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 analysis of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water hammer based 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Hui TANG Xueli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8-524,共7页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effect of conduit structure on water hammer has been ignored in the classical theory,the Poisson coupling between the fluid and the pipeline was studied and a fourteen-equ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effect of conduit structure on water hammer has been ignored in the classical theory,the Poisson coupling between the fluid and the pipeline was studied and a fourteen-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was developed.Then,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odal frequency,modal shape and frequency response.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in experiment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M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modal frequencies than the modal shape.Finally,the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different damping ratios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under different damping ratios has changed little bu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for the pressure spectrum.With the decreasing of damping ratio,the damping of the system on frequency spectrum i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dispersion and dissipation is more and more apparent.Therefore the appropriate damping ratio should be selected to minimize the effects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FSI.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heory research of FSI in the transien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hamme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vibr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立式圆柱储罐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2
作者 沈睿 陈孟 +1 位作者 陶宏新 黄庆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两种模型得出的液面第一阶晃动频率和储罐系统第一阶主振形频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基于HOUSNER理论的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HOUSNER理论公式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HOUSNER理论的修正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计算结果更加接近,本文提出的HOUSENER理论修正模型所预测的储罐第一阶主振形频率最大误差比HOUSENER理论模型降低7.41%,改进了HOUSNER理论公式的不保守性,为核电厂大型储罐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圆柱储罐 模态分析 流固耦合 动态特性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作用下部分浸液带钢振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兴东 张祖锋 +3 位作者 吕成 胡朝阳 吴宗武 杨芃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8-157,共10页
热镀锌带钢正向薄和宽方向发展,沉没辊和塔顶辊间带钢处于部分浸液,振动特性复杂,需研究其柔性特征与流固耦合效应的振动机理。针对弹性支撑的部分浸没带钢,建立了面外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态频率灵敏度影响因子;搭建试验平台,开... 热镀锌带钢正向薄和宽方向发展,沉没辊和塔顶辊间带钢处于部分浸液,振动特性复杂,需研究其柔性特征与流固耦合效应的振动机理。针对弹性支撑的部分浸没带钢,建立了面外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态频率灵敏度影响因子;搭建试验平台,开展了计及张力的不同浸没深度带钢模态试验,建立并验证了部分浸没带钢的有限元模型有效性。依据部分浸没带钢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其振型特性,定量分析了不同厚度、液体、张力及浸没深度对带钢模态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张力和浸没深度增大,各阶模态频率值及宽度方向振型节线分别增大和减小,灵敏度变化与之相反,振型节线更趋向于浸没部分;液体A中频率为液体B中的2.47倍~2.53倍;n=3阶模态灵敏度较大,浸没更深带钢的(0,3)阶模态频率对张力变化的灵敏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带钢 流固耦合 振型畸变 试验研究 模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标增强与多源采样的脑肿瘤图像分割
4
作者 蒋占军 李洋 +1 位作者 廉敬 苗新法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6-1002,共7页
