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通道并行串联式液冷板下锂电池温升特性数值分析
1
作者 刘顺新 许令平 +2 位作者 张建兴 曾光 李昊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6-1506,共11页
在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中,液冷散热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但不同的液冷板、不同的液冷结构形式,对液冷散热系统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为解决锂电池的热安全问题,借助ANSYS FLUENT对容量为280 Ah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值分析,构建起基于Bern... 在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中,液冷散热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但不同的液冷板、不同的液冷结构形式,对液冷散热系统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为解决锂电池的热安全问题,借助ANSYS FLUENT对容量为280 Ah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值分析,构建起基于Bernardi生热率、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锂电池三维瞬态生热模型,模拟锂电池组高倍率工作状态下温度场的变化,研究在该状态下一种双通道并行串联式液冷板的三种不同连接方式的降温效果,分析冷却液流速、冷却液初始温度以及液冷板流道高度对锂电池组降温效果的影响,获得该液冷板的最优降温方案。结果表明,在三种连接方案中,第三种正反交替式连接方案锂电池组散热性能最佳,且使得电池组受热更均匀;基于第三种连接方案,增加冷却液流速,锂电池组的最高温度随着冷却液流速的增加,由开始阶段的快速下降转变为缓慢下降;降低冷却液进口温度,锂电池组最高温度明显下降;分析对比不同高度的冷却液流道,适当增加流道高度能有效提升液冷系统散热性能。基于本研究,在该液冷板结构作用下,适当增加冷却液流速、降低冷却液进口温度、增加液冷板流道高度能得到在该液冷板结构下的最佳降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冷板 液冷系统 液冷结构 散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能用280Ah风冷电池包流道结构和导流板的协同优化
2
作者 刘顺新 李昊阳 +2 位作者 张建兴 曾光 许令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6-1817,共12页
传统风冷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冷却均匀性差和局部过热问题限制了其在高功率密度应用中的表现。针对该问题,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流道结构和一种新型风冷导流板。利用仿真软件Fluent,... 传统风冷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冷却均匀性差和局部过热问题限制了其在高功率密度应用中的表现。针对该问题,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流道结构和一种新型风冷导流板。利用仿真软件Fluent,结合Bernardi生热理论、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及流固耦合边界条件,对双“Z”型和双“U”型流道结构的热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选定双“Z”型流道结构进一步分析导流板的有无配置、不同孔边长及入口风速对电池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导流板可以有效优化流量分布,提升电池组内部温度的均匀性;降低导流板孔边长能够显著降低最高温度。增大入口风速同样能改善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并平衡内部温差。本工作开发的新型微多孔板风冷热管理单元,能够快速释放方块状电池在大倍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显著提升储能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系统 导流板 流道结构 温度流速分布 散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包液冷系统结构设计及流道结构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庆云 周鹏 +1 位作者 刘竹丽 秦东晨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2,共9页
针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包对液冷系统的温控需求,设计了单进双出并联流道,并提出四置液冷板的冷却方案,以压降和流量均匀性为目标对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冷却时,电池包模组间最大温差的差值... 针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包对液冷系统的温控需求,设计了单进双出并联流道,并提出四置液冷板的冷却方案,以压降和流量均匀性为目标对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冷却时,电池包模组间最大温差的差值不超过0.08℃,冷却效果均衡,电池间温度一致性高。采用四置液冷板冷却时,2.5 C放电倍率下,模组间放置冷板相较于电池包侧面放置冷板最高温度低1.27℃,最大温差低1.1℃。对流道结构优化后,各流道流量最大偏差从20%下降到2.4%,压降下降了30%。优化后流道结构与蛇形流道散热性能相比,最高温度降低了2.22℃,最大温差降低了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单进双出并联流道 温度一致性 四置液冷板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储能电池包热分析与流动阻力优化
4
作者 辛佳琦 万长东 +1 位作者 朱珠 李刚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15,共7页
为将储能电池包使用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选取多流道蛇形液冷板作为电池包的液冷系统,分析液冷板流道数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采用流道数量为3、4、5、6、7、8共6种设计方案,发现液冷板流道数量对换热性能的影响不明显,所有液冷板均能... 为将储能电池包使用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选取多流道蛇形液冷板作为电池包的液冷系统,分析液冷板流道数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采用流道数量为3、4、5、6、7、8共6种设计方案,发现液冷板流道数量对换热性能的影响不明显,所有液冷板均能使电池包最高温度保持在39℃以下,平均温度为34.3℃左右,各电芯温差保持在2.1℃左右,使电池包处于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液冷板流动阻力会随着流道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对比液冷板流动阻力与加工难度选取5流道液冷板做参数优化,确保其冷却性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将流动阻力从1101 Pa减小到640.6 Pa,降低液冷系统能耗,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电池热管理 响应面优化 流动阻力 蛇形液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液膜冷却的自适应分辨率光滑粒子法模拟研究
