑞 景彦强 肖键 李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4,共8页
为明析施肥对时域反射法(TDR)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宜的标定方法,以提高其测量精度。以TDR土壤水分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含水率、施肥量3个因素,选取新疆棉花主产区喀什的壤质砂土、克拉玛依的... 为明析施肥对时域反射法(TDR)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宜的标定方法,以提高其测量精度。以TDR土壤水分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含水率、施肥量3个因素,选取新疆棉花主产区喀什的壤质砂土、克拉玛依的粉质壤土、昌吉的粉砂质黏壤土,设5个土壤含水率水平,5个施肥水平,共计75个处理;以烘干法为基准,建立了TDR土壤水分传感器标定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TDR传感器误差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整体呈增大的趋势。同一含水率时,壤质砂土条件下的TDR传感器误差随施肥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粉质壤土条件下的TDR传感器误差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急剧增大的趋势;粉砂质黏壤土条件下的TDR传感器误差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建立了TDR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值与施肥量、含水率之间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标定,壤质砂土、粉质壤土、粉砂质黏壤土试验条件下标定后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8%、1.46%、0.01%,表明考虑施肥量及含水率的变化对TDR传感器检测精度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TDR土壤水分传感器 测量误差 标定模型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冬小麦植株含水率估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成 韩娜娜 +1 位作者 周青云 李松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为确定适用于冬小麦植株水分诊断的最佳高光谱指数及其在植株水分处于适宜状态时的阈值,设置4个水分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0、60、120和180 mm),获取了小麦关键生育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植株含水率、土壤含... 为确定适用于冬小麦植株水分诊断的最佳高光谱指数及其在植株水分处于适宜状态时的阈值,设置4个水分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0、60、120和180 mm),获取了小麦关键生育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植株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和产量等数据。依据高光谱指数与冬小麦植株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对高光谱指数进行筛选,以筛选的高光谱指数为输入变量,分别构建一元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随机森林回归和支持向量回归的冬小麦植株含水率估测模型。考虑到土壤含水率对冬小麦植株含水率的影响,进一步量化了当日植株含水率与不同时间土壤含水率的关系,通过产量比较法分别确定了冬小麦植株水分、土壤水分的阈值。结果表明:(1)在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一元回归模型的精度(r^(2)=0.673,RMSE=3.144%,RE=5.489%)较好,能确定高光谱指数阈值,可以较精准、快捷地实现冬小麦水分诊断。机器学习算法中随机森林回归的模型精度(r^(2)=0.904,RMSE=1.701%,RE=3.606%)最高,但模型参数较多,无法给出高光谱指数阈值。(2)当日植株含水率与其前一天0~50 cm土层的含水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2)为0.708,RMSE为2.436%,RE为7.755%)。(3)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估测冬小麦植株水分最佳高光谱指数分别为MCARI/0SAVI、PRI3和VEG,其相应的阈值分别为0.765 1~1.130 1、0.155 2~0.225 7、1.633 9~1.668 5。因此,可根据植株含水率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确定冬小麦在关键生育期内所处水分状态,从而采取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植株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 高光谱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力参数对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影响
14
作者 王素霞 赵文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8,共14页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可以对多种时空尺度的天气气候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模式中,土壤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可以对多种时空尺度的天气气候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模式中,土壤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银河全球大气谱模式YHGSM(Yin He Global Spectral Model)的陆面模块,引入了VG(van Genuchten)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并探讨了模型水力参数的两种不同取值方案对土壤湿度离线模拟以及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力参数所需要的土壤类型数据来源于全球土壤数据集GSDE(Global Soil Dataset for Earth System Models)。离线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冻土和有机土壤的模拟偏差较大外,YHGSM的陆面模块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的模拟能力较好,模拟精度与ERA5土壤湿度再分析产品的精度近似;土壤水力参数的不同取值方案对土壤湿度模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和局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粗质地和中等质地土壤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更强。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结果来看,土壤水力参数通过改变土壤湿度模拟,不仅对近地层温、湿度的短期预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预报系统积分6天后的大尺度环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而言,优化土壤水力参数,提高土壤湿度模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数值预报系统而言,正确模拟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能要比土壤湿度模拟值大小的准确与否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参数 全球土壤数据集 土壤湿度 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模型预测土壤墒情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绍辉 王一鸣 +1 位作者 郭正琴 董亚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是土壤墒情(旱情)监测及预测预报的重要内容。采用AR IM A模型进行土壤水分时间序列的拟合与趋势预测。在建立模型后,用实测数据与模型的预测数据相比较说明AR IM A时间序列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与预测土壤墒情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土壤墒情 时间序列 ARIMA 模型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 被引量:63
16
