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致密油藏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
被引量:
22
1
作者
司志梅
李爱芬
+2 位作者
郭海萱
张环环
付帅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致密油藏和页岩油藏储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小,在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中,大量压裂液滤液滞留于地层,导致返排率极低。在微观渗流的基础上,利用毛细管束模型,建立压裂液滤液返排数学模型,分析不等径毛细管中油驱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的主要影...
致密油藏和页岩油藏储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小,在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中,大量压裂液滤液滞留于地层,导致返排率极低。在微观渗流的基础上,利用毛细管束模型,建立压裂液滤液返排数学模型,分析不等径毛细管中油驱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胜利油区樊154区块天然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分析岩心渗透率、模拟油粘度、返排压差和模拟油—压裂液滤液界面张力4个因素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的影响较大,当渗透率由1.276×10^(-3)μm^2降低到0.13×10^(-3)μm^2时,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可减小20%左右;当模拟油粘度由6.459 mPa·s降低到1.192 mPa·s,模拟油—压裂液滤液界面张力由14.617 mN/m降低到0.021 mN/m时,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均可提高15%左右;返排压差越大,压裂液滤液返排率越高,当返排压差超过8MPa时,继续增加返排压差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增幅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滤液返排
毛细管渗流
返排压差
界面张力
返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
被引量:
65
2
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2 位作者
郭为
左罗
沈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6,共6页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但页岩储层渗透率极低,为了有效开发页岩气藏,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大渗流面积,但页岩储层压裂后普遍存在着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全面分析了页岩的组分及其与水的力学作用机理;设计了页岩粉末膨...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但页岩储层渗透率极低,为了有效开发页岩气藏,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大渗流面积,但页岩储层压裂后普遍存在着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全面分析了页岩的组分及其与水的力学作用机理;设计了页岩粉末膨胀和岩心吸水实验,分别研究了页岩对蒸馏水、地层水、压裂液A和压裂液B的吸水能力;同时运用缝网渗流能力等效原理,推导了页岩吸水强度的计算公式,概算了页岩气井体积压裂后的吸水百分比。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受表面水化力、渗透水化力、氢键力及范德华力作用的水分子难以返排,而受重力和毛细管压力作用的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排;压裂液能够有效抑制页岩的吸水能力,有助于压裂液的返排;通过改变压裂液组分提高压裂液返排率是可行的。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液返排的内在机理以及压裂规模与返排率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体积压裂
吸水膨胀实验
压裂液
返排率
吸水机理
压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
被引量:
16
3
作者
卢拥军
王海燕
+4 位作者
管保山
刘萍
郭丽梅
吴家全
易新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压裂液与页岩作用以及滞留机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昭通、长宁和威远区块的岩心为样品,从吸附、膨胀、溶出孔、溶出液矿化度及离子组成等实验研究入手,揭示水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及高矿化度来源,模拟计算了水的滞留及矿化度增加...
为了研究压裂液与页岩作用以及滞留机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昭通、长宁和威远区块的岩心为样品,从吸附、膨胀、溶出孔、溶出液矿化度及离子组成等实验研究入手,揭示水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及高矿化度来源,模拟计算了水的滞留及矿化度增加机理。扫描电镜显示页岩中含有黏土矿物质形成的大量微裂缝,超声浸泡页岩矿物溶出率介于0.5%~0.7%,离子组成与地层水一致,取样岩心黏土矿物含量介于18%~20%,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和少量伊/蒙混层,没有蒙脱石(SS)层,XRD及红外光谱验证压裂液不会进入黏土矿物层间,不会引起页岩膨胀,压裂液滞留主要为压裂新形成的页岩微裂缝表面吸附作用的结果,吸附饱和速度与孔径成正比,为逐步渗透。结论认为,压裂液对页岩的逐级萃取及纳米缝隙对离子排斥是返排后期矿化度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藏形成时甲烷携液作用也是可能的原因。结合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了9口井压裂液返排率与产气量数据,结果表明相同区块总体趋势为返排率越低,微裂缝越发达、体积改造效果越好、产气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压裂液
岩心
吸附
返排率
矿化度
成因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藏多尺度孔缝介质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夏海帮
韩克宁
+2 位作者
宋文辉
王伟
姚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627-635,685,共10页
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后大量压裂液滞留在基岩孔隙和压裂诱导裂缝内。目前页岩气藏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认识不清,导致难以准确认识返排过程中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率差异。建立页岩气藏多尺度孔缝介质压裂液微观赋存分析方法,揭示页岩气藏压裂...
