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活性调节煤电机组成本疏导的三部制电价机制分析
1
作者 汪悦萍 谭青博 +2 位作者 赵洱岽 谭忠富 吴学辉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226,共10页
为应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引发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及电力平衡难题,促进新能源有效消纳,缓解负荷峰谷矛盾,提出一种基于煤电机组功能定位的三部制电价机制。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机组提供的基础电力保障、新能源消纳、辅助服务... 为应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引发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及电力平衡难题,促进新能源有效消纳,缓解负荷峰谷矛盾,提出一种基于煤电机组功能定位的三部制电价机制。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机组提供的基础电力保障、新能源消纳、辅助服务三大功能;然后,分析煤电机组成本构成;其次,依据煤电机组提供的电能价值、调节价值和容量价值构建三部制电价机制,按照不同路径进行成本疏导;最后,对煤电机组的成本疏导进行不同容量补贴比例与辅助服务价格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煤价675元/t的基准上,煤价上涨30%情景下无容量补贴、30%补贴、50%补贴时煤电总度电成本分别为42.085分/(kW·h)、39.729分/(kW·h)、38.156分/(kW·h),相较于原煤价分别上涨20.9%、22.4%、23.6%。所提出的三部制电价机制可调动机组调峰积极性,保障机组备用容量充裕度,激励机组参与系统调频服务,充分激发煤电在电力市场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调节 煤电机组 成本疏导 辅助服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翼云 胡海涛 +4 位作者 黄毅 葛银波 王科 高仕斌 郭旭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39-4651,I0005,共14页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分段、分相式供电结构导致的列车过分相速度损失、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multi-functional power flow control system for section post,SP-MPFC)及其控制策略,旨在充分利...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分段、分相式供电结构导致的列车过分相速度损失、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multi-functional power flow control system for section post,SP-MPFC)及其控制策略,旨在充分利用变流设备容量,兼顾实现分区所处列车柔性过分相、牵引网末端电压稳定与再生制动能量转移利用。首先,介绍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然后,详细分析了柔性过分相、牵引网末端电压稳定与再生制动能量转移利用3种功能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分层控制策略,其中能量管理层计算系统内各个变流器的有功/无功输出功率参考值,设备层协同控制多个变流器快速跟踪各自功率参考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系统结构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分区所 柔性过分相 网压稳定 再生制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编解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开行方案优化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伟 陈思倩 +2 位作者 周珺 罗钦 贺钰昕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为应对客流出行时空需求愈发多样及不均衡带来的能力浪费,提出一种在线编解(重联或解编)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开行方案优化方法。首先,描述列车在线编解的灵活编组运行场景,分析该场景下列车各项作业占用时间以及折返能力与... 为应对客流出行时空需求愈发多样及不均衡带来的能力浪费,提出一种在线编解(重联或解编)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开行方案优化方法。首先,描述列车在线编解的灵活编组运行场景,分析该场景下列车各项作业占用时间以及折返能力与行车间隔之间的关系;然后,以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在线编解模式下列车灵活编组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最后,依托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构造算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单一交路、大小交路和多编组混跑模式相比,在线编解的灵活编组运营模式下运营成本分别减少27.5%,15.4%和6.0%,车辆运用数分别减少23.8%,15.3%和4.7%,该模式能够在保障乘客服务水平的同时减少车辆运用数、节省列车走行公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有望在列车控制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优势;考虑到列车在线编解作业会对正线行车产生一定干扰,该模式更适用于通过能力尚未饱和的线路及能力饱和线路的客流平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通过能力 在线编解模式 灵活编组 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通滤波器的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时延估计跟踪控制
4
