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1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dimensionless number for 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clamped circular plates subjected to underwater blast loading
1
作者 Weizheng Xu Yu Huang +4 位作者 Tong Li Hao Tang Yexun Li Hua Fu Xianxu Zh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9期294-302,共9页
A new dimensionless number is proposed for 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clamped circular plates under underwater explosion loads by introduc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the basic dynamical governing e... A new dimensionless number is proposed for 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clamped circular plates under underwater explosion loads by introduc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the basic dynamical governing equations of circular plates.The relation between dimensionless final plastic deformation of circular plates and the new dimensionless numbe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massive underwater explosion test data.Meanwhile,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discussed with two other published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which indicated the new dimensionless number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more effective and extensive to predict the dynamic plastic response of circular plates under underwater explosion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nsionless number Underwater blast loading clamped circular plate 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极管钳位磁集成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兴宇 万会雄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将磁集成耦合技术引入高增益变换器,提出1种基于二极管钳位的磁集成Boost变换器。对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论分析表明,该变换器在兼具原变换器电压增益较高和控制策略较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体积减少及电感电流纹波降低。... 将磁集成耦合技术引入高增益变换器,提出1种基于二极管钳位的磁集成Boost变换器。对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论分析表明,该变换器在兼具原变换器电压增益较高和控制策略较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体积减少及电感电流纹波降低。通过开关电容技术使所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有效提高了变换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系统 二极管钳位 磁集成耦合电感 升压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人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茜 杨晶晶 +5 位作者 吴娟 章钦 秦慧玲 于亮 杜益君 胡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目的:采用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两种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制剂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单次皮下注射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相似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双交叉两周期的试验设计,共招募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按... 目的:采用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两种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制剂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单次皮下注射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相似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双交叉两周期的试验设计,共招募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按照交叉给药方案每周期皮下注射0.2U/kg研究药物,采用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进行14h钳夹试验,进行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评价。结果:成功建立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给药前及给药后各时间点检测的C肽水平提示,给药后两组受试者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处于抑制状态,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空腹条件下的C_(max)和AUC_(0-t)的几何均值比及其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范围内。结论:由宁波鲲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胰岛素注射液与参比制剂优泌林®在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葡萄糖钳夹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MFBD的大蒜变刚度柔性夹持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侯加林 刘鲁鹏 +3 位作者 赵桂洋 李玉华 辛丽 侯瑞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2-373,共12页
