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粒径FCC催化剂在鼓泡流化床中的流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磊 申宝剑 +5 位作者 高雄厚 张君屹 段宏昌 彭威 黄新俊 方勤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1160,共10页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催化剂的流化状态,系统研究了平均粒径50、65、70μm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二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考察粒度分布、颗粒密度与细粉含量对床层高度和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影...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催化剂的流化状态,系统研究了平均粒径50、65、70μm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二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考察粒度分布、颗粒密度与细粉含量对床层高度和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平均粒径由70μm降至50μm时,密相床层高度降低0.6 m,旋风分离器入口催化剂质量浓度由4 kg/m3升高至6 kg/m3。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70μm时,增大颗粒密度可提高二密相床层高度,但旋风分离器入口颗粒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增大颗粒密度无法减少细粉跑损量。移除平均粒径50μm催化剂中粒径小于40μm细粉后,旋风分离器入口颗粒质量浓度降低38.3%,二密相床层高度提高1.4 m,表明移除细粉可以有效降低小粒径催化剂跑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fcc) 再生器 小粒径催化剂 平均粒径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 细粉跑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过程中V的钝化机理及其对催化剂抗V污染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涛 王刚 +1 位作者 杜晓辉 高雄厚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3-770,共8页
以MgO、活性Al_(2)O_(3)和La(NO_(3))_(3)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FCC过程中金属捕集助催化剂Cat-VT,采用浸渍法进行V污染,通过XRD,XPS,H_(2)-TPR,TG,DSC,EDX-Mapping等方法研究了抗V组分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 以MgO、活性Al_(2)O_(3)和La(NO_(3))_(3)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FCC过程中金属捕集助催化剂Cat-VT,采用浸渍法进行V污染,通过XRD,XPS,H_(2)-TPR,TG,DSC,EDX-Mapping等方法研究了抗V组分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Cat-VT后,高温水热条件下V与MgO和La_(2)O_(3)生成了稳定的高熔点化合物,抑制了V的流动性;V在催化剂与抗V组分间实现了迁移和捕集;在相同V污染水平下,添加Cat-VT后,反应转化率由75.1%分别增加至81.9%和80.5%,焦炭收率则由11.0%下降至10.2%和9.8%,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抗V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催化裂化 金属污染 氧化镁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State of Ni Contaminants on Resi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s—Characterization by AEM, EPMA, UV-Vis and TPR 被引量:1
3
作者 Xue Yongf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Beijing 100083)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48-153,共6页
DistributionandStateofNiContaminantsonResidFluidCatalyticCrackingCatalysts—CharacterizationbyAEM,EPMA,UVVisa... DistributionandStateofNiContaminantsonResidFluidCatalyticCrackingCatalysts—CharacterizationbyAEM,EPMA,UVVisandTPRXueYongf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STATE Ni contaminant equilibrium CATALYSTS resi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域因果图的FCC分馏系统攻击故障辨识方法
4
作者 杨晓雨 周纯杰 杜鑫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5,共7页
针对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分馏系统在网络攻击和系统故障具有相似特征情况下难以辨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域因果图的攻击故障辨识方法。首先,将数据驱动和拓扑知识融合以构建跨域因果图,涵盖物理层和信息层的变... 针对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分馏系统在网络攻击和系统故障具有相似特征情况下难以辨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域因果图的攻击故障辨识方法。首先,将数据驱动和拓扑知识融合以构建跨域因果图,涵盖物理层和信息层的变量节点和设备节点;其次,结合多源异常证据集,设计了基于弗洛伊德的异常因果传播路径搜索算法,得到异常节点间的因果传播路径;最后根据必经点约束、单点异常约束、必经点最大数量约束等条件,结合异常发生时间,得到异常传播路径的最小树型图,根据根节点位置判断系统异常类型。该方法在FCC分馏仿真系统上验证了有效性,结果表明其辨识准确率为94.84%,对正常工况、故障工况和攻击工况的检测召回率分别为97.11%、93.25%、95.30%,相比同类方案,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相似特征带来的辨识难题,还能在保证较高的辨识准确率的同时,给出异常传播路径,为安全防护提供报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因果图 路径搜索 最小树型图 攻击故障辨识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数实时更新的FCC产品产率预测混合建模
