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黄芩水提物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曹江松 魏晴 +3 位作者 詹军 高德攀 简兵兵 张靖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1-9,23,共10页
为确定黄芩水提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试验将黄芩作为材料,利用水提取法提取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和总黄酮的含量作为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采用总评归一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将最佳工艺提取的黄芩水提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检... 为确定黄芩水提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试验将黄芩作为材料,利用水提取法提取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和总黄酮的含量作为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采用总评归一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将最佳工艺提取的黄芩水提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其抑菌活性,并测定对各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P MIC)。结果表明:黄芩水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7、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黄芩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1.97%和27.03%。此外,体外抑菌结果显示,黄芩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的P_(MIC50)为18.00 mg/mL、P_(MIC90)为34.86 mg/mL;对沙门氏菌的P_(MIC50)为9.47 mg/mL、P_(MIC90)为18.2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_(MIC50)和P_(MIC90)均为10 mg/mL,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综上所述,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黄芩水提物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来发挥其良好的抗菌活性,这表明其在治疗细菌性疾病上可以起到“替代抗生素”的作用。该研究显示,黄芩作为“替代抗生素”产品在畜牧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传统中药资源黄芩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发酵黄酮的体外抑菌及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钧艺 宋春莲 +3 位作者 张莹 张智慧 全伟 舒相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黄芩茎叶发酵黄酮的抗菌抗炎效果,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抑菌圈大小。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on组)各组小鼠... 试验旨在探究黄芩茎叶发酵黄酮的抗菌抗炎效果,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抑菌圈大小。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on组)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Con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LPS+DM组)灌喂0.5 mg/kg地塞米松,原药组(LPS+SBSL组)和发酵药物组(LPS+FSBSL组)灌喂8 mg/kg原药和发酵黄酮。试验期7 d。结果显示,发酵黄酮MIC、MBC值最低的分别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50 g/L条件下,发酵黄酮对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敏感性。与LPS组相比,LPS+FSBSL组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LPS+SBSL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LPS+FSBSL组(P<0.01),LPS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与LPS组比,LPS+DM组和LPS+SBSL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DM组比,LPS+SBSL组和LPS+FSBSL组小鼠血清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Con组比,LPS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FSBSL组小鼠肺脏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SBSL组相比,LPS+FSBSL组小鼠肺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黄芩茎叶发酵黄酮对痢疾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安全剂量为8 mg/kg,对LPS感染后小鼠的死亡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以调节LPS感染后小鼠血清和肺脏中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发酵 黄酮 体外抑菌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艳菲 韩永胜 +5 位作者 朱元芳 林秀蔚 姚美玲 李青莹 李伟 丁得利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8-172,共5页
黄芩茎叶含有黄酮类、萜类、苷类、挥发油和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应激和调节机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黄芩茎叶总黄酮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变肠壁的通透性,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中的吸收,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 黄芩茎叶含有黄酮类、萜类、苷类、挥发油和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应激和调节机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黄芩茎叶总黄酮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变肠壁的通透性,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中的吸收,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改善动物生长性能。黄芩茎叶的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作为添加剂或直接作为粗饲料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文章综述黄芩茎叶药理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黄芩茎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总黄酮 粗饲料 添加剂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茎叶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4
