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层结构附加调谐质量惯容装置的轻量化结构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宏伟 曾昱棠 +2 位作者 刘鹏 朱佩宁 何文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171,共9页
惯容器是一种两端点加速度相关型控制元件,具有表观质量放大、耗能增效等特性,可更加高效、经济地进行结构振动控制,将惯容器表观质量增大的特性拓展到调谐减震装置中可实现轻量化振动控制。为研究高层结构上附加旋转惯质双调谐质量阻尼... 惯容器是一种两端点加速度相关型控制元件,具有表观质量放大、耗能增效等特性,可更加高效、经济地进行结构振动控制,将惯容器表观质量增大的特性拓展到调谐减震装置中可实现轻量化振动控制。为研究高层结构上附加旋转惯质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ng inertia dual-tuned mass damper,RIDTMD)的轻量化振动控制效果,采用柔度法求逆的方法获得等效简化模型;通过结构模态分析、时程分析验证了等效模型的可靠性;建立附加RIDTMD多自由度结构的力学模型与运动方程;采取H_(2)优化和给定质量、阻尼参数的取值区间来确定RIDTMD的参数。在一个51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上设计了RIDTMD,分析其在地震激励下的楼层位移、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等结构响应,频域与时程分析结果看,以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控制效果为目标的H_(2)优化设计可以使RIDTMD有着与TMD类似的振动控制效果,与无控结构相比,顶层峰值位移、均方根位移最大可分别降低18.0、32.9%,且RIDTMD的调谐质量比TMD减少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调谐减震 惯容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琳 王楠 +1 位作者 任士远 张彬彬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氮化硅是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氮化硅中的杂质元素氧与主元素氮对其制备工艺及高纯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称样量、脱气功率、分析功率、氧的开始基线时间、助熔剂种类及比例、坩埚选择等因... 氮化硅是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氮化硅中的杂质元素氧与主元素氮对其制备工艺及高纯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称样量、脱气功率、分析功率、氧的开始基线时间、助熔剂种类及比例、坩埚选择等因素的探究,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并通过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与回收率。结果表明,当称样量为0.0700 g、脱气功率为5000 W、分析功率为5500 W、氧的开始基线时间为1 s、助熔剂为0.60 g镍囊、坩埚为石墨套坩埚时,可以得到稳定、准确的测试结果。以此实验条件使用标准物质建立了标准曲线,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和精密度实验,氧、氮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22、0.999990,加标回收率为96.9%~102.7%,88.2%~97.7%,氧的RSD(n=7)分别为1.99%、0.45%、氮的RSD(n=7)分别为0.63%、0.7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6%、0.00864%,定量限为0.000102%、0.00881%。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同时检测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动态性能分析
3
作者 沈钰杰 季凯 +2 位作者 黄荣楠 杨晓峰 刘雁玲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法物理实现的问题,以应用机电惯容器的车辆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为被控模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天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跟踪分数阶悬架的力学性能输出。分别从频域与时域的角度对分数阶天棚惯容和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在降低乘坐舒适性方面相比于整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在随机路面输入下,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18.3%,而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降低20.6%,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性,为车辆ISD悬架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ISD悬架 分数阶微积分 天棚控制 机电惯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增强波纹管液力惯容隔振器的建模及隔振性能研究
4
作者 高雪 滕汉东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776,共9页
