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苹果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紫腾 潘媛 +4 位作者 马子文 胡同乐 王树桐 曹克强 王亚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而且复合侵染几率较高,为快速、灵敏和高效的检测3种病... 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而且复合侵染几率较高,为快速、灵敏和高效的检测3种病毒,本研究根据ASPV、ASGV和ApNMV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了3种病毒高灵敏度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结果表明:引物ASGV-qF/qR-1、ASPV-qF/R-2和ApNMV-qF/R-3有较高的特异性,最适宜的退火温度分别为60℃、58℃和58℃,ASGV、ASPV和ApNMV 3种病毒的RT-qPCR体系比常规RT-2 PCR检测体系灵敏度高100倍,最低检出限分别为82.6、1.49×10^(2)和13.3 copies/μL。检测体系的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组间的变异系数在5%以内。河北农业大学果园中经RT-PCR确定带毒的88棵苹果树RT-qPCR检出率为100%,表明建立的RT-qPCR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高,适用于田间果树3种病毒的检测,为苹果病毒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茎沟病毒 苹果茎痘病毒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 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王奕婷 张风荣 +5 位作者 冯之航 郁蕾 薛俊欣 陈翔 王艳 赵光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0期96-101,共6页
为实现对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Wesselsbron virus,WSLV)的快速检测,根据WSLV NS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建立WSL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和RT-PCR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可行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 为实现对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Wesselsbron virus,WSLV)的快速检测,根据WSLV NS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建立WSL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和RT-PCR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可行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两种方法的核酸检测下限分别为10、100 copies/μL,对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坦布苏病毒核酸均无交叉反应;分别利用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对100份入境马匹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WSLV阳性,与南非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说明,所建的两种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样本检测,为韦塞尔斯布朗病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rt-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中仙人掌X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柏自琴 罗会 +2 位作者 解璞 郑伟 刘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引物扩增效率为97.38%,R^(2)为0.9965,对标准品的检测极限浓度为8×10^(2)拷贝/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对火龙果不同组织中CVX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病毒在花丝中的含量最高,之后依次为花萼、花瓣、嫩枝、老枝和根。对采自贵州黔南州的40份火龙果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32份阳性样品。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今后CVX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X病毒 火龙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RT-PC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仔猪体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卓秀萍 朱玲 +4 位作者 刘鹏娟 赵军 李萍 黄建波 徐志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感染仔猪各主要器官中的增殖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根据PEDV N基因和宿主细胞GAPDH基因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并以该方法检测各个发病期的哺乳仔猪各器官内PEDV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仔猪感染PEDV后,在49 h^7...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感染仔猪各主要器官中的增殖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根据PEDV N基因和宿主细胞GAPDH基因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并以该方法检测各个发病期的哺乳仔猪各器官内PEDV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仔猪感染PEDV后,在49 h^72 h出现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症状,肠、肠系膜淋巴结、肺等器官出现严重病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在仔猪体内肠、肠系膜淋巴结、肺、脾、肾、心、肝这些器官中均可以检测到PEDV;其中肠、肠系膜淋巴结、肺中病毒载量最高,而且感染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研究表明,PEDV的感染呈持续性、多脏器性,并对肠和肺有组织嗜性;结合本实验室前期的病理研究,推测其在消化器官、呼吸器官中增殖能够导致功能细胞的损伤,在免疫器官的增殖能够造成免疫抑制和混合感染。本研究为PEDV的感染特性、定植规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仔猪 相对荧光定量rt-pcr PEDV检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辅助增强荧光偏振的沙门氏菌检测
5
作者 薛鹏鹏 陈伟 +2 位作者 徐建国 涂佳 屈玮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置换反应,进而启动DNA扩增过程。为提高检测灵敏度,系统采用两项关键设计:在引物5'端修饰6-羧基荧光素(6-FAM)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引入核酸外切酶Ⅰ(ExoⅠ)选择性水解未结合的引物。[结果]在RPA扩增过程中,由于扩增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6-FAM标记的DNA复合物的旋转自由度受到限制,导致荧光偏振信号显著增强。经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可达11 CFU/mL,且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结论]该方法可高效检测沙门氏菌,其模块化设计原理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体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引物修饰 荧光偏振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荧光探针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季新成 黄玲 +5 位作者 段晓东 员丽娟 牛国辉 于学辉 曾新强 张彦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V-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牛精液中含量为0.0125 TCID50的病毒,灵敏度比病毒分离方法高200倍~2 000倍,比常规RT-PCR方法高10倍。对从同一个牛场6个月内采集的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冷冻牛精液用该荧光RT-PCR方法检测,没有检测到BVDV-1阳性样品。对其中的10头牛定期检测精液中病毒的同时,并同步检测了全血中的病毒和血清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性牛精液中没有检测到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能以血清抗体阴阳性做为精液是否带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精液 基因I型BVDV 荧光定量rt-pcr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定量检测果蔬中星状病毒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丹 魏海燕 +7 位作者 徐蕾蕊 魏咏新 汪琦 张西萌 付溥博 刘莉 赵晓娟 曾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245,共6页
