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阿尔金850 Ma大陆溢流玄武岩对地幔柱活动的启示
1
作者 冯迪 李艳广 宋述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24,共17页
报道北阿尔金地区红柳泉一带形成于 843 Ma的层状基性火山岩.该套火成岩具有较高的 TiO_(2) 含量(1.18%~2.06%)以及较低的 Zr/Hf值(23.28~29.28)和 Nb/Ta值(4.20~12.99),表现出 E-MORB/OIB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大火成岩省内典型低 Ti玄武... 报道北阿尔金地区红柳泉一带形成于 843 Ma的层状基性火山岩.该套火成岩具有较高的 TiO_(2) 含量(1.18%~2.06%)以及较低的 Zr/Hf值(23.28~29.28)和 Nb/Ta值(4.20~12.99),表现出 E-MORB/OIB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大火成岩省内典型低 Ti玄武岩特征类似.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基性岩岩浆经历贫石榴石(<2%)的软流圈地幔源低程度(<10%)部分熔融作用,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北阿尔金层状基性火山岩的产状、地球化学特征、年龄数据和高地幔潜在温度(T_(p)=1479℃)表明,该基性火山岩是起源于新元古代地幔柱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结合区域同期(850~750 Ma)发展的伸展背景岩浆作用,认为北阿尔金基性火山岩记录了超大陆裂解过程中最早期岩浆作用.在新元古代,发现阿尔金岩浆活动与祁连、柴北缘、东昆仑、华南和秦岭的岩浆活动均具有板内裂谷环境的成岩特征,表明与 850~800 Ma的地幔柱活动有关,进一步说明北阿尔金基性火山岩体的形成与约 850 Ma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开始裂解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溢流玄武岩 地幔柱 新元古代 北阿尔金 罗迪尼亚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地区茅口组中上部火山物质的发现:峨眉地幔柱早期活动的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宏辉 杨朝 +9 位作者 李致伟 陈贵仁 余杨忠 袁永盛 李锁明 张耀堂 张沥元 赵见波 吴亮 潘江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7-1220,共14页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显生宙重要的地质事件,为了加深对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演化的认识,对该区茅口组中上部凝灰岩的同位素年龄、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牙形石生物地层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茅口组中上部的凝灰岩为滇...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显生宙重要的地质事件,为了加深对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演化的认识,对该区茅口组中上部凝灰岩的同位素年龄、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牙形石生物地层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茅口组中上部的凝灰岩为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演化增加了新的岩石学证据,其最底层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68.7±1.7 Ma(MSWD=0.89,n=8);发现的牙形石为Jinogondolella aserrata,是二叠系瓜德鲁普统沃德阶的典型分子,与锆石U-Pb年龄对应。茅口组凝灰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基性岩浆锆石,具有大陆弧型构造背景及较高的Th/Nb值,可能代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大规模喷发之前的火山活动。茅口组凝灰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为-6.7~11.6,大部分为负值,少量正值,具不均一性,反映该时期的火山活动除地幔柱物质参与外还有较多地壳物质的加入。茅口组凝灰岩的发现表明,峨眉地幔柱在乌蒙山地区于瓜德鲁普统沃德期已经发生小规模的岩浆喷发活动,该时期地幔柱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岩石圈热量的传导及部分地幔物质参与的熔融作用,为峨眉地幔柱模型的建立增加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 火山活动 茅口组 牙形石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4
3
作者 张招崇 王福生 +4 位作者 范蔚茗 邓海琳 徐义刚 许继峰 王岳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峨眉山玄武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时空分布 ;岩石组合 ;高Ti和低Ti玄武岩 ;与其它典型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异同点 ;与地幔柱的关系和地幔柱的起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 峨眉山玄武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时空分布 ;岩石组合 ;高Ti和低Ti玄武岩 ;与其它典型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异同点 ;与地幔柱的关系和地幔柱的起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解释 ,或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 ,对研究峨眉山玄武岩本身以及地幔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低钛玄武岩 大陆溢流玄武岩 岩石圈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轴部的榴辉岩-地幔岩源区:主元素、痕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8
4