作者 姚艳敏 魏娜 +5 位作者 唐鹏钦 李志斌 余强毅 许新国 陈佑启 何英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100,共6页
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含水率光谱规律及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分析,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该文以吉林省黑土土类中的黑土亚类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FR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样... 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含水率光谱规律及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分析,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该文以吉林省黑土土类中的黑土亚类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FR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反射率测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倒数、一阶微分以及反射率倒数的一阶微分、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变换,运用统计分析中的相关系数计算进行了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分析,并提取了土壤光谱特征波段;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指数模式分析法,进行了高光谱土壤含水率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田间持水率状况下,黑土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反射率一阶微分和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变换的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400~410、1400~1850和2050~2200nm范围内,其中2156nm处与土壤水分相关系数最高,达0.89;在波长1328、1439、1742和2156nm处,采用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所建立的黑土土壤含水率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最好,决定系数为0.931。黑土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的建立为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模型 高光谱 光谱反射特性 光谱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的研究进程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忠 蒲胜海 +1 位作者 何春燕 何新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20-723,共4页
适时精准的土壤墒情预报技术,对于农业节水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为此,在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的研究进程及其特点,比较分析了国内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 适时精准的土壤墒情预报技术,对于农业节水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为此,在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的研究进程及其特点,比较分析了国内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与国外的差距,由此初步认为,今后国内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侧重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的非均匀性、随机性和区域性的研究,注重其信息网络化、综合化和实用化的全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墒情 预报模型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田间墒情预报的经验模型 被引量:53
18
作者 尚松浩 雷志栋 杨诗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3,共3页
基于土壤水分变化率与贮水量成正比这一假定 ,得出了土壤水分的指数消退关系。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墒情预报的经验递推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模型预报效果较好。该模型的特点是模型简单且参数较少 ;其主要局限... 基于土壤水分变化率与贮水量成正比这一假定 ,得出了土壤水分的指数消退关系。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墒情预报的经验递推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模型预报效果较好。该模型的特点是模型简单且参数较少 ;其主要局限性是模型中土壤水分消退系数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消退 墒情预报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O-PLS回归模型的盐渍化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20
19
作者 彭翔 胡丹 +2 位作者 曾文治 伍靖伟 黄介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7-173,共7页
表层土壤含水率对于指导农业灌溉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受到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共同影响,但对于盐渍化地区的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却很少涉及。该文通过对11组不同含盐量土壤室内蒸发过程连续监测,获取相关反射率光谱和水分、... 表层土壤含水率对于指导农业灌溉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受到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共同影响,但对于盐渍化地区的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却很少涉及。该文通过对11组不同含盐量土壤室内蒸发过程连续监测,获取相关反射率光谱和水分、盐分的变化数据,利用外部参数正交化方法(external parameter orthogonalisation,EPO)预处理土壤光谱,滤除盐分(质量比0.1%~5.0%)的影响,建立经过EPO预处理后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fter EPO pre-processing,EPO-PLS)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model,PLS)模型相比,验证样本的决定系数R2和对分析误差RPD(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分别从0.722、1.976上升到0.898、3.145;均方根误差RMSE从5.087 g/(100 g)减少到3.237 g/(100 g)。通过EPO算法预处理后的模型性能提升显著,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消除土壤盐分的影响,很好地实现盐渍化地区的水分含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含水率 土壤光谱 土壤盐分 外部参数正交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性土壤墒情模型在霍泉灌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洪庚 夏自强 +1 位作者 陈海芳 李国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16,共5页
由概念性水文模型出发,并经改造得到了本文的概念性土壤墒情模型。该模型在山西省洪洞县霍泉灌区动态配水系统中做了初步应用,发现由该模型计算所得的土壤含水量与实测值比较符合,且在应用时具有所需信息量少、实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 由概念性水文模型出发,并经改造得到了本文的概念性土壤墒情模型。该模型在山西省洪洞县霍泉灌区动态配水系统中做了初步应用,发现由该模型计算所得的土壤含水量与实测值比较符合,且在应用时具有所需信息量少、实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墒情预报 腾发量 霍泉灌区 墒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