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hromium coatings on P110 steel fabricated by pack cement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3 位作者 周俊 钟涛 吴向清 田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performance surface on P110 steel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oil/gas field environment, the chromium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pack cementation. The chromium coatings differed in wit... 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performance surface on P110 steel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oil/gas field environment, the chromium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pack cementation. The chromium coatings differed in with/without the addition of La2O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microhardness tester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surf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microstructures, phase constitution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s. Friction-wear tests of the P110 steel substrate and the coatings were conducted in ai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iform and continuous coatings are formed on P110 steel regardless of adding La2O3 or not. The chromium coatings consist of Cr23C6, Cr7C3, and (Cr, Fe)7C3. The La2O3-added chromium coating is more beneficial in terms of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thickness and microhardues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ating without adding La2O3. Chromizing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urfac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P110 steel.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tested samples can be sorted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 La2O3-coating 〉 no RE-coating 〉bare P110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coating P110 steel pack cementation LA2O3 microstmcture wear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performance of intumescent coating for steel plat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长坤 曾嘉伟 申秉银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151-3158,共8页
Twent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tumescent coating designed to protect steel plate at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by means of electrical furnace. And the factors of the initial thicknes... Twent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tumescent coating designed to protect steel plate at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by means of electrical furnace. And the factors of the initial thickness of coating and temperature of electrical furnace were considered. The high temperature response behavior of the intumescent coating was observed. And the expansion form of ultrathin intumescent coating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teel plate(TS) were obtained. Besides, the heat flux from expansion layer to steel plate versus time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of intumescent coating on steel pla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behaviors of the coating subjected to fi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stabilization phase, foaming expansion phase, carbonization-consumption phase and inorganic layer phase. And the net heat flux to the steel plate decreased observably in the foaming expansion phase, while the surplus white inorganic substance, which is the residue of the intumesced char layer in the inorganic layer pha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lectrical furnace(TEF) beyond 700 °C over 1 h, has little effect on fire protection for the steel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n intumescent coating steel plate electrical furnace fire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管线钢涂覆渗铝及阳极氧化制备氧化铝涂层试验
3
