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纹理特征和决策树的水产养殖饲料投喂智能控制
1
作者 高仪灵 沙宗尧 +4 位作者 张楚一 乔浩峰 汤蓉 李大鹏 王春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3-193,共11页
针对传统人工投喂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投喂精度低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纹理分析与决策树模型的智能投喂控制方法,运用Gabor滤波器进行图像纹理增强,继而通过灰度共生矩阵、灰度差方统计量和直方图统计,提取水产养殖不同摄食... 针对传统人工投喂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投喂精度低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纹理分析与决策树模型的智能投喂控制方法,运用Gabor滤波器进行图像纹理增强,继而通过灰度共生矩阵、灰度差方统计量和直方图统计,提取水产养殖不同摄食状态的纹理特征,据此构建决策树模型。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智能投喂控制试验,采集投喂前2 min及投喂开始后2 min的视频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通过上述图像纹理特征值提取方法,构建了鱼群摄食状态判别决策树,并采用交叉验证评估决策树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8.96%,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5.83%。在每一轮饲料投喂周期内,通过投喂前及投喂阶段开始的前期视频图像构建决策树模型,可判别鱼群的摄食状态,从而完成对该轮次饲料投喂后期阶段的智能控制。该研究提出对视频图像纹理特征的自适应提取,形成可指示鱼群摄食状态的纹理特征指标,并构建易于理解的决策树模型,通过视频图像纹理提取及“实时训练-实时控制”的动态建模方法,可为水产养殖中不同养殖场景下的智能饲料投喂提供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图像纹理 GABOR滤波器 灰度共生矩阵 鱼群 摄食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来流下鱼类逃逸游动行为响应研究
2
作者 查伟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戴江玉 薛万云 张维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20,共8页
探究非恒定来流下鱼类逃逸游动行为不仅有助于理解鱼类生态适应性行为和生存策略,同时可为水电开发下鱼类资源保护及生境修复工程提供科学指导。基于复式明渠中鱼类逃逸游动行为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试验鱼停留分布区域与水力因子空间分... 探究非恒定来流下鱼类逃逸游动行为不仅有助于理解鱼类生态适应性行为和生存策略,同时可为水电开发下鱼类资源保护及生境修复工程提供科学指导。基于复式明渠中鱼类逃逸游动行为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试验鱼停留分布区域与水力因子空间分布的响应关系,揭示试验鱼对不同水力因子的偏好系数规律,识别鱼类逃逸游动行为的临界水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鱼在复式明渠流场中最常出现的区域为滩槽交界斜坡处,停留系数与流量变化速率负相关,而主槽区域的停留系数规律恰好相反;试验鱼对流速、紊动能、积分时间尺度和空间速度梯度的偏好系数分布大致相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钟”型分布趋势,存在明显偏爱的适宜区间;鱼类滩槽迁移行为特征及时间响应不同涨、落水历时而变化,滩槽断面平均流速差和水位变化率分别对应涨、落水工况下触发鱼类迁移行为的关键水力因子,临界阈值为1.25~1.34 BL/s、1.96~3.08×10^(-2)B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鱼类逃逸游动 水动力偏好 复式明渠 滩槽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生产量和允许总渔获量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2 5 0 .5 7kt和 2 5 9.78kt。Schae 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 2 36 .0kt和2 34.1k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 1 1 40 4.1和 1 2 6 6 6 .6MW·d ,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 42 4和 471组 ,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类 资源生产量 鱼类资源 最大持续捕捞力量 允许总渔获量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资源生产量 被引量:15
4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肖方森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 52 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 Cushing模型估...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 52 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 Cushing模型估算了该海域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生产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 Cadima模式和 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如下:鱼类资源生产量为98.6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48.35×104t。1997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为 48.64×104 t —53.83×104 t,超过了鱼类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还讨论了加强该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7项重要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生产量 最大可持续开发量(MSY)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金色小沙丁鱼精巢的发育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瑁 杨圣云 陈明茹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21,T001,共6页
金色小沙丁鱼精巢发育分为 6期 ,精巢属于典型的叶状精巢 ,每一精小叶内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将生殖细胞与精小叶壁联系起来。每一纤维束上连接的生殖细胞的发育都是同步的。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的金色小沙丁鱼雄鱼 1a至少生殖 2次。
关键词 金色小沙丁鱼 精巢发育 精母细胞 浅滩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钓鱼岛、黄岩岛海域风能及波浪能开发环境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郑崇伟 游小宝 +1 位作者 潘静 陈晓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7,共9页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船在远洋活动的电力、淡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此外本研究还就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风力等级频率、浪级频率、风向频率、波向频率等海洋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钓鱼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单峰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450 W·m-2,黄岩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W"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228 W·m-2;钓鱼岛年平均值波浪能流密度为14 kW·m-1,黄岩岛为11 kW·m-1;(2)钓鱼岛、黄岩岛海域的有效风速、可用波高、100W·m-2以上风能密度、2 kW·m-1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都整体较高,这对资源开发是很有利的;(3)1988—2010年期间,钓鱼岛、黄岩岛的风能密度、波浪能流密度整体呈递增趋势,这对风能、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也是有利的。