作者 侯增谦 卢记仁 林盛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19,共20页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ECFB)的西南部以丽江、大理和攀枝花三角区为中心的苦橄岩分布区,面积约5×10 4 km2 ,为峨眉地幔柱的轴部区。Sr、Nd、Pb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火山岩样品落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内,并存在类似FOZO...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ECFB)的西南部以丽江、大理和攀枝花三角区为中心的苦橄岩分布区,面积约5×10 4 km2 ,为峨眉地幔柱的轴部区。Sr、Nd、Pb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火山岩样品落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内,并存在类似FOZO、HIMU和EM - 的三个端元。这说明它们是在地幔柱轴部,由地幔岩和榴辉岩(古玄武质洋壳)组成的源区产生的岩浆形成的。岩浆源区再循环玄武质洋壳的存在可能是该区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少部分分布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之外的样品,一部分属于地幔柱岩浆与地壳混染产物,另一部分低Ti岩石可能与岩石圈反应有关。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下:FOZO端元以白林山苦橄玄武岩(YB-0 1)为代表,低87Sr/86 Sr(0 .70 36 ) ,高1 43Nd/1 44 Nd(0 .5 12 7) ,中等2 0 6 Pb/2 0 7Pb(18.5 6 93) ;Nb/U =36 .6 7,Th/Nb =0 .0 82 ,L a/Nb=0 .91,Zr/Nb=6 .2 3。HIMU端元以丽江苦橄岩(JL - 2 9)为代表,高2 0 6 Pb/2 0 4 Pb(2 0 .6 4 12 )和2 0 7Pb/2 0 4 Pb(15 .74 89) ,低87Sr/86 Sr(0 .70 4 8)。EM - 端元包括两部分:1以二滩苦橄岩-玄武岩(R- 1、3、5、8)为代表,高87Sr/86 Sr(0 .70 73) ,低1 43Nd/1 44 Nd(0 .5 12 3) ,低2 0 6 Pb/2 0 4 Pb(17.996 8)和2 0 8Pb/2 0 4 Pb(37.94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地幔 榴辉岩 主元素 痕量元素 Sr Nd Pb 同位素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宾川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及随时间演化规律 被引量:93
5
作者 肖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梅厚钧 沙绍礼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8-494,共17页
分布于云南宾川地区、厚逾 5 0 0 0m的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 ,少量碱性玄武岩。根据它们的岩相学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 ,将其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类型 :低钛玄武岩 (LT)和高钛玄武岩 (HT)。低钛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岩... 分布于云南宾川地区、厚逾 5 0 0 0m的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 ,少量碱性玄武岩。根据它们的岩相学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 ,将其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类型 :低钛玄武岩 (LT)和高钛玄武岩 (HT)。低钛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岩石剖面的中 下部 ,其主要地球化学标志为低Ti/Y( <5 0 0 ) ,高Mg# ( 0 48~ 0 67) ,低的∑REE ( <1 2 0 μg/g)、(La/Yb) N( <6)和 (Sm/Yb) N( <2 5 )。高钛玄武岩分布于剖面的顶部 ,以高Ti/Y( >5 0 0 ) ,低Mg# ( 0 39~0 5 3)、高的∑REE ( >1 5 0 )、(La/Yb) N( >9)和 (Sm/Yb) N( >3)为特征。根据LT的分异指数和Th、U异常特征等 ,将其分为LT1和LT2两个亚类。其中LT1位于岩石剖面下部 ,表现为明显的Th和U正异常 ,高Mg# ( 0 61~ 0 67)和低Nb/U比值等。LT2位于岩石剖面中部 ,具Rb、Ba正异常 ,无Th和U异常和较低的分异指数 (Mg# =0 48~ 0 5 4 )。LT玄武岩可能是峨眉地幔热柱主活动期地幔柱头部熔融的产物 ,后经较弱的橄榄石 +单斜辉石±斜长石结晶分异形成。剖面最底部的LT1玄武岩显示较强的“壳源”印记 ,可能与岩石圈地幔中富集组份的活化有关。这些壳源物质的参与程度自底部向上有降低的趋势。晚期HT玄武岩为地幔热柱消亡期的产物 ,其在地壳浅部经历强烈的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峨眉山玄武岩 地球化学 岩石类型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3个大火成岩省(峨眉山、西伯利亚、德干)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夏林圻 徐学义 +2 位作者 李向民 夏祖春 马中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6,共26页
峨眉山(~260Ma)、西伯利亚(~250Ma)和德干(~66Ma)大陆溢流玄武岩是世界上3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大火成岩省至少具有4个通常被用于识别古地幔柱的标志:(1)先于岩浆作用的地表隆升;(2)与大陆裂谷化和裂解事件相伴;(3)与生物灭绝事件联... 峨眉山(~260Ma)、西伯利亚(~250Ma)和德干(~66Ma)大陆溢流玄武岩是世界上3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大火成岩省至少具有4个通常被用于识别古地幔柱的标志:(1)先于岩浆作用的地表隆升;(2)与大陆裂谷化和裂解事件相伴;(3)与生物灭绝事件联系密切;(4)地幔柱源玄武岩的化学特征。虽然这3个大火成岩省都是来源于原始地幔柱,但是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本质上的差异,反映其地幔柱曾与不同的上地幔库相互作用。(1)峨眉山和西伯利亚大陆溢流玄武岩的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受了与地球化学上和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相同的上地幔库(EM1型幔源)的相互作用;(2)而德干大火成岩省没有受到地壳(或岩石圈)混染的原生玄武岩则显示地幔柱和EM2之间的Sr-Nd同位素变化。