作者 贺庆强 庞坤 +5 位作者 张帅 孙发哲 许智彬 邹智君 车航 张立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以X7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涂覆渗铝方法在试样表面制备涂覆铝层,通过双酸复配和缩短氧化时间克服涂层厚度较小的限制,在涂覆铝层外侧形成微孔氧化铝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对氧化铝层制... 以X7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涂覆渗铝方法在试样表面制备涂覆铝层,通过双酸复配和缩短氧化时间克服涂层厚度较小的限制,在涂覆铝层外侧形成微孔氧化铝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对氧化铝层制备的影响,并借助电化学与海水腐蚀试验分析具备不同涂层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氧化时间3 min、电流密度2.5 A·dm^(-2)、质量浓度30 g·L^(-1)硫酸+100 g·L^(-1)柠檬酸复配水溶液为最佳参数组合;阳极氧化试样耐腐蚀性能比涂覆渗铝试样提升约10%;未涂覆、涂覆渗铝和阳极氧化试样单位表面面积失重为0.38、0.14和0.04 mg·cm^(-2),在涂覆铝层外侧制备氧化铝层可显著提升X70管线钢耐海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钢 涂覆渗铝 阳极氧化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4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奥氏体不锈钢熔覆层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使役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吉效科 毛勇 +6 位作者 李茂 张海瑜 见飞龙 庄磊 王玮晨 王明静 刘二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7,223,共7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层成分偏析、脆性倾向明显的现状,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奥氏体熔覆层,考察预热、退火热处理对熔覆层及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使役(腐蚀与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退火奥氏体熔覆层物相仍...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层成分偏析、脆性倾向明显的现状,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奥氏体熔覆层,考察预热、退火热处理对熔覆层及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使役(腐蚀与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退火奥氏体熔覆层物相仍以奥氏体相为主,仅出现晶粒长大和(111)晶面择优转变;熔覆层及热影响区硬度下降,而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明显升高,因为热处理不仅减弱了熔覆层的沿晶断裂倾向,还改善了热影响区的韧性断裂倾向;其次,预热、退火提升了奥氏体熔覆层的耐磨抗蚀性能,尤其是退火处理效果更明显,归因于熔覆层和热影响区的成分偏析减弱和塑韧性提升的协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奥氏体不锈钢 熔覆层 热影响区 热处理 退火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使役性能 耐磨性能 抗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边坡锚固用钢表面涂层的热处理与耐蚀耐磨性能
6
作者 耿城 晁铁彦 +1 位作者 葛玉伟 李辉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了提升公路边坡锚固用钢的表面耐蚀和耐磨性能,采用化学镀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锚固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B涂层,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表面涂层显微形貌、物相组成、疏水性、硬度、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0℃和350℃热... 为了提升公路边坡锚固用钢的表面耐蚀和耐磨性能,采用化学镀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锚固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B涂层,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表面涂层显微形貌、物相组成、疏水性、硬度、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0℃和350℃热处理后涂层表面致密性提高,450℃热处理后涂层表面致密性降低,局部颗粒产生裂纹;热处理前和250℃热处理后锚固用钢表面涂层呈非晶态特征,升高热处理温度至350℃及以上时涂层主要由Fe、Ni_(2)B、Ni_(3)B和Ni_(4)B_(3)相组成,呈晶态特征;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锚固用钢表面涂层的硬度有不同程度增大,热处理温度为350℃时涂层的硬度最大(832 HV)。350℃热处理涂层的磨痕深度明显小于热处理前、250℃热处理和450℃热处理涂层,耐磨性较好;相较于热处理前锚固用钢表面涂层,350℃热处理涂层的腐蚀电位发生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减小,450℃热处理涂层的腐蚀电位发生负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增大,350℃热处理涂层的耐蚀性最好。适宜的锚固用45#钢表面涂层的热处理温度为350℃,此时表面涂层的硬度最高,耐蚀和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锚固用钢 涂层 热处理 耐蚀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环类碳钢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及在涂层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辉 杨习雨 +3 位作者 李九龙 关明艺 傅陈晨 黄从树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1,88,共7页
碳钢防腐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有机缓蚀剂作为一种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防腐技术广泛应用于涂层中。氮杂环类缓蚀剂因结构可设计性强,缓蚀性能佳的优点成为近年来有机缓蚀剂领域研究的重点。文中主要分析了氮杂环类缓蚀剂的改性... 碳钢防腐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有机缓蚀剂作为一种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防腐技术广泛应用于涂层中。氮杂环类缓蚀剂因结构可设计性强,缓蚀性能佳的优点成为近年来有机缓蚀剂领域研究的重点。文中主要分析了氮杂环类缓蚀剂的改性方法以及含咪唑啉环、三唑环、吡啶环和嘧啶环结构缓蚀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结构改性对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缓蚀剂在涂层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缓蚀剂涂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缓蚀剂 氮杂环 结构改性 碳钢 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i-WC复合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与扩散分析
8