目的:针对不同果蔬表面建立星状病毒富集与RNA提取方法,结合已报道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引物和探针,实现果蔬中星状病毒的高灵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利用10倍... 目的:针对不同果蔬表面建立星状病毒富集与RNA提取方法,结合已报道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引物和探针,实现果蔬中星状病毒的高灵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利用10倍梯度稀释的星状病毒c RNA分子检测Ct值及其对应的初始浓度,构建标准曲线,为星状病毒的定量检测提供参考。将ISO/TS 15216-2:2013针对果蔬中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RNA的提取方法用于星状病毒的检测,利用人工感染的大白菜和草莓样品,分析病毒回收率、灵敏度及检测重复性。最终通过60份果蔬样品的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扩增效率达95.9%,检测低限为5.6拷贝/反应。人工感染的大白菜样品中病毒回收率在0.94%~9.63%之间,而人工感染草莓样品中病毒回收率最高达1.03%。对同一感染浓度的样品在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2%。最终检出1份来自北京农贸市场的草莓样品为星状病毒阳性,检测阳性率达1.67%。结论:建立的果蔬中星状病毒荧光RT-PCR定量检测方法快速、高效、灵敏,在食源性病毒的日常筛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果蔬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形后口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8
作者 郝文悦 王锦锦 +9 位作者 葛建龙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赵宏晶 江敏棋 赵文广 牛立成 潘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3,共11页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测序获得的唇形后口虫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根据nad10基因序列设计唇形后口虫引物,建立其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刺参不同养殖区和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系统中唇形后口虫载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唇形后口虫引物在质粒标准品4.05×10^(1)~4.05×10^(9) copies/μL范围内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无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所设计的引物仅对唇形后口虫出现特异性扩增,对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贪食纤口虫(Chaenea vorax)、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和多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multi-micronuleatum)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中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Ct值均一性较高,批内实验变异系数(CV)值为0.32%~0.82%,批间实验CV值为0.40%~0.88%,稳定性较好。利用本方法对4种刺参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区的环境样品和饲料进行检测,结合镜检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海水中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中度正相关(R=0.563),底泥、附着物样品中的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高度正相关(R=0.931)。推测,鲜海泥是唇形后口虫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唇形后口虫的快速检测、传播途径解析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寄生性疾病 唇形后口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苏进博 王锦祥 殷光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兔源Bb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其他常见兔源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3.8拷贝·μL^(-1),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9.71%,比普通PCR方法的高2.95%。【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对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为兔源Bb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波氏杆菌病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楷宬 王素春 +2 位作者 朱琳 仲焕香 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满足禽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使用该方法与农业行业标准NY/T772—2013中的禽流感病毒RT-PCR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 为满足禽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使用该方法与农业行业标准NY/T772—2013中的禽流感病毒RT-PCR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10-4 ng/μL,与传统的RT-PCR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的安全、特异、快速、灵敏、简单、高通量检测,从而弥补了现有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加谊 罗志文 +6 位作者 李向宏 范鸿雁 周朋 章绍延 张治礼 刘志昕 何凡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1,125,共7页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1,PMWaV-1)是田间检出率最高的菠萝凋萎病毒。本研究根据PMWaV-1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并优化了PMWa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1,PMWaV-1)是田间检出率最高的菠萝凋萎病毒。本研究根据PMWaV-1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并优化了PMWa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制备的标准曲线为y=-3.307×log x+38.18,相关系数r2为0.99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PMWaV-1,对PMWaV-2、3和阴性对照均无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40拷贝。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98%,是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的PMWaV-1定量检测方法。样品检测结果表明PMWaV-1在菠萝植株老叶、嫩叶和吸芽中的病毒含量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RIG-1、TLR-9、IRF-3和IRF-7mRNA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玲 蔺文成 +1 位作者 刘芹防 崔尚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为建立定量检测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mRNA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 为建立定量检测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mRNA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分别构建了各自的阳性标准重组质粒,同时选择β-actin作为管家基因,建立了检测猪RIG-1、TLR-9、IRF-3、IRF-7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荧光定量PCR扩增均无非特异性产物产生;检测下限均达1.0×101 copies/μ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利用该方法对猪细小病毒(PPV)感染48 h的ST细胞中RIG-1、TLR-9、IRF-3和IRF-7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IG-1、IRF-3和IRF-7转录水平呈现上调趋势,而TLR-9转录水平呈现下调趋势。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于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的定量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干扰素 信号传导因子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次氯酸定量检测的比率型荧光探针