针对低频线谱振动隔离难点,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增强的波纹管液力惯容动力反共振隔振装置。建立了该非线性增强系统的双稳负刚度的准静态模型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几何尺寸、弹性系数等参数对系统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影响,发现负刚度增... 针对低频线谱振动隔离难点,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增强的波纹管液力惯容动力反共振隔振装置。建立了该非线性增强系统的双稳负刚度的准静态模型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几何尺寸、弹性系数等参数对系统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影响,发现负刚度增强结构仅对隔振器刚度的非线性程度起调控作用,而不改变其承载能力和静变形。进而开展隔振性能分析工作,推导了基准线性系统在力激励作用下的振动传递率,并研究了无量纲化参数惯性质量比、有效面积比、阻尼比三个绝对量对传递率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平均法求解了增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基于等效线性化刚度给出了非线性增强系统传递率解析求解方法和步骤,并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解析传递率与数值结果较为吻合;对非线性负刚度增强的液力惯容隔振系统的传递率特性开展了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双稳负刚度可以降低隔振系统的共振频率和反共振频率,通过设计合理的惯性质量参数,可在低频段获得优越的宽带隔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 惯容 动力反共振 非线性增强 波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枪摆动幅度对304L不锈钢补强板TIG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朱加雷 朱文磊 +3 位作者 焦向东 李守根 郭方涛 张洪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8,107,共5页
选用ER316L焊丝,采用自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结合摆动焊接技术,在焊枪不同摆动幅度(2,3,4 mm)下对304L不锈钢进行补强板焊接试验,研究了摆动幅度对接头焊缝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摆动幅... 选用ER316L焊丝,采用自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结合摆动焊接技术,在焊枪不同摆动幅度(2,3,4 mm)下对304L不锈钢进行补强板焊接试验,研究了摆动幅度对接头焊缝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摆动幅度下接头焊缝的组织主要由γ-奥氏体和δ-铁素体组成;随着摆动幅度增加,γ相(111)晶面衍射峰强度降低,δ相(110)晶面衍射峰强度增加,较大摆动幅度(3,4 mm)下δ-铁素体以骨架状沿γ-奥氏体柱状晶/等轴晶的晶界分布。随着摆动幅度增加,由于δ-铁素体含量增加、γ-奥氏体含量减少且晶粒细化,焊缝硬度提高,自腐蚀电位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耐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摆动焊接 304L不锈钢 显微组织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无预紧力变摩擦惯容器消能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6
作者 赵桂峰 刘伟 +3 位作者 马玉宏 孔思华 陈家川 陈兆升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0,共9页
针对传统摩擦阻尼器在极罕遇或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需施加较大预紧力以提供足够的阻尼力,且可能引发耐久性问题这一现状,提出一种无预紧力变摩擦惯容器(NVFI)。首先,对NVFI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进行介绍,指出其通过滚珠丝杠驱动... 针对传统摩擦阻尼器在极罕遇或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需施加较大预紧力以提供足够的阻尼力,且可能引发耐久性问题这一现状,提出一种无预紧力变摩擦惯容器(NVFI)。首先,对NVFI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进行介绍,指出其通过滚珠丝杠驱动弹簧施加可变正压力,从而在摩擦片之间形成随运动变化的变摩擦阻尼力,呈现出“蝴蝶形”滞回曲线特征。其次,建立NVFI的恢复力计算公式,并以单自由度结构为算例,开展各级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验证NVFI的减震效果和能量耗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NVFI可在无预紧力条件下实现大吨位的变摩擦阻尼力,有效降低结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响应,且对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尤为突出。在设防地震水平下,NVFI可分别降低远场、近场脉冲型及非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位移响应的46%、56%和34%,同时表现出较好的速度与加速度减震性能。能量分析显示,NVFI可显著降低结构输入的地震能量,改变结构基本频率,使之避开外界地震主频的影响范围。此外,通过分析质量比在0~0.5变化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可知,质量比主要影响结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对位移响应影响相对较小;NVFI的减震与耗能性能主要依赖其优异的变摩擦阻尼特性,而惯容机制主要是降低地震输入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预紧力 变摩擦 惯容器 极罕遇地震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壳层介电效应对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晶发光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进 于世杰 +1 位作者 胡焱清 邵起越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39-1648,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逐层包壳法,制备了以β-NaYF_(4)∶Yb^(3+)/A^(3+)(A=Er,Ho,Tm)为核,分别以NaLuF_(4)、NaYF_(4)、NaGdF_(4)为惰性壳层的多种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晶。利用上转换发射光谱、发光寿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惰性壳层组分对核壳结... 采用共沉淀法和逐层包壳法,制备了以β-NaYF_(4)∶Yb^(3+)/A^(3+)(A=Er,Ho,Tm)为核,分别以NaLuF_(4)、NaYF_(4)、NaGdF_(4)为惰性壳层的多种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晶。