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之反思——以诉讼标的论争为线索 被引量:3
1
作者 袁中华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7,共14页
从诉讼标的论争可以发现,传统的新说及旧说具有鲜明的概念法学特征,而相对说则具有明显的论题学倾向。概念法学重视外部体系而忽视价值问题,论题学重视价值而忽视了法规范的拘束以及法体系的意义,而当下主流的评价法学则通过倡导价值导... 从诉讼标的论争可以发现,传统的新说及旧说具有鲜明的概念法学特征,而相对说则具有明显的论题学倾向。概念法学重视外部体系而忽视价值问题,论题学重视价值而忽视了法规范的拘束以及法体系的意义,而当下主流的评价法学则通过倡导价值导向思维和内部体系建设,从而能致力于正当的裁判和正当的法秩序。对此,在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上应当坚持评价法学,从而既能恰当处理外部体系从而达致法概念、法规则层面的统一、协调,又能恰当处理内部体系从而实现价值层面的妥当性。由此,在诉讼标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去区分概念性和功能性的诉讼标的,并辅之以诉的合并、争点效等规则的建构;另一方面则需要贯彻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程序保障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 诉讼标的 评价法学 内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境远程工作劳动争议的制度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班小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境远程工作在全球劳动力市场兴起,相关劳动争议引发了管辖与法律适用难题。欧盟、加拿大以及日本具有相对完备的涉外劳动争议管辖与法律适用体系,将境外雇主明确纳入管辖范围,为雇员设置了保护性管辖,并通过...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境远程工作在全球劳动力市场兴起,相关劳动争议引发了管辖与法律适用难题。欧盟、加拿大以及日本具有相对完备的涉外劳动争议管辖与法律适用体系,将境外雇主明确纳入管辖范围,为雇员设置了保护性管辖,并通过相对灵活的法律适用规则,确保准据法适用的合理性。相比之下,在应对此类跨法域争议问题上,我国制度存在对境外用人单位的管辖规则不明确、涉外劳动争议管辖规则的特殊性不足、法律适用规则的文义模糊等问题,不利于保障跨境远程工作劳动者的诉权,亦难以合理确定准据法。面对数字时代跨境远程工作的增长潜力,我国应加强跨境劳动争议治理体系建设,优化裁审衔接机制,基于劳动者相对弱势性细化管辖规则,并增强法律适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远程工作 劳动争议 民事诉讼法 涉外管辖 最密切联系 强制性规范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强制执行中的平等主义
3
作者 史明洲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11,共15页
平等主义与优先主义的优劣之争是强制执行理论悬而未决的公案,但我国学界的兴趣始终在优先主义一边,对平等主义缺乏了解。作为平等主义最重要的立法例,日本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的破产程序手段更加灵活,目的更加多元,执破二分理... 平等主义与优先主义的优劣之争是强制执行理论悬而未决的公案,但我国学界的兴趣始终在优先主义一边,对平等主义缺乏了解。作为平等主义最重要的立法例,日本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的破产程序手段更加灵活,目的更加多元,执破二分理论的“二分”立场过于保守,应予扬弃。日本1890年《民事诉讼法》用抽象的平等主义理念应对复杂的实践,导致严重的效率不足,但其1979年《民事执行法》通过成熟的立法技术,彻底解决了执行效率问题。平等主义不认可通过执行程序为普通债权人创设一般性的优先受偿地位,但不排斥具体场景下的优先受偿。平等主义与优先主义之争是政策选择问题,我国立法应当向本国传统寻找源头、探寻出路。不应拔高任何一种主义的作用,要把笼统的执行价款分配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构建有弹性的规则体系。应当摒弃制度运营者视角,让执行程序以利用者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价款分配 平等主义 优先主义 执破二分 民事诉讼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危机与程序统合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宝同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9,共12页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可谓壮观,但风生水起的背后隐藏着渐趋严峻的制度危机。危机的三重外在表象是“超简化立法系统性不足”“司法解释规则碎片化趋势”和“程序属性、制度功能异化”,其内在法理本质则是民事公益诉讼“立法”与“司...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可谓壮观,但风生水起的背后隐藏着渐趋严峻的制度危机。危机的三重外在表象是“超简化立法系统性不足”“司法解释规则碎片化趋势”和“程序属性、制度功能异化”,其内在法理本质则是民事公益诉讼“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实然性功能错位。将欲挽回残局,民事公益诉讼“立法”与“司法解释”须回归应然性功能构造。为此,要立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的明确要求,依托已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之《检察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法》一并考虑)的立法进程,提出“民事公益侵害阻断程序”的理论性支撑概念,结合相关立法的一体化配套修改,推进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性程序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制度危机 程序统合 民事公益侵害阻断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规制——以涉外知识产权诉讼为切入点
5
作者 张广良 巩凡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1,共10页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应予以规制。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我国司法机关可通过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快速审理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予以训诫,甚至可以在管辖权异议未决时通过实体审理等方式遏制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建议《民事诉...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应予以规制。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我国司法机关可通过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快速审理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予以训诫,甚至可以在管辖权异议未决时通过实体审理等方式遏制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建议《民事诉讼法》明确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行为构成妨碍民事诉讼行为,依法应予以惩罚;同时规定受诉法院在案件管辖权异议争议未决的情形下,对是否继续进行实体审理享有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权异议 滥用 涉外知识产权诉讼 妨碍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现代化标准判识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卫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事权利及体系发展的契合;三是强化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四是实现民事诉讼的体系化;五是民事诉讼的科技化。民事诉讼的现代化应当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和推进。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地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实现中国式民事诉讼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法治现代化 现代社会 程序保障 中国式法治 标准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的实践困境与理论补给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小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60,共18页