作者 闫杰 张思访 +2 位作者 毛贤贤 许晨新 刘贝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了17个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了17个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50℃,应用最佳提取工艺黄酮成分提取量为24.43 mg/g;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含量范围为15.839~26.044 mg/g。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准确可靠,所建立的黄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黄芩茎叶的质量评价及深度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黄酮类成分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含量测定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化学发光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贺海平 秦箐 +2 位作者 陈明 AmiKharazmi SorenBroggerChristensen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6,90,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影响。方法:检测了从黄芩中纯化的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5,7,8三羟基黄酮、(2R,3R)2′,3,5,6′,7五羟基黄烷醇、黄芩甙和黄芩酮6种类黄酮成分对人多形... 目的:探讨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影响。方法:检测了从黄芩中纯化的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5,7,8三羟基黄酮、(2R,3R)2′,3,5,6′,7五羟基黄烷醇、黄芩甙和黄芩酮6种类黄酮成分对人多形核细胞(PMN)、单个核细胞(MNC)化学发光反应和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除(2R,3R)2′,3,5,6′,7五羟基黄烷醇外,其它5种抑制NFomylMetLeuPhe(fMLP)激活的PMN煌MNC或调理酵母多糖(OZ)激活的PMN产生的化学发光,也显著地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在25×10-4mol/L浓度时抑制化学发光的抑制率可达41%~99%。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89%~99%。结论:从黄芩中分离的类黄酮对PMN、MNC和淋巴细胞有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黄芩的抗炎症和抗过敏作用有关系。也显示这些成分有可能成为新的抗炎或免疫抑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类黄酮 化学发光 淋巴细胞增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黄酮对自由基引起的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4
6
作者 高中洪 黄开勋 +1 位作者 卞曙光 徐辉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芩中主要四种黄酮—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对脑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抗坏血酸 Fe2 +、2 ,2 azobis ( 2 amidinopropane)hy drochloride (AAPH)及NADPH三种不同损伤体系诱导大鼠大脑皮质线... 目的 探讨黄芩中主要四种黄酮—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对脑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抗坏血酸 Fe2 +、2 ,2 azobis ( 2 amidinopropane)hy drochloride (AAPH)及NADPH三种不同损伤体系诱导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脂质过氧化 ,研究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在不同体系中的保护作用。结果 四种黄酮在 10 μmol·L-1下对NADPH诱导的脂质过氧化都具有保护作用 ,而只有黄芩素和黄芩苷在前二体系中效果显著 ;四种黄酮对抗坏血酸 Fe2 +体系诱发的线粒体肿胀和膜的流动性降低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芩黄酮能抑制不同体系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酮 脑线粒体损伤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黄芩总黄酮富集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彬果 钟蕾 +1 位作者 郭文勇 宓鹤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富集精制黄芩总黄酮的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以黄芩总黄酮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适型号树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样品液浓度、静态吸附时间、洗脱液乙醇浓度等因素对黄芩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1...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富集精制黄芩总黄酮的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以黄芩总黄酮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适型号树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样品液浓度、静态吸附时间、洗脱液乙醇浓度等因素对黄芩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1300型号树脂为黄芩总黄酮最佳精制纯化树脂,最佳吸附与解吸条件为样品液质量浓度4.0 mg/ml(pH 5.0)、静态吸附时间30 min、30%乙醇洗脱。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用于精制纯化黄芩提取物,提高总黄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吸附法 黄芩 总黄酮 富集纯化工艺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黄酮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内NMDA受体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玉梅 刘永平 +2 位作者 曹凯 秦博文 商亚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SSF)对慢性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通过RT-PCR测定海马...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SSF)对慢性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通过RT-PCR测定海马细胞中NMDAR mRNA和皮层细胞中VEGF mRN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中NMDAR1 mRNA、NMDAR2A mRNA和NMDAR2B mRN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皮层细胞中VEGF mRNA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SSF 17.5 mg.kg-1.d-1、35 mg.kg-1.d-1和70 mg.kg-1.d-1灌胃给药38 d,能明显降低海马细胞中NMDAR1 mRNA、NMDAR2A mRNA和NMDAR2B mRNA的含量,显著增加皮层细胞中VEGF mRNA的含量。结论:SSF能够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细胞中NMDAR的表达,明显增加皮层细胞中VEGF的表达,提示SSF可能通过影响NMDAR和VEGF的生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黄酮 慢性脑缺血 受体 NMD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提取黄芩甙的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龚盛昭 杨卓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7-429,共3页
以水为介质,进行了微波协同提取黄芩甙的研究,找到了微波协同提取黄芩甙的较佳工艺条件:m(水)∶m(黄芩)=15∶1,时间6min,微波功率680W提取2次,过滤,滤液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调pH=1~2,析出沉淀,过滤,滤饼用水洗和乙醇洗,干燥即得黄芩... 以水为介质,进行了微波协同提取黄芩甙的研究,找到了微波协同提取黄芩甙的较佳工艺条件:m(水)∶m(黄芩)=15∶1,时间6min,微波功率680W提取2次,过滤,滤液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调pH=1~2,析出沉淀,过滤,滤饼用水洗和乙醇洗,干燥即得黄芩甙粗产品,收率约6 6%,黄芩甙质量分数约为86 3%。与传统水提法比较,具有提取时间短,收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微波提取 黄芩 黄酮类化合物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黄酮对H_(2)O_(2)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高中洪 黄开勋 徐辉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9-590,共2页