5
作者 薛腾方 周华 魏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3,共12页
针对流化催化裂化(FCC)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难以适应反应过程中工况和原料变化等情况,基于代理模型所获取的模拟数据建立预测FCC产品产率的混合模型。该模型利用机器学习实时更新集总动力学模型参数,避免了纯数据驱动模型可解释性较... 针对流化催化裂化(FCC)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难以适应反应过程中工况和原料变化等情况,基于代理模型所获取的模拟数据建立预测FCC产品产率的混合模型。该模型利用机器学习实时更新集总动力学模型参数,避免了纯数据驱动模型可解释性较差问题,弥补了集总动力学模型参数适配难的不足。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预测主要产品柴油、汽油和液化气的产率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小于2%。此外,在FCC原料性质波动、装置中关键参数检测信号含有噪声时,混合模型依旧保持较好的预测性能,其预测主要产品柴油、汽油和液化气的产率MAPE仍保持小于2%。由此说明所建立的混合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与鲁棒性,可为工业装置设计及操作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产率预测 混合模型 集总动力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深度学习与过程机理的FCC装置关键参数软测量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彬 谭硕 周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1634,共11页
产品产率作为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关键参数,构造其软测量模型对提升装置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原料与催化剂性质的缺失往往使得产率软测量模型性能迅速恶化。为此,以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DBN-ELM)算法为基础,... 产品产率作为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关键参数,构造其软测量模型对提升装置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原料与催化剂性质的缺失往往使得产率软测量模型性能迅速恶化。为此,以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DBN-ELM)算法为基础,将工艺过程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集成,提出了可用于预测商业催化裂化装置产品产率的软测量混合建模方法。此外,还提出基于流程模拟的灵敏度分析-相关系数矩阵(SA-CCM)策略用于软测量模型主要输入变量的选择。结果表明,混合模型相比于数据驱动模型具有更优的模型性能,即预测精度提升43.9%、数据相关性(皮尔森系数)提升29.3%。这说明所提出的产率软测量混合建模方法使得模型的预测性能提高,能较好地适应原料与催化剂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催化裂化 深度学习 产率预测 混合模型 先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中硫分布和催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山红红 李春义 +3 位作者 赵博艺 杜峰 杨朝和 张建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0,共3页
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FCC汽油中的硫含量、硫分布及硫化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该汽油中的硫含量高 ,且 90 %的硫都集中在占 65 %的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采用配有PFPD检测器的色谱分析了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硫化物的种类 ,结果表... 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FCC汽油中的硫含量、硫分布及硫化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该汽油中的硫含量高 ,且 90 %的硫都集中在占 65 %的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采用配有PFPD检测器的色谱分析了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硫化物的种类 ,结果表明 ,近 90 %的硫化物都是噻吩类化合物。对不同的汽油脱硫方法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全新方法 ,并开发出了具有显著脱硫效果的脱硫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fcc汽油 硫分布 脱硫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非临氢脱硫技术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宏伟 贺振富 田辉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6-1224,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FCC汽油非临氢脱硫技术,该技术主要有生物脱硫、催化裂化脱硫、吸附脱硫、溶剂抽提脱硫、烷基化脱硫、氧化脱硫和膜分离脱硫等;评述了催化裂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等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前景。
关键词 fcc汽油 非临氢脱硫 催化裂化 吸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O关键组分结构分析及其对FCC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泽坤 王刚 +2 位作者 刘银东 史权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1-699,共9页