针对大蒜联合收获机在大蒜植株夹持输送过程中常出现的输送成功率低、漏持率和断茎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蒜变刚度柔性夹持输送装置。阐述和分析了夹持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不同收获期(成熟前期、中期、后期)的... 针对大蒜联合收获机在大蒜植株夹持输送过程中常出现的输送成功率低、漏持率和断茎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蒜变刚度柔性夹持输送装置。阐述和分析了夹持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不同收获期(成熟前期、中期、后期)的兰陵四六瓣、金乡杂交蒜、金杞早熟蒜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率下大蒜茎秆的物理特性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力学分析,对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夹持输送的工作过程,确定了影响其作业性能的关键因素,建立夹持输送装置EDEM-MFBD耦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探究了夹持输送装置不同作业参数对大蒜茎秆受力的影响。以夹持输送速度与前进速度速比、喂入角和浮动轮弹性系数为试验因素,以输送成功率、漏持率和断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各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的回归模型,并确定了夹持输送装置的最优作业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夹持输送速度与前进速度速比为2.31、喂入角为6.2°、浮动轮弹性系数为3.95 N/mm时,工作性能最佳,此时输送成功率为97.21%,漏持率为1.06%,断茎率为1.73%。为验证优化后的夹持输送装置作业性能,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联合收获机 变刚度柔性夹持 夹持输送装置 双联带 EDEM-MF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测定围产期母羊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
5
作者 金鹿 桑丹 +5 位作者 杨鼎 李文婷 付乐 宝华 胡晓晓 孙海洲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1种检测围产期母羊胰岛素(INS)敏感性的方法,探究酮病对围产期母羊能量平衡的影响。试验1选择3只围产期绒山羊母羊进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处理,分别在灌注前后测定绒山羊血浆INS和血糖(GLU)含量。试验2选取与试验1处于同... 试验旨在建立1种检测围产期母羊胰岛素(INS)敏感性的方法,探究酮病对围产期母羊能量平衡的影响。试验1选择3只围产期绒山羊母羊进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处理,分别在灌注前后测定绒山羊血浆INS和血糖(GLU)含量。试验2选取与试验1处于同一牧场、相同围产期(产后7 d)的绒山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选取酮病羊[血浆β-羟丁酸(BHBA)含量≥1.6 mmol/L]和非酮病羊(血浆BHBA含量<0.8 mmol/L)各6只,颈静脉采血检测绒山羊血浆INS、GLU、BHBA、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处理前期相比,试验处理期绒山羊母羊GLU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INS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处理期绒山羊母羊的血浆INS含量均高于处理前期。酮病组母羊血浆GLU、BHBA、NEFA含量显著高于非酮病组母羊(P<0.05),血浆INS含量显著低于非酮病组母羊(P<0.05)。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利用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检测围产期母羊INS敏感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母羊 胰岛素敏感性 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取木叉捆Jansen连杆的直线平夹机器人手设计
6
作者 张森 张加成 +2 位作者 黄辉 刘玉童 赵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机器人抓取方式种类繁多,在木叉生产过程中,木叉捆长度较长,侧面呈平面且高度较小,传统机器人手抓取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木叉捆的特点,采用末端直线平夹方式进行抓取更为适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采用Jansen连杆原理的直线平夹机器人... 机器人抓取方式种类繁多,在木叉生产过程中,木叉捆长度较长,侧面呈平面且高度较小,传统机器人手抓取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木叉捆的特点,采用末端直线平夹方式进行抓取更为适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采用Jansen连杆原理的直线平夹机器人手(Jansen手指),旨在实现平夹抓取时末端沿直线轨迹运动。Jansen手指通过Jansen连杆机构实现末端的直线运动,并通过平行四连杆机构确保手指末端在夹取过程中保持稳定可靠。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Jansen手指能够实现末端稳定地沿直线进行夹取,满足木叉捆生产过程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叉捆 机器人手 直线平夹 Jansen连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紧长度和温度影响下螺栓紧固力超声检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阳 王超凡 +1 位作者 马云瑞 叶中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277,283,共6页
为了解决超声纵波法测量螺栓紧固力时,易受夹紧长度、温度的影响,导致测量准确度偏低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螺栓紧固力的超声检测模型,分析了夹紧长度对螺栓紧固力标定系数的影响,并推导了螺栓紧固力温度补偿公式。然后,搭建了螺栓紧固力... 为了解决超声纵波法测量螺栓紧固力时,易受夹紧长度、温度的影响,导致测量准确度偏低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螺栓紧固力的超声检测模型,分析了夹紧长度对螺栓紧固力标定系数的影响,并推导了螺栓紧固力温度补偿公式。然后,搭建了螺栓紧固力超声检测装置,以8.8级M16高强螺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夹紧长度的螺栓进行了超声标定,绘制出了螺栓紧固力与超声波渡越时间差的标定曲线;并对标定曲线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和预置紧固力有较高的一致性。最后,搭建了温控加热装置,实验建立了温度变化量与超声波渡越时间差的关系;并利用该关系对螺栓紧固力测量进行了温度补偿,温度补偿后可使螺栓紧固力测量相对误差在5%以内。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提高了螺栓紧固力检测精度,为螺栓紧固力的检测和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纵波法 螺栓紧固力 夹紧长度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分类的NPC型三电平双三相PMSM的改进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庆庆 步凡 +1 位作者 谢晓彤 夏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768,I0030,共12页
