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DV和CFD在流体混合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嘉骏 冯连芳 +1 位作者 王凯 顾雪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5,共4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 (LaserDopplerVelocimetry)测试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方法 ,可获取搅拌槽中的速度场、浓度场等。从更微观的角度研究混合 ,对于混合设备的优化设计、放大和混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 (LaserDopplerVelocimetry)测试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方法 ,可获取搅拌槽中的速度场、浓度场等。从更微观的角度研究混合 ,对于混合设备的优化设计、放大和混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混合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束定位格架内单相流体三维流场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熊万玉 陈炳德 肖泽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6-329,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带定位格架棒束内单相流体三维流场进行研究,以了解定位格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量的实验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校验,两者吻合较好。
关键词 定位格架 三维流场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填料特征单元内混合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春江 黄莹 +3 位作者 李莹珂 陈江波 袁希钢 余国琮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2-1168,共7页
针对M ellapak 350Y型规整填料特征单元内的流动及混合现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模拟了单元内的液相单相流流动,并结合脉冲示踪法研究其混合行为,考察了不同流速下特征单元的返混程度.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在室温下以甘油水溶液... 针对M ellapak 350Y型规整填料特征单元内的流动及混合现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模拟了单元内的液相单相流流动,并结合脉冲示踪法研究其混合行为,考察了不同流速下特征单元的返混程度.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在室温下以甘油水溶液(质量分数为6500/)为测试液体,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不同流速下,规整填料中特征单元内的液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与实验结果的速度分布趋势及其数值大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整填料 特征单元 计算流体力学 混合 脉冲示踪法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混合器流体力学性能的CFD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春江 陆寒冰 +1 位作者 刘辉 袁希钢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682,共6页
针对立交盘静态混合器的流体力学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混合器内牛顿流体的流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流体流经2个混合元件的流场变化和压降情况.所选的6个截面的速度分布复杂多变,显示出与混合器结构相对应的周期性.采用激光多... 针对立交盘静态混合器的流体力学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混合器内牛顿流体的流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流体流经2个混合元件的流场变化和压降情况.所选的6个截面的速度分布复杂多变,显示出与混合器结构相对应的周期性.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定了轴向速度的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压降的模拟在装有10个立交盘静态混合器的管路中进行,研究发现50<Re<500为所研究系统的流动状态从层流向湍流转变的临界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盘静态混合器 流场 压降 计算流体力学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扭转流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古新 宋帅 +3 位作者 张大波 方运阁 陈卫杰 王永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87-1997,共11页
双扭转流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分别建立扭转流换热器和新型双扭转流换热器的周期全截面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壳体侧的传热系数、流动阻力和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壳程同等质量流量下,双扭转流... 双扭转流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分别建立扭转流换热器和新型双扭转流换热器的周期全截面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壳体侧的传热系数、流动阻力和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壳程同等质量流量下,双扭转流换热器传热系数与类梯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降低24.4%~27.9%,压降降低63.3%~71.0%,综合性能增加1.2%~4.1%。通过场协同原理对其传热和降阻机理进行了分析,表明双扭转流换热器速度与压力梯度协同较好,扭转流换热器速度与温度梯度协同性较好。对扭转流换热器进行冷模实验,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线上速度进行测量,验证了仿真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研究模型与结论可为换热器的结构开发与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扭转流换热器 计算流体力学 场协同原理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纹流道中的流体流动特性及LDV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丹 王珂 +1 位作者 王永庆 刘敏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69-3775,共7页
开发了一种双波纹流道结构,基于正交实验方法设计了9组不同结构参数的双波纹流道,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一定Reynolds数范围内(25≤Re≤200),9组双波纹流道内的流体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和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流道的波纹波... 开发了一种双波纹流道结构,基于正交实验方法设计了9组不同结构参数的双波纹流道,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一定Reynolds数范围内(25≤Re≤200),9组双波纹流道内的流体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和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流道的波纹波幅对于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大。设计制作了流体在双波纹流道中流动的冷模实验装置,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于流道内特殊位置点的速度进行测量,将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且吻合较好,主流速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8.7%,由此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层流 传热 双波纹流道 正交实验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框式组合桨搅拌釜内流场特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勇军 袁名岳 孙存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06-5313,共8页
对5m^3树脂反应釜及釜内改进型框式-二斜叶双层组合桨等比例缩小建立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多重参考系法对该双层组合桨搅拌釜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桨叶离底间距、桨... 对5m^3树脂反应釜及釜内改进型框式-二斜叶双层组合桨等比例缩小建立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多重参考系法对该双层组合桨搅拌釜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桨叶离底间距、桨间距及组合桨安装角度的变化对流场产生的影响。随着离底间距的增大,搅拌釜下层框式桨横梁处产生往槽底的轴向流强度会逐渐减弱,不利于底部物料的混合;桨间距的增加导致两桨间对流减弱,不利于两桨间流体的混合,当桨间距与釜内径的比值为0.77时,搅拌釜内的整体流动情况较好。对上下层桨叶安装角度分别为0°、45°和90°这3种工况下的釜内流场特性研究表明,安装角度为90°时,斜叶桨产生的轴向流强度最大,此时搅拌釜内流体的混合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改进型框式桨与二斜叶桨双层组合桨应用于树脂聚合反应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框式组合桨 混合 粒子图像测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槽内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帅 周勇军 +2 位作者 林伟振 史亦航 陶兰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463,共9页
为将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高效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装配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搅拌槽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与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进行了对比;并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该组合桨槽内搅拌转速... 为将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高效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装配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搅拌槽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与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进行了对比;并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该组合桨槽内搅拌转速n、桨叶间距C2及离底距离C1的变化对流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00 r×min^(-1)时能有效改善槽底和上桨叶区域的混合效果,槽内速度分布相对均匀,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效果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型三斜叶桨的泵吸效果较三斜叶桨更强,能有效缩小搅拌槽底部和内壁附近的低速区域,槽内混合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表明当桨叶间距为0.25h时,槽内速度分布更合理;当离底距离为0.3h时,上桨叶区的较低速区域进一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 流场 计算流体动力学 粒子图像测速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强化层流搅拌的荧光可视化试验及模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靖晨 刘海龙 +1 位作者 王军锋 何发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547-6556,共10页
在层流搅拌中,搅拌桨的周期性扰动使搅拌槽内出现封闭、孤立的环状隔离流场。隔离流场严重阻碍了搅拌介质之间的有效交换,降低了搅拌效率。本文提出外加电场以强化层流搅拌的方案,利用电流体动力学效应改变流场的对称结构,消除混合死区... 在层流搅拌中,搅拌桨的周期性扰动使搅拌槽内出现封闭、孤立的环状隔离流场。隔离流场严重阻碍了搅拌介质之间的有效交换,降低了搅拌效率。本文提出外加电场以强化层流搅拌的方案,利用电流体动力学效应改变流场的对称结构,消除混合死区。试验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ne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实现了搅拌槽内流场结构的实时可视化,并通过自编程程序识别并计算出非混合区域面积百分比。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混合效率逐渐提升,当电场强度为1.5kV/cm时混合效率可达98%。研究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及浓度扩散模型的混合搅拌模拟平台,探究搅拌槽内部流场结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当外加平行板电场强度达到0.5kV/cm以上时,搅拌槽内部出现明显的二次涡流。二次涡流的出现与径向混合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削弱隔离流场。在电场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外加周期性电场可以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电场强度1kV/cm条件下的外加周期性电场可以使搅拌效率提升至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搅拌 平面激光诱导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 电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