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racturing behaviour of rock-like materials containing two V-shaped parallelogram flaws 被引量:9
1
作者 Jinjin Tian Dongjing Xu Tianhao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77-783,共7页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law of rock mass fissures induced by mining are a key scientific issue in the study of deep rock mechanics.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as ...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law of rock mass fissures induced by mining are a key scientific issue in the study of deep rock mechanics.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on rock-like specimens containing double V-shaped prefabricated fissures at dip angles ofα=β=45°,α=45°<b=60°,α=β=60°,andα=60°<β=75°with a rock mechanics servocontrolled testing system.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effects of the dip angles of the double V-shaped prefabricated flaws with the same area o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fracturing process of the specimens were analysed in detail.Additionally,the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presented a nearly linear growth trend,which is generall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rack peak stress with increasing flaw dip angle.By applying photographic monitoring to the crack initiation,propagation,coalescence,and failure modes in rock-like specimens,it was easily seen that the V-shaped flaw properties slightly influence the crack initiation positions bu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rack trajectories.The crack failure mod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wo distinct types.The study reported herein can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double V-shaped prefabricated fissures induced by coa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haped fissure fracturing process Overburden strata Coal m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过程区的压裂驱油水力裂缝扩展模型及应用
2
作者 曹虎 张广清 +4 位作者 李世远 汪文瑞 谢彭旭 孙伟 李帅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810,共13页
压驱技术被用于解决低渗透油藏能量补充困难的工程问题,其中压驱施工压力是影响储层注水能力的关键参数。为确定合适的压驱施工压力,开展了基于过程区的压驱水力裂缝扩展临界压力研究。首先,结合弹性力学和弹塑性断裂力学,建立水力裂缝... 压驱技术被用于解决低渗透油藏能量补充困难的工程问题,其中压驱施工压力是影响储层注水能力的关键参数。为确定合适的压驱施工压力,开展了基于过程区的压驱水力裂缝扩展临界压力研究。首先,结合弹性力学和弹塑性断裂力学,建立水力裂缝扩展稳定性判定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过程区和井筒应力集中对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其次,设计可视化压驱试验研究压驱裂缝演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理论模型和试验压力曲线,确定压驱施工压力的上下限。结果表明,裂缝扩展有稳态扩展和非稳态扩展两种模式,受裂缝扩展的动力和阻力控制。破裂点前,压驱裂缝经历多个稳态和非稳态扩展阶段。压驱施工压力的下限为注入压力曲线斜率变小的拐点,该点是裂缝第1个稳态扩展阶段的起点,也是注入能力由降转升的起点;压驱施工压力上限对应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等于0.05 MPa·m^(0.5),该点略高于破裂前最后一个裂缝稳定扩展阶段的终点,是注入能力的极大值点。该研究可为压驱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驱油 裂缝扩展的稳定性分析 数字图像法 断裂过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3
作者 蒲磊 谢凌志 +3 位作者 徐鹏 陈欢 许明标 汪帮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封堵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时存在颗粒混合行为和特征行为的转换。裂缝的封堵层构建位置对颗粒粒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颗粒的浓度影响着裂缝的封堵时间,流体的黏度容易改变裂缝内的封堵结构以及过高的泵速会破坏原有形成的封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颗粒特征行为 可视化实验装置 演化过程 堵漏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4
作者 马国楠 张乐 +4 位作者 欧阳 史利军 鲁仁义 程英晔 陈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讨了微米级SiC颗粒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铝基复合材料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铺粉层厚为30μm、扫描间距为0.12mm、激光功率为260W、扫描速率为1000mm/s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成形质量最佳的SiC/AlMgScZr复合材料,其致密度可达99.81%;激光熔覆过程中,SiC颗粒与Al基体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界面反应,SiC颗粒尖角明显钝化,原位生成的微米级针状Al4SiC4条带与残余SiC颗粒形成混合增强结构;时效态SiC/AlMgScZr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379MPa、延伸率为12%、弹性模量为84 GPa,其断裂形式为Al基体的韧性断裂和Al4SiC4相的脆性解理断裂,大量交错分布的针状Al4SiC4条带是材料发生过早失效断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铝基复合材料 工艺参数 界面反应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工艺优化与效果评价
5