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压矢量数目多、冗余复杂及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等问题。以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和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矢量三... 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压矢量数目多、冗余复杂及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等问题。以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和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矢量三角区域分类的改进模型预测电压控制策略。首先,以基波子平面大投影幅值为原则,对729个电压矢量进行初筛;接着,基于三角区域分类方法对筛选后的电压矢量进行分类,并对期望电压进行所属三角区域定位、确定候选矢量。设计满足电机定子电流谐波抑制及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的目标函数;根据电机数学模型和逆变器特征研究多目标控制权重因子的理论设计方法。不同工况下的有效性及对比实验表明,所研究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改善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的多目标控制性能,还能有效降低控制器计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分类 谐波电流 中点电位 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权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紧力影响下的复合材料螺接连接件失效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贾宝惠 方嘉晨 +1 位作者 武涛 任鹏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0-1300,共11页
为了研究预紧力对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展开失效强度安全性分析。通过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实验分析研究了预紧力(1~6 kN)对连接件拉伸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参数化随机仿真模型模拟拉... 为了研究预紧力对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展开失效强度安全性分析。通过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实验分析研究了预紧力(1~6 kN)对连接件拉伸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参数化随机仿真模型模拟拉伸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分散性,并对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失效进行仿真。对连接件拉伸破坏和极限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双可靠性指标安全强度评估方法,估计了特征强度、下限强度和不同可靠度置信度等级下的安全设计强度。结果表明:在1~6 kN内随着预紧力的递增,破坏载荷和极限载荷增加,较预紧力为1 kN时分别提高了18.7%和12.9%;比较双可靠性指标方法下的安全承载强度评估结果与安全系数法下的评估结果,不同预紧力下破坏安全承载强度和极限安全承载强度的平均值分别提高7.35%和20.5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安全冗余设计,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螺栓连接 预紧力 安全性分析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接触网关键特征识别研究
10
作者 王伟 谭富林 +1 位作者 孙博 刘海庆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0-106,共7页
为准确识别铁路接触网巡检图像与几何参数测量数据中的关键特征(如定位线夹、吊弦线夹),首先利用图像特征、采用改进的YOLOv3检测模型进行测试,发现该类方法易受线路上相似物件的干扰,误判率高;又依据接触网“之”字形设计和弹性悬挂特... 为准确识别铁路接触网巡检图像与几何参数测量数据中的关键特征(如定位线夹、吊弦线夹),首先利用图像特征、采用改进的YOLOv3检测模型进行测试,发现该类方法易受线路上相似物件的干扰,误判率高;又依据接触网“之”字形设计和弹性悬挂特性,提出数据趋势识别法,该方法在数据平稳时效果良好,但易受接触网非常规布局或数据波动的影响导致漏判。为综合二者优势、克服单一方法缺陷,进一步提出利用D-S证据理论,对上述2种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使吊弦和定位器线夹识别的F1值优于95%,识别效果优于单一方法,能更有效、更可靠地识别接触网关键特征,为进一步保障供电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线夹 目标识别 关键特征 D-S证据理论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的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技术
11
作者 方春华 游海鑫 +5 位作者 胡冻三 董晓虎 程绳 吴军 饶迪 许瑶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为实现耐张线夹铝绞线压接缺陷的快速检测,提出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检测线夹压接缺陷的方法。首先根据超声脉冲反射法的原理,结合压接后NY-630/45型耐张线夹内部结构,从理论分析超声检测耐张线夹压接缺陷的可行性;随后建立压接合格、欠... 为实现耐张线夹铝绞线压接缺陷的快速检测,提出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检测线夹压接缺陷的方法。首先根据超声脉冲反射法的原理,结合压接后NY-630/45型耐张线夹内部结构,从理论分析超声检测耐张线夹压接缺陷的可行性;随后建立压接合格、欠压以及铝线安装深度不足线夹的二维截面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超声波在不同压接缺陷中的传播规律;制备压接缺陷试样,探究不同检测面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后验证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检测NY-630/45型耐张线夹压接缺陷的可行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耐张线夹压接缺陷。该技术可为现场耐张线夹压接缺陷的检测以及识别提供思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张线夹 压接缺陷 钢芯铝绞线 超声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形直眼掏槽超深系数与孔深关系研究
12
作者 楼晓明 陶益 +3 位作者 曾华恒 解叶龙 胡艳 陈必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61-169,共9页