立法规范的粗疏与理论供给的不足导致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司法适用的分化与异化。赋予当事人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可以动态满足个案中当事人的需要,也是最大程度实现在线诉讼效益价值和差异化公正价值的必然要求。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的主... 立法规范的粗疏与理论供给的不足导致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司法适用的分化与异化。赋予当事人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可以动态满足个案中当事人的需要,也是最大程度实现在线诉讼效益价值和差异化公正价值的必然要求。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的主观范围和客观范围共同限定了权利的边界。其中,主观范围不宜根据诉讼主体职业类型界定,而应结合既判力主观范围进行分析;客观范围和形式则需结合具体诉讼环节和诉讼程序确定。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不仅包含消极效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应包含积极效力。在权利保障方面,应设计恰当的事前告知和事中、事后救济方案。法院的诉讼告知和意见征询应以保障当事人意愿的主客观相统一为目标。程序异议权、转换申请权和上诉权共同构成了民事在线诉讼同意权的救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在线诉讼 当事人同意权 程序选择 程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9-43,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融入路径单一、融入成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从提升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法院家庭教育指导令的实践困境与程序因应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常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2,共9页
家庭教育指导令是司法机关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第49条而创设的程序制度,法院目前发令意愿较高,但制度的长效落实不能依赖法院的司法政策导向,还需明确程序的性质和构造,为家庭教育指导令提供具备安定性的程序外观。根据教育实体法... 家庭教育指导令是司法机关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第49条而创设的程序制度,法院目前发令意愿较高,但制度的长效落实不能依赖法院的司法政策导向,还需明确程序的性质和构造,为家庭教育指导令提供具备安定性的程序外观。根据教育实体法的规定,应将家庭教育指导令的适用范围限制在行为失当型和权益侵害型案件中。家庭教育指导令程序是非讼程序,文书性质属于给付性民事决定。司法实践中以强职权主义运行家庭教育指导令程序,需要注意划定职权主义的适用边界,为家长提供基本的程序保障。家庭教育指导令程序应依申请启动;证据调查和给付内容的具体化可以依职权进行干预,但不宜由法院包揽;发令审查须遵循比例原则,审查内容应包括家长是否已经尽责教育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令 给付性民事决定 《家庭教育促进法》 非讼程序 家事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困境与突破路径——以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傲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作为一种实践先于立法的诉讼制度,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有效化解单一公益诉讼模式局限性,显著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充分保障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平公正等重要功能。但囿于当前法律对于公益两诉一并审理尚未从制度上予... 作为一种实践先于立法的诉讼制度,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有效化解单一公益诉讼模式局限性,显著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充分保障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平公正等重要功能。但囿于当前法律对于公益两诉一并审理尚未从制度上予以确立,司法实践中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一制度在诉前程序、级别管辖和举证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优化路径来突破两诉衔接上的困境,从而构建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使得公益“两诉”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保护公共利益。具体措施大致包括取消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改变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级别管辖,明确举证责任,强化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级别管辖 举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思考
11
作者 贾文超 王沁 +1 位作者 周璇 吕茵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成为提起公益诉讼主体。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撑。社会防卫刑罚理念的变迁、多种制裁措施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成为提起公益诉讼主体。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撑。社会防卫刑罚理念的变迁、多种制裁措施的综合运用、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以及公共利益保护的强烈诉求是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点。然而,公共利益的保护、诉前公告程序的履行、赔偿金制度的建立以及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等实体与程序问题仍需不断深化与完善。唯其如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才会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大有作为,才能够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保护 社会防卫 诉前公告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被引量:45
12
作者 傅郁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53,共15页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莫过于立案程序。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修改条款因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序结构之内而无法在政治和谐、保障当事人诉权、加速司法效率三大宗旨之间谋求平衡。我国立案程序的混乱...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莫过于立案程序。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修改条款因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序结构之内而无法在政治和谐、保障当事人诉权、加速司法效率三大宗旨之间谋求平衡。我国立案程序的混乱状况使得其结构与功能安排产生了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困境,如:立案混合审查制产生诉讼时效起算点等法律难题;法院起诉审查截断原、被告之间的诉答程序,从而造成诉权保障与程序效率双重受损;答辩义务或权利期间缺乏适当法律拘束,从而导致程序公平与效率目标双双落空;先行调解的程序尴尬和宗旨悖逆,等等。以新法的规范和宗旨为前提,通过法律解释和司法改革,将立案程序与审前程序乃至与诉前途径之间进行界分和衔接,能够实现其基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立案程序 法律解释 司法改革 “Amendments to civil procedure 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常怡 田平安 +1 位作者 黄宣 李祖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20,共9页