5
作者 李欢 李强 杨秀峰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近年来,高速飞行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热环境和复杂的力学环境,液膜冷却凭借其独特的相变传热特性和流动控制能力,在飞行器外流场热/力耦合控制方面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然而,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当前实验研究存在诸多限制,传... 近年来,高速飞行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热环境和复杂的力学环境,液膜冷却凭借其独特的相变传热特性和流动控制能力,在飞行器外流场热/力耦合控制方面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然而,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当前实验研究存在诸多限制,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又难以同时处理大密度比气液交界面的复杂变形、液体蒸发/沸腾、流固耦合等问题。因此,本文发展了一种结合自适应分辨率算法和多相流传热传质算法的光滑粒子法。通过泊肃叶流和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2个典型算例,对自适应分辨率光滑粒子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液膜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冷却 光滑粒子法 自适应空间分辨率 大密度比多相流 流-固-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吹胀式液冷板高效热管理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付永龙 邵珊珊 左丹澜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3-1502,共10页
为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热力性能,基于新型吹胀式液冷板设计了三种流道结构。利用实验和CFD仿真模拟分析对比了三种流道结构在不同入口流量、温度下液冷板的传热特性、流动特性和阻力特性,选定合适的流道形式并进一步结构优化。结果表明:... 为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热力性能,基于新型吹胀式液冷板设计了三种流道结构。利用实验和CFD仿真模拟分析对比了三种流道结构在不同入口流量、温度下液冷板的传热特性、流动特性和阻力特性,选定合适的流道形式并进一步结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吹胀式液冷板均温性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原流道结构液冷板相比,模组顶部截面温差和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0.7331和0.5634 K,电池最高温度和压降仅升高0.15 K和2.206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液冷板 液冷散热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水冷板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7
作者 胡静 张晓玉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6,46,共8页
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功率密度增大,导致芯片内部关键区域温度不断升高的问题,建立IGBT与水冷板的流固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IGBT模块水冷板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其... 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功率密度增大,导致芯片内部关键区域温度不断升高的问题,建立IGBT与水冷板的流固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IGBT模块水冷板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基于IGBT模块的尺寸和发热功率特性,对3种不同尺寸(122 mm×61 mm×20 mm,122 mm×122 mm×20 mm,122 mm×183 mm×20 mm)的水冷板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系统评估散热面积对散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在确定最优尺寸的基础上,通过在流道内焊接平直型肋片,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关键结构参数(流道深度、肋片高度及肋片厚度)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当流道深度为9 mm、肋片高度为5 mm、肋片厚度为1.5 mm时,优化后的水冷板可使IGBT最高温度降低7.1℃,散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不同功率损耗和入口水温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得到芯片和基板表面最高温度的变化规律,证实了所提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研究为IGBT模块的散热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促进其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及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模块 水冷板 流道结构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肋片液冷板的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欢欢 任晓龙 张泽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0-1266,共7页
