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entralize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sliding mode position/force control of constrained reconfigurable manipulators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元春 丁贵彬 赵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917-2925,共9页
A decentralize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sliding mode position/forc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 for constrained reconfigurable manipulators. Different from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strategy in multi-manipulator cooper... A decentralize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sliding mode position/forc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 for constrained reconfigurable manipulators. Different from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strategy in multi-manipulator cooperation, the proposed decentralized position/force control scheme can be applied to series constrained reconfigurable manipulators. By multiplying each row of Jacobian matrix in the dynamics by contact force vector, the converted joint torque is obtained. Furthermore, using desired information of other joints instead of their actual values, the dynamics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set of interconnected subsystems by mode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An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is introduced to approximate the unknown dynamics of subsystem. The interconnection and the whole error term are removed by employing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term. And then,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guarante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Finally, two reconfigurable manipulator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are employ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centralized position/force control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ained reconfigurable manipulators position/force control model decomposition decentralized contro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rning-based force servoing control of a robot with vision in an unknown environ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Nan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A learning-based control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force servoing of a robot with vision in an unknown environment. Firstly, mapp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age features of the servoing object and the joint angles of ... A learning-based control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force servoing of a robot with vision in an unknown environment. Firstly, mapp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age features of the servoing object and the joint angles of the robot are derived and learned by a neural network. Secondly, a learning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is designed for the robot to trace the object. Thirdly, a discrete time impedance control law is obtained for the force servoing of the robot, the on-line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three neural networks are developed to adjust the impedance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in the unknown environment. Lastly, wip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a 6 DOF industrial robot with a CCD camera and a force/torque sensor in its end effector,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e effecti veness of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S force servoing vision control learning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充电枪寻孔策略
3