以大港焦化蜡油(CGO)400~425℃窄馏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糠醛分级抽提的方法富集其中的碱性氮化物及稠环芳烃,采用GC-MS对抽出物进行结构分析,并比较了抽提前后油样的FCC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盐酸抽出相中的碱性氮化物主要是氮杂菲系... 以大港焦化蜡油(CGO)400~425℃窄馏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糠醛分级抽提的方法富集其中的碱性氮化物及稠环芳烃,采用GC-MS对抽出物进行结构分析,并比较了抽提前后油样的FCC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盐酸抽出相中的碱性氮化物主要是氮杂菲系和氮杂芘系,其中以苯并喹啉系及二苯并喹啉系含量最多;这类化合物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结合,使催化剂活性下降。糠醛再抽提抽出相中的稠环芳烃包括荧蒽、苯基萘、菲蒽系、芘系及苯并芘系,其中3~4环的稠环芳烃所占比例最大;这类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缩合生焦,降低了CGO的FCC反应性能。盐酸及糠醛抽余油的FCC反应性能均得到了改善,但糠醛抽余油的改善程度不及盐酸抽余油;碱性氮化物对CGO的FCC反应性能的影响比稠环芳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CGO) 溶剂抽提 碱性氮化物 稠环芳烃 流化催化裂化(f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P沸石对FCC汽油催化裂解产丙烯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邵潜 李阳 +2 位作者 田辉平 贺振富 龙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研究了在550℃、常压、加入水蒸气条件下,FCC汽油在ZRP沸石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和ZRP沸石硅/铝比(n(SiO2)/n(Al2O3))变化及稀土改性ZRP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反应前后反应物与产物分布的计算结果表明,FCC汽油中烯烃进行裂化反应生成丙... 研究了在550℃、常压、加入水蒸气条件下,FCC汽油在ZRP沸石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和ZRP沸石硅/铝比(n(SiO2)/n(Al2O3))变化及稀土改性ZRP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反应前后反应物与产物分布的计算结果表明,FCC汽油中烯烃进行裂化反应生成丙烯。提高烯烃的选择性转化、促进裂化反应并提高丙烯产物的选择性,有利于提高丙烯产率。提高ZRP沸石的n(SiO2)/n(Al2O3)能够增加其强酸量,使烯烃的转化率和低碳烯烃的选择性有所提高,但丁烯选择性高于丙烯的选择性。采用稀土改性也可使ZRP沸石增加强酸量,提高烯烃的转化率和丙烯的选择性,使74.32%的烯烃被转化,裂解汽油烯烃质量分数为18.20%,丙烯选择性达到4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烯烃 催化裂解 ZRP沸石 稀土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轻汽油催化裂化生产丙烯反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晓红 沙有鑫 +3 位作者 李春义 张建芳 杨朝合 山红红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在提升管实验装置和脉冲色谱装置上,采用ZSM-5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下FCC轻汽油和2M-1-C=5的裂化。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过程添加ZSM-5催化剂可提高汽油中C=5、C=6的质量分数。轻汽油裂化生产丙烯的性能优于重汽油和全馏分汽油,在相对低... 在提升管实验装置和脉冲色谱装置上,采用ZSM-5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下FCC轻汽油和2M-1-C=5的裂化。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过程添加ZSM-5催化剂可提高汽油中C=5、C=6的质量分数。轻汽油裂化生产丙烯的性能优于重汽油和全馏分汽油,在相对低的温度下瞬时反应能得到较高的丙烯收率。在脉冲色谱装置上,反应温度和载气流量对轻汽油和2M-1-C=5裂化生产丙烯的影响一致,即反应温度升高,载气流量降低,丙烯收率增加。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停留时间可以提高丙烯对丁烯的比例。轻汽油在ZSM-5催化剂上反应,催化剂结焦失活速度开始较快,后来减缓。ZSM-5催化剂结焦失活对丙烯生成的抑制作用大于对丁烯的抑制作用,ZSM5-的强酸中心多则更有利于生成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轻汽油 异己烯 催化裂化 丙烯 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结合分子模拟计算研究FCC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选择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齐和日玛 赵晓光 +2 位作者 张韫宏 袁蕙 徐广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3-388,共6页
以脱硫选择性不同的2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了2组催化剂的活性相特征,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方法比较了助剂Co加入前后噻吩和1-己烯在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分布、吸附能及其加氢反应的活化能等,... 以脱硫选择性不同的2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了2组催化剂的活性相特征,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方法比较了助剂Co加入前后噻吩和1-己烯在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分布、吸附能及其加氢反应的活化能等,探讨了助剂Co的加入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脱硫选择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S活性相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加氢降烯烃(HDS/HYD)选择性.与1-己烯加氢位相比,Co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噻吩分子加氢位的缺电子性,噻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度增强,显著降低噻吩加氢反应的能垒,从而使噻吩加氢反应更易进行.这也表明CoMoS为高HDS活性、高HDS/HYD选择性的活性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吸附 原位红外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催化裂化汽油 加氢脱硫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氮化物对CGO FCC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泽坤 王刚 +3 位作者 高杉 任亮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6-100,共5页