针对脑肿瘤图像分割模型对肿瘤区域关注度不够及易丢失空间上下文信息,导致对肿瘤区域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坐标增强学习机制(CEL)与多源采样的TransUNet脑肿瘤分割网络。首先,提出一种CEL,结合ResNetv2作为模型的浅层特征... 针对脑肿瘤图像分割模型对肿瘤区域关注度不够及易丢失空间上下文信息,导致对肿瘤区域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坐标增强学习机制(CEL)与多源采样的TransUNet脑肿瘤分割网络。首先,提出一种CEL,结合ResNetv2作为模型的浅层特征提取网络,增加对脑肿瘤区域的关注度;其次,设计深层混合采样特征提取器,并利用可变形注意力与自注意力机制对脑肿瘤的全局与局部信息进行多源采样;最后,在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设计交互层级融合(ILF)模块,从而在实现深层与浅层特征信息交互的同时减少参数的计算量。在BraTS2018和BraTS2019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TransUNet,所提模型的平均相似性系数(mDice)、平均交并比(mIoU)、平均精度均值(mAP)和平均召回率(mRecall)分别提高4.84、7.21、3.83和3.15个百分点,模型大小降低了16.9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多模态信息 坐标增强学习机制 混合采样 交互层级融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气、情态和汉语的句末语气词
5
作者 梁银峰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4,共16页
语气和情态都涉及说话人对句子所述命题或事件的主观态度,两者不容易做出明确区分。文章认为,在分析汉语的情态和语气问题时,对于这两种范畴要注意区分其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典型的情态主要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确信程度和对信息的... 语气和情态都涉及说话人对句子所述命题或事件的主观态度,两者不容易做出明确区分。文章认为,在分析汉语的情态和语气问题时,对于这两种范畴要注意区分其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典型的情态主要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确信程度和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典型的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它主要反映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言语互动。文章认为汉语的句末语气词在功能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句末语气词依据其主观性和所表达的语气的强弱程度以及虚化程度,大致存在如下等级:情态功能>语气功能>互动功能。句末语气词是表达言语行为和传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的重要语法手段,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从言语互动的视角研究汉语句末语气词的功能和意义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语气 句末语气词 言语行为 言语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智能网联汽车多模态交互研究可视化与趋势分析
6
作者 刘卓 孙忠锐 乔元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7-1148,共12页
随着智能网联、人机交互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驾驶体验,并重新塑造了未来出行方式。在此背景下,多模态交互已经成为智能汽车行业重要创新手段,该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涌现新的课题和机遇。鉴于此,深入探... 随着智能网联、人机交互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驾驶体验,并重新塑造了未来出行方式。在此背景下,多模态交互已经成为智能汽车行业重要创新手段,该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涌现新的课题和机遇。鉴于此,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科学引文索引和Scopus数据库中汽车多模态交互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其进行图谱可视化分析,对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脉络梳理,探析研究热点及方向,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多模态交互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RGBT跟踪的特殊属性的跨模态交互融合网络
7
作者 邵小强 李浩 +3 位作者 吕植越 马博 刘明乾 韩泽辉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因为不易受光照、遮挡影响以及极强的鲁棒性,RGBT目标跟踪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在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中常见的挑战属性,将两种模态信息充分交互,构建了一个有效的跟踪网络,能够克服跟踪过程中一些常见的... 因为不易受光照、遮挡影响以及极强的鲁棒性,RGBT目标跟踪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在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中常见的挑战属性,将两种模态信息充分交互,构建了一个有效的跟踪网络,能够克服跟踪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不利场景带来的影响。该网络由特殊属性融合模块、共同属性融合模块和跨模态交互模块三部分组成,特殊属性融合模块让网络能够提取两种模态所特有的挑战属性信息,充分利用不同模态信息的优势;共同属性融合模块对目标跟踪中两种模态都匹配的属性提取特征并自适应聚合信息,给每个共同挑战属性分配对应的权重,增强跟踪器的自适应性;模态交互模块将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模态交互,在两个特定模态信息中融合共同模态信息,让网络具有更强的鲁棒性;针对不同模态的信息损失异源问题,优化了损失函数,增强了对每个模态的关注,加快了网络的收敛速度。该网络分别在GTOT,RGBT234,LasHer数据集中进行了测试,在RGBT234数据集上达到了84.1%的精确率和57.3%的成功率,在Lasher数据集上达到了52.3%的精确率和39.1%的成功率。结果表明跟踪器达到了较好的性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热红外跟踪 挑战属性 模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化视觉注意力的富语义视频对话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倩 郭斌 +3 位作者 刘宇博 孙卓 王豪 陈梦琦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2,共8页