作者 徐建明 胡浩海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与投票法,提出了一种寻孔接触位置状态识别方法。针对平面接触状态、倒角接触状态和内壁接触状态,分别提出相应的寻孔轨迹规划方法,并采用力/位混合控制将寻孔轨迹规划与力跟踪导纳控制相结合。最后基于机器人充电实验平台,通过寻孔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 机器人 寻孔策略 支持向量机 力/位混合控制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自适应的机械臂力/位混合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殷文喆 练达芃 +1 位作者 李凯悦 赵国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空间操作任务对空间机械臂的柔顺控制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采用单一控制方法易造成较大的末端接触力超调或动态偏差。结合自适应阻抗与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段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所提方法按空间实现力、位分控... 空间操作任务对空间机械臂的柔顺控制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采用单一控制方法易造成较大的末端接触力超调或动态偏差。结合自适应阻抗与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段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所提方法按空间实现力、位分控,并基于子空间期望末端加速度叠加的方式,求取关节控制力矩。力空间控制中,采用自适应导纳控制实现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快速过渡,在接近目标位置时,采用自适应阻抗控制实现末端的高精度稳定控制;由于位置空间控制中期望力和接触力均为0,直接采用PD控制即可获得与自适应控制方法相同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自适应阻抗或自适应导纳单一控制,采用所提方法时接触力超调量和动态偏差更小,全程控制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柔顺控制 力控制 分阶段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大朋 白勇 +3 位作者 张仡 严谨 张一宁 吴宗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63,共21页
全面概述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突出分析系统设计、控制算法、刚柔多体系统和工程应用等核心方面。介绍了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系统设计,探讨了各类控制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刚柔多体... 全面概述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突出分析系统设计、控制算法、刚柔多体系统和工程应用等核心方面。介绍了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系统设计,探讨了各类控制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刚柔多体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在这些关键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技术发展、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当前领域研究的亮点和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海洋平台 刚柔多体系统 控制算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电-气比例力控制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文贤 李笑 +1 位作者 曹骞晨 廖威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针对电-气比例力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导致力控制精度低问题,设计一种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电-气比例力控制系统。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提出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系统控制结构和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系统内模型和经遗传算法优化... 针对电-气比例力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导致力控制精度低问题,设计一种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电-气比例力控制系统。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提出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系统控制结构和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系统内模型和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系统逆动力学模型实现力控制,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验研究了系统在变负载容腔和变负载位移情况下的随机力跟踪控制精度。结果表明:随机力跟踪控制平均绝对误差比常规PID控制降低48.6%。该算法简单实用,鲁棒性强,可为气动力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比例力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比例方向控制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定位装夹对航空复合材料构件几何-物理装配性能的影响与协同保障
7
作者 郭飞燕 张永亮 +1 位作者 刘嘉良 张辉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5-670,共16页
航空用复合材料大尺寸薄壁构件自身成形精度较低、面内翘曲变形大,装配误差累积易在配合连接部位出现不期望的几何间隙与外形超差,在工程中通常采取施加局部装夹力的强迫方式予以被动消减,但此种方法会引发不均衡的装配内应力分布甚至... 航空用复合材料大尺寸薄壁构件自身成形精度较低、面内翘曲变形大,装配误差累积易在配合连接部位出现不期望的几何间隙与外形超差,在工程中通常采取施加局部装夹力的强迫方式予以被动消减,但此种方法会引发不均衡的装配内应力分布甚至内部损伤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装配结构的飞行服役性能。首先阐述强迫定位装夹原理,解析强迫定位装夹对复合材料弱刚性薄壁件装配几何精度与内应力/损伤等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从分析装配前的强迫装夹工艺参数优化、装配中的工装柔性定位力-位调整两方面出发,解析强迫装配力限值设定、几何间隙消减、应力/损伤演化预测、装夹工艺参数优化反求、应力/损伤精准测量等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实现步骤方法,以实现强迫定位装夹过程中装配变形、内应力和损伤状态等形性指标的耦合分析、主动控制与协同保障;最后,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面向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与低成本装配目标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定位装夹 装配内应力 装配损伤 形性耦合分析 协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关节的机械臂力/位混合控制仿真
8
作者 王逍 陆志国 李文翘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7-1692,1717,共7页