作者 李德元 孙继博 +2 位作者 李光全 张楠楠 祝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高碳钢的高温使用寿命,拟在碳钢表面制备Ni-Al反应改性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碳钢基体上制备Ni-WC涂层,随后在其上利用电弧喷涂制备Al涂层,在800℃不同时间扩散处理下使得涂层内的Ni-Al发生反应,以得到金属间化合物并增强其高温抗氧化性能。通过记录氧化增重曲线测试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在高温氧化过程中Al/Ni-WC复合涂层在Al/Ni界面处原位生成了富铝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Ni-WC涂层经800℃扩散处理过程中,首先形成富Al的NiAl 3,且其表面Al原子与大气中的氧原子反应形成了Al_(2)O_(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Al/Ni界面形成的NiAl 3相转变为抗高温氧化能力更优异的Ni_(2)Al_(3)相,两种Ni-Al金属间化合物本身具有高熔点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且在Al/Ni-WC复合涂层表面形成的Al_(2)O_(3)减缓了氧原子的扩散过程。Al/Ni-WC复合涂层试件的扩散层厚度随着扩散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类似线性增长趋势。经800℃扩散处理后,Al/Ni-WC涂层中NiAl 3层的增厚速率较快,且在加热10 h后原位反应生成了更厚的Ni_(2)Al_(3)层。经800℃扩散处理20 h后,经过原位反应得到了比NiAl 3层稍厚一些的Ni_(2)Al_(3)层。由于Ni_(2)Al_(3)层熔点更高且更稳定,因而经过800℃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经900℃/50 h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经循环氧化后存在陶瓷相Al_(2)O_(3)、WC和NiAl相,在陶瓷相和NiAl相的共同作用下呈现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测得不同扩散时间下Al/Ni-WC涂层的扩散层厚度,得到了Ni和Al之间的扩散关系式,其扩散反应动力指数为0.79045,复合涂层对碳钢基体的保护作用明显提高。【结论】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膜与涂层中原有WC相的共同作用下碳钢基体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氧化增重实验可知,在Ni层中增加陶瓷相以后,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碳钢基体,因而对碳钢基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碳钢 原位生成 Al/Ni-WC复合涂层 Al/Ni界面 高温抗氧化性能 Ni-Al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洞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支护承载特性
9
作者 黄书岭 王祥祥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是箱型钢和核心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拱架结构,也是有效控制软岩隧洞变形的一种新型支护形式,目前尚缺少关于这类拱架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为此,推导了约束混凝土箱型截面压弯屈服判据,分析了该类型拱架的强度极限承载... 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是箱型钢和核心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拱架结构,也是有效控制软岩隧洞变形的一种新型支护形式,目前尚缺少关于这类拱架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为此,推导了约束混凝土箱型截面压弯屈服判据,分析了该类型拱架的强度极限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同时对比了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H型钢拱架、箱型钢拱架3种类型拱架的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截面屈服判据值在同型号中最高,其轴压屈服强度极限平均为箱型截面的1.4倍、H型钢截面的2.2倍,纯弯屈服强度极限平均为箱型截面的1.1倍、H型钢截面的1.5倍;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强度和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均高于同型号箱型和H型钢拱架,强度极限承载力是箱型钢拱架的1.3~1.4倍、H型钢拱架的2.2~2.3倍;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是箱型钢拱架的1.03~1.04倍、H型钢拱架的1.10~1.27倍。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承载特性优势显著,能够为软岩隧洞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洞 约束混凝土箱型钢拱架 压弯屈服判据 强度极限承载力 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锅炉钢结构的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减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雨衡 段立平 +1 位作者 岳峰 赵金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钢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原模型为某锅炉厂的锅炉-钢结构,采用了1∶25的缩尺比例并对原型结构进行了必要的简化,以便测试钢缆-阻尼限位器的抗震效果。为了探究限位器阻尼系数以及安装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峰值加速度为1.0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装配了不同参数限位器的模型和在不同位置装配了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作为对比,选取峰值加速度为0.2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未装配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在对它们的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发现:(1)该限位器对减震有积极作用;(2)阻尼系数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并且存在一个最优阻尼参数值使得限位器兼具性能优势与经济性;(3)布置于底层的限位器的减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钢结构 振动台试验 钢缆-阻尼限位器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超低镍含量Zn-Ni合金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平 王胜民 +3 位作者 王志斌 邱文利 苗杨 何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探究450℃下于Q345钢基体表面制备的锌镍镀层(浸镀5、10、30、60、120 s)的组织特征和耐腐蚀性能,并与纯锌镀层对比从而研究镀层中镍的作用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电化学极化法、中性盐雾加... 探究450℃下于Q345钢基体表面制备的锌镍镀层(浸镀5、10、30、60、120 s)的组织特征和耐腐蚀性能,并与纯锌镀层对比从而研究镀层中镍的作用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电化学极化法、中性盐雾加速腐蚀、全浸实验测试分析了镀层的动电位极化曲线、耐盐雾腐蚀和耐盐水浸泡性能,采用XRD分析了镀层盐雾实验200 h时的白锈产物。结果表明:在10 s内,Ni含量为0.045wt.%的锌镍合金锌浴对镀层ζ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ζ相更致密,厚度较纯锌镀层明显减薄;在浸镀120 s时,对ζ相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锌镍合金锌浴制备的镀层厚度变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耐中性盐雾腐蚀能力和耐盐水浸泡性能较好,中性盐雾实验200 h产生的白锈较少,白锈产物与纯锌镀层的腐蚀产物成分相同,均为Zn_(5)(OH)_(8)Cl_(2)H_(2)O、Zn_(4)(CO_(3))(OH)_(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镍合金 热浸镀 镀层组织 耐蚀性能 盐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物理气相沉积带钢涂镀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12