利用甲酸抽提的方式,富集了辽河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对抽提前后油样的FCC反应性能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考察,并对富集所得到的碱性氮化物的结构利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甲酸对碱性氮化物... 利用甲酸抽提的方式,富集了辽河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对抽提前后油样的FCC反应性能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考察,并对富集所得到的碱性氮化物的结构利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甲酸对碱性氮化物有较好的富集效果,碱性氮化物的抽提效率达到了95%以上;FCC反应性能评价表明,去除碱性氮化物以后,萃余油的FCC反应性能得到改善,汽油、柴油收率增加,焦炭产率降低,转化率、轻质油收率及液收率增加;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结果表明:辽河CGO中的碱性氮化物主要为喹啉、吖啶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催化裂化 碱性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二次裂化增产丙烯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为然 张文斌 +3 位作者 王刚 蓝兴英 徐春明 高金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利用提升管中试实验装置,研究了催化汽油二次裂化制丙烯过程中热裂化、氢转移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丙烯选择性的影响,考察了丙烯选择性最大点处热裂化反应、氢转移反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反应温度和... 利用提升管中试实验装置,研究了催化汽油二次裂化制丙烯过程中热裂化、氢转移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丙烯选择性的影响,考察了丙烯选择性最大点处热裂化反应、氢转移反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剂油比以及缩短反应时间能有效抑制热裂化反应和氢转移反应的发生,提高丙烯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汽油 催化裂化 热裂化 氢转移 丙烯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沉降器结焦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娟 余海艳 +4 位作者 解凯 徐皓晗 王壮 王江云 毛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沉降器是催化裂化中油气与催化剂分离过程的重要设备。沉降器的结焦问题易导致非计划停工,严重影响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因此抑制或减缓沉降器结焦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沉降器结焦问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沉... 沉降器是催化裂化中油气与催化剂分离过程的重要设备。沉降器的结焦问题易导致非计划停工,严重影响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因此抑制或减缓沉降器结焦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沉降器结焦问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沉降器的优化操作提供参考。首先对沉降器结焦的部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分析了结焦的内因是反应油气中液相重组分的存在;从流场分布、压力分布、催化剂含量分布和温度分布解析结焦的外因。进而阐述了结焦物的基本特性,按照不同方法对结焦物进行了分类和特性的比较。其次,从化学反应过程和油剂流动、焦体沉积与增长过程两方面总结了结焦的机理,并总结了操作条件(原料性质、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再生剂温度和油/剂比)和沉降器结构(粗旋与顶旋连接结构、快分系统)对结焦的影响规律。最后根据结焦机理和影响因素,从优选反应物和优化操作条件、优化沉降器结构2个方面提出了抑制或减缓结焦问题的具体措施。提高沉降器温度和降低油气分压可从操作条件方面降低结焦的可能性,优化粗旋与顶旋连接结构、优化快分系统、优化分离器入口结构和顶旋升气管结构等措施可以改善沉降器内流场分布,进而抑制结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fcc) 沉降器 分离 焦化 结焦机理 影响因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跑损机制及故障树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迪 孙立强 +1 位作者 严超宇 魏耀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34-3539,共6页