视频对话是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视频对话中包含大量时空视觉信息和复杂的多模态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视频对话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或图结构捕捉视频语义和对话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所有视... 视频对话是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视频对话中包含大量时空视觉信息和复杂的多模态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视频对话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或图结构捕捉视频语义和对话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所有视觉信息均是在单一粗粒度下处理的,这导致模型容易忽略一些细粒度时空信息,如同一物体在时间上的持续运动或图像不显著位置的物体信息,从而降低了视频对话性能。同时,细粒度处理全部视觉信息又将增加处理时延,降低视频对话的流畅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视觉注意力的富语义视频对话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对话上下文,利用全局视觉注意力捕捉全局视觉语义信息,并定位到对话输入关注的视频时间序列/空间范围,其次利用局部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捕捉细粒度视觉信息,结合多任务学习方法,生成对话回复。在DSTC7 AVS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基准方法,所提方法生成的对话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其中METEOR指标提高了2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人机交互 层次化注意力机制 多任务学习 场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融合网络的多模态对话情绪识别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干欣怡 黄贤英 +1 位作者 邹世豪 沈旭东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72,共8页
针对未充分利用模态表征能力的差异和说话者情绪线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融合网络模型。该模型设计了外部知识增强的跨模态模块,将较弱模态特征与多层次文本和外部知识逐层融合嵌入到多头注意力层中,充分挖掘较弱模... 针对未充分利用模态表征能力的差异和说话者情绪线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融合网络模型。该模型设计了外部知识增强的跨模态模块,将较弱模态特征与多层次文本和外部知识逐层融合嵌入到多头注意力层中,充分挖掘较弱模态中的有效信息,实现模态间的特征互补和一致性。此外,模型还设计了基于有向图的情绪线索增强模块,利用基于说话者不同情绪线索的外部知识来增强融合特征,并构建上下文信息有向图,深入挖掘并利用说话者的情绪线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两个基准数据集中有效利用了模态表征能力的差异和说话者情绪线索,情绪识别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情绪识别 外部知识 数据增强 TRANSFORMER 多模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辆多模态交互和环境负荷对乘员任务绩效的影响
10
作者 栾可迪 郭保桥 +4 位作者 魏中亮 谷源森 王岗亭 邓丽莎 陈鹏万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56,共1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装甲车辆的人机交互方式不断更新,为探究新型多模态交互下乘员的任务绩效,指导未来装甲车辆多模态操作、告警方式的设计,建立一套可集成多模态交互、可调节环境负荷大小的新型人机交互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招募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装甲车辆的人机交互方式不断更新,为探究新型多模态交互下乘员的任务绩效,指导未来装甲车辆多模态操作、告警方式的设计,建立一套可集成多模态交互、可调节环境负荷大小的新型人机交互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招募20名成年男性开展了操作(输入)方式、告警(输出)方式和环境负荷水平的三因素工效学实验。在虚拟实验平台中完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模拟击打目标实验,分析被试的任务绩效。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在触屏输入或语音输入下,机械输入下乘员的反应时间最短,但乘员操作错误率最高;机械输入和触屏输入下乘员的任务完成时间远优于语音输入;相对于单模态视觉告警,叠加了触觉告警的视觉+触觉(Visual+Tactile,V+T)双模态告警会显著缩短乘员反应时间,而叠加了听觉告警的视觉+听觉(Visual+Auditory,V+A)告警则无明显差异;V+T或V+A双模态告警可以显著缩短乘员任务完成时间;对于环境负荷的影响,低环境负荷下乘员任务绩效明显高于高环境负荷;随着环境负荷的增加,V+T告警中叠加听觉告警会造成告警冗余;该研究可为装甲车辆舱室多模态人机交互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乘员 多模态交互 环境负荷 任务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指代目标分割方法
11
作者 胡梦楠 王蓉 +1 位作者 张文靖 张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针对指代分割任务中视觉和语言间缺乏充分的跨模态交互、不同尺寸的目标空间和语义信息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指代目标分割方法.首先,利用语言表达中不同类型的信息关键词来增强视觉和语言特征的跨模态对齐,... 针对指代分割任务中视觉和语言间缺乏充分的跨模态交互、不同尺寸的目标空间和语义信息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指代目标分割方法.首先,利用语言表达中不同类型的信息关键词来增强视觉和语言特征的跨模态对齐,并使用双重注意力机制捕捉多模态特征间的依赖性,实现模态间和模态内的交互;其次,利用语言特征作为引导,从其他层次的特征中聚合与目标相关的视觉信息,进一步增强特征表示;然后利用双向ConvLSTM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式逐步整合低层次的空间细节和高层次的语义信息;最后,利用不同膨胀因子的空洞卷积融合多尺度信息,增加模型对不同尺度分割目标的感知能力.此外,在UNC,UNC+,GRef和ReferIt基准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UNC,UNC+,GRef和ReferIt上的oIoU指标分别提高了1.81个百分点、1.26个百分点、0.84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广泛的消融研究也验证了所提方法中各组成部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目标分割 跨模态交互 特征增强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模态注意力特征增强的医学视觉问答