关键词 黄芩 黄酮 人成神经瘤细胞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黄酮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玉梅 曹凯 +2 位作者 刘永平 秦博文 商亚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500,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flavonoids from stem and leaf of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SSF)对大鼠永久性慢性脑缺血引起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双侧颈...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flavonoids from stem and leaf of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SSF)对大鼠永久性慢性脑缺血引起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测定海马细胞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lo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表达来探讨黄芩茎叶黄酮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找到平台的游泳路程显著延长;海马细胞中ChAT和e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NOS和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然而,17.5、35.0和70.0 mg/kg SSF灌胃给脑缺血大鼠38 d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明显缩短大鼠找到平台的游泳路程;增加海马细胞中ChAT和eNOS蛋白的表达;抑制海马细胞中nNOS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 SSF对大鼠脑缺血性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ChAT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异常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黄酮 慢性脑缺血 MORRIS水迷宫 胆碱乙酰转移酶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U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严宝飞 朱邵晴 +5 位作者 宿树兰 朱振华 郭盛 曾慧婷 钱大玮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3-638,共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共有峰,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黄芩地上茎叶资源循环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色谱条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快速鉴定共有峰,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黄芩地上茎叶资源循环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质谱检测采用负离子模式,电压3.0kV,离子源温度120℃,雾化温度400℃,雾化气800L/h。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UPLC-QTOF/MS对黄芩茎叶共有峰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了不同产地黄芩茎叶药材的19个共有峰,建立了UPLC指纹图谱。10个产地11批黄芩茎叶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各产地黄芩茎叶药材的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黄芩茎叶U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可更好的评价其质量,为黄芩地上部分资源价值的利用与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指纹图谱 UPLC UPLC-QTof/MS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清 杨斌 +3 位作者 王农荣 段林建 何士勤 孙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FSB)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设HeLa细胞组、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TFSB组,其中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FSB)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设HeLa细胞组、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TFSB组,其中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分别通过瞬时转染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中;TFSB组在将重组质粒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的同时使用TFSB进行药物干预。转染48 h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测维持液中NP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测NP基因起始核酸量。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测NP表达示:pcDNA3.1(+)/NP组、TFSB组为阳性;荧光定量RT-PCR示:pcDNA3.1(+)/NP组和TFSB组NP基因起始拷贝数分别为(8.90±2.53)×106copies/μl、(6.15±1.49)×106copies/μl,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总黄酮对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和NP的表达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核蛋白 抗流感病毒药 瞬时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PLC-ESI-MS/MS区分黄芩中黄酮C-苷异构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巍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 HPLC-ESI-MS/MS联用技术区分了黄芩中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黄酮 C-苷类化合物 5 ,7-OH-6-C-阿拉伯糖 -8-C-葡萄糖黄酮和 5 ,7-OH-6-C-葡萄糖 -8-C-阿拉伯糖黄酮 .阐述了黄酮 C-苷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n)的... 采用 HPLC-ESI-MS/MS联用技术区分了黄芩中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黄酮 C-苷类化合物 5 ,7-OH-6-C-阿拉伯糖 -8-C-葡萄糖黄酮和 5 ,7-OH-6-C-葡萄糖 -8-C-阿拉伯糖黄酮 .阐述了黄酮 C-苷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n)的特征碎裂规律 ,证明了 [M-H-60 ]- ,[M-H-90 ]- 及 [M-H-1 2 0 ]-离子是其特征离子 .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 C-6位五碳糖取代和 C-8位六碳糖取代的黄酮 C-苷二级串联质谱产生的 [M-H-60 ]- 离子 (0 ,3  5X) ,其丰度一般大于 5 0 % ;而对于 C-6位六碳糖取代和 C-8位五碳糖取代的黄酮 C-苷二级串联质谱产生的 [M-H-60 ]-离子 (0 ,35X) ,其丰度一般小于 5 0 % .据此可区分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黄酮 C-苷类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SI-MS/MS 黄芩 黄酮C-苷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高峰 祝娟娟 +2 位作者 张兴潜 陈学福 李沙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9-112,共4页
