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起山西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丝核菌融合群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1
作者 史晓晶 梁志宏 +2 位作者 韩雨睿 辛燕花 郭春燕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6,共9页
为明确引起山西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丝核菌融合群对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对268株丝核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建立敏感基线并分析了噻呋酰胺和其他杀菌剂对病菌... 为明确引起山西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丝核菌融合群对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对268株丝核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建立敏感基线并分析了噻呋酰胺和其他杀菌剂对病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融合群AG-5和玉蜀黍丝核菌R.zeae融合群WAG-Z对噻呋酰胺最为敏感,对氟酰胺敏感性次之,对戊菌隆敏感性最差;立枯丝核菌融合亚群AG-1-IA则对戊菌隆最为敏感,对噻呋酰胺次之,对氟酰胺最差。通过箱形图分析剔除异常的EC50值后,融合群AG-5和WAG-Z对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的敏感性频率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将EC50均值0.165、0.048和2.500μg/mL分别作为融合群AG-5对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的敏感基线;将0.518、0.106和1.616μg/mL分别作为融合群WAG-Z对氟酰胺、噻呋酰胺和戊菌隆的敏感基线。噻呋酰胺与氟酰胺、戊菌隆、己唑醇或咯菌腈对融合群AG-5和WAG-Z的抑制活性不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玉米纹枯病杀菌剂施用策略的制定、病原菌抗性的监测及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融合群 噻呋酰胺 氟酰胺 戊菌隆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基氟酰胺缓释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景 赵彩凤 +5 位作者 连静 张乐平 谢洪科 郭峰 刘璐 邵赛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以淀粉为基材,利用60Coγ辐照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单体合成淀粉基材料,负载氟酰胺后制得氟酰胺缓释剂。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动力学分析,探究氟酰胺缓释剂的稳定性、载药量以及不同缓释方法和不同温度下... 以淀粉为基材,利用60Coγ辐照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单体合成淀粉基材料,负载氟酰胺后制得氟酰胺缓释剂。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动力学分析,探究氟酰胺缓释剂的稳定性、载药量以及不同缓释方法和不同温度下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该缓释剂相较于氟酰胺粉剂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载药量为11.35%,具有良好的缓释和温度响应释放性能;不同温度下的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 Peppas动力学模型,拟合度为0.9905~0.9913,药物释放机制为Fick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氟酰胺 缓释剂 温度响应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NJ-18和氟酰胺联合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山东 于金凤 +5 位作者 彭迪 朱烨琳 侯毅平 王建新 周明国 陈长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J-18菌株的芽孢制剂(109cfu/g)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WP)联合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氟酰胺抑制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μg/mL;NJ-18发酵液(108cf...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J-18菌株的芽孢制剂(109cfu/g)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WP)联合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氟酰胺抑制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μg/mL;NJ-18发酵液(108cfu/mL)及其滤液稀释1 000倍时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38%和93.97%;氟酰胺对NJ-18的菌体生长和芽孢存活无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温室条件下,NJ-18芽孢制剂(109cfu/g)300 g分别与20%氟酰胺WP 50 g和1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在小麦拔节期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47.96%和64.58%,显著高于二者同剂量单用处理的防效;在大田条件下,二者混合拌种处理也能显著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NJ-18芽孢制剂(109cfu/g)300 g与20%氟酰胺WP 2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高达74.83%,且能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同时对小麦生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NJ-18 氟酰胺 拌种 小麦纹枯病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酰胺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安全使用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英伟 刘同金 田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氟酰胺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并使用 Ag-ilent 7890A -5975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酰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6~7.4 d,在花生植株中的半衰... 通过田间试验,对氟酰胺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并使用 Ag-ilent 7890A -5975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酰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6~7.4 d,在花生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9~3.6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花生白绢病,最高用药量375 g a.i./hm2(666.7m2制剂用量125 g),每个季节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酰胺 花生 消解 残留 安全使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