12
作者 刘凯 任洪逸 +2 位作者 李蓥 季怡 刘纯平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6,共8页
医学视觉问答(Med-VQA)需要对医学图像内容与问题文本内容进行理解与结合,因此设计有效的模态表征及跨模态的融合方法对Med-VQA任务的表现至关重要。目前,Med-VQA方法通常只关注医学图像的全局特征以及单一模态内注意力分布,忽略了图像... 医学视觉问答(Med-VQA)需要对医学图像内容与问题文本内容进行理解与结合,因此设计有效的模态表征及跨模态的融合方法对Med-VQA任务的表现至关重要。目前,Med-VQA方法通常只关注医学图像的全局特征以及单一模态内注意力分布,忽略了图像的局部特征所包含的医学信息与跨模态间的交互作用,从而限制了图像内容理解。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交叉模态注意力特征增强的Med-VQA模型(CMAG-MVQA)。基于U-Net编码有效增强图像局部特征,从交叉模态协同角度提出选择引导注意力方法,为单模态表征引入其他模态的交互信息,同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增强选择引导注意力的图像表征。在VQA-RAD医学问答数据集上的消融与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Med-VQA任务上有良好的表现,相比于现有同类方法,其在特征表征上性能得到较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交互 注意力机制 医学视觉问答 特征融合 特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竖井贯流泵叶片力学性能
13
作者 王腾伟 郑源 +3 位作者 俞军锋 宋梦斌 郭华毅 杨春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3-670,共8页
为了提升竖井贯流泵的运行稳定性,采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分析叶片的受力与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最大形变主要发生在靠近轮缘的区域,而叶片中部应力较低,高等效应力区集中在叶片中心靠近轮毂的位置;竖井贯流... 为了提升竖井贯流泵的运行稳定性,采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分析叶片的受力与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最大形变主要发生在靠近轮缘的区域,而叶片中部应力较低,高等效应力区集中在叶片中心靠近轮毂的位置;竖井贯流泵启动时会经历小流量高扬程的运行阶段,在0.2倍额定流量工况下,叶片的最大形变达到额定流量工况的4.04倍,最大等效应力达到额定流量工况的3.99倍;叶片干模态和湿模态分析的共振区均主要分布在进水侧和出水侧,这些区域在运行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裂纹及共振;叶片的固有频率不会因施加载荷而变化,但会受到工作介质的影响,从而影响机械结构的振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该竖井贯流泵叶片符合力学强度要求,处于弹性变形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贯流泵 叶片 流固耦合 应力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图文细粒度对齐的弱监督多模态情感分析
14
作者 刘洲 马立平 张海燕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4,共6页
针对现有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在模态对齐上不够精细,深度特征融合时易丢失重要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文深度交互模型。该模型摈弃使用图像区域强监督的方式检测图片中的物体,首先将图片平等划分成更精细的区域序列,通过双路融合流的深... 针对现有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在模态对齐上不够精细,深度特征融合时易丢失重要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文深度交互模型。该模型摈弃使用图像区域强监督的方式检测图片中的物体,首先将图片平等划分成更精细的区域序列,通过双路融合流的深度融合层来对齐多模态数据中蕴涵的潜在模式,并使用自适应门阀优化残差注意力信息的传递。在MSED和MSVA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比较基线模型,在准确率和F 1分数上分别取得了最高1.06%、0.74%和0.75%、0.63%的提升。最后通过可视化细粒度对齐效果和消融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分析 模态细粒度对齐 深度跨模态交互 残差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blique water-entry of high-speed projectile based on rigid-body and elastic-plastic body model 被引量:1
15
作者 Xiangyan Liu Xiaowei Cai +3 位作者 Zhengui Huang Yu Hou Jian Qin Zhihua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133-155,共23页
To exam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cavity,wetting and dynamics of a highspeed,oblique water-entry projectile with different positive angles of attack,a compar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 To exam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cavity,wetting and dynamics of a highspeed,oblique water-entry projectile with different positive angles of attack,a compar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wo mathematical models,the rigid-body model an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In addition,the applicable scope of the above two methods,and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ile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 The impact loads and angular motion of the projectile of the rigid-body method are more likely to exhibit periodic variations due to the periodic tail slap,its range of positive angles of attack is about α<2°.