(4)从资源的储量来看,钓鱼岛、黄岩岛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风能资源,且资源储量比我国沿海平均值丰富。综上,钓鱼岛、黄岩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风能、波浪能资源,实行海浪发电、风力发电、风浪联合发电、海水淡化等工作,将具有广阔的军事和经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 黄岩岛 波浪能 风能 海洋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浮游软体动物的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加祺 朱长寿 李少菁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本文分析了1987年12月至1988年11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6个航次采集的浮游软体动物,初步鉴定44种,以马蹄(?)螺、棒笔帽螺、尖笔帽螺和蝴蝶螺为该海区的优势种。本文研究了它们的季节变化,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并讨论了它们与上升流及其... 本文分析了1987年12月至1988年11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6个航次采集的浮游软体动物,初步鉴定44种,以马蹄(?)螺、棒笔帽螺、尖笔帽螺和蝴蝶螺为该海区的优势种。本文研究了它们的季节变化,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并讨论了它们与上升流及其他水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渔场 浮游软体动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必哲 黄富川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1991年5~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1991年5~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北外海渔场 中上层鱼类 鱼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伏季休渔期间灯围作业调查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5 位作者 戴天元 冯森 颜尤明 洪明进 郑国富 黄桂芳 《福建水产》 2001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报道了闽厦渔0043号灯围船于2001年6月至8月伏季休渔期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调查结果和同期的生产状况。并结合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的资源状况和历史的调查资料对灯围作业是否纳入伏季休渔作了探讨。
关键词 灯围作业 伏季休渔 闽南-台湾台湾浅滩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湾和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感染吸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本文根据1980~1986年厦门港湾和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海区鱼类感染复殖吸虫的概况。在我们检查的106种鱼类中,从其中54种的消化道和1种的体腔中发现复殖吸虫标本1269个,感染率为28.24%。本海区鱼类生态习性虽有差异,... 本文根据1980~1986年厦门港湾和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海区鱼类感染复殖吸虫的概况。在我们检查的106种鱼类中,从其中54种的消化道和1种的体腔中发现复殖吸虫标本1269个,感染率为28.24%。本海区鱼类生态习性虽有差异,其感染率和阳性鱼的感染度可能有明显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不同生态类群鱼类的吸虫密度分布甚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 鱼类 感染 吸虫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9
11
作者 熊瑛 钟俊生 +4 位作者 汤建华 刘培廷 仲霞铭 吴磊 吴福权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3期200-206,共7页
2004、2005年5月,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水平和垂直拖网两种方式进行了鱼卵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121°55′E、32°00′-32°28′N。结果显示,第3-6断面(121°25′-121°36′E、32... 2004、2005年5月,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水平和垂直拖网两种方式进行了鱼卵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121°55′E、32°00′-32°28′N。结果显示,第3-6断面(121°25′-121°36′E、32°08′-32°20′N)为鱼卵的密集区,密度最高的站位分别为2004年的7断面1站位(121°25′E、32°24′N)和2005年的5断面3站位(121°27′E、32°16′N)。主要的种类组成有多鳞鱚、鳀、斑鰶、远东拟沙丁鱼等。2004、2005年第一优势种均为多鳞鱚,2004年的第二、三位优势种分别为鳀和远东拟沙丁鱼,而2005年的第二位优势种则为斑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浅滩 鱼卵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叶状仔鳗形态比较
12
作者 林元烧 江素菲 朱如晖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9-304,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1987年11月至1988年11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1°00’~24°00’N,116°00’~119°00’E)采获的9种叶状仔鳗,它们分别属于3个科:鸭嘴鳗科(Nettastomidae)3种,锯犁鳗科(Serrivomeridae)1种,蛇... 本文首次报道1987年11月至1988年11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1°00’~24°00’N,116°00’~119°00’E)采获的9种叶状仔鳗,它们分别属于3个科:鸭嘴鳗科(Nettastomidae)3种,锯犁鳗科(Serrivomeridae)1种,蛇鳗科(Ophichthyi-dae)5种。文中描述、比较研究了叶状仔鳗的主要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仔鳗 形态 闽南-台湾浅滩 浅滩渔场 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梦娜 徐磊 +7 位作者 王雪辉 刘玉 王淼娣 邱永松 朱江峰 何映霖 贝伟烈 杜飞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9,共9页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和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作为中国南海头足类的关键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与能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其摄食生态的研究将对海洋食物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胃含物分析法难以...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和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作为中国南海头足类的关键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与能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其摄食生态的研究将对海洋食物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胃含物分析法难以准确鉴定糜状饵料生物的组成,本研究利用DNA条码技术,针对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不可辨认的食物糜提取组织DNA,选用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作为分子标记,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并使用GMYC(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模型进行物种界定和构建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成功鉴定出中国枪乌贼饵料物种有13种,鸢乌贼饵料物种有8种,共20种(其中1种为共有饵料)。比较发现,汕头-台湾浅滩渔场的中国枪乌贼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而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则主要摄食鱼类和头足类。两物种均存在同类相食现象,但鸢乌贼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枪乌贼 鸢乌贼 摄食 COI基因 DNA条形码 南海 汕头-台湾浅滩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知范围的鱼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春时 丛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9,共7页
