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行流交叉口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浪 王健 +1 位作者 杨璐 安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7-1658,共12页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交叉口设置方案选择、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的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在各种流量场景下,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方案相较于常规交叉口分别能够提升约20%、20%、50%的通行能力,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与常规交叉口接近,说明平行流交叉口不宜采用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四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最大值能达到70.51%.对称双向和三向设置方案的通行能力提升相差不大,但三向设置在不对称流量场景中的表现优于对称双向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控制方法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平行流交叉口 移位左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法可控合成BiPO_4纳米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艳艳 刘艳芳 +3 位作者 吕艳辉 王华 凌强 朱永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584,共9页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pH值和反应物浓度对BiPO4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的影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pH值和反应物浓度对BiPO4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的影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的形貌尺寸影响较大,反应物比例和pH值对产物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均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BiPO4光催化剂的活性.调控各种因素后可合成出具有单斜相独居石/六方相混晶结构的高紫外光活性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 可控合成 BiPO4 混晶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球的H_∞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群明 杨锋力 +1 位作者 陆新江 段吉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3-688,共6页
设计了一种磁悬浮球实验系统,建立了磁悬浮球的控制模型。基于H∞混合灵敏度控制理论,研究了加权阵的选取规律和方法,设计了磁悬浮球的H∞鲁棒控制器。开发了功率驱动系统和光电位置检测系统,并用DSP系统实现了H∞控制算法。仿真分析和... 设计了一种磁悬浮球实验系统,建立了磁悬浮球的控制模型。基于H∞混合灵敏度控制理论,研究了加权阵的选取规律和方法,设计了磁悬浮球的H∞鲁棒控制器。开发了功率驱动系统和光电位置检测系统,并用DSP系统实现了H∞控制算法。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磁悬浮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解决了磁悬浮系统中的建模精度低,外界干扰难以避免等棘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鲁棒控制 H∞混合灵敏度 DSP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拉膜结构力密度法混合找形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勇 魏德敏 高振宇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9-632,共4页
论述了张拉膜结构力密度法混合找形的基本理论;所谓力密度法混合找形,即部分单元力密度控制,部分单元弹性控制;力密度控制采用线性求解,弹性控制采用非线性求解,通过迭代计算混合找形求出各结点的坐标值。据此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对... 论述了张拉膜结构力密度法混合找形的基本理论;所谓力密度法混合找形,即部分单元力密度控制,部分单元弹性控制;力密度控制采用线性求解,弹性控制采用非线性求解,通过迭代计算混合找形求出各结点的坐标值。据此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对工程实例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计算结果与德国著名软件easy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结构 力密度法 混合找形 弹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伐林区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动态 被引量:41
5
作者 亢新刚 胡文力 +2 位作者 董景林 王德胜 李冬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为使过伐林保持好的林分结构 ,并使森林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 ,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 ,该文作者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林场始于 1 987年的检查法经营下连续 1 4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利用Weibull... 为使过伐林保持好的林分结构 ,并使森林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 ,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 ,该文作者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林场始于 1 987年的检查法经营下连续 1 4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利用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拟合该类型林分的直径结构 ,并计算了该森林类型的q值 ,分析了连续1 4年来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的蓄积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①Weibull分布与负指数分布均能较好描述过伐林区针阔混交林的直径结构 ;②该森林类型直径的q值 ,分布范围在 1 2 0~ 1 5 0之间 ,平均值为 1 30 ;③经过 1 4年的检查法经营 ,小径级、中径级林木的蓄积比重总趋势在下降 ,大径级林木的比重在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伐林区 检查法 天然林 云冷杉 针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传动系统的调制与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治国 郑泽东 +1 位作者 李永东 李贵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23-232,共10页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传动系统,研究适应全速度范围的多模式调制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混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轨道车辆牵引电传动系统的特点,提出与之对应的多模式调制方法。