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Case Records of Five Elements in Linzheng Zhinan Yi'an(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
1
作者 DAI Yong-sheng FU Jie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Basis of seventy-seven case records of twenty-six diseases in Linzheng Zhinan Yi'an(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analyze and distinguish them into four types.They are disorder of the mother-organ affecting the chil... Basis of seventy-seven case records of twenty-six diseases in Linzheng Zhinan Yi'an(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analyze and distinguish them into four types.They are disorder of the mother-organ affecting the child-organ,disorder of the child-organ affecting the mother-organ,over restraint and reverse restraint.The essenc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cognize the pathological transmission among the Zang-fu organ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 五行学说 疑难杂症 辨证论治 中医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及实现路径探究
2
作者 魏盛 李自发 +3 位作者 耿希文 张浩 王新宇 胡明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现阶段情志病证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证素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素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 现阶段情志病证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证素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素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及方法学进步。基于此背景,系统梳理并厘清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即借助中医证素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为指导,尝试建立完整的模型评价体系。并指出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实现路径,即自然状态下行为要素采集及时序分析、应激状态下异常行为表型鉴定分析、模型动物证候判别的等效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辨证理论 情志病证动物模型 理论构想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基础证型及其证候特征分析
3
作者 彭广操 雷家宝 +3 位作者 张艺琳 王澳龙 聂陈飞 朱明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42-1547,共6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中医基础证型及其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和证候诊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4月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与HFpEF证型和证候相关的文献...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中医基础证型及其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和证候诊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4月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与HFpEF证型和证候相关的文献。提取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对证型和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应用孔明灯(Lantern 5.0)软件,通过双步隐树分析(LTM-EAST)算法对证候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共纳入164篇文献,涉及32个基础证型,153个证候。占比≥5.0%的基础证型为气虚证、血瘀证、水饮证、阴虚证、阳虚证;对频次≥5次的证候进行隐结构分析,得到30个隐变量,61个隐类。对这些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共推断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水饮证及血虚证7个基础证型及其相关证候。综合结果,最终得到5个基础证型,分别是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及水饮证。结论:HFpEF病位主要在心、肺,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由心肺气虚,水饮停聚所致,兼见阴虚、阳虚及血瘀,综合得到的基础证型及其证候特征为临床应用和证候诊断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 心力衰竭 基础证型 证候 证素 辨证 中医诊断 隐结构模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素原理构建高危肺结节预测模型
4
作者 叶金连 高心宇 +2 位作者 苏泳鑫 谭钟 李灿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38,647,共7页
目的:构建高危肺结节的预测模型,为肺结节风险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CT发现的非高危肺结节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和6个月至1年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和影... 目的:构建高危肺结节的预测模型,为肺结节风险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CT发现的非高危肺结节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和6个月至1年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和影像CT复查,观察进展组和稳定组影响因素,建立结节进展的预测模型。结果:460例患者中进展组22例,稳定组438例,结节进展为高危结节的预测模型,Logit(P)=-5.992+2.113*(老年段)+1.430*(证素肺)+1.674*(证素阳虚)+1.871*(证素热)+2.127*(部分实性结节)+1.941*(肿瘤家族史)+1.609*(糖尿病)。结论:非高危肺结节是否进展成高危结节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老年段、肿瘤家族史、糖尿病、部分实性结节、肺、阳虚、热,可作为临床判定结节是否进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高危 证素辨证 预测模型 临床研究 进展 糖尿病 肿瘤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319例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研究
5
作者 沈鑫鑫 王文佳 +1 位作者 赵悦竹 王颖航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7-1801,共5页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分析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及辨证规律,为骨关节炎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319例的完整病例资料,构建数据库,运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骨关节炎患者的隐...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分析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及辨证规律,为骨关节炎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319例的完整病例资料,构建数据库,运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骨关节炎患者的隐结构模型,提取证候信息分析骨关节炎证候及辨证规律。结果:构建纳入的319例患者的隐结构模型中,得到64个频次≥16次的症状、舌脉的显变量,20个隐变量,40个隐类,4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骨关节炎病性为虚、寒、热;病理因素为病理因素有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湿热、寒湿、气滞,辨证分型有气虚血瘀证兼血虚、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结构模型 聚类分析 骨关节炎 证候 辨证规律 证候要素 量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中医药的历史溯源及发展趋势
6
作者 鲁姗 周小青 +1 位作者 王枭冶 晏峻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8-1314,共7页
通过对数字中医药溯源,梳理其萌芽形态和发展阶段、数字中医药名词的提出、现阶段的概念演变,以及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中的发展应用,以期给相关研究者在领域内的整体认识和研究启发,由此全面推进数字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体系构建。
关键词 数字中医药 微观辨证学 中医证素辨证 中医计量诊断 中医人工智能 数智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素辨证的基本原理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叶桦 冯全生 +3 位作者 温川飙 张松 张艺凡 许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40-2842,共3页