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后大量压裂液滞留在基岩孔隙和压裂诱导裂缝内。目前页岩气藏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认识不清,导致难以准确认识返排过程中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率差异。建立页岩气藏多尺度孔缝介质压裂液微观赋存分析方法,揭示页岩气藏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建立同时考虑岩石-流体作用力和气水界面毛管力的单孔隙气水赋存分析方法,进一步拓展至孔隙网络,采用侵入逾渗研究基岩压裂液赋存模式。基于水力压裂诱导裂缝CT扫描成像结果,采用水平集气、水界面追踪方法计算不同返排压力下气水分布,研究诱导裂缝压裂液赋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岩系统返排率呈现缓慢上升—快速上升—趋于平缓的趋势。压裂液主要呈现水相饱和孔隙赋存、角落水相赋存、水膜状赋存3种赋存模式;压裂诱导裂缝系统返排率主要受诱导裂缝周围孔隙连通性影响,呈现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趋势。滞留压裂液主要赋存在水力压裂诱导裂缝周围盲端基质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数字岩心
孔隙网络模型
压裂液
返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自吸特征
被引量:
4
5
作者
万永清
曹欣瑜
+3 位作者
刘海涛
马强
白兆阳
王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6-676,共11页
页岩储集层压裂后,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井下并被储集层自发吸入,对油气开发及有效动用具有很大影响。以页岩油可动性、页岩静态自吸和润湿性等多项实验为基础,通过页岩自吸压裂液驱油实验和恒压...
页岩储集层压裂后,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井下并被储集层自发吸入,对油气开发及有效动用具有很大影响。以页岩油可动性、页岩静态自吸和润湿性等多项实验为基础,通过页岩自吸压裂液驱油实验和恒压水驱油实验,认识到页岩独具的自吸特征。基于静态自吸实验,从页岩基本吸水物理现象入手,通过自吸饱和度和自吸速率2个自吸特征参数来反映页岩的自吸能力,分析现场压裂后生产排液曲线,认为室内实验结果对页岩压裂后生产排液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液—岩铺展性实验,分析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润湿性特征及其对自吸能力和特征的影响,认识到页岩既有亲油性又具有亲水性的混合润湿特征,结合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页岩的自吸能力和特征主要受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共同控制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芦草沟组
页岩
压裂液返排率
自吸实验
自吸饱和度
自吸速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裂井极限抽汲返排率的确定
被引量:
4
6
作者
郭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6期6444-6446,共3页
本文利用离子浓度组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大庆油田试油井试油求产阶段的压裂液抽汲返排率,定义并得出了压裂液的极限抽汲返排率。结果表明:在抽汲返排水性稳定以后,压裂液的返排率为75%左右,即有25%左右的压裂液残留在地层中无法返排出来...
本文利用离子浓度组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大庆油田试油井试油求产阶段的压裂液抽汲返排率,定义并得出了压裂液的极限抽汲返排率。结果表明:在抽汲返排水性稳定以后,压裂液的返排率为75%左右,即有25%左右的压裂液残留在地层中无法返排出来;在抽汲排液阶段,压裂液的抽汲返排率一般低于15%,压裂液的极限抽汲返排率为15%,即从地层中最多能抽汲出15%的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浓度
试油
压裂液
返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裂液残渣对不同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王中学
秦升益
张士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8,共5页
利用导流能力测试装置,测试了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对陶粒和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并对造成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破胶液返排后,无论对于陶粒还是树脂覆膜砂填充层的导流能力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降低了83.07...
