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煤锅炉两种方式掺烧褐煤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春昌 阮士周 +5 位作者 宋太纪 刘斌 刘建端 陈国辉 王志刚 陈罡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5-38,共4页
从掺烧褐煤对制粉系统、燃烧过程以及排烟温度3个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炉外掺烧方式与炉内掺烧方式的差异,并采用现场对比试验的实测结果,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从中得出主要结论:(1)炉内掺烧方式在制粉系统安全性、预防炉内结渣以及... 从掺烧褐煤对制粉系统、燃烧过程以及排烟温度3个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炉外掺烧方式与炉内掺烧方式的差异,并采用现场对比试验的实测结果,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从中得出主要结论:(1)炉内掺烧方式在制粉系统安全性、预防炉内结渣以及降低制粉系统电耗等方面优于炉外掺烧方式;(2)对于某具体褐煤,主煤的含水质量分数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主煤含水质量分数大于该临界值时,炉内掺烧方式下的锅炉排烟温度低于炉外掺烧方式,其经济性优于后者;(3)对于大多数烟煤锅炉,其主煤实际含水质量分数通常大于或接近其临界水分值,炉内掺烧方式的运行经济性优于炉外掺烧方式。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电厂应尽可能地采用炉内掺烧方式掺烧褐煤,在褐煤含水质量分数小于35%,主煤含水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尤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外掺烧 炉内掺烧 制粉系统 热冷一次风比例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用褐煤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家利 杨忠灿 相大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2,共5页
对燃用褐煤大型电站锅炉的燃烧方式、整体布置、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等参数的选取,以及褐煤制粉系统选择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燃用褐煤的大型锅炉应以防结渣和沾污为重点,采用较大炉膛,较低... 对燃用褐煤大型电站锅炉的燃烧方式、整体布置、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等参数的选取,以及褐煤制粉系统选择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燃用褐煤的大型锅炉应以防结渣和沾污为重点,采用较大炉膛,较低的炉膛热负荷;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或风扇磨煤机。总结了目前燃用褐煤锅炉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为新建锅炉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褐煤 燃烧方式 制粉系统 炉型 炉膛容积热负荷 炉膛断面热负荷 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催化剂催化矿井乏风甲烷与锅炉燃煤共燃性能
3
作者 王雪峰 曹敏敏 +2 位作者 王荀 金智新 邓存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29-3239,共11页
甲烷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25倍,矿井乏风中的低体积分数甲烷排放量巨大且直排大气,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加剧了温室效应。将矿井乏风通入燃煤锅炉,在高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实现矿井乏风中低体积分数甲烷和锅炉燃煤的催... 甲烷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25倍,矿井乏风中的低体积分数甲烷排放量巨大且直排大气,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加剧了温室效应。将矿井乏风通入燃煤锅炉,在高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实现矿井乏风中低体积分数甲烷和锅炉燃煤的催化共燃,不仅可以实现乏风中低体积分数甲烷的完全燃烧,减少甲烷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燃煤的充分燃烧,增加燃煤锅炉热值。基于此,首先采用配位聚合物方法合成了高效Co_(3)O_(4)/SiO_(2)催化剂。具体地,通过调变焙烧温度可控制备了Co_(3)O_(4)纳米颗粒尺寸不同的系列Co_(3)O_(4)/SiO_(2)催化剂,利用XRD、BET、H_(2)-TPR、O_(2)-TPD等进行表征,建立催化剂结构与催化低体积分数甲烷燃烧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筛选出最优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将最优催化剂应用于催化低体积分数甲烷与褐煤共燃体系,进一步揭示低体积分数甲烷与褐煤催化共燃机理。结果表明,Co_(3)O_(4)/SiO_(2)-500由于其Co_(3)O_(4)颗粒尺寸最小、Co^(3+)物种含量丰富以及氧传递能力优良,表现出最优的催化低体积分数甲烷燃烧活性。此外,在低体积分数甲烷和褐煤催化共燃体系中,Co_(3)O_(4)/SiO_(2)-500催化剂的加入有效促进了褐煤挥发分的快速析出与燃烧,其燃烧放出的热量提供了甲烷燃烧必要的高温条件,使低体积分数甲烷完全燃烧温度由900℃降至700℃。该研究为矿井乏风中低体积分数甲烷的高效、大规模利用与节能减排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风甲烷 锅炉燃煤 钴基催化剂 褐煤 催化混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