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方形布置四圆柱结构流致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中明 王嘉松 +2 位作者 孙远坤 郑瀚旭 范迪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81,共12页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正方形布置四圆柱的流致振动特性,实验雷诺数Re=3200~28900,圆柱间距比S/D=1.5~4.0(S为两圆柱圆心间距,D为圆柱直径),质量比m^(*)≈345.0.结果表明,当S/D≤2.0时,上游圆柱1和2呈现涡激振动和类弛振耦合响应,下游圆柱3...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正方形布置四圆柱的流致振动特性,实验雷诺数Re=3200~28900,圆柱间距比S/D=1.5~4.0(S为两圆柱圆心间距,D为圆柱直径),质量比m^(*)≈345.0.结果表明,当S/D≤2.0时,上游圆柱1和2呈现涡激振动和类弛振耦合响应,下游圆柱3和4呈现涡激共振和尾流弛振耦合响应;当S/D=2.5~3.0,上游圆柱1和2除了在约化速度超过一定值时存在弱振动外,基本接近单圆柱涡激振动响应,下游圆柱3和4表现为分离的涡激共振和尾流弛振响应;当S/D=4.0时,上游圆柱1和2振动响应几乎和单圆柱一样,而圆柱3和4仍呈现分离的涡激共振和尾流弛振响应.当圆柱呈现涡激振动(上游圆柱)或涡激共振(下游圆柱)时,涡脱频率f_(s)锁定于固有频率f_(n)的1倍谐频,而当圆柱呈现剧烈的类弛振响应(上游圆柱)或尾流弛振响应(下游圆柱)时,f_(s)则会出现明显的多倍谐频;圆柱模型振动频率f_(o)主频始终锁定于fn的1倍谐频.通过对比正方形四圆柱和双圆柱流致振动特性,发现双圆柱动力学响应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仍适用于正方形布置四圆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风洞实验 正方形四圆柱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非定常圆柱绕流的升阻力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钰期 邓见 任安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对于单圆柱绕流问题,以前的分块耦合法一般将整个流场区域划分为八个子区域,同时每一子块的内部拟边界与相邻块重叠一层网格,且节点数一致,以便实现数据传递.这种分块方法紧贴圆柱面上也会有拟边界点,所以不利于以后的动网格计算.使用... 对于单圆柱绕流问题,以前的分块耦合法一般将整个流场区域划分为八个子区域,同时每一子块的内部拟边界与相邻块重叠一层网格,且节点数一致,以便实现数据传递.这种分块方法紧贴圆柱面上也会有拟边界点,所以不利于以后的动网格计算.使用新的分块耦合求解方法来数值模拟单圆柱以及不同间距下的串列双圆柱绕流情况,克服了过去分块方法造成的边界附近的数值奇性问题.并将该方法扩展用于串列双圆柱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改变双圆柱中心间距对上下游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和脉动频率所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涡致振动提供了依据.使用壁面涡量积分法计算升阻力系列化脉动,精确计算出了脉动周期和幅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非定常圆柱绕流 升阻力 分块耦合法 涡脱落 临界间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边界法研究正交双圆柱及串列双圆球绕流 被引量:7
3
作者 邓见 邹建锋 +1 位作者 任安禄 邵雪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50,共9页
把Goldstein等人提出的虚拟边界法推广到三维情况,研究了Re=150时不同间距下正交双圆柱绕流,和Re=250时不同间距下串列双圆球绕流流场.对于正交双圆柱绕流,当间距比大于3,下游圆柱对上游圆柱尾流的影响只限定在下游圆柱的尾流所扫过的... 把Goldstein等人提出的虚拟边界法推广到三维情况,研究了Re=150时不同间距下正交双圆柱绕流,和Re=250时不同间距下串列双圆球绕流流场.对于正交双圆柱绕流,当间距比大于3,下游圆柱对上游圆柱尾流的影响只限定在下游圆柱的尾流所扫过的范围之内;当间距比小于等于3,下游圆柱对上游圆柱尾流的影响扩大,下游圆柱尾流扫过区上下出现两排三维流向二次涡结构.对于串列圆球绕流,研究发现,在小间距比(L/D≈1.5)的情况下,由于上下游圆球尾流区的相互抑制消除了压力不稳定性,整个流场呈现稳态轴对称特征;间距比为2.0时,周向压力梯度诱发出流体的周向输运,流场呈现稳态非对称性,但流场中存在特定的对称面;间距比增大到2.5后,绕流场开始周期振荡,原有的对称面依旧存在;在间距比3.5时下游圆球下表面的涡结构强度有所减弱,导致占优频率发生交替;间距比增至7.0时,整个流场恢复稳态特征,两圆球尾部同时出现双线涡,这时流场对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边界法 正交双圆柱 串列双圆球 三维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钝体绕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9