利用导流能力测试装置,测试了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对陶粒和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并对造成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破胶液返排后,无论对于陶粒还是树脂覆膜砂填充层的导流能力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降低了83.07%和69.26%。单独分析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三个因素对两种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发现颗粒的破碎和运移以及破胶液残渣的滞留是造成陶粒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颗粒的变形是造成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陶粒填充层相比,树脂覆膜砂填充层中破胶液返排更加容易和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覆膜砂
陶粒
导流能力
伤害机理
破胶液返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密油藏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
被引量:
22
1
作者
司志梅
李爱芬
郭海萱
张环环
付帅师
机构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壳牌(中国)项目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流动模拟研究"(11102237)
文摘
致密油藏和页岩油藏储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小,在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中,大量压裂液滤液滞留于地层,导致返排率极低。在微观渗流的基础上,利用毛细管束模型,建立压裂液滤液返排数学模型,分析不等径毛细管中油驱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胜利油区樊154区块天然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分析岩心渗透率、模拟油粘度、返排压差和模拟油—压裂液滤液界面张力4个因素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的影响较大,当渗透率由1.276×10^(-3)μm^2降低到0.13×10^(-3)μm^2时,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可减小20%左右;当模拟油粘度由6.459 mPa·s降低到1.192 mPa·s,模拟油—压裂液滤液界面张力由14.617 mN/m降低到0.021 mN/m时,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均可提高15%左右;返排压差越大,压裂液滤液返排率越高,当返排压差超过8MPa时,继续增加返排压差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增幅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压裂液滤液返排
毛细管渗流
返排压差
界面张力
返排率
Keywords
fracturing
fluid
flowback
capillary flow
flowback
pressure difference
interfacial tension
flowback
rate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
被引量:
65
2
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郭为
左罗
沈瑞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气开发机理及技术政策研究"(编号:2011ZX05018-005)
文摘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但页岩储层渗透率极低,为了有效开发页岩气藏,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以增大渗流面积,但页岩储层压裂后普遍存在着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全面分析了页岩的组分及其与水的力学作用机理;设计了页岩粉末膨胀和岩心吸水实验,分别研究了页岩对蒸馏水、地层水、压裂液A和压裂液B的吸水能力;同时运用缝网渗流能力等效原理,推导了页岩吸水强度的计算公式,概算了页岩气井体积压裂后的吸水百分比。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受表面水化力、渗透水化力、氢键力及范德华力作用的水分子难以返排,而受重力和毛细管压力作用的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排;压裂液能够有效抑制页岩的吸水能力,有助于压裂液的返排;通过改变压裂液组分提高压裂液返排率是可行的。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液返排的内在机理以及压裂规模与返排率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页岩
体积压裂
吸水膨胀实验
压裂液
返排率
吸水机理
压裂规模
Keywords
gas shale, SRV fracturing, water absorption and expansion experiment, fracturing
fluid
,
flowback
rate
, water absorption behavior, fracturing scale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
被引量:
16
3
作者
卢拥军
王海燕
管保山
刘萍
郭丽梅
吴家全
易新斌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津科技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编号:2013CB228000)
文摘
为了研究压裂液与页岩作用以及滞留机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昭通、长宁和威远区块的岩心为样品,从吸附、膨胀、溶出孔、溶出液矿化度及离子组成等实验研究入手,揭示水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及高矿化度来源,模拟计算了水的滞留及矿化度增加机理。扫描电镜显示页岩中含有黏土矿物质形成的大量微裂缝,超声浸泡页岩矿物溶出率介于0.5%~0.7%,离子组成与地层水一致,取样岩心黏土矿物含量介于18%~20%,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和少量伊/蒙混层,没有蒙脱石(SS)层,XRD及红外光谱验证压裂液不会进入黏土矿物层间,不会引起页岩膨胀,压裂液滞留主要为压裂新形成的页岩微裂缝表面吸附作用的结果,吸附饱和速度与孔径成正比,为逐步渗透。结论认为,压裂液对页岩的逐级萃取及纳米缝隙对离子排斥是返排后期矿化度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藏形成时甲烷携液作用也是可能的原因。结合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了9口井压裂液返排率与产气量数据,结果表明相同区块总体趋势为返排率越低,微裂缝越发达、体积改造效果越好、产气量越大。
关键词
页岩
压裂液
岩心
吸附
返排率
矿化度
成因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
产气量
Keywords
Shale
Fracturing
fluid
Core
Adsorption
flowback
rate
Salinity
Origin
Marine shale in South China
Gas production
rate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藏多尺度孔缝介质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夏海帮
韩克宁
宋文辉
王伟
姚军
机构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627-635,685,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部“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P21087-4)