利用上转换发射光谱、发光寿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惰性壳层组分对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晶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及Yb^(3+)发光寿命随惰性壳层呈现如下递减趋势:NaLuF_(4)>NaYF_(4)>NaGdF_(4),即三种惰性壳层对表面猝灭作用的抑制能力依次减弱;这种差异在高猝灭倾向的水性分散环境中更为显著。理论计算表明,不同壳层材料的介电常数差异可能是性能差异的关键因素,其中NaLuF_(4)相对介电常数最低,有效降低了核内活性离子与表面吸附基团的电偶极矩相互作用,抑制了非辐射能量损失。本研究揭示了惰性壳层介电特性对表面猝灭效应可能的影响,可为高亮度上转换纳米晶核壳组成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纳米晶 上转换发光 惰性壳层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汲能一体化的新型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
8
作者 李芦钰 赵紫阁 +2 位作者 梁启刚 张晓华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0,共13页
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 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被动CID模型的对比研究出发,深入阐述了2种模型的性能差异与局限性。随后,提出了一种汲能减振一体化的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Electromechanical clutching inerter damper,ECID)方案,给出了电惯容、飞轮速度重置与汲能功能的实施方案,建立了ECID的机电混合仿真模型。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深入研究了ECID的控制性能和汲能性能,探究了ECID内部电路中电阻和电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了ECID具有显著的振动控制和能量回收能力。本研究为离合惯容器、变惯容和能量回收提供了综合方案,对自供能半主动变惯容装置的发展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 减振汲能一体化 半主动控制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容阻尼器的相邻结构地震响应的优化控制与对比研究
9
作者 蒲武川 程淦 胡小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相邻建筑间引入消能阻尼器可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惯容阻尼器在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同类型的惯容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该文针对多层不等高相邻结构,以相邻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对刚性... 相邻建筑间引入消能阻尼器可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惯容阻尼器在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同类型的惯容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有待深入研究。该文针对多层不等高相邻结构,以相邻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对刚性结构响应进行约束的条件下,采用全局优化求解器确定控制装置的最优参数。分别采用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s,VED)、调谐惯容阻尼器(tuned inerter dampers,TID)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s,TVMD)连接相邻结构,研究了结构周期比和阻尼器布置位置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比VED、TID和TVMD的控制效果,提出了TID和TVMD的混合控制方案,并通过时程响应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惯容阻尼器能实现对相邻结构地震响应的有效控制,所需阻尼参数显著小于VED;TID和TVMD混合控制相对于单一类型惯容阻尼器的优化方案的参数需求更大,但能更好地平衡柔性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惯容阻尼器 振动控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10
作者 管涛 王善库 +1 位作者 葛新广 王昌盛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研究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分析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力学构造图,建立多自由度结构-惯容系统耦合地震动方程。其次,运用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 研究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分析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力学构造图,建立多自由度结构-惯容系统耦合地震动方程。其次,运用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节点相对于地面的绝对位移、层间节点位移及串联型惯容系统阻尼力等系列响应的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并研究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串联型惯容系统对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绝对位移的减震性能具有非一致性特点;在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设置惯容系统的布置策略是经济可行的。本文可为惯容系统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惯容系统 简明封闭解 二次式分解法 参数分析 阻尼器布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的参数优化解析及设计公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宁 陈昭庆 +1 位作者 边菁 曾聪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15,共13页
