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U-Ag杂金属半刚性羧酸配体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
作者 仝小兰 陈瑶 +5 位作者 罗巧琳 田婧睿 林剑桥 刘淑娟 辛建华 熊剑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 为了深入研究锕系元素的配位行为,基于半刚性羧酸配体3-(羧基甲氧基)苯甲酸(H_(2)L),合成了一个三维结构的U-Ag杂金属配合物[(L)(HL)Ag(UO_(2))](简称UAg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UAgL中铀原子处于稍变形的五角双锥配位环境中,银原子则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铀酰离子中的氧原子参与配位且处于轴向位置,完全脱质子的配体L和部分脱质子的配体HL则采取两种配位模式将铀中心与银中心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之间又通过铀酰氧原子连接成三维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探讨了配合物UAgL的热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性质,认为其可作为潜在的光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羧酸配体 U-Ag杂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酰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崔海霞 陈建敏 周惠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2,共6页
为寻求发光性能良好的配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酰胺配体1,4-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癸氧基]苯(L),并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其与硝酸钐、硝酸铕和硝酸铽的发光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1∶1... 为寻求发光性能良好的配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酰胺配体1,4-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癸氧基]苯(L),并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其与硝酸钐、硝酸铕和硝酸铽的发光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1∶1型的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对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钐、铕和铽配合物分别呈现出Sm3+、Eu3+、Tb3+的特征发射,铕离子处于不对称中心格位,硝酸铽配合物荧光相对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酰胺配体 稀土配合物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Eu(TTA)_3Phen掺杂的PMMA树脂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曙辉 李文刚 +1 位作者 刘军 咸春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18,共3页
用新的合成方法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TTA) 3Phen。研究了该配合物的IR、UV、TGA、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加热方法将Eu(TTA) 3Phen掺入PMMA树脂中 ,制成发光塑料树脂 ,并测定其发光性能。结果表... 用新的合成方法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TTA) 3Phen。研究了该配合物的IR、UV、TGA、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加热方法将Eu(TTA) 3Phen掺入PMMA树脂中 ,制成发光塑料树脂 ,并测定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Eu(TTA) 3Phen掺入PMMA树脂后仍保持该稀土配合物原有的发光特性 ,制成的Eu(TTA) 3Phen -PMMA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其发光强度与Eu(TTA) 3Phen掺入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Eu(TTA)3Phen 掺杂 PMMA树脂 制备 发光性能 铕配合物 噻酚甲酰三氟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和离子的荧光寿命测量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文韵 于皎路 +3 位作者 于英宁 于华 侯士法 郭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荧光寿命是一种特征于分子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的光谱参数。本工作报道一种实验装置和技术可测定~20纳秒至数毫秒范围的荧光寿命,并对有机化合物、稀土螯合物、发光材料等不同类型样品的寿命数值大小与它们的分子结构、能级跃迁和光... 荧光寿命是一种特征于分子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的光谱参数。本工作报道一种实验装置和技术可测定~20纳秒至数毫秒范围的荧光寿命,并对有机化合物、稀土螯合物、发光材料等不同类型样品的寿命数值大小与它们的分子结构、能级跃迁和光化学行为的关联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寿命 发光材料 测量 分子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冰 李瑛 +2 位作者 徐创霞 徐向刚 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三类主要的有机荧光材料———具刚性结构的芳香稠环化合物,具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及某些金属配合物尤其是稀土金属配合物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48篇。
关键词 有机荧光材料 芳香稠环化合物 分之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类配体及其配合物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玉玲 俞天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5,共5页
8-羟基喹啉类配体及其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作电致发光材料是近年来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以8-羟基喹啉为核心,较详细地评述了近10年来8-羟基喹啉类有机分析试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较全面地概述了8-羟... 8-羟基喹啉类配体及其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作电致发光材料是近年来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以8-羟基喹啉为核心,较详细地评述了近10年来8-羟基喹啉类有机分析试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较全面地概述了8-羟基喹啉类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配体和配合物 光度分析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缐萍 宋玉民 +1 位作者 李清萍 张琼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8-1254,共7页