13
作者 张晓文 张国志 +1 位作者 刘斌 张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481,共7页
以4-溴三苯胺、5-甲醛基呋喃-2-硼酸和(3,5,5-三甲基环己-2-烯亚基)丙二腈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HClO的比率荧光探针TPM。该探针与次氯酸反应后,探针溶液的荧光由原有的红色变为蓝绿色,发生了显著蓝移,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探针被... 以4-溴三苯胺、5-甲醛基呋喃-2-硼酸和(3,5,5-三甲基环己-2-烯亚基)丙二腈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HClO的比率荧光探针TPM。该探针与次氯酸反应后,探针溶液的荧光由原有的红色变为蓝绿色,发生了显著蓝移,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探针被次氯酸氧化生成了新的化合物。质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验证了以上推测。此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证实,探针TPM对次氯酸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43 nmol·L^(-1)。最后,通过样品加标回收实验证实,探针TPM可用于多种环境水样中次氯酸定量检测,表明其在环境检测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次氯酸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4
作者 田锦 句荣辉 +7 位作者 蒋红叶 陈子言 张华 李凌燕 孙宇 王颢潜 陈红 梁晋刚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是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虫玉米,于2021年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本研究旨在为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是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虫玉米,于2021年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本研究旨在为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为管理部门提供安全监管的依据。【方法】通过体系优化、正确度及精密度检测、稳健性测试等系列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浙大瑞丰8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本研究研制的方法能够特异、定量检测出浙大瑞丰8转化体成分,对拷贝数比值在0.1%(20个拷贝数)以上的阳性样品可进行准确定量,对0.05%(10个拷贝数)的阳性样品可特异性检出。【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管理部门对浙大瑞丰8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说明研制的方法可用于浙大瑞丰8的定量检测和安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裴晓萌 于静 +6 位作者 杜勇君 颜艳 魏治静 王静 刘园园 王悦 吴萌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8-11,共4页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BVDV)可导致黏膜疾病、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生殖功能障碍和持续感染,为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快速检测BVDV感染,该研究针对BVDV 5’-UTR序列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和探针加入量、退火温度进行了优...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BVDV)可导致黏膜疾病、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生殖功能障碍和持续感染,为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快速检测BVDV感染,该研究针对BVDV 5’-UTR序列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和探针加入量、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成功建立了BVD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细小病毒(BIPV)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在1×10^(2)~1×10^(7)copies/μ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 7,最低检出限为1×10^(2)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2%,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该研究建立的BVDV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BVDV快速诊断,有助于BVDV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守山 李玉保 +1 位作者 孟喜龙 马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根据文献合成1对针对PRRSV毒株ORF6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建立用于检测PRRS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诊断方法。提取PRRSV—LC病毒RNA,经所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扩增,可获得特异的扩增曲线,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 根据文献合成1对针对PRRSV毒株ORF6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建立用于检测PRRS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诊断方法。提取PRRSV—LC病毒RNA,经所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扩增,可获得特异的扩增曲线,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PCV)进行同条件检测,结果为阴性;方法可检测到1 TCID50 PRRSV,比琼脂糖凝胶电泳敏感度高10~100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RRSV荧光定量RT—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进一步应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不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比较
17
作者 赵方钰 崔慧珍 +4 位作者 王一新 常爽 任志浩 崔文平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9,共8页
为了比较6种不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以更好地实施禽白血病净化和鸡苗洁净度评估。本试验首先将ALV-J参考株以卵黄囊接种感染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构建雏鸡携带ALV-J模型,对出壳雏鸡逐一采集胎粪和抗凝血,... 为了比较6种不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以更好地实施禽白血病净化和鸡苗洁净度评估。本试验首先将ALV-J参考株以卵黄囊接种感染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构建雏鸡携带ALV-J模型,对出壳雏鸡逐一采集胎粪和抗凝血,随后分别将胎粪滤液和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传代(DF-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维持7 d时收取细胞上清,以A、B、C三家公司的ALV p27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以及商品化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分别对胎粪、不同稀释度胎粪样品、胎粪病毒分离细胞上清和血浆病毒分离细胞上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不同试剂盒对胎粪、胎粪病毒分离细胞上清和血浆病毒分离细胞上清的检测结果判定总体一致,其中以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读数判定最为直观,其阳性样品与阴性样品的读值区分明显、易于判断。对不同稀释度胎粪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以A公司ALV p27抗原ELISA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相对灵敏,可检出低滴度病原。结果表明,不同检测方法对ALV-J检测的整体判定差异不显著,但针对低滴度样品检测时不同方法的检出率有差异,需要根据情况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P27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胶体金试纸条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与纳米PCR方法的建立与比较应用