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锂电池两侧插入带通道的冷板是一种有效的高温散热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用方形锂电池,在传统并行流道冷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肋片强化换热冷板。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冷板的换热效果,同... 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锂电池两侧插入带通道的冷板是一种有效的高温散热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用方形锂电池,在传统并行流道冷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肋片强化换热冷板。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冷板的换热效果,同时计算了流场的压降、摩擦因子和速度等来分析其流动特性,最后采用综合考虑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无量纲因子来判断冷板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下六种肋片强化冷板散热性能均优于传统并行流道冷板,但压降也不可避免地增大,各个方案中矩形交错肋片液冷板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冷板 肋片 强化换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双螺旋结构流道液冷板数值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斌洋 任晓龙 +1 位作者 赵江铭 丁顺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5-3555,共11页
液冷系统具有高热导率和高比热容,而液冷板在液冷系统中至关重要,液冷板内部流道的结构状态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度均匀性和温度一致性。为了实现在5C放电速率、环境温度为299.15 K的工作情况下,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在安全... 液冷系统具有高热导率和高比热容,而液冷板在液冷系统中至关重要,液冷板内部流道的结构状态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度均匀性和温度一致性。为了实现在5C放电速率、环境温度为299.15 K的工作情况下,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在安全工作范围内的目标,本工作设计了一种由余弦函数组成的双螺旋状流道液冷板,以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为评价指标,运用Ansys 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双螺旋流道不同函数振幅、入口流速、函数周期和流道宽度对冷板散热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对4种影响因素进行重要程度排序。结果表明:入口流速和流道函数周期能够显著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度均匀性和温度一致性;增加入口流速、流道宽度和流道函数周期,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温差均减小,温度均匀性得到提升;函数振幅对电池温度影响最小。确定了最优结构的组合为振幅25 mm、入口流速0.2 m/s、周期2、流道宽度5 mm。与初始结构相比,优化后的结构电池组最高温度和温差分别降低了2.36 K和1.27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液冷板 双螺旋结构流道 余弦函数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液冷板换热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佳琦 万长东 朱珠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1-1907,共7页
动力电池液冷换热技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液冷板换热是常见的液冷换热形式,直接影响着动力电池的换热性能。分析了液冷板换热技术发展脉络,结合其换热原理,从液冷板结构、流道尺寸优化、冷却液介质及液冷板制造工艺分析了动力电池液... 动力电池液冷换热技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液冷板换热是常见的液冷换热形式,直接影响着动力电池的换热性能。分析了液冷板换热技术发展脉络,结合其换热原理,从液冷板结构、流道尺寸优化、冷却液介质及液冷板制造工艺分析了动力电池液冷板换热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新型结构型式液冷板的换热性能高,但其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液冷板流道尺寸优化可提高换热效率并节省系统能耗;乙二醇溶液是目前常见的冷却液介质,一些高性能新能源车采用纳米流体冷却液;采用冲压、钎焊工艺制造的液冷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液冷板 电池热管理 结构尺寸优化 冷却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模组液冷并联蛇形流道结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心源 金阳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9,188,共11页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储能系统,然而由于该电池固有的产热特性,热失控成为了化学储能电站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优化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避免热失控现象,对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文中设计了一种兼具串联折返与并联分...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储能系统,然而由于该电池固有的产热特性,热失控成为了化学储能电站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优化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避免热失控现象,对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文中设计了一种兼具串联折返与并联分支结构的新型并联蛇形流道液冷板,通过仿真实验,研究液冷板流道结构、液冷系统布置、冷却液入口流速对最高温度、温度分布均匀性、进出口压降的影响,以达到优化液冷系统的目的。结果表明,相同冷却液入口流速下,与传统并联流道相比,新型流道的最高温度降低0.2849 K、模组组内温差降低0.4663 K,与传统蛇形流道相比,其进出口压降减小40.18%;基于并联蛇形流道液冷板,液冷系统的最佳布置方案为冷却液二分口注入+液冷板交错布置;不同液冷板流速差异化设置,即两侧液冷板入口流速设定为0.1 m/s,居中液冷板入口流速设定为0.2 m/s,较四板保持相同流速为0.2 m/s的方案,电池模组组内温差降低13.62%,列间温差降低82.59%,能耗降低44.87%,达到“降本增效”的优化效果。合理的流道结构、交错的液冷板布置以及差异化的入口流速设计可以优化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增加电池模组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模组 热管理 液体冷却 并联蛇形液冷板 液冷板布置 差异化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倾斜流道液冷板的锂电池组大倍率放电液冷散热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旭 孟超 +1 位作者 张鹏 赵英汝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4,共10页