在生理条件(pH=7.4)下,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探讨了华法灵铈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和紫外光谱可知,华法灵铈配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通过Stern-Volmer方程等,计算出了配合... 在生理条件(pH=7.4)下,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探讨了华法灵铈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和紫外光谱可知,华法灵铈配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通过Stern-Volmer方程等,计算出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静态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一系列热力学参数ΔH,ΔS,ΔG的相对大小,确定出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且用同步荧光法讨论了华法灵铈对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华法灵铈配合物 荧光光谱 作用力类型 结合常数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浩 王红宇 +2 位作者 何亮 周亮 邓瑞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9-1523,共15页
稀土配合物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决定其在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相关的稀土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发光机理理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稀土配合物在... 稀土配合物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决定其在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相关的稀土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发光机理理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稀土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光物理性质 光功能材料 荧光探针 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长链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为 凌晓 +1 位作者 赵冰清 郭栋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通过筛选配体、优化合成条件,设计合成了以Tb3+为中心离子,以苯甲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以十一烯酸为第二配体合成8种铽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 通过筛选配体、优化合成条件,设计合成了以Tb3+为中心离子,以苯甲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以十一烯酸为第二配体合成8种铽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以及电导率的测定确定了铽三元荧光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组成,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铽三元荧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其热稳定性强弱顺序为:Tb(SSA)(UA).3H2O<Tb(BA)2(UA).3H2O<Tb(MCBA)3(UA)2.3H2O<Tb(MBA)2(UA).3H2O<Tb(PHBA)2(UA).3H2O<Tb(PABA)2(UA).3H2O<Tb(SA)2(UA).3H2O<Tb(PMBA)2(UA).3H2O。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铽三元荧光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由发射光谱图可以看出所有铽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相似,均发出了铽离子的5D4-7F5、5D4-7F6、5D4-7F4(很弱)特征光,荧光表现为绿色。在铽-芳香羧酸-十一烯酸三元配合物中,各配体向铽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为:对甲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大茴香酸>对氨基苯甲酸>苯甲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同时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长链配体 荧光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重要含能材料:5取-代四唑含能金属配合物 被引量:2
10
作者 舒远杰 李华荣 +3 位作者 高晓敏 殷明 熊鹰 李寅川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8-596,共9页
分类综述了5-取代四唑金属含能配合物(TEMCs)的合成及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TEMCs的研究不多,其中以5-氰基四唑(CT)、5-硝基四唑(NT)、5-氨基四唑(AT)为配体的TEMCs因其优越的性能和突出的特点,成为含能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经... 分类综述了5-取代四唑金属含能配合物(TEMCs)的合成及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TEMCs的研究不多,其中以5-氰基四唑(CT)、5-硝基四唑(NT)、5-氨基四唑(AT)为配体的TEMCs因其优越的性能和突出的特点,成为含能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经过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TEMCs的合成步骤较少、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控制、产率高,且环境友好,但对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较困难,特别是对其固态摩尔生成焓的探究没有文献报道;②可通过改变外阳离子或中心金属离子、调控配合物分子中配体数目、调控合成过程等方式寻找性能优良的TEMCs;③通过有目的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配体与金属离子以及控制反应条件等因素来系统研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对指导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含能材料 5取-代四唑金属含能配合物(TEMCs) 四唑配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PMMA-SA光功能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利平 王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水杨酸(SA)与硝酸铕(Eu(NO3)3)反应,合成了Eu-MMA-SA三元稀土配合物,然后以此铕配合物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备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杨酸(Eu-PMMA-SA)无机-高分...