作者 陈天宇 李治 +4 位作者 唐波 黄朝 叶葱林 高伟 凌金权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2期68-7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是长庆油田年产50×10^(8)m^(3)规模的整装气田,仍处于开发上产阶段。其储层深度浅,压力系数较低,具弱水敏、酸敏、盐敏、强水锁等特征。经过10余年的技术攻关和开发实践,已形成较成熟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改...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是长庆油田年产50×10^(8)m^(3)规模的整装气田,仍处于开发上产阶段。其储层深度浅,压力系数较低,具弱水敏、酸敏、盐敏、强水锁等特征。经过10余年的技术攻关和开发实践,已形成较成熟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改造工艺。根据目前气田提产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出结论:(1)根据储层类型不同差异化设计压裂参数,试行压裂施工中后期砂比不设上限的极限加砂模式,水平井试气效果提升显著;(2)开展可溶球座选型,优选压裂液体系,制定排液制度,水平井排液效果提升明显;(3)针对神木气田独特的地形地貌,开创多级储水备料,井场同步作业的高效压裂施工组织模式;(4)体积压裂、CO_(2)前置增能压裂等工艺技术在神木气田具备试验条件,对气田提产帮助明显,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压裂设计 施工模式 效果分析 工艺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流程护理对骨折儿童术后疼痛感及康复状况的影响
6
作者 杜静烨 苏林博 +4 位作者 吴辉 丁孟霞 潘蓓 韩亮 马莹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护理对骨折儿童的临床效果,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0例...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护理对骨折儿童的临床效果,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流程护理),对比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术后当天及术后3 d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较高(P<0.05);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儿童骨折护理中采取规范化流程护理可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促使患儿术后机体的康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儿童 规范化流程护理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黏土Ⅰ型、Ⅱ型宏细观断裂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欣 黄诗渊 +3 位作者 刘忠 李玉桥 王俊杰 李旭东 《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探究掺入纤维对黏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引入直裂缝半圆弯曲试样(NSCB)和斜裂缝半圆弯曲试样(CNSCB),开展纤维加筋黏土的Ⅰ型、Ⅱ型断裂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纤维掺量对加筋黏土Ⅰ型、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掺玻璃纤维加筋黏... 探究掺入纤维对黏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引入直裂缝半圆弯曲试样(NSCB)和斜裂缝半圆弯曲试样(CNSCB),开展纤维加筋黏土的Ⅰ型、Ⅱ型断裂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纤维掺量对加筋黏土Ⅰ型、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掺玻璃纤维加筋黏土试样的Ⅰ型、Ⅱ型断裂韧度KⅠC、KⅡC值和峰值荷载均高于纯黏土试样;KⅠC、KⅡC都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0.2%掺量时最大;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法测得的断裂过程区(FPZ)长度与最大切向应力断裂准则(MTS)预测的较为吻合,随着试样纤维掺量的增加,NSCB试样和CNSCB试样的FPZ长度先减小后略微增大,最后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黏土 断裂试验 纤维掺量 宏细观断裂特性 断裂过程区 最大切向应力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焊接技术的内燃机曲轴断裂修复工艺优化
8
作者 王三都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内燃机的曲轴是发动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完整性对整个发动机的性能至关重要。曲轴断裂通常由材料缺陷、过度负荷或疲劳破坏引起,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昂贵的维修和长时间的服务中断。摩擦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固相连接技术,因其优... 内燃机的曲轴是发动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完整性对整个发动机的性能至关重要。曲轴断裂通常由材料缺陷、过度负荷或疲劳破坏引起,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昂贵的维修和长时间的服务中断。摩擦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固相连接技术,因其优越的接头质量和能在不同材料之间提供强烈冶金键的能力而受到关注。该技术通过转动和压力实现接头处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摩擦热,从而在不熔化材料的情况下实现焊接。本文探讨了基于摩擦焊接技术的内燃机曲轴断裂修复工艺的优化方法,旨在提高修复效率和延长曲轴的服务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接技术 内燃机 曲轴断裂 修复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性能
9
作者 卿龙邦 张轶南 喻渴来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掺杂纤维类型影响较明显,通过开展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研究纤维掺量对其断裂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体积分数PVA纤维试件的试验研究,基于双K...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掺杂纤维类型影响较明显,通过开展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研究纤维掺量对其断裂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体积分数PVA纤维试件的试验研究,基于双K断裂准则分析起裂和失稳特征,并结合断裂能参数分析纤维掺量对复合材料断裂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裂缝扩展过程,讨论纤维的阻裂增韧机制。结果表明:PVA纤维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性能,且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多,试件呈现出多缝开裂现象,改善了材料的脆性特征。此外,数字图像分析结果表明PVA纤维对裂尖应变损伤区的抑制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试件的阻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断裂性能 裂缝扩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st-heaving pressure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during freezing process 被引量:11
