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花鼓文化内核与艺术要素——兼论花鼓的几种起源说
1
作者 支运波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1期35-45,共11页
众家将花鼓溯源到三棒鼓、讶鼓、社火、秧歌、打夜胡等民间艺术样式,而诸艺术又共同指向傩。傩是淮河花鼓的艺术和文化内核,历经岁月演进艺术要素不断地分离和强化,伴随印度梵文化尤其是佛教在南北朝东进与我们傩文化的结合,傩的沿门、... 众家将花鼓溯源到三棒鼓、讶鼓、社火、秧歌、打夜胡等民间艺术样式,而诸艺术又共同指向傩。傩是淮河花鼓的艺术和文化内核,历经岁月演进艺术要素不断地分离和强化,伴随印度梵文化尤其是佛教在南北朝东进与我们傩文化的结合,傩的沿门、行乞、驱逐成分被佛教在寺院中得到了保存,宋代的市民阶层和民俗活动为傩的民俗化提供了展演空间,并最终完成了傩向民间歌舞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花鼓 文化内核 艺术要素 起源说 huaihe river Elements 艺术样式 市民阶层 民俗活动 民间歌舞 佛教 傩文化 南北朝 民俗化 印度 秧歌 溯源 宋代 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沿淮流域花鼓灯艺术中的审美形态
2
作者 张成香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78-180,共3页
以沿淮流域花鼓灯舞蹈、灯歌、锣鼓艺术为研究视角,对其长期在历史传衍过程中形成的审美形态文化进行研究,进而从美学视角丰富花鼓灯艺术研究资源,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式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花鼓灯 审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