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水杨酸(SA)与硝酸铕(Eu(NO3)3)反应,合成了Eu-MMA-SA三元稀土配合物,然后以此铕配合物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备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杨酸(Eu-PMMA-SA)无机-高分子多元光功能杂化材料,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Eu3+离子与水杨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羧酸根配位;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分析说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和多分散系数(PDI)值分别为12000,19000和1.58;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证明此杂化材料具有很强的铕离子特征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光功能 荧光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中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0,39,共3页
以二水合-[N,N,-双(2-苯胺基)乙二酰胺]合镍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材料,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其荧光性能的研究,证明该化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新型荧光材料。
关键词 荧光材料 配体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稀土铕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维 曾崇阳 +3 位作者 韩辉 王茜茜 张笑丛 韩相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以2,6-二(4-乙氧基苯甲酰基)吡啶(L)和1,10-邻菲罗琳为配体,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稀土铕离子三元配合物EuL(Phen)2(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溶剂化效应,溶液体系... 本文以2,6-二(4-乙氧基苯甲酰基)吡啶(L)和1,10-邻菲罗琳为配体,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稀土铕离子三元配合物EuL(Phen)2(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溶剂化效应,溶液体系的荧光强度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极性越小体系荧光强度越大;固体配合物在593nm和620nm处有较强的Eu^(3+)特征发射峰,以620nm处的荧光强度最强,2处峰强度比值为4.57,配合物单色性较好,是一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红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吡啶二甲酸 配合物 荧光性能 红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高分子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婕 解润 +1 位作者 王丹丹 郝晓秀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共7页
本研究制备了铕高分子荧光材料,并研究温度、引发剂含量、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铕高分子荧光材料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铕高分子荧光材料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 本研究制备了铕高分子荧光材料,并研究温度、引发剂含量、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铕高分子荧光材料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铕高分子荧光材料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0℃,引发剂AIBN含量1%,配合物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摩尔比1∶40,反应时间8h;同时在铕高分子荧光材料中只要引入少量的铕配合物单体(铕配合物∶PMMA摩尔配比1∶40),高分子荧光材料就可以达到或超过配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这也说明高分子荧光材料中配合物单体键合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大分子链上,稀土离子发光单元分布均匀,可进一步提高高分子荧光材料的相对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高分子荧光材料 荧光性能 单体配比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修-铕油酸长链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为 郭栋才 +1 位作者 张曦倩 凌晓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7年第4期5-11,共7页
本文合成了以Eu3+为中心离子,芳香羧酸、邻菲咯啉和噻酚甲酰三氟丙酮为第一配体,油酸为第二配体的七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以及电导率的测定对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组成及... 本文合成了以Eu3+为中心离子,芳香羧酸、邻菲咯啉和噻酚甲酰三氟丙酮为第一配体,油酸为第二配体的七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以及电导率的测定对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在最佳激发波长下测定了它们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均相似,发出了铕离子的5D0-7F2,5D0-7F1,5D0-7F0(很弱)特征光,荧光表现为红色。在含油酸配体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中,各第一配体向铕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为:邻菲咯啉>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配体 配合物 荧光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3Eu(DPA)_3-PC树脂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一帆 安保礼 +3 位作者 麦堪成 石建新 b张洪杰 龚孟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根据稀土有机配合物 Na3Eu(DPA) 3(DPA:2 ,6-pyridine dicarboxylic acid)的发光强和热稳定性高的特点 ,采用加热方法将 Na3Eu(DPA) 3掺入 PC树脂中 ,制成发光塑料树脂 .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Na3Eu(DPA) 3掺入 PC树脂后 ,仍保持稀土有... 根据稀土有机配合物 Na3Eu(DPA) 3(DPA:2 ,6-pyridine dicarboxylic acid)的发光强和热稳定性高的特点 ,采用加热方法将 Na3Eu(DPA) 3掺入 PC树脂中 ,制成发光塑料树脂 .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Na3Eu(DPA) 3掺入 PC树脂后 ,仍保持稀土有机配合物原有的发光特性 ,制成的 Na3Eu(DPA) 3-PC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其发光强度与稀土有机配合物 Na3Eu(DPA) 3掺入的比例量有关 ,但没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有机配合物 Na3Eu(DPA)3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发光材料 掺杂 发光塑料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三(2-羟基-1-萘酚醛)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继红 谢慧君 杨天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37-1240,1255,共5页