惯容器和负刚度装置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耗能性能,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型高性能减振装置中。本文对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NS⁃TIMS)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研究。建立了NS⁃TIMS在不同安装位置、应用场景(层间吸振、基底隔振)、激励类... 惯容器和负刚度装置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耗能性能,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型高性能减振装置中。本文对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NS⁃TIMS)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研究。建立了NS⁃TIMS在不同安装位置、应用场景(层间吸振、基底隔振)、激励类型下的运动方程及传递函数统一模型。在定点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综合考虑H_(∞)和H_(2)范数的NS⁃TIMS最优参数解析解。考虑典型的应用条件,对优化参数解析公式进行分析和简化,得到了一种基于“等效惯质比”的NS⁃TIMS参数设计公式,并讨论了设计公式的适用条件。风振控制和基础隔振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考虑实际结构阻尼比和随机荷载频谱特性条件下的设计公式的有效性。同时发现NS⁃TIMS在高柔结构吸振和辅助基础隔振方面均具有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振 动力吸振器 负刚度 惯容 H_(∞)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同时测定二元铝合金中氧和氮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宽 汪大智 +1 位作者 王芳 王晓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597,共7页
铝钽、铝钨、铝钼、铝铌二元铝合金作为钛合金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氧氮含量对于钛合金冶炼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助熔剂种类、称样量、分析功率的研究,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技术同时测定铝钼、铝铌、... 铝钽、铝钨、铝钼、铝铌二元铝合金作为钛合金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氧氮含量对于钛合金冶炼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助熔剂种类、称样量、分析功率的研究,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技术同时测定铝钼、铝铌、铝钽、铝钨二元铝合金中氧氮含量的新方法。称取0.05~0.15 g铝合金样品,放入镍篮,投入脱气后的石墨套坩埚中,控制分析功率为4.5~5.5 kW,以标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实现了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同时测定二元铝合金中氧和氮。氧和氮的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09%和0.0003%。采用实验方法对4个二元铝合金实际样品中氧和氮进行测定,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5%~3.7%和2.3%~7.6%。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准确性好。方法的建立,有利于钛合金生产企业从原材料入手实现钛合金的品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气熔融 红外热导法 二元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惰性阳极材料的腐蚀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曹振 何勇 +1 位作者 熊慧文 张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62,共18页
惰性阳极是实现无碳铝电解的关键材料,理解并调控其在电解过程中的腐蚀特性是实现无碳铝电解稳定服役的科学基础。为系统揭示惰性阳极材料腐蚀机制,在综合评价了合金、氧化物陶瓷和金属陶瓷材料在电解过程中的腐蚀特性与失效机理的基础... 惰性阳极是实现无碳铝电解的关键材料,理解并调控其在电解过程中的腐蚀特性是实现无碳铝电解稳定服役的科学基础。为系统揭示惰性阳极材料腐蚀机制,在综合评价了合金、氧化物陶瓷和金属陶瓷材料在电解过程中的腐蚀特性与失效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惰性阳极腐蚀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新型惰性阳极材料的耐蚀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以期推动无碳铝电解工艺优化与材料腐蚀性能评价方法的标准化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阳极 铝电解 阳极反应 腐蚀行为 腐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对核安全壳的减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贺智铭 唐贞云 +1 位作者 董晓辉 吴利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通过减震措施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响应,确保强震作用下核电设备的安全,对提高核安全壳抗震韧性具有现实意义。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能有效地降低风振响应,用于控制地震响应,存在频带窄、减震效率低等不足。文中将TM... 通过减震措施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响应,确保强震作用下核电设备的安全,对提高核安全壳抗震韧性具有现实意义。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能有效地降低风振响应,用于控制地震响应,存在频带窄、减震效率低等不足。