掏槽爆破是岩巷掘进爆破的关键。针对断面爆破炮孔利用率低、进尺小等问题,基于超深爆破原理,建立超深爆破三维模型,分析爆破抛掷过程中的动阻力,利用一维方向抛掷平衡关系,推导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超深系数与孔深的数学关系,分析超深系... 掏槽爆破是岩巷掘进爆破的关键。针对断面爆破炮孔利用率低、进尺小等问题,基于超深爆破原理,建立超深爆破三维模型,分析爆破抛掷过程中的动阻力,利用一维方向抛掷平衡关系,推导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超深系数与孔深的数学关系,分析超深系数变化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耦合模拟不同超深模型槽腔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现场试验运用超深爆破技术,对比不同超深值爆破方案与原方案爆破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随着超深系数增加,断面炮孔利用率呈现出先提高再降低的趋势,超深系数为0.11~0.15,对爆破效果提升较为明显,超深系数变大,岩石间夹制作用使破碎岩石抛掷困难,导致槽腔体积减小;实践表明:岩巷在超深系数为0.12~0.15,岩巷断面单循环进尺有100~150 mm的提升,炮孔利用率提高了4%~6%,孔深与超深的精确匹配在取得理想爆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爆破 直眼掏槽 炮孔利用率 夹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苯醚对氢氧化钠碱性体系退膜工艺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立清 章礼旭 +5 位作者 杨丽钦 吴新宇 黄邵卿 黄旻潇 王佳城 喻荣祥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155,共11页
目的 解决采用传统氢氧化钠碱性体系退膜时存在的膜渣过大、退膜不净等问题。方法 通过退膜实验研究了乙二醇苯醚对氢氧化钠退膜效果的影响,通过浸泡测试和电化学测试表征退膜液对板材表面锡镀层的腐蚀程度,并在退膜前后通过扫描电子显... 目的 解决采用传统氢氧化钠碱性体系退膜时存在的膜渣过大、退膜不净等问题。方法 通过退膜实验研究了乙二醇苯醚对氢氧化钠退膜效果的影响,通过浸泡测试和电化学测试表征退膜液对板材表面锡镀层的腐蚀程度,并在退膜前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锡镀层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退膜液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 仅使用氢氧化钠进行退膜时,对线路镀层中干膜的去除效果较差,添加乙二醇苯醚可以通过减小膜渣尺寸来解决退膜不净的问题,且膜渣大小受乙二醇苯醚浓度、退膜时间等因素影响;随着退膜液中乙二醇苯醚浓度的增加,锡镀层厚度损失量减少、表面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降低;锡镀层表面主要由胞状物组成,退膜液中添加乙二醇苯醚后,镀层在退膜前后的形貌结构无明显变化;退膜后的干膜相比于退膜前,其红外光谱在1 567 cm^(-1)附近出现了羧酸盐的特征吸收峰。结论 乙二醇苯醚可以解决氢氧化钠退膜时存在的膜渣过大、退膜不净等问题,且能减轻锡镀层在退膜液中的腐蚀程度;退膜液主要通过降解干膜分子中的碱溶性基团,使干膜发生溶胀,从而实现退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线路板 退膜液 感光干膜 乙二醇苯醚 电镀夹膜 锡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攀爬机器人夹持机构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杰 刘超 +1 位作者 王青云 刘志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共5页
输电铁塔是由角钢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为了有效减少塔上作业人员的数量,降低高空作业风险,行业迫切需求一种可实现塔上自动攀爬、智能作业的机器人。针对高压输电铁塔高空作业和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具备攀爬角钢等功... 输电铁塔是由角钢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为了有效减少塔上作业人员的数量,降低高空作业风险,行业迫切需求一种可实现塔上自动攀爬、智能作业的机器人。针对高压输电铁塔高空作业和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具备攀爬角钢等功能的攀爬机器人的分级夹持机构。建立了夹持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夹持机构的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优化机构结构。最后进行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攀爬机器人夹持机构能够对角钢进行可靠夹持,形成自锁,并至少能承受130kg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铁塔 攀爬机器人 夹持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袋式马铃薯自动装袋机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王相友 王恒仁 +4 位作者 吴海涛 刘书玮 苏国粱 李继昊 朱然辉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针对现有马铃薯装袋机自动化程度及装袋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塑料编织袋技术特点与农机相融合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给袋式马铃薯自动装袋机。采用给袋、开袋、上袋、套袋及装袋一体化装袋工艺,通过压轮给袋装置完成编织袋的前移输送... 针对现有马铃薯装袋机自动化程度及装袋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塑料编织袋技术特点与农机相融合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给袋式马铃薯自动装袋机。采用给袋、开袋、上袋、套袋及装袋一体化装袋工艺,通过压轮给袋装置完成编织袋的前移输送,在破口开袋装置作用下编织袋两侧袋口分离,在上袋装置和夹撑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完成马铃薯落料装袋。由PLC控制各机构动作工序,实现马铃薯自动装袋。结合塑料编织袋技术要求,对自动装袋作业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装袋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开袋率和装袋效率为评价指标,以压轮压力、吸盘吸附高度和吸附时间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参数组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压轮压力为71.0 N、吸盘吸附高度为80.0 mm、吸盘吸附时间为1.6 s时,编织袋开袋率为98.36%,装袋效率为68袋/min,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装备研发和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马铃薯 自动化 装袋机 压轮给袋 破口开袋 夹撑装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框梁零件加工变形仿真与预变形装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康华 谢雨良 +7 位作者 徐志鹏 周文萌 龚汉民 李思觅 张建富 梁桂强 冯平法 冯峰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铝合金框梁薄壁零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该类零件往往出现严重变形,铝合金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是导致加工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以典型单面三框零件为研究对象,并以“生死单元”的方式开展了加工变形有限... 