证素辨证是最近几十年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热点,在学科内部,证素辨证实现了对多种辨证体系的统一;在学科之间,证素辨证实现了中医学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证素辨证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证素辨证发展至今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接受,但要... 证素辨证是最近几十年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热点,在学科内部,证素辨证实现了对多种辨证体系的统一;在学科之间,证素辨证实现了中医学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证素辨证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证素辨证发展至今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接受,但要运用于真实临床,还有不少困难。从数学建模角度分析证素辨证的基本原理,从真实临床应用角度分析证素辨证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 证素辨证 智能辨证 ISO-R辨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素辨证法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娜 杜丽坤 王冰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Ⅰ、Ⅱ型为高发。探讨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Ⅰ、Ⅱ型为高发。探讨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100例Ⅰ、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证素辨证法的临床观察,探索病位、病性证素与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位在肾者人数最多,占Ⅰ型中总人数的59%;其次是脾,占50%;再次是肝,占41%。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病位在肾者最多,占Ⅱ型总人数的75%;其次是肝,占46%;再次是脾,占32%。Ⅰ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阴虚>阳虚>寒或痰或湿>血瘀>气滞。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阳虚>气滞>阴虚>血瘀>寒或痰或湿。疼痛程度是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在阳虚、寒痰湿中痛势尚可。结论根据证素辨证排列组合,Ⅰ型骨质疏松症以肾阴虚、脾肾阳虚更常见。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阴阳两虚、肝气郁滞等为多发。骨质疏松症疼痛程度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说明了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有很强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部分揭示证素辨证法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证素辨证法 骨质疏松症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缓解期中医证候演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弦 王强 +1 位作者 孙增涛 刘恩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0-1162,共3页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天津市成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具有完整发作期、缓解期资料的患者对其发作期和缓解期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哮喘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热哮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临床证...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天津市成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具有完整发作期、缓解期资料的患者对其发作期和缓解期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哮喘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热哮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临床证候类型。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脏腑元气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基础。缓解期脏腑虚损,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虚损的性质以气(阳)虚为主,缓解扶正治疗当以益气扶阳为主。此为开展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全病程治疗方案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证素 证侯演变 调查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中医证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春琛 陈志刚 +5 位作者 李彬 王麟鹏 邢怡 马昕宇 杨清玄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证素证候分析,为阐明该病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证候间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年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PND)的诊断标准招募54例NMOSD患者,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四... 目的:探讨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证素证候分析,为阐明该病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证候间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年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PND)的诊断标准招募54例NMOSD患者,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四诊信息根据病位和病性证素予以整理并分析其特征。结果: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6.7,平均发病年龄(40.13±12.14)岁,AQP4-IgG阳性49例,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抗体阳性的19例;家族史分布情况,肿瘤家族史占9.3%,自身免疫病家族占5.6%;平均发病病程为(3.91±4.60)年,平均发作为(5.91±4.56)次;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视神经和颈胸髓;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18例。中医证素结果显示病位证素分布:脾>肝>肾>三焦>胃;病性实证分布为:湿>痰>血瘀>气滞>寒;虚性分布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阳亢。结论:缓解期NMOSD患者发病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受累以视神经、视交叉和颈髓、胸髓最常见,周围血AQP4-IgG检测阳性率高,神经电生理诱发电位多异常。中医证素分析提示本病的病位证素在脾、肝、肾,本病的虚性证素多为气虚、阴虚、阳虚,实性证素多为湿、痰、瘀;病性本虚归纳为中焦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为本病发病基础,其实性证素多有痰湿、血瘀、气滞等兼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神经免疫 中医证素 临床特点 辨证论治 证素 自身免疫 证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 被引量:122
11
作者 朱文锋 晏峻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0,共2页
提取并规范50项辨证要素,构建起证素辨证新体系,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证素的纲领性与组合的复杂性,是科学的认知论,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规律。
关键词 证素 辨证体系 思维规律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证素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骆文斌 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152,共5页