其次,在分析多模式调制方法特点以及改进矢量控制方法存在问...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传动系统,研究适应全速度范围的多模式调制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混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轨道车辆牵引电传动系统的特点,提出与之对应的多模式调制方法。其次,在分析多模式调制方法特点以及改进矢量控制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由矢量控制和转差频率控制构成的混合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多模式调制方法以及混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混合控制方法避免了单脉冲调制模式下的磁场定向和弱磁控制,简化了控制算法,提高了单脉冲调制时系统控制的可靠性。矢量控制和转差频率控制之间的切换方法是混合控制方法实现的关键,本文对该切换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两种控制方法之间的平滑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牵引电传动系统 多模式调制策略 混合控制策略 矢量控制和转差频率控制之间的切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发展平面混合流的三维演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傅德薰 马延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采用高精度差分方法和群速度控制方法,求解三维可压缩NS方程,直接数值模拟了时间发展的平面混合流.研究了平面混合流三维拟序结构的形成及发展.给出了流动失稳后涡的卷起,相邻两涡的对并,激波的形成及发展.指出,涡对并所诱... 采用高精度差分方法和群速度控制方法,求解三维可压缩NS方程,直接数值模拟了时间发展的平面混合流.研究了平面混合流三维拟序结构的形成及发展.给出了流动失稳后涡的卷起,相邻两涡的对并,激波的形成及发展.指出,涡对并所诱导产生的激波对三维拟序结构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方法 群速度 平面混合流 拟序结构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垂直尾翼H_∞鲁棒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段丽玮 汤忠梁 吴志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3,133,共5页
以飞行器垂直尾翼模型为研究对象,将H∞鲁棒控制理论的混和灵敏度方法用于解决尾翼模型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通过对垂尾振动控制系统不确定性分析,选择了权函数,设计了H∞控制器并对控制器进行了适当的降阶处理,并对垂尾模型的多... 以飞行器垂直尾翼模型为研究对象,将H∞鲁棒控制理论的混和灵敏度方法用于解决尾翼模型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通过对垂尾振动控制系统不确定性分析,选择了权函数,设计了H∞控制器并对控制器进行了适当的降阶处理,并对垂尾模型的多模态振动控制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前三阶模态振动(模态频率分别为3 Hz,5.7 Hz和27 Hz)的振幅分别降低了11dB,11dB和2dB,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H∞控制理论应用于垂尾结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H∞鲁棒控制 垂直尾翼 混合灵敏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阶矢量基函数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谱元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汉波 李桐林 +1 位作者 熊彬 王者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353,共11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推导了电导率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谱元法正演方程.采用一次场/二次场分离算法结合混合阶矢量基函数,可以有效避免源点的奇异性的影响,从而提高数值解的精度.采用任意六面体单元离散研究区域,...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推导了电导率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谱元法正演方程.采用一次场/二次场分离算法结合混合阶矢量基函数,可以有效避免源点的奇异性的影响,从而提高数值解的精度.采用任意六面体单元离散研究区域,有利于模拟复杂地形和地电结构.利用不完全LU分解的Induced Dimension Reduction(IDR(s))迭代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有效地提高了求解的效率.设计典型的地电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混合阶矢量基函数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谱元数值模拟算法是正确的、有效的.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推广用于电导率呈任意各向异性的陆地电磁、井中电磁等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谱元法 混合阶矢量基函数 各向异性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面出风口及抽风口风流综合调控下粉尘场优化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龚晓燕 樊江江 +4 位作者 刘壮壮 童丹丹 陈有乐 魏引尚 薛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00-809,共10页
针对煤矿综掘面混合式通风下巷道风流分布不合理、粉尘聚集严重等问题,选取出风口口径、出风口右偏角度、抽风口口径与抽风口左偏角度等4个参数作为调控变量,通过分析确定合理的出风口及抽风口风流综合调控方案,改变巷道风流分布,有效... 针对煤矿综掘面混合式通风下巷道风流分布不合理、粉尘聚集严重等问题,选取出风口口径、出风口右偏角度、抽风口口径与抽风口左偏角度等4个参数作为调控变量,通过分析确定合理的出风口及抽风口风流综合调控方案,改变巷道风流分布,有效降低粉尘质量浓度。以柠条塔矿S1200巷道为研究对象,结合气固两相流理论,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混合式通风下出风口及抽风口风流综合调控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单参数调控对粉尘分布的影响,确定混合式通风下各调控参数的合理调控范围。根据Box-Behnken原则设计粉尘场优化的风流综合调控响应曲面试验,建立了以司机位置及回风侧行人呼吸带高度位置粉尘质量浓度为响应指标的优化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确定了4个调控变量对粉尘质量浓度影响大小的显著性顺序以及粉尘场优化的最佳风流调控方案。设计搭建了1∶5相似模拟S1200综掘面的出风口及抽风口风流调控试验测试系统,利用该测试系统对得出的最佳风流调控方案进行了试验测试验证及降尘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出风口距掘进工作面5和10 m时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46.1%和70.2%,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53.8%和60.5%,试验测试值与优化模型得出的预测值误差均在6%以内,验证了粉尘场优化的最佳风流调控方案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混合式通风 风流调控 粉尘场优化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喷法加固软弱地基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家善 王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结合淮南市城市防洪墙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工程实践 ,介绍了粉喷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方法 ,并就粉喷桩施工之前对勘察设计资料的审查、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及桩体搅拌均匀性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质量检测结果 ,说... 