(2) When the projectile undergone significant wetting,a strong coupling effect is observed among wetting,structural deformation,and projectile motion.With the applied projectile shape,it is observed that,when the projectile bends,the final wetting position is that of Part B(cylinder of body).With the occu 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the projectile ballistics beco me completely unstable.(3) The force exert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rojectile induced by wetting is the primary reason of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projectile traj ectory and structu ral deformation failure.Bending deformation is most likely to appear at the junction of Part C(cone of body) and Part D(tail).The safe angles of attack of the projectile stability are found to be about 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Rigid-body model Elastic-plastic mode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mpact loads Structural safety of project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增强和模态交互的视频异常行为检测
16
作者 吴沛宸 李文斌 +1 位作者 郭放 刘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3,共7页
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模型作为一种基于多模态对比训练的神经网络,通过预训练大量的语言-图像对提取具有判别性的图像特征.为了关注连续帧之间的时序关系,消除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信息分布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增强和模态交互的视频异常... 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模型作为一种基于多模态对比训练的神经网络,通过预训练大量的语言-图像对提取具有判别性的图像特征.为了关注连续帧之间的时序关系,消除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信息分布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增强和模态交互的视频异常行为检测算法.首先针对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模型在视频连续帧特征提取阶段时间依赖性差的问题,使用局部和全局时间适配器构建时间相关性增强模块,分别在局部和全局注意力层关注时序信息;然后针对不同模态特征存在域间信息差异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窗口分区移位的多模态特征交互模块,通过滑动窗口控制特征内部交互,消除信息分布差异;最后通过对齐视觉特征和文本特征,得到帧级异常置信度.在UCF-Crime数据集上,所提算法取得87.20%的检测准确率,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 视频异常行为检测 时间相关性 特征增强 模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汉字多模信息与象形视觉对齐增强的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17
作者 郑旭辉 王昊 裘靖文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2-465,共14页
古籍的语义解析与人文计算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开展后续古籍知识发现与组织的前提和基础,设计一种适用于简体化文言文特性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汉... 古籍的语义解析与人文计算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开展后续古籍知识发现与组织的前提和基础,设计一种适用于简体化文言文特性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汉字本身具有大量象形特征的视觉信息与发音信息,这些更贴合汉字发展历史的知识能够为识别古籍中的实体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提高模型性能。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汉字象形表示的GMAE-NER(guwen multi-information alignment enhanced NER)模型,该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汉字象形层面里图像与笔画信息的多模态特征处理和对齐方法,实现了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表征与汉字视觉信息、发音信息相融合,有效增强了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的效果。本文将模型在纪传体史书《后汉书》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对比,发现相较于基线模型,GMAE-NER在各个类别实体识别的F1指标上均得到了1.32~15.00个百分点的提升,并且能更好地识别出古籍文本中重叠表述的实体,消融分析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该模型中视觉编码、发音编码与特征融合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本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汉字字形 汉字发音 跨模态交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与隐忧:AIGC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展望
18