炼油厂中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剂跑损的故障原因分析多数来自现场工程师,在故障机理方面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研究FCC装置催化剂跑损机制。采用催化剂跑损为顶事件,结合跑损途径和跑损机理,确... 炼油厂中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剂跑损的故障原因分析多数来自现场工程师,在故障机理方面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研究FCC装置催化剂跑损机制。采用催化剂跑损为顶事件,结合跑损途径和跑损机理,确定FCC装置故障、操作工艺异常和催化剂颗粒物性3个因素作为中间事件,并通过逐层向下深入分析,确定诸如翼阀磨损等21个因素作为底事件,建立催化剂跑损故障树模型。根据FCC装置故障树风险分析,得到任何一个底事件出现都有可能导致顶事件发生,且对FCC装置催化剂跑损的贡献度相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FTA方法可以更深层次了解装置跑剂原因,对考察FCC装置催化剂跑损机理具有指导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判定流程和跑剂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故障树分析方法 催化剂跑损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油浆的芳烃富集及COPNA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郭燕生 查庆芳 +2 位作者 吴明铂 李兆丰 张玉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3,共4页
以糠醛为溶剂对FCC油浆进行了萃取分离。考察了温度、剂油比对两种FCC油浆中富含芳烃组分 (糠醛抽出油 )组成和性质的影响。确定出油浆中芳烃富集的最佳萃取条件 :温度为 50℃ ,剂油比为 2。对比了不同油浆富含芳烃组分合成COPNA树脂的... 以糠醛为溶剂对FCC油浆进行了萃取分离。考察了温度、剂油比对两种FCC油浆中富含芳烃组分 (糠醛抽出油 )组成和性质的影响。确定出油浆中芳烃富集的最佳萃取条件 :温度为 50℃ ,剂油比为 2。对比了不同油浆富含芳烃组分合成COPNA树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环烷基油浆的糠醛抽出油的芳烃含量高于石蜡基油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NA树脂 合成 fcc油浆 芳烃富集 糠醛 抽提 分离 合成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上沉积钒氧化数对降低FCC汽油中硫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宇键 龙军 +2 位作者 朱玉霞 达志坚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2,共6页
过滤金属化合物与硫化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低氧化数钒的氧化物有利于促进硫化物的转化。然而,工业运转中催化剂在进入反应器前已经历氧化再生,沉积于其上的钒处于高氧化数状态,为此提出了强化降低催化剂上沉积钒氧化数的&... 过滤金属化合物与硫化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低氧化数钒的氧化物有利于促进硫化物的转化。然而,工业运转中催化剂在进入反应器前已经历氧化再生,沉积于其上的钒处于高氧化数状态,为此提出了强化降低催化剂上沉积钒氧化数的"择效活化"方法。电子顺磁共振(ESR)结果表明,通过择效活化处理,催化剂上沉积钒的氧化数下降。重油微反评价结果表明,高钒活化剂进一步表现出明显优于高钒再生剂的降硫作用;高钒人工污染再生剂具有强于未污染剂的降硫作用,并且经择效活化后,高钒污染活化剂进一步表现出明显优于高钒污染再生剂的降硫作用,评价实验证实了分子模拟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降硫 沉积金属 氧化数 择效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催化转化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福安 侯栓弟 +2 位作者 龙军 武雪锋 张占柱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9,共8页
以催化裂化反应机理为基础,将FCC汽油原料及产品按馏程和化学组成进行集总划分。考虑裂化、氢转移、芳构化和缩合等反应,对反应网络进行合理简化,提出了一种接近分子水平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估算求取14个动力学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 以催化裂化反应机理为基础,将FCC汽油原料及产品按馏程和化学组成进行集总划分。考虑裂化、氢转移、芳构化和缩合等反应,对反应网络进行合理简化,提出了一种接近分子水平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估算求取14个动力学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建立了汽油催化转化反应的十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预测不同反应条件下汽油转化反应产率分布和产品中汽油的烃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转化反应 fcc汽油 催化裂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重馏分的催化裂化和热裂化产物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宗君 许友好 汪燮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3,共8页
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分别在惰性石英砂及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300 -70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进行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重馏分的热裂化起始反应温度为525℃左右。在催化裂化实验中,当反应温度为300-500℃... 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分别在惰性石英砂及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300 -70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进行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重馏分的热裂化起始反应温度为525℃左右。在催化裂化实验中,当反应温度为300-500℃时,FCC汽油重馏分催化裂化所得的干气100%由单分子裂化反应所产生;525℃时93%的干气由单分子裂化反应产生;550℃时63%的干气由单分子裂化反应产生;反应温度高于600℃时,干气几乎100%由热裂化反应所产生。单分子裂化反应所产生的干气组成中,按体积分数大小的顺序依次为C2H4、CH4、H2和C2H6。而热裂化反应所产生的干气组成中,CH4体积分数最高,约占50%,其次为H2,然后依次为C2H4、C2H6。当反应温度为300~600℃时,FCC汽油重馏分催化裂化所得的液化气80%~100%由催化裂化反应所产生,其主要组成为C3H4、iC4H10和C3H8,而热裂化液化气的主要组分为C3H6、iC4H8和C3H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重馏分 催化裂化 热裂化 反应机理 干气 液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