这种差异有可能制约了3个大火成岩省的成矿潜力。峨眉山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含有世界级岩浆矿床,而德干大火成岩省则不含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大陆溢流玄武岩 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 德干大 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及大陆裂解——兼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幔柱问题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凯明 汪洋 +2 位作者 赵建华 赵海玲 狄永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成岩省 (LIP)是地幔柱到达地表最好的表现形式 .基于地幔柱、大火成岩省的基本特征 ,以及地幔柱和大陆解体的时空关系 ,通过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这些火成岩产生的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有关的LIP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 ,不能把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作为典型的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实例来看待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成岩不具备热点、地幔柱活动的典型特征 ,新生代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活动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大陆裂解 大陆溢流玄武岩 中国东部 时空分布 地球化学 地幔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元古宙大陆溢流玄武岩 被引量:10
8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3 位作者 徐学义 赵江天 杨合群 赵东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28-1037,共10页
祁连山西段大面积分布的元古宙浅海相火山岩系是大陆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高ε_(Na)值和低(^(87)Sr/^(86)Sr)_i值,系派生于岩石圈之下的地幔柱源,但也显示有岩石圈组分卷入的证据。它... 祁连山西段大面积分布的元古宙浅海相火山岩系是大陆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高ε_(Na)值和低(^(87)Sr/^(86)Sr)_i值,系派生于岩石圈之下的地幔柱源,但也显示有岩石圈组分卷入的证据。它们的形成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启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元古宙 大陆溢流玄武岩 岩石地球化学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幔柱资源系统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炳泉 常向阳 +1 位作者 胡耀国 张正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7-293,共7页
地幔柱产生大面积软流圈上涌,沿深断裂形成岩浆房,导致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裂隙式喷发。良好的地幔柱成矿系统常出现在岩石圈不连续界面和三叉拼接裂谷,表现为地球化学急变带。地幔柱资源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幔柱岩浆分异成矿系统,从... 地幔柱产生大面积软流圈上涌,沿深断裂形成岩浆房,导致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裂隙式喷发。良好的地幔柱成矿系统常出现在岩石圈不连续界面和三叉拼接裂谷,表现为地球化学急变带。地幔柱资源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幔柱岩浆分异成矿系统,从封闭到开放环境的岩浆分异形成了富钛、富镁和低钛三个岩浆端员,构成了Cu Ni(PGE)硫化物、Fe Ti V氧化物和Cu Ag自然金属三个成矿体系;(2)地幔柱同生火山热液成矿系统,包括赤铁矿 阳起石 硅化氧化铜,沥青化 绿泥石 浊沸石化自然铜和碳酸盐化硫化物三个成矿体系;(3)地幔柱同构造盆地油气系统,巨量岩浆的快速成溢流导致地壳的快速沉降,形成同构造热盆地,具有油气前景;(4)地幔柱火山岩、硅质岩和富有机质砂页岩组合为优势生态体系提供了地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成矿系统 地球化学边界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来自低钛和高钛玄武岩的Sr-Nd和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9
10
作者 肖龙 徐义刚 何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峨眉山玄武岩总体具有较高的87Sr/ 86Sr比值和较低的εNd(t)值 ,并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的特点。而低钛玄武岩 (LT)与高钛玄武岩 (HT)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即早期低钛玄武岩(LT1)的87Sr/ 86Sr比值最高 (0 .70 6 3~ 0 .70 78) ,而其εNd... 峨眉山玄武岩总体具有较高的87Sr/ 86Sr比值和较低的εNd(t)值 ,并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的特点。而低钛玄武岩 (LT)与高钛玄武岩 (HT)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即早期低钛玄武岩(LT1)的87Sr/ 86Sr比值最高 (0 .70 6 3~ 0 .70 78) ,而其εNd(t)最低 (- 6 .74~ - 0 .34) ;晚期高钛玄武岩 (HT)具有最低的87Sr/ 86Sr比值 (0 .70 4 9~ 0 .70 6 4 )和最高的εNd(t)值 (- 0 .71~ 1.5 )。峨眉山低钛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氧同位素变化范围为 6 .2‰~ 7.86‰ ,高于洋岛拉斑玄武岩的平均值5 .4‰。