以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关键关节的概念,在机械臂的关键力控关节处实行力矩控制的同时,使其输出角度参与到机械臂的位置控制中,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力控关节的力/位混合控制算法,在机械臂动力学与逆运动学理论的基础... 以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关键关节的概念,在机械臂的关键力控关节处实行力矩控制的同时,使其输出角度参与到机械臂的位置控制中,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力控关节的力/位混合控制算法,在机械臂动力学与逆运动学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既定位置轨迹下力的控制。最后,针对RM65_B型灵巧六自由度机械臂,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仿真平台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分析该机械臂的力位混合控制的跟踪情况,仿真结果良好,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力/位混合控制 关键力控关节 主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反馈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贾彦徽 陈成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采用工业机器人执行某些危险或复杂环境下的装配任务时,需要通过遥操作机器人进行装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反馈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系统。首先,基于该装配系统,建立了遥操作力反馈设备位姿坐标系与机器人末端坐标系间的位姿... 采用工业机器人执行某些危险或复杂环境下的装配任务时,需要通过遥操作机器人进行装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反馈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系统。首先,基于该装配系统,建立了遥操作力反馈设备位姿坐标系与机器人末端坐标系间的位姿转换矩阵,将主端的位姿信息映射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从而驱动机器人完成了装配任务;然后,引入了力位混合控制器,并结合力和位置控制策略,通过选择六维方向控制模式,实现了对机器人位姿进行柔顺控制的目的;最后,搭建了机器人遥操作装配平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的装配实验,对该装配系统能否满足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的需求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的系统中,平均位置误差为1.121 mm,平均角度误差为0.589°,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采用该力位混合控制器后,装配的成功率提升了30%,并且成功装配的平均时间缩短了6.7 s,有效提升了装配的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位姿映射 成功装配时间 装配效率 力位混合控制器 位姿柔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微重力环境零刚度机构动态调控
10
作者 姜朋飞 王震南 +3 位作者 张慧博 张浩 侯玮杰 徐嘉亮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针对航天器地面微重力方法中无法抑制惯性力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零刚度机构主动补偿系统。建立了系统冗余驱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研究了未加干扰、系统干扰以及不同控制方法对比下控制器的性能。仿真... 针对航天器地面微重力方法中无法抑制惯性力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零刚度机构主动补偿系统。建立了系统冗余驱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研究了未加干扰、系统干扰以及不同控制方法对比下控制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可以平稳度过危险时段,并将重力补偿误差控制在1.5%以内,使系统具有很高的重力补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重力环境 零刚度机构 自适应控制 力/位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弯曲平移特性的三平移并联机构设计与分析
11
作者 蔡祥 高波 石志新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5,共12页
常规三平移机构若想实现沿曲线轨迹平移的运动,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线性拟合,且实现路径较为繁琐和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弯曲平移特性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利用机构本身结构的约束特性,使机构实现沿曲线轨迹平移运动,降低了机构的控制... 常规三平移机构若想实现沿曲线轨迹平移的运动,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线性拟合,且实现路径较为繁琐和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弯曲平移特性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利用机构本身结构的约束特性,使机构实现沿曲线轨迹平移运动,降低了机构的控制难度。首先,明确了两类能够实现弯曲平移的支链,设计了一种可以弯曲平移的单回路并联机构,并完成了单回路并联的方位特征集、自由度、约束度等拓扑性能分析;然后,以单回路并联机构为基础,进一步设计了一种三平移并联机构,并完成了其方位特征集、自由度、约束度等拓扑性能分析;接着,基于拓扑结构运动学建模原理,完成了3T并联机构的符号式位置正、逆解方程的构建,并采用实例验证了正、逆解方程的正确性;最后,使用MATLAB软件对该机构的弯曲平移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该机构所具有的控制优势,完成了对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方程等理论公式的推导,并采用具体数值代入法,对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正、逆解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平移并联机构在工作空间内具有平直运动和弯曲平移的移动特性,动平台满足设计要求;速度及加速度曲线变化平稳、无突变,不会产生柔性冲击,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具有弯曲平移特性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拓扑设计 机构控制精度 解析解 符号式位置正解 零耦合度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机械臂双边遥操作力反馈-位置反馈混合控制研究
12
作者 刘妮 张永林 吴梦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38,172,共8页
针对水下遥操作系统中存在机械臂关节摩擦及水下洋流干扰的问题,研究在力反馈与位置反馈混合控制的结构下,优化主从机械臂的双边控制算法。利用具有误差补偿的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对力反馈误差进行调节,实现主端机械臂对从端交互力的跟... 针对水下遥操作系统中存在机械臂关节摩擦及水下洋流干扰的问题,研究在力反馈与位置反馈混合控制的结构下,优化主从机械臂的双边控制算法。利用具有误差补偿的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对力反馈误差进行调节,实现主端机械臂对从端交互力的跟踪;利用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对切换增益进行调节,估计外部干扰上界,并设计鲁棒项抑制估计误差,实现从端机械臂对主端位置的跟踪。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优化后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械臂 遥操作 力-位置混合控制 灰色预测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BO算法优化的模糊PID轴承预紧力控制