作者 徐河振 于潇雁 +1 位作者 张宇涵 陈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为解决位姿不受控情况下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系统预抓取阶段的关节跟踪控制和振动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并结合动量守恒原理进而建立漂浮基三杆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方程。为提高柔性关节的等效刚度,引入关节柔性补偿的方法;即... 为解决位姿不受控情况下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系统预抓取阶段的关节跟踪控制和振动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并结合动量守恒原理进而建立漂浮基三杆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方程。为提高柔性关节的等效刚度,引入关节柔性补偿的方法;即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系统分解为慢变系统和快变系统。在此基础上,针对慢变系统设计以时延估计为主框架的滑模控制方法,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相结合消除滑模控制带来的系统抖振问题;针对快变系统设计线性速度差值反馈控制系统,抑制柔性关节给系统带来的柔性振动问题。通过仿真验证空间机械臂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稳定地跟踪上期望轨迹,证实该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 关节柔性补偿 时延估计 滑模变结构控制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对高速车辆曲线轮轨动态作用及磨耗演变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马运章 刘思涵 +3 位作者 耿雪骞 关淑娟 吕宝佳 贺妍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研究车轮多边形磨损对高速车辆通过曲线时轮轨动态作用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轮对和构架柔性的刚柔耦合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以横向轮轨力响应为依据选取多边形阶次,制定考虑曲线运行工况的车轮多边形幅值限... 为研究车轮多边形磨损对高速车辆通过曲线时轮轨动态作用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轮对和构架柔性的刚柔耦合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以横向轮轨力响应为依据选取多边形阶次,制定考虑曲线运行工况的车轮多边形幅值限值,进一步分析曲线上的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变行为。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阶次对轮对横向振动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过圆曲线路段时,多边形车轮的接触点横向位置会向名义滚动圆处靠近且对曲线外侧车轮的横向蠕滑力影响更为显著;过超高严重加剧了车轮多边形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磨耗后期形成以初始阶次为主导的混合多边形圆周且对车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辆 车轮多边形 曲线通过 刚柔耦合 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网络的柔性识别及基于旁路调节的运行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倪锦 崔国民 +1 位作者 姜慧 胡向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4,共8页
从研究换热网络的运行特性和调节特性出发,引入灵敏度理论,建立了基于灵敏度评价指标的柔性识别方法,获得了换热网络的柔性特性和柔性区间。通过柔性分析捕获换热网络中的敏感流体,并将旁路调节应用在此类敏感流体的调节控制,建立了换... 从研究换热网络的运行特性和调节特性出发,引入灵敏度理论,建立了基于灵敏度评价指标的柔性识别方法,获得了换热网络的柔性特性和柔性区间。通过柔性分析捕获换热网络中的敏感流体,并将旁路调节应用在此类敏感流体的调节控制,建立了换热器及其网络的旁路调节方法。实例应用表明:针对频繁扰动或对运行性能影响严重的流体设置旁路,抑制了流体扰动作用的传递,保证了换热网络中绝大多数流体出口参数的稳定,在公用工程费用不变的基础上显著地减少了公用工程的数目,优化换热网络结构的同时实现了运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柔性识别 灵敏度分析 旁路调节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况变迁和兼顾运行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倪锦 崔国民 +1 位作者 姜慧 胡向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共5页
基于固定工况设计的换热网络无法保证变工况下的运行性能,以换热网络的运行优化和动态设计为出发点,提出了换热器旁路调节的方法,结合Grossmann的换热网络分级超结构模型,建立了换热网络旁路调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策略。利用蒙特卡罗随... 基于固定工况设计的换热网络无法保证变工况下的运行性能,以换热网络的运行优化和动态设计为出发点,提出了换热器旁路调节的方法,结合Grossmann的换热网络分级超结构模型,建立了换热网络旁路调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策略。利用蒙特卡罗随机技术和最速下降法混合优化策略获得了最佳旁路开度,保证了工况迁移时换热网络的运行性能。实例应用表明:旁路调节大大增加了换热网络的柔性,降低了运行费用。合理调整旁路开度可使得换热网络的运行始终处在较优状态,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旁路调节 动态设计 运行优化 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储能平抑波动的光伏柔性并网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卫东 刘祖明 申兰先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以光伏柔性并网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光伏方阵整个白天的波动功率曲线找到满足并网标准的储能系统定额,采用实际气象数据驱动的光伏方阵输出功率仿真结合低通滤波算法的研究方法,在满足并网标准的1 min最大变化量和10 min最大变化量的... 以光伏柔性并网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光伏方阵整个白天的波动功率曲线找到满足并网标准的储能系统定额,采用实际气象数据驱动的光伏方阵输出功率仿真结合低通滤波算法的研究方法,在满足并网标准的1 min最大变化量和10 min最大变化量的前提下得到储能系统定额,针对选定的功率曲线探讨了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与储能系统定额的关系。结论:在光伏电站中引入储能系统,可实现光伏柔性并网;时间常数越大,波动平抑效果越好,与此同时对储能系统容量和功率的需求更高;柔性并网所需储能系统定额主要取决于多云天气下的辐照波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柔性并网 储能 平抑波动 低通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柔性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国芳 岳鹏 +2 位作者 丁旺才 王红兵 卫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3-179,共7页