研究样品较地幔岩石偏高的δ18O值说明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参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 ,壳源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富集的扬子西缘次大陆岩石圈地幔。地幔柱 -岩石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系统变化 ,即早期西岩区形成含大量壳源组分的低钛玄武岩 ,晚期为壳源组分相对较少的高钛玄武岩。空间上低钛玄武岩仅分布在西岩区 ,而中、东岩区皆为高钛玄武岩。壳源组分随着时间演化逐渐减少 ,在空间上由西而东也逐渐减少。表明峨眉山火成岩省形成早 (主 )期地幔柱头卷入并熔融了较多交代富集的次大陆岩石圈物质 ,晚期则有较少的壳源物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眉山玄武岩 Sr-Nd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川-丽江地区二叠纪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士飞 秦勇 +1 位作者 钱壮志 高艳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0-138,共9页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丽江地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岩浆活动特征。认为研究区玄武岩可划分为高镁、低镁和过渡3个系列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呈现递变性,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与洋岛玄...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丽江地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岩浆活动特征。认为研究区玄武岩可划分为高镁、低镁和过渡3个系列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呈现递变性,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拉张玄武岩。同时运用现代岩石成因理论探讨了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岩浆过程及可能的形成机制。运用多个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确定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起源于地幔柱的岩浆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经历不同程度的壳源混染,形成系列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丽江地区 大陆溢流玄武岩 岩石化学 地幔柱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及地幔动力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海玲 狄永军 +1 位作者 李凯明 李永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2,共6页
大火成岩省由一个体积巨大的、连续的、以富镁铁岩石占优势的喷出岩及其伴生的侵入岩组成 ,是一个全球现象。它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和伴生的侵入岩 ,火山被动边缘玄武岩 ,大洋高原、海岭、海山群和洋盆溢流玄武岩。OntongJava和Kerguelen... 大火成岩省由一个体积巨大的、连续的、以富镁铁岩石占优势的喷出岩及其伴生的侵入岩组成 ,是一个全球现象。它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和伴生的侵入岩 ,火山被动边缘玄武岩 ,大洋高原、海岭、海山群和洋盆溢流玄武岩。OntongJava和Kerguelen_BrokenRidge大洋高原、北大西洋火山被动边缘、德干和哥伦比亚河大陆溢流玄武岩是 3个主要大火成岩省的典型代表。各种不同的大火成岩省在时空分布及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 ,它们具有非常大的体积、高的喷发速率 ,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大火成岩省代表了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火山岩浆活动 ,记录了物质和能量从地球内部向外的大量转换。大火成岩省难以用板块构造来解释 ,可用热柱模式来解释 ,通常被认为是与来自下地幔的热柱“头”有关。大火成岩省是地球动力学过程在地壳的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大陆溢流玄武岩 火山被动边缘 大洋高原 地幔热柱 火山岩浆活动 侵入岩 喷出岩 地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自然铜矿床类型及成矿机理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稳 王富东 +3 位作者 易发成 朱余银 赵学钦 侯兰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全球其他大火成岩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峨眉山玄武岩中发育大面积自然铜矿化。对产出在大火成岩省内的川西自然铜矿成矿机理的研究,将进一步认识和丰富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对川西自然铜矿床类型据其在玄武岩中产出的...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全球其他大火成岩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峨眉山玄武岩中发育大面积自然铜矿化。对产出在大火成岩省内的川西自然铜矿成矿机理的研究,将进一步认识和丰富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对川西自然铜矿床类型据其在玄武岩中产出的位置不同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并对其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高铜背景值具有随玄武岩浆喷发从早到晚呈富集趋势,其结果是由不同期次成矿作用所导致。川西玄武岩普遍经历了酸性流体淋滤作用,形成了(1)玄武岩上部宣威组中的铜矿;(2)玄武岩中的铜矿;(3)玄武岩(底部)与茅口组灰岩接触面上的铜矿。铜质主要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玄武岩与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突变的界面是有利储矿空间,自然铜矿化的形成与缺还原硫条件、富有机质和还原环境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地幔柱 自然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溢流玄武岩同位素体系