18
作者 宋彦昊 付兢锋 +8 位作者 张雅宁 薛皓文 于凯 曹朔宁 孙峥 张思琪 张玺凤 马浩原 高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为建立并比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IBRV gB基因和gE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用于检测IBRV的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和纳米(Nano)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利用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和p... 为建立并比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IBRV gB基因和gE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用于检测IBRV的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和纳米(Nano)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利用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和pMD19-T-gE为模板,采用方阵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IBRV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和Nano PCR方法,并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肠道病毒(BEV)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等RNA反转录所得cDNA及IBRV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和Nano PCR方法检测,评估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以10倍倍比稀释(108~101)的pMD19-T-gB和pMD19-T-gE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方法与普通PCR方法检测,比较所建方法的敏感性;以3个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作为模板,利用TB Green I qPCR方法分别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质粒标准品pMD19-T-gB在5.54×10^(8)拷贝/μL~5.54×10^(1)拷贝/μL范围内与其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溶解曲线为单一峰。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两种方法仅能检出IBRV,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的检测限为55.4拷贝/μL;Nano PCR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E的检测限为4.28×10^(3)拷贝/μL,所建立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均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在0.16%~0.67%,重复性较好。采用本实验建立的两种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延边地区采集的50份疑似IBRV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普通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84%(42/50),Nano 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90%(45/50),q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92%(46/50),3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均高于85%。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特异性更强,为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及相应疾病早期诊断的首选;Nano PCR次之。本实验首次同时建立并比较了用于IBRV检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与Nano PCR方法,且首次对延边地区的IBRV流行病学作了初步调查,为牛养殖业和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荧光定量PCR 纳米PCR 检测方法 比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狸猫支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苏煜智 黄雨晨 +3 位作者 黄亚飞 张玲珑 石文达 周双海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旨在建立1种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比对狸猫支原体16S rRNA基因组序列,选取保守区域片段合成质粒P400,设计与验证1对特异性引物后,以10倍梯度浓度的P400质粒为模板,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进行... 【目的】旨在建立1种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比对狸猫支原体16S rRNA基因组序列,选取保守区域片段合成质粒P400,设计与验证1对特异性引物后,以10倍梯度浓度的P400质粒为模板,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绘制标准曲线与回归方程,之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检测以及临床样品检测。【结果】建立了1种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衣原体等常见猫上呼吸道DNA病原无非特异扩增,其检测灵敏度为10拷贝,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98,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小于5%。该方法检测临床样本的阳性率显著(P<0.05)高于常规PCR方法。【结论】建立了1种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高的可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FQ-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狸猫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δ冠状病毒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影 闫若潜 +5 位作者 杨海波 王淑娟 赵雪丽 谢彩华 柴茂 王东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9-1195,共7页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PEDV、PDCoV、SADS-CoV的M基因、M基因、N基因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经各反应条件优化...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PEDV、PDCoV、SADS-CoV的M基因、M基因、N基因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经各反应条件优化后,建立了检测PEDV、PDCoV、SADS-CoV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PEDV、PDCoV、SADS-CoV检测为阳性,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EDV、PDCoV、SADS-CoV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均为1.0×10^(1)拷贝/μL,且在10^(1)拷贝/μL~10^(6)拷贝/μL范围内各重组质粒均与各自的Ct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在0.33%~2.53%,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利用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自河南各地的1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3种病毒的单一RT-PCR检测方法、相应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由于SADS-CoV无标准检测方法,则采用RT-PCR扩增后测序并经NCBI BLAST比较分析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本实验建立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多重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PEDV、PDCoV、SADS-CoV的阳性率分别为38%(38/100)、14%(14/100)、5%(5/100),不存在混合感染现象,与PEDV、PDCoV标准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且敏感性高于单一RT-PCR方法。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用于PEDV、PDCoV、SADS-CoV的鉴别检测,为猪腹泻类疫病鉴别诊断及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δ冠状病毒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