为了研究车辆系统中轮对的弹性效应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运用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将轮对柔性化处理后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UM中,建立考虑轮对为柔性的某型高速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轮对柔性... 为了研究车辆系统中轮对的弹性效应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运用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将轮对柔性化处理后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UM中,建立考虑轮对为柔性的某型高速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轮对柔性对高速车辆动态曲线通过的各项安全性能指标及平稳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轮对刚性与柔性对高速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和垂向平稳性指数较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轮轨接触角、轮对侧滚角位移和横向平稳性指数较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有所升高。考虑轮对的弹性效应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柔性轮对较刚性轮对更能真实地反映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系统 弹性效应 曲线通过 刚柔耦合 柔性轮对 安全性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铁暗挖车站盾构过站方式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志豪 丁鹏飞 邹光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3,共7页
为解决暗挖车站多且车站端头无法设置盾构工作井情况下盾构施工与暗挖车站施工相互干扰的难题,基于轨道交通环线工程的应用实例,研究盾构掘进过站、初期支护步进过站和二次衬砌步进过站3种过暗挖车站的方法,讨论其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并... 为解决暗挖车站多且车站端头无法设置盾构工作井情况下盾构施工与暗挖车站施工相互干扰的难题,基于轨道交通环线工程的应用实例,研究盾构掘进过站、初期支护步进过站和二次衬砌步进过站3种过暗挖车站的方法,讨论其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并应用于设计。建设过程中,根据外部条件变化与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合理调整工程筹划,修正过站方式。对盾构过站所涉及的重点技术进行探讨,对盾构灵活过站方式、车站二次衬砌与盾构过站同步实施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暗挖车站端头增设过站导洞、采用高净空桁架式模板台车等新工艺,解决了暗挖车站与盾构工法组合在工程实施中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铁 暗挖车站 掘进过站 初期支护步进过站 二次衬砌步进过站 灵活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年辐照数据的多路径光伏柔性并网的经济性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卫东 刘祖明 +1 位作者 王振洲 申兰先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129,136,共8页
以实现光伏柔性并网的多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光伏柔性并网路径的经济性比较,评价各路径的优劣。基于全年辐照数据仿真得到1 MW光伏阵列全年的输出功率曲线,采用功率缩减技术弥补蓄电池充电功率不足的缺陷,并与不同额度的蓄电池数量... 以实现光伏柔性并网的多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光伏柔性并网路径的经济性比较,评价各路径的优劣。基于全年辐照数据仿真得到1 MW光伏阵列全年的输出功率曲线,采用功率缩减技术弥补蓄电池充电功率不足的缺陷,并与不同额度的蓄电池数量相结合得到实现柔性并网的7条技术路径,再采用惩罚电价法、净现值折算法及收支平衡分析法,分析了各路径的电量超标率及平衡点惩罚率。数据分析结果说明,以电量超标率和平衡点惩罚率为指标评价,功率缩减技术分别与低、中额度蓄电池配置结合的技术路径是最佳选择,而纯功率缩减技术路径的成本优势同样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柔性并网 多路径 辐照 经济性 电量超标率 平衡点惩罚率 低通滤波算法 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行柔性生产线平均生产时间确定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敏 王兴伟 汪定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6-609,共4页
基于生产线结构模型,提出了可通过概率矩阵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串行柔性生产线平均生产时间的确定方法.该法对企业确定合理生产存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串行柔性生产线 平均生产时间 CIMS 制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阵列的实现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正勇 孔德义 +5 位作者 梅涛 单建华 倪林 孙磊 吕晓庆 孟庆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82-238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可安装在曲面上,对三维力进行检测的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阵列的实现方法.