14
作者 朱炳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92-92,共1页
全球大陆与大洋溢流玄武岩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从岛弧至板内构造环境。在同位素体系上表现为复杂的端元组分混合,不是亏损软流圈上地幔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Anderson模式)完全能解释的。以往揭示的地幔“端元”(EM1、EM2、HIMU等)实... 全球大陆与大洋溢流玄武岩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从岛弧至板内构造环境。在同位素体系上表现为复杂的端元组分混合,不是亏损软流圈上地幔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Anderson模式)完全能解释的。以往揭示的地幔“端元”(EM1、EM2、HIMU等)实际上只与溢流玄武岩才有密切的联系,而与一般的OIB没有关系。如果溢流玄武岩与地幔柱相联系,在同位素体系上必须要有大量原始-略亏损下地幔岩浆组分加入(Morgan模式)的证据。然而全球极大部分溢流玄武岩省并不能提供这一方面的证据,而东区峨眉山玄武岩恰恰提供了这一方面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玄武岩 地幔柱 多元同位素体系 峨眉山玄武岩 同位素体系 溢流 全球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W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振 王桂琴 +1 位作者 徐玉明 曾玉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5-1666,共12页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研究难点在于无法获得实际样品。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被认为是地幔柱减压熔融的产物,携带了核幔边界的物质信息,可作为研究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样品。^(182)Hf-^(182)W同位素体系的特殊化学性质,使W同位素成为研究...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研究难点在于无法获得实际样品。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被认为是地幔柱减压熔融的产物,携带了核幔边界的物质信息,可作为研究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样品。^(182)Hf-^(182)W同位素体系的特殊化学性质,使W同位素成为研究核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W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并回顾了核幔相互作用的W同位素研究进展。目前已发表的数据表明,全球洋岛玄武岩具有W元素丰度富集(67×10^(-9)~855×10^(-9))、^(182)W同位素亏损(μ^(182)W=-0.1~-16.1)的特征,由此推断洋岛玄武岩可能来源于核幔平衡源区。Baffin Bay和Ontong Java Plateau溢流玄武岩则具有^(182)W富集(μ^(182)W=23.4)的特征,可能来源于早期地幔源区。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的μ^(182)W差异可能是由地幔柱头尾异质性引起。此外,引起μ^(182)W异常的其他原因可能有:原始地幔源区的隔离保存、后增生薄层物质的部分混入和低效的核幔分异作用等。目前,W同位素的核幔交换机制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同位素 核幔相互作用 地幔柱 洋岛玄武岩 溢流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活动与火山-沉积盆地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宏辉 吴亮 +9 位作者 李鸿 余杨忠 袁永盛 张沥元 李仕忠 赵见波 潘江涛 詹华思 石海涛 陈贵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43,共19页
为加深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演化的认识,对该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及下伏的栖霞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地质调查工作,并对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峨眉地幔柱活动导致的地壳抬升形成了研究区栖霞组—茅口... 为加深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演化的认识,对该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及下伏的栖霞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地质调查工作,并对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峨眉地幔柱活动导致的地壳抬升形成了研究区栖霞组—茅口组西薄东厚、峨眉山玄武岩西厚东薄的地质特征,地壳开始隆升的时限为(273.1±3.1)Ma,地壳抬升约为512 m,但该过程是缓慢进行的,并未造成茅口组顶部灰岩的差异风化剥蚀,茅口组与峨眉山玄武岩基本上为连续沉积;乌蒙山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经历4次大规模的喷发,分别对应4个亚旋回,每一亚旋回以沉积夹层开始,后期为大规模的溢流相玄武岩,4次大规模喷发时限分别为(261.9±2.0)Ma、(261.8±3.7)Ma、(261.6±1.9)Ma、(261.5±2.1)Ma,主喷发期历时约0.4 Ma,地幔柱活动可能持续到(258.86±0.71)Ma;在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基础上,依据栖霞组—茅口组厚度差异、峨眉山玄武岩各亚旋回横向及纵向变化特征、各亚旋回及沉积夹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将峨眉地幔柱在乌蒙山地区的火山-沉积盆地演化关系划分为地幔柱隆升阶段(273.1~262.0 Ma)、玄武岩幕式喷发阶段(261.9~261.5 Ma)和地幔柱消亡阶段(261.5~258.8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 火山-沉积盆地 茅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