作者 赵兴源 刘昕 +4 位作者 刘秋元 邱肖盼 张子月 江社明 张启富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一代高强钢因在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汽车轻量化战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传统镀层技术电镀锌因氢脆危害和环保要求以及热镀锌的可镀性差等问题,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其表面防护需...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一代高强钢因在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汽车轻量化战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传统镀层技术电镀锌因氢脆危害和环保要求以及热镀锌的可镀性差等问题,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其表面防护需求。物理气相沉积技术通过真空镀膜方式解决了新一代高强钢电镀和热浸镀的现存难题,优异的表面质量、强附着力、广泛的镀料选择和环保特性使其成为下一代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PVD在带钢涂镀领域替代传统带钢防腐镀层技术(如电镀锌和热镀锌)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特别关注了PVD的热蒸发方法、带钢连续PVD涂镀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现状,最后展望了带钢连续PVD镀层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相沉积 带钢涂镀 锌及锌合金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混杂的防弹防刺材料结构设计与优化
13
作者 马潮禾 刘鹏 +3 位作者 陈婧 周宏元 黄广炎 张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反恐处突人员在处理城市暴力恐袭事件时需要同时应对刀刺及枪击的威胁,单一防护功能的防护服难以保障生命安全。根据防弹和防刺机理,将防弹和防刺材料进行组合设计可达到多功能的防护效果。目前基于组合材料的双防服研制方法主要为实验... 反恐处突人员在处理城市暴力恐袭事件时需要同时应对刀刺及枪击的威胁,单一防护功能的防护服难以保障生命安全。根据防弹和防刺机理,将防弹和防刺材料进行组合设计可达到多功能的防护效果。目前基于组合材料的双防服研制方法主要为实验试错,设计效率低下,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吸收准则的纤维混杂防弹防刺结构理论设计与优化方法,开展单一防护材料即浸胶芳纶布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无纬布的弹道实验和动态穿刺实验,计算单一材料的弹道动能吸收和穿刺动能吸收。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设计给定8500 g/m^(2)面密度下的防弹防刺组合结构,得到防弹与防刺材料的层数范围。经过弹道及动态穿刺实验验证,理论计算安全余量充足,11层浸胶芳纶布加18层PE无纬布组合满足公安部《GA68—2019警用防刺服》及警用三级防弹要求且最为轻便,面密度8390 g/m^(2)。对防弹防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到面密度为8370 g/m^(2)的最轻量组合结构(9层浸胶芳纶布加21层PE无纬布),研究成果可为双防服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服 防刺服 浸胶芳纶布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防火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陈茗 林鸿达 +1 位作者 王晓春 吴珂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1,共6页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采用ANSYS结合热重试验分析索网结构的防火安全性。研究表明,由于吊顶对火羽流与高温烟气的阻挡,体育馆的最不利火源位置为中央吊顶边缘正下方,索网结构最高温度可达193℃,与场地中央火灾相比,承重索与拉杆的最高温度分别增加约119%与53%。杭州体育馆索网防腐层的引燃温度为244℃,被引燃的风险较低。索网结构构件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与临界温度、结构整体稳定性和跨中最大竖向挠度均满足现行的抗火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大空间索网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索网结构 防腐层 引燃风险 抗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烧结制备α-Al_(2)O_(3)/Cr_(2)O_(3)/SiO_(2)阻氢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谢屹鹏 周波 +3 位作者 王岳峰 王峰 冯在强 唐明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9-2296,2319,共9页
采用烧结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主要由α-Al_(2)O_(3)/Cr_(2)O_(3)/SiO_(2)构成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研究了烧结温度、料浆质量比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阻氢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 采用烧结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主要由α-Al_(2)O_(3)/Cr_(2)O_(3)/SiO_(2)构成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研究了烧结温度、料浆质量比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阻氢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725℃,料浆质量比为1∶5时,制备的涂层表面光滑,孔洞和裂纹数量少,形貌均匀,平均厚度为64μm。涂层的组成相主要为α-Al_(2)O_(3)、Cr_(2)O_(3)、SiO_(2),其中α-Al_(2)O_(3)和SiO_(2)在涂层中呈层状不均匀分布,Cr_(2)O_(3)在涂层中均匀分布。获得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具有良好的阻氢性能,相对于316L不锈钢,其渗透降低因子值为15.3,并且能经受450℃下的20次热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氧化铝 氧化铬 陶瓷涂层 烧结法 阻氢性能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吊顶内钢结构新型防火保护设计方案