13
作者 李学军 黎耀强 +2 位作者 蒋玲莉 李家皇 张茜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235,共9页
合适的预紧力可以使轴承系统达到减少系统振动和噪音、提高轴承刚度的目的,为满足轴承预紧力控制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牛顿-拉夫森优化算法(NRBO)优化模糊PID的预紧力控制策略。首先,确定轴承预紧力液压加载的方式以及建立传递函数;其次,结... 合适的预紧力可以使轴承系统达到减少系统振动和噪音、提高轴承刚度的目的,为满足轴承预紧力控制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牛顿-拉夫森优化算法(NRBO)优化模糊PID的预紧力控制策略。首先,确定轴承预紧力液压加载的方式以及建立传递函数;其次,结合AMESim/Smilink的联合仿真模型,并与常规PID,模糊PID、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模糊PID进行了仿真对比;最后,开展了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NRBO算法优化模糊PID对比常规PID、模糊PID和PSO算法优化模糊PID超调量分别减少42.93%、27.78%、13.91%,调节时间分别减少了3、2.3、1.6 s。试验结果表明,轻载、中载、重载的径向力作用下,NRB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相比于常规PID控制器,调节时间分别减少5.3、10.4、4.5 s,超调量分别减少43.78%、52.52%、72.36%;相比于模糊PID控制器调节时间分别减少2.7、5.2、2.6 s,超调量分别减少29.62%、46.24%、59.52%;相比PSO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器调节时间分别减少1.7、3.2、2.3 s,超调量分别减少17.38%、30.02%、55.42%。表明了NRBO优化模糊PID控制器拥有更快、更精确的控制效果,能够很好的实现预紧力的精确施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预紧力 NRBO算法 模糊PID 预紧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工件的机器人视觉打磨系统:路径规划与力控制研究
14
作者 毛坤 朱学军 +1 位作者 杨旭东 余坼操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1,共11页
为提高机器人打磨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的机器人打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光相机获取工件表面点云数据,通过RANSAC算法去除背景,并采用点云切片算法划分行间距。随后,使用Douglas-Peuker算法对路径点进行抽稀,并... 为提高机器人打磨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的机器人打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光相机获取工件表面点云数据,通过RANSAC算法去除背景,并采用点云切片算法划分行间距。随后,使用Douglas-Peuker算法对路径点进行抽稀,并基于直接估计法计算法线,从而生成精确的打磨路径。为了实现稳定的力跟踪,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阻抗控制策略。通过MATLAB Simulink仿真平台,对比了PID控制方法、恒阻抗控制方法和自适应变阻抗控制方法在平面、弧面和复杂曲面环境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变阻抗控制方法在力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在模拟打磨实验中,搭建了基于FANUC M-10ia/12型机器人和CX5020-0111控制器的打磨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不同形状工件表面的有效性,尤其在复杂曲面环境中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RANSAC算法 力跟踪 自适应变阻抗控制 复杂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I算法力矩反馈的采摘机器人抓取力柔顺控制方法
15
作者 姚江云 王宽田 +1 位作者 覃溪 梁世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1308,共8页
采摘机器人抓取空间轨迹复杂,导致了抓取力柔顺控制及轨迹规划具有很大的非线性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策略迭代(GPI)算法力矩反馈下的采摘机器人抓取力柔顺控制方法。首先,考虑了采摘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动态补偿惯性力... 采摘机器人抓取空间轨迹复杂,导致了抓取力柔顺控制及轨迹规划具有很大的非线性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策略迭代(GPI)算法力矩反馈下的采摘机器人抓取力柔顺控制方法。首先,考虑了采摘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动态补偿惯性力、重力、抓取力的联合作用,建立了机器人力学模型;其次,采用反馈控制器、内环力控制器联合控制方法设计了力矩反馈算法,采用GPI算法对机器人柔性力矩反馈控制过程进行了寻优计算;然后,采用逆运动学解析和运动任务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力矩反馈下抓取力柔顺控制规划补偿算法,采用模型前馈补偿提高了力矩柔性控制能力;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力矩反馈及轨迹跟踪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方法,GPI力矩反馈方法在3个支链上的力矩误差平均减小了9.51%、6.82%和4.46%,在采摘自由空间运动位置的跟踪精度分别提升了24.12%和42.86%,提高了机器人抓取力的柔顺控制和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广义策略迭代 力矩反馈控制模型 抓取力 柔顺控制补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焦点位置自适应控制研究
16
作者 万莉 吴文静 路晓亚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237,共6页