首先采用MEMS技术制备三维力触觉传感器阵列,再将多个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单元分别通过倒装焊技术集成在已加工好的柔性电路板基底上,实现了传感器与信号... 介绍了一种可安装在曲面上,对三维力进行检测的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阵列的实现方法.首先采用MEMS技术制备三维力触觉传感器阵列,再将多个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单元分别通过倒装焊技术集成在已加工好的柔性电路板基底上,实现了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互连和传感器阵列(4×4)的柔性化.采用信号选通的多路信号采集方法简化了传感器阵列的信号处理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可弯曲变形90°以上,检测三维力的分辨率达到0.1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技术 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阵列 倒装焊技术 多路信号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下垂控制的柔性能源变换器 被引量:6
14
作者 华磊杰 江峰 +2 位作者 赵斌 陆翌 陈敏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8,共10页
采用传统下垂法控制的柔性能源变换器能够实现并离网的无缝切换,但是由于缺乏惯性导致其在输出指令突变时系统容易产生频率突变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对基于下垂控制的柔性能源变换器加入低通滤波器使频率平滑转变,等效达到了同步发电... 采用传统下垂法控制的柔性能源变换器能够实现并离网的无缝切换,但是由于缺乏惯性导致其在输出指令突变时系统容易产生频率突变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对基于下垂控制的柔性能源变换器加入低通滤波器使频率平滑转变,等效达到了同步发电机的惯性效果。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越低则模拟的惯性效果越大,但也使逆变器调节速度越慢,从而产生能量过冲以及导致调整时间过长。为使柔性分布式能源变换器不仅具有抑制输出功率指令突变时所需要的惯性,而且能够减小惯性导致的功率过冲,并更快地达到稳定状态,充分利用逆变器灵活的参数调节能力,提出了根据逆变器输出情况对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T进行自适应变化的自适应下垂控制。同时将该方法用于并网前同步,使并网前同步既具有惯性又能够快速完成同步过程。最后对柔性能源变换器输出功率指令突变时的自适应下垂控制进行了暂态能量的推导,从理论上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电压源 逆变器 惯性 同步机 低通滤波器 柔性能源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PI构建柔性数据处理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文若 汪宁渤 +1 位作者 朱均超 张宝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9期38-41,91,共5页
为了提升在线应用程序进行大数据量统计时的速度,设计独立的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的并行数据处理服务模型,与客户应用程序一同建立了柔性数据处理系统。阐述客户程序和并行服务系统的互联结构和工作方式,按照... 为了提升在线应用程序进行大数据量统计时的速度,设计独立的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的并行数据处理服务模型,与客户应用程序一同建立了柔性数据处理系统。阐述客户程序和并行服务系统的互联结构和工作方式,按照"先判断后处理"的工作思想,客户程序根据运算规模确定是否调用并行服务程序。并行服务程序由监听程序、临时工作程序和一组用于服务的并行程序组成,设计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通信协议,实现了并行服务系统与客户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实验比较了串行、MPI并行和Java多线程程序的耗时,结果表明MPI并行程序比其他两种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消息传递接口 网络服务 柔性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压影响下小间距过巷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龙鑫 李帅 王素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19-421,共3页
本文结合口孜东矿深井软岩高地应力的特点,分析研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对动压影响下的小间距底板巷道采用超前36U型钢棚+注浆加固支护方式,上覆掘进工作面过巷时采用短掘短进+底板柔性充填浇筑混凝土支护方案,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 动压影响 过巷加固 柔性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焊接壁板密封舱多道次旋压整体制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少华 赖小明 +2 位作者 王博 韩越 徐文臣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针对非焊接航天器舱体结构载荷环境和结构功能集成设计要求,研究了非焊接的大深径比铝合金双锥面结构的多道次旋压整体制造技术。通过ABAQUS仿真和工艺试验件制备获得了大深径比铝合金双锥面结构整体成形关键工艺参数;并对比得出直线轨... 针对非焊接航天器舱体结构载荷环境和结构功能集成设计要求,研究了非焊接的大深径比铝合金双锥面结构的多道次旋压整体制造技术。通过ABAQUS仿真和工艺试验件制备获得了大深径比铝合金双锥面结构整体成形关键工艺参数;并对比得出直线轨迹加载方案中各道次材料变形量可控,方案较优;指出了在多道次柔性旋压成形过程中,除旋轮接触点受力变形外,板坯末端是成形缺陷高风险区,易发生翘曲;若变形量可控则产生的波浪和起皱在后道次工艺过程中可消除;最终完成了5B70密封舱缩比工艺试验件的制造。结果表明,多道次柔性旋压成形用于非焊接航天器舱体结构整体制造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解决了金属流线连续、传力路径无间断、基于最优传力路径的非焊接壁板密封舱整体制造难点,可降低航天器结构整体制造时设备吨位,节约模具设计和制造成本,为未来轻量化、长寿命、可重复使用的深空探测飞行器或载人飞行器整体制造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焊接 舱体结构 整体制造 多道次柔性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摄动法的FFFSR全局滑模跟踪控制及ESO振动抑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哲楠 张国良 +2 位作者 羊帆 吴戈 陈志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4-22,共9页