文中将TMD与惯容结合,提出采用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TMDI)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基于性能需求设计思想与H∞优化准则建立了TMDI最优参数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子结构思想联合ABAQUS与Matlab开发了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TMDI控制下核安全壳地震响应有限元模拟。通过对某核安全壳有限元模型进行TMDI地震控制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TMDI时核安全壳顶部峰值加速度减震率为46.1%,且TMDI达到相同减震指标时所需调谐质量减少了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壳 地震响应 惯容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安装方法对优化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何书勇 李寿英 +2 位作者 李亚峰 罗帅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novel 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NTMDI)的安装方法对其优化设计与减振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NTMDI-R(反向安装的NTMDI)的力学模型,并采用经典固定点理论对NTMDI-R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NTMDI-R最... 本文研究了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novel 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NTMDI)的安装方法对其优化设计与减振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NTMDI-R(反向安装的NTMDI)的力学模型,并采用经典固定点理论对NTMDI-R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NTMDI-R最优结构参数的解析式;对比研究了NTMDI-R与现有四种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MD、TMDI、VTMD和NTMDI)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减振效果,并探究了安装方法对NTMDI-R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反向安装的两种减振器(NTMDI和NTMDI-R)优化参数不同,安装方法对其减振性能有较大影响。当表观质量比β小于0.1时,NTMDI-R的减振效果差于NTMDI;而β大于0.1时,NTMDI-R的减振效果与NTMDI基本一致,因此采用NTMDI进行结构减振应明确其安装方向。基础加速度和荷载力分别作用下,NTMDI-R的减振效果相对于NTMDI分别降低了3.9%和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惯质 固定点理论 安装方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激励下惯容复合型非线性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研究
16
作者 吴少培 刘涛 +3 位作者 柳康 李国芳 李得洋 丁旺才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共8页
不同的隔振单元通过能量转移或能量耗散呈现减振隔振的作用,本文建立含惯容器和负刚度的复合式非线性隔振系统。采用一次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近似解析解,通过系统力传递率特性,揭示系统参数与系统隔振性能的关联关系。对比分析传统线性... 不同的隔振单元通过能量转移或能量耗散呈现减振隔振的作用,本文建立含惯容器和负刚度的复合式非线性隔振系统。采用一次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近似解析解,通过系统力传递率特性,揭示系统参数与系统隔振性能的关联关系。对比分析传统线性隔振和复合式隔振1/4轨道车辆的隔振性能。研究表明:常数分量幅值及谐波分量幅值的叠加与合成幅频特性具有一致性,多源激励下解析解的准确性得到验证。在主共振区系统受鞍结分岔的诱导具有3组稳定解和2组不稳定解。较大惯质比、阻尼比与较小简谐激励幅值均能降低主共振区峰值,使主共振区向低频区域转迁。减小惯质比、常数激励幅值与增加阻尼比可扩大系统低频区隔振范围。复合式隔振对轨道车辆垂向隔振性能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惯容器 复合式隔振 非线性动力学 多源激励 轨道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式单颗粒-惯容系统减振控制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17
作者 孙澔鼎 何浩祥 +1 位作者 程扬 高晓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3,81,共17页
传统单颗粒阻尼器存在颗粒半径过大、空间占用率高等局限,多颗粒阻尼器存在启振条件苛刻、动量交换效率低等不足。为提升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提出将叠层式单颗粒阻尼器(stacked single particle damper, SSPD),并将其与齿轮齿条惯容... 传统单颗粒阻尼器存在颗粒半径过大、空间占用率高等局限,多颗粒阻尼器存在启振条件苛刻、动量交换效率低等不足。为提升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提出将叠层式单颗粒阻尼器(stacked single particle damper, SSPD),并将其与齿轮齿条惯容装置相结合,进而形成叠层式单颗粒惯容减振系统(stacked single particle-inerter damping system, SSPIS)。在深入分析颗粒各阶段受力状态的基础上,剖析SSPIS减振机理,构建SSPIS-结构系统力学模型,并提出该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流程。为验证SSPIS理论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分析流程的准确性,并探究SSPIS对受控结构的真实减震控制效果,制作钢框架模型结构,完成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动力试验与理论结果表明:将惯容装置布置于SSPD中可显著提升颗粒与结构的动量交换效率,增大其表观质量与耗能能力,拓宽SSPIS的减振频带。相较于传统颗粒阻尼器,SSPIS在各类场地地震作用下均可对受控结构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器 惯容 碰撞耗能 振动台试验 惯容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惯容器弹性架悬转向架横向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祁亚运 敖鹏 +4 位作者 戴焕云 石怀龙 刘华 贺星 李慷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2,111,共9页