10
作者 Wang Pingsheng Zhou Guoq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Energy and resources including coal, oil, and gas are in demand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these resources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have been exploited for many years, the extraction depth has increased.As mining... Energy and resources including coal, oil, and gas are in demand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these resources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have been exploited for many years, the extraction depth has increased.As mining shafts in the coal extraction process become deeper, especially in western China, an artificial freezing method is used and is concentrated in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The frost-heaving pressure(FHP)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damage of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FHP during the freezing process, with emphasis on the frost-heaving phenomenon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A review of the frost phenomenon in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1) During the soil freezing process, the ice content that is influenced by unfrozen water and the freezing rate are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FHP;(2) During the freezing process of rock and other porous media, the resulting cracks should be considered because the FHP may damage the crack structure;(3) The FHP in a joint rock mass is analyzed by the joint deformation in field and experimental tests and can be simulated by the equivalent expansion method including water migration and joint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st heaving pressure fractured rock Low temperature Freezing process Water and ice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on CO_2 injection into a coal seam 被引量:3
11
作者 Yao Banghua Wu Yu Liu Jis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The effect of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on CO 2 injection into coal seams was studied with a heterogeneous model having dual porosity to represent both the primary medium (the coal matrix) and the secondary medium (th... The effect of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on CO 2 injection into coal seams was studied with a heterogeneous model having dual porosity to represent both the primary medium (the coal matrix) and the secondary medium (the fractures) under variable stress conditions. A numeric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a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were used to model the heterogeneous fra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oal. The model solutions demonstrate that: (1) the fractures are the main channel for gas flow and their distribu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as injection rate; (2) the fractures only affect the injection rate of CO 2 into the coal but not the final storage amount; (3) when gas is injected into coal the fractures will first expand and then close due to the changing effective stresses and the adsorption induced swelling of coal grains. This fully coupled dual-porosity model with a heterogeneous fracture distribution provides a way to predict the CO 2 injection into a coal s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sequestration Dual poroelasticity fracture distributi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mart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shale gas wells based on 3D fracta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被引量:1
12