4
作者 楼小峰 曹丰产 林志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用二阶投影法求解二维不可压粘性流体的N -S方程 ,计算了高雷诺数Re=1× 10 5下串列圆柱的非定常绕流 ,得到的阻力系数及斯特劳哈尔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结合工程实际 。
关键词 串列钝体绕流 数值计算 非定常流 二阶投影法 钢管混凝土拱 斯特劳哈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方形顺排排列四圆柱流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及春宁 陈威霖 徐万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60,共7页
对间距比s/D=5.0正方形顺排排列四圆柱流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圆柱仅横流向振动,雷诺数为Re=100,折合流速为R=2.0-50.0.研究发现,上游两圆柱的响应与单圆柱涡激振动相似,呈现出明显的初始分支和下端分支.上游两圆柱的振幅均在折合... 对间距比s/D=5.0正方形顺排排列四圆柱流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圆柱仅横流向振动,雷诺数为Re=100,折合流速为R=2.0-50.0.研究发现,上游两圆柱的响应与单圆柱涡激振动相似,呈现出明显的初始分支和下端分支.上游两圆柱的振幅均在折合流速Ur=4.4时达到最大值Ymax/D=0.56,与单圆柱涡激振动最大振幅Ymax/D=0.57相近.下游两圆柱的振幅在折合流速Ur=7.9时达到最大值Ymax/D=0.997,比单圆柱涡激振动最大振幅增大了74.8%.正方形顺排排列四圆柱流致振动响应中出现了三个不对称区间,分别为第一不对称区间4.5〈Ur〈5.9、第二不对称区间6.9〈Ur〈7.2和第三不对称区间Ur〉10.5.圆柱不对称的振动响应特性和圆柱间隙流稳定偏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正方形排列 圆柱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两自由度涡致振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文曲 任安禄 李广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2-738,共7页
数值研究了串列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两自由度涡致振动问题,研究发现:(1)双自由度的圆柱振幅峰值及出现振峰的频率比都比单自由度的大;(2)尾流圆柱中的升力远大于均匀来流的,而阻力却相反;(3)下游圆柱的位移响应对于频率比的变化没有均匀... 数值研究了串列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两自由度涡致振动问题,研究发现:(1)双自由度的圆柱振幅峰值及出现振峰的频率比都比单自由度的大;(2)尾流圆柱中的升力远大于均匀来流的,而阻力却相反;(3)下游圆柱的位移响应对于频率比的变化没有均匀来流中的“敏感”;(4)尾流中,在频率比1.16和0.87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拍”现象,即圆柱的振幅响应包含不同的频率,而在均匀来流中,并无明显的“拍”现象.采用ALE方法,计算网格采用H-O非交错网格系统,结合分块耦合方法. N-S方程的对流项和扩散项分别采用三阶迎风紧致格式和四阶中心紧致格式离散.圆柱振动采用弹簧柱体阻尼器模型,柱体的振动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通过模拟柱体和流体之间的非线性耦合作用,成功地捕捉到了“拍”和“相位开关”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四阶 尾流 频率比 振幅 非交错网格 紧致格式 两自由度 双自由度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数值模拟及涡结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邓见 任安禄 邹建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用分块耦合方法数值模拟了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 ,两圆柱间距为圆柱直径的 5倍 ,所取雷诺数为 2 0 0。在交叉结构的中心流场比较复杂 ,用λ2 方法准确地描述了其中的三维涡结构 ,发现上游圆柱规则的卡门涡街被下游圆柱截断成复杂的缠绕结... 用分块耦合方法数值模拟了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 ,两圆柱间距为圆柱直径的 5倍 ,所取雷诺数为 2 0 0。在交叉结构的中心流场比较复杂 ,用λ2 方法准确地描述了其中的三维涡结构 ,发现上游圆柱规则的卡门涡街被下游圆柱截断成复杂的缠绕结构。与串列双圆柱相比 ,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上下圆柱的升阻力特性、Strouhal数等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 ,下游圆柱升力振幅小于上游圆柱 ,阻力平均值大于上游圆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涡结构 交叉 柱相比 卡门涡街 耦合方法 缠绕结构 间距 复杂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强迫振动数值模拟