结合淮南市城市防洪墙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工程实践 ,介绍了粉喷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方法 ,并就粉喷桩施工之前对勘察设计资料的审查、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及桩体搅拌均匀性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质量检测结果 ,说明淮南市城市防洪墙软弱地基处理效果较好 ,所采用的施工控制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喷法 复合地基 施工控制 软弱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需求的多级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晔 陈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多产品、多级供应链网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需求的多级供应链网络的优化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整数数学规划方法,得到的供应链成本最小。针对在供应链中需求的多变性,应用反馈控制器来维持所有节点的产品库存,以此达到供应... 通过对多产品、多级供应链网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需求的多级供应链网络的优化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整数数学规划方法,得到的供应链成本最小。针对在供应链中需求的多变性,应用反馈控制器来维持所有节点的产品库存,以此达到供应链的稳定。最后,应用仿真分析了反馈控制器对降低不稳定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网络 非线性混合整数数学规划 反馈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加工时间可控的柔性作业车间节能调度问题建模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孟磊磊 张超勇 +2 位作者 肖华军 詹欣隆 罗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2-1074,共13页
针对制造车间能量利用率较低、节能潜力巨大的现状,以最小化车间总能耗和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研究了考虑关机/重启节能策略和加工时间可控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JSP)。首先,对考虑关机/重启节能策略和加工时间可控FJSP车间能耗进行... 针对制造车间能量利用率较低、节能潜力巨大的现状,以最小化车间总能耗和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研究了考虑关机/重启节能策略和加工时间可控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JSP)。首先,对考虑关机/重启节能策略和加工时间可控FJSP车间能耗进行了分析与建模;然后,根据加工时间可控FJSP特性,分别基于空闲时间与空闲能耗的建模思想,提出两个考虑关机/重启节能策略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最后,使用CPLEX求解器对20组测试实例进行求解,分别从尺寸复杂度与计算复杂度两方面对所提出的两个MILP进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个MILP模型都是有效的,基于空闲能耗的MILP模型效果好于基于空闲时间的MILP模型。基于ε-约束法,将最大完工时间目标转换为约束条件,获得了问题的Pareto解,并进一步对所求解甘特图进行分析,挖掘了节能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加工时间可控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节能 ε-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W围护墙防渗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希圣 英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45-47,共3页
针对超深基坑(挖深超过15m的基坑)由于受地压、土性、设备性能、施工控制技术等影响而导致围护结构防渗控制相对较难的情况,以南京地铁1号线珠江路车站工程为背景,基于对超深基坑SMW围护结构渗水原因的分析,从理论上对防渗墙的厚度及墙... 针对超深基坑(挖深超过15m的基坑)由于受地压、土性、设备性能、施工控制技术等影响而导致围护结构防渗控制相对较难的情况,以南京地铁1号线珠江路车站工程为背景,基于对超深基坑SMW围护结构渗水原因的分析,从理论上对防渗墙的厚度及墙体的变形进行设计计算,并从施工的角度对防渗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W工法 水泥土搅拌桩 防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混合灵敏度方法的中频逆变器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银锋 聂子玲 +2 位作者 朱俊杰 孙军 刘新枝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88,共6页
中频逆变器和工频逆变器相比,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样点少了8倍,系统静差就很难消除。为了消除系统静差和克服参数不确定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400 Hz中频逆变器的特点,首先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把负载和输出变压器漏感参数作为不... 中频逆变器和工频逆变器相比,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样点少了8倍,系统静差就很难消除。为了消除系统静差和克服参数不确定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400 Hz中频逆变器的特点,首先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把负载和输出变压器漏感参数作为不确定因素,并基于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器;然后,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台10kW试验样机;最后,通过软件和样机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相关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使系统有很好的动静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逆变器 鲁棒控制 混合灵敏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飞轮转子优化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强 房建成 武登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以一种额定转速为5000r/min,额定角动量为50Nms的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为对象,对混合离散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飞轮转子的优化模型,并改进了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针对离散变量的全域遍数法,嵌套连续变量的序列二次规... 