激光切割过程中,焦点位置的微小偏移都可能导致激光束在工件表面的能量分布不均,从而影响切割效果。通过焦点位置自适应控制,激光切割机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焦点位置,确保激光束在工件表面形成稳定且精确的焦点。因此,为了优化保证激光... 激光切割过程中,焦点位置的微小偏移都可能导致激光束在工件表面的能量分布不均,从而影响切割效果。通过焦点位置自适应控制,激光切割机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焦点位置,确保激光束在工件表面形成稳定且精确的焦点。因此,为了优化保证激光切割机焦点位置的精准性,提出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焦点位置自适应控制研究。通过等误差自适应切割轨迹生成算法生成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焦点轨迹。将得到的焦点轨迹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并在BP神经网络中,结合设计性能指标函数,学习焦点轨迹与最佳PID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实现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的焦点位置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1 s内就可实现阶跃响应,且生成的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焦点轨迹和焦点位置控制结果均与实际结果的拟合度大于95%,说明所提方法的焦点位置控制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机 焦点位置控制 等误差切割轨迹生成算法 BP-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混合算法优化门式起重机控制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兰朋 郭进鹏 +1 位作者 刘曼兰 任海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随着工地、厂房、码头等物流场所智能化需求的提升,作为主要起重搬运设备的起重机械已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其中,吊装作业的自动、快速、精确就位是智能起重机的关键技术难点。针对传统门式起重机作业时定位不精确及吊重摆... 随着工地、厂房、码头等物流场所智能化需求的提升,作为主要起重搬运设备的起重机械已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其中,吊装作业的自动、快速、精确就位是智能起重机的关键技术难点。针对传统门式起重机作业时定位不精确及吊重摆角消除过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与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混合优化的模糊PID(fuzzy PID,FPID)控制方法。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门机的动力学模型,对模糊PID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使用混合算法优化,并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及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在经过所设计的算法优化后能够实现门机更加精确的定位及更加快速的消摆,鲁棒性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门式起重机 模糊PID 定位防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微分方程改进下阀控对称液压缸控制
18
作者 贾杰 任芳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6-260,共5页
阀控对称液压缸运动过程中,受到液压系统的压力供应、流量大小、阀门响应速度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液压缸位置很难有效固定。因此提出非线性微分方程改进下阀控对称液压缸控制方法。基于液压缸运动特性,通过非线性微分方程构建液压缸位... 阀控对称液压缸运动过程中,受到液压系统的压力供应、流量大小、阀门响应速度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液压缸位置很难有效固定。因此提出非线性微分方程改进下阀控对称液压缸控制方法。基于液压缸运动特性,通过非线性微分方程构建液压缸位置与液压系统中阀门和泵的非线性关联函数,并以此作为非线性关联约束,结合卡尔曼滤波和PID控制器控制阀控对称液压缸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自动搜索PID控制器的最优参数组合,在完成非线性微分方程改进的同时,完成阀控对称液压系统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容腔大小为160m~3时位移控制误差最小,为2.5mm,动态响应迅速,为0.09s且无震荡,且对噪声干扰具有快速恢复能力,仅需0.05s调整时间。表明该方法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迅速、稳定性好,并具备快速恢复能力,对提升阀控对称液压缸的控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对称液压缸 非线性微分方程 位置控制 卡尔曼滤波-PID控制器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型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
19
作者 宋雨生 卓森庆 +3 位作者 李发顺 王璇 郭长兴 沈传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传统滑模观测器(SMO)符号函数的不连续性引起的抖振问题,同时降低低通滤波器(LPF)环节和相位补偿环节带来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增强型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E-ASTSMO)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算法。采用连续光滑且边界层...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传统滑模观测器(SMO)符号函数的不连续性引起的抖振问题,同时降低低通滤波器(LPF)环节和相位补偿环节带来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增强型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E-ASTSMO)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算法。采用连续光滑且边界层可调节的二阶非线性函数代替自适应超螺旋滑模观测器(STSMO)中的开关函数,改善系统的不连续性,有效抑制转矩波动,并降低滑模固有抖振。设计一种可以根据转速自适应调整的滑模系数,兼顾低速域与高速域的扩展反电动势估计性能,能在更宽的转速范围内精准估计转子位置,降低转速误差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针对改进E-ASTSMO和传统SMO进行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E-ASTSMO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稳态转子位置估计性能及参数鲁棒性,有效提高PMSM无传感器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滑模观测器 超螺旋算法 抖振抑制 转子位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对比研究
20
作者 郝亮亮 刘小娟 +1 位作者 简阔 李彦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其次,在分析传统力位混合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控制下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mulink在并联机器人的两种力位混合控制策略下进行跟踪曲线误差和驱动力偏差实例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的跟踪误差相同,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对并联机器人具有协调位控关节驱动力的作用,其驱动力分配更均衡,可实现2-UPR/2-RPU并联机器人的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有效降低了曲面打磨的跟踪曲线误差,为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动力学 力位混合控制策略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