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揭示了辨证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431例肺癌病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肺癌证素分布规律、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肺癌 证素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研究——兼论“证素”研究的伪命题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喜灵 郑秋生 +3 位作者 于东林 刘卓军 黄冲 刘孟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a+b+c=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辨证过程 数学逻辑 古戈尔 证素 伪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中医辨证系统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咏华 朱文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将贝叶斯网络运用于中医辨证系统的研究,以更加量化中医辨证诊断系统.通过将中医体系中的916个证候,51项证素及其构成的1700条证名构成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的节点集,初步建立起中医辨证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学习,形成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结构... 将贝叶斯网络运用于中医辨证系统的研究,以更加量化中医辨证诊断系统.通过将中医体系中的916个证候,51项证素及其构成的1700条证名构成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的节点集,初步建立起中医辨证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学习,形成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结构及概率表.利用建立的贝叶斯网络中医辨证系统,进行数据计量分析、推理验证证候—证素—证名间的关系,其结果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尽管其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所以贝叶斯网络是对中医辨证进行信息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方法,可应用于中医人工智能辨证系统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计算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概率 证素 辨证系统 思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概况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屈岚 程丑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目的:概括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辩证分型的情况,为冠心病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年来(1997-2009)冠心病辨证分型情况,研究①冠心病各复合证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②冠心病各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 目的:概括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辩证分型的情况,为冠心病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年来(1997-2009)冠心病辨证分型情况,研究①冠心病各复合证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②冠心病各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结果:复合证和证候要素出现频数前5位的分别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及血瘀、痰浊、气虚、阳虚、气滞。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型与心阴亏虚型,血瘀型、痰浊型与阴虚型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以复合证为单元和以证候要素为单元的辨证分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但主要辩证类型相同,反应的疾病本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辨证分型 复合证 证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肾脏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跃进 鲁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医思维和现代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医肾病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西医深层次结合的突破点。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既病防变"和"二级预防"、"证本质"和&qu... 中医思维和现代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医肾病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西医深层次结合的突破点。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既病防变"和"二级预防"、"证本质"和"微观辨证"等角度对肾脏病的中医诊治理念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现代临床中医肾脏病诊疗模式应是中西医有机结合下的审病-辨证-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 阴阳五行学说 微观辩证 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的逻辑与信念修正——一种更适合中医研究的逻辑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瑨 庄梅云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83-1586,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本文通过使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辨证论治的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信念修正的过程,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源是隐喻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本文通过使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辨证论治的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信念修正的过程,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源是隐喻的,隐喻认知的逻辑和信念修正是一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研究的逻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类比推理 五行学说 信念修正 隐喻的逻辑 隐喻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应以症状规范为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碧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13-1814,共2页
欲辨证准确,应在熟悉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以症为据,辨别证素,整合成证名的思维规律。症状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症状。症状等病理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客观,是准确... 欲辨证准确,应在熟悉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以症为据,辨别证素,整合成证名的思维规律。症状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症状。症状等病理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客观,是准确辨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证候 症状 证素 规范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调研探微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永生 周睿娴 杨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62-1663,共2页
对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从来源、选用原则、调研方法、病症模式等进行探微,从而构建了脾病传及肺、心、肾、肝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以及肝旺乘脾的五种辨证模式,提出"异病同辨"和"同病异辨"的五行... 对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从来源、选用原则、调研方法、病症模式等进行探微,从而构建了脾病传及肺、心、肾、肝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以及肝旺乘脾的五种辨证模式,提出"异病同辨"和"同病异辨"的五行思维方法,拟在基础上建立脾病医案五行检索系统,共为临床医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脾病 五行辨证 医案 探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元联系数方程的六经辨治皮肤病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华亮 蒯仂 +7 位作者 李苏 孙晓颖 周亚琼 周蜜 赵克勤 王一飞 李欣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2-15,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六经辨治皮肤病的数学模型,探求李斌教授六经辨证论治皮肤病的一般规律。方法先把集对分析中的六元联系数对应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根据"阴平阳秘"思想假定六元联系数中的6个联系分... 目的通过构建六经辨治皮肤病的数学模型,探求李斌教授六经辨证论治皮肤病的一般规律。方法先把集对分析中的六元联系数对应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根据"阴平阳秘"思想假定六元联系数中的6个联系分量a、b、c、d、e、f在正常情况时各取值1/6。患病时这些联系分量中的某些联系分量大于或小于1/6,即阴阳失衡;再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乱则调之"治则,按经随证加减用药,以期各联系分量回归到1/6,据此建立基于六经辨证的一次线性方程。结果建立的基于六元联系数的一次线性方程较为客观地表示出李斌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某皮肤病的过程。结论可以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基于六元联系数的辨证论治数学模型,解析该模型的过程对应着临床治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集对分析 六元联系数方程 李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