以一种额定转速为5000r/min,额定角动量为50Nms的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为对象,对混合离散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飞轮转子的优化模型,并改进了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针对离散变量的全域遍数法,嵌套连续变量的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转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考虑转子质心与磁轴承几何中心距离,对转子进行二次优化。结果显示,轮辐为5根时,转子质量达到全域最小,约为7.25kg。根据优化结果研制了一台磁悬浮飞轮,并对优化模型的谐响应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两者最大误差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飞轮 多学科优化设计 混合离散变量 有限元 磁轴承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求产阶段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方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相方 刘文远 +4 位作者 刘书杰 胡瑾秋 南宇峰 田甜 周云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72,共10页
深水气井测试求产过程中,预防与控制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堵塞对于保障测试安全至关重要。为此,通过分析不同测试条件下的井筒温压场分布,应用水合物生成—沉积及分解计算方法,评价了不同测试制度下全测试过程中管柱内水合物的... 深水气井测试求产过程中,预防与控制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堵塞对于保障测试安全至关重要。为此,通过分析不同测试条件下的井筒温压场分布,应用水合物生成—沉积及分解计算方法,评价了不同测试制度下全测试过程中管柱内水合物的沉积与堵塞程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水合物防治的深水气井测试求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内常形成水合物堵塞风险最大的环雾状流型,测试过程中采取防止水合物堵塞措施比防止水合物生成更加合理;②常规四点测试方法要求设置流温较低的低产气量测点,但高压、低温的井筒环境容易导致水合物生成、沉积,测试持续时间过长会增加测试管柱的堵塞风险;③所提出的适合于深水气井测试的混序测试制度在不改变测试产气量与时长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测点顺序形成的井筒温度变化使水合物沉积层分解,降低了测试过程中测试管柱的最大堵塞程度;④对于无出砂、无应力敏感、无反凝析且不产水的深水气井推荐使用三点或二点测试法,相对于四点测试法,前者能有效降低测试管柱内的水合物沉积、堵塞风险,同时又能在保证产能方程准确性的前提下缩短测试时间、降低测试成本。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深水气井的现场测试施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井 测试求产 天然气水合物 防治方法 混序测试 堵塞程度 流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电压安全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及凸松弛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欧阳逸风 刘明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018-6027,共10页
该文以调节发电机励磁参考电压和投切电容/电抗器组为控制手段,建立暂态电压安全控制的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该模型的求解关键在于对离散控制变量的处理。该文采用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将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一系列... 该文以调节发电机励磁参考电压和投切电容/电抗器组为控制手段,建立暂态电压安全控制的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该模型的求解关键在于对离散控制变量的处理。该文采用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将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一系列单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后,借助凸化松弛技术将单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单目标连续最优控制模型,然后通过优化控制变量的大小及其切换时间实现离散控制变量的自然归整,对于不能自然归整的情况,再通过引入罚函数将其归整。以3机9节点系统和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与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GAMS)中SBB解法器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安全 混合整数最优控制 多目标优化 凸松弛方法 切换时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跟踪控制实现离散线性系统的混沌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翎 李钢 +1 位作者 杜增 栾玲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0,共2页
本文利用跟踪控制方法 ,对离散线性系统进行了混沌逆控制研究 ,成功地使非混沌系统混沌化。以二维离散线性系统为例 ,给出了控制器的具体设计方案以及二维离散线性系统的状态与混合光学双稳混沌系统状态之间的误差系统的结构 ,严格地使... 本文利用跟踪控制方法 ,对离散线性系统进行了混沌逆控制研究 ,成功地使非混沌系统混沌化。以二维离散线性系统为例 ,给出了控制器的具体设计方案以及二维离散线性系统的状态与混合光学双稳混沌系统状态之间的误差系统的结构 ,严格地使二维离散线性系统跟踪了混合光学双稳系统混沌的动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控制 混沌逆控制 离散线性系统 混合光学双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控制方法在中频逆变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银锋 聂子玲 +1 位作者 朱俊杰 李华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13-4019,共7页
400Hz中频逆变器和工频(50Hz)逆变器相比,在1个周期内的采样点少了8倍,控制精度大大降低,系统静差很难消除。为了实现系统的无静差跟踪以及克服不确定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建立单相静止中频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把负载和线... 400Hz中频逆变器和工频(50Hz)逆变器相比,在1个周期内的采样点少了8倍,控制精度大大降低,系统静差很难消除。为了实现系统的无静差跟踪以及克服不确定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建立单相静止中频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把负载和线路电缆参数作为不确定因素,基于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一个鲁棒控制器,并搭建了1台10kW的试验样机。通过Matlab软件和样机分别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相关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仅采用1个电压环就能够使系统有很好的动静态性和鲁棒性能,稳态电压在114.5~115.5v之间,动态恢复时IN〈10ms,并且完全能够抑制线路电缆不确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静止电源 鲁棒控制 H∞混合灵敏度方法 加权函数 并联H桥 载波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