作者 WEI Yunsheng WANG Junlei +4 位作者 YU Wei QI Yadong MIAO Jijun YUAN He LIU Chux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4期911-922,共12页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FDFN)based on multiplicative cascade process was developed.The complex multi-scale fracture system in shale after fracturing was characteriz...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FDFN)based on multiplicative cascade process was developed.The complex multi-scale fracture system in shale after fractur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coupling the artificial fracture model and the natural fracture model.Based on an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AHM)using multiple-proxy-based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algorithm(MCMC),an 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ing(EDFM)incorporated with reservoir simulator was used to predict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well.When using the natural fracture generation method,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 can be controlled by fractal parameters,and the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 generated coupling with artificial fractures can characterize the complex system of different-scale fractures in shale after fracturing.The EDFM,with fewer grids and less computation time consumption,can characterize the attributes of natural fractures and artificial fractures flexibly,and simulate the details of mass transfer between matrix cells and fractures while reducing computation significantly.The combination of AMH and EDFM can lower the uncertainty of reservoir and fracture parameters,and realize effective inversion of key reservoir and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the productivity forecast of shale gas wells.Application demonstrates the results from the proposed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model integrating FDFN,EDFM and AHM have high cred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ultiplicative cascade process 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 intelligent history matching reservoir parameter inversion shale gas smart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Ⅰ型断裂裂缝扩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徐东 吴朝国 +2 位作者 黄业博 张伟 李升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1,共9页
为研究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Ⅰ型断裂裂缝扩展特性,开展了骨料粒径为10、20、30、40 mm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测得试件表面计算区域全场位移变化数据;对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断... 为研究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Ⅰ型断裂裂缝扩展特性,开展了骨料粒径为10、20、30、40 mm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测得试件表面计算区域全场位移变化数据;对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断裂能、断裂韧度、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s, FPZ)变化和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FPZ扩展过程与峰后荷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骨料粒径增大,试件峰值荷载和断裂参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M20试件FPZ长度的变化与峰后荷载的变化有很强的关联性,其骨料对微裂缝扩展的约束效果最好;此外,通过分析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试件FPZ的发展规律,可知,骨料粒径为20 mm的混凝土试件,其峰后局部变形能力得到了改善,断裂能及断裂韧度得到了提高,在断裂过程中具有比其他骨料粒径混凝土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小的FPZ,因此,合适的骨料粒径为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骨料粒径 数字图像相关 断裂过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及CPG技术的热冷循环后花岗岩Ⅰ型断裂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秋红 夏宇浩 +3 位作者 赵延林 翁磊 王世鸣 冯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2-3117,共16页
深部储层岩石的热力学特性,尤其是循环热冷作用下损伤破坏特性,对于增强型地热系统井壁稳定性分析及地热开采效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心直裂纹半圆盘(NSCB)花岗岩试样,首先进行不同热冷循环处理(加热温度400℃,最高循环次数13次),... 深部储层岩石的热力学特性,尤其是循环热冷作用下损伤破坏特性,对于增强型地热系统井壁稳定性分析及地热开采效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心直裂纹半圆盘(NSCB)花岗岩试样,首先进行不同热冷循环处理(加热温度400℃,最高循环次数13次),然后开展3点弯Ⅰ型断裂韧度特性试验。基于裂纹扩展计(CPG)和数字图像相关(DIC)测试技术,研究了热冷循环作用下花岗岩Ⅰ型断裂韧度、断裂过程区(FPZ)、裂纹扩展速率及断裂轮廓特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热冷循环次数达到10次以上,花岗岩试样脆性明显减弱,而峰前软化特性和峰后延性增强;花岗岩的断裂过程区由裂缝尖端开始逐步孕育,断裂过程区长度随荷载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Ⅰ型断裂韧度、最大断裂过程区长度及裂纹平均扩展速度随热冷循环次数增大而指数减小,Ⅰ型断裂面随热冷循环次数增大越来越不平整。最后,基于X-ray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微观测试技术,研究了热冷循环作用对花岗岩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花岗岩4种矿物成分的峰值衍射强度及矿物质量分数均随热冷循环次数增大而降低,而微裂纹大小及数量随热冷循环次数增大而增大。热冷循环作用下花岗岩的损伤劣化机理包含了多次高温热损伤、水冷冲击及水弱化等3方面的联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冷循环 断裂韧度 断裂过程区 裂纹扩展速度 裂纹扩展计(CPG)技术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精准定位技术探索实践