模拟鱼群在空间的游动行为.以个体鱼之间的实空间欧式距离为量度,将个体鱼感知范围内的邻域空间分为吸引、排斥和中性区域,同时考虑所有个体鱼都有向食物源运动的趋势.利用参数选取实验来确定感知范围参数;通过标准测试函数实验对所提... 模拟鱼群在空间的游动行为.以个体鱼之间的实空间欧式距离为量度,将个体鱼感知范围内的邻域空间分为吸引、排斥和中性区域,同时考虑所有个体鱼都有向食物源运动的趋势.利用参数选取实验来确定感知范围参数;通过标准测试函数实验对所提出的新鱼群算法和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算法的搜索步长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在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变化权重因子策略,13个测试函数的实验证实此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算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鱼群算法 空间感知范围 群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 被引量:16
15
作者 肖方森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9-456,共8页
以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主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 以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主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为125.2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61.92×104t.1996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62.05×104~67.29×104t,平均64.74×104t,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剩余产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滩海域 生态系统 渔业资源 容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用声纳模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16
作者 姚明 尹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3-186,共4页
从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角度出发,为完善航海模拟器,使其能在渔业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设计了较合理的鱼群模型和海底模型,并采用点映射的方式正确地反映回波位置信息,对鱼群回波和海底回波进行了模拟;提出了基于噪声强度的灰度级别划分方... 从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角度出发,为完善航海模拟器,使其能在渔业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设计了较合理的鱼群模型和海底模型,并采用点映射的方式正确地反映回波位置信息,对鱼群回波和海底回波进行了模拟;提出了基于噪声强度的灰度级别划分方法,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以提高渔用声纳模拟嚣的回波图像效果。软件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仿真渔用声纳的工作原理,能准确表现声纳回波图像,在理论研究及模拟训练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声纳模拟器 鱼群模型 海底模型 声纳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水位下降引起的浅滩出露及其对产粘性卵鱼类繁衍的潜在影响探讨——以2020年春季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帆 何报寅 +4 位作者 冯奇 肖飞 班璇 涂世平 舒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62,共9页
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干流出现了低水位的异常现象,通过收集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与三峡水库的水文信息,分析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水位下降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长江水位下降导致的城陵矶河段、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大面... 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干流出现了低水位的异常现象,通过收集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与三峡水库的水文信息,分析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水位下降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长江水位下降导致的城陵矶河段、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大面积出露情况;最后探讨了这些变化可能对产粘性卵鱼类繁衍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春季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本次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2)长江中游干流水位下降导致了鄱阳湖与洞庭湖浅滩出露面积分别达到670 km^(2)和480 km^(2),浅滩的大面积出露可能已经对这些鱼类的繁衍产生了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产粘性卵鱼类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监测评价,同时长江三峡以及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应该充分考虑到中下游产粘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制定更合理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鱼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鱼类资源 水位变化 浅滩出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微型硅藻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健 程兆第 刘师成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8,T001,共6页
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微型硅藻时,鉴定出14个在我国首次记录的种类,它们是: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minutissima),分歧双壁藻(Diploneisdivergens)、槌棒脆杆藻(Fragilatiaopephoroides)、微细脆杆藻(Fr... 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微型硅藻时,鉴定出14个在我国首次记录的种类,它们是: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minutissima),分歧双壁藻(Diploneisdivergens)、槌棒脆杆藻(Fragilatiaopephoroides)、微细脆杆藻(Fragilariaatomus)、折断舟形藻(Naviculafracta)、虫瘿舟形藻(Naviculagallica)、叶状舟形藻(NaviculaPhyllepta)、阿杜菱形藻(Nitzschiaadductoides)、詹氏菱形藻(Nitzschiajohnmartinii)、劳氏菱形藻(Nitazschiarosenstockii)、交际菱形藻(Nitzschiasociabilis)、具丝维舟藻(Rhaphoneiscrinigera)、半圆棒杆藻(Rhopalodiasipresemicirculata)、能杆状针杆藻(Synedrafragila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硅藻 新记录 闽南-台湾 浅滩渔场 硅藻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