铝合金框梁薄壁零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该类零件往往出现严重变形,铝合金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是导致加工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以典型单面三框零件为研究对象,并以“生死单元”的方式开展了加工变形有限元仿真,提出了以预变形装夹方法为核心的加工变形控制方法,设计了适用于典型单面三框零件的装夹布局,开展了加工变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真空吸盘装夹方式,本研究提出的预变形装夹方式能够在最大变形量和平面度两个指标方面分别实现66.5%和55.8%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变形仿真 预变形装夹 薄壁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夹具和支撑力影响的薄壁件镜像铣削颤振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希锋 蒋永翔 +3 位作者 梁志强 孙宏昌 高子瑞 薄其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0,共9页
为研究夹具与支撑力对薄壁件镜像铣削颤振的影响,建立了镜像铣削加工颤振预测模型,结合模态实验与有限元仿真,阐明了不同装夹方式与不同支撑力对频率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而研究了对镜像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当增加夹具数量时,高阶频率响应... 为研究夹具与支撑力对薄壁件镜像铣削颤振的影响,建立了镜像铣削加工颤振预测模型,结合模态实验与有限元仿真,阐明了不同装夹方式与不同支撑力对频率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而研究了对镜像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当增加夹具数量时,高阶频率响应幅值逐渐增大,稳定性叶瓣图中稳定区域也逐渐增大;当支撑力由0 N增加到400 N时,工件的频率响应先增大后平稳,稳定性叶瓣图中低转速区域稳定范围随支撑力的增大而增大,高转速区域起初稳定范围增大较为明显,随后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最后,采用镜像铣削实验对稳定性叶瓣图进行验证,通过对比表面形貌与加速度时域频域信号,其颤振情况与稳定性叶瓣图一一对应,验证了镜像铣削加工颤振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铣削 薄壁件 颤振 支撑力 装夹方式 稳定性叶瓣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立金 杨世春 曲婧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7-1047,共11页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线控制动,完全摒弃液压/气压装置,实现人车解耦、更高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制动力控制,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理想制动执行机构,然而由于系统可靠性、功能安全及成本...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线控制动,完全摒弃液压/气压装置,实现人车解耦、更高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制动力控制,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理想制动执行机构,然而由于系统可靠性、功能安全及成本等原因仍未规模量产应用。分析EMB的技术发展现状及典型系统结构,比较线性自增力式和非线性增力式两大技术路线,介绍基于楔形自增力结构的电子楔式制动器(electronic wedge brake,EWB)及混合EMB系统,并探讨其在自动驾驶环境下的适用性。针对EMB系统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系统架构、电控单元、通信架构、失效模式等冗余设计方案,以及无传感器夹紧力估算方法的夹紧力控制技术,并对其后续产业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械制动 系统构型 冗余设计 夹紧力控制 功能降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女果串采收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平 孙丙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为提高圣女果采摘效率和降低果实损伤,设计了圣女果串采收末端执行器。其末端结构采用平面四连杆驱动夹持剪切机构,夹持机构采用自补偿设计,使夹持与剪切动作一体化完成。同时,基于螺旋理论,建立接触模型,验证分析了夹持结构的力封闭性... 为提高圣女果采摘效率和降低果实损伤,设计了圣女果串采收末端执行器。其末端结构采用平面四连杆驱动夹持剪切机构,夹持机构采用自补偿设计,使夹持与剪切动作一体化完成。同时,基于螺旋理论,建立接触模型,验证分析了夹持结构的力封闭性,并对整体装置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与仿真。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整串采摘的夹持成功率为100%,剪切成功率为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女果 串采收 末端执行器 夹持剪切一体化 运动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榫头加工夹具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申 梁嘉炜 +4 位作者 吴动波 王辉 赵兵 许立君 周奋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4,共12页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是典型的复杂曲面薄壁零件,对叶片榫头进行铣削加工时,不仅定位困难而且极易产生变形和振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精锻叶片多点夹紧的夹具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低应力硬装夹工装夹具。利用静力学分析对装夹位置进行...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是典型的复杂曲面薄壁零件,对叶片榫头进行铣削加工时,不仅定位困难而且极易产生变形和振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精锻叶片多点夹紧的夹具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低应力硬装夹工装夹具。利用静力学分析对装夹位置进行优化,对仿形元件材料进行选取,对装夹方式进行优化。通过模态测试试验和振动测试试验测试夹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仿形元件后,系统的低频段幅值减小了50%,高频段幅值减小了75%,一阶共振频率由210 Hz提高至402 Hz,峰值下阻尼比由17.4%提高至25.9%,振动位移信号有效值减小了35%,加工误差范围减小了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夹具 有限元分析 装夹方案 模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