以黄芩茎叶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黄芩茎叶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醇提法提取黄芩茎叶总黄酮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温度70℃... 以黄芩茎叶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黄芩茎叶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醇提法提取黄芩茎叶总黄酮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8(g/mL)、提取3次、每次2.0h,此时黄芩茎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21.02%,总黄酮得率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甘油三酯血清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锦淳 苏佩清 +2 位作者 孙丹丹 俞霞 周晓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7-402,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高甘油三酯(HTG)血清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终浓度为100 mg.L-1、200 mg.L-1、400 mg.L-1的SSTF分别与HTG氧化损伤的HUVEC共同孵育16...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高甘油三酯(HTG)血清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终浓度为100 mg.L-1、200 mg.L-1、400 mg.L-1的SSTF分别与HTG氧化损伤的HUVEC共同孵育16 h,通过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观察SSTF的保护作用,并通过RT-PCR法检测NADPH氧化酶4(NOX4)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X4蛋白表达。结果各浓度组的SSTF均可明显升高HTG氧化损伤的HUVEC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减少HUVEC内ROS水平,下调NOX4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 SSTF对HTG致HUVEC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表达进而减少ROS的生成来发挥它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高甘油三酯血清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高峰 张兴潜 +1 位作者 祝娟娟 魏晓怡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973-1975,1979,共4页
以黄芩为原料,采用超声预处理热回流法提取得到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55%乙醇,固液比1:8,温度85℃,时间1 h,提取3次,得率为33.25%,紫外测定总黄酮含量为32.75%。
关键词 黄芩 热回流 总黄酮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中药饮片黄芩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管仁伟 郭瑞齐 +3 位作者 马飞 陈兵 林慧彬 林建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芩饮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对不同产地规格临床中药饮片黄芩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Thermo Acclaim120-C18(4. 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 2%磷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芩饮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对不同产地规格临床中药饮片黄芩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Thermo Acclaim120-C18(4. 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 2%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质量分别在0. 1500~1. 1998μg(r=0. 9994)、0. 0499~0. 3994μg(r=1. 0000)、0. 0025~0. 0202μg(r=0. 9989)、0. 0025~0. 0198μg(r=1. 00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0批样品中上述4种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60. 4~148. 58 mg/g、14. 77~30. 99 mg/g、0. 99~26. 82 mg/g、0. 74~6. 18mg/g。结论临床中药饮片黄芩质量状况差异很大,本实验建立并优化的黄芩饮片定量分析方法,可为不同规格黄芩饮片的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饮片 黄酮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临床使用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绳娟 杨振 +1 位作者 姜红柳 洪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增殖及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5、25.0、50.0及100.0 mg.L-1的黄芩总黄酮,采用四氮唑盐衍生物(X... 目的:研究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增殖及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5、25.0、50.0及100.0 mg.L-1的黄芩总黄酮,采用四氮唑盐衍生物(XTT)、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将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CTX)阳性药对照组(30 mg.kg-1,隔日给药)、黄芩总黄酮大(200 mg.kg-1.d-1)、中(1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50 mg.kg-1.d-1),连续给药15 d后剥离肿瘤,称取瘤重,计算其肿瘤生长的抑制率。观察各给药组Hep-A-22荷瘤小鼠连续用药10 d后生命延长率。结果: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IC50值分别为16.04、17.74和9.05 mg.L-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总黄酮大、中、小剂量组S180、Hep-A-22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肿瘤抑制率增加(P<0.05或P<0.01)。黄芩总黄酮大、中、小剂量组的Hep-A-22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天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生命延长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的增殖及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S180 Hep-A-22 BCAP-37 肿瘤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脂血清刺激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永平 周晓霞 许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MTT测定、细胞计数等方法。结果 黄芩茎叶总黄酮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可显著抑制高脂血清对平滑肌细胞 (SMC)的促增...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MTT测定、细胞计数等方法。结果 黄芩茎叶总黄酮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可显著抑制高脂血清对平滑肌细胞 (SMC)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SM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