8
作者 邓见 任安禄 邹建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采用虚拟体法数值模拟了平面单圆柱绕流强迫振动,以及空间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强迫振动流场。验证了单圆柱强迫振动中的锁定状态以及相位突变现象,从而证实了该数值方法模拟振动流场的可靠性。研究了在雷诺数Re=150、间距为5倍... 采用虚拟体法数值模拟了平面单圆柱绕流强迫振动,以及空间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强迫振动流场。验证了单圆柱强迫振动中的锁定状态以及相位突变现象,从而证实了该数值方法模拟振动流场的可靠性。研究了在雷诺数Re=150、间距为5倍圆柱直径、下游圆柱按正弦曲线振动时,对尾流场的影响。下游圆柱两端尾流场在振动的作用下,涡的横向间距增大,而中心尾流场由于受上游圆柱尾流的影响而保持原先的状态。下游圆柱在锁定区的振动使尾流场变得稳定,表现在流向二次涡结构的减少,以及尾流场的速度场频谱趋向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体法 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 强迫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双圆柱绕流特性和互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林凌霄 陈威 +1 位作者 林永水 李营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4-850,共7页
基于CFD方法,对不同间距比(1.25≤T^(*)≤5)下的二维双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1.252.2时尾流能达到稳定且上下侧圆柱涡的脱落出现同步,即流场趋于稳定的临界值为T*≈2.2。进一步研究发现:当2.23.3时,两圆柱尾... 基于CFD方法,对不同间距比(1.25≤T^(*)≤5)下的二维双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1.252.2时尾流能达到稳定且上下侧圆柱涡的脱落出现同步,即流场趋于稳定的临界值为T*≈2.2。进一步研究发现:当2.23.3时,两圆柱尾流为反相同步模式。T^(*)≈3.3可认为是尾流从同相同步到反相同步转变的临界值。当T^(*)>4时,两圆柱间干扰很小,尾流形态趋于单圆柱的尾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双圆柱 间距比 同步模式 圆柱绕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三圆柱绕流的时均压力分布与气动力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群 刘庆宽 刘小兵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1015,1133,共6页
运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对单圆柱、不同间距串列双圆柱和串列三圆柱绕流的时均压力分布与气动力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单圆柱模型和不同间距串列双圆柱模型的绕流试验,试验的雷诺数为3.4×104;其次,通过与单圆柱进行对比,讨... 运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对单圆柱、不同间距串列双圆柱和串列三圆柱绕流的时均压力分布与气动力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单圆柱模型和不同间距串列双圆柱模型的绕流试验,试验的雷诺数为3.4×104;其次,通过与单圆柱进行对比,讨论了气动干扰对串列三圆柱时均压力分布与时均阻力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与串列双圆柱进行对比,讨论了圆柱的数量对干扰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串列三圆柱的绕流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流态,其切换的临界间距(L/D)cr在3.5~4.0之间,两个流态下的时均压力分布与时均阻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可对实际工程中串列圆柱结构的风荷载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三圆柱 绕流 时均压力分布 时均阻力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