以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并联流道液冷板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并联-倾斜流道液冷板,对两种液冷板下6 C大倍率放电的电池组散热性能进行对比。随后,对并联-倾斜流道液冷板开展单因素分析,研究在不同冷却液质量... 以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并联流道液冷板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并联-倾斜流道液冷板,对两种液冷板下6 C大倍率放电的电池组散热性能进行对比。随后,对并联-倾斜流道液冷板开展单因素分析,研究在不同冷却液质量流量和液冷板结构参数(流道宽度、入口宽度和流道倾斜角度)下对电池组散热性能的影响。最后,设计正交实验对获得的仿真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并联-倾斜流道液冷板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是流道宽度12 mm,入口流道宽度15 mm,流道角度70°,质量流量30 g/s。在相同的30 g/s质量流量下,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下电池组的最大温度、最大温差和液冷板的压降相比并联流道液冷板结构分别下降了0.45%、2.96%和2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热管理 液冷板 结构设计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包液冷散热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康元春 刘智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液冷板流道结构对电池散热效果与均温性有显著影响。在对比不同结构液冷板的散热性能时,约束各种冷板结构的液体质量流量来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散热结构方案并在相同质量流量的条件下进行了散热仿真,对比各设计方案的散热效果和... 液冷板流道结构对电池散热效果与均温性有显著影响。在对比不同结构液冷板的散热性能时,约束各种冷板结构的液体质量流量来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散热结构方案并在相同质量流量的条件下进行了散热仿真,对比各设计方案的散热效果和泵功耗等。探讨了进水口内径、壁厚、水温等对散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并联式冷板结构散热效果最好,内径、壁厚及水温分别选取36 mm、2 mm和25℃。最终设计的散热方案满足了电池包最佳工作温度范围20~50℃和最大温差5℃的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液冷板结构 动力电池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电动汽车冷板液冷系统散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晓明 赵又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7-1062,1092,共7页
对采用冷板液冷方式的电动汽车液冷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冷板流径、进液流量和环境温度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液流量增加,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不论何种流径方案,都有一个最佳进液流量(单... 对采用冷板液冷方式的电动汽车液冷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冷板流径、进液流量和环境温度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液流量增加,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不论何种流径方案,都有一个最佳进液流量(单进单出为350L/h,双进双出为450L/h),使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都达到最小;采用双进双出流径方案时,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最高温升减小,而内部最大温差增大;与单进单出流径相比,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的电池模块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均明显降低,散热效率得到提高;在环境温度不高于35℃,采用350~450L/h的进液流量,双进双出流径方案的散热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冷板液冷 散热性能 流径 进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体冷却和加热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英文) 被引量:41
15
作者 袁昊 王丽芳 王立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71-380,共10页
电动汽车(EV)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把电池系统的平均温度控制在20℃到45℃范围内,同时把温度梯度控制在3℃内,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最优几何结构的液体冷却和加热板的电池热管理(BTM)系统。根据BTM系统的总体流量均衡... 电动汽车(EV)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把电池系统的平均温度控制在20℃到45℃范围内,同时把温度梯度控制在3℃内,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最优几何结构的液体冷却和加热板的电池热管理(BTM)系统。根据BTM系统的总体流量均衡,仿真模拟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冷却板,研究其冷却效果。在电池系统加热实验中,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了加热板的表面温升情况。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发现:进出口在同一边的结构,流场均匀。利用联合优化仿真所得的进口速度和温度的最优组合,可以将加热板表面的温度标准差降低至2.61℃,使得电池系统获得均匀的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电池热管理(BTM) 电池模块 流量均衡 液体冷却加热板 联合优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泡结构对洗涤室内气泡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程 徐峰 +1 位作者 袁竹林 祁海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7,47,共5页