针对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有界干扰的情况,讨论了自由漂浮柔性空间机器人(FFFSR)关节轨迹跟踪控制与柔性振动主动抑制的问题。利用奇异摄动法将系统分解为关节轨迹跟踪的慢变子系统和描述柔性振动的快变子系统,进而提出含慢、快变控制项... 针对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有界干扰的情况,讨论了自由漂浮柔性空间机器人(FFFSR)关节轨迹跟踪控制与柔性振动主动抑制的问题。利用奇异摄动法将系统分解为关节轨迹跟踪的慢变子系统和描述柔性振动的快变子系统,进而提出含慢、快变控制项的组合控制器;设计一种改进的全局滑模函数,利用低通滤波器抑制滑模抖振,实现全局鲁棒、快速收敛的关节轨迹跟踪;对于快变子系统,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不易测量的柔性模态坐标导数和不确定扰动进行估计,并结合LQR方法,对柔性振动进行主动抑制。数值仿真表明,该组合控制器可以在有效抑制柔性振动的同时实现对期望关节轨迹的稳定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漂浮柔性空间机器人 奇异摄动法 全局滑模控制 低通滤波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活编组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过能力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博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4,共7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与运量的耦合度,解决非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列车灵活编组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对灵活编组模式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信号系统和车辆网络传输作业的分析,研究了列车...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与运量的耦合度,解决非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列车灵活编组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对灵活编组模式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信号系统和车辆网络传输作业的分析,研究了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流程,得出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时间分别为84.2 s及103.2 s。结合全日客流时段的形态分布,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转换衔接方案,建议早高峰前采用列车以小编组形式出段运行,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采用正线上列车解编的方式。针对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内列车不同运行场景,以“3辆编组A型车+3辆编组A型车”灵活编组列车为例,通过铺画车站作业图的方法进行列车通过能力分析,验证了灵活编组模式下正线上列车解编作业可以满足过渡时段的列车通过能力需求。对灵活编组条件下的重联列车中部不贯通的疏散问题,以及极限状态下列车救援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模式可提高行车组织与客流时间分布的匹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通过能力 列车灵活编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车轮地铁车辆过曲线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坤 周信 +1 位作者 钟硕乔 崔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为研究弹性车轮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建立刚柔耦合地铁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验测得橡胶径向和轴向刚度,求得弹性模量,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在软件UM中建立考虑弹性车轮为柔性和考虑标准车轮为柔性的刚柔耦合地铁车辆模型。研... 为研究弹性车轮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建立刚柔耦合地铁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验测得橡胶径向和轴向刚度,求得弹性模量,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在软件UM中建立考虑弹性车轮为柔性和考虑标准车轮为柔性的刚柔耦合地铁车辆模型。研究弹性车轮柔性对地铁车辆动态曲线通过的安全性及平稳性,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考虑弹性车轮结构柔性的刚柔耦合地铁车辆模型和考虑标准车轮结构柔性的刚柔耦合地铁车辆模型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动力学响应。通过对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轮轨接触角、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垂向平稳性、横向平稳性和轴箱横向振动加速度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弹性车轮地铁车辆模型的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轮轨接触角、轴箱横向振动加速度、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和垂向平稳性较标准柔性车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弹性车轮地铁车辆模型的轮重减载率、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平稳性较标准柔性车轮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幅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弹性车轮 曲线通过 刚柔耦合 结构柔性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