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民事诉讼法学经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中在立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展望未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 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民事诉讼法学经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中在立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展望未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深化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成就、推进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完善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民事诉讼法学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学 法学研究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社会科学证据的中国图景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汪祖兴 宋汉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司法证明方法从神证到人证再到物证,呈现科学化发展的趋势,科学证据成为司法证明方法的必然选择,以社会调查为主要方法的新型诉讼证明方法逐步被应用于诉讼实践。社会科学证据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证据属性,应赋予社会科学调查... 司法证明方法从神证到人证再到物证,呈现科学化发展的趋势,科学证据成为司法证明方法的必然选择,以社会调查为主要方法的新型诉讼证明方法逐步被应用于诉讼实践。社会科学证据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证据属性,应赋予社会科学调查报告以法定的证据资格,并将其界定为鉴定意见。社会科学证据频现于我国诉讼实践中,但由于规则缺失,法院对待社会科学证据的态度差异较大。社会科学证据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应确定其法律依据,对社会科学证据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及技术标准实行统一管理;应限制法院决定是否同意社会调查的自由裁量权,赋予当事人程序性救济权,对重新调查程序的启动予以具体化规定;应建立技术性出庭制度、法官技术顾问及专家陪审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社会科学 证据 程序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鸿铎 凌建明 周正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对中国民航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相互之间的差别.对不同飞机类型和交通量(包括单一机型和混合交通)条件下,不同基层厚度和面层强度的60组混凝... 对中国民航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相互之间的差别.对不同飞机类型和交通量(包括单一机型和混合交通)条件下,不同基层厚度和面层强度的60组混凝土道面结构进行了厚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机型条件下FAA弹性层状体系法计算的厚度比我国民航的设计方法要厚,厚度差随交通荷载的增长而增加,随面层弯拉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混合交通条件下,FAA弹性层状体系法计算的厚度比我国的略薄;我国民航的设计方法无法适应新一代大型飞机的荷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机场 水泥混凝土道面 设计方法 大型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启示——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齐树洁 熊云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家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永禄 彭大银 钱美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6-39,55,共5页
程序繁简分立是从总体上提高诉讼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诉讼效率 ,必须改革和完善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 ,解决“简易程序不简易”、“普通程序不规范”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简易程序 诉讼程序 诉讼效率 民事诉讼法 立法 中国 司法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意义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卫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9,共11页
在以成文法为基本特征的国度里,法典化是实现法律制度体系化,推进法律制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路径。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同样具有如此意义。就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而言,基于民事程序法与民法的内在联系,更突显了法典化的必要性。民事诉... 在以成文法为基本特征的国度里,法典化是实现法律制度体系化,推进法律制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路径。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同样具有如此意义。就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而言,基于民事程序法与民法的内在联系,更突显了法典化的必要性。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过程有助于实现民事诉讼法的体系化,推进我国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程序观念和意识,将我国的法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倒逼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民事诉讼法法典化是时代的呼唤。基于程序法的特殊性,以及与司法制度的密切关联,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其法典化的过程相较于民法的法典化也更为艰难。民事诉讼法法典化进程也要求实现司法体制改革的同步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化 民事诉讼法体系化 民事程序法治 民事诉讼理论 程序观念 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兼论民事诉讼的本质 被引量:29
19
作者 徐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80,共7页
程序自由主义之局限要求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重新分配程序控制权。当事人自主与法官职权在程序控制中的动态均衡 ,决定了不同诉讼结构、模式及其功能的差异。本文以英国民事诉讼中法官的职权作为考察模型 ,通过分析英国法官在民事诉讼中... 程序自由主义之局限要求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重新分配程序控制权。当事人自主与法官职权在程序控制中的动态均衡 ,决定了不同诉讼结构、模式及其功能的差异。本文以英国民事诉讼中法官的职权作为考察模型 ,通过分析英国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职权的强化、构成及特点 ,阐明了有关对抗制诉讼及程序控制权的普遍性误认 ,并就法官职权强化意味着对抗制终结之主张提出质疑 ,揭示了二大诉讼模式自我修正、不断靠近的融合趋势 ,并初步论及民事诉讼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自由主义 法官职权 当事人自主 英国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人权保障的另一视角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文燕 曾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50,共9页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是调整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其含义包括意思自治和权力制约,处分原则的核心是当事人享有的诉讼处分权。处分权建立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处分权作为人性要求和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体现,意...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是调整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其含义包括意思自治和权力制约,处分原则的核心是当事人享有的诉讼处分权。处分权建立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处分权作为人性要求和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体现,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及诉讼权利有管理和处置的自由,并通过处分权的行使约束法院审判行为。因此,适当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范围,加强对处分权的保障,是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保障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处分权 当事人权 诉讼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