预先制备了N,N′,N″-三(2-羟基-1-萘酚醛)胺作为配体(L),然后向含配体L的乙醇-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含稀土硝酸盐晶体RE(NO3)3.6 H2O(RE=La3+,Sm3+,Y3+,Tb3+,Ce3+,Eu3+)的乙醇溶液,合成稀土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法、元素分析法、摩尔电... 预先制备了N,N′,N″-三(2-羟基-1-萘酚醛)胺作为配体(L),然后向含配体L的乙醇-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含稀土硝酸盐晶体RE(NO3)3.6 H2O(RE=La3+,Sm3+,Y3+,Tb3+,Ce3+,Eu3+)的乙醇溶液,合成稀土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法、元素分析法、摩尔电导法、红外光谱法及差热-热重法对稀土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为RE(NO3)3.L.4 H2O。采用荧光技术对稀土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约为7的介质中,以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稀土配合物浓度为1.0×10-4mol.L-1时,铽(Ⅲ)配合物有较强的特征荧光发射,铕(Ⅲ)配合物只表现了微弱的特征荧光发射,其他稀土配合物没有特征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体 稀土配合物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材料Eu(Phen)_2Cl_3/MCM-41的荧光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兰芬 杨良准 +3 位作者 刘悦娇 沈新峰 余锡宾 刘国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将稀土配合物Eu(Phen)2Cl3装入中孔分子筛MCM-41孔道,合成了不同组装量的杂化材料Eu(Phen)2Cl3/MCM-41。运用XRD、N2吸附-脱附、FTIR、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已进入分子筛孔道,且随着... 采用超声波辅助,将稀土配合物Eu(Phen)2Cl3装入中孔分子筛MCM-41孔道,合成了不同组装量的杂化材料Eu(Phen)2Cl3/MCM-41。运用XRD、N2吸附-脱附、FTIR、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已进入分子筛孔道,且随着配合物嵌入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荧光发射也逐渐增强。当Eu(Phen)2Cl3的组装量达到饱和(7.17%)时,其荧光强度最大。与纯配合物Eu(Phen)2Cl3相比,Eu(Phen)2Cl3/MCM-41的热稳定性提高了约10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Ⅲ)配合物 MCM-41 杂化材料 荧光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齿多吡啶钴(Ⅲ)、钌(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2-876,共5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1H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1H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的.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A经波长310nm光辐射15min,配合物B经450nm光辐射4min,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齿多吡啶配体 钴(Ⅲ) 钌(Ⅱ) 配合物 DNA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光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代双Salamo型Z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国华 张阳 +1 位作者 谢克锋 李亚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结构新颖的Salamo型过渡金属配合物在配位化学、结构化学、立体化学以及光谱学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结构及性能更加优良的配合物,以期为后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制备出一种新的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_4L... 结构新颖的Salamo型过渡金属配合物在配位化学、结构化学、立体化学以及光谱学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结构及性能更加优良的配合物,以期为后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制备出一种新的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_4L,然后利用该配体与Zn(OAc)_2·2H_2O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培养出了一个Zn(Ⅱ)配合物的单晶体:[Zn_3L(AcO)_2(EtOH)][Zn_3L(AcO)_2(H_2O)_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Hirshfeld表面分析和DFT理论计算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配合物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均由一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4-)单元、三个Zn(Ⅱ)原子、两个桥联的醋酸根离子,以及参与配位的溶剂分子(水和乙醇)构成.该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超分子结构.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和DFT理论计算,表明配体H_4L转变成Zn(Ⅱ)配合物后结构更加稳定.在激发波长412 nm下,分别对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做了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形成配合物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型配体 Zn(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理论计算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