为优化控制水煤浆气化工艺中洗涤冷却室内的气泡特性,强化洗涤传热、传质效果,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F)对冷却室内的冷态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破泡板对气液两相流动、气泡平均湿周和气含率的影响,比较了破泡板平行、交错2种开... 为优化控制水煤浆气化工艺中洗涤冷却室内的气泡特性,强化洗涤传热、传质效果,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F)对冷却室内的冷态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破泡板对气液两相流动、气泡平均湿周和气含率的影响,比较了破泡板平行、交错2种开孔方案的破泡效果。结果表明,增加破泡板能减小液位波动、破碎和扩散气泡,有利于增大气泡湿周;破泡板上交错布孔比平行布孔更有助于均布纵截面平均气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冷却室 气液两相流 破泡板 气泡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炉洗涤冷却室液池内分隔板对气液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晅 武文斐 +1 位作者 李铁 袁竹林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84-88,共5页
为了提高气化炉洗涤冷却室内合成气洗涤热质的传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液池结构及液池内分隔板对气泡特性的影响。以气化炉液池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了分隔板对气泡特性的... 为了提高气化炉洗涤冷却室内合成气洗涤热质的传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液池结构及液池内分隔板对气泡特性的影响。以气化炉液池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了分隔板对气泡特性的影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从数值计算结果中提取液池内气泡湿周信息,揭示了液池内分隔板对气泡湿周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分隔板结构及分布的优化。结果表明:分隔板能有效增大气泡湿周,减小液位波动;其安装位置不宜太高,合理选择板上孔隙的大小及数量有利于优化气泡特性;分隔板交叉布置比平行布置更有利于均匀分布气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 气液两相流 洗涤冷却室 湿周 分隔板 液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液冷冷板散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恒 房景仕 张根烜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348,共6页
本文研究了3种典型构型微通道冷板的散热特性,分别为冷板盖板与翅片焊接、冷板盖板与翅片不焊接以及翅片双面插排形式。对比了3种不同构型冷板的散热能力并对3种构型冷板的流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翅片排布越密集流阻越大,越不利于整个... 本文研究了3种典型构型微通道冷板的散热特性,分别为冷板盖板与翅片焊接、冷板盖板与翅片不焊接以及翅片双面插排形式。对比了3种不同构型冷板的散热能力并对3种构型冷板的流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翅片排布越密集流阻越大,越不利于整个液冷系统的流量分配。研究了冷却液流量对功率芯片温度的影响,发现冷却液流量较小时,流量增加可大幅降低芯片温度,当冷却液流量足够大时,冷却液流量对芯片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不同翅片高度和不同单边厚度的冷板进行研究,发现翅片高度6 mm工况下当翅片和盖板间隙0.3 mm时冷板散热能力最强,其余厚度冷板翅片盖板间隙0.2 mm时散热能力最强。冷板单边厚度越小,传热热阻越小,功率器件温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冷却 微通道冷板 换热能力 流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循环系统减缓液面波动装置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健 陈颖 +1 位作者 张军阳 韩军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3,共5页
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溢流、井漏进行及时监控,发现问题后要立即采取相应井控措施。为实现"1m^3发现,2m^3关井"的目标,对现有溢流监测装置进行了改进。将钻井液高架槽的单挡板改为双挡板结构,利用挡板1降低钻井液流动速度,减... 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溢流、井漏进行及时监控,发现问题后要立即采取相应井控措施。为实现"1m^3发现,2m^3关井"的目标,对现有溢流监测装置进行了改进。将钻井液高架槽的单挡板改为双挡板结构,利用挡板1降低钻井液流动速度,减缓钻井液液面波动;利用挡板2调节液面高度,实现液面高度差变化的精确计量。根据U形管原理设计了钻井液罐浮球式装置,不仅消除了滤圆筒外液面的波动,同时解决了气泡聚集的问题,能够精确计量发生井漏或溢流后钻井液罐中钻井液的体积变化量。改进后的溢流监测装置在塔河油田60余口井进行了推广使用,其中6口井发生溢流时,该装置均能准确地发现溢流,关井后溢流量均在2m^3以内,较传统的人工方法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溢流。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能有效提高发现溢流、井漏的灵敏性,解决现场发现溢流滞后的问题,可为精确发现溢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面波动 浮球式装置 双挡板装置 溢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动力电池液冷板流量分配一致性优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志恩 裴书卿 +2 位作者 张振文 范蓉蓉 卢炽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5-1340,共6页
通过Isight设计实验(DOE),研究液冷板流道支流进出口宽度、支流倾斜角度两个结构因素对支流流量分配一致性和模组顶面温差的影响,利用STAR CCM+对冷板流场特征进行仿真,总结影响规律并建立基于DOE的迭代优化方法,针对现有的一款液冷板... 通过Isight设计实验(DOE),研究液冷板流道支流进出口宽度、支流倾斜角度两个结构因素对支流流量分配一致性和模组顶面温差的影响,利用STAR CCM+对冷板流场特征进行仿真,总结影响规律并建立基于DOE的迭代优化方法,针对现有的一款液冷板进行流量一致性优化,优化后的各个模组顶面温差最小,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液冷板流道结构 流量分配一致性 IS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