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南川地区页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和开发评价研究”(34600000-21-ZC0613-0006)。
文摘
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后大量压裂液滞留在基岩孔隙和压裂诱导裂缝内。目前页岩气藏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认识不清,导致难以准确认识返排过程中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率差异。建立页岩气藏多尺度孔缝介质压裂液微观赋存分析方法,揭示页岩气藏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建立同时考虑岩石-流体作用力和气水界面毛管力的单孔隙气水赋存分析方法,进一步拓展至孔隙网络,采用侵入逾渗研究基岩压裂液赋存模式。基于水力压裂诱导裂缝CT扫描成像结果,采用水平集气、水界面追踪方法计算不同返排压力下气水分布,研究诱导裂缝压裂液赋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岩系统返排率呈现缓慢上升—快速上升—趋于平缓的趋势。压裂液主要呈现水相饱和孔隙赋存、角落水相赋存、水膜状赋存3种赋存模式;压裂诱导裂缝系统返排率主要受诱导裂缝周围孔隙连通性影响,呈现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趋势。滞留压裂液主要赋存在水力压裂诱导裂缝周围盲端基质孔隙。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数字岩心
孔隙网络模型
压裂液
返排率
Keywords
shale gas reservoir
digital core
pore network model
fracturing
fluid
flowback
rate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自吸特征
被引量:
4
5
作者
万永清
曹欣瑜
刘海涛
马强
白兆阳
王奇
机构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吐哈分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6-676,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7E-04-04)。
文摘
页岩储集层压裂后,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井下并被储集层自发吸入,对油气开发及有效动用具有很大影响。以页岩油可动性、页岩静态自吸和润湿性等多项实验为基础,通过页岩自吸压裂液驱油实验和恒压水驱油实验,认识到页岩独具的自吸特征。基于静态自吸实验,从页岩基本吸水物理现象入手,通过自吸饱和度和自吸速率2个自吸特征参数来反映页岩的自吸能力,分析现场压裂后生产排液曲线,认为室内实验结果对页岩压裂后生产排液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液—岩铺展性实验,分析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润湿性特征及其对自吸能力和特征的影响,认识到页岩既有亲油性又具有亲水性的混合润湿特征,结合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页岩的自吸能力和特征主要受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共同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芦草沟组
页岩
压裂液返排率
自吸实验
自吸饱和度
自吸速率
润湿性
Keywords
Santanghu basin
Lucaogou formation
shale
fracturing
fluid
flowback
rat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experiment
spontaneous imbibition saturation
spontaneous imbibition
rate
wettability
分类号
TE12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裂井极限抽汲返排率的确定
被引量:
4
6
作者
郭权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6期6444-6446,共3页
基金
大庆油田公司项目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离子浓度组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大庆油田试油井试油求产阶段的压裂液抽汲返排率,定义并得出了压裂液的极限抽汲返排率。结果表明:在抽汲返排水性稳定以后,压裂液的返排率为75%左右,即有25%左右的压裂液残留在地层中无法返排出来;在抽汲排液阶段,压裂液的抽汲返排率一般低于15%,压裂液的极限抽汲返排率为15%,即从地层中最多能抽汲出15%的压裂液。
关键词
离子浓度
试油
压裂液
返排率
Keywords
ion concentration oil extraction fracturing
fluid
flowback
rate
分类号
TE357.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裂液残渣对不同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王中学
秦升益
张士诚
机构
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8,共5页
文摘
利用导流能力测试装置,测试了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对陶粒和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并对造成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破胶液返排后,无论对于陶粒还是树脂覆膜砂填充层的导流能力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降低了83.07%和69.26%。单独分析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三个因素对两种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发现颗粒的破碎和运移以及破胶液残渣的滞留是造成陶粒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颗粒的变形是造成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陶粒填充层相比,树脂覆膜砂填充层中破胶液返排更加容易和彻底。
关键词
树脂覆膜砂
陶粒
导流能力
伤害机理
破胶液返排率
Keywords
resin-coated sands
ceramics
conductivity
damage mechanism
flowback rate of gel-breaking fluid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致密油藏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
司志梅
李爱芬
郭海萱
张环环
付帅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
高树生
胡志明
郭为
左罗
沈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
卢拥军
王海燕
管保山
刘萍
郭丽梅
吴家全
易新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页岩气藏多尺度孔缝介质压裂液微观赋存机理研究
夏海帮
韩克宁
宋文辉
王伟
姚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自吸特征
万永清
曹欣瑜
刘海涛
马强
白兆阳
王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压裂井极限抽汲返排率的确定
郭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压裂液残渣对不同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
王中学
秦升益
张士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