惯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控制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振动系统中,但在转向架电机悬挂中却研究较少。建立3种惯容器-刚度-阻尼(inerter-stiffness-damping, ISD)电机架悬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采用光滑拟合曲线模拟等效锥度,用实测轨道谱作... 惯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控制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振动系统中,但在转向架电机悬挂中却研究较少。建立3种惯容器-刚度-阻尼(inerter-stiffness-damping, ISD)电机架悬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采用光滑拟合曲线模拟等效锥度,用实测轨道谱作为转向架系统激励输入,以构架端部加速度滑移均方根综合值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减法平均优化器优化算法对ISD架悬参数和原有刚度-阻尼(stiffness-damping, SD)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其稳定性。结果表明,ISD串并联结构降低转向架振动响应效果最好,在新轮新轨匹配和车轮镟修后期条件下,其稳定性最佳,线性临界速度较SD结构可提升215.6 km/h。ISD三并联结构各稳定性指标略低于SD结构,而ISD三串联结构会恶化转向架横向稳定性,降低其临界速度,同时,其综合均方根和最大均方根对速度变化最敏感,不利于改善转向架横向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动车组电机弹性架悬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转向架横向稳定性 弹性架悬 惯容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测定铝及铝合金中氢的差异性初步探讨
19
作者 张庸 姚佳人 +3 位作者 鲍智超 刘攀 王化明 于英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脉冲惰气熔融法(以下简称脉冲法)测定铝及铝合金存在“二次氢”现象,即再次加热测试过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石墨坩埚释放氢引起的干扰,俄罗斯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 脉冲惰气熔融法(以下简称脉冲法)测定铝及铝合金存在“二次氢”现象,即再次加热测试过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石墨坩埚释放氢引起的干扰,俄罗斯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氢”。针对上述不同观点,采用脉冲法及热脱附法进行铝及铝合金中氢测试的初步对比,结果如下:热脱附法测试脉冲法分析后的样品,仍旧有明显的氢释放,即“二次氢”现象,测试脉冲法参与定值的铝中氢标准物质GBW(E)020030[认定值为(0.19±0.04)μg·g^(−1)]、GBW(E)020030a[认定值(0.24±0.06)μg·g^(−1)]、GBW(E)020031a[认定值(0.25±0.05)μg·g^(−1)],结果分别为0.38,0.58,0.71μg·g^(−1),前二者的释放峰值分别位于约450,380℃处;采用脉冲法、热脱附法同时测定不同批次的AlSi样品中氢的含量,脉冲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13,0.16,0.16μg·g^(−1),热脱附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70,0.53,0.48μg·g^(−1),前二者的释放峰值主要位于350,580℃处。上述结果表明,热脱附法测试结果普遍比脉冲法偏高。考虑到前者采用石英管加热,未涉及石墨坩埚,且慢速升温,分析时间以小时计,初步认为加热时间过短时,氢不足以完全释放而引起的“二次氢”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但鉴于国内普遍采用脉冲法测定铝合金中氢含量,仍需更详细比对验证,以期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惰气熔融法 热脱附法 铝及铝合金 二次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因素的并联惯容隔振器动态特性研究
20
作者 邢士博 申永军 吴天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0-1492,共13页
惯容是一种与两端点加速度相关的振动控制元件,将惯容应用于隔振器,能够实现惯性的增大,提高系统的阻尼比,改善低频隔振性能,惯容运动部件的摩擦会产生一定的耗能,其对隔振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文章根据动能定理推导得到了滚珠丝... 惯容是一种与两端点加速度相关的振动控制元件,将惯容应用于隔振器,能够实现惯性的增大,提高系统的阻尼比,改善低频隔振性能,惯容运动部件的摩擦会产生一定的耗能,其对隔振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文章根据动能定理推导得到了滚珠丝杠惯容的惯容系数及表观摩擦系数,将惯容的受力简化为一阶泰勒近似式,通过数值仿真确定了一阶泰勒近似式有效的表观摩擦系数取值范围;基于惯容受力的近似式,建立了考虑摩擦因素并联惯容隔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学方程,采用平均法求解了该方程,得到了惯容隔振器的幅频响应及力传递率的近似解析解;分析了表观摩擦系数、惯质比等参数对隔振器幅频响应及力传递率的影响;计算了惯容表观摩擦系数的等效阻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惯质比及表观摩擦系数能有效抑制隔振器幅频响应的共振峰值且使共振频率减小;增大惯质比及表观摩擦系数,会降低惯容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减小力传递率的峰值,增大力传递率的谷值;高频区域力传递率趋于一个稳定值;惯质比增大,高频区域的隔振品质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容 摩擦 幅频特性 隔振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