16
作者 张丽 龚伦伦 程旭东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0-935,共6页
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按照规范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的特殊场景,需要采取一些替代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吊顶受限空间内的钢结构防火问题,提出利用“防火板+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的设计方案,并基... 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按照规范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的特殊场景,需要采取一些替代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吊顶受限空间内的钢结构防火问题,提出利用“防火板+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的设计方案,并基于耐火试验炉和实体火对该复合结构防火隔热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钢结构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在5 mm厚防火涂料基础上加装20 mm厚防火板,其阻火隔热效果优于20 mm防火涂料,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耐火极限要求。研究成果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防火保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结构 防火保护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含量对激光熔覆Ni基-TiC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立珺 师文庆 +3 位作者 梁飞龙 江龙威 林一鸣 张冰青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共11页
为了提高船舶轴类零件常用钢45钢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Ni基-TiC复合涂层。通过SEM、EDS、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C... 为了提高船舶轴类零件常用钢45钢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Ni基-TiC复合涂层。通过SEM、EDS、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CeO_(2)含量对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稀土的涂层物相主要为γ-(Fe, Ni)固溶体和TiC、Fe_(3)C、Cr_(7)C_(3)碳化物,当添加CeO_(2)后,涂层中出现了CeNiSi_(2)、Ce_(2)Ni_(22)C_(3)等新相。添加适量CeO_(2)有助于细化涂层晶粒,使其组织更均匀,进而提升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减少腐蚀倾向,使其在3.5%NaCl溶液中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但加入过多的CeO_(2)会使涂层中碳化物分解,导致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同时涂层因形成Ce-Ti-O等夹杂物易发生点蚀,耐腐蚀性能降低。本研究可为恶劣海洋环境下船舶关键零件复合涂层的稀土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TiC复合涂层 CeO_(2)含量 激光熔覆 45钢 硬度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耐磨钢/结构钢轧制复合行为研究进展
18
作者 蒋际循 秦芳诚 +2 位作者 汪扬波 赵红丽 张连明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5,共13页
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耐磨钢的生产研究现状,探讨了高强度耐磨钢研究及生产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总结了控轧控冷工艺、微合金化、热处理工艺在高强度耐磨钢相关性能调控方式中的研究进展。结合各种双金属结合机理,分析了影响耐磨钢/结构... 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耐磨钢的生产研究现状,探讨了高强度耐磨钢研究及生产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总结了控轧控冷工艺、微合金化、热处理工艺在高强度耐磨钢相关性能调控方式中的研究进展。结合各种双金属结合机理,分析了影响耐磨钢/结构钢复合板在复合轧制过程中结合质量的工艺因素。最后,通过介绍有限元模拟技术在耐磨钢/结构钢复合板制备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耐磨钢/结构钢复合板的实验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高强度耐磨钢以及耐磨钢/结构钢复合板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结构钢 轧制复合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加固用轻质钢结构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瑞 刘强 +1 位作者 陈乐意 马比阿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由于轻质钢结构加固高层建筑的频繁使用,研究其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钢结构加固增高建造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经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等,在软件中设定冲击载荷,基于有限元模... 由于轻质钢结构加固高层建筑的频繁使用,研究其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钢结构加固增高建造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经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等,在软件中设定冲击载荷,基于有限元模型,测试3个冲击阶段模型变形情况。绘制不同冲击时刻冲击力时程曲线,计算冲击速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生成梁、柱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3个冲击阶段后,轻质钢结构模型出现明显变形但未坍塌,能够抵抗较高冲击力;冲击后期,冲击力下降,轻质钢结构的柱端冲击力更高;冲击速度为75 m/s时,结构最大位移约为0.55 m,虽然结构发生变形但冲击能量被吸收,未出现坍塌;冲击峰值下,轻质钢结构柱端应力明显上升,但无严重变形,具有较高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轻质钢结构 抗冲击性能 有限元 冲击载荷 冲击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A结构钢表面渗氮-氧化复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云庆文 吴新宇 +2 位作者 陈秋宇 李富霖 刘瑞良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多功能改性层 防腐耐磨 低温等离子体渗氮 30CrMnS iA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