作者 祝洁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档案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文章在剖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概念、内涵与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智能数字内容孪生、编辑和创作三大功能,探讨AIGC嵌入档案收集、管理、保...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档案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文章在剖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概念、内涵与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智能数字内容孪生、编辑和创作三大功能,探讨AIGC嵌入档案收集、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思考可能面临的法律、内容和伦理等潜在风险,从法律、机制、伦理、技术等方面提出规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档案管理 应用场景 自然语言处理 个性化定制 跨模态 认知交互 机器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模态与任务类型对用户交互绩效的影响
19
作者 侯冠华 周蓥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人机交互系统如何适应用户搜索任务变化,提供更优的交互模态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实验邀请30名被试,研究采用3(交互模态:触控、语音、眼控)×2(任务类型:操作模糊型、操作明确型任务)的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采集首次点击时间、注视点数... 人机交互系统如何适应用户搜索任务变化,提供更优的交互模态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实验邀请30名被试,研究采用3(交互模态:触控、语音、眼控)×2(任务类型:操作模糊型、操作明确型任务)的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采集首次点击时间、注视点数、热点图、注视路径等眼动数据,以表征用户交互过程中的访问行为、浏览行为,并通过任务负荷、满意度等评估用户的互动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任务类型显著地影响用户搜索的访问行为和浏览行为绩效.在操作明确型任务中,用户在初始页面、搜索结果等页面停留时间短,任务满意度和负荷等互动评估高;在操作模糊型任务中,用户采用了随机搜索策略,视觉搜索路径复杂.交互模态影响用户搜索过程中的行为绩效,语音交互时用户切换页面次数显著高于眼控、触控模态.此外,用户信息需求模糊时,触控交互的访问行为、互动行为绩效最佳,其次为眼控交互.研究发现了用户搜索行为与视觉注意的关系,为人机系统的交互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系统 交互模态 任务类型 交互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an automated honey-harvesting robot
20
作者 ZHANG Di WANG Chunying +2 位作者 YANG Mingguo SUN Zixuan LIU Ping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4-34,共11页
The conventional honey production is dominated by fragmented,small-scale individual farming models.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honey-harvesting involving manual beehive frames extraction,beeswax layer excision and cen... The conventional honey production is dominated by fragmented,small-scale individual farming models.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honey-harvesting involving manual beehive frames extraction,beeswax layer excision and centrifugal honey separation,expose beekeepers to potential bee stings and frequently compromise honeycomb integrity.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we designed an automated honey-harvesting robot capable of autonomous frame extraction and beeswax removal.The robot mainly consists of a mobile mechanism equipped with image recognition for beehive localization,a magnetic adsorption-based beehive frame handling device(60.8 N maximum suction)coupled with a cross-slide mechanism for precise frame manipulation,and a thermal beeswax layer-melting apparatus,with optimal melting parameters(15 m/s airflow at 90℃ for 30 seconds)determined through rigorous thermal flow simulations utilizing FLUENT/Mechanical software.Field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beehive frames handling success rate exceeding 85%,beeswax layer removal efficacy over 80% and damage of honeycombs below 30%.The experiment results validate the robot's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and its capacity to automate critical harvesting procedures.This study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for beekeepers,effectively eliminates the risk of direct human-bee contact and improves the removal of beeswax layer,thereby cataly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beekeep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harvesting AUTOMATED beeswax layer-melting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