15
作者 李国会 郭越 +1 位作者 孙甲庆 丁尧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缝洞储层储集空间小,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储层空间位置精准偏移归位难度大,给钻井靶点选择及实钻轨迹优化带来极大挑战,制约了井位部署及快速建产。利用前期三维地震处理的道集、速度场等资料和...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缝洞储层储集空间小,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储层空间位置精准偏移归位难度大,给钻井靶点选择及实钻轨迹优化带来极大挑战,制约了井位部署及快速建产。利用前期三维地震处理的道集、速度场等资料和正钻井中采集的VSP数据,开展以VSP驱动处理为核心的随钻地震储层精准定位研究,通过优化处理工序流程,保证了72 h内提交成果的时效性,实现了不影响正钻井钻进速度的前提下完成储层的精准偏移归位,有效指导了目的层段的靶点调整及轨迹优化。该方法已应用于120余口钻井的随钻跟踪,有效提高了储层直接钻遇率,放空漏失率从60%提高到80%,保证了钻井成功率在90%以上,对类似缝洞型储层的储层预测和精准定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 碳酸盐岩 VSP 驱动处理 偏移 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敖平 张玉霖 +4 位作者 朱丽 罗艺 陈聪 俞梅美 修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师主导的骨安全分级预防方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褚彦香 邓妍 熊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1-54,63,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骨安全分级预防方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7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6例。对照组采取骨质疏松常规预防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骨安全分级预防方案... 目的探讨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骨安全分级预防方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7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6例。对照组采取骨质疏松常规预防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骨安全分级预防方案,对两组患者持续随访2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等级、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19例和干预组127例完成全程研究及随访。干预组骨质疏松风险等级、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骨安全分级预防方案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骨安全管理成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个案管理师 骨安全 骨质疏松 骨折 分级预防 多学科协作团队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18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高度 骨代谢 COBB角 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 椎弓根技术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
19
作者 李道清 陈永波 +5 位作者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5,共13页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厚度小、气源断裂垂向断距小导致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煤岩气“甜点”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五步法”逐级控制的测井-地质-地震一体化智能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步...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厚度小、气源断裂垂向断距小导致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煤岩气“甜点”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五步法”逐级控制的测井-地质-地震一体化智能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步法”是利用构造保边去噪和谐波高频恢复处理技术提高叠前CRP道集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过调谐厚度法和分频智能反演法相结合定量预测煤岩厚度分布;利用深度学习智能断裂检测技术预测气源断裂展布特征;基于煤岩流体替换对不同含气饱和度时的AVO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含气饱和度预测含气分布范围;采用叠合分析法预测“甜点”储层,即位于断鼻(或断块)、煤岩厚度大,存在气源断裂及含气饱和度高于50%的叠合部位。②研究区“甜点”主要分布在北部走滑断裂的南北两侧断鼻或断块圈闭中,共发育31个煤岩气“甜点”区,累计面积达231.9 km^(2),其中走滑断裂北侧的5个“甜点”储层勘探潜力更大。③依据“五步法”部署的预探井与实钻井考核指标的吻合率达92%;对部署的水平井井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动态监控,提高了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叠前CRP道集处理 分频智能反演 智能断裂检测 深度学习 “甜点”预测 西山窑组 侏罗系 白家海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影响下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特性研究
20
作者 牛冬瑜 黄山 +3 位作者 师伟博 谢希望 汪严 高仰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8-67,共10页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了九种具有不同细观结构的级配。基于半圆弯试验(SCB)确定了合理的抗断裂性能评价指标,采用Python编程实现SCB试验后试件表面的数字图像协同处理,在细观尺度探究了不同C_(npcf)下断裂扩展的规律。最后,根据灰熵理论,综合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参数与断裂性能的灰关联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能量指标,随着C_(npcf)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C_(npcf)=7.35时,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性能(σm=1.18 MPa,G f=3003.4 J/m 2,CRI=509.1)更优。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裂缝面积和长度呈线性扩展,但在不同C_(npcf)下显著开裂时的加载位移并不一致。控制C_(npcf)于7.2~7.6之间,将能有效增强混合料抵抗断裂扩张的能力。不同温度条件下C_(npcf)在能量和强度层面与抗断裂性能均具有强灰关联,这为在细观结